男女扒开双腿猛进入爽爽免费,男生下面伸进女人下面的视频,美女跪下吃男人的j8视频,一本色道在线久88在线观看片

新興市場研究模板(10篇)

時間:2023-08-29 16:21:59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新興市場研究,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篇1

b. 協助中、外教授課堂教學,包括幫助授課老師準備課程材料及課堂評估,協助教授做課堂教學記錄,搜集資料以及解決各項教學設備技術問題等;

c. 負責學生的學籍數據庫管理及校友會維護拓展,并及時收集反饋學生提出的問題和意見;

d.使用多平臺高效準確課程、活動信息,安排好學生論文答辯、畢業等各項工作;

e. 協助留學生參與學院相關的大型活動,時刻關心留學生學習生活,事無巨細地為留學生解決困難;

任職要求:

篇2

中圖分類號:R541.7 R25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

心悸包括驚悸、怔忡,是人群中廣泛分布的心系疾病,也是多種疾病中的常見癥狀。通過心悸發作時心律失常檢出率發現,室性心律失常所致的心悸顯著高于房性心律失常[1]。因此,該病祖國醫學多根據“心悸”進行辨證論治。室性心律失常是心律失常的一個重要亞型,有研究表明[2],心臟病猝死的幸存者中,Holter提示100%有室性早搏,70%~80%有頻發的室性早搏或非持續性室性心動過速。其有自身獨特的發病基礎、病理機制和辨治規律。辨證論治是中醫理論體系的精髓,而證候是辨證論治的核心。近年來,該病證候研究逐漸引起人們重視,現將相關研究成果綜述如下。

1 辨證分型

證候是患者機體的異象,證是對證候本質的病理抽象與概括的產物,目前心悸(室性心律失常)的辨證分型尚未統一,如董波等[3]認為陰陽失調是室性心律失常的基本病因,病機根本在于陰虛火旺。張伯臾[4]在其主編的《中醫內科學》中將相關心律失常分為心陽不振型、心血不足型、心虛膽怯型、水飲凌心型、陰虛火旺型、瘀血阻絡型。

心悸(室性心律失常)基本上是各醫家結合個人臨床經驗進行辨證分型或單一證型論治,缺乏一套比較規范的癥狀和證候診斷標準,為解決這種現狀,醫家多以“病證結合”為切入點,將中醫辨證與西醫辨病相結合,從不同的角度分析。證素辨證是基于中醫原創思維和傳統辨證方法提出的新辨證體系,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將其應用于室性心律失常的證候分析,可使病位、病性、病勢更明了以深化對室性心律失常證候辨證的標準化研究。如姜瑞雪等[5,6]將1994年—2005年本科教材、中醫專著中有關中醫藥治療心悸的56 篇文獻進行分析,將59種復合證型進行拆分,提取相關病位、病性證素,并根據其出現頻次高低,將臨床證型主要歸納為心氣虛、心陰虛、心陽虛、心氣滯血瘀、痰阻心脈、心火熾盛、心血虛、水氣凌心等8種類型。后又將1 126例心悸患者的臨床癥狀、體征進行頻次統計,然后依據中醫證素的計量診斷方法進行證素辨證,運用頻次統計法對證素辨證的結果進行統計。研究發現,導致心悸的病變,以虛為主,虛實交錯為患。此外,由于單有證素分析,不能反映證的全部,在單因素分析研究的基礎上,為進一步完善辨證信息,結合現代科學手段,又引入“多因素分析辨證”,如吳峻豪[7]將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的血壓(收縮壓、脈壓)、血脂、心肌酶譜水平、凝血水平、血尿酸水平等微觀指標以及心悸、胸悶、胸痛、乏力、頭暈、氣促、氣短、驚慌感、失眠、苔膩、脈弦、脈滑、脈促、脈澀、脈緩中具有統計學意義的指標同時納入進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得出心脾不足、濕停阻脈、心氣衰微、血脈瘀阻、瘀而化熱型心律失常各自獨立影響的辨證因素,從而提出規范的辨證依據,以對各證型心律失常進行正確、科學的診斷和證明。

2 證候演變及分布規律

室性心律失常病因病機十分復雜,隨著病情的動態發展致證候分布繁雜多變,立足室性心律失常發生發展過程,從中醫辨證角度,采用現代技術研究探討室性心律失常證候分布,以求真正深入揭示其證候實質。李鷗等[8]在對冠心病住院患者中醫證候分布特點進行橫斷面調查時,搜集心律失常患者340例,經中醫臨床信息采集系統分析以及篩選,其中心律失常患者陽虛、痰熱比例較高。岑永莊等[9]采用臨床流行病學調查方法和頻度分析方法研究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中醫分型情況時發現,室性早搏以心脈瘀阻和痰濁內阻型為多見,以氣陰兩虛和心脈瘀阻型最多,傳導阻滯則以心陽虛為最多。尹克春等[10]采用回顧性臨床研究方法,根據相關標準制定臨床觀察表,探討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室性心律失常臨床特點的中醫證候分布規律,發現中醫辨證分型從多至少排列如下:痰濁阻滯(32.5%)>血瘀氣滯(27.4%)>心脾兩虛(13.4%)>肝腎虧虛(11.6%)>水飲凌心(8.2%)>心陽不振(6.8%)。而室性快速型心律失常陰虛痰熱證>痰熱擾心證>心血瘀阻證[11],無疑是為室性心律失常的中醫臨床辨證治療提供了參考依據。

3 辨證指標探究

3.1 四診信息 中醫證候研究證候標準的規范化、客觀化,首先應考慮建立證候的癥狀體征辨別體系。臨床四診信息的量化研究中醫證候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價值。中醫傳統診斷具有一定的模糊性。而采用現代統計學方法計量診斷可提高診斷的客觀化、準確度。崔爽[12]通過四診資料規范化采集,證候積分等方法,借助數據挖掘技術,發現心律失常常見的前20位癥狀體征是:心悸、氣短、神疲、倦怠乏力、脈虛、頭暈、胸悶、脈數、活動/勞累病重、舌淡、失眠、面白少華、苔白、口咽干燥、舌紅、心煩、納少、脈細、苔薄、自汗,并通過聚類分析,總結出7類癥候群,為臨床準確辨證和治療提供客觀依據。此外,借鑒歷來經驗,如專家調查法,可增加其中醫證候研究的準確性、規范性,完善其證候客觀化信息[13]。現代化辨證自20世紀80年代起逐步引入“臨床流行病學”方法,用配對病例對照法收集癥狀資料,再用判別分析法對證候進行標準化定量診斷(定量辨證),力求進行半定量化、定量化、客觀化和標準化診斷研究的各種探索[14]。

為國家中醫管理局中醫心病學重點學科建設項目(No.國中醫藥發200930號) 此外,在全國范圍內開展多中心、大樣本的流行病學研究,經過嚴格的數理統計分析,立足于四診資料及客觀指標,運用多學科交叉知識、多途徑相結合的方法,對室性心律失常的證候分布規律、證候的標準、證候的時相性、證候的本質開展深入研究,從而制定出證候的標準化規范,建立具有相對意義的關于中醫證候的宏觀指標,是其室性心律失常診療接軌現代科技的必由之路。

3.2 常用微觀指標

3.2.1 心電圖及動態心電圖 為探討室性心律失常的心電圖診斷與中醫辨證分型間的相互關系,臨床上相當一部分學者以心電圖作為客觀指標,結合中醫的辨證方法,對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進行觀察研究,探索其內在聯系和規律。如陳伯鈞等[15]將190例中醫辨證分型后的冠心病患者經心電圖或動態心電圖檢出各種類型心律失常,發現各型心律失常發生率無明顯差異,但氣陰兩虛和心腎陰虛型以發生室性心律失常為主。另外,通過研究心電圖或動態心電圖變化規律,來探析其辨證價值。耿黎明等[16]在探討胸痹心痛患者QT 離散度(QTd)與中醫證型的關系時,分析具有完整心電圖和冠脈造影檢查的132例胸痹心痛患者資料時發現,心血瘀阻型、痰濁內阻證患者的QTd、QT間期離散度(QTcd) 顯著延長,易發生心律失常。劉靜等[17]將267例室性心律失常病人進行中醫證型分類,觀察中醫證型與動態心電圖、心率變異性(HRV)的相關性,發現HRV 時域指標的水平與中醫證型具有相關性,可反映病情的嚴重程度。而室性心律失常的中醫證型主要為氣陰兩虛,其次為痰瘀互結,陰陽兩虛病情最為嚴重,氣滯血瘀最輕。

3.2.2 血液流變學的相關性 目前認為血液流變特性的改變是促發室性心律失常的重要機制之一。慈書平等[18]對性別、年齡、基礎疾病相匹配住院患者進行血液流變學測定,每組各30例,血液流變學正常者為對照組(A組),異常(增高)患者為研究組(B組),檢查常規12導聯心電圖、動態心電圖。結果B組異位心搏數、室上性早搏、室性早搏(PVS)、STT缺血性改變均較對照組增高(P

3.2.3 冠脈病變的相關性 室性心律失常的中醫證型與冠脈病變有一定的相關性,目前檢測冠脈病變最主要的指標是冠脈造影,林敏婷[20]通過對83例經冠狀動脈造影確診為冠心病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中醫證候分布狀況得出:心脾兩虛型平均病變支數為2支,肝腎陰虛型平均病變支數為2.60支,水飲凌心型平均病變支數為1支;血疲氣滯型平均病變血管為2.33支;痰濁阻滯平均病變血管為2.03支。虛證以三支血管病變為主,實證以雙支血管病變為主。考慮與三支病變患者心功能明顯下降,組織供血不足,臨床表現出氣短乏力、眩暈等本虛不足的癥狀有關。目前冠狀動脈造影(CAG)被認為是診斷冠心病的“金標準”。將其應用于室性心律失常的研究,有助于闡明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中醫辨證的實質,為其中醫辨證客觀化提供有益探索。

3.2.4 其他 室性心律失常的部分中醫證型與血壓、血脂、凝血功能、心肌酶及血尿酸等單個指標間有一定的關系。李曉芳[21]從整體入手,通過Pearson相關分析研究心律失常中醫證候與所入選指標間的相關關系。發現年齡、脈壓、血尿酸、總膽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載脂蛋白(apoB)、凝血酶原時間(PT)、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時間(APTT)、國際標準化比值(INR)、Fib、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高血壓病史這13項入選指標與中醫證候的不同有總體相關。并與中醫各證候進行多項多元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表明,APTT、FIB、CKMB、apoB對診斷心陽不振型有重要意義;APTT、Fib、脈壓對診斷氣陰兩虛型有重要意義;LDLC、CKMB、apoB對診斷痰火擾心型有重要意義;LDLC、INR、Fib、CKMB、apoB、PT、APTT對診斷心血瘀阻型有重要意義。

4 問題與展望

目前有關心悸與室性心律失常的中醫證候研究均取得了諸多成果,但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與欠缺。最突出表現在于臨床缺乏統一的辨證分型標準和證候診斷“金標準”以及相關連系度研究欠缺。由于辨證診斷標準不明確,導致研究結論可信度和可重復性不高,相關研究的可比性差,難以進行深層次的分析,嚴重制約了研究成果的推廣和相互交流,阻礙了該病證的進一步深入研究。建議在加強病證結合、宏觀微觀結合的基礎上,開展大范圍、多中心、大樣本臨床研究,加強心悸與室性心律失常間的病證聯系,通過心悸(室性心律失常)客觀化指標的臨床驗證,并有效地組合各類有效指標,分別針對心悸(室性心律失常)建立一套比較規范的癥狀和證候診斷標準,以期使中醫的癥狀和證候診斷標準達到一定程度上的統一,使其各種臨床或實驗研究結果具有有效性、科學性,從而提高中醫學科研領域的效率,加強中醫病證結合的研究。

參考文獻:

[1] 劉靜,馬莉,張雪.動態心電圖及心率變異對心悸的病因診斷分析[J].中國臨床醫生,2010,38(12):2728.

