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1-15 09:37:57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篇股權風險投資項目的財務審核研究,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1研究背景與相關概念界定
1.1“粵港澳大灣區”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背景
2019年2月28日印發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從公共行政政策支持產業發展角度為灣區指明了“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未來發展方向,構建區域協同創新的開放型共同體、打造高水平的科創載體和平臺、優化區域創新環境。科技創新實體的發展離不開科技創新金融配套政策的支持服務,公共行政過程中制定的金融政策主要體現為科技創新投資提供金融風險管理服務。公共行政金融類風險管理政策應與大灣區先進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科技創新水平則是經濟發展水平含金量的試金石指標,而投資科技創新的核心是風險管理,為粵港澳大灣區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科技創新投資提供金融風險管理服務是落實綱要要求的重要著力點。
1.2粵港澳大灣區股權投資風險概述
粵港澳大灣區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股權投資風險主要指在粵港澳大灣區范圍內的創投業務、基金業務、資本運營業務、科技金融業務等各業務板塊在經營過程中發生損失(含業務實施前預判可能造成損失)的風險,各風險管控主體集團公司和各下屬企業面臨的財務、法律、合規、內控等方面的風險可進行風險分類分級,可適用業務發展實際的相關風險管理制度。股權投資風險主要分為前期業務風險、創投業務風險、基金業務風險、資本運營業務風險、金融業務風險等五大類型,并基于前述風險分類,按照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原則,綜合考慮投資金額、標的企業發展階段、商業模式、風險發生可能性及影響程度,把風險分為重大風險、中等風險、一般風險。第一,前期業務風險:分為直投項目前期業務風險和基金項目前期業務風險,是指項目立項后,經項目組盡職調查和風控部門審核,認為擬投資項目在投資實施前已經存在的并且可能造成投資損失的各類風險;第二,創投業務風險:指集團平臺公司以自有資金或下屬管理公司受托管理基金已投資的各類股權投資項目的退出風險;第三,基金業務風險:集團下屬管理公司主動管理型基金(包括母基金、子基金、項目基金)和外部參股型基金在管基金存在的項目投資虧損、利益輸送、結構不穩定等可能導致基金出資人利益遭受損失或影響基金正常運營的風險;第四,資本運營業務風險:指以集團自有資金或受托管理基金作為持股主體,通過創投項目項目上市、定增、大宗交易、協議轉讓、并購重組等方式所持有上市公司股票的折價風險;第五,金融業務風險:指科技金融板塊各下屬企業開展的各類貸款、同業債權、融資租賃、保理、擔保等債權項目無法足額收回本金及利息或收益的回收風險。
2粵港澳大灣區風險分析方法與財務審核要點
以三道風險紅線為原則底線,以風險管控視角分類探清股權投資項目的財務審核要點,為有針對性地開展股權投資項目盡職調查財務審核工作,分析股權投資項目在盡職調查財務審核工作中常見的共性問題,并按照集團公司股權投資項目所屬主要行業需重點關注的問題提供指引。財務風險控制與審核人員應結合各行業各企業的經營模式綜合判斷和衡量關鍵財務風險要素,有針對性地開展審核工作。2.1股權風險投資項目的“三道風險紅線”
2.1.1 “三道風險紅線”管理會計分析
