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扒开双腿猛进入爽爽免费,男生下面伸进女人下面的视频,美女跪下吃男人的j8视频,一本色道在线久88在线观看片

低保的法律法規模板(10篇)

時間:2023-11-22 15:44:26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低保的法律法規,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篇1

張藝婷

一、問題的提出

5.12汶川大地震讓世人震驚,給四川人民造成了重大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使我們產生一個念頭——地震的發生有規律嗎?如果有規律,我們就能提前做好準備,把災害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恰好我們剛學了“綜合活動”這一組課文,老師又布置試寫調查報告,所以我們就對地震發生有沒有規律這個問題做了一次調查,希望能找到答案。

二、調查的方法

查閱有關地震的書籍,閱讀報紙雜志及學校宣傳欄宣傳畫,上網瀏覽有關資料,訪問了解相關情況。

三、調查情況和資料整理 (信息渠 道涉及方面 收集、整理的具體內容)

書報雜志校宣傳 欄;

1、地震原因;我們常說的地震是指因地球內部緩慢積累DE能量突然釋放而引起的地球表層的振動。

2、地震數據;地球上每天都在發生地震,一年約有500萬次。其中約5萬次人們可以感覺到;能造成破壞的約有1000次;7級以上的大地震平均一年有十幾次。

上網;

1、地震的級數劃分;7級和7級以上的地震,稱為大震;7級以下、5級和5級以上的地震稱為強震或中強震;5級以下、3級和3級以上的,稱為小震;3級以下、1級或1級以上的稱弱震和微震。小于1級的稱為超微震。

2、世界上最大地震、死亡人數最多的最大地震,是發生于1960年5月22日的智利8.9級地震。1201年7月,近 東和地中海東部地區的所有城市都遭地震破壞,死人最多, 現有估算約達110萬。1556年1月23日發生在中國陜西華縣的8.0級地震直接與間接造成死亡83萬余人。近代地震死亡人數的最高記錄是發生在1976年中國唐山大地震(震級為7.8)死亡數為242000人。

3、百年來大地震發生的年份時間主要有:1906年、1908年、1920年、 1923年、1927年、1933年、1960年、1970年、1976年、1990年、1995年、2001年、2003年、2004年、2004年、2005年、2005年、2005年、 2006年、2007年、2007年、2008年等等

4、比較著名的大地震發生地區:美國舊金山、意大利墨西拿、中國寧夏海原、日本關東、中國甘肅古浪、中國四川茂縣疊溪、智利、秘魯欽博 特、中國唐山、伊朗、日本神戶、印度古吉拉特邦、伊朗巴姆、摩洛哥胡 塞馬、印尼蘇門答臘島、伊朗東南部、巴基斯坦控制的克什米爾地區、伊朗西部、日本新??縣、秘魯、中國四川等等

綜合(書報、網絡、訪問、交流);

1、世界上預測地震儀器及水平

世界上第一臺地動儀(候風地動儀)是我國東漢科學家張衡發明的,公元132年記錄到隴西大地震。目前世界上開展地震預報研究工作較多的國家是主要有中國、日本、美國。我國的地震預報還不可能對多數破壞性地震作出預報。但我國在震例資料和現場預報經驗的積累方面具有優勢。我國在70年代中期,曾成功預報過遼寧海城7.3級地震。1995年云南孟連7.3級地震,1997年新疆伽師6.3、6.4級等地震,1998年云南麗江寧蒗縣4次5級以上地震,1999年遼寧岫巖??海城5.6級地震等一系列成功的短臨預報。這在世界上是絕無僅有的。

2、地震預報;根據我國《地震預報的管理規定》,任何個人都無權擅自向社會地震預報意見或消息,不管他是誰。由于地震預報處于探索階段,因而,科學家的預測意見只能提供給地震部門做參考。將個人的預測意見向社會散布本身就是違法的。

3、世界主要大地震帶有兩大地震帶:(1)環太平洋地震帶;(2)喜馬拉雅—地中海地震帶。我國地處全球兩大地震帶之間。

四、結論

1、地震發生的時間沒有規律。地震預報還是一個世界性難題。

2、地震發生與地域有關,特別是地處地震帶的地方。

3、我國確實是一個地震多發的國家。應該廣泛宣傳地震防震科普知識,讓人們提高減災意識和能力,自覺做好防震減災工作。

篇2

中圖分類號: P642.22文獻標志碼: ADistribution Law of Landslides Triggered by

Earthquake Based on Cellular AutomataHUANG Yidan1,YAO Lingkan1,2,3,GUO Chenwen1

(1.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Chengdu 610031, China; 2. MOE Key Laboratory of HighSpeed Railway Engineering, Chengdu 610031, China; 3. Road and Railway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 Sichuan Key Laboratory of Seismic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Chengdu 610031,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interpret the mechanism of distribution of landslides triggered by earthquake from a physical point of view, typical sections in earthquake zones in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were investigated, and related remote sensing data was interpreted.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re exists a negative powerlaw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volume and number of landslides in IX seismic intensity zone of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and the same is true between the area and frequency of landslides in X intensity seismic zone. However, the relationship changes into a lognormal distribution in XI seismic intensity zone. In addition, cellular automata was used to simulate landslides. The cellular automaton simulation reveals that with the change of disturbance intensity, the dynamical mechanism of sandpile model is from a strong powerlaw to a weak power law, then to a lognormal distribution. Under the conceptual framework of selforganized criticality, it is proved that the distribution model of landslides in different seismic intensity zones has a universal law. The research results may not only be used to guide inventory of landslides triggered by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but also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mountain disaster assessment in high seismic intensity zones.

Key words:Wenchuan earthquake; landslide; distribution law; cellular automata; selforganized criticality (SOC)

“5?12”汶川大地震是有現代觀測儀器以來人類所記錄到的地震觸發山地災害最嚴重的大地震,崩塌、滑坡是地震同震觸發的主要山地災害類型.震后5年來,地震觸發崩塌滑坡分布規律的研究一直是熱點問題.在震后搶險階段,據國土資源部2008年6月的應急排查報告,42個重災縣(市)新增地質災害隱患點9 671處,在統計的8 267處中,有滑坡3 627處,崩塌2 383處.其后,為了對災后重建工作提供科學依據,對地震觸發崩塌滑坡進行了更詳細的調查.據黃潤秋等統計,汶川地震觸發崩塌滑坡達4萬~5萬處,其中強震區崩塌滑坡等潛在地質災害隱患點達2萬余處[1].之后,為了從科學角度研究地震滑坡的規律性,在時間、資料比較充足的條件下開展了地震滑坡編錄工作,統計數據更為詳盡,如許沖根據震后航片數據解譯出汶川地震共產生197 481處地震滑坡,分布在一個面積約11萬 km2的區域內[2].

縱觀各階段的實震統計資料,均顯現出地震觸發地質災害規模與出現頻率成反比的跡象.如四川西南交通大學學報第48卷第4期黃藝丹等:基于元胞自動機的地震觸發崩塌滑坡分布規律省地質災害排查點中,有規模信息的滑坡、崩塌、泥石流共計4 488處,其中巨型、大型、中型和小型地質災害點分別占災害總數的1.29%、8.58%、20.99%和69.14%.胡元鑫等采用震后的高分辨率衛星影像和航片,對映秀極震區(31°1′33″N~31°6′58″N,103°23′12″E~103°29′58″E,面積約109.3 km2) 地震滑坡進行了系統編目,解譯出編目區共有1 948處地震滑坡,利用該編目建立了三參數反Gamma概率分布模型,模型顯示,中等面積與大面積滑坡具有典型的冪律衰減形式,而小面積滑坡則具有指數翻轉形式[3].許沖使用震后遙感數據,選擇以映秀―北川地表破裂為近似中心的近橢圓形區域(44 031 km2),分析其中196 007處滑坡面積與滑坡數量的關系,結果表明:面積在1萬~100 萬 m2之間的滑坡面積與滑坡累積數量之間具有良好的冪律關系.雖然在一定條件下地震觸發的崩塌滑坡的規模與出現頻率成反比的現象有所凸顯,但這并不能說是適用于汶川地震所有烈度區的規律,產生該現象的控制條件與物理機制等問題也尚未得到解釋.事實上,汶川地震滑坡編目也存在多個版本[47].