[2] 曹林生,馮義柏,曾秋堂.臨床心內科講座[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9:346352.

[3] 董波,宋婷婷.穩律湯治療室性心律失常陰虛火旺證的臨床研究[J].實用中醫內科雜志,2009,23(12):1213.

[4] 張伯臾.中醫內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88:100105.

[5] 姜瑞雪,朱文鋒,馬作峰.心悸辨證分型及證素分布的文獻研究[J].中華中醫藥學刊,2008,26(1):184186.

[6] 姜瑞雪,馬作峰,牛國英,等.基于流行病學調查的心悸證素特征研究[J].中華中醫藥學刊,2010,28(6):1258120.

[7] 吳峻豪.心律失常的中醫辨證研究[D].廣州:廣州中醫藥大學,2011.

[8] 李鷗,徐浩,高鑄燁,等.1072例冠心病住院患者中醫證候分布特點的多中心橫斷面研究[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1,9(4): 385386.

[9] 岑永莊,黎學松.冠心病常見心律失常與中醫辨證分型關系的臨床研究[J].新中醫,1998,30(8):34;51.

[10] 尹克春,林敏婷,劉淑娟,等.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中醫證候分布規律臨床觀察[J].遼寧中醫雜志,2008,35(4):536538.

[11] 繆燦銘,安輝,林凱旋,等.快速型心律失常中醫證型的分布特點[J].亞太傳統醫藥,2010,6(10):4849.

[12] 崔爽.心悸中醫辨證分型的聚類研究[J].中外健康文摘,2009,8(16):201202.

[13] 張凡帆,龐鶴,高穎.基于德爾菲法對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辨證依據重要性評估探討[J].中華中醫藥雜志,2012,27(4):11441147.

[14] 由松.中醫癥狀及證候的量化方法探討[J].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2002,25(2):1315.

[15] 陳伯鈞,張文清,張敏州.冠心病中醫分型與心律失常及心功能關系分析[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00,9(19):18571858.

[16] 耿黎明,楊振偉.胸痹心痛患者QT離散度與中醫證型的對比研究[J].光明中醫,2009(6):10591060.

[17] 劉靜,馬莉,王師菡,等.室性心律失常中醫證候與HRV相關性研究[J].中華中醫藥學刊,2011,29(3):595597.

[18] 慈書平,張啟高.血液流變學異常與心律失常關系[J].實用心電學雜志,2002,11(5):346347.

篇3

關鍵詞 金融脆弱性 新興市場

一、金融脆弱性理論綜述

1.金融的內在脆弱性

戴蒙德和迪布維格提出的銀行擠兌模型,即DD模型揭示了銀行體系脆弱性的根源:銀行在進行流動性轉換的同時,會產生非流動性資產對應流動性負債這一內在缺陷,而可能出現流動性枯竭。一旦出現流動性危機,就會發生恐慌,然后發展為對銀行的擠兌。班德特和哈特曼認為,由于銀行資產負債結構借短貸長的特征,銀行間市場和支付清算系統網絡的復雜性,加上金融合約中本身所包含的信息和信用特性,決定了金融部門比經濟中的其他部門更脆弱,更容易陷入系統性危機。

2.宏觀經濟周期對金融脆弱性的影響

明斯基提出的金融不穩定假說,通過分析借款企業財務杠桿與宏觀經濟周期的繁榮與緊縮長期波動的聯動變化,揭示了金融的脆弱性。他將借款公司分為了三類:抵補性借款企業、投機性借款企業和“龐氏”借款企業。在經濟處于上升周期,金融機構在繁榮形勢誘導下會趨于放松貸款條件來搶占市場和追求更高的利潤,而借款企業也傾向于采取更高的負債比率,體現高杠桿經營特征。總體看來,企業的投機性和龐茲性逐漸替代抵補性。在一段時間的持續高漲之后,經濟開始走向衰退,此時,任何一個對生產企業的負面影響因素的發生都會很容易引起生產企業信貸中斷,拖欠債務和破產,銀行資產形成呆賬壞賬,直至破產。

為了更好的解釋明斯基的金融內在脆弱性理論,Kregel提出了“安全邊界說”。他認為,商業銀行主要依賴摩根規則來進行貸款決策,即是否貸款主要參考借款人過去的信貸記錄,而不是觀察借款人的現實經營和財務狀況以及未來的發展趨勢。當宏觀經濟運行平穩的時候,企業的經營狀況良好,往往能有足夠的資金來還本付息,借款人和商業銀行都變得很自信,安全邊界不斷的被侵蝕而越來越低,此時信用風險敞口正在擴大,開始產生了金融脆弱性。當安全邊界降到最低程度時,即使宏觀經濟運行略微偏離預期時,債務鏈條就會斷裂。

二、新興市場金融脆弱性特別高的原因

1.高通貨膨脹率

新興市場普遍有高通脹的歷史。Borio和Lowe認為,未預期的通脹率下降會加大未清償債務的實際價值,增加違約風險。特別是通脹率下降的同時,如果央行又采取了緊縮的貨幣和財政政策,比在通脹率穩定的時期更可能對金融體系造成壓力,金融脆弱性將趨于增加。

2.惡化的財政赤字

新興市場經濟體普遍存在央行獨立性較低、政府公信力缺失等問題。一旦政府的財政狀況出現問題,市場信心受到影響,就會引起股市、樓市和匯市的震蕩,金融風險急劇累積,金融危機一觸即發。

3.金融自由化

新興市場國家作為國際金融制度的被動接受者,其自身的金融體制也往往是按照發展國家的模式發展起來的,并要面對發達國家所掌控的各國際金融組織的干預。新興市場遠不如發達國家市場那么成熟,所以這種發生模式是非自然的。此時如果并不具備充分條件而強行推進金融自由化改革,或者采取了不恰當的步驟和方法,會加劇金融脆弱性,增加危機爆發的概率。

4.薄弱的制度建設

D-Kunt和Detragiache在實證研究中發現,不完善的制度環境與銀行危機爆發的可能性存在著相關關系。新興市場經濟體中普遍存在著制度缺失的問題,許多發生危機的國家都具有政府管理經驗尚淺、投資保護不足,關聯借貸,法律體系不完善,缺乏透明度以及會計準則的不當應用等問題。制度的不完善使得監管部門難以對銀行盲目貸款和高風險經營行為進行約束,加劇了金融脆弱性。

5.通貨和償還期的錯配

新興市場大量引入外資投資和國際借款,并大部分都表現為外幣形式,而且風險管理薄弱,很少對匯率風險采取對沖措施。此外,對外負債很大部分是短期借款,一旦流動性出現問題,極易出現債務危機。

參考文獻:

[1]D-Kunt,A. & Detragiache.E. Financial Liberalization and Financial Fragility .IMF Working Paper.WP/98/83.1998.

[2][3]Kregel,J.A.Margins of Safety and Weight of The Argumentin Generating Financial Fragility.Journal of Economics Issues.1997.June,Vol.31:543-548.

[4]Mckinnon,R. and Pill, H.International Borrowing: A Decomposition of Credit and Currency Risks.World Development.1998.10.

[5]Minsky,H.P.Financial instability hypothesis.The Jerome Levy Economics Institute.Working Paper.1992.No.74.

篇4

引言

改革開放之后,我國改變了“大一統”模式,建立了以中央銀行為核心、以專業銀行為主體、多種金融機構并存的金融組織體系。銀行體系形成政策性銀行、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銀行、地方性銀行以及農信社等多種銀行機構并存的結構,極大地促進了我國信貸市場的發展。2002 年我國加入世貿組織之后,外資銀行逐步進入我國,形成對原有銀行結構的有效補充。在國有商業銀行進行股份制改革之后,四大國有商業銀行陸續上市,提高了這 些銀行的運營效率,完善了商業銀行的競爭機制,我國銀行體系的發展日益成熟,銀行在經濟發展中起到的作用越來越大。如今,我國的信貸規模已達到GDP的1.16倍,為金融與經濟的順周期聯動性提供了條件。

文獻綜述

(一)國外研究

隨著金融加速器理論的發展,許多學者將其拓展到新的研究領域,主要有開放經濟下的金融加速器和不同市場的金融加速器效應分析。Gerlter、Gilchrist和Fabio(2007)建立了開放條件下名義價格剛性的小國經濟一般均衡模型,分析了金融加速器機制和匯率制度之間的關系。研究結果發現在固定匯率制度下, 金融加速器的傳導效應比浮動匯率制度要大。Gatti和Gallegati(2010)構建了包含上下游企業和銀行的一般均衡模型,研究發現下游企業的資產凈值水平變動可能引發整個經濟體系的波動。 Nadeau 和 Wasmer(2010)分析了美國勞動力市場中的金融加速器效應,發現工資和勞動需求的波動具有金融加速器的放大效應。

(二)國內研究

國內對金融順周期性的研究起步較晚,到2000年以后才開始有學者開始對金融加速器理論進行研究,并對我國的情況進行分析。袁申國、劉蘭鳳(2009)對制造業30個子類行業的貨幣政策金融加速器效應進行分析,認為有15個子行業沒有表現出明顯的金融加速器效應,另外15個行業則表現出行業層面的金融加速器效應,其中金屬制造業表現出的效應最大。

楊勝剛、侯坤(2011)運用中國宏觀經濟 1994 年第一季度至2010年第三季度的數據對金融加速器傳導機制的非對稱性進行了實證研究,結果表明我國的金融加速器傳導機制具有明顯的非對稱性,負面沖擊加速經濟衰退的作用明顯 大于證明沖擊對經濟增長的作用。

研究設計

(一)研究假設與模型建立

本出如下假設并對其分別進行驗證:

假設一:企業資產負債表的狀況是企業投資支出狀況的重要決定因素。這個假設是金融加速器效應存在的前提條件。

本文用企業投資與企業總資產的比率IKit來衡量企業投資支出,用企業的資產負債率DAit來衡量資產負債表的狀況,當企業資產凈值惡化時,DAit將會隨之下降。為驗證假設一,本文建立如下模型:

Ikit=α+β1DAit-1+β2PAit-1+β3DSit-1+∑sI=1β4IControllit+et+fi+εit

其中,被解釋變量IKit表示企業投資支出與總資產的比值,解釋變量DAit表示企業的資產負債率,PAit表示企業當期總利潤與總資產的比值,DSit表示企業的債務結構,即流動負債占總負債的比值,Controllit是一組控制變量,包括貨幣供應量的增速M2t,GDP同比增長率GDPt。考慮到金融加速器的作用機制有滯后效應,即本期的財務指標影響企業下期的信貸和投資,因此將與企業財務狀況有關的解釋變量作滯后一期的處理。檢驗中重點關注系數β1,如果假設一成立,則β1應當顯著為負。

假設二:經濟衰退時期企業資產負債表狀況對企業投資的影響程度比經濟繁榮時期大。這是金融加速器傳導機制的非對稱性。

為檢驗經濟周期中不同時期的影響,本研究設立虛擬變量Downt,經濟上行時期Downt=0,經濟下行時期Downt=1。加入虛擬變量后模型設定為:

