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0-15 10:27:43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初三化學教案,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一、內容與分析
(一)內容:
藥品的取用;物質的加熱;儀器洗滌。
(二)分析:
本節課要學的內容是初中化學實驗常用儀器的識別、藥品取用規則、物質的加熱和儀器洗滌的方法。指的是認識儀器名稱、用途和注意事項;了解藥品的取用規則;學會藥品的取用、物質的加熱和儀器的洗滌方法,其核心是藥品的取用和物質的加熱,理解它關鍵就是要了解實驗室規則、識別初中化學實驗常用儀器和了解藥品取用規則。本課題教學的重點是藥品的取用、物質的加熱和儀器洗滌等基本操作訓練,解決重點的關鍵是做好規范操作的示范、分析操作不當可能造成的后果。
二、目標及分析
(一)目標:
1、能識別初中化學實驗常用儀器;
2、知道化學實驗是進行科學探究的重要手段,嚴謹的科學態度、正確的實驗原理和操作方法是實驗成功的關鍵;
3、學會遵守實驗室規則,初步養成良好的實驗習慣;
4、學會藥品的取用、加熱、儀器洗滌等基本實驗操作。
(二)分析:
1、“識別初中化學實驗常用儀器”是指看到儀器圖形能寫出儀器名稱,同時能說出儀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項。
2、“知道正確的實驗原理和操作方法是實驗成功的關鍵”就是能記住化學實驗是進行科學探究的重要手段。
3、“學會藥品的取用、加熱、儀器洗滌等基本實驗操作”就是指習慣的形成及獨立操作能力的形成,即在教師的引導下,能獨立進行物質的取用、藥品的加熱及儀器的洗滌等操作。
三、問題診斷分析
學習本課題時,同學可能會出現兩種態度:一是對實驗基本操作無所謂——動手做,不如用腦記;二是有恐懼心理——不敢動手,怕危險。以上兩種態度均不利于學習,教學時要注意糾正。
四、教學支持條件分析
在講到藥品的取用時,為了給學生做好示范,借助信息技術播放“粉末固體取用”、“塊狀固體取用”和“液體取用”三個視頻。
五、教學過程設計
(一)教學基本流程
化學實驗室簡介儀器識別藥品取用規則托盤天平的使用連接儀器裝置固體藥品取用液體藥品取用酒精燈的使用方法給物質加熱儀器洗滌。
(二)教學情景
問題1:化學實驗室有哪些組成部分?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設計意圖:一是增強對實驗室的直觀印象;二是提高對實驗室功能的認識。
師生活動:實驗室的組成部分及其作用:
⑴實驗桌——做實驗(或探究)的平臺;
⑵水電設施——提供實驗用水電;
⑶儀器柜——存放實驗儀器;
⑷藥品柜——存放藥品。
問題2:實驗室常用的儀器有哪些?這些儀器的用途及注意事項有哪些?
設計意圖:增強學生對初中常見儀器的識別能力。
師生活動:說(寫)出下列儀器的名稱、用途及注意事項:
問題3:實驗室藥品取用有哪些規則?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遵循規則、養成良好的習慣。
師生活動:
⑴記住以下常用危險化學品標志:
⑵不能用手接觸藥品,不要把鼻孔湊到容器口去聞藥品的氣味,不得嘗任何藥品的味道。(簡記為“三不原則”。)
⑶如果沒有說明藥品用量,液體取1~2mL;固體只需蓋滿試管底部。
⑷使用剩余的藥品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內,不能放回原瓶,不要隨意丟棄,不得拿出實驗室。(簡記為“一要三不”。)
⑸試驗中要特別注意保護眼睛。萬一眼睛里濺進了藥液,要立即用水沖洗,沖洗時要不斷眨眼睛,必要時請醫生治療。
問題4:怎樣使用托盤天平?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的歸納能力和基本技能。
師生活動:
⑴說出天平的構造。
⑵天平使用要點:調零平衡左物右砝放回砝碼調零。
⑶說出使用天平的其它注意事項。
問題5:怎樣連接儀器裝置?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動手能力。
師生活動:
⑴看下圖回答連接儀器的方法。
⑵仿照上圖進行操作。
問題6:怎樣往試管里送固體物質?
設計意圖:為規范操作作鋪墊。
師生活動:
⑴插播“塊狀固體取用”和“粉末狀固體取用”視頻。
總結要點:“一平、二放、三慢豎”。
⑵學生操作。
問題7:怎樣取用液體?
設計意圖:為規范操作作鋪墊。
師生活動:
⑴插播“量取液體”視頻。
⑵教師示范“液體的傾倒”。
要點:倒、傾、接、上。(試劑瓶塞倒放;容器傾斜;容器瓶口與試劑瓶口接觸;試劑瓶的標簽向上。)
⑶教師示范“液體的量取”。
要點:平放、面向、視線平。(量筒平放,面向量筒刻度,視線與量筒內液體的凹液面的最低處保持水平。)
(注意:仰視量筒讀數偏小,俯視量筒讀數偏大。)
⑷教師示范“滴管的使用”。
要點:上、直、沖。(滴管要在容器瓶口的上方,且要垂直。滴管用過后要用水沖洗干凈。)
⑸學生操作。
問題8:怎樣使用酒精燈?
