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14 16:30:45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交流的概念,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一、物流概念教學效果較差原因分析
(一)學生方面
一般來說,各學校中職物流專業在制定實施性教學計劃的時候,往往將物流基礎課程安排在新生入學的第一個學期,與公共基礎課程語文、數學、英語同期開出。新生剛結束九年義務制教育,對語數英的教學模式、教學內容非常熟悉,教學過程中適應起來非??臁O喾磳I基礎課來說,他們既沒有理論學習的基礎,也沒有社會實踐的基礎,對于概念的理解和學習處于一個非常不利的狀態。
(二)教師方面
物流,作為一個新興的行業和產業,近年來隨著國家相關政策的扶持,每年以遠高于GDP的增速的發展速度快速擴張,催生出旺盛的從業需求,進而引發了中高職、本科院校物流類專業的開辦熱潮。大部分從事物流教學的一線教師,基本上未從事過物流行業相關實踐,甚至從未參加過物流類專業的系統理論學習。授課教師對物流業務理解不深,自然難以對物流的概念有整體上的認識,在教材處理中存在著囫圇吞棗、一筆帶過的現象。
二、物流整體概念分析
物流作為新鮮事物,具有鮮明的時代特點。第一,具有明顯的整體性和系統性。物流是個整合的概念,它將以往長期存在的相互分離的運輸、倉儲、裝卸等職能整合起來,作為一個利益共同體看待,將所有的外部條件輸入看成是系統輸入,輸出的是符合客戶需求的同時,總體成本最低的服務。第二,具有信息化特點。物流概念的提出及系統優化的過程均離不開高速發展和擴張應用的信息技術。第三,具有時空范圍廣,跨越大的特征。物流從時間角度來講,運輸、倉儲、配送等都需要一定的時間,都有一定的空間要求,都在創造時間、空間價值。物流的概念內涵豐富廣博。
應用知識遷移的手段,我們發現,物流這一概念可以運用《市場營銷》中關于產品整體概念的方式來進行立體詮釋。
物流整體概念可以分為三個層次。
(一)核心層
核心層是物流整體概念最基本的層次,它描述的是物流這一服務的核心內容,即為物流活動需求方提供最基本的功用。滿足他們最核心的需求,它可以是倉儲,或者是運輸,抑或是流通加工等,或者是這些業務的銜接和集合。實際上,核心內涵可以簡單地描述為“服務”。
(二)有形層
有形層是指物流服務提供者所承諾提供的物流服務產品各個標準體系。它定義了物流服務提供商所提供服務的各種細部特征。不同的物流產品在滿足需求者的過程中可以在此層次被比對和選擇。
(三)附加層
附加層是指物流服務提供者在物流服務過程中,除去服務承諾的部分以外,通過各種途徑、各種辦法為需求者提供超出顧客期望的部分。
根據以上三個層次,我們可以依次分析中國、美國兩個不同經濟體對物流概念的區別。
三、物流概念的教學方法思考
(一)概念的導入
1.案例導入法
例如,2013年10月某日,上海市南京路上某金店在打開當天收到的三個包裹時,發現其中的一個裝有價值20余萬的包裹竟然空無一物,讓我們來分析下最有可能的竊賊是出現在哪個環節的哪個人?
通過學生們比較熟悉的電商快遞業著手,引入涉及整個物流運輸、倉儲、裝卸、配送諸環節的案例,進行討論。在討論的過程中,通過粗線條的流程描述,使學生能對一般的物流職能和環節有初步的了解,為理解定義掃清概念上的障礙。
2.概念分拆法
例如,物可以擴展為物體、物塊、物料、物資等;流可以擴展為流動、流向、流轉。在黑板上列舉以上新詞,然后讓學生在課中對照物流定義,選擇最為合適的擴展詞語。
緊扣“物流”這一主謂結構詞組,發揮學生的創造力,將字擴展為詞,讓學生充分討論、任意搭配,然后再進行概念講解,除去錯誤搭配,形成最佳組合。
(二)概念的辨析
在物流概念的教學過程中,還應注意幾個容易出錯的問題。第一就是概念中“實體流動”即是運動狀態,也可以是靜止狀態,進一步可對應出“運動狀態―運輸或配送”、“靜止狀態―存儲”,兩種狀態均為物流的重要職能;第二是概念中的“信息處理”,很容易被誤認為不屬于物流范疇。此問題可通過物流概念層級中有形層中關于“有機結合”的特征進行解說。通過信息技術的運用,如何有效提升各環節聯系,如能結合案例來剖析,效果更好。
(三)概念的記憶
引入思維導圖學習法,實現物流概念整體學習和全面記憶。思維導圖又叫心智圖,是表達發射性思維的有效的圖形思維工具。思維導圖運用圖文并重的技巧,把物流整體概念各級主題的關系用相互隸屬與相關的層級圖表現出來,把主題關鍵詞與圖像、顏色等建立記憶鏈接,思維導圖充分運用左右腦的機能,利用記憶、閱讀、思維的規律,開啟人類大腦的無限潛能。
思維導圖可以作為物流概念認知的主要學習方法,通過“認識物流概念”――“物流的作用”――“物流的分類”……逐一擴充的形式,將物流的基礎知識擴充繪制成若干張思維導圖,從而從整體上認知并掌握物流概念以及其他定義。
具體的做法是:
1.確定手工繪制思維導圖的圖樣示例。通過瀏覽展示的形式,將常用的幾種思維導圖案例介紹給學生,并簡要介紹手工繪圖過程中的要點。
2.明確項目的主題。根據我們學習的內容,可以將活動的主題定為“物流的整體概念”。
3.確定下級結點內容。根據不同的分層標準,可選擇“核心―有形―無形”、“區域―國內―國際”等不同的結點劃分方式。
4.逐級展開,進一步豐富下級結點內容,擴充導圖的內容。
5.美化導圖效果。對導圖進行細節處理,增加美感,提高學生的參與興趣。
參考文獻:
[1]物流術語(GB/T18354―200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文件.2001.