自組織臨界狀態(selforganized criticality,SOC)理論是P Bak等為解釋無序的、非線性復雜系統的行為特征提出的新概念.這類系統包含眾多發生短程相互作用的組元,并自發地向著一種臨界狀態進化.在臨界狀態下,小事件引起的連鎖反應能對系統中大量數目的組元產生影響,從而導致大規模事件的發生.雖然這類系統發生的小事件比大事件多,但是遍及所有規模的連鎖反應是動態特性的一個必不可少的部分,所有的時空關聯函數都是冪律(powerlaw)的,故冪律可以作為自組織臨界狀態的證據[8].沙堆模型是SOC的范例.G A Held等進行的試驗,采用在圓盤上逐粒加沙的方式構造沙堆,當沙堆傾角在臨界角附近時沙堆停止增長.此時,對新添加沙粒的響應是無法預測的,沙粒可能固定在沙堆上,也可能引起小范圍沙粒的滑動,還可能導致更大規模的雪崩(avalanche),但總是呈現崩塌規模與出現頻率成反比的冪律關系[9].

我們認為沙堆模型反映了一種在自組織作用下的斜坡物質能量耗散的普適性過程[10].處于青壯年期的山地系統,其坡面總能維持在臨界坡度,系統已經演化到了臨界狀態,存在一個地震強度閾值,在此閾值之下,地震觸發的崩塌滑坡應服從SOC[11].但是,該閾值劃定的范圍可能涵蓋什么地震烈度區,高于該閾值區域的地震觸發崩塌滑坡分布又會呈現何種規律等基本問題尚未回答.本文的目的就是在SOC的概念框架下,應用元胞自動機模擬方法,探討地震觸發崩塌滑坡具普適性的分布概型以及隨地震強度增大的演變模式.1汶川地震觸發崩塌滑坡實震資料分析利用震后遙感影像資料進行人工目視解譯是大面積獲取震區崩塌滑坡信息的主要方法.由于使用的遙感影像資料精度不同、判識人員的判識標準和經驗不同等,對同一區域的判識可能會出現較大差異,因此現場調查工作不可忽視.我們認為以上細節并不是關鍵問題,影響地震觸發崩塌滑坡分布規律最具控制性的因素是地震烈度,因此,在研究崩塌滑坡分布規律時,應按地震烈度區分別統計.1.1Ⅸ度烈度區地震觸發崩塌滑坡實震資料統計分析早在汶川地震后的搶險階段,我們就對照G213線都江堰至映秀段(含水磨支線)1∶2 000的地形圖,對沿線公路邊坡進行了詳查.調查范圍下限為發生崩塌滑坡上道事件的成災工點(一般方量在10 m3以上),用常規工程測量手段,對這些崩塌滑坡點的方量逐個進行丈量.全線共調查105個工點,其中Ⅸ度地震烈度區61個工點,Ⅹ度區29個工點,Ⅺ度區15個工點.統計分析發現,位于Ⅸ度區的61個崩塌滑坡工點(均位于地表破裂帶下盤)最小方量為8 m3,最大方量為16 875 m3;方量大于1萬m3的工點有1處,0.5萬~1萬 m3有2處,1 000~5 000 m3有3處,小于1 000 m3有55處.令崩塌滑坡體方量為Q,方量大于Q的工點數為N(Q),通過回歸分析得Ⅸ度區Q與N(Q)之間的關系為:lg N(Q)=2.348-0.483lg Q,相關系數R2=0.964,表明崩塌滑坡方量與出現頻率之間存在良好的負冪律關系.

對位于X度區、Ⅺ度區的工點,由于樣本數少,不足以得出結論,但直觀感覺大規模崩塌滑坡事件的比例顯著增加.1.2Ⅹ度、XI度烈度區地震觸發崩塌滑坡分布規律的遙感解譯對于Ⅹ度區、Ⅺ度區,利用遙感影像資料,主要通過人工目視對崩塌滑坡面積進行解譯.為有利于2個地震烈度區比較,統一采用2008年6月4日的ALOS衛星圖像(分辨率為10 m)進行分析,選取區域也要求Ⅹ度區、Ⅺ度區盡量同屬于自然條件相近的片區.首先選取了北川、安縣、茂縣和綿竹的部分區域(見圖1,坐標范圍為103°57′36″E~104°36′36″E,31°30′N~31°58′48″N),分析發現,因部分XI度區被云層遮擋,數據量偏少,又補充了都江堰、彭州境內部分Ⅺ度區的數據(坐標范圍為103°37′12″E~103°45′36″E,31°12′36″N~31°21′36″N).

在上述區域內,共判譯出有崩塌滑坡5 971處,總面積為195.2 km2,占區域面積的12.4%.其中,Ⅹ度區崩塌滑坡2 812處,總面積104.545 km2,崩塌滑坡面積率為11.7%,最大個體面積8.84 km2(大光包滑坡),最小個體面積627 m2;Ⅺ度區崩塌滑坡3 159處,總面積90.654 km2,崩塌滑坡面積率為13.4%,最大個體面積0.8 km2,最小個體面積 966 m2.

圖1Ⅹ度和Ⅺ度地震烈度區劃示意

Fig.1Sketch map of Ⅹ and Ⅺ seismic intensity zones

(2) SOC是1987年作為非平衡態統計力學的一個分支建立起來的,從那時起,對它的現象學研究和對它進行嚴謹定義的研究仍在進行,關于SOC的應用,目前多停留在判斷某種現象是否屬于SOC問題的初級層次上.冪律可以作為SOC的證據,因此在對自然系統的研究中,通常做法是先對系統的時空關聯函數進行分析,僅當發現冪律關系時,才在SOC的框架下展開研究.根據本文結論,SOC系統的運行機制保持不變,在施加超過微擾量級的擾動時,會呈現對數正態分布,表明系統表征反應規模的物理量在非冪律關系式時,也有可能是SOC.這就拓展了識別SOC的視野,對元胞自動機沙堆模型試驗技術的發展亦有促進作用.

最后需要說明的是,崩塌滑坡是既有區別又有聯系的現象,從運動本質上看,重力環境下的崩塌屬于傾倒、墜落,而滑坡則屬于整體性較好的剪切滑動.但在汶川地震中發現,坡體在強震作用下,失穩前首先會松弛、破裂,滑體在滑動過程中往往發生較大的變形甚至完全解體,使得同時具有崩塌體的特征.可以說地震觸發崩塌滑坡的區別很小[15].SOC屬于整體理論,關注的是崩塌滑坡總體特征的描述而非微觀機制,故本文對二者暫未刻意區分.目前動力系統發生自組織的觀念正處在地球科學重新概念化的進程中,地震觸發崩塌滑坡是否有必要分類研究,尚需更深入的實際觀察和理論研究.參考文獻:[1]黃潤秋,李為樂. 汶川地震觸發崩塌滑坡數量及其密度特征分析[J]. 地質災害與環境保護,2009,20(3): 17.

HUANG Runqiu, LI Weile. Analysis on the number and density of landslides triggered by the 2008 Wenchuan earthquake[J]. Journal of Geological Hazards and Environment Preservation, 2009, 20(3): 17.

[2]許沖. 汶川地震滑坡詳細編錄及其與全球其他地震滑坡事件對比[J]. 科技導報,2012,30(25): 1826.

XU Chong. Detailed inventory of landslides triggered by the 2008 Wenchuan earthquake and its comparison with other earthquake events in the world[J]. Science & Technology Review, 2012, 30(25): 1826.

[3]胡元鑫,劉新榮,蔣洋,等. 非完整滑坡編目三參數反Gamma概率分布模型[J]. 中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42(10): 31763181.

HU Yuanxin, LIU Xinrong, JIANG Yang, et al. Threeparameter inverseGamma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 model of incomplete landslide inventory[J].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1, 42(10): 31763181.

[4]XU Chong, DAI Fuchu, XU Xiwei, et al. GISbased support vector machine modeling of earthquaketriggered landslide susceptibility in the Jianjiang River watershed, China[J]. Geomorphology, 2012, 145: 7080.

[5]XU Chong, XU Xiwei, DAI Fuchu, et al. Comparison of different models for susceptibility mapping of earthquake triggered landslides related with the 2008 Wenchuan earthquake in China[J]. Computers & Geosciences, 2012, 46: 317329.

[6]XU Chong, XU Xiwei, DAI Fuchu, et al. Landslide hazard mapping using GIS and weight of evidence model in Qingshui River watershed of 2008 Wenchuan earthquake struck region[J].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2012, 23(1): 97120.