設計意圖:為規范操作作鋪墊。
師生活動:酒精燈的使用:
拿下燈冒添加酒精(酒精不超過容積的2∕3)火柴點燃外焰加熱燈冒蓋滅。
問題9:怎樣給物質加熱?
設計意圖:為規范操作作鋪墊。
師生活動:
⑴教師演示。
⑵學生歸納給物質加熱的方法。
⑶要點:裝藥品(液體不超過試管容積的1∕3)夾持試管(距試管口約1∕3處)預熱外焰加熱。
問題10:怎樣洗滌儀器?儀器洗滌干凈的標準是什么?
設計意圖:為規范操作作鋪墊。
師生活動:教師示范學生歸納學生操作。
六、課堂小結(略)
附:目標檢測
A.燒杯B.燒瓶C.試管D.量筒
A.帶回家中B.隨意傾倒到水槽中
C.倒到指定的容器中D.倒回原試劑瓶里
A.用鑷子B.用玻璃棒C.用鑰匙或紙槽送人D.直接倒入
第二單元課題1空氣
一、內容及分析:
本節課要學的內容是空氣的組成和空氣是一種寶貴的自然資源以及保護空氣,指的是空氣的組成成分有哪些和空氣受到哪些方面的污染以及應該怎樣防治,其核心是空氣成分的探究實驗,理解它關鍵就是要分析該實驗的設計原理、藥品的選擇及量的要求、實驗現象的分析、得出結論。學生已經學過物質的變化和性質以及常見儀器的使用,本節課的內容空氣成分的探究實驗就是在此基礎上的發展。由于它還與氧氣的性質和實驗室制取氧氣有聯系,所以在本學科有鋪墊的地位,并有承上啟下的作用,是本學科的核心內容。教學的重點是空氣成分的探究,解決重點的關鍵是由空氣中氧氣含量的研究,引出探究氧氣含量時所選實驗應考慮到的綜合因素,由綜合因素的確定得出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方案。
二、目標及其分析
1、目標:
(1).使學生了解空氣的組成,空氣的污染和防止污染;
(2).了解稀有氣體的化學特性和用途。
(3).通過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實驗,培養學生的分析思維能力和觀察能力。
2、分析:
(1)了解空氣的組成就是指了解組成空氣成分的體積分數以及掌握探究空氣成分的實驗;
(2)了解空氣污染和防止措施,就是指了解空氣污染的來源并能采取相應的防止措施。
三、問題診斷分析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學生可能遇到的問題是不知道探究氧氣含量時所選實驗應考慮到哪些綜合因素,產生這一問題的原因是學生不懂實驗原理,不會設計實驗,對物質的性質不是非常了解,不會根據實驗現象得出結論。要解決這一問題,就是要在做演示實驗時邊做邊講解、分析。其中關鍵是初步培養學生的實驗理念。
四、教學過程設計
問題1:空氣是由什么組成的?
設計意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師生活動:
(1)、它是一種單一的物質嗎?它主要由哪些成分組成?
(2)、氮氣和氧氣在性質上有哪些主要的不同?
(3)、你能設計一套實驗裝置用來證明空氣中含有大約1/5體積的氧氣嗎?
補充知識:紅磷能在空氣中燃燒,實質上只是紅磷跟空氣中的氧氣發生反應,生成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是一種白色固體,且極易溶于水。
(4)〔演示實驗〕回答相關問題:①你看到了哪些現象?②對于藥品的選擇應該注意哪些問題?③通過該實驗,你可以得出哪些結論?④哪些因素導致實驗中氧氣體積小于1/5?
問題2:什么是純凈物和混合物?
設計意圖:概念的初步形成。
師生活動:混合物就是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物質混合而成的物質,如:空氣、海水等;純凈物就是只由一種物質組成的物質,如:氧氣、純凈水等。
問題3:為什么說空氣是一種寶貴的自然資源?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的閱讀、歸納能力。
師生活動:分別說出氧氣、氮氣、稀有氣體的主要用途。
問題4:空氣受到來自哪些方面的污染?
設計意圖:使學生了解空氣的污染物和污染源,更好的從自身做起,防止空氣污染。
師生活動:
(1)、空氣污染物有①煙塵、②有害氣體,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等。
(2)、空氣污染的主要來源有①化石燃料的燃燒;②工廠排放的廢氣;③汽車排放的尾氣等。
問題5:空氣污染帶來哪些危害?
設計意圖:使學生了解空氣污染帶來的危害,更好的保護環境。
師生活動:空氣污染使全球氣候變暖;產生酸雨;臭氧層被破壞等。
問題6:防止空氣污染應該采取哪些措施?