[2]東尼?博贊.思維導圖使用手冊[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3.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5.08.129
[中圖分類號]F2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194(2015)08-0168-01
企業經營日常主營業務過程中,必然帶來經常性現金收入與支出。收入與支出相抵后,得到的現金流量,即為經營現金凈流量,即:經營現金凈流量=息稅前利潤+固定資產折舊和無形資產攤銷-所得稅-營運資本凈增加。
經營現金凈流量反映日常經營活動的情況,是判斷企業經營能力、主營業務是否優秀等方面的重要指標。自由現金流量,就是企業產生的、在滿足了再投資需要之后剩余的現金流量,這部分現金流量是在不影響公司持續發展的前提下可供分配給企業資本供應者的最大的現金額。自由現金流量的概念最早由美國學者邁克?詹森(Michael C. Jensen)于1986年提出,在以安然、世通等為代表的之前財務報告利潤指標完美無瑕的所謂績優公司紛紛破產后,美國證券交易監督委員會要求上市公司年報披露中必須包含自由現金流量這一指標。
1 幾種自由現金流量
1.1 企業自由現金流量
企業內在價值通常由股東股權價值加上債券持有人的債權價值之和體現。因此,從企業經營的角度分析,有企業自由現金流量的概念,即:
企業自由現金流量=息稅前利潤+固定資產折舊和無形資產攤銷-所得稅-(營運資本凈增加+必要的資本支出)。
1.2 股東自由現金流量
企業負債經營,實際是利用杠杠的風險經營。依據價值投資的理論,企業的資產負債率超過50%時,對企業所有者和債券持有人都是具有風險的。因此,從企業所有者的角度分析,有股東自由現金流量的概念,即:股東自由現金流量=企業自由現金流-企業的債權人的自由現金流=息稅前利潤+固定資產折舊和無形資產攤銷-所得稅-(營運資本凈增加+必要的資本支出)-(發行新債-清償舊債本息)。
1.3 債權自由現金流量
企業經營的資金來自于股權和債權兩方面,產生的企業自由現金流量也可以分為股東自由現金流量和債權自由現金流量。從控制企業風險、保護債權人利益的角度來考慮,有必要提出債權自由現金流量,即:債權人自由現金流量=企業自由現金流量-股東自由現金流量=發行新債-清償舊債本息=息稅前利潤+固定資產折舊和無形資產攤銷-所得稅-(營運資本凈增加+必要的資本支出)-優先股和普通股股息。
1.4 管理者自由現金流量
現代企業制度的主要特點表現為企業的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企業經營過程中,若產生的股東自由現金流扣除必要的優先股和普通股的股息之后,現金流量仍然為正,這部分自由現金流計入盈余公積等資本積累類賬戶,所有權歸全體股東所有,但是支配權歸屬于企業管理層,主要用于日常企業經營管理活動中,即:管理者自由現金流=股東自由現金流-優先股和普通股股息=息稅前利潤+固定資產折舊和無形資產攤銷-所得稅-(營運資本凈增加+必要的資本支出)-(發行新債-清償舊債本息)-優先股和普通股股息。
2 各種自由現金流量的運用比較
2.1 企業自由現金流量
企業自由現金流量是價值投資者們評價企業價值的有力工具。企業自由現金流量是評價企業經營能力的重要指標,同時也是價值投資者進行企業內在價值估算的有力工具。
2.2 股東自由現金流量
股東自由現金流量主要是評判企業在無杠桿的情況下,憑借股東投入的資本進行經營帶來的現金流量情況。
2.3 債權自由現金流量
債權自由現金流量的正負及多少因行業不同而不同。例如市政公用企業,由于現金流量收入較為穩定且不易受經濟宏觀環境的影響,一般保持正的債權自由現金流,促進企業利用資金杠桿提高企業整體經營水平;而一般的工業、商業企業,新興行業的高新技術企業,以及成長初期的企業要謹慎選擇較高或者正的債權自由現金流,控制企業的經營風險。
2.4 管理者自由現金流
管理者自由現金流占用了股東的權益(股息),這便產生了資金的風險。即出現管理層與股東利益不一致的情況,當管理層運用留存收益進行再投資時,資金回報率超過股東運用此資金進行其他投資的回報率,且此資金回報率大大超過資金成本(資金利息及通貨膨脹)時,是對股東有利的。當再投資于新業務等造成資金回報率低于資金成本時,對股東甚至企業的發展都可能是有害的。通過管理者自由現金流來評判企業價值時,要結合企業的發展階段。若處在發展初期,管理者自由現金流量則很小;若是成長階段,企業需要大量的留存收益進行再投資,管理者自由現金流量可能很大;若是成熟及衰退階段,企業擴大再投資已經不能滿足必須的投資回報率,此時應該將管理者自由現金流控制在一個很小的水平。
主要參考文獻
概念的引入通常有兩類:一類是從數學概念體系的發展過程引入,另一類是從實際問題引入.
2.概念的形成
3.概念的概括
概括概念就是讓學生通過前面的分析,比較,把這類事物的共同特征描述出來,并推廣到一般,即給概念下了個定義.概念教學中把握好概念的概括這一環節,有利于學生對概念的科學理解,并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例如,建立向量的概念時,在學生的已有經驗中,與本節內容相關的有:數的抽象過程、實數的絕對值(線段的長度)、數的相等、0和1的特殊性、線段的平行或共線等,這些將為學生自覺、有序、有效地認知向量概念提供“固著點”.具體教學時,要設計一個能讓學生開展概括活動的過程,引導他們經歷從具體事例(位移、力、速度等)中領悟向量概念的本質特征,類比數的概念獲得向量概念的定義及表示,類比數的集合認識“向量的集合”,類比直線(段)的基本關系認識向量的基本關系.
4.明確概念
明確概念即明確概念的內涵和外延.明確概念,就是要明確包含在定義中的關鍵詞語,應多角度、多層次地剖析概念,才有利于學生深刻地理解概念.例如,等差數列的定義:“一般地,如果一個數列從第二項起,每一項與它的前一項的差等于同一個常數,那么這個數列就叫做等差數列.”這里“從第二項起”、“每一項與它的前一項的差”、“同一個常數”的含義,一定要透徹理解,讓學生知道如果漏掉其中一句甚至一個字,如“同一個常數”中的“同”字,就會造成等差數列概念的錯誤.有些概念由于其內涵豐富、外延廣泛等原因,很難一步到位,需要分成若干個層次,逐步加深和提高.如異面直線的定義,經歷了以下三個過程:(1)利用模型,觀察得出異面直線的形象理解;(2)用正確的數學語言表述異面直線的定義;(3)應用異面直線的概念解決實際問題.
5.應用概念
數學概念形成之后,通過具體例子,說明概念的內涵,認識概念的“原型”,引導學生利用概念解決數學問題和發現概念在解決問題中的作用,是數學概念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此環節操作直接影響學生對數學概念的鞏固及解題能力的形成.