[7]MALAMUD B D, TURCOTTE D L, GUZZETTI F, et al. Landslide inventories and their statistical properties[J]. Earth Surface Processes and Landforms, 2004, 29(6): 687711.

[8]BAK P, TANG Chao, WIESENFELD K. Selforganized criticality: an explanation of the 1/f noise[J].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1987, 59(4): 381384.

[9]HELD G A. Experimental study of critical mass fluctuations in an evolving sandpile[J].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1990, 65(9): 11201123.

[10]YAO Lingkan, HUANG Yuan, LU Yang. Selforganized criticality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he slope disasters under gravity[J].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E: Technological Sciences, 2003, 46(Sup.1): 2030.

[11]姚令侃,黃藝丹,楊慶華. 地震觸發崩塌滑坡自組織臨界性研究[J]. 四川大學學報:工程科學版,2010,42(5): 3343.

YAO Lingkan, HUANG Yidan, YANG Qinghua. On the selforganized criticality of landslids triggered by earthquake[J]. 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Engineering Science Edition, 2010, 42(5): 3343.

[12]CHOPARD B,DROZ M. 物理系統的元胞自動機模擬[M]. 祝玉學,趙學龍,譯. 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 12.

[13]OLAMI Z, FEDER H, JACOB S, et al. Selforganized criticality in a continuous, nonconservative cellular automaton modeling earthquakes[J].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1992, 68(8): 12441247.

篇3

關鍵詞: 傳統村落;旅游開發;村落保護;村落發展

Key words: traditional villages;tourism development;village protection;village development

中圖分類號:TU98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6)07-0050-03

0 引言

李方村位于云南省楚雄州雙柏縣,距離雙柏縣38公里,距離雨龍村4公里,距離法鎮18公里,是隸屬于雨龍村委會下的自然村。全村占地面積4.9平方公里,東、南緊鄰白竹山,西至雨龍村。全村共有51戶人家,人口186人,均為彝族。村落特色明顯,彝族民俗文化氛圍濃厚,有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1人,是當地有名的“三笙”之一大鑼笙的發源地。此外還有“老虎笙”、“龍笙”等民族原始圖騰舞蹈在此地盛傳,彝族文化底蘊豐厚,民族文化傳承的群眾基礎較好。此外,李方村雨量充足,森林植被達95%,氣候條件優渥,又緊靠著李方村水庫與白竹山旅游景區,山環水繞,自然環境優美宜人。

根據以往古村落、歷史文化名城名村等發展歷史,旅游發展是當下利用村落資源調動村民積極性最直接的產業,既能保證讓村落保護有資金來源又能進一步改善村民生活質量,直接給村民帶來經濟利益。而作為傳統村落的李方村,一方面要求對有價值的物質空間和民俗文化要進行全面保護,另一方面,村民作為村落生活的主體,其生活質量優劣與否也是與傳統村落的發展息息相關。因此,結合旅游發展的傳統村落保護發展規劃成為了李方村發展的不二選擇。

1 規劃前的思考――旅游開發的適度原則

雖然李方村位于偏遠的云南,但是作為擁有豐富非物質文化資源的傳統村落,并不是缺少發展契機。比如臨近的大理古城,麗江古城發展的先例,抑或是楚雄市周邊的紫溪彝村,都提供了許多的借鑒之處。在打破閉塞落后的村落環境,通過整治改造,利用當地民俗資源開發旅游產業的同時,不能因發展而忽略保護。

具體到李方村的現實中來看,整體村落風貌保存較好,但是外來文化的入侵已經在村落中出現,現代風格平頂建筑成為當地居民重建房屋的首選。特色的“三笙”文化,雖然建立了傳承人制度,但是缺乏經濟支持,跳笙活動僅在村落周邊有影響,并且活動場地十分破敗,對于外來游客缺乏吸引力。而在基礎設施建設上,李方村道路缺乏整修,村落整體衛生環境較差,且無任何公共服務設施和商業設施,旅游基礎欠缺,開發難度也是相當大。

因此,對于此種情況下的傳統村落開發,我們必須堅持尋求可持續的發展模式,將傳統村落的保護放在首位;以人為本,村落發展還須將村民的實惠落到實處。

2 規劃中的實踐與探索

2.1 合理的指導思想

面對李方村急需保護又要發展的現實,其規劃指導思想可以理解為:全面又深入的保護原有村落的山水格局和村落風貌,在此基礎上,對民居建筑有步驟地進行拆除修復;挖掘當地特色的彝族文化內涵,以濃郁的少數民族特色為亮點,充分開辟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空間;提升人居環境和生活質量,創造可持續的發展空間,充實基礎設施和商業設施,完善旅游基礎功能。

而村落旅游開發的主體是村民,以人為本的關鍵還須讓民參與,讓村民明白旅游開發不是來討論規劃了什么建設了什么,更多的是旅游開發與他們切身利益相關。為此,在規劃編制過程中,須進行實地調研,每家每戶走訪,對于可發展農家樂等旅游功能的農戶,應當密切聯系,征求意見。

2.2 全面保護和針對整治

從生態環境上來說,以村落核心區為中心點,將北部的白竹山自然保護區、東面的水庫保護區和西部農田保護區作為生態保護的重點,其次嚴格控制新建區域,建立村落發展區,再次,從長遠的角度來看,擴大整個保護區劃范圍,建立生態林帶保護區,杜絕在區域內進行開發建設和肆意砍伐樹木。

從人居環境上來說,著重解決喝水困難的問題,配合新修引水管,并設置高位水池,新修排污處理設施,各家增設排污管道,防止生產生活廢水對于自然環境的破壞,設置合理的垃圾收集點,按時清理村落垃圾,集中設置牲畜棚區。

從基礎建設上來說,為了交通發展和旅游開發將主要入村道路進行拓寬,避免對原有道路網的大規模改造,改善已有的村落內部道路質量,適當增加村落內部的步行道設置。

從村落風貌上來說,風貌保護的范圍包括原有村落形態、巷道空間、傳統民居、古樹名木、歷史文化要素等等,規劃對其具體制定保護措施。針對李方村風貌破壞比較嚴重的民居方面,具體分為保留修繕、整治改造、拆除更新三類治理,制定建筑建設引導細則,以圖文并茂的形式指導村民自行進行建設。而對于主要的廣場節點活動場所,在保留原有場地的基礎之上,重新進行鋪裝修飾,并且增加休憩座椅和觀賞區域,如鑼笙源廣場、傳習廣場的改造(圖1)和三笙源廣場的修建。

在保護和整治的同時,結合旅游發展的需要,進了一部分符合傳統村落風貌的新民居建設,對部分民居進行農家樂式的旅游功能拓展。

2.3 凸顯特色的定位與分區

根據李方村的地理區位和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將李方村定位為“白竹山”風景旅游區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大鑼笙”文化為核心品牌的鄉村旅游區,宜居、宜業、宜游的傳統村落。而在此定位下,李方村的旅游分為四個區域:

①“三笙源”文化旅游區:了解大鑼笙、老虎笙、小豹笙三笙文化,并發展旅游住宿、購物等旅游服務。

②原住居民社區:發展“住農家、吃農家飯、種生態菜”農耕文化體驗。

③山地生態旅游區:進行白竹山山林徒步探險。

④環水庫觀光區:環繞李方村水庫,進行漫步繞湖的觀光游覽。

游覽線路組織上(圖2),主要以“三笙源”文化旅游區為主,分為四條線路:

①大鑼笙文化旅游線路:鑼笙源廣場――土主廟――大鑼笙傳習廣場――大鑼笙文化展示場所――傳統街巷。

②村落旅游游線組織為:鑼笙源廣場――傳統街巷(傳統民居)――大鑼笙文化展示場所。

③山地自然體驗游――依托白竹山,觀賞馬纓花、箭竹林以及千畝茶園,感受自然風光。周邊山野農田徒步體驗游,鳥瞰村落風貌和高原山地風貌。

④環湖觀光體驗游――圍繞李方村水庫,設置部分觀景平臺,感受環山繞水的步行觀光游覽。

3 規劃實施后的反思

李方村保護發展規劃于2015年4月通過審批后,各項工作得到了迅速展開,至2015年底,除新建民居和廣場設施建設未完成外,主要的節點改造、基礎設施修建和民居整治已經基本完成。圖3所示,在村口設立了新的入村標識,按規劃拓寬了入村道路,對原有的大鑼笙廣場和傳習廣場進行了環境整治等等。每年6月在李方村進行的彝族火把節慶祝活動,吸引了周圍村鎮的村民和外地游客上萬人參與。