設計意圖:使學生更好的了解防止空氣污染應該采取的措施,自己應該怎樣做。
師生活動:加強大氣質量監測、改善環境狀況、多植樹造林。
五、課堂小結
本課題主要學習了空氣的成分(重點是探究空氣中氧氣體積分數的實驗)、純凈物和混合物的概念、空氣是一種寶貴的自然資源,如何防止空氣的污染。
六、目標檢測
1、下列關于空氣的說法,正確的是()
A.清新、潔凈的空氣是純凈物
B.空氣的主要成分是氧氣,一切生命活動都不能離開空氣
C.把空氣中的氮氣分離出去,剩下的只是氧氣,會更有益于生命活動
D.空氣是人類生活生產活動的重要資源,防止空氣污染極其重要。
2用右圖所示的實驗裝置進行空氣中氧氣含量測定,此實驗中你能觀察到什么現象?說明什么問題?要使實驗成功要注意哪些問題?
3、下列物質中屬于純凈物的是()
A.某品牌純凈水B.清新的空氣C.24K黃金D.氦激光氣
4、空氣是一種寶貴資源。下列有關空氣的說法正確的是()
A.空氣中含量最多的是氧元素
B.空氣由氧氣和氮氣組成,其中氧氣的質量約占空氣質量的1/5
C.空氣中分離出的氮氣化學性質不活潑,可作食品保鮮的保護氣D.空氣質量報告中所列的空氣質量級別數目越大,空氣質量越好
5、有六種物質:①汽車排放的尾氣;②煤燃燒產生的煙塵;③化工廠排放出的廢氣;④江河湖泊蒸發出的水蒸氣;⑤植物光合作用放出的氣體;⑥人呼出的二氧化碳。其中,能嚴重污染空氣,對人類造成很大危害的物質是()
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②③D.④⑤⑥
第三單元自然界的水
1、知識與技能:
(1)認識水的組成;
(2)粗略了解天然水、自來水、飲用水、礦泉水和蒸餾水的區別;
(3)認識水與人類的密切關系,認識水是人類寶貴的資源;
(4)了解水污染的因素和水凈化的基本方法;
(5)懂得過濾,蒸發的目的,學習過濾和蒸發的基本裝置和操作方法。
2、過程與方法:
(1)能從水的分解和水的合成兩種變化過程分析水的組成。
(2)能夠根據實驗現象,初步得出水的組成和結構
3、情感態度價值觀:
樹立水是寶貴資源的觀念,養成節約用水、自覺保護水資源不受污染
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
(1)水的組成,
(2)各種水資源的區別
2.教學難點:
過濾操作的基本要點
實驗探究:
1.水的組成研究
2.純凈水與礦泉水的區分
教學內容:
一.自然界的水[來源:Z#xx#k.Com]
1.水在自然界的存在
(1)地球表面的分布:在地球表面,江河湖海約占地球表面的3/4;
(2)其他分布:地層下有地下水,大氣里有大約0.03%的水蒸氣,動植物體內有大量的水
注意:地球表面雖然有很豐富的水資源,但可利用的淡水資源卻非常有限,不到總水量的1%。因此水資源短缺和水污染問題開始受到人們的重視
2.水在工農業生產中的作用
(1)工業上需要水:洗滌、溶解、加熱、冷卻,作為原料
(2)農業上需要水:農作物需要水灌溉
(3)動力工業上:水力發電
(4)交通運輸上:內河及其海洋航運
3.水對生物體的重要作用,水(water)——生命之源
(1)生理活動中起著重要作用:唾液、胃液、血液、組織液等。水在人體內起這調節體溫、溶解食物、排泄廢物等作用
(2)植物光合作用需要水作為原料
諾貝爾獎兩次獲得者林德斯•波林醫生在《如何活得好》一書中給讀者提供了幾點養生術,其中有一條就是“每天喝大量的水”
4.水污染情況:
(1)水污染的來源
a.工業生產中產生的“三廢”(廢氣、廢水、廢渣)的任意排放;
b.農業生產中農藥、化肥的任意施用;
c.城市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2)防止水污染的主要措施:
a.加強對水的管理和對水質的監測;
b.工業三廢實行先處理后排放;
c.農業上合理使用化肥和農藥;
d.節約用水,提高水的利用效率
二、水的組成及性質
1.水的組成
實驗:水的電解實驗
現象:1.接通直流電源,看見兩管子中都出現氣泡,負極和正極中氣體的體積比大約為2:1
2.將一根帶火星的小木條放在電源正極,木條復燃,說明生成了氧氣
3.將一根燃著的木條放在電源負極處,氣體被點燃,產生淡藍色火焰,用一個干冷的燒杯放在火焰上方,燒杯內壁出現水珠,說明反應生成了氫氣(Hydrogen)
氧氣(O2)+氫氣(H2)點燃——水(H2O)
解釋:水在通電的情況下,被分解生成了氫氣和氧氣