在現在的新教材里,數學概念已占據了較多的內容,大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注意知識的傳授,而忽視了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和整體素質的提高。概念是數學思維的細胞,數學概念是數學基礎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習數學知識的基石。在過去的一段時間里,教師上課時始終圍繞例題講述,采取“零售”數學知識的辦法,把數學概念當作“齊讀或勾畫”來處理,沒有發揮概念教學的優勢,在各種題型的練習中,以題海戰術為重點,而老師也整天在題庫里忙忙碌碌的鉆研,學生也同時昏昏欲睡的被埋到解題中。而事實證明:只要求學生學會解題,而不給學生講透實質問題;只給學生一把對號開鎖的鑰匙,而不給學生講解剖鎖的結構原理。因此,我認為在教學過程中,首先應進行概念教學,使學生掌握系統的數學知識,透切理解數學概念的含義和重要性。
下面就結合教學實踐,談談我在數學概念教學中的一些做法與體會。
一、生活實例引入概念法
概念屬于理性認識,它的形成依賴于感性認識,學生的心理特點是容易接受和理解具體的感性認識的。教學過程中,各種形式的直觀教學是提供豐富、正確感性認識的主要途徑。所以在講述新概念時,除引導學生觀察和分析有關具體實物外,同時告訴概念的本質和特征。如一段鐵路上兩條筆直的鐵軌可作為平行線的原型,人字架屋頂可作為等腰三角形的原型,溫度計作為數軸的原型,正方形的對角線的長度與其一邊的比可作為無理數的原型。在講解“梯形”的概念時,我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引入梯形的典型實例(如梯子、堤壩的橫截面等),再畫出梯形的標準圖形,讓學生獲得梯形的感性知識。再如,講“數軸”的概念時,我模仿秤桿上用點表示物體的重量。秤桿具有三個要素:①度量的起點;②度量的單位;③明確增減方向,這樣以實物啟發人們用直線上的點表示數,從而引出數軸的概念。(規定了原點、正方向和單位長度的直線叫做數軸)。這種形象的講述符合認識規律,學生容易理解,給學生留下的印象也較為深刻。
二、理解為先掌握概念法
概念的理解是概念教學的中心環節,概念的獲得是學生經過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的結果。在每個概念導入后,教師應認真剖析,在剖析的過程中讓學生理解并掌握概念的本質。如對“正弦”函數進行剖析,它涉及到比的定義、角的大小、相似三角形、函數概念等知識,正弦的值本質上是一個“比值”。為突出這個本質,可引導學生思考:正弦是一個比,這個比是?∠A的對邊與斜邊的比值;這個比值隨∠A大小的確定而確定,與∠A的對邊與斜邊的長度無關;由于是對邊與斜邊的比,所以這個比值不超過1。經過對正弦概念的本質屬性分析后指出:直角三角函數只有六個,這便是三角函數的外延,在初中我們僅學習了其中三個(正弦、余弦,正切)。
三、識記掌握概念法
目前,在教學中有一種錯誤的觀點認為,素質教育就可以削弱學生記憶背誦的部分。其實如果不通過有效的背誦記憶,概念雖然理解了,若不能完整的記憶,則仍無法掌握。英國科學家培根曾說:“一切知識莫過是記憶,而創造不可是運用知識。”由此可見,在學習中記憶是不可缺少的重要過程。如前面提到的正弦的概念,雖然理解了其中的核心項內容,但如果不及時加以牢記,遇到問題的時候仍會抓不住問題的本質,造成答非所問、句不達意。當然,記憶的過程應建立在充分理解的基礎上,理解和記憶是相互促進和制約的,切不可偏一而為。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必須給學生記憶概念的時間。
四、比較掌握概念法
要牢固地記住一些基本概念,適當的比較是不可缺少的。有比較才有鑒別,數學的各種知識應讓學生在比較中去思考、去認識。數學的一些概念和規律,理論性較強而且比較抽象。如果把它與學生熟悉的(已知的)相關實體(事物)進行比較,可以幫助學生找出其特點,如它相同點、不同點。由其特點來進行分析、比較,使學習的記憶過程得到強化。如關于“軸對稱”和“軸對稱圖形”兩個概念,學生較難理解,可以讓他們觀察常見的汽車標志(如大眾、桑塔納)或商標等,發現它們的共同特性:沿某條直線翻折,直線左右兩旁能完全重合,這樣學生就容易理解軸對稱概念。同樣,可以讓學生觀察中國民間剪紙、窗紙、人的兩只手等,便可發現:一個圖形沿某條直線翻折,能與另一個圖形完全重合,得到“兩個圖形成軸對稱”。于是有:
[名稱\&不同點\&相同點\&軸對稱圖形\&一個圖形\&翻折180度,
能完全重合\&軸對稱\&兩個圖形\&]
反過來,如果把一個軸對稱圖形,對稱軸兩旁的部分分別看成兩個圖形,那么它們成軸對稱,把兩個成軸對稱的圖形看成一個圖形,那么它就成了軸對稱圖形,這樣學生對成“軸對稱”和“軸對稱圖形”兩個概念就得到了透徹的理解。
五、反復練習鞏固概念法
要想使所學知識消化吸收,鞏固應用自如。首先,應在初步形成概念后,引導學生正確復述概念;其次,要運用變式加深理解,在此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特別是一些抽象的基本概念,更應從不同角度去練習掌握。
如為了幫助學生認識“同旁內角”的本質特征。教師可以提供一組“形變而質不變”的感性材料:
然后讓學生分析圖中的1、2是什么位置關系的角,這樣學生不但能找出標準圖形(圖1)中的同旁內角,進而能有效地排除變式的干擾,對概念的理解更加深刻。
[圖1 圖2 圖3]
如果經常進行有關概念的練習,就可以使基本概念在學生的練習中得到強化,并熟練每個概念在不同條件下的應用和適用范圍,真正懂得概念的深度和廣度。
六、巧設問題引入概念法
在數學概念的教學中,教師可創設一系列小問題,制造認知沖突,使學生感到所面臨的問題是熟悉的、常見的,同時又是新奇的、富有挑戰性的,使這些連續的階段問題能持續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探索知識的興趣,促使學生情緒達到最佳境界。如教學“方程”這一概念時,設置了如下問題:①怎樣才能使天平保持平衡?②天平保持平衡說明了什么?③你能用式子來表示天平左邊和右邊重量的關系嗎?④式子中能不能含有求知數?⑤如果含有求知數,那么這種式子又稱為什么?這樣讓學生帶著問題操作天平、討論并解決以上問題,從而順利得出方程的概念。
對概念的理解絕不是簡單地要求學生死記硬背,而是讓學生在復述過程中把握概念的重點、要點、本質特征,同時注重應用概念的變式練習,恰當運用變式,能使思維不受消極定勢的束縛,實現思維方向的靈活轉換,使思維呈發散狀態。如在“有理數”與“無理數”的概念教學中,舉出“丌與3.14159”為例讓學生判斷,通過這樣的訓練,能有效地排除外在形式的干擾,對“有理數”與“無理數”的理解更加深刻。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師只有平時重視對數學概念的教學,才能培養出學生的應變能力,才能讓學生建立起整個初中知識的結構圖,才能讓學生真正學會分析問題、比較問題和解決問題,才能讓學生從茫茫題海中解脫出來,也才能真正做到“快樂數學”!