因此,對于李方村以后的前景,從村落保護的方面來看,李方村傳統村落的整體風貌持續保護是必然的要求,但是不能以“原汁原味”的靜態思維來限制村落內部設施的改善和村民生活質量的提高。從村落發展的方面來看,即便旅游發展不能使李方村的經濟產業發生根本性的變化,也能成為李方村經濟發展的重要補充。更重要的一點是,旅游開發對于當地特色的“三笙”文化具有展示、弘揚的作用,促進李方村與其他彝族村落的交流,輸出優秀的地方文化,更能夠提高村民的文化自信與文化自豪,提升村民整體素質。

但是也應當看到,像李方村這樣得以留存的傳統村落,大部分都因為缺乏經濟動力和村落建設而保存較為完好,但大量青壯年村民外流,村中勞動力較少,經濟發展的動力仍舊以外出務工和務農為主,旅游發展缺乏人口資源支持,不足以取代原有經濟模式成為傳統村落經濟發展的新主角,因而旅游開發雖然能促進傳統村落的保護與發展,但仍舊缺乏足夠的經濟支持改變傳統村落貧窮落后的局面。李方村這樣的村落,由于村落本身就比較小,旅游容量也比較小,旅游收入隨之也不會很高,村落整體的經濟仍屬于貧困階段。

作為設計師,我們更多地從內心深處希望這些傳統村落在保證原有村落風貌得以保護的基礎上能更進一步邁向全面發展的康莊大道,即便是無法大規模發展旅游產業,也能在面對全球化、城市化等外來沖擊之下,保持自己特色并且獨立發展,為多樣性文化的遺存保留更多希望。

注:文中圖件均來自作者自攝、自繪。

參考文獻:

篇4

公開發行證券公司信息披露的編報規則第12號公開發行證券的法律意見書和律師工作報告

第一章、法律意見書和律師工作報告的基本要求

第一條、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以下簡稱《證券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以下簡稱《公司法》)等法律、法規的規定,制定本規則。

第二條、擬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公司和已上市公司增發股份、配股,以及已上市公司發行可轉換公司債券等,擬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公司或已上市公司(以下簡稱“發行人”)所聘請的律師事務所及其委派的律師(以下“律師”均指簽名律師及其所任職的律師事務所)應按本規則的要求出具法律意見書、律師工作報告并制作工作底稿。本規則的部分內容不適用于增發股份、配股、發行可轉換公司債券等的,發行人律師應結合實際情況,根據有關規定進行調整,并提供適當的補充法律意見。

第三條、法律意見書和律師工作報告是發行人向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中國證監會”)申請公開發行證券的必備文件。

第四條、律師在法律意見書中應對本規則規定的事項及其他任何與本次發行有關的法律問題明確發表結論性意見。

第五條、律師在律師工作報告中應詳盡、完整地闡述所履行盡職調查的情況,在法律意見書中所發表意見或結論的依據、進行有關核查驗證的過程、所涉及的必要資料或文件。

第六條、法律意見書和律師工作報告的內容應符合本規則的規定。本規則的某些具體規定確實對發行人不適用的,律師可根據實際情況作適當變更,但應向中國證監會書面說明變更的原因。本規則未明確要求,但對發行人發行上市有重大影響的法律問題,律師應發表法律意見。

第七條、律師簽署的法律意見書和律師工作報告報送后,不得進行修改。如律師認為需補充或更正,應另行出具補充法律意見書和律師工作報告。

第八條、律師出具法律意見書和律師工作報告所用的語詞應簡潔明晰,不得使用“基本符合條件”或“除XXX以外,基本符合條件”一類的措辭。對不符合有關法律、法規和中國證監會有關規定的事項,或已勤勉盡責仍不能對其法律性質或其合法性作出準確判斷的事項,律師應發表保留意見,并說明相應的理由。

第九條、提交中國證監會的法律意見書和律師工作報告應是經二名以上具有執行證券期貨相關業務資格的經辦律師和其所在律師事務所的負責人簽名,并經該律師事務所加蓋公章、簽署日期的正式文本。

第十條、發行人申請文件報送后,律師應關注申請文件的任何修改和中國證監會的反饋意見,發行人和主承銷商也有義務及時通知律師。上述變動和意見如對法律意見書和律師工作報告有影響的,律師應出具補充法律意見書。

第十一條、發行人向中國證監會報送申請文件前,或在報送申請文件后且證券尚未發行前更換為本次發行證券所聘請的律師或律師事務所的,更換后的律師或律師事務所及發行人應向中國證監會分別說明。

更換后的律師或律師事務所應對原法律意見書和律師工作報告的真實性和合法性發表意見。如有保留意見,應明確說明。在此基礎上更換后的律師或律師事務所應出具新的法律意見書和律師工作報告。

第十二條、律師應在法律意見書和律師工作報告中承諾對發行人的行為以及本次申請的合法、合規進行了充分的核查驗證,并對招股說明書及其摘要進行審慎審閱,并在招股說明書及其概要中發表聲明:“本所及經辦律師保證由本所同意發行人在招股說明書及其摘要中引用的法律意見書和律師工作報告的內容已經本所審閱,確認招股說明書及其摘要不致因上述內容出現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及重大遺漏引致的法律風險,并對其真實性、準確性和完整性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第十三條、律師在制作法律意見書和律師工作報告的同時,應制作工作底稿。

前款所稱工作底稿是指律師在為證券發行人制作法律意見書和律師工作報告過程中形成的工作記錄及在工作中獲取的所有文件、會議紀要、談話記錄等資料。

第十四條、律師應及時、準確、真實地制作工作底稿,工作底稿的質量是判斷律師是否勤勉盡責的重要依據。

第十五條、工作底稿的正式文本應由兩名以上律師簽名,其所在的律師事務所加蓋公章,其內容應真實、完整、記錄清晰,并標明索引編號及順序號碼。

第十六條、工作底稿應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內容:

(一)律師承擔項目的基本情況,包括委托單位名稱、項目名稱、制作項目的時間或期間、工作量統計。

(二)為制作法律意見書和律師工作報告制定的工作計劃及其操作程序的記錄。

(三)與發行人(包括發起人)設立及歷史沿革有關的資料,如設立批準證書、營業執照、合同、章程等文件或變更文件的復印件。

(四)重大合同、協議及其他重要文件和會議記錄的摘要或副本。

(五)與發行人及相關人員相互溝通情況的記錄,對發行人提供資料的檢查、調查訪問記錄、往來函件、現場勘察記錄、查閱文件清單等相關的資料及詳細說明。

(六)發行人及相關人員的書面保證或聲明書的復印件。

(七)對保留意見及疑難問題所作的說明。

(八)其他與出具法律意見書和律師工作報告相關的重要資料。

上述資料應注明來源。凡涉及律師向有關當事人調查所作的記錄,應由當事人和律師本人簽名。

第十七條、工作底稿由制作人所在的律師事務所保存,保存期限至少7年。中國證監會根據需要可隨時調閱、檢查工作底稿。

第二章、法律意見書的必備內容第十八條、法律意見書開頭部分應載明,律師是否根據《證券法》、《公司法》等有關法律、法規和中國證監會的有關規定,按照律師行業公認的業務標準、道德規范和勤勉盡責精神,出具法律意見書。

第一節律師應聲明的事項第十九條、律師應承諾已依據本規則的規定及本法律意見書出具日以前已發生或存在的事實和我國現行法律、法規和中國證監會的有關規定發表法律意見。

第二十條、律師應承諾已嚴格履行法定職責,遵循了勤勉盡責和誠實信用原則,對發行人的行為以及本次申請的合法、合規、真實、有效進行了充分的核查驗證,保證法律意見書和律師工作報告不存在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及重大遺漏。

第二十一條、律師應承諾同意將法律意見書和律師工作報告作為發行人申請公開發行股票所必備的法律文件,隨同其他材料一同上報,并愿意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第二十二條、律師應承諾同意發行人部分或全部在招股說明書中自行引用或按中國證監會審核要求引用法律意見書或律師工作報告的內容,但發行人作上述引用時,不得因引用而導致法律上的歧義或曲解,律師應對有關招股說明書的內容進行再次審閱并確認。

第二十三條、律師可作出其他適當聲明,但不得做出違反律師行業公認的業務標準、道德規范和勤勉盡責精神的免責聲明。

第二節法律意見書正文第二十四條、律師應在進行充分核查驗證的基礎上,對本次股票發行上市的下列(包括但不限于)事項明確發表結論性意見。所發表的結論性意見應包括是否合法合規、是否真實有效,是否存在糾紛或潛在風險。