文字表達式:水(H2O)通電——氧氣(O2)+氫氣(H2)
氣體體積比:1:2
結論: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瘜W中根據它的組成情況寫成H2O
注意:
(1).純凈的水導電性很弱,在做水電解實驗時,一般在水中加入少量稀硫酸或氫氧化鈉溶液,以增強水的導電性。而硫酸或氫氧化鈉本身卻并沒有發生化學變化。
(2).因為我們通常使用的是鈉玻璃,焰色反應的影響,是反應產生的火焰呈黃色
2.水的物理性質
(1)在通常情況下,水是一種無色無味的液體
(2)在標準狀況下,水的沸點(boilingpoint)為0℃,水的凝固點(freezingpoint)為100℃
水蒸氣(vapor)水(water)冰(ice)[來源:學科網]
(3)能夠溶解很多物質,是化學常用的溶劑
(4)在1大氣壓下,4℃時的水密度為1.0g/cm3,冰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來源:Zxxk.Com]
3.水的化學性質
(1)通電分解:
水(H2O)通電——氧氣(O2)+氫氣(H2)
(2)能與某些非金屬氧化物發生反應,生成對應的酸
水(H2O)+二氧化碳(CO2)碳酸(H2CO3)[來源:學§科§網Z§X§X§K]
水(H2O)+二氧化硫(SO2)亞硫酸(H2SO3)
水(H2O)+五氧化二磷(P2O5)磷酸(H3PO4)熱水情況下
(3)能與某些金屬氧化物發生反應,生成對應的堿
水(H2O)+氧化鈣(CaO)氫氧化鈣[Ca(OH)2]
俗稱:生石灰俗稱:熟石灰
(4)能與某些活潑金屬發生反應,生成對應的堿和氫氣
水(H2O)+鈉(Na)氫氧化鈉(NaOH)+氫氣(H2)
三、水的凈化(要依據用水要求來凈化水)
1.過濾:過濾是一種從液體中分離出不溶性固體的方法。利用它可以將不溶于水的雜質與水分離。
(1)具體要求:“一貼、二低、三靠”
一貼:濾紙緊貼漏斗內壁;
二低:濾紙低于漏斗邊緣,被濾液面低于濾紙邊緣;
三靠:燒杯嘴緊靠玻璃棒,玻璃棒下端緊靠三層濾紙處,漏斗下端緊靠燒杯內壁
(2)玻璃棒的作用:引流,防止液體濺出
(3)如果水中的雜質顆粒比較小,我們一般加入明礬(十二水合硫酸鋁鉀,KAlSO4•12H2O)等凈水劑,可以吸附水中的懸浮雜質而沉降。
2.蒸餾:通過蒸餾的方法可以得到比較純凈的水,一般認為蒸餾水就是純凈物。
蒸發:通過溶劑揮發獲得溶液溶質的方法
具體要求:
(1)蒸發皿中液體不能超過容積的2/3;
(2)蒸發過程中,玻璃棒要不斷攪拌,防止局部受熱而使液體濺出;
(3)蒸發結束后,應用坩堝鉗將蒸發皿轉移是石棉網上;
(4)固體冷卻后,應用玻璃棒將固體轉移至指定容器中;
練習:水受熱蒸發與水通電分解是否是同種變化?
回答:水受熱蒸發是物理變化,而水通電分解是化學變化
3.軟化:石灰巖地區的水含有較多鈣、鎂等離子,是硬水。不含或含有少量的鈣、鎂離子的水是軟水
(1)實驗:硬水與肥皂水反應
現象:硬水中泡沫高度很低,而且在溶液中出現大量的絮狀白色沉淀
結論:硬水中的成分能與肥皂水發生反應生成白色沉淀
(2)硬水的危害:影響加熱效率,浪費能源,容易引起鍋爐爆炸等
(3)硬水軟化的方法:加熱煮沸,蒸餾,離子交換法
4.自來水凈化
水源過濾吸附消毒進入家庭
練習:請你設計一個具體的實驗,鑒別以下4種無色液體:過氧化氫溶液,氯化鈉溶液,氯化鈣溶液,純凈水
設計:分別取樣。分別向4支試管中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錳,如果出現大量氣泡的試管中為過氧化氫溶液,剩余的3支試管中,加入少量肥皂水,振蕩后產生白色沉淀的是氯化鈣溶液,剩余的兩液體分別重新取樣,蒸發,在蒸發皿中出現白色固體的是氯化鈉溶液,剩余的沒有任何明顯現象的純凈水。
P.S:鑒別氯化鈉和純凈水的方法[來源:學??啤>WZ。X。X。K]
(1)蒸發:在蒸發皿中出現白色固體的是氯化鈉溶液,剩余的沒有任何明顯現象的純凈水
(2)導電性:用導線將溶液與電源、小電珠連接,電珠亮的是氯化鈉溶液
(3)密度:用密度計測定液體的密度,較高的是氯化鈉溶液
*(4)溶沸點:測定溶液的溶沸點,較高的是氯化鈉溶液
補充練習測試題
(1)有人說,天然水都是混合物,無色無味的液體都是純凈水,你認為對嗎?為什么?
(2)下列變化哪些是化合反應或分解反應?為什么?