【參考文獻】
引言
在現階段的教學中,很多教師依然未能擺脫缺頭少尾滿堂灌的老招式。對于概念的教學,忽視概念產生的背景、形成過程,缺少對概念的本質理解,淡化概念中所反映的思想方法,提問形式單調,提問策略方法缺乏,教學高負低效,從而導致學生不能深刻地理解概念,只能按照固定的模式解決問題,缺乏問題意識,不能做到舉一反三。因此,數學課堂教學應該是基于“問題”的教學,這些問題是基于概念的產生和發展的邏輯性。
一、六何三線概述
周堂教授提出的優化問題的“六何”教學策略,從問題意識的角度創建了一種認識方法論,把知識的來龍去脈問題化、精致化、操作化和完整化。從何?一是何?一與何?―如何?一若何?一有何?即學習的知識和其本質特征是什么?知識是從哪里來?新知與舊知有何同異及其聯系?如何學以致用?知行合一?若些屬性和條件發生變化問題會怎么樣?學完了有哪些收獲、困惑和反思,以及如何去改善?這“六何”具有思考的根基和層次性,逐次生長、提升和拓展,貫穿學習和思考的全過程,有利于建立良好的認知結構。根據美國學者梅克(Maker)和斯克維(Schiever)等人提出的一種問題分類方式“問題類型連續體”(Maker-Schiever Continuum of Problem Types),“從何”、“是何”、“與何”為事實水平的問題,有著單一正確的答案;“如何”、“若何”、“有何”為開放的、探究的、反思的問題,答案是系列的或者是開放的。筆者在“六何”認識方法論基礎上,結合課堂教學的師生互動,提出了“六何三線”,其中“三線”指課堂以學法為主線,教導為輔線,問題為明線。課堂“三線”圍繞“六何”教學脈絡循序漸進,交融貫通。
二、六何三線模式的高中數學教學原則
1問題為主線原則
人們對于“問題”的探索是一種本能,也是一種主動求索的過程。“問題”在教學中的功能主要有:定向功能,組織的功能,激發的功能,評價功能。學生的思維發展是從具體到抽象、從簡單到復雜的建構過程,而“問題”是學生自主探索的出發點和動力,是學生思維的“啟發劑”,它能促使學生的求知欲從潛伏狀態轉入活躍狀態。因此要通過“問題”引導學生圍繞概念的發生與發展來展學習。高中數學“六何三線”概念教學模式中,“六何”是從問題意識的角度創建的一種認識方法論,把知識的來龍去脈問題化、精致化、操作化和完整化。從何?一是何?一與何?―如何?一若何?一有何?即學習的知識和其本質特征是什么?知識是從哪里來?新知與舊知有何同異及其聯系?如何學以致用?知行合一?若一些屬性和條件發生變化問題會怎么樣?學完了有哪些收獲、困惑和反思,以及如何去改善?這“六何”具有思考的根基和層次性,逐次生長、提升和拓展,貫穿學習和思考的全過程。基于“六何”而設置的問題是“六何”的具體表現形式,是教學的一條明晰的教學路線?!皢栴}”從概念的產生出發,環環相扣,逐步推進,實現知識的連續建構。這一過程以問題引入,以問題歸結,又以新的問題引入新的學習。問題合乎學生的認知規律和發展需要,正確把握學生的“最近發展區”,更能訓練其思維的嚴密性和邏輯性。
2變式為主策原則
變式在中國由來已久,主要用于概念的教學。對“教學變式”詞條的解釋是:“在教學中使學生確切掌握概念的重要方式之一,即在教學中用不同形式的直觀材料或事例說明事物的本質屬性,或變換同類事物的非本質特征以突出事物的本質特征。目的在于使學生了解哪些是事物的本質特征,哪些是事物的非本質特征,從而對一事物形成科學概念?!?/p>
傳統意義上的概念教學變式可以分為概念變式和非概念變式,它們可以幫助學生對概念進行多角度的理解。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直觀或具體的變式來建立感性經驗和抽象概念之間的聯系;或者通過非概念變式使概念的內涵清晰和外延明確。因此,數學概念教學要突出概念的本質特征,控制無關特征,促進學生建構自己的概念,從而更深刻地理解概念。高中數學“六何三線”概念教學模式中,“變式”是教學過程的一個主要策略,"若何”即為變式,也是“六何”的部分。在概念形成過程中,變式訓練可以進一步揭示概念的本質屬性,打破學生套用固定的解題模式,培養學生多角度地思考問題,進而提高他們的思維層次。
3學生為主體原則
學生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的中心,是教育的出發點,也是教育的歸宿。處于青春初期的高中生認知能力不斷地完善,辯證思維和創造性思維有了很大的發展,抽象思維占優勢。他們的認知自覺性、觀察力和識記能力有了進一步發展,且學習的目的性和方向性更明確,自我評價和自我控制的能力也都明顯增強。因此,我們的教育是要以學生為主體,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人格,不斷挖掘、提高學生的主體性,實現學生由“學會”向“會學”轉變。高中數學“六何三線”概念教學模式中,始終是以生為本,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展示分享和小結反思來理解和掌握概念。教師設置的問題符合學生的智力水平,學生有足夠的時間獨立思考,并在探究、發現、討論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訓練和提高。
4教師為主導原則
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教師的人生閱歷、認知結構、知識儲備等決定了師生交流、互動中的主動和主導地位。教師要有目的、有意識地誘導設疑,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始終處于積極的思維狀態,主動參與整個學習過程。教師引導的方式主要是通過問題的設置和提問,引導的特點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開而不達,引而不發”,導在知識關鍵點上,導在學生思維的“最近發展區”,導在學生的興趣點上,把學生的好奇心轉變為求知欲,形成穩定的數學學習興趣和信心。
三、結束語
高中數學“六何三線”概念教學模式可以提高學生的主體地位,讓他們學生提出和思考問題,全面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7)04-0149-02
隨著地方普通本科高校應用轉型發展的深入推進,培養生產服務一線的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成為地方本科院校的主要任務,專業及課程設置“對接行業和產業鏈、對接職業崗位需求”已成為共識。以職業需求為導向、以實踐能力培養為重點、以產學結合為途徑的人才培養模式正逐步形成。因此,對于課程體系的設計需要按照工學結合、知行合一的要求,根據生產、服務的真實技術和流程構建知識教育和技術技能體系。
基因工程是在分子水平上進行DNA體外重組,通過轉基因技術對生物體進行遺傳改良的一門新興學科,是當代生命科學研究領域最具生命力、最引人關注的前沿學科之一,已發展成為現代分子生物學的核心內容[1]。基因工程在醫學、農業、工業、環保、能源等領域應用廣泛,已經滲入到我們生活的各個方面,并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基因工程作為高校生物學相關專業的主干課程之一,其課程質量的好壞直接關系學生的專業素質和職業能力培養,直接影響大學生畢業后在相關領域的就業質量[2,3]?;蚬こ膛c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遺傳學和微生物學等學科知識內容交叉,涉及的知識面廣且比較抽象,因而相對復雜難懂。為適應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要求,提高基因工程課程的教學水平,本文針對基因工程課程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與手段、考核評價方式等方面進行了探索式的教學改革,旨在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提升學生的就業適應能力,使畢業生與崗位需求“零距離”。