(一)本次發行上市的批準和授權

(二)發行人本次發行上市的主體資格

(三)本次發行上市的實質條件

(四)發行人的設立

(五)發行人的獨立性

(六)發起人或股東(實際控制人)

(七)發行人的股本及其演變

(八)發行人的業務

(九)關聯交易及同業競爭

(十)發行人的主要財產

(十一)發行人的重大債權債務

(十二)發行人的重大資產變化及收購兼并

(十三)發行人公司章程的制定與修改

(十四)發行人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議事規則及規范運作

(十五)發行人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及其變化

(十六)發行人的稅務

(十七)發行人的環境保護和產品質量、技術等標準

(十八)發行人募集資金的運用

(十九)發行人業務發展目標

(二十)訴訟、仲裁或行政處罰

(二十一)原定向募集公司增資發行的有關問題(如有)

(二十二)發行人招股說明書法律風險的評價

(二十三)律師認為需要說明的其他問題

第三節本次發行上市的總體結論性意見

第二十五條、律師應對發行人是否符合股票發行上市條件、發行人行為是否存在違法違規、以及招股說明書及其摘要引用的法律意見書和律師工作報告的內容是否適當,明確發表總體結論性意見。

第二十六條、律師已勤勉盡責仍不能發表肯定性意見的,應發表保留意見,并說明相應的理由及其對本次發行上市的影響程度。

第三章、律師工作報告的必備內容

第二十七條、律師工作報告開頭部分應載明,律師是否根據《證券法》、《公司法》等有關法律、法規和中國證監會的有關規定,按照律師行業公認的業務標準、道德規范和勤勉盡責精神,出具律師工作報告。

第一節律師工作報告引言

第二十八條、簡介律師及律師事務所,包括(但不限于)注冊地及時間、業務范圍、證券執業律師人數、本次簽名律師的證券業務執業記錄及其主要經歷、聯系方式等。

第二十九條、說明律師制作法律意見書的工作過程,包括(但不限于)與發行人相互溝通的情況,對發行人提供材料的查驗、走訪、談話記錄、現場勘查記錄、查閱文件的情況,以及工作時間等。

第二節律師工作報告正文

第三十條、本次發行上市的批準和授權

(一)股東大會是否已依法定程序作出批準發行上市的決議。

(二)根據有關法律、法規、規范性文件以及公司章程等規定,上述決議的內容是否合法有效。

(三)如股東大會授權董事會辦理有關發行上市事宜,上述授權范圍、程序是否合法有效。

第三十一條、發行人發行股票的主體資格

(一)發行人是否具有發行上市的主體資格。

(二)發行人是否依法有效存續,即根據法律、法規、規范性文件及公司章程,發行人是否有終止的情形出現。

第三十二條、本次發行上市的實質條件

分別就不同類別或特征的發行人,對照《證券法》、《公司法》等法律、法規和規范性文件的規定,逐條核查發行人是否符合發行上市條件。

第三十三條、發行人的設立

(一)發行人設立的程序、資格、條件、方式等是否符合當時法律、法規和規范性文件的規定,并得到有權部門的批準。

(二)發行人設立過程中所簽定的改制重組合同是否符合有關法律、法規和規范性文件的規定,是否因此引致發行人設立行為存在潛在糾紛。

(三)發行人設立過程中有關資產評估、驗資等是否履行了必要程序,是否符合當時法律、法規和規范性文件的規定。

(四)發行人創立大會的程序及所議事項是否符合法律、法規和規范性文件的規定。

第三十四條、發行人的獨立性

(一)發行人業務是否獨立于股東單位及其他關聯方。

(二)發行人的資產是否獨立完整。

(三)如發行人屬于生產經營企業,是否具有獨立完整的供應、生產、銷售系統。

(四)發行人的人員是否獨立。

(五)發行人的機構是否獨立。

(六)發行人的財務是否獨立。

(七)概括說明發行人是否具有面向市場自主經營的能力。

第三十五條、發起人和股東(追溯至發行人的實際控制人)

(一)發起人或股東是否依法存續,是否具有法律、法規和規范性文件規定擔任發起人或進行出資的資格。

(二)發行人的發起人或股東人數、住所、出資比例是否符合有關法律、法規和規范性文件的規定。

(三)發起人已投入發行人的資產的產權關系是否清晰,將上述資產投入發行人是否存在法律障礙。

(四)若發起人將其全資附屬企業或其他企業先注銷再以其資產折價入股,應說明發起人是否已通過履行必要的法律程序取得了上述資產的所有權,是否已征得相關債權人同意,對其原有債務的處置是否合法、合規、真實、有效。

(五)若發起人以在其他企業中的權益折價入股,是否已征得該企業其他出資人的同意,并已履行了相應的法律程序。

(六)發起人投入發行人的資產或權利的權屬證書是否已由發起人轉移給發行人,是否存在法律障礙或風險。

第三十六條、發行人的股本及演變

(一)發行人設立時的股權設置、股本結構是否合法有效,產權界定和確認是否存在糾紛及風險。

(二)發行人歷次股權變動是否合法、合規、真實、有效。

(三)發起人所持股份是否存在質押,如存在,說明質押的合法性及可能引致的風險。

第三十七條、發行人的業務

(一)發行人的經營范圍和經營方式是否符合有關法律、法規和規范性文件的規定。

(二)發行人是否在中國大陸以外經營,如存在,應說明其經營的合法、合規、真實、有效。

(三)發行人的業務是否變更過,如變更過,應說明具體情況及其可能存在的法律問題。

(四)發行人主營業務是否突出。

(五)發行人是否存在持續經營的法律障礙。

第三十八條、關聯交易及同業競爭

(一)發行人是否存在持有發行人股份5%以上的關聯方,如存在,說明發行人與關聯方之間存在何種關聯關系。

(二)發行人與關聯方之間是否存在重大關聯交易,如存在,應說明關聯交易的內容、數量、金額,以及關聯交易的相對比重。

(三)上述關聯交易是否公允,是否存在損害發行人及其他股東利益的情況。

(四)若上述關聯交易的一方是發行人股東,還需說明是否已采取必要措施對其他股東的利益進行保護。

(五)發行人是否在章程及其他內部規定中明確了關聯交易公允決策的程序。

(六)發行人與關聯方之間是否存在同業競爭。如存在,說明同業競爭的性質。

(七)有關方面是否已采取有效措施或承諾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同業競爭。

(八)發行人是否對有關關聯交易和解決同業競爭的承諾或措施進行了充分披露,以及有無重大遺漏或重大隱瞞,如存在,說明對本次發行上市的影響。

第三十九條、發行人的主要財產

(一)發行人擁有房產的情況。

(二)發行人擁有土地使用權、商標、專利、特許經營權等無形資產的情況。

(三)發行人擁有主要生產經營設備的情況。

(四)上述財產是否存在產權糾紛或潛在糾紛,如有,應說明對本次發行上市的影響。

(五)發行人以何種方式取得上述財產的所有權或使用權,是否已取得完備的權屬證書,若未取得,還需說明取得這些權屬證書是否存在法律障礙。

(六)發行人對其主要財產的所有權或使用權的行使有無限制,是否存在擔保或其他權利受到限制的情況。

(七)發行人有無租賃房屋、土地使用權等情況,如有,應說明租賃是否合法有效。

第四十條、發行人的重大債權債務

(一)發行人將要履行、正在履行以及雖已履行完畢但可能存在潛在糾紛的重大合同的合法性、有效性,是否存在潛在風險,如有風險和糾紛,應說明對本次發行上市的影響。

(二)上述合同的主體是否變更為發行人,合同履行是否存在法律障礙。

(三)發行人是否有因環境保護、知識產權、產品質量、勞動安全、人身權等原因產生的侵權之債,如有,應說明對本次發行上市的影響。

(四)發行人與關聯方之間是否存在重大債權債務關系及相互提供擔保的情況。

(五)發行人金額較大的其他應收、應付款是否因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發生,是否合法有效。

第四十一條、發行人重大資產變化及收購兼并

(一)發行人設立至今有無合并、分立、增資擴股、減少注冊資本、收購或出售資產等行為,如有,應說明是否符合當時法律、法規和規范性文件的規定,是否已履行必要的法律手續。