從事高中英語教學工作多年,高三英語復習課,卻是進入容易見效難,其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學生基礎知識掌握不牢,二是學生英語學習態度不端,三是教師教學方式方法不當。尤其是近年來,高三學生英語兩級分化嚴重,導致英語復習困難增大。如何解決好高三英語復習問題,讓學生鞏固英語基礎知識,順利應對英語高考呢?本人通過多年的探索總結,獲得了一些有效經驗。下面就是筆者在高三英語復習中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供同行參考。
一、從學風抓起
良好的學風是養成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重要保障,筆者認為培養學生學習習慣和抓好班級學風,應該成為高中英語課堂的重中之重。課堂上,我要求學生做到六個養成:
1.養成良好的聽課習慣
學生上課前必須準備好上課所需要的一切資料,不得在正式上課之后才開始找書、找筆、找本子,課堂上必須集中注意力聽講,認真做好筆記,所有學生從上課開始就必須握筆在手,這樣有利于集中注意力。
2.養成良好的整理筆記習慣
學生必須及時整理課堂筆記,力爭條理清晰、書寫規范,不能漏掉死角和疑點。
3.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閱讀是英語高考分值較高的版塊,閱讀量大了,閱讀速度和解題準確率自然而然就得到了提高。出聲閱讀,一些不好的閱讀習慣,必須予以糾正。
4.養成查閱工具書的習慣
英語詞典是學生必備的學習工具。學生必須人手一冊,在日常學習中,學生必須查閱工具書。
5.養成規范解題的習慣
規范答題的習慣對提高得分起著重要作用。在日常教學中,英語教師要特別強調學生的規范書寫和規范答題。
6.養成良好的朗讀和背誦習慣
沒有積累,就沒有語感,就更談不上聽力和閱讀了。每天早或晚上,要給足學生的英語朗讀時間,除了教材中的課文,還要朗讀習題和英語周刊上的文章;不僅要背誦書面表達的范文,還要背誦一些難度適中的課外短文,如一些完形填空材料。
二、重點轉化英語學科的學困生
在實踐中轉化英語學科的學困生,關鍵在于增強其信心,信心是興趣的基礎。
1.情感投入,施以愛心
師生關系融洽了,學困生就會知恩圖報,努力學習,也就是人們經常說的“親其師,信其道”。
2.要落實個別輔導,培養學習興趣
轉化學困生的有效方法是個別輔導,教師必須適時適地、因人而異對他們的基礎知識進行全面診斷,以便在教學中查漏補缺、對癥下藥,要讓學困生“跳一跳就可以摘到果子”,遵循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法則,使他們感受到自己在進步,從而不斷增強自信心。
3.不吝鼓勵,保持成功體驗
學困生同樣有進取心,每個學生心靈深處都渴望進步,渴望尊重,學困生也不例外,只要教師注意觀察,充分發掘每個學困生的優勢和特長,盡可能為他們提供練習的機會,關注他們的點滴進步,并及時鼓勵,學困生就會找到促進自身進步的原動力。
三、改變復習策略
傳統復習模式是一課課、一冊冊從頭到尾逐課復習,毫無疑問,這樣割裂了知識體系,學生對舊知識感到雜亂無章,以至出現知識斷層,致使學生的復習熱情下降,對教師的心理期待嚴重缺氧,最終課堂復習結構遭到破壞,效率低,質量差。筆者認為運用多媒體等電教手段,能夠克服這些弊病。
1.投影板書結合,分層強化,增大知識密度,提高復習效率
學生成績參差不齊,傳統教學載體黑板和語言所能提供的信息受到了限制。為此,宜采用投影板書結合、分層教學的方法,把“因材施教”落實在高三英語復習課堂上。
根據每堂課內容,可設計出單詞拼寫、選擇填空和對話填空等練習,在知識方面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在能力訓練上,把復習、記憶和運用結合起來,先投影出示基礎知識、單詞拼寫和選擇填空的訓練,與此同時,投影傳輸信息容量大、速度快,利用學生對付投影上的題目之際,教師在黑板上板書對話訓練題,為高層次學生提供更佳的學習平臺,這樣,把投影與傳統媒體黑板相結合,把難易不同、類型不同的習題交叉分層地傳輸給學生,使各個層次的學生在同一時間內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潛力,從而得到強化訓練。
2.投影和試卷結合,進行分層教學,提高學生的整體閱讀能力
閱讀是高中英語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高等院校把它作為對新生考查的主要內容。在教學實踐中,我發現試卷閱讀可以糾正學生不良的閱讀習慣,如回視、出聲等控制失調的現象,當然,試卷閱讀不是限制了高層次學生閱讀潛力,就是超越了低層次學生的能力。學生就會失去閱讀的興趣和信心,他們的個性發展和閱讀能力的提高也受影響。為了滿足各個層次學生的閱讀需要,我把試卷和投影結合在一起,把文章投影出來,理解題印在試卷上,利用投影對閱讀時間進行控制和調節,由易到難地逐次出示文章,教師操控文章的顯示時間,進行及時的調整。低、中、高三層的同學在二十分鐘內可分別完成2~4篇文章的閱讀。這樣,學生不僅提高了閱讀能力,心理上也得到了滿足,個性得到了發展。
3.投影與文學語言結合,進行寫作訓練