一、課程設計基于技術流程,對接行業和職業崗位需求
在高校轉型突出應用性和實用性的背景下,壓縮理論學時,增加實驗實訓課時是普遍的做法?;蚬こ陶n程與多門生物學課程知識交叉,理論內容龐雜,實踐性很強,但目前出版的基因工程相關參考書為保證知識體系的完整,有不少內容與學生前期掌握的生物學基礎課程知識重復。我校在應用轉型發展后對基因工程教學計劃進行了調整,理論課由50學時壓縮至30學時,因而必須對知識體系進行重構,優化教學內容。筆者以袁婺洲主編的國家精品課程教材《基因工程》為主要參考書,同時結合吳乃虎主編的《基因工程原理》第2版、樓士林等編著的國家理科基地教材《基因工程》、何水林主編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規劃教材《基因工程》、T.A.Brown主編的《Gene Cloning DNA Analysis》第6版、J.E. Krebs等主編的《Lewin基因X(中文版)》2013版以及鄭振宇、王秀利主編的生命科學類“十二五”規劃教材《基因工程》等,打破了傳統的知識內容體系,圍繞基因工程行業和企業現實生產中的基本技術流程“分、切、接、轉、增、檢”進行課程設計,將課程內容按照六字技術流程進行分解教學,對每個流程輔以應用案例,如將轉基因抗蟲棉、轉基因熒光魚的培育融入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既能從總體上把握課程內容體系,又能在自己感興趣的關鍵環節進行重點突破。同時在教學過程中緊密聯系最新的相關研究技術成果,緊跟基因工程學科前沿,以開闊學生視野,激發其學習熱情。
二、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
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是教學方法的改革,教學方法必須結合課程特征進行相應的改革。對于基因工程基礎知識的講授,主要采用問題引導式教學,讓學生跟著設置的問題,依靠自主學習掌握基本的知識點。同時,基因工程技術的應用已深入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之中,有許多內容都是人們經常關注的重點,例如轉基因植物、轉基因動物、基因工程食品的安全性、基因治療等。學生通過各種方式接觸到基因工程相關知識和信息時,也能夠主動發現問題并針對問題提出個人見解。鑒于此,在教學過程中結合相應的技術流程環節開展“小組討論式”教學。一是針對基因工程技術流程的理論講解,在教學活動中留給學生一定的時間,鼓勵學生分組討論,并選出一名組長上講臺以PPT的形式匯報本小組的學習心得,提出疑惑,再由教師給予解答,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積極性。另一方面,針對基因工程中的社會熱點問題,如轉基因安全性分組開展辯論賽,教師提前兩周布置任務,讓學生廣泛查閱資料,在辯論交鋒中收獲更多書本上沒有的知識,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這樣既可以培養學生查閱、整合資料的能力,又能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為以后考研或者工作積累經驗。
三、實驗與理論配套,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
基因工程課程本身實踐應用性強,因而要將理論教學與實驗教學相統一,才有利于學生鞏固理論知識,同時培養學生的全局思維、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正符合現代教育學派代表杜威主張的“從做中學,從做中求進步”、“理論不能脫離于實踐,理論是關于實踐、為了實踐和通過實踐”的觀點。然而,在傳統基因工程的實驗教學中,因實驗條件和課時的限制,往往只選擇一些容易開展的驗證性實驗,如DNA和RNA的提取、瓊脂糖凝膠電泳、質粒DNA的限制性酶切、大腸桿菌感受態細胞制備與轉化等,學生只是簡單機械性地掌握一些具體的實驗技術,對整個技術流程缺乏全面的認識,不能將理論與實踐相聯系。為此,課程組在基因工程實驗教學的設計上,與理論教學的“分、切、接、轉、增、檢”六字技術流程相配套,結合本學院科研工作的實際情況,依托省高校重點實驗室技術平臺,以富含多糖的轉基因鐵皮石斛獲得為目標,在每個技術環節開設一個實驗,從分離獲得鐵皮石斛尿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基因(UGPase)開始,到構建表達載體,農桿菌轉化鐵皮石斛原球莖與分子檢測,構建一體式連貫性的實驗教學體系,上一個流程的實驗結果作為后一個實驗的材料,因此學生必須在每個實驗環節掌握相關技術,拿到下一流程所需的材料,才能順利進行后續實驗,并最終形成產品。
四、完善考評體系,提高綜合素質
單純的卷面考試往往會讓學生依賴復習資料死記硬背,并未真正理解和掌握相關理論知識與技術,更不利于學生創新意識、科學思維與實踐能力的培養,很難準確評估學生對課程的綜合學習情況,而合理的課程考核體系有助于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為了更科學有效地衡量學生的學習情況,從多個角度考察學生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和串聯知識的能力,我們分別對基因工程理論課程和實驗課程的考核方式進行了改革,理論課程由平時成績(40%)和期末試卷(60%)兩部分組成。其中40%的平時成績包括出勤10%、作業10%、課堂表現10%以及加分項10%。尤其是加分項目,主要綜合考慮學生的創新思維、小組討論參與度、組織與口頭表達能力等,提升了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和積極性。期末試題的設置加重主觀命題分數,避免學生死記硬背,注重檢驗學生對基因工程相關知識的應用能力,考查學生對課程的真正理解和掌握。實驗課程的總成績由4部分組成,其中實驗相關理論考試占50%、出勤率占10%、實驗報告占10%、實驗操作占30%,在實驗操作中主要檢驗學生的實驗習慣與科研素養、實驗的準確性與嚴謹性。通過建立多元化的課程考核體系,既能考核學生的綜合能力,又能“以考帶學”,促進學生對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術的掌握。
五、結語
基因工程技術在飛速發展,相關研究成果日新月異,對該課程的改革需要緊跟學科技術前沿,更新觀念、不斷探索、不斷調整。注重以學生為中心,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對知識掌握的靈活性,讓學生在“做中學”、“做中進步”。通過近兩年在基因工程課程教學中的探索,我們基于技術流程在基因工程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實驗實踐、考核評價體系等方面進行了初步的改革,并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郭寶英,劉慧慧,楊靜文.二本院校基因工程教學改進與實踐[J].教育教學論壇,2015,(3):119-120.
[2]董妍玲,潘學武.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下基因工程實驗教學改革的實踐[J].黑龍江畜牧獸醫(科技版),2013,(6):175-176.
[3]盧敏.高?!痘蚬こ谈耪摗氛n程教學改革初探教育教學論壇[J].教育教學論壇,2016,(15):97-98.