(二)發行人是否擬進行資產置換、資產剝離、資產出售或收購等行為,如擬進行,應說明其方式和法律依據,以及是否履行了必要的法律手續,是否對發行人發行上市的實質條件及本規定的有關內容產生實質性影響。

第四十二條、發行人章程的制定與修改

(一)發行人章程或章程草案的制定及近三年的修改是否已履行法定程序。

(二)發行人的章程或章程草案的內容是否符合現行法律、法規和規范性文件的規定。

(三)發行人的章程或章程草案是否按有關制定上市公司章程的規定起草或修訂。如無法執行有關規定的,應說明理由。發行人已在香港或境外上市的,應說明是否符合到境外上市公司章程的有關規定。

第四十三條、發行人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議事規則及規范運作

(一)發行人是否具有健全的組織機構。

(二)發行人是否具有健全的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議事規則,該議事規則是否符合相關法律、法規和規范性文件的規定。

(三)發行人歷次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的召開、決議內容及簽署是否合法、合規、真實、有效。

(四)股東大會或董事會歷次授權或重大決策等行為是否合法、合規、真實、有效。

第四十四條、發行人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及其變化

(一)發行人的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的任職是否符合法律、法規和規范性文件以及公司章程的規定。

(二)上述人員在近三年尤其是企業發行上市前一年是否發生過變化,若存在,應說明這種變化是否符合有關規定,履行了必要的法律程序。

(三)發行人是否設立獨立董事,其任職資格是否符合有關規定,其職權范圍是否違反有關法律、法規和規范性文件的規定。

第四十五條、發行人的稅務

(一)發行人及其控股子公司執行的稅種、稅率是否符合現行法律、法規和規范性文件的要求。若發行人享受優惠政策、財政補貼等政策,該政策是否合法、合規、真實、有效。

(二)發行人近三年是否依法納稅,是否存在被稅務部門處罰的情形。

第四十六條、發行人的環境保護和產品質量、技術等標準

(一)發行人的生產經營活動和擬投資項目是否符合有關環境保護的要求,有權部門是否出具意見。

(二)近三年是否因違反環境保護方面的法律、法規和規范性文件而被處罰。

(三)發行人的產品是否符合有關產品質量和技術監督標準。近三年是否因違反有關產品質量和技術監督方面的法律法規而受到處罰。

第四十七條、發行人募股資金的運用

(一)發行人募股資金用于哪些項目,是否需要得到有權部門的批準或授權。如需要,應說明是否已經得到批準或授權。

(二)若上述項目涉及與他人進行合作的,應說明是否已依法訂立相關的合同,這些項目是否會導致同業競爭。

(三)如發行人是增資發行的,應說明前次募集資金的使用是否與原募集計劃一致。如發行人改變前次募集資金的用途,應說明該改變是否依法定程序獲得批準。

第四十八條、發行人業務發展目標

(一)發行人業務發展目標與主營業務是否一致。

(二)發行人業務發展目標是否符合國家法律、法規和規范性文件的規定,是否存在潛在的法律風險。

第四十九條、訴訟、仲裁或行政處罰

(一)發行人、持有發行人5%以上(含5%)的主要股東(追溯至實際控制人)、發行人的控股公司是否存在尚未了結的或可預見的重大訴訟、仲裁及行政處罰案件。如存在,應說明對本次發行、上市的影響。

(二)發行人董事長、總經理是否存在尚未了結的或可預見的重大訴訟、仲裁及行政處罰案件。如存在,應說明對發行人生產經營的影響。

(三)如上述案件存在,還應對案件的簡要情況作出說明(包括但不限于受理該案件的法院名稱、提起訴訟的日期、訴訟的當事人和人、案由、訴訟請求、可能出現的處理結果或已生效法律文書的主要內容等)。

第五十條、原定向募集公司增資發行的有關問題

(一)公司設立及內部職工股的設置是否得到合法批準。

(二)內部職工股是否按批準的比例、范圍及方式發行。

篇5

中圖分類號:F323.8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2)05-0-01

由于歷史原因,農村社會保障一直是我國社會保障體系的薄弱環節,只有破解了這一問題,才能進一步完善我國的社會保障制度。據此,本文就其中的完善農村低保制度問題提出幾點看法,供社會各界參考。

一、健全標準界定體系

(1)研究改進調查方法,確保低保范圍的公平性

建議統計、民政、財政等相關部門要通過理論研究和實際調研,制定出一套既切合實際又便于操作的農村居民家庭收入(財產)評估方法(包括現金銀行存款、經營性、非經營性資產、可變現收入等),從而準確界定低保對象。

(2)確定農村低保標準的主要考慮的因素

維持農民最基本生活的物質需要,各地應在認真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準確測算出貧困對象年人均消費水平和人均基本生活費支出;農村經濟發展水平,主要考慮當地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農民人均純收入等指標;地方財政的承受能力;物價上漲指數等。由于以上各因素是不斷變化的,低保標準也應隨著這些因素的變化而每隔一段時間(一般為一年)調整一次,各地應在綜合考慮以上因素的基礎上,確定一個科學可行的低保標準的參照系數。

(3)最關鍵的是把低保政策宣傳到位

雖然有比較健全的標準體系,但是農民不知道、不了解,就無從下手,更別說申請了。筆者認為,主要的還是宣傳力度不夠。當然,這個宣傳不僅僅是低保相關內容的宣傳,更重要的是,宣傳低保的程序、審批過程、審批結果的公示和公開、監督以及負責單位。

因此,這個問題就可歸結為:不是沒發現問題(如“人情保”),而是發現了問題不知道找誰;不是不想監督,而是舉報了沒有單位負責;不是不想舉報,而是程序不明了、不順暢。

二、完善審核制度和審批公示制度

(1)改進低保審核制度

基于以上的現象分析,審核權大部分集中在村一級干部身上,特別在民主評議環節。筆者認為,評議應以聽證制、評算結合制、責任明確制“三環聯動”進行。首先,聽證制保證了評議審核的民主、公開的進行。這一環節需要注意的問題是:低保申請者的介紹環節、參與聽證會的人員組成等兩大問題。前一問題是低保申請者介紹的內容,不僅要包括基本情況介紹,還要有詳細的相關證明,如傷殘、醫療、財產狀況等;后一問題是參與聽證會的人員組成,一則代表要具有廣泛性,二則也要具有專業性如上級部門人員的參與等。其次,評算結合制不僅保證了科學性,即專門的核算機構的相關證明;還保證了公平性、公開性,即使得參評人員都有一個平臺,可避免暗箱操作等問題。再次,責任明確制包括村委責任人制、部門專員責任制。村委責任人制即村委指定專門負責人,通過評議的再審核,誰再審核誰負責,明確責任到具體人;部門專員責任制,就是下級報批的進行再審核,責任明確到具體人。具體的也可以搞承諾書制,即簽訂承諾書,保證自己審查的結果的真實性。

(2)完善審批公示和監督制度

通過前部分對公示和監督制度存在的問題,對策建議如下:村委會專門的公示欄進行低保政策的常年公示制、程序和結果的常年公示制、動態的年度核查機制以及動態的跟蹤監督制度等。政策法規是進行低保工作的依據,只有讓廣大農民對政策有明確的了解才能使低保工作的順利、有效地進行。另外,結果的透明度不僅是體現在人員的公示,還應該體現在低保戶的自覺接受監督,因此,常年的公示使其具有公正性。隨著國家的發展,有些低保戶可能具有自立能力,一則避免資源的浪費,二則消除農民的憤恨心理,這樣就需要建立動態的年度核查和跟蹤監督制度。只有形成制度的硬性,才能避免“人情”的軟“空子”。

篇6

(一)成立領導組,落實人員和經費,保障工作順利開展。2014年3月民政局成立了以黨組書記、局長為組長,紀檢組長、副局長黨總支書記為副組長、各股室負責人為成員的領導組,并下設辦公室,以保障推進依法治縣、依法行政工作組織和領導,并安排兼職人員負責日常事務,落實工作經費和工作責任制,保障工作順利開展。民政局推進依法治縣、依法行政的經費實行報賬制,并落實工作責任制,機關各股室、民政局下屬事業單位所有工作人員,明確各自職能職責,弄懂各自崗位涉及的民政法律法規,吃透精神,依法辦事,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凡在工作中因為自身未準確把握法律法規,未依法行政造成失誤,將視其情節,在年終考核中扣除其目標獎,情節惡劣,造成嚴重后果的,將追究當事人的其他責任。