利用投影能向學生提供直觀感知材料這一特點,給出畫面情節,看圖作文。生動的畫面讓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得到了最有效的開發,用投影給學生提供單詞、句型,訓練限詞作文、限時作文以及補全作文;用投影出示范文,進行作文講評、校正,事半功倍。
投影用于高三年級的英語復習課,形成形式多樣、動靜結合的課堂教學形式,為學生提供了更廣泛、更深入的思維活動場所,不僅解除了高三英語教師的苦惱,也豐富了學生的學習資源,發展了他們的個性。投影的運用增強了形象信息的容量和表現力,信息多方位、多層次的傳播,使課堂教學信息的密度大大增加,也使各個層次的學生都得到了有效訓練,極大地提高了高三英語復習課的效率和質量。
總之,只要開動腦筋,高三英語復習課是可見成效能見成效的;只要開動腦筋,就可以讓課堂教學效益最大化,達到師生都滿意的境地,鞏固學生的的英語基礎知識,學生高考考出滿意的成績。讓我們往高三英語復習的爐膛里添柴加火,從而煮沸師生英語復習的熱情。
【參考文獻】
1.下列物質屬于純凈物的是()
A.清新的空氣B.潔凈的礦泉水C.無色的空氣D.干冰
2.下列物質在氧氣中燃燒的裝置,不正確的是()
3.酥脆的餅干露置在空氣中一段時間后變軟,原因是空氣中含有()
A.氮氣B.氧氣C.二氧化碳D.水蒸氣
4.下列物質的用途是利用其物理性質的是()
A.氮氣可作焊接保護氣B.氦氣可以填充飛艇
C.二氧化碳可用來滅火D.氧氣可以供給呼吸
5.要使SO2和SO3含有相同質量的氧元素,則SO2和SO3的質量比為
A.6∶5B.4∶5C.3∶2D.1∶1
6.下列實驗裝置不能用來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是()
7.下列物質中,氯元素化合價最低的是
A.Cl2B.HClO4D.KClO3D.KCl
8.實驗室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的主要步驟有:①固定裝置、②裝入藥品、③加熱、④檢查裝置的氣密性、⑤用排水法收集。其操作順序正確的是()
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①④⑤C.④②①③⑤D.④①②⑤③
9.元素的化學性質主要決定于原子的
A.電子總數B.電子層數C.最外層電子數D.質子數
10.在空氣中,容易燃燒表現出還原性的單質是
A.一氧化碳B.氫氣C.二氧化碳D.氧氣
11.使可燃物著火燃燒的必備條件是
①降低可燃物的溫度②溫度達到著火點③隔絕空氣④跟氧氣接觸
A.②和④B.①和④C.④D.①和③
12.當80gNH4NO3和xg(NH4)2SO4所含的氮元素質量相等時,x的數值為
A.66B.80C.132D.264
二、實驗題
13.目前市場上銷售的飲料大多數都是碳酸飲料,其中溶有大量的二氧化碳氣體,請你用學過的知識驗證打開汽水瓶蓋時冒出的氣泡中含有二氧化碳。將實驗設計及相關內容填入下表中:
實驗過程實驗現象實驗結論
14.實驗桌上放置一瓶無色無味的氣體(如圖所示),請你猜想一下是什么氣體?
(1)寫出兩種可能性。
(2)并對其中一種猜想用實驗的方法驗證,寫出實驗的操作步驟、現象和結論。
15.根據下圖回答問題。
ABCDEF
⑴實驗儀器a的名稱是_______,圖F實驗的目的是。
⑵實驗室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所選用的發生裝置是____(填字母序號,下同),收集裝置是____或E。
⑶實驗室用過氧化氫溶液和二氧化錳制取氧氣,化學方程式為____。
⑷用排空氣法收集一瓶氧氣,驗滿的方法是_____。
⑸用下圖所示裝置收集氧氣,氧氣應從(填“a”或“b”)端導入。
16.x氣體可能由CH4、H2、CO中的一種或幾種組成,某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利用如下裝置進行實驗驗證該氣體的組成。(堿石灰的主要成分為NaOH和CaO)
(1)寫出CH4燃燒的化學反應方程式____。
(2)填寫下列實驗報告。
實驗操作實驗現象實驗結論
打開分液漏斗上端玻璃塞和下端活塞,____若____X氣體為H2
若____X氣體為CO
(3)若x氣體燃燒后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則x氣體的組成可能為____。
17.通過學習,小明了解到隨意丟棄的廢電池對土壤除了造成汞、鎘等重金屬污染外,還可能會產生其它污染,為此他設計如下實驗進行探究:取某種廢棄電池的內容物,加適量的水攪拌,過濾后取其濾液,將pH試紙直接浸人濾液中.測定其pH。依據上述事實完成下列問題:
(1)過濾操作中下列儀器不需要的是(請選序號)。
①漏斗②燒杯③酒精燈④玻璃棒
(2)小明使用pH試紙的操作(請選“規范”或“不規范”)。
(3)小明測得上述濾液的pH為9,此濾液呈性。
(4)其實生活中的許多廢棄物也會對環境造成污染。請你提出一條對生活廢棄物處理的合理建議:。
三、計算題
18.通電分解36g水,可得到氫氣多少升?(標況下氫氣的密度為0.09g/L)。
19.氫氣是最清潔的燃料。請你計算20g氫氣完全燃燒消耗氧氣的質量是多少?
20.已知碳酸鈣在高溫煅燒時生成生石灰(氧化鈣)和二氧化碳氣體,若要制得11.2t的生石灰,需要煅燒多少碳酸鈣?