“三道風險紅線”包括經營、財務、運營這三道紅線標準,是業財融合在財務領域的深度體現:第一,經營紅線標準,包括業績指標(營業收入完成率、凈利潤完成率)、主業指標(募資、投資、退出各自的完成率);第二,財務紅線標準,包括財務管理的禁止性財務事項和債務風險管理事項;第三,運營紅線標準,包括投資管理、資金流向、合規管理、內部控制、法律訴訟、安全生產等。“三道風險紅線”分析的兩個核心要素為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及風險發生后的影響程度,需綜合運用定性、定量不同方法,從不同維度、標準進行剖解量度。一方面,風險發生可能性按5級評分,對應定量和定性方法。定量劃分為10%以下、10%-30%、30%-70%、70%-90%、90%以上;定性劃分為極低、低、中等、高、極高,主要指發生頻率和發生概率。另一方面,風險發生后的影響程度從高中低3個維度包括6項指標,即財務指標聲譽指標、運營指標、法律/規章指標、客戶指標、員工指標。在對影響程度進行評價時,要綜合考慮企業所處的行業、規模、業務特點等多種因素,如健康、安全與環境、供應商、股價、其他利益相關者等。
2.1.2 股權風險投資項目主要風險特征
股權風險投資項目類別中創投業務板塊直投模式最引人關注,這類直投項目模式的投資業務風險特征可分為前期和后期。前期重大風險的“定性”分級情形為:項目公司商業模式風險較大且短期難改善;控股股東及受控股股東、實控人支配的股東所持股份的權屬不清,或因糾紛、訴訟、質押、大額負債或擔保等導致實際控制權不穩定;項目公司或其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存在影響公司上市或正常經營的重大違法違規行為,或者其他重大不誠信、失信等記錄;項目公司經營的可持續能力或存重大不確定性。前期重大風險的“定量”分級情形為:項目公司在獨立性、同業競爭、關聯交易(含關聯交易非關聯化)、關聯方占用資源等存在重大問題,且短期難解;不具備正常生產經營所需資質,且預計未來獲取有難度;應收款項或存貨水平與企業經營情況不一致,余額過高、增長過快、周轉率過低且無合理解釋;存在大額購買無實物形態資產或服務(如商標、專利等)、新增重大固定資產或在建工程且真實性及合理性存疑;收入真實性風險高;主要產品毛利率異常且無合理解釋;期間費用的橫向、縱向比較分析存在異常且無合理解釋;近三年一期的經營性現金流量凈額持續為負或遠低于當期凈利潤;客戶集中度較高;投資交易結構存在風險。后期重大風險情形則主要與資本運營業務風險相關,當根據近20個交易日的平均收盤價計算的股票市場價值低于投資成本時,可認為存在折價風險。被投企業對正常生產經營重大不利影響被認定退出風險的前提條件為:被投資企業或其實控人在投資協議或補充對賭、回購協議觸發;被投資企業或其實控人違反投資協議、回購協議抑或補充協議等契約,預計相關合同條款無法就行履行,并將對我方投資權益造成重大損害;經營數據或財務指標惡化;財務規范、合法合規、實際控制人及高管穩定性、公司治理等方面存在影響企業發展或上市的重大不利因素;IPO申報時點延遲半年以上,或者已撤回申報材料或確定無法申報;被投資企業商品服務的市場需求、行業生產技術、主營業務重大變化,并導致業務停滯、進行清理整頓、清算等。
2.2股權風險投資項目內控程序與風險控制要點
2.2.1股權風險投資項目的內控建設
財務風險導向的內控程序對股權風險投資直投項目的財務狀況概覽性評估以財務穿行測試抽樣核查為開端,結合企業經營實際,針對采購與銷售流程的關鍵環節分別執行穿行測試,追蹤交易行為是否按企業描述的業務流程運行且交易過程的財務信息是否被恰當記錄。根據穿行測試結果對企業的銷售與采購業務進行抽樣,重點抽查報告期內前十大客戶及供應商情況,交易金額較大新增客戶及供應商、(疑似)關聯客戶及供應商,重要經銷商(貿易商)等。如發現異常,應適當擴大抽樣范圍。股權風險投資直投項目的風險控制要點主要為:①財務內控:關注會計政策或會計估計變更的內容、理由及其對經營成果與財務狀況的影響。②持續經營能力:關注上下游供求關系發生重大變化、業務轉型出現負面影響、市場占有率持續下降、重要資產或主要生產線出現重大減值風險、主要業務停滯或萎縮、產能空置、業務數據和財務指標呈現惡化趨勢等已經或者未來將對企業財務狀況或經營成果產生重大影響的情形。③盈利預測:結合經濟形勢、行業發展趨勢、市場競爭狀況和企業在手訂單,分析盈利預測的合理性。④項目估值情況:分析企業最近三年估值變化的原因和合理性。⑤結合項目投資方案,其他需關注問題:業績對賭條款與盈利預測是否一致、業績對賭條款的觸發條件是否明確、申報與發行期限是否合理、實際控制人或控股股東回購能力問題等。
2.2.2 財務風險導向的分析性復核審計程序與核心風險識別