Research on the Teaching Reform of Gene Engineering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Technological Process
ZHANG Zhi-yong,QI Ze-min,XU Dan-dan,ZHANG Nan
在英語教學中,朗讀是學習的基礎,學生通過清晰正確地把英語單詞或課文大聲朗讀出來,有助于學生語感的培養和聽力水平的提高。但是英語口語的訓練不是一朝一夕的,這需要教師在教學中一步步引導,探求有效的措施。
一、課堂多訓練,課后常練習
此時,小學生正處于好奇心強,探索心強的年齡。對于傳統的教學模式,學生往往難以集中注意力,所以很少能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教師要避免在一節英語課堂上,只是單一反復的朗讀課文。長此以往甚至會產生厭學情緒,往往會出現思想不集中等情況。所以教師要適時改變教學方案,使學生愛上課堂。
在課堂上,教師要不斷創造有趣的教學情境,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每節課開始給學生五分鐘時間介紹自己的“family家庭,hobbies愛好,sports運動,friends朋友”等等。這時通過學生簡短的英語口語訓練,教師可以及時發現學生英語發音中存在的弊端。所以教師要適時地糾正其發音,并及時鼓勵學生。
課后,為了防止學生遺忘,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也為了讓學生主動使用英語,教師也要布置適當的口語作業進行鞏固學習。同時,這就要求教師第二天要及時檢查學生的朗讀,就要督促學生盡量使用英語,朗讀練習口語發音。如介紹學生收聽英語電臺,聽英語歌等等。
二、增加朗讀時間,提高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
現在小學一節課的時間為四十分鐘,在這四十分鐘內,教師既要完成相應的教學任務,又要檢查學生的作業、答疑等等。一節課的時間不足以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來朗讀課文,教師要做好措施,合理安排時間來訓練學生的朗讀能力。
例如,教師可以利用早讀課時間來訓練學生的朗讀能力。早上,學生處于最好的狀態,教師要充分利用好早上這段時間,讓學生通過朗讀來訓練自己的口語水平。同時教師要細心觀察,糾正學生在單詞發音上的錯誤,以及糾正學生的語音語調。
三、小學英語朗讀的措施
1.創造有趣的英語語言環境。教師在尋求有關朗讀教學的方法時,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特點,以及在課堂的可行性。以往的課堂模式是學生模仿老師的語音語調反復讀,在很大方面會造成學生的厭學,這樣的課堂也是枯燥無趣的。而好的朗讀教學方法不僅能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在朗讀的過程中也延長了學生的記憶力。并且正確的英語發音,也可以幫助學生記憶單詞,提高英語成績。
例如,在教學課文時教師不僅要教會學生聽得懂、會說本單元的兩個單詞“Ee/Ff”。教師還可以事先準備好圖片,磁帶,人物頭飾等。再讓學生準備好自己的全家福。另外在教學過程中,可以事先讓學生齊唱歌曲活躍課堂氣氛。接著,等教師講完課文內容,教師可以讓每一個學生走上講臺介紹自己的家庭“My family”。
如:T:Look at this photo.
T:This is my mun. I love her.
T:This is my dad. I love him too.
通過這幾句簡短的朗讀,既可以讓學生復習上一節課所學習的單詞“Mun/Dad”,又鍛煉了學生的口語能力。
2.開展多種形式的朗讀活動。對于六年級的學生來說,課堂教學并不是唯一的方式。平時在班級里,教師要多多開展有趣的教學活動。對于六年級的學生教師要多多進行課外拓展,可以適當的進行課外知識的拓展,例如引入較難的課外、語句以及語法。另外也可以通過各種形式的競爭,達到鼓勵學生大膽,大聲朗讀的效果,也可以較快速的在班級里形成朗讀的氛圍。
例如,開展演講比賽“我的家庭my family ,我的好朋友my best friend”等等。對于表現好喝有進步的學生教師要給予獎勵一支筆,作業本,橡皮等等,達到鼓勵學生,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如此,通過這一系列的演講比賽使得那些原本不愛開口說英語的人敢于表現自己,又能鍛煉學生的口語能力。
例如,開展英文歌唱比賽。在小學教材中每篇課文都會教授幾首歌,教師要利用這一點,在每兩周展開一次英文歌唱比賽。如推薦學生演唱“歌謠Dad, mum, I love you.或What’s your name?”等已經學過的歌曲,也可以讓學生演唱自己平時所學的英文歌曲,甚至是自己所編的歌曲。英文歌唱比賽一直是我所推崇的,雖然學生所演唱的內容淺顯,但是通過這樣的形式也達到了鍛煉學生口語能力的要求,而且寓教于樂,事半功倍。
總之,英語朗讀能力不是短時間內可以提高的,需要教師在課堂和課后的不斷督促。教師要讓學生養成日日朗讀的習慣,并持之以恒的堅持下去。對于六年級的學生而言,我相信他們已經有了一定的自覺性,可以很好的堅持。
穆棱市現有未成年人4.8萬,其中在校學生3.2萬人,團員6200人,少先隊員1.9萬人。近年來,穆棱團市委堅持按照“強基礎、抓載體、創環境”的工作思路,切實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一、抓好基礎建設,保障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順利開展
1、加強組織建設,構建工作體系。通過加強建團和建隊,全市成立中學團委(總支)20個,少先大隊126個,團隊組織覆蓋率達98%以上,有效地實現了對未成年人的普遍教育和管理。社區建隊工作穩步推進,在70%以上的社區成立了少先隊組織,并依托樓棟、樓院建立少先隊活動小組200余個,促進了社區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我們還成立了業余黨團校工作指導委員會,成立了20所業余團校、黨校,定期開展培訓活動,加強對未成年人的教育引導。僅今年上半年,全市各級各類團校、黨校培訓未成年人2000余人次。目前,全市業余黨校建校率為60%,團校建校率為93%,省級達標團校2所。
2、加強隊伍建設,充實工作力量。工作中,我們堅持“三抓三到位”,增強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力量。即抓配備,保證數量到位。我們按照“一強一輕二高”(責任心強、年齡輕、文憑高、素質高)的標準,配齊配強了少先隊輔導員和中學團委書記,全市少先隊輔導員和中學團委書記配置率均達到100%;抓培訓,保證質量到位。通過請進來講、送出去學、集中辦班、以會代訓等方式,狠抓了團隊干部培訓工作,累計培訓700余人次;抓管理,保證政策到位。我們先后建立健全了團隊干部分級聘任、目標考核等一系列制度,把考核結果作為提級評優的依據。同時,積極爭取黨政領導以及人事、教育等部門的支持,制定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團隊干部隊伍建設的意見》等文件,為團隊干部和少先隊輔導員政治、生活待遇提供一系列的政策保證,使他們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之中。
3、加強陣地建設,提升教育效果。一是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建設。我們在積極發揮穆棱市內現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作用的同時,不斷向外拓展,先后把牡丹江八女投江紀念館、東寧要塞、大連旅順監獄等作為我市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開展了“紅色旅游”,組織中小學生參觀學習。二是加強實踐教育基地建設。積極協調利用社會資源,在穆棱煙廠、穆棱熱電廠、清河村等大中型企業和小康村開辟了社會實踐教育基地,定期組織開展活動。目前,全市共有9個敬老院、100條街路、100塊綠地開辟為中小學生實踐服務基地。三是加強團內陣地建設。全市各級團隊組織根據各自實際,創建了青年志愿者服務站15個,青少年文化活動中心7個,建立青年文明社區8個,少先隊體驗教育基地6個,為開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提供了廣闊舞臺。
二、抓好載體建設,確保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取得實效
1、廣泛開展青少年新世紀讀書計劃活動。在帶領全市廣大未成年人開展各具特色的讀書活動過程中,我們堅持以“四讀四做”(讀理論書,做清醒人;讀科技書,做知識人;讀歷史書,做革命人;讀經濟書,做現代人)為主要內容,將讀書活動與理論武裝工程相結合,推動未成年人理論學習活動不斷深化。一方面,開展了“高舉光輝旗幟、誓做時代新人”大型讀書活動。僅5月份,就有4000余名中小學生直接參加了“五講五做”征文、演講比賽。另一方面,將每雙月1日定為“讀者日”,開展書評、征文比賽、演講、故事會等豐富多彩的日常性讀書活動。為創造良好的讀書條件,我們建立了青少年讀書俱樂部、新世紀書屋、“精品書架”等讀書活動陣地,為未成年人提供新書推薦、代購代銷、以舊換新等服務。目前,讀書俱樂部已發展團體會員單位36家,吸收個人會員2000余人,被牡丹江團市委授予“優秀青少年讀書俱樂部”榮譽稱號,讀書活動在未成年人中蓬勃興起。