四、填空題
21.構成原子的基本粒子是、和,粒子中能決定元素種類的是數,能決定相對原子質量的是。
22.地殼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它形成單質的化學式是,空氣中含量最多的氣體是。
23.硫在空氣中燃燒發出色火焰,在氧氣中燃燒發出色火焰,該反應的文字表達式為。
24.桌上放著一個空燒杯,但實際上燒杯中有,其中的體積約占燒杯容積的1/5,的體積約占燒杯容積的4/5。
25.某物質加熱分解時生成氧化銅、水和二氧化碳。由此可知該物質是由等元素組成的。
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1、D2、A3、D4、B5、A6、C7、D8、C9、C10、B11、A12、C
二、實驗題
13、
實驗過程實驗現象實驗結論
把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變渾濁
該氣體為二氧化碳
14、(1)①該氣體可能是氧氣(1分);
②該氣體可能是二氧化碳(1分)(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2)把帶火星的木條伸入集氣瓶中,木條復燃,該氣體是氧氣(2分)
(或向集氣瓶中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蕩,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該氣體是二氧化碳)
15、(1)集氣瓶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2)2KMnOK2MnO4+MnO2+O2BD
(3)2H2O22H2O+O2
(4)用帶火星的小木條置于集氣瓶的瓶口,若木條復燃,說明已充滿氧氣。
(5)a
16、(1)CH4+2O2CO2+2H2O
(2)
實驗操作實驗現象實驗結論
打開分液漏斗上端玻璃塞和下端活塞,導出氣體,在尖嘴處點燃氣體,將干冷的燒杯罩在火焰上方,一段時間后,取下燒杯,加入澄清的石灰水若燒杯內壁有水珠生成,石灰水無變化X氣體為H2
燒杯內壁無水珠生成,石灰水變渾濁X氣體為CO
(3)CH4;CH4、H2;CH4、CO;CO、H2;CH4、H2、CO
17、(1)3(2)不規范(3)堿(4)答案合理即可
18、可得到氫氣44.4升。
19、160g
20、20t
四、填空題
21、質子中子電子質子質子數和中子數
22、OO2N2
為徹底改變我校傳統低效的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模式,提高初中英語教學質量,葉海深老師結合我校的校情、教情、學情以及在學習、借鑒兗州一中、洋思中學等多個課改名校的成功的教學經驗的基礎上結合已有的教改經驗,構建了初中英語“一案三段六步”高效課堂教學模式。
二、“一案三段六步” 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在初中英語對話課教學中的運用
(一)導學案
經教師集體研究、個人備課、再集體研討制定出導學案。導學案以新課程標準為指導、以素質教育要求為目標編寫的,用于指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參與、合作探討、優化發展的學習方案。在每個單元開始前,筆者會將導學案發給每個學生先預習。通過預習導學案和課本,學生對簡單的單詞完全可以自主學習掌握其用法,教師在課堂上就可以不必贅述。對于稍難一點的部分,完成導學案后要求學生形成問題。
(二)課前預習
1. 預習提綱
預習課本第110頁Module 8中的詞匯(從“handbag”到“whom”),讓學生能夠根據音標正確地讀出單詞,英漢互譯。由科代表教讀兩遍后,各小組成員自主朗讀并記憶,最后由科代表組織聽寫。熟讀和理解課本第64頁Module 8 Unit 1 Activity 3的對話,并試著完成Activities 3,4 and 5。在對話中劃出重點詞組、句型,找出含有賓語從句的句子。通過視頻了解畢業舞會上發生的事。
2. 預習自測
預習自測是用來檢測學生的預習效果的。根據預習內容設計要有較強的針對性,且難易要合理,題量不要太大的題目。這樣可以培養學生的預習習慣,同時鞏固學生的預習效果。
3. 提出疑惑
這部分內容是由學生在預習后填寫,引導學生學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思考問題。上課之前,收看學生的導學案,發現學生提出的疑難問題,肯定學生質疑問難的思維品質,進行二次備課。這樣教師在英語課堂教學中不僅可以有的方矢地進行解決,而且可以提高英語教學的針對性和時效性。
(三)課堂探究
1. 目標導學
以Turn to page 64, let Ss look at the pictures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 引出對“畢業晚會”的介紹。Free talk. T: How will you feel at the school-leavers’ party? T: What are you going to show for your classmates? 通過師生問答,導入新課,激發學生學習本節課的興趣。教師利用課件出示課題Module 8 My future life Unit 1 Here’s to our friendship! 讓學生齊讀。教師利用課前準備好的課件出示新單詞的圖片,讓學生齊讀。讓學生盡可能快地讀?;蛘咦寣W生齊讀導學案上的學習目標。
2. 預習檢查
各小組長檢查預習情況,并向老師匯報完成情況。讓幾個學生輪流朗讀課本第110頁Module 8中的詞匯(從“handbag”到“whom”),糾正學生的發音,并進行恰當的評價。教師播放詞匯錄音,讓學生認真聽并跟讀。教師利用課件出示“預習自測”的答案,讓學生同桌互批,然后討論答案。師生共同解答“提出疑惑”中的疑難問題。然后,教師說:“Look at the picture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 (Activity 1) Listen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 (Activity 2)
3. 第一次“先學后教”(聽錄音,理解課文大意)
(1)自學指導
請同學們認真地觀看視頻《Module 8 Unit 1 Activity 3》,理解對話大意,80秒鐘以后,找個別同學回答下面兩個問題。Is Lingling enjoying the party? Who hang international flags on the wall?