如果假設二成立,則β1和β2應存在明顯的差異。

假設三:資產負債表狀況對小企業投資支出的影響程度大于對大企業的影響。

為驗證這一假設,本研究仍使用假設一中的模型,并設置虛擬變量Scalei,令大企業Scalei=1,小企業Scalei=0,建立模型:

如果假設三成立,則β1和β2應存在明顯的差異。

(二)數據說明

本文的數據來自國泰君安經濟、金融數據研究服務中心的數據庫和中國統計年鑒。根 據財務報表季度數據的連續性和數據完整性,選取2003年第一季度起至2011年第三季度作為樣本區間、847個企業作為樣本的面板數據。根據企業的投資支出、總資產、總負債、流動負債、總利潤等財務指標分別計算出IK、DA、PA、DS等指標作為變量。

實證分析

(一)平穩性檢驗

本研究使用ADF-Fisher單位根檢驗來進行數據的平穩性檢驗,假設變量存在單位根,結果如表1所示。

從結果可見,6個變量全部在99%的置信水平上拒絕存在單位根的原假設,通過了單位根檢驗,都是平穩序列。

(二)模型選擇

首先對變量進行BP檢驗以確定使用混合模型還是面板模型。

表2的BP檢驗結果顯示 p 值接近于零,因此拒絕原假設,認為個體效應十分顯著,不能使用混合模型。

其次進行Hausman檢驗以確定使用固定效應模型還是隨機效應模型,檢驗結果如下:

chi2(6)=108.73

Prob>chi2=0.0000

檢驗結果顯示p值接近于零,因此拒絕原假設,認為應該使用固定效應模型。在進行固定效應模型的估計之后,本研究對結果進行了Wooldridge檢驗以確定固定效應模型的殘差項是否存在一階序列相關,原假設是不存在一階序列相關,檢驗結果如下:

F(1846)=915.723

Prob>F=0.0000

結果拒絕原假設,因此認為殘差序列存在一階自相關,因此需要考慮動態面板模型。

(三)實證結果

根據檢驗結果,本研究選擇構建固定效應模型和動態面板模型,在假設一的檢驗上使 用的數據為全部847家企業的面板數據,被解釋變量為IK,解釋變量為滯后一期的DA、DS、CA以M2增速和GDP同比增速。動態面板模型中還包含IK的滯后項。模型回歸結果如表3所示。

從表3可以看出,三個模型的系數都十分顯著,均通過了1%的顯著性檢驗,且除被解釋變量的滯后項以外系數符號方向均相同,結果較為穩健。固定效應模型通過了F檢驗,模型是顯著的。動態模型的Sargan檢驗值大于0.05,可以認為不存在過度約束,工具變量是有效的。在相關性的Arellano-Bond檢驗上,兩個動態面板模型的一階差分殘差項均存在一階自相關,而不存在二階自相關,因此通過了Arellano-Bond檢驗,認為模型的殘差不存在自相關。動態面板模型中還包含了被解釋變量IK的滯后三期項。根據前人的研究,在有限樣本下,系統廣義矩估計比差分廣義矩估計的偏差更小,效率更高。而且對比差分GMM方法和系統GMM方法的系數估計值,可以發現差分GMM法的三個滯后項系數均為負,且滯后期數越多系數絕對值越大,而系統GMM法滯后一階項的系數為正,且滯后項對當期的影響程度隨著滯后期數的增加而減少,因此認為系統GMM法的結果比較符合真實情況。接下來以系統 GMM 的估計結果為準進行分析。

實證結果表明,所有解釋變量對被解釋變量都具有顯著性的影響。解釋變量DA的系數為-0.0652,是小于0的,因此可以認為我國的信貸市場上確實存在金融加速器效應,企業的資產負債率對企業投資支出有顯著性的影響。資產負債情況的惡化,也就是資產負債率上升,使得企業外部融資成本的上升,進而使得企業投資減少。解釋變量DS的系數為-0.1490,小于0,這反映了企業負債結構對企業投資支出的影響是負向的,即持有流動負債越多的企業對投資支出的意向越低,可以解釋為流動負債的償還期限較短,而企業往往傾向于用償還期限長的長期負債進行企業投資,因此流動負債率越高,企業的投資支出越少。解釋變量PA的系數為0.1086,大于0,說明企業上期的利潤對本期的投資支出有正向影響,上期的利潤越大,則企業本期的財務報表狀況越好,更加愿意擴大投資規模。可見,企業上一期的財務狀況確實對企業本期的投資支出產生顯著的影響,這是金融加速器機制的前提條件。

在對假設二的檢驗中,為研究經濟周期不同階段的情況,本研究使用虛擬變量Down來區分經濟的不同周期,值為1表示經濟的下行周期,值為0則表示經濟的上行周期。被解釋變量仍然為IK,解釋變量則為滯后一至三期的IK,滯后一期的Down*DA、(1-Down)*DA、DS、PA以及當期的M2增速和GDP同比增速。模型回歸結果如表4所示。

實證結果表明,模型所有的系數均通過了1%的顯著性檢驗,因此所有解釋變量對被解釋變量都具有顯著性的影響。在假設一的檢驗基礎上將DA變量拆分為Down*DA和(1-Down)*DA,Down*DA變量系數為-0.0670,(1-Down)DA變量系數為-0.0521,二者均小于 0且通過了t檢驗,因此這個虛擬變量的加入是顯著的。且Down*DA變量系數的絕對值大于(1-Down)*DA,這說明在經濟周期的不同時期,資產負債表對企業投資的影響程度存在顯著的不同:在經濟周期的上行期間,資產負債率對企業投資支出的影響系數是-0.0521,而在經濟的下行期間,資產負債率對企業投資支出的影響系數是-0.0670,在下行期間資產負債狀況對投資支出的影響程度大于經濟的上行期間。

因此,這個結果驗證了假設二,由此可見金融加速器的傳導機制具有非對稱性,在經濟下行期間的作用強于在經濟上行期間的作用。在對假設三的驗證中,本研究按照與驗證假設二類似的方法,設定虛擬變量,大企業的值為1,小企業的值為0。被解釋變量為IK,解釋變量則為滯后一至三期的IK,滯后一期的Scale*DA、(1-Scale)DA、DS、PA以及當期的M2增速和GDP同比增速。模型回歸結果如表5所示。

實證結果表明,模型所有的系數均通過了1%的顯著性檢驗,因此所有解釋變量對被解釋變量都具有顯著性的影響。在假設一的檢驗基礎將變量 DA 拆分為Scale*DA和(1-Scale)*DA,Scale*DA的系數為0.1613,(1-Scale)*DA的系數為-0.3076,二者都通過了t值的顯著性檢驗,因此虛擬變量Scale的加入對模型有顯著性影響。

從系數可以看出,對于大企業而言,資產負債率對企業投資支出的影響為0.1613,顯著大于0,而對于小企業而言,資產負債率對企業投資支出的影響為-0.3076,顯著小于0。因此資產負債率對大企業和小企業的影響是明顯不同的,小企業體現出強烈的金融加速器效應,而大企業不僅未體現出金融加速器效應,反而出現資產負債率越高則下期的投資支出越大的反金融加速器現象。

綜上可以看出:盡管模型結果與假設三的系數設想有些出入,但也從側面驗證了假設三,說明金融加速器效應在 企業規模上存在非對稱性,小企業的金融加速器效應強于大企業。大企業出現反金融加速器現象,這可能是因為在經濟轉軌期間我國的金融機制并不十分完善, 未能做到完全的市場化,而大企業中國有企業較多,國有企業在融資方面較民營企業有著天然的優勢,在資產負債狀況較差的時候有足夠的能力從外部獲得更多融資,從而進行投資以期改善資產負債狀況,這也是我國金融加速器效應的特點。

結論

本研究從微觀角度通過847家上市公司從 2003 年第一季度到2011年第三季度的面板數據對我國金融加速器效應進行研究,發現企業資產負債表的狀況對企業投資支出產生顯著的影響,并且也觀察到了經濟周期和企業規模上的非對稱性,金融加速器在經濟下行周期中更加顯著。且從企業規模上看,僅在小企業中存在金融加速器效應,而大企業中則出現了逆金融加速器效應。這與其他學者的研究結果相類似,認為我國信貸市場確實表現出具有特點的金融加速器效應。結果表明我國信貸市場確實存在金融加速器效應,但是不如其它研究中觀測到的強烈。盡管如此,隨著我國金融系統的不斷完善,金融加速器效應將會日益顯著,因此仍然有必要通過政策手段對信貸市場的順周期性進行正向的引導,從而為熨平經濟周期,保持經濟健康增長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巴曙松,劉海博.信貸周期理論研究綜述[J].湖北經濟,2009(5)

2.曹建珍.房地產價格波動對經濟的影響及對策—基于金融加速器效應的視角[J].金融經濟,2011(20)

3.陳守東,王淼.我國銀行體系的穩健性研究—基于面板VAR的實證分析[J].經濟研究,2011(10)

4.崔光燦.資產價格、金融加速器與經濟穩定[J].世界經濟,2006(114)

篇5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冠狀動脈血供急劇減少或中斷,使相應心肌嚴重而持久的缺血,從而導致心肌細胞壞死,它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急危重癥。可發生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或心力衰竭等,心律失常尤為多見。惡性心律失常即室性心動過速、心室顫動或心臟停搏,一旦發生,猝死率高達75%~95%,搶救成功率低。為了降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惡性心律失常患者的病死率,改善患者愈后,積極有效的搶救和護理尤為重要。

一、臨床資料

2008年5月至2010年2月我院收治11例AMI合并惡性心律失常患者,男性9例,女性2例;年齡60~84歲。平均72歲;臨床表現有:心前區壓榨樣疼痛、胸悶、伴窒息,大汗淋漓等、并有恐懼、焦慮、緊張情緒;全部病例心電圖、心肌酶等檢查確診。其中急性下壁梗死7例,前間壁梗死1例,前壁梗死1例,廣泛前壁梗死1例,心內膜下心肌梗死1例。發生室性期前收縮2例,室性心動過速2例,竇性心動過緩1例,室顫2例,房室傳導阻滯3例,房撲1例。

二、護理與觀察

(一)監測生命體征

立即靜臥、禁止一切活動,保持大便通暢。立即吸氧,氧流量為4~6L/min。立即心電圖、心電監護,以利于醫生初步診斷,判斷梗死部位、程度,及早確定治療方案;心臟危象往往突然發生,有效的心電監護能夠及時提供心臟信息,心電圖的表現是識別癥狀的重要依據,故心電監護及心電圖的檢查對惡性心律失常的識別至關重要。要按醫囑予鎮靜、止痛、使用血管擴張劑。還要密切觀察生命體征、神志、尿量及胸痛癥狀的改變,及時發現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等并發癥,并做好各項記錄。

(二)掌握用藥方法

應建立兩條有效靜脈通道,一路靜脈輸注抗心律失常的藥物,同時另一路輸注營養心肌等藥物;選擇血管盡量選擇上肢較粗大的靜脈給藥,選擇較細的導管進行留置,避免選擇下肢遠端靜脈。推注抗心律失常藥物時速度不宜過快,邊推注藥物還要邊觀察心律變化。