2、大力開展少先隊體驗教育活動。按照素質教育的要求,我們著眼于未成年人的身心特點,堅持以人為本,知行統一,把思想道德教育融于少先隊體驗教育活動之中。全市各級少先隊組織以“新世紀我能行”為主題,不斷深化“雛鷹爭章”活動,引導少先隊員“尋找一個崗位,扮演一個角色,獲得一種感受,明白一種道理,養成一種品質,學會一種本領”,在家庭、學校、社會、大自然的體驗中,提高思想道德素質。通過廣泛開展“爭當文明小使者”活動,幫助少年兒童從小樹立“心中有他人”的思想覺悟;通過開展“爭當科技小能手”活動,培養未成年人的科學精神和創新能力;通過開展“爭當生活小主人”活動,引導少先隊員在家做家務、干農活,在校愛學習、守紀律,在社會善思考、會實踐,培養少先隊員的自學意識、自護方法、自理能力、自律品格和自強精神。目前,全市有1名少先隊員獲五星級雛鷹獎章,3名少先隊員獲四星級雛鷹獎章,200余名少先隊員獲三星級雛鷹獎章。
3、深入實施中學生素質拓展計劃。一是著眼于提高中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開展社會實踐活動。通過開展一次黨的精神宣講、傳播一條致富信息、讀一本好書、送一幅春聯、送一份溫暖等實實在在的中學生實踐教育活動,使廣大中學生豐富閱歷,增長才干。二是著眼于提高中學生社會責任感,開展18歲成人儀式教育活動。將18歲成人儀式教育活動與“保護母親河”、希望工程結合,開展了“撿拾一袋白色垃圾、種植一棵成長紀念樹、牽起一雙希望小手、認養一塊城市綠地”的“四個一”活動,大大增強了中學生的公民意識、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三是著眼于提高中學生全面素質,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通過廣泛開展校園藝術節、文化節活動,使學生在音樂、舞蹈、繪畫、演講、攝影等方面開闊了視野,展示了才能,得到了鍛煉和提高。
三、抓好環境建設,為未成年人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icacy of individual health education on improving oral mucositis of head and neck cancer radiotherapy patients. Method: 120 head and neck cancer concurrent radiotherapy patients with oral mucositis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each group contained 60 cases. All the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sprays. Patients in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conventional health education, and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individualized health education. The oral mucosa reaction and satisfaction evaluation of the two groups we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Result: With the increasing of chemotherapy doses and extending of chemotherapy time, the differences on oral mucosa reaction of two group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Key words】 Head and neck cancer radiotherapy; Oral mucositis; Individual health education
First-author’s address: Shenzhen People’s Hospital, Shenzhen 518020, 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5.01.047
口腔黏膜反應是頭頸部腫瘤患者接受放療后出現的常見并發癥之一,其發生率高達46.0%~78.1%[1],患者臨床表現為疼痛、口干、營養不良、吞咽困難,嚴重者會發生感染,嚴重影響了患者正常的工作、生活和學習,甚至必須停止化療,影響了頭頸部腫瘤的治療[2]。因此,必須采取措施對口腔黏膜反應進行治療,刺激因子噴霧劑治療是常用的治療方式之一[3-4]。臨床研究發現,為患者提供及時有效的健康教育可以提供治療的效果[5]。本次研究,筆者為口腔黏膜反應患者提供個性化健康教育,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9月-2014年5月本院收治的頭頸部腫瘤放療并發口腔黏膜炎患者120例,其中男65例,女55例,年齡31~75歲,平均(54.2±5.8)歲,隨機數字表法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60例。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以及腫瘤和口腔黏膜炎病情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給予用重組人粒細胞巨噬細胞集落刺激因子噴霧劑治療,治療方法參照相關文獻[6]。同時對照組給予常規健康教育,主要采取口頭教育,適當分發書面材料,定期開設相關講座,并進行出院指導和隨訪。
觀察組患者給予分階段個性化健康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內容:(1)入院健康教育?;颊呷朐汉髱椭錁淞⒖祻湍繕?,對其詳細介紹疾病的誘發原因,發展規律,治療方法以及康復情況,幫助其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幫助患者及家屬掌握基本的護理和治療配合方法,如配合、漱口法、飲食護理滴鼻劑應用、放療野皮膚保護、霧化吸入法以及口腔護理等方面內容。(2)飲食健康教育。治療期間少食多餐,禁煙禁酒,避免刺激辛辣食物,避免甜食,多使用新鮮蔬菜、水果,以及魚類等食品,提高身體抵抗力,適當飲用含冰塊的牛奶或者橙汁,從而減少口腔黏膜的損傷。(3)出院指導?;颊叱鲈汉笾笇Щ颊哌M行早期功能鍛煉,根據患者身體狀況,指導患者進行穴位按摩、鼓漱及腮部運動,同時出院后仍需注意飲食,多食用蜂蜜、牛奶以及橙汁等飲料,積極配合治療和復查,并注意適當運動,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為患者定期舉辦抗癌講座。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的口腔黏膜反應以及滿意度評價進行觀察??谇火つし磻旨壈凑帐澜缧l生組織(WHO)放射性口腔黏膜反應分級[7-8];患者滿意度通過調查問卷的形式進行,注意包括健康教育的態度、語言以及內容等方面內容。
1.4 統計學處理 使用SPSS 17.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各組率的比較采用 字2檢驗,多組計量資料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P
3 討論
近幾年,雖然健康教育總體上在各種疾病治療中取得了較滿意的效果,但是仍有一部分患者對效果不太滿意,分析其原因為是目前的健康教育具有大眾化趨勢,缺少針對性。因此,個體化健康教育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9-11]。個體化、差異性是實施健康教育的質量要求,健康教育應有針對性,應做到個體化。個體化健康教育是現代醫學模式改變的重要體現,是整體護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堅持“以人為本的思想”,以患者的需要為出發點,讓其充分表達對疾病康復和生活的需求,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和醫院自身條件,為患者提供最佳的健康教育,盡量條件個性差異,滿足患者的需要,促進患者主動、積極配合治療,從而提供治療效果[12-14]。口腔黏膜反應是頭頸部腫瘤患者放療過程中不可避免的并發癥,嚴重阻礙了頭頸部腫瘤患者放療的進程和嚴重影響了其放療的效果。目前,國內外大量的臨床研究也尚未發現針對頭頸部腫瘤患者放療過程中口腔黏膜反應的特效治療方法[15-16]。文貴子等[14]人研究了個體化健康教育在改善頭頸部腫瘤放療患者口腔黏膜炎中的效果,研究發現,通過個體化健康教育患者的治療效果顯著提供,患者滿意度也顯著提高。
本次研究為頭頸部腫瘤放療過程中口腔黏膜反應患者提供個性化健康教育,結果發現,兩組患者隨著化療劑量的增加和化療時間的延長,其口腔黏膜反應差異顯著,對照組患者的對健康教育的態度、語言以及內容等方面的認可程度顯著低于觀察組。與文貴子等[14]報道結果類似。分析原因可能為個體化健康教育護理模式的應用,充分體現了患者不再是被動地接受治療,而是更多地渴望了解相關知識、掌握自我護理的技能,這樣大大提升了患者的知識配合治療程度。同時醫護人員的責任心和感情也得到了提升,醫護人員的主動性、目標性、及時性均得到了顯著提高,從而提高護士的整體素質,促進醫患關系的融洽,改善了治療效果。
總之,個性化健康教育能更好的發揮作用,患者對病情的治療和康復更加了解,積極配合治療,醫護人員的醫護人員的主動性、目標性、及時性均得到了顯著提高。因此,患者對個性化健康教育的滿意度更高,可以幫助患者進行疾病的治療和康復。
參考文獻
[1]韓亞騫,張姍姍,吳湘瑋,等.含rhGM-CSF漱口液治療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前瞻性隨機對照研究[J].腫瘤,2014,34(1):72-77.