(2)先學
學生觀看視頻《Module 8 Unit 1 Activity 3》,理解對話大意。教師行間巡視,找個別后進生提問,并展示答案。
(3)后教
教師提問后進生,答錯了找中等生更正。對于學生都難以回答的問題,通過集體討論仍解決不了的教師可以通過啟發誘導的方式來解決。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討論,說出錯因和更正的理由。
4. 第二次“先學后教”(聽讀課文,深層次理解課文大意)
(1)自學指導
請同學們再一次認真地觀看視頻《Module 8 Unit 1 Activity 3》,跟讀錄音,模仿錄音里人物的語音、語調,深入理解對話內容,做Activity 3。兩分鐘以后,找一些同學互相問答。
(2)先學
學生再一次認真地觀看視頻《Module 8 Unit 1 Activity 3》,跟讀錄音,模仿錄音里人物的語音、語調,深入理解對話內容,做Activity 3。教師行間巡視,鼓勵質疑問難,教師讓部分小組(兩人一組)展示答案。(Activity 3)
(3)后教
全班核對答案。引導學生討論,說出錯因和更正的理由。對通過討論仍解決不了的問題,教師通過啟發誘導進行點撥解決。
5. 第三次“先學后教”(細讀課文,找出文中重點的短語和句型并牢記,劃出不懂的知識點,突破重難點)
(1)自學指導
請同學們默讀對話內容,完成Activity 4。請同學們兩人一組互相問答(Activity 4)。約兩分鐘以后,教師讓部分小組展示問答(Activity 4)。請同學們默讀對話內容,理解對話的深層含義,找出不懂的或難以理解的地方。
(2)先學
學生默讀對話內容,回答問題(Activity 4)。學生兩人一組互相問答(Activity 4)教師讓部分小組展示問答(Activity 4)。學生默讀對話內容,理解對話的深層含義,找出自己不懂的或難以理解的地方。
(3)后教
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交流“預習提綱”第3、5中的答案以及自己不懂的或難以理解的地方,共同釋疑,“兵教兵”,并匯總本組還沒解答的疑難問題。各小組派學生代表展示學習成果,并提出本組還沒解答的疑難問題。全班學生討論解答疑難問題。教師對經過全班學生討論仍然不能解答的典型問題以及學習重點、難點、考點、易錯點進行精講點撥,幫助學生解難答疑,總結答題規律。
6. 達標訓練
“達標訓練”既能檢查學生在本節英語課中是否達成學習目標,又能幫助初中英語教師針對學生反饋的英語學習情況及時地進行補償教學,以鞏固學生的英語學習成果,使他們把所學到的英語基礎知識轉變為英語實際運用能力。達標訓練分為口頭訓練和筆頭訓練兩種形式。
(1)口頭訓練
學生跟讀音標,模仿正確的發音。(Activity 6)學生兩人一組問答。(Activity 7)學生兩人一組分角色反復朗讀對話。(Activity 3)教師讓部分小組分角色表演對話,并進行恰當的評價。(Activity 3)
(2)筆頭訓練
7. 總結評價
總結評價一般分為歸納總結和課堂評價兩個步驟。
(1)歸納總結是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不可忽視的一個環節??茖W、準確、清晰、言簡意賅地歸納總結可以激起學生的思維,產生畫龍點晴和啟迪智慧的效果。例如:教師在教授完本課文時,是這樣操作的:教師引導學生完成:我的收獲:Words and expressions: Sentences:;學習本節課后,我能用英語進行。我的易錯點:。我需要提高的是:。
(2)課堂評價
課堂評價是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目標的重要保障??茖W、合理的課堂評價不僅可以有效地監控初中英語課堂教學過程,反饋有益的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信息,促進初中英語教師有效地改進初中英語教學方法,不斷地提高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效率。
(四)課后延伸
課后延伸一般包括復習鞏固、分層作業和預習任務。復習并牢記本單元的單詞、詞組、句型及語法。梳理知識框架,查漏補缺,整理課堂筆記。作業的布置應緊扣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和學習目標及學生的認知水不,要有針對性、層次性,分必做題和選做題,以滿足不同程次學生的需要。作業一定要適量,同時要加強檢查落實力度。預習課本下一單元的內容。完成初中英語導學案下一單元中的“課前預習”部分。
在教授本單元時,本環節是這樣操作的:
1. 復習并牢記本單元的單詞、詞組、句型及語法。
2. 整理課堂筆記,進一步鞏固所學重點單詞、詞組、句型和語法的用法。
3. 抄寫并背誦課本第110頁Module 8中的詞匯(從“handbag”到“whom”)。(必做題)
4. 讀熟課本第64頁Activity 3的對話。(必做題)
5. 與同伴表演對話并復述對話內容。(選做題)
6. 預習初中英語課本Module 8 Unit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