(三)危險指征及救護

危險指征不同救護方法不同:①對竇性心動過緩患者,可用阿托品1mg靜脈輸注,維持心率60~80次/min為宜,以免增加心肌耗氧量。②對竇性心動過速患者,主要是祛除病因、止痛、緩解緊張情緒、糾正低血壓、改善心功能等。③對頻發室性期前收縮(每分鐘超過5個)、多源性室性期前收縮、成對室性期前收縮或連發室性期前收縮常預示著心室顫動,醫師、護士要密切觀察,發現異常迅速報告,并積極配合醫師進行搶救。④對出現心室顫動患者,應立即采取非同步直流電復律,即行200~300J非同步電擊除顫,一次未成功可再次除顫,最高可達360J,同時糾正酸中毒、低氧血癥、電解質紊亂。若出現細顫應先用利多卡因、腎上腺素靜脈注射變成粗顫后再行除顫,以利于除顫成功。⑤對出現Ⅱ度Ⅱ型及Ⅲ度房室傳導阻滯伴有血流動力學障礙患者,應迅速做好各項術前準備,及時安裝人工心臟起搏器起搏治療,以挽救患者生命。

(四)心理護理

AMI合并惡性心律失常的患者在得知自己的病情時,一般都會有不同程度的緊張、焦慮甚至恐懼,心室撲動和心室顫動時,常伴有意識喪失、抽搐、呼吸停頓等癥狀,主要由于室顫時心臟舒縮功能受限,致腦缺血缺氧。因此在患者病情平穩時,應允許家屬陪伴以激勵患者的求生欲,并向患者及家屬講述心理因素在疾病治療過程中的重要性,使患者注意休息,堅持治療,減輕思想負擔。保持環境的安靜,避免不良刺激加重患者的心理負擔。應仔細觀察患者的情緒和行為,詳細回答患者提出的問題并給予解決。除了做好患者心理護理外,也要做好家屬的思想工作,使家屬保持安靜,避免家屬的緊張、焦慮、不安等不良情緒影響患者,加重病情。

三、討論

AMI致心律失常的發生機制,由于心肌供血中斷,缺血壞死的心肌組織引起心房心室肌內受體的激活,增加了交感神經的興奮性,使血液循環及心臟內末梢局部兒茶酚胺濃度升高,缺血心肌發生過敏反應,同時心臟的交感神經刺激增加了浦肯野纖維的自律性,兒茶酚胺加快了由鈣介導的慢離子流的反應傳導,從而導致心律失常的發生。惡性心律失常,在4~6min就會出現不可逆性腦損害。AMI合并惡性心律失常可引起血流動力學改變,使心輸出量明顯下降,重者可危及生命。

如能早期發現早期救治,對降低病死率至關重要。這就要求護理人員應具有惡性心律失常的緊急判斷能力,精湛的護理技術和嫻熟掌握各種心律失常的搶救程序及用藥特點,掌握各種搶救儀器的使用和保養,確保儀器處于完好備用狀態,以便及時發現、及時救治。

參考文獻:

[1]劉桂芳.急性心肌梗塞合并惡性心律失常急救護理體會.哈爾濱醫藥,2006,26(4):67-69.

[2]侯麗敏,陳婷.胺碘酮靜脈應用的不良反應及護理對策.華夏醫學,2002,15(5):713-714.

[3]葉任高.內科學.5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219-226.

篇6

中圖分類號:F832.3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9031(2009)09-0068-05

美國哈佛大學教授波頓較早提出了營銷模式創新理論,指的是對目標客戶和市場定位的重新選擇,是產品與定價、分銷渠道、溝通與促銷的重新配置,是系統管理和執行決策等方面進行循環往復管理運行的體系。創新不僅包含產品、價格、渠道、品牌等市場因子的整合應用,還包括客戶細分、目標市場和經營定位所形成的管理方式及配置相應的管理控制機制。該理論還提出,企業必須通過市場因素的綜合影響和整合使用,才能有效管理目標市場,實現營銷計劃。[1]

近年來,工商銀行海南省新華支行(以下簡稱為工行新華支行)各項業務實現了跨越式的發展,但是從目前區域位置和發展瓶頸看,可以說是“山窮水盡”,只有把目標定位更高,將市場定位更遠,大膽打破區域限制,放眼全省乃至全國,大膽走出去,在營銷模式上從“近海作業”到“遠洋捕撈”,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近海作業”到“遠洋捕撈”包涵兩層意思:第一,在做好本行所在區域業務同時,搶先在本省內跨區域、跨市縣辦理業務;第二,在做好本省業務的同時,大膽跨省辦理業務。

一、工行海南省新華支行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區域同業競爭激烈

工行新華支行作為海口市城區行之一,所處的海口市海府路一帶集聚了建設銀行、中國銀行、農業銀行、交通銀行、深圳發展銀行、光大銀行、郵政儲蓄銀行等金融機構,同業競爭激烈。從競爭情況看,建設銀行實施“安居工程”戰略模式,整合管理部門、精簡審批鏈條,大力搶占海南房地產開發市場;中國銀行實施“大零售”戰略模式,優化網點資源,大舉吞食各行中高端客戶;農業銀行股改進入倒計時、工作力度加大,全力推行“大項目帶動”戰略模式,后來居上進入海南省重點項目,重新與各行分割優質客戶業務份額,其資產業務和對公存款業務增勢迅猛;深圳發展銀行實施“產業鏈金融”戰略模式,與各行分割了多年培育的大項目成果(上下游企業);光大銀行、交通銀行、郵政儲蓄銀行實施“負債興行”戰略模式,工作重心是加快負債業務和零售業務擴張,尤其是不計成本主攻對公存款,業務發展咄咄逼人。光大銀行、深圳發展銀行在個人信貸業務采取“直貸式”戰略模式,搶占了大量的市場份額。工商銀行的優勢在于品牌形象、營業網點、服務網絡、資金規模、分銷渠道、人才等。目前,區域內同業各具優勢,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如果不創新現有營銷模式,推進“大膽走出來”營銷,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和各股份制銀行將會對工商銀行業務發展形成巨大沖擊。

(二)受金融危機影響信貸業務萎縮

工行新華支行地處海口市政治中心,周邊集中了政府職能部門和機構客戶,遠離新興開發區,商務活動不多,公司類客戶資源相對較少,不利于發展資產業務。目前,工行新華支行原有客戶主要是電信公司、海南郵政、交通廳等企事業單位,如海南電信最高貸款余額13億元,2009年僅有1.6億元,存量客戶的融資依賴度逐年下降。由于沒有新客戶帶動,近兩年來貸款規模始終徘徊在6-7億元的水平。2008年來我行發放的5個房地產貸款均為非本地區域項目,房地產貸款占新增貸款總量的80%。

(三)票據市場資源有限

在信貸資源有限情況下,工行新華支行將票據業務作為快速提高經營利潤的主要途徑。但海南省票據市場主要集中在海馬、APP等大客戶,已被同行同業瓜分。為了尋找新票源,需要積極創新開拓外省市場。

(四)政府機關搬遷等因素導致對公客戶的流失

“機構隨政府走,業務隨機構走”,對公客戶的流動性較大,存在客戶結構不平衡問題。隨著省委、省政府相繼搬遷,美蘭區的發展將漸漸向市中心以外區域發展,部分對公客戶出現“機構隨政府走,業務隨機構走”趨勢。工行新華支行網點主要集中于海府路、原省委省政府辦公方圓區域內,在目前資金規模較緊張的情況下,其他三大國有銀行及中小股份制銀行不計成本抓對公存款,攬存競爭相當激烈。目前,銀行對公客戶相對缺少,存款集中度過高,穩定性較差。工行新華支行百萬元以上的對公存款客戶數僅占8.29%,余額卻占全部對公存款70%左右,百萬元以上的客戶是對公存款的核心客戶。而1000萬元以上客戶僅有21戶,5000萬元以上僅有3戶,兩項余額僅占0.87%,高端客戶明顯不足,結構不平衡(見表1)。

(五)營業網點規模較小,財富管理未形成品牌效應

從工行新華支行營業網點分布情況看,除國興大道支行屬封閉式網點外,其余8個網點中就有7個密布在海府路、藍天路、五指山路和海秀路方圓一平方公里范圍內,周邊各家銀行網點林立,工行新華支行網點處于其他銀行、城區兄弟行的“包圍圈”內,業務輻射范圍和客戶資源有限。另外,大部分網點規模不大,許多營業網點內部環境、裝修格調停留在傳統模式上,不能有效地吸引客戶眼球,財富管理未形成品牌效應,單產競爭能力有待提高。

二、工行海南省新華支行公司業務營銷策略創新

(一)打破省域界限,跨區域營銷票據業務

近兩年來,在海南省本地客戶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工行新華支行一個比較成功的案例就是組建一支“走出去”營銷團隊,大膽打破區域界限,跨省辦理票據業務。從2006年開始,工行新華支行先后開辟了江蘇、福建等外省市場,累計辦理異地票據直貼業務超過15億元;將市場拓展到華東、華北、東北地區,累計辦理買入返售業務近75億元,創造了可觀的經營效益。從業務發展趨勢看,跨區域營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基層行要積極探索票據業務流程優化途徑,把提升核心競爭力的焦點體現在組織結構、運行機制、系統處理等流程性因素上,保持并強化專業服務的競爭優勢,努力向同行市場“票據大行”的目標邁進。為避免同行同業無謂的競爭,拓寬收益空間,有效實現跨省域發掘資源。今后,基層行可通過創新業務品種和營銷方式,多渠道開展營銷:一是直接與國內發達省份兄弟行合作,辦理票據直貼及轉貼業務;二是與其他商業銀行合作,辦理買入返售及買斷業務;三是直接與內地客戶聯系,非中介性尋找票源,開拓市場。

(二)打破省內區域界限,大力拓展信貸業務

在當前銀行同業競爭形勢日趨激烈的情況下,為擺脫單一區域資源先天不足的困境,資產業務的發展絕不能局限于本區域,把營銷的目標輻射到海口市、海南省,就不會受于業務和客戶資源的制約。海南省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400億元中,計劃投資2070億元,40項新型工業重點項目中,有75%的客戶在洋浦開發區注冊;64項旅游房地產重點項目中,有61%的客戶在三亞注冊,此兩地項目資源豐富。由于“十一五”重點項目集中主要在三亞、洋浦、瓊海、文昌等地,希望在省行的大力支持下,在本地優質客戶資源缺乏的情況下,城區行能將信貸業務拓展到資源豐富地區,拓展異地信貸資產業務。城區行在本省跨地區營銷不能簡單地認為是同行競爭,而是兄弟行充分利用風險低、實力強、收益高、信譽好的客戶資源,既是一種資源共享,也是從整體上降低信貸風險。集中全行力量應對同業競爭,有利于提升工商銀行的綜合競爭力。

(三)組建上下聯動項目分級專門營銷團隊

最近,海南省政府提出“發展是硬道理,項目是硬載體”的發展戰略,加快重點項目建設,必然需要巨額的融資需求,由于政府機構客戶及重點項目的特殊性,涉及行業較多、客戶資源豐富、融資結構復雜,在調查評估、評級授信、償債分析、審查審批、風險把控等涉及多重環節,這些重點項目營銷涉及各專業部門,貸款準入、融資評估要求較高,而基層行客戶經理隊伍能力有限、經驗不足,在開展營銷工作中會遇到諸多不確定因素,為提高競爭效率,縮短業務處理流程,需要創新現有的營銷模式,啟動海南省分行與基層上下聯動營銷機制。2008年工商銀行海南省分行已建立了營銷“小分隊”、“突擊隊”,對基層行營銷的“幫扶”效果明顯。在此基礎上,為提高營銷針對性和有效性,針對重點項目,希望省行部門可以提前介入基層行的前臺營銷,與基層行對潛在風險點進行充分溝通,對業務的審批以及風險措施提出初步意見,避免基層行在調查、評估和審批等環節的重復勞動,對于資料完備、條件具備、效益較好的重點項目,基層行要主動聯系省行,由省行牽頭的項目營銷團隊盡早與項目業主接觸,反饋支持態度,并向客戶承諾審批時限。為此,建議由省行牽頭成立項目分級營銷團隊,形成相對獨立的機構,輔于一定營銷資源和激勵約束機制,成員由省行公司業務部、授信審批部、信貸管理部、法律事務等職能部門人員組成,開展“高層營銷、營銷高層”的高瞻策略,對重點項目提前介入,開展前期評估準備工作。