[2]顧艷葒,龔麗俐,胡雁.口腔黏膜炎每日自評問卷的漢化及信效度評價[J].中華護理雜志,2014,49(1):108-112.
[3]杜琴.大劑量甲氨蝶呤誘發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患兒口腔黏膜炎的發生情況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中華婦幼臨床醫學雜志(電子版),2014,10(2):87-90.
[4]任晉進.西黃丸配合康復新液防治放射性口腔炎的療效觀察[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4,14(2):255-257.
[5]李驥波,李嘯波,俞煥苗,等.康復新、地塞米松、甲硝唑混合液治療放化療患者口腔黏膜炎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基層醫藥,2014,1(2):255-257.
[6]程芳,王玉娟,王薇.頭頸部腫瘤患者放射治療期間舒適水平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14,49(3):304-308.
[7]陳麗麗,康碧蕓.慢性盆腔炎人性化護理分析用[J].中國醫學創新,2013,10(21):69-71.
[8] Maurer J, Rebbapragada V, Borson S, et 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in COPD: current understanding, unanswered questions, and research needs[J]. Chest,2008,134(4):43-56.
[9]金明蘭.社區健康教育和健康干預模式的建立和應用[J].浙江臨床醫學,2014,16(1):148-149.
[10]徐丹君.分階段個體化健康教育在改善骨折患者焦慮抑郁狀況中的作用[J].中國基層醫藥,2014,(3):466-467.
[11]楊俊.臨床護理路徑在乳腺癌手術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4,30(12):28-30.
[12]武秀萍,李冰.個體化口腔衛生強化教育對固定矯治的青少年患者口腔衛生的影響[J].臨床口腔醫學雜志,2014,30(5):310-311.
[13]付凌敏,李青,聶愛萍.個體化健康教育對預防不同成分泌尿系結石復發的影響[J].南昌大學學報(醫學版),2014,2(4):79-81.
[14]文貴子.對慢性盆腔炎患者實施個體化健康教育的效果評價[J].中國醫學創新,2014,11(2):83-84.
高三學生對晨昏線的理解有一定的基礎,同時,學生進過學習培養了一定的讀圖、析圖、繪圖能力,但在實際應用中仍存在一定的困難。因此,本節復習課通過對地球光照圖的分析,幫助學生更加深入理解晨昏線的含義及特征,并使學生能夠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變式分析和總結。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1)理解晨昏線的概念;(2)運用相關概念進行晨昏線判讀;(3)掌握晨昏線的特點;(4)掌握晨昏線的應用。依據加涅學習分類理論,可將《晨昏線》的知識內容歸為概念性知識。依據布盧姆認知目標分類修訂框架,上述的教學目標所對應的認知過程維度如下:目標(1)屬于理解的陳述性階段;目標(2)屬于智慧技能;目標(3)屬于分析的智慧技能;目標(4)屬于評價的智慧技能。
二、概念的功能
概念是知識的細胞。在哲學上,概念被定義為事物本質特征的反映;在邏輯學上,概念被定義為反映事物本質屬性的思維形式;在心理學上,概念指符號(主要是詞語)標志的具有共同關鍵特征的一類客體、事件、情境或屬性。概念在認知活動中具有重要的功能。(1)分類:概念是人們對環境的簡化反應;(2)理解:當人們見到某個新事物時,只要他們能把這個新事物歸入某個已知類別(即概念)之中,則他們就能理解新事物;(3)預測:例如當人們已知有禽流感概念時,他們就能預測這種疾病能在鳥類和家禽之間傳播,而且可以傳染給人,并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4)交流: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通過語言交流,而概念則是知識傳遞、交流的基礎;(5)概念聯合:將概念聯合起來,可以產生新概念、形成原理或規則;(6)產生新例子:人們可以從概念的定義中推導出概念的新例子。
三、課例的試評
本節課教學環節、概念功能以及所屬的認知階段如下所示。
教學環節(1)思維導圖:這一環節主要體現分類、交流(以教師為主)的概念功能,是記憶的陳述性階段和運用的智慧階段;教學環節(2)晨昏線的判讀:這一環節主要體現分類、理解、交流(以教師為主)的概念功能,是理解的陳述性階段、運用的智慧階段;教學環節(3)晨昏線的特點:這一環節主要體現聯合、交流(以教師為主)的概念功能,是運用、評價的智慧階段;教學環節(4)實戰演練:這一環節主要體現預測、交流(以學生為主)的概念功能,是理解的陳述性階段和運用的智慧技能;教學環節(5)晨昏線應用:這一環節主要體現概念聯合、交流(以學生為主)的概念功能,是運用、評價的智慧階段;教學環節(6)變式練習:這一環節主要體現產生新例子、交流(以學生為主)的概念功能,是創造、運用的智慧階段。
從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本節課的教學活動分為6個環節,晨昏線(概念)在教學認知活動中凸顯了分類、理解、預測、交流、概念聯合、產生新例子的功能,其中,交流功能貫穿教學始終?;谝陨系姆治?,高三地理《晨昏線專題》有如下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