財務風險導向的分析性復核審計程序主要涉及三個方面:①財務報告及相關財務資料:結合企業經營情況,關注會計信息各要素之間勾稽關系是否存在異常,會計信息與非會計信息是否相匹配。②財務比率分析:計算企業各期財務比率及其變動情況,分析企業盈利能力及收益質量、資本結構及償債能力、營運能力及成長能力等,并與同行業可比公司進行比較,綜合分析企業的財務風險和經營風險,提煉應重點關注的核心財務問題。③業財融合與科目審核:基于業財融合視角的科目審核分為利潤表科目審核、資產負債表科目審核、現金流量及其他項目審核分為三大部分。
3行業視角下大灣區投資風險的應對措施
粵港澳大灣區戰略性新興產業主要行業分類包括制造業、信息傳輸及軟件與信息技術服務業、生物醫藥、商貿流通、建筑工程、文化傳媒等。基于“業財融合”視角,每類產業都有各自的產業特點和風險特征及相應的風險應對措施。
3.1信息傳輸、軟件與信息技術服務業的風險應對措施
首先,了解企業收入類型,針對需分期確認的收入,關注是否滿足對應的收入確認條件,是否存在提前確認收入的情形。對于“雙軟企業”,關注軟件和非軟件收入是否已妥善區分,是否擅自擴大了退稅優惠的適用范圍。其次,關注研發費用占比及是否存在大規模的勞務外包或技術外采,了解外包外采內容是否屬于企業的核心內容,側面驗證技術競爭力,關注已確認為無形資產的自主研發產品是否符合會計準則對資本化條件的要求。再次,關注銷售費用占比規模和真實性。最后,如屬于平臺類互聯網企業,關注注冊用戶、免費用戶轉化為活躍用戶、付費用戶的效率,關注獲客成本和客單價的變化趨勢。屬于2C端的,重點關注終端客戶真實性。屬于早期發展階段的,重點關注企業現金流能否支撐資金驅動型的發展模式。
3.2文化傳媒的風險應對措施
首先,分析公司業績波動情況,并結合代表作品(影視、游戲、綜藝節目等)及其推出時間分布,重點關注企業是否具備持續推出質量穩定的暢銷作品的持續盈利能力,以及出版審查政策、合作主流平臺頻道變動對持續盈利能力可能帶來的影響。其次,關注企業主要客戶、供應商及其變動情況,如屬于專項服務的,穿透分析最終客戶和供應商,分析交易背景和商業合理性、交易定價、數量及其最終結算方式等,關注新增重大客戶和供應商的業務需求和資金實力是否匹配。最后,關聯交易是否真實、公允,是否存在特殊利益安排,重點關注公司股東是否在客戶、供應商中直接或間接擁有重要權益,關注利益輸送或關聯交易非關聯化等情形。
3.3商貿流通的風險應對措施
首先,結合銷售毛利率、資產結構、銷售合同主要約定對盈利模式實質進行分析,分析產生購銷差價的主要原因,并與同行業可比公司進行比較。其次,結合存貨周轉情況,分析存貨的真實性和完整性,重點關注存放于供應商、客戶或其他第三方的存貨情況,分析是否存在虛構存貨的情形。了解企業對于安全庫存的設置標準,對資產結構中存貨占比較高的企業,關注備貨資金壓力。再次,對于為下游客戶提供資金融通服務為主要盈利點的企業,關注公司流動資產和負債的匹配情況,應收賬款占比、賬齡和壞賬準備情況,重點關注公司償債能力和融資能力是否足以支持資金驅動型的商業模式。最后,關注倉儲、物流等與業務直接相關的費用支出與業務量的匹配性。
4結語
綜上所述,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需要基于風險管理視角,更穩更好地利用地區公共行政金融政策,以“業財融合”的管理會計技術加強股權投資風險管理的分析,提高金融政策對創新經濟投資的支持力度,推動經濟發展高質量變革、高效率變革、新動能變革,為大灣區優化轉型可持續發展、強化創新驅動發展注入新活力。
參考文獻
[1]李莉莎,尹穎歡.粵港澳大灣區金融科技創新監管的困境與應對措施——以廣深兩地試點為例[J].金融發展研究,2022(03):83-88.
[2]宋佳惠.私募股權投資風險分析及控制對策研究[J].現代商業,2022(06):78-80.
[3]周友良.金融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創中心建設研究[J].科技資訊,2021,19(24):103-106.
[4]王余.企業財務審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商訊,2021(09):52-53.
[5]張大為,黃秀麗.粵港澳大灣區金融支持科技創新的現實困境及破解路徑[J].西南金融,2021(03):86-96.
作者:鄭丹城 單位:廣東省粵科金融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