(四)加快基層“流程銀行”建設

商業銀行對優質客戶、重點項目的競爭,往往是誰的政策更靈活、流程更簡化、響應更快,誰就能取得營銷的主動權。20世紀90年代初,花旗銀行、美國銀行開始推行以“業務流程”為主導而不是“部門”為中心的經營管理模式,建成以客戶為中心、后臺業務集中處理、前中后臺分離與制約、以流程落實內控的信息化、自動化、智能化和標準化的“流程銀行”。[2]2006年6月,工商銀行開始機構改革打破了專業和部門的界限,如信貸、結算、運行、票據處理等在金融同業中率先對分散處理下的“部門銀行”向集約化管理的“流程銀行”建設轉變,并提倡在基層行全面鋪開,客戶反響強烈。當前,工商銀行海南省分行不斷完善信貸管理機制,推行“上門審批”、“上門評估”,實行“評級和授信”合二為一、“評估和審查”一站式模式,審批控制系統及前臺、、后臺既相互制約又有合作,既防范風險,也增強了整體營銷意識,加快業務流程效率,與其他銀行相比具有明顯優勢,得到客戶廣泛認可。

從基層行角度看,要想“走出去”跨區域搶占有限的信貸資源,必須以靈活積極和清晰簡化的流程介入,建設“流程銀行”,確保處理流程無障礙,突出五個“快”:快介入、快反饋、快論證、快審批、快發放。基層行推行“流程銀行”建設的核心是根據客戶類別和產品功能,將業務分設成一系列能快速反應和滿足客戶需求的業務流程,并將經營決策點直接定位于業務流程執行及客戶關注的地方,進一步縮短基層行與省行對接環節,加快論證速度,提高貸款營銷的效率。

(五)建立同業同行合作聯盟

隨著我國金融市場的進一步開放,無論是同業還是同行,均存在自身區域、環境條件有限等因素,如能有機進行聯盟合作,優勢互補、資源整合,必將實現雙贏。目前,同業競爭雖然激烈,但也有合作商機,特別是作為工商銀行的兄弟行必須認清形勢、審時度勢,加強溝通與合作,互通信息、資源共享,共同應對外部環境競爭,牢牢把握發展的主動權。[3]在資產業務、負債業務、結算業務、投行業務等方面,市場空間極大,況且風險需要分散,要將資源配置在最能產生效益的部門、客戶和產品上。為此,要不斷探討與同行、同業合作方式,在市場份額重新再分配、信貸規模有限的格局下,在資產業務方面,尤其是針對大項目,要分散信貸風險,提高工作效率和經營收益,就要謀求多方合作,創新合作金融產品和分銷渠道,通過銀團貸款或系統銀團貸款等方式,以份額分成、利潤分配等模式,加強與系統內兄弟行及省內同業的縱向和橫向合作,共同占領新興市場,提升經營層次,使同行同業實現雙贏。在對公存款方面,必須建立順暢、敏捷的信息傳遞系統,一旦發現優質客戶資源,兄弟行互通信息,聯動上級行領導或相關競爭行、專業部門共同營銷,跟蹤企業現金流走向及用途,通過聯動營銷確保優質客戶的現金在工商銀行系統資金池內循環流動,提高客戶資金使用效益。針對大項目融資、中間業務、大額對公存款等資源,省行要建立健全科學的聯動營銷機制和考核分配機制,根據兄弟行貢獻度、承擔風險、工作量等條件,按一定比例分享利潤,形成同行合作聯盟營銷的戰略格局。

三、工行海南省新華支行個人業務營銷策略創新

(一)用“零售產品項目開發”戰略占領特定目標客戶群體

零售業務項目開發的特點是針對某一特定目標客戶群體,能夠突破區域限制因素,通過項目產品的捆綁營銷來占領特定目標客戶群體。工行新華支行通過大力拓展第三方存管業務、工資業務、椰島公務卡項目、中職院校運動卡項目和電信聯名卡項目等業務市場,已經成功地占領了許多不在區域輻射范圍內的客戶群體,“遠洋捕撈”效應已初步形成。

工行新華支行一方面要繼續加大零售項目的市場開發和推廣力度,繼續通過項目合作占領特定目標客戶群體;另一方面,則要進一步進行互補營銷。目前個人客戶的財富大都實行了“收支兩條線”的管理模式,即借記卡主要用于存款和理財等個人收入項目,而貸記卡則主要用于消費支出等項目。也就是說,無論是聯名信用卡項目,還是聯名靈通卡項目,我們只開發了客戶的一部分的財富資源,必須通過跟蹤服務和捆綁營銷,最大限度地開發客戶的全部財富資源。

(二)用“財富管理”戰略占領個人高端客戶市場

一般來說,越是高端的個人客戶,越是時間寶貴,經常奔波于全國各地,親自到銀行辦理業務的寥寥無幾。他們對銀行的選擇主要基于安全性、私密性和個性化服務的考慮,對地理位置的遠近不如普通客戶那么“講究”。目前,以高端客戶為服務對象的財富管理業務已成為銀行關注的焦點。各大銀行通過建設一批貴賓理財中心,集中優勢力量為高端客戶提供便捷、私密的財富管理服務。對于個人高端客戶服務,硬件環境固然重要,但最終吸引和留住個人高端客戶的是銀行所能提供的優質服務。只要我們的個人客戶經理通過向客戶提供多元化、差異性的個人綜合服務,給高端客戶帶來信任感和溫馨感,就能實現從“近海作業”和“遠洋捕撈”的突破,達到“只求所有、不求所在”的營銷效果。

(三)用“網點布局二次創業”戰略重新搶占市場

隨著城市的不斷發展和規劃,許多營業網點在地理位置上已經不具備優勢;隨著社會金融需求的快速變化,許多營業網點的服務環境已經不適應市場競爭和社會服務的要求。從零售業務發展現狀看,市場營銷最大的陣地還是營業網點,只有最大限度地發揮營業網點的營銷功能,提升其核心競爭,才能應對外部環境的挑戰。從工行新華支行營業網點情況看,網點業務輻射范圍和客戶資源有限,各家商業銀行營業網點林立,“僧多粥少”的局面限制了網點單產水平的提高。要實現零售業務的可持續發展,必須通過網點布局的二次創業,重新對網點資源進行整合規劃,將市場輻射重疊的網點遷移到市場空白地帶,通過網點“搬出去”、人員“走出去”的方式實現零售業務的“遠洋捕撈”。

(四)用“流動銀行模式”創新“五進”營銷方案

自2008年起,工商銀行海南省分行個人金融業務實施“五進”的營銷策略,使銀行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不斷鞏固和擴大中高端客戶市場份額。“五進”營銷活動形式一般為講座式和展臺式,通過派發宣傳資料和紀念品、預留客戶信息和名片等方式向客戶宣傳營銷銀行主要金融產品,并進行后續的跟蹤營銷。但由于沒有在當場受理和辦理業務,“五進”營銷活動效果無法立刻轉換成營銷成果。工行新華支行第三方存管業務在2007年火熱開展時,通過派駐證券公司延伸柜臺的方式搶占了較高的市場份額。未來能否探索參照第三方存管業務的模式,在制定嚴謹的風險防范流程和內控制度的基礎上,在監管部門審批的前提下,創新推出“流動銀行模式”,即利用節假日時間,以“營銷人員+延伸柜臺”的組合實施“五進”營銷活動,當場辦理靈通卡和個人電子銀行的業務。如果“流動銀行模式”可行實施,再加上工商銀行電子銀行強大的網絡優勢,輔助于離行式自助銀行的規劃鋪設,將會打破網點區域的限制,通過“遠洋捕撈”,快速提高我行重點個人金融業務的市場占有率,不斷鞏固“海南第一零售銀行”的發展基礎。

四、工行海南省新華支行營銷手段的創新

(一)數據庫服務模式

一是精準營銷服務。建立客戶信息數據庫,通過收集和積累大量的客戶信息,分析客戶的交易習慣,預測客戶購買某種產品的可能性,以及利用這些信息給產品以精確定位,有針對性地制定營銷計劃,引導客戶購買新的金融產品。二是個性化服務。通過客戶信息數據庫,將客戶按星級檔次劃分,按不同星級實施上門服務、制定理財計劃、電話預約、定期走訪、節日賀卡、親情慰問、新業務推廣等不同層次的差別化服務。同時,堅持做好節日送問候、喜慶送祝賀、喪事送安慰、家事送幫忙,使客戶的心與銀行貼得更近。

(二)網絡服務模式

一是電子郵件營銷服務。利用網絡將工商銀行新產品介紹、產品賣點及其使用方法制作成卡通漫畫、動漫畫等形式,通過電子郵件發送客戶的郵箱,使客戶在第一時間了解并使用工商銀行的新產品。對一些有趣的卡通漫畫和動漫畫,客戶還會主動向其好友發送,這樣工商銀行新產品的信息就從現有客戶向潛在客戶擴散。二是在線博客營銷服務。此種服務模式突破了傳統的營銷渠道,客戶經理通過博客將產品信息、服務內容在博客上展示;利用在線提問和客戶經理的答復,使客戶加深對銀行產品的關注和了解;其他客戶在博客上對產品的肯定和贊揚,也能增加潛在客戶對金融產品的信任,這種源自“第三者口碑”的“不花錢廣告”能提高客戶的認可度,激發購買欲望,有助于與客戶建立永久的合作關系。[4]

(三)知識服務模式

服務不僅要看形,更要重質。網點員工、客戶經理要走出去營銷,必須培養成一個綜合性、知識型人才,應具備的素質包括:掌握有關制度和操作流程,熟知工商銀行產品與其他行產品功能異同,善于與客戶溝通,能準確判斷客戶多樣化投資需求和風險偏好,精于對客戶進行產品組合投資的收益和風險分析比較,引導客戶選擇最佳的投資、融資、理財方案。這不僅要求營銷人員全面掌握銀行個人金融、公司金融、會計結算、投資理財、法律、稅務等相關業務知識,還應具備較強的溝通、協調、公關和應變能力,在不同時點、不同時機、不同環境,能針對不同層次客戶擇機有效推介各類金融產品,以知識型服務贏得客戶的信賴。

(四)文化滲透服務模式

銀行產品的營銷不能簡單視為“一買一賣”,而是一種文化交流,在營銷中巧妙地融入金融產品知識、生活習俗、文化藝術等,使交易關系淡化,從客戶關系發展為朋友關系,從而拉近客戶與銀行的關系。在營銷中,要了解目標客戶的文化背景、風俗習慣和個人愛好,在銀行與客戶接觸的各種層面上,以一種文化形態滲透在營銷活動中,爭取客戶的文化認同。如針對中高端客戶,要通過與客戶進行養生保健、投資理財、品茶品酒、收藏、藝術品鑒賞、高爾夫齡、車友等多維度交流,有效地消除營銷人員與客戶之間的交流障礙,讓客戶在自然輕松的氛圍中與銀行悄然拉近距離。文化滲透服務起到“臉與臉的相悅、心與心的相通、情與情的相融”的作用,使服務這種“情緒勞動”注入更多人情味,從而獲取客戶好感,這樣,銀行的產品也容易被客戶所接受。