(二)加強隊伍建設。聘請了1名律師,并確定了老齡辦副主任、社會救助一股股長、婚姻登記處副主任為宣講團成員,為部門辦公會會前學法和專題法制講座、集中培訓提供了師資。

(三)開展全民學法知法懂法守法活動。以“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推進法律進機關活動的開展。3月24日,縣民政局在大世界電影城參加了2014年法制宣傳月暨法治文化書法展覽活動,開展了有關民政方面的法律法規咨詢,發放了1000余份民政法律法規宣傳資料;4月10日,由民政局牽頭,人民銀業、氣象局、農業銀行、林業局、投資促進局、外事僑務旅游局、信用聯社、南城社區、環城社區等單位參與開展依法治縣宣傳月宣傳活動。在縣凌角塘依法治縣宣傳月宣傳點,相關部門工作人員向過往群眾發放各種宣傳資料、接受群眾咨詢、解答群眾遇到法律法規上的難題。宣傳了民政、人民銀行、氣象局、農業銀行、林業局、投資促進局、外事僑務旅游局、信用聯社、等相關部門的法律法規,印制了低保宣傳手冊、民政工作法律法規宣傳手冊,特別是民政局婚姻登記窗口印制了針對性的宣傳手冊和宣傳圖片向前來辦理婚姻登記手續的人發放;4月16日民政局出臺了《縣民政局推進依法治縣工作方案》;4月24日,民政局下發文件要求各鄉鎮認真落實“定期組織農村‘兩委’干部、村民小組長、村民代表集中學法,每年不少于2次。”和“定期組織社區工作人員、居民樓棟長、社區居民代表集中學法,每年不少于2次。”的工作,并將開展活動的信息簡報、圖片、視頻資料按要求上報;4月24日出臺了《推進法律進機關的實施方案》;5月9日民政系統15名人員參加了依法行政通用法律法規考試;5月15日聘請德才律師事務所張宏頎到單位舉行法治宣傳月集中宣講活動,民政局機關全體干部職工和下屬事業單位負責人參加了活動。

(四)深化了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和深入推進行政權力依法規范公開運行系統建設。民政局嚴格按照縣法制辦、縣委編辦要求,按時報送了《行政執法主體和行政執法人員統計表》,按要求全面完成行政權力清理規范工作,報送了行政職權目錄、行政權力運行基礎平臺和行政權力運行監察平臺的數據報送和錄入。

二、存在的問題

1、法律七進工作無專人負責,兼職人員精力有限;

2、法律進村(兩委)、進社區工作有少部分鄉鎮未按時上交資料;

3、法制電影進福利院、敬老院工作至今尚未收到市民政局的安排文件;

4、法律進社會團體的工作尚待加強。

三、下步工作打算

1、調整充實推進依法治縣領導小組辦公室人員;

2、認真指導村、社區開展好推進依法治縣工作,并收到實際效果;

3、加強溝通,盡快啟動法制電影進福利院、敬老院工作;

篇7

全村總住戶數戶,總人口人。全村共有個自然村,個村民小組,耕地面積總面積為畝,2011年,全村農民人均收入9378元。村黨支部,共有名黨員,村兩委班子成員名。

二、“六位一體”加強村級文化建設

1、小圖書室作用大。自年月,村圖書室建成以來,徹底解決了農民買書難、借書難、看書難的問題,年,村開始建設村圖書室,并積極協調社會各界送書,促進圖書室的標準化建設。據統計,截至目前,圖書室共配置圖書多冊、報刊多余種、音像制品余張,受到群眾的喜愛。村民深有感觸,不管是春耕季節還是夏季田間地頭的管理,村圖書室的人氣都是很旺。拒不完全統計,僅今年2月份,圖書借閱量就達人次,一年下來,大約有人次的借閱量,幫助農民朋友發家致富。

2、大喇叭內容多。隨著電視、網絡等新媒體的普及,村喇叭似乎不見了蹤影。不過,現在的村莊里又重新響起來了喇叭。宣傳政策靠貼告示,由于在家種地的多數是些不懂文化的留守老人,效果也不理想。傳達上面精神,還得挨家挨戶去通知。無論是計劃生育獎勵、種糧直補、種植大戶補貼等政策的宣傳落實,還是上級精神的傳達,這高音喇叭都派上了用場。如今,可是扮演多種角色、能擔當大任的。在飯前、黃昏時段,村廣播喇叭播放愛國歌曲、相聲小品等,豐富了廣大村民的業余生活。在防寒抗旱等特殊時期,通過村廣播喇叭快速告知村民做好防災、減災等工作。在道路硬化、河道鋪設等公益事業建設前夕,利用廣播喇叭深入宣傳,鼓勵村民積極籌資,同時引導村民做好相應的配合工作。

3、新舞蹈效果好。以前只能在大城市、大廣場才能跳得出、看得見的壩壩舞,現在,在村大街小巷,受到村民鐘情和熱愛,去年月份,我們村還專門送學員去進行了培訓,壩壩舞飛進了尋常百姓家,激發了群眾對文化建設的熱愛。今年以來,文化大院共編排文藝節目多個,演身邊人,唱身邊事,利用節假日和空閑時間演出余場次,宣傳黨的生育和惠民政策,使居民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和啟發。

篇8

1、圍繞社會經濟建設抓普法。緊緊圍繞全鄉工作大局,積極開展好普及“四法一理念”即社會主義法治理念、侵權責任法、統計法、食品安全法和可再生能源法的宣傳工作。繼續加強與維護市場經濟秩序、招商引資、特色產業、群眾生產生活等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不斷提高全民法治意識和法律素質。

2、圍繞社會和諧穩定抓普法。積極開展“加強法制宣傳教育,促進社會矛盾化解”主題宣傳活動,大力宣傳維護社會和諧、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法律法規,促進全社會自覺依法辦事。積極做好有關征地、拆遷、教育、醫療衛生、交通安全等方面法律法規宣傳,積極引導公民依法表達利益訴求,依法維權,依法解決各種矛盾和糾紛。

3、圍繞社會熱點問題抓普法。重點加強征地拆遷補償、土地(水面)流轉承包、醫療保險、勞動就業、社會保障、消費權益保護等與民生相關的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重點關注老年人、殘疾人、低保戶、特困戶等社會特殊群體和弱勢群體,切實通過普法教育、法律服務和法律援助維護他們的合法權益。

二、扎實推進重點對象普法,在促進學法用法上求實效

4、深化領導干部、公務員學法用法,進一步提高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能力。加強領導干部、公務員學法用法工作制度建設,保證領導干部和公務員法制教育工作達到普法規劃的學習內容和時間。

5、深化青少年普法宣傳教育,打牢預防違法犯罪的基礎。努力提高法制教育水平和開展普法活動的策劃水平,把法制教育貫穿于素質教育之中,充分調動青少年學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形成青少年法制教育課堂教學與社會實踐良性互動,校園、家庭和社會教育齊抓共管的良好氛圍。

6、深化農村普法宣傳,不斷提高農民法制意識和法律素質。積極開展“關注三農,服務發展”的法制宣傳活動,組織司法、公安、法律服務工作者、人民調解員廣泛宣傳黨的“三農”政策和法律法規。針對“三農”和農民工的法律需求提供法律幫助。進一步加強各村普法基礎設施建設,組織相關單位積極開展送法律圖書活動,對農家書屋進行補充完善,達到標準要求。

三、深入推進法治文化建設,在提高品牌層次上求實效

7、精心打造法治文化品牌。進一步加大投入,在交通要道樹立大型法治宣傳廣告牌,加強法制內容宣傳。在有條件的村、企事業單位加強法治文化小廣場、一條街、一面墻等陣地建設,提高法治文化在法制宣傳中的的滲透力和影響力。

8、堅持普法載體創新。廣泛開展“法律六進”活動,促進普法工作向基層延伸。充分利用各類法律頒布實施紀念日,積極開展“3.15消費者權益保護日、12.4全國法制宣傳日”等形式多樣的主題教育活動,做到有計劃、有部署、有落實、有督查,注重實際效果。

篇9

一、農村最低生活保障的現狀

2007年7月國務院《關于在全國建立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開始在全國全面建立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近年我國來納入農村低保的人數大幅增加,保障標準明顯提高。截至2010年底,全國已有2528.1萬戶、5228.4萬人得到了農村低保,比2009年同期增加468.4萬人,增長了9.8%,全國農村低保平均標準117元/人、月,比2009年同期提高了16.16元,增長了16.0%。圖1即為中國民政部各年度統計的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情況。