五、工行海南省新華支行市場營銷策略創新的機制構建

(一)變革營銷理念,儲備“走出去”的源動力

創新營銷模式,走出去進行深層次營銷,首先就要實現營銷人員理念的轉變:一是從“滿足需求”向“引導市場”轉變;二是由“等客型”向“引客型”轉變;三是從“表層”向“深層”(拓寬服務功能、提高服務效率、提升服務內涵)轉變;四是從“同質化”向“特色化”轉變;五是由“關系型”向“價值型”轉變;六是從“一次性”向“終身制”轉變。在金融產品同質化、客戶需求多元化的今天,服務理念、服務方式要應需而變、應變而變,僅靠傳統的服務模式已不適應競爭形勢,基層行營銷人員要將主動服務滲透到客戶的始終,以高技術含量的服務品牌吸引客戶,實現服務在廣度和深度上的立體擴張,為客戶提供深層次、價值化的服務,減少與客戶關系的短期行為,提高客戶忠誠度。

(二)合理配置資源,夯實“走出去”的支撐力

實現走出去營銷要做到幾點:一要根據各營銷部門和網點業務量、目標客戶數,匡算需配置的客戶經理職數;二要結合內部控制、前后臺業務流程改革和機構扁平化改革,重新確定二線崗位設置和人員編制,以剛性約束和機制要求引導優秀員工充實到營銷戰線,按照業務需求,對公司部、網點、個金部個人客戶經理和對公客戶經理進行合理科學的配置。在發達外資銀行中,營銷人員占比達45%以上;三要明確營銷崗位的工作職責,突出客戶經理的產品營銷、客戶關系維護職能,使客戶經理騰出更多的時間、精力用于本職工作;四要組建客戶經理、目標客戶和金融產品“點對點”營銷機制,實現有機對接;五要建立綜合性營銷團隊,形成一支客戶經理與網點掛鉤聯動、基層行與省行上下聯動、前中后臺配合互動的綜合性營銷團隊。

(三)建立科學的激勵約束機制,提升“走出去”的競爭力

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是推動營銷模式創新的重要保障,激勵機制要體現“崗位靠競爭、薪酬比貢獻、業績論英雄”的原則。一要推行任職資格認證制度。成為一名合格的客戶經理,必須經過職業道德、產品知識、營銷技能、法律法規等知識培訓,具備營銷理念、溝通技巧、專業知識、政策理論等方面專業知識,取得相應認證資格證書。二要建立客戶經理履職考核機制。以年度業績考核確定客戶經理的續任、晉級、降級和退出,每年通過合理考核標準決定客戶的升降和進退,對客戶經理進行分級管理,建立客戶經理專業發展通道。同時,將考核結果與人力資源提升項目中的績效工資、等級檔次及時對接,適時調整等級檔次,體現“以崗定薪、以能定資、以績定獎”的激勵原則。同時,通過競聘等方式把開拓能力強、業務素質高的優秀員工充實到營銷隊伍中。三要推行全員營銷、全面考核、工資含量定額買單制度。[5]將營銷管理職能從專業營銷人員擴展到全行員工,形成客戶經理為主、柜員及其他人員為輔的營銷體系,將團隊個人貢獻比例對營銷團隊的業績進行合理分成,制定員工績效量化考核標準,按業務難易程度、綜合貢獻度、承擔風險等合理界定其營銷積分,量化考核營銷成果,通過設置合理分值和分潤標準,體現多勞多得的分配原則。特別是對創造性營銷(如跨區域成功挖轉他行優質客戶)、貢獻度較大的相關營銷人員給予重獎。通過機制引導,使員工與企業價值取向趨向統一,將員工個人價值實現融于企業的目標實現中,形成全行員工“走出去營銷”的良好氛圍。■

參考文獻:

[1]程鳴,吳作民.西方服務品牌研究評價[J].外國經濟與管理,2006,(5).

[2]易秋霖.中國的非均衡金融[M].北京: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04.

篇7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的轉歸主要為心臟泵衰竭和猝死。室性心律失常是慢性心力衰竭中常見的心律失常類型,通常在猝死之前發作頻繁。目前對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猝死的風險的預測和診斷能力不足,且多數心力衰竭的突發事件多發生在院外,缺乏有效的手段進行預測和預防。慢性心率增快[1-2]定義為人體的平均心率經常或長期達到或高于80次/min,通常取24 h動態心電圖(holter)平均心率。慢性心率增快心血管病的獨立危險因素[3-5],也是心力衰竭惡化預后不良的一個指標[6]。有關慢性心率增快和室性心律失常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相關性研究國內目前鮮有報道。本研究通過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入院時24 h動態心電圖檢查結果通過對心率變異性指標、室性心律失常的頻數進行分析,來探討慢性心率增快和室性心律失常的相關性。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11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采用Framingham心衰診斷標準連續收治慢性心衰患者363例,入院時均行Holter檢查。平均心率≥80次/min為慢性心率增快組(161例);平均心率

1.2方法

1.2.1一般資料的收集 所有入選患者均收集記錄年齡、性別、身高、血生化等指標。心功能評價:對入選的心力衰竭患者進行NYHA心功能分級行心臟彩超進行客觀指標檢查。

1.2.2動態心電圖 記錄24 h平均心率,心率變異指標:RR間期的標準差(SDNN);每5 min竇性RR間期標準差的均值(SDNN5);每5 min竇性RR間期均值的標準差(SDANN);所有鄰近竇性RR間期長度差異平方均值的平方根(RMSSD);50 ms間隔以上臨近周期的比例(PNN50)及心律失常類型,頻數。

1.3統計學處理 利用spss 17.0統計軟件包檢驗,指標均進行正態性檢驗,計量資料用(x±s)表示,正態分布資料組間差異的比較采用t檢驗或方差分析。非正態計量資料組間比較采用非參數秩和檢驗。計數資料組間差異比較用χ2檢驗。多因素分析用二元Logistic逐步回歸,相關分析采用spearman分析。

2結果

2.1慢性心率增快組與對照組CHF患者一般臨床資料的比較 兩組性別構成、年齡、吸煙、體質指數(BMI)、心功能分級等基本病歷資料無差異性;TC、TG、LDL、空腹血糖(FBG)、肌酐(Cr)檢查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間LA、LVED、LVEF、FS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因動態心電圖資料為非正態分布,故予以秩和檢驗,慢性心率增快組與對照組比較,室性心律失常存在顯著差異性,慢性心律增快組中位數高于對照組,P

2.2慢性心率增快組與對照組CHF和NYHA分級室性心律失常比較,見表2、表3。

2.3運用二元Logistic回歸分析 回歸模型檢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4心率與室性心律失常、心率變異性的spearman秩相關分析 心力衰竭患者spearman秩相關分析顯示心率與室性心律失常發生顯著正相關(P

2.5心率與室性心律失常、心率變異性的spearman秩相關分析表,見表5。

3討論

隨著醫學臨床數據公布的不斷積累,心率是慢性心力衰竭的獨立危險因素已經得到認可,在諸多心血管疾病中,心率作為心力衰竭的治療靶點變得愈發重要[7-10]。心率增快可增加心肌耗氧、縮短心肌灌注時間,心肌缺血加重,同時影響心內膜下心肌供血,加重節段性室壁運動障礙,惡化心室功能,病理情況下可能同時伴有復極不均一,導致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是心力衰竭發生猝死的重要原因,在心力衰竭患者中慢性心率增快和室性心律失常的關系鮮有報道。本研究就兩者關系進行探討。

本研究發現在雖然慢性心率增快組與對照組在NYHA分級比較中無差異性(P>0.05),但心臟功能客觀指標比較中,慢性心率增快組LVEF、FS低于對照組,LA、LVED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慢性心律增快組與對照組在室性心律失常發生頻數進行比較結果顯示:慢性心率增快組室性心律失常發生較對照組增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以室性心律失常為因變量,對室性心律失常發生的相關危險因素運用logistic回歸分析:NYHA和心率是室性心律失常發生的風險因素。經Spearman秩相關分析顯示:心率和室性心律失常呈正相關(P

綜上所述: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慢性心率增快與室性心律失常發生具有相關性,二者均為心力衰竭惡化的危險因素,參與了心力衰竭發展的病理生理過程;隨著心率增加,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發生頻率增大,心率變異性減低,兩者結合對心力衰竭患者潛在危險的篩選,及猝死的風險性預判具有良好意義。提高慢性心率增快與室性心律失常相關性的認識,對我們在臨床中能規范的使用β受體阻滯劑、抗心律失常藥物也有幫助,將使更多的心力衰竭患者獲益。

參考文獻:

[1]郭繼鴻,胡大一.中國心律學[M].1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0:66.

[2]郭繼鴻.努力提高對慢性心率增快的重視力度[J].中華心臟與心律電子雜志,2013,1(1).

[3]Swedberg K, Komajda M, B?hm M, et al. Ivabradine and outcomes in chronic heart failure (SHIFT): a randomised placebo-controlled study[J]. The Lancet, 2010, 376(9744): 875-885.

[4]Mao Q, Huang J F, Lu X, et al. Heart rate influence on incidence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mong adults in China[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pidemiology,2010,39(6):1638-1646.

[5]Swedberg K, Komajda M. The beat goes on: on the importance of heart rate in chronic heart failure[J]. European heart journal, 2012, 33(9): 1044-1045.

[6]Diaz A, Bourassa MG, Guertin MC, Tardif JC. Long-term prognostic value of resting heart rate in patients with suspected or proven coronary artery disease[J]. European heart journal, 2005, 26(10): 967-974.

[7]Ma parison of target and several important new guidelines for the treatment of heart failure[J].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Internal Medicine,2014,34(7):666-670.

[8]Woodward M, Webster R, Murakami Y, et al.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resting heart rate,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mortality: evidence from 112,680 men and women in 12 cohorts[J]. Europe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cardiology, 2014, 21(6): 719-726.

篇8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1.394文章編號:1004-7484(2013)-11-6624-01實踐護理工作運行中,護士長所制定的工作計劃,絕大多數護士是護士長制定工作計劃的貫徹執行者,要充分利用工作源為己工作。護士長與護士是隸屬的工作關系,因此,嚴格管理是工作的手段,嚴格管理的內涵應該是規范規章制度,以護理工作質量的統一約束護士。實踐中,放松護理管理,以調節心理行為是不科學,確實影響護理管理工作的實施。很多時候,科室的護理性照顧政策,是人為形成的多元標準,實施下來,會在工作生活客觀上,引起護士攀比,挫傷積極工作心情。普遍多次被照顧的護士,會因為護士長的慣性照顧而缺乏工作自覺性,享受照顧成為理所當然。臨床實踐管理中,護士長工作內涵瑣事繁多,兼顧工作上必有疏忽盡量在處理工作的細節上堅持工作原則,貫徹護理工作質量的統一標準。“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在管理情緒上,以善意關懷為主,檢查嚴謹為輔,即不隨意傷害護士自尊心,工作上還要獎懲分明,更要勇于承擔責任。要學會傾聽,多與護士交流,使護士在情感上與護士長憂樂與共,喜苦同存,護士長要以自己謙虛,謹慎,正直、親和的人格魅力,贏得眾多護士的尊重、理解,建立配合護士長工作的自覺意識。促進科室工作的完善。

護理管理中,要掌握技巧,大膽,果斷、有批評與自我批評。缺少這種工作力度,很難這少工作中的諸多沖突事件。特別是在涉護士本身工作利益時,作為護之長,沒有坦誠,旗幟鮮明的領導狀態,很難做到抵制少數人的錯誤,效果會更大極限的會挫傷大多數人的工作積極性。此外,護士長過于嚴厲的管理,疏遠下屬護士之間的關系的距離,敬而遠之,不交心,會影響護士主動交流,自覺工作的意識,會成為護理管理工作的障礙。

知人善用是護士長管理技巧,知人:對自己了解,對別人理解;善用:個人放對位置,團隊有效互動。踐行中,充分發揮每一位護士的工作價值。護士長要善于協調不同類型的護士關系,護士長是科室的領導者,必須有愿意接受其領導的護士,有愿意為護士長排憂解難的護士來協助工作,兩者之間才能相互依賴,才能提升工作效率。其一,護士長對高年資的護士要尊重,高年資護士工作年限長,臨床經驗豐富,觀察病情細膩,救治自覺工作意識強,年齡和生活的閱歷廣,與患者交流多為親和,起到穩定護患和諧,科室團結的奠基作用。其二,年富力強的中年護士,是科室護理工作體系的中堅力量,身心蘊藏著極大的工作潛力和韌性,工作彈性大,很多技術上的治療工作是靠中年護士完成,大量臨床工作的歷練,使之中年工作都具有獨立工作的能力,特別是搶救中,遇事不驚,工作有序,果斷、干練,沉穩,職業素養高,與醫生配合默契。其三,年輕護士是護理團隊傳承希望的一代人,優劣勢特點令人喜憂參半。因其剛參加工作崗位,獨立工作能力差,思想活躍,求知欲強,接受新事物強,但缺乏臨床經驗,有時表現工作被動,護士長要有目標重視培養,對工作可能出現的細節問題,耐心說教,早日提高工作能力。同時,護士長要用自身的良好素質,做事公正、以身作則、言語慎重、過硬的護理技術,勤于管理,嚴于管理的工作作風影響她們,對于工作、學習上微小進步,要給予贊揚,揚長避短對年輕護士工作發展很有力。以鼓勵情緒為目的,為護理事業培養人才。

護士長應用激勵法(情感激勵法、情商激勵法、表率激勵法、宣泄激勵法、獎勵激勵法)充分發揮每個護士的作用,利用護理外環境的誘因,調動激發護士內心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和能動性。應用激勵管理機制,首先要把科室目標與個人目標相結合,根據護理管理目標,制定一整套適合本科室工作的特點的醫德醫風、勞動紀律、業務技能等考核標準,用適當的形式,把每個護士的勞動出勤、完成任務的情況、學術成績,護理質量標準,信息資料定期進行公開,通過數據的比值性,激勵護士盡快完成科室目標而獲得自身的滿足,自我實現的需要。其次,護士長要重點對護士的生活和工作,做到心中有數吧,關心呵護。盡所力解決工作生活的細節問題,創造嚴寬結合的環境,工作“嚴”子、字當頭,生活排憂解難,對護士如同慈母、似至姐妹,形成溫馨的工作氛圍,激發每個護士的潛能與熱情,增加護理隊伍的凝聚力。

小結:

護理管理中,護士長作為管理者,必須具備良好的組織才能,管理中體現出護士長負責有效的管理原則,提高護理工作的正效應。正確的護士長管理心態和行為,是檢驗護士長管理水平的一個尺碼,倡導護理管理實踐中,采取以人為本,柔性管理,掌握激勵、知人善用的工作原則,調動護士工作積極性,發揮主觀能動性,盡可能做到關心和滿足護士的生活工作需求,極可能的拓展護士工作機遇的空間,認識護士的工作價值,是護士長管理的最大目標,以此激發出護士工作潛能。用精神力量的凝集性鼓勵護士自覺工作,把敬業精神、爭先意識,作為完善護理事業激烈競爭中的一條工作捷徑。合格的護士長,要將組織管理及現代化管理相融合,樹立管理行為特色,工作中要識才、愛才,用才,容才,發揮最大的工作能量。為提高護理管理的整體水平,我們要開展對護士長心態行為與方法的研究,有利于推進與國際化護理工作模式接軌的宏觀要求。護士長積極的心態,能決定護士實施管理行為的正確及方法的得當,相反,護士長消極的心態,也反映出管理行為有偏差,方法不恰當,彰顯出管理水平的高與低,直接影響醫院護理工作的水平。參考文獻

篇9

論文摘要:保險市場的信用體系存在著影響誠信建設的一些問題。相應的對策是:構筑保險市場的信用體系,加強保險市場管理,加快保險業的改革和發展,促進民族保險業的健康成長。

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深化,保險作為一種經濟補償手段和社會產品再分配的特殊方式,與銀行業、證券業一起構成了現代金融的三大支柱,在現代經濟生活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從經濟學的視角看,信用作為經濟主體間交往行為的自律性規則,既是道德規范的選擇,又是一種經濟利益的選擇。在保險業的發展中,誠信處于道德規范與經濟利益的沖突與摩擦中,信用建設問題已成為中國保險業必須認真思考且積極面對的嚴峻挑戰。

一、當前保險市場信用體系存在的問題

縱觀目前保險市場發生的各種問題,多與保險信用機制的不完善有關。這些影響誠信建設的問題主要有:

1.競爭主體行為不夠規范,主要表現為違規經營,支付過高的手續費、回扣,采用過低費率等惡性競爭行為,損害了保險公司的社會聲譽;

2.內部管理、險種設計、精算水平、營銷手段、風險防范、成本核算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欠缺;

3.沒有統一的有關信用度的認定機制,缺乏對失信者進行全社會懲罰的措施,對市場參與者的信用狀況難以實施全面有效的評價與監管;

4.在保險業內部,有關信用的信息處于嚴重的不對稱狀態。由于保險公司的信息披露缺乏而保險業務的專業性又強,使保險消費者在投保前甚至投保后難以了解保險公司及保險條款的真實情況,如保險公司的經營管理狀況、償付能力及發展狀況、參加保險后能夠獲得的保障程度等,只能憑借主觀印象及保險人的介紹作出判斷,客觀上為保險公司的失信行為創造了條件。信用信息也未能得到綜合使用;

5.從業人員素質還有待提高。尤其對保險人的選擇、培訓及管理不嚴,有一些保險公一J誤導甚至授意保險人進行違背誠信義務的活動,嚴重損害了保險公司的形象。

二、信用體系建設的具體對策

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出發,主要對策是構筑保險市場的信用體系。完善的信用體系和規范的信用制度是建立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的重要保證,是促進經濟健康持續發展的先決條件作為具有市場風險、以誠信作為經營基本原則的特殊行業,保險公司更應將恪守信用、履行合同作為發展之源,立身之本。具體對策:

1.建立完備、規范的公司內部管理機制,實行集約化經營。要從組織管理、財務核算、責任累積、風險控制等方面全面提高保險企業的風險防范能力。要創新管理理念,廣泛運用當今先進的技術成果來提高管理效率,加速產品開發、數據處理、資金劃撥、成本核算、業務和辦公自動化、網上營銷等業務內容的電子化進程,提高資金管理、成本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經營風險管理的集約化經營水平

2.規范人從業行為,加強對公司全體員工的教育和培訓。提高員工素質是提升保險信用制度的重要環節。我們目前仍以保險人展業為主,所以推進人的職業道德素質教育、強化依法經營意識、使現代人了解職業道德和誠信原則的關鍵所在,并將職業道德教育融人常規的職業培訓之中就顯得成為重要。另外,也應加強對公司全體員的教育和培訓。培訓員工的道德自律,提高員工誠信道德的選擇與評價能力。要創建道德環境,使員工在實踐中體驗和升華道德情感,理解并認識誠信道德教育的重要作用,從而自覺規范自己的道德行為。

3.加強企業文化建設,形成良好的誠信文化氛圍。管理者要以高尚的誠信人格影響員工,率先垂范,做好表率。要利用自身良好的形象,以身作則,言傳身教,感染并帶領一大批具有誠實人格的高素質員工隊伍,各級工作人員之間要建立起相互信任、團結協作的工作關系。要強化“誠信光榮,失信可恥”的道德觀念,形成良好的誠信文化氛圍。

4.提高服務水平和質量是建立保險信用體系的根本途徑。保險是一種無形商品,它作為商品的價值主要體現在事后的保障上,客戶往往通過理賠、到期償付、回訪等判斷公司及產品的優劣。因此可以說,企業信譽和服務質量是公司的兩大命脈,誠信服務更是維護客戶權益的重要體現,整個營銷的全過程公司都必須提供始終如一的、全面的、及時的、周到的服務。首先,在客戶買保險時,通過耐心細致、詳細全面、客觀真實的服務,使客戶能明明白白買保險。其次,公司應在保單維持階段為客戶提供長期的優質保險服務。當客戶申請被接受后,通過電話回訪、面見被保險人等方式與客戶聯系。確認保險利益是否存在,客戶的陳述與投保單是否一致等重要事實,以便發現問題能迅速處理。切實維護和保障客戶的合法權益,塑造專業、真誠、守信的良好企業形象。當客戶發生事故前來索賠時,應盡量合理簡化手續,為客戶提供“一站式”服務。此外,通過向社會公開服務承諾,量化服務標準接受社會公眾的監督。用真誠、優質的服務贏得客戶和社會大眾對整個保險行業的信任和支持。

篇10

流動性是衡量證券市場績效的主要指標之一。研究市場流動性對于加強市場流動性的評估、防范流動性風險,以及通過交易制度的改進提高市場流動性具有重要意義。作為市場微觀結構理論的一部分,國外對流動性的研究從上個世紀60年代就已經開始。我國學者對股市流動性的研究起步較晚。綜觀國內學者對我國股市流動性研究,大多數研究均是利用國外經典模型,利用我國股市高頻數據進行實證分析。盡管各位學者所采用的數據范圍、研究方法、流動性的指標略有不同,但大多為國外理論的重復與檢驗。由于我國股市與國外市場有著不同的特征,學者們采用的方法不同,采用的數據不同,所得出的結論差異較大,對我國股市的流動性的性質、流動性的產生原因存在較大分歧,因此,國內學者能否合理的利用國外先進的理論體系研究國內市場成為學者們競相研究的問題。

一、對股票市場流動性度量的新進展

流動性是證券市場的一個重要屬性。但同時又是一個很難定義的概念。對它定義很多,簡單地說,流動性就是以合理價格迅速成交的能力(Schwartz(1990)。Keynes和Hicks對流動性的定義是“市場價格將來的波動性”或者“立即執行一筆交易的可能性”。到目前為止,學者較流行的一種代表性觀點把“流動性”看作市場本身及參與者的某種能力體現。

Kyle(1985)提出了“流動性”四維度量的概念,即緊度、深度、彈性和即時性,并為廣大學者所認可。通過四個維度,我們可以通過買賣價差(bid-ask spread)、換手率(exchange frequency)、市場沖擊成本(market-impact costs) 和延遲與搜尋成本(delay and search costs)等指標計算流動性。其中最常用的為買賣價差和換手率指標。

經過研究的深入,學者多次證明僅以換手率指標不能衡量股票市場的流動性,買賣價差指標也存在片面性。因此,學者開始研究綜合運用四維度指標,引申出新的度量指標度量中國股票市場流動性。

在綜合運用指標方面,劉敏,葉嘉(2004)綜合運用深度和寬度指標構建了一個價量結合的指標。萬樹平(2006)給出了流動性指標的一種新的度量方法,研究了交易量、股票價格、波動性和流通盤的大小與各項流動性指標的影響。

在指標創新上,蘇冬蔚(2004)創建“知情者交易成本”指標,規定知情交易者執行成本與買賣價差正相關,與流動性反相關。指出一旦控制住執行成本中普通交易者對知情交易者所要求的風險補償,買賣價差的區別將會縮小。結合國內股票市場股權結構人為分割的實際,尹華陽、張鵬程、萬華煒(2006)以流通比例(流通股本/總股本的比值)作為股份流動性的一個度量。羅登躍 ,王春峰 ,房振明(2007)建立了一個包含市場風險和兩種流動性風險的三因素資產定價模型,用以研究中國股票市場的投資者理性問題。

二、對國內股票市場的特征分析的新進展

我國學者對流動性研究的初期,國內對流動性特征的研究主要局限在對流動性指標的刻畫上。然而,中國股票市場既是新興市場又是報價驅動型市場,在市場結構和交易制度上與歐美成熟市場大不相同。并且,由于我國證券市場還存在很多不規范的操作,“政策市”和“做莊”現象是我國股市作為金融市場最顯著的特征之一。政策和重大事件的發生對市場流動性造成顯著影響。我國市場尚未完全開放,長期以來股市的主要參與者是中小投資者(散戶)投資多元化的格局尚未形成,股市一直存在短期炒作和追逐利潤之風,以理性投資理念為基礎的資本資產定價模型(CAPM)在中國不適用。因此,近年來,我國學者開始從我國證券市場信息披露制度、交易者結構、投資者理性、制度建設等方面我國股市進行了研究。

(一)股市信息披露制度與流動性的關系

Bagehot(1971)認為流動信息由于信息不對稱而存在逆向選擇的影響,一筆交易的價格影響力,以及由于做市商的價格政策而導致的交易成本的比例會受到嚴重影響。

在量化我國信息對稱性程度上,楊朝軍,孫培源,施東暉(2002)采用Lin.Sanger.Booth(1995)提出的分解方法對非對稱信息程度進行估計,發現我國股市中除交易量、波動性和價格水平外,信息的非對稱性是影響流動性水平的重要因素,指出從我國目前市場的實際情況看,由于信息披露機制不完善和監管手段缺乏,我國投資者之間存在嚴重的信息不對稱性。厲斌(2006)得出了我國股市新股上市之后首日流動性的變化模式,在我國證券市場中新股上市首日具有非常強的流動性。指出交易對證券價格的影響反映了市場對私人信息的反應,這是市場的信息不對稱帶來的后果。

應用新的方法,我國學者還開始著手研究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優劣。巫升柱(2007)從對中國上市公司年度報告自愿披露水平與股票流動性的實證研究,得到,從靜態來看,年度自愿信息披露水平對股票流動性存在顯著的正向影響;從動態來看,中國股票市場自愿披露水平正向變動具有流動性信息含量,而負向變動則沒有相應的流動性信息含量。吳戰篪 ,喬楠 ,余杰(2008)研究了信息披露優秀的公司與信息披露糟糕的公司,表明信息披露的前后流動性發生了較為顯著的變化,信息披露越充分,市場流動性越好,市場會通過流動性獎勵的角度獎勵信息披露好的公司。

從以上研究可以看出,降低信息的非對稱程度,加大信息披露的力度,會改善公司股票的流動性。完善各方面信息披露機制,降低整個市場的信息非對稱的程度以減少投資者的逆向選擇成本,是改善市場流動性,進而促進資源有效配置的有效手段。

(二)股市交易者結構與流動性的關系

以散戶投資者為主的市場結構下,買賣委托量非常巨大,大量競爭性的買賣委托使我國股市的買賣價差維持在較高水平。2006年以來,我國證券市場的交易活動已經步入以機構投資者為主體的歷史階段。機構投資者掌控的資金量較大,這導致對市場流動性的需求成為機構投資者于個人投資者在市場需求方面差異最大之處。我國學者先后對兩種交易結構進行研究,為優化投資者結構提供政策性建議。

在散戶行為研究中,宋逢明, 譚慧(2005)研究中國和美國個股流動性,指出中國股市投資者散戶因素和“政策市”和存在普遍的“做莊”現象,個股流動性受市場范圍內系統因素的影響非常顯著,在流動性風險方面存在著隱患。王林輝 董直慶(2005)關注第1次流動性跨越,分析資產上市前后的流動性差異,推導出了流動性下的股價模型與股市風險模型,發現市場結構差異、市場流動性程度不同,導致股票價格不同。

在對機構投資者的定義和行為效果的研究上,汪勇祥 吳衛星(2007)定義“有效投資者”概念。指出大量分散的中小投資者并不能為市場提供有效的流動性,計算得到市場流動性的高低取決于市場中“有效投資者”數目。黃峰,楊朝軍(2007)提出對機構投資者來說,當前我國股市主要的流動性問題是流動性風險過高并難以和價格風險相分散的問題。流動性與股市價格同向演變的特點加重了投資風險中的系統風險含量,使機構投資者難以分散價格風險和流動性風險損失。

(三)股市投資者理性與流動性的關系

美國著名經濟學家凱恩斯早在1936年就發現了投資活動中的非理性羊群效應問題,非理性的“羊群效應”加劇了證券市場的波動,在漲時助漲,在跌時助跌,容易引發高度的投機和市場泡沫,使市場達不到優化資源配置的作用。我國學者開始對我國投資者對投資者理性對流動性風險與遷徙的作用作了嘗試性研究。

尹華陽 張鵬程 萬華煒(2006)結合國內股票市場股權結構人為分割的實際,以流通比例(流通股本/總股本的比值)作為股份流動性的一個度量,比較分析了幾個以股票市場為樣本的實證研究結果后,發現市場參與者的心理預期和偏好是導致流動性遷徙的重要因素。

羅登躍 ,王春峰 ,房振明(2007)建立了一個包含市場風險和兩種流動性風險的三因素資產定價模型,表明就中國股市而言,股市風險在某種程度上影響市場的預期收益率,我國股市的風險傳遞機制正在不斷地發揮作用;投資者的風險意識在不斷增強,對風險的增加要求有相應的風險補償,投資者的投資行為正日趨理性。

(四)股市制度建設與流動性的關系

從流動性提供機制來看,證券市場可分為報價驅動型和訂單驅動型。訂單驅動型市場由計算機按價格優先、時間優先的原則自動撮合成交,任何市場參與者都沒有義務提供市場的流動性。在這種自由退出和自由進入的影響下,個股的流動性對系統流動性應該更敏感,一旦整個市場的流動性出現問題,大量流動性提供者退出,個股流動性必然受到系統性的影響。另一方面,在訂單驅動型市場上流動性提供者也可以更自由地進入,由于不存在指定的做市商,通過多個流動性提供者的競爭,存貨的不均衡更容易擴散消除,因為高的買賣價差可以吸引更多的流動性提供者進入。在這種自由進入的影響下,系統流動性更容易擴散。我國學者從能否引進新的交易制度如買賣空機制、作市商制度作了嘗試研究,為政策實施提供依據。

在賣空機制的預測上,廖士光 楊朝軍(2005)利用中國香港股票市場上的數據來實證研究賣空交易機制與市場波動性、流動性間的內在聯系,指出賣空交易機制的推出對整個市場的影響是一個相當復雜的過程,最終的影響方向還要取決于市場中賣空交易者的類型、操作策略及交易信息的公開程度。屈波(2007)詳細論述了我國股市的宏觀外生因素、微觀結構因素外生變量、證券市場本身運行規律外生因素變量以及公司基本面信息內生因素變量和交易參與者行為內生變量。指出規避和控制外生因素變量對金融市場和資產流動性的影響,在實際操作中我們面臨的更多的是研究和分析內生因素變量是怎么影響金融市場和金融資產的流動性,及其采用政策性方法和措施來規避和控制由此帶來的流動性風險。

三、簡要評析

我國股票市場起步于2O世紀9O年代初期,同西方發達國家的成熟市場相比,市場發展尚不規范,不成熟,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行為不規范、投資者之間信息不對稱等現象較嚴重。使得中國股市特點突出。到目前為止,我國學者對流動性的研究經歷了從理論研究到模仿借鑒在到最近幾年的創造性把國外理論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飛躍。然而,我國學者利用各種綜合流動性指標對股市特殊性的解釋仍然不夠充分,我國股市的弊端在流動性研究中仍然存在。

研究流動性的最終目的是加強市場流動性的評估、防范流動性風險,通過交易制度的改進提高市場流動性。對流動性的研究日趨完善與精確,將對為我國股市發展提供更好的指導意義。在未來,如何更好的建立國內流動性刻畫指標,模擬國內股票市場運作,發現國內股市特殊規律與方法,為完善股市政策,規避股市流動性風險,提高收益率,將是今后學者的主要任務。

參考文獻:

[1]Robert A Schwartz.Equity Markets Structure,Trading, and Performance[M ]. New York:Harper~.Row Publishers Inc.1 988。

[2]Haais,Lawrence Liquidity,Trading Rulesand Electronic Trading System[M],Monograph Series in finance and Economics 1990-1994

[3] Kyle, Albert, 1985,“Continuous auctions and insider trading”[M] ,Econometrica, 53, 1315-1336.

[4]萬樹平.價量分布下的股票流動性深度的度量[J].系統工程.2004(10):36-45

[5]蘇冬蔚.基于中國股市微觀結構的流動性與執行成本分析[J].當代財經.2004(2):44-54

[6]尹華陽,張鵬程,萬華煒.股票市場流動性遷徙效應[J],統計與決策,2006 (3):97-101

[7]羅登躍,王春峰,房振明.中國股市總流動性與資產定價關系實證研究[J],中國管理科學,2007(4):33-37

[8]楊朝軍,孫培源,施東暉.微觀結構、市場深度與非對稱信息:對上海股市日內流動性模式的一個解釋[J].世界經濟.2002(11):53-58

[9]厲斌.新股上市首日交易的微觀結構: 流動性、深度與買賣價差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J]. 2006(1):203-206

[10]巫升柱.自愿披露水平與股票流動性的實證研究- - 基于中國上市公司年度報告的經驗[J].財經問題研究2007(8):59-65

[11]吳戰篪,喬楠,余杰.信息披露質量與股票市場流動性- - 來自中國股市的經驗證據[J].經濟經緯.2008(1) :138-141

[12]宋逢明, 譚慧.訂單驅動型市場的系統流動性:一個基于中國股市的實證研究.財經論叢[J]. 2005(5):63-69

[13]王林輝,董直慶.股票價格與股市風險形成機理的流動性解釋[C].管理學報,2005(7):481-486

[14]汪勇祥 吳衛星上市公司股票流動性影響因素分析[J],華東經濟管理,2007(11):143-147

[15]黃峰,楊朝軍.基于機構投資者交易需求的中國股市流動性研究[J],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07(2:)54-59

[16]廖士光,楊朝軍.賣空交易機制、波動性和流動[J],管理世界,2005 (12):6-1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常州市| 文水县| 贵州省| 拜泉县| 建瓯市| 康乐县| 靖安县| 镇赉县| 常德市| 科技| 广饶县| 新宾| 广德县| 达州市| 泊头市| 阿拉善左旗| 南阳市| 会宁县| 松原市| 巨野县| 雷波县| 台南县| 昔阳县| 象山县| 定南县| 吴川市| 赫章县| 丰原市| 金秀| 灵丘县| 木里| 右玉县| 平凉市| 墨玉县| 普格县| 光山县| 鲁山县| 莲花县| 宿松县| 阜新市| 敦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