這一制度的不斷改進,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農民的利益,對于緩解我國城鄉“二元結構”所致的經濟發展不均衡和財富的不合理配置等問題有著積極的意義。但當前農村低保制度還不盡完善,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二、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為深入了解農村低保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課題組在陜西省中部的RG鄉做了實地調查。調查主要采用問卷調查、個案訪談和電話調查的方法,對區(縣)、鄉、村各級負責農村低保的政府部門和農戶進行了調查。結合該鄉實際情況,農村低保制度實施過程中存在如下一些問題,需要解決和完善。

(一)對農村低保的重視度不足

1、城市優先于農村。不少人認為,農村居民與城市居民相比,前者最起碼還擁有賴以生存的生產資料――土地,而城市三無人員、下崗人員等失去工作,就失去了任何經濟來源,因此,城市低保工作比農村低保工作更迫切、更重要。在實踐中重視城市低保,忽視和輕視農村低保,因而出現了國家對農村低保工作的支持力度不夠的現象。

2、宣傳力度不足。調查發現只有很少的人了解農村低保制度的具體內容。雖然93.5%的人知道存在農村低保制度,但其中只20.7%的人知道本地低保標準和申請流程。村民不了解低保制度的相關規定便無法較好地對低保的實施進行監督,如只有9.6%的村民知道低保戶名單需要對外公布,對其他人來說,即使沒有公布他們也不會感到不妥。

(二)城鄉保障水平差距過大

2006年中央財政為2233萬城市低保對象付費136億元,在農村低保方面則沒有任何投入。2008年我國社會保障支出6684億元,其中用于城市人口開支的社會保障費達977億元,占總支出的88.6%,而用于農村人口的僅有126億元,占總支出的11.4%。就是說,2.8億城鎮人口人均社會保障費用達413元,而8.2億多農村人口人均才14元,前者是后者的29.5倍。2011年第一季度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月人均支出水平為220.44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月人均支出水平為92.61元。該鄉所在區今年城市居民低保標準為350元每人每月,農村低保標準為家庭年人均純收入1600元,城鄉差距較大。

(三)保障資金不足

目前大多省區低保資金主要由地方財政承擔,省級和中央的資金投入是非常少的,僅有少量補助。在該鄉,市、縣按上年可用財力的1%將農村低保資金列入本級財政預算。財政能力強的地區可以拿出足夠的資金用于農村低保,低保的覆蓋范圍較廣,低保標準較高,而財政能力相對弱的地區不能完全承擔當地需要的低保資金,難以做到應保盡保。

另外,目前農村低保資金基本完全依靠政府財政,來源渠道單一,難以保證資金的充足。該鄉所在區的農村低保資金即完全來自政府財政,沒有任何社會資金注入。

(四)保障對象不能準確合理界定

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對象的瞄準主要從三方面展開:一是所納入的低保戶是否都符合低保標準;二是確定的低保戶是否都最終獲得了低保;三是符合標準的低保戶為什么沒有獲得低保。目前,在按照保障標準進行保障對象界定的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

1、家庭收入難以準確核定。第一,在農民的收入中農作物的收入占有很大比重,而這方面的收入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農作物生產周期比較長,且產量受非人為的自然因素影響較大。另外,受市場影響,作物的價格存在不穩定性,這令收入的貨幣化有很大變動。第二,外出務工人員的收入難以確定。務工人員的收入難以取證,且務工人員的日常開銷因人而異。第三,農民收入構成相對復雜,在核算中難免遺漏,而這種遺漏往往是某些待審議的低保對象所愿意見到的,因此被調查者一般不會主動提出,這給核算工作造成一定困難。

2、低保工作中存在違規現象。部分低保工作的負責人出于人情、關系的考慮,照顧自己的親友,甚至利用職務之便為不符合標準的親友爭取低保標準,致使出現應保未保的現象,不但浪費了低保資金,而且令政府失信于民。入戶調查中,很多村民均表示和村干部關系好的能“吃上低保”,關系不好的“吃不上”。

3、低保對象的動態管率低。農村低保對象的管理頻率較城市低很多,這樣應當納入保障的人不能及時享受保障,已經不滿足保障標準的人不能及時退出,占用保障資金。按規定,該地政府低保工作人員要每個季度對低保戶進行一次走訪調查,但在對低保戶的調查中發現該鄉遠沒有做到這一點,甚至有低保戶表示從未接受過的調查。

(五)缺少健全的法律法規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條例》從立法上保障了城市居民的最低生活水平,但目前還沒有形成針對農村最低生活保障的類似條例,這就不難解釋現階段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設中存在的模糊性、不規范性和隨意性的現象。這樣便不能保證公平公正,保障的強制性和權威性也得不到很好的體現,不能使“制度化”和“法律化”相互統一。

三、完善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議

(一)提高對農村低保的重視

一方面,要提高中央及各地方政府對農村低保的認識。隨著我國城鄉一體化進程的加快,為了有效地保障農村人口的基本生活,應在低保方面平等對待農村居民和城市居民,按照城鄉統籌的思路來構建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既要借鑒城市低保建設的一些經驗和做法,又要充分考慮我國農村的實際情況,建立適合我國農村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另一方面,要加大宣傳力度,提高群眾對農村低保的認識,讓群眾詳細了解相關政策并對低保工作進行有效監督。

(二)加大資金投入力度,拓寬籌資渠道

往往貧困地區貧困人口多低保資金需求大,但財政能力卻很弱,常常因為資金不足無法進一步提高保障標準,擴大保障范圍。沒有省級和中央足夠的資金投入難以保障低保工作的有效實施。因此,加大中央財政和省級財政的補助力度是十分必要的。

目前政府財政不能完全滿足農村低保的資金需求,應積極建立多元化的資金籌措機制,引導社會資金投入農村低保。具體操作上可尋求慈善捐贈建立低保基金,借鑒部分發達國家開征社會保障稅等。

(三)規范合理確定保障對象

1、準確核算農戶家庭年人均純收入。對于農產品的價格,需要低保工作人員進行實地調查,獲得詳實的信息,作為核算收入的依據。民政、財政等相關部門要繼續加強有關核查和計算農村居民家庭收入方法的研究,密切關注學術界相關的研究動態,積極借鑒最新的研究成果,不斷改進核查方法。另外,核查農戶收入的工作往往比較繁瑣,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工作人員的工作積極性,有必要適當增加核查經費,以保證核查質量。

2、做好低保工作的動態管理。要做到每個季度對低保對象進行一次走訪或核查,準確掌握他們的收入和生活狀況,使收入水平超過標準的人退出保障行列,將突然遭遇重大變故如重病、自然災害的困難村民納入保障范圍,給予救助,幫助其渡過艱難時期。及時調整保障對象,充分發揮保障資金的作用。

3、做好道德宣傳教育工作。使村民樹立正確的榮辱觀念,配合調查人員工作,真實反映收入水平,不以享受低保為幸。對隱瞞收入騙取低保的人予以公示,進行批評教育。對通過自身努力脫離低保的農戶予以公示和表彰,并使村民樹立引以為榮的觀念。

(四)做好開發式扶貧工作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單純對貧困人口進行資金上的救助而不去鼓勵和幫助他們盡自己努力脫貧致富,會造成“養懶漢”的現象,對扶貧資金的需求將長期位于較高的水平,加劇資金不足與需求旺盛的矛盾。要為貧困群眾提供就業信息或崗位,結合他們個人特點為他們提供脫貧致富建議,在勞動、生產和工作上予以幫助,使其早日自力更生。

(五)完善相關法律法規

執行農村低保制度要做到“有法可依”,現有關于農村低保制度的規定大致可分為地方性法規、地方性規章和其他規范性文件三個級別,各個地區規定的范圍和詳細程度參差不齊。目前低保制度立法僅停留在國務院通知的層次,真正意義上的低保法律還未建立,需要盡快建立全國統一的法律法規。要實現農村低保從政策向制度轉變,明確農村低保制度的基本原則,規范政府的責任與義務,建立和完善相關法規體系是完善農村低保制度的當務之急。

參考文獻:

1、李忠林,崔樹義.我國農村低保的現狀、問題與對策[J].東岳論叢,2009(8).

2、2006-2008年《民政事業發展統計公報》[DB/OL].中國民政部網站,2008.

3、李小云等.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實施過程及瞄準分析[J].農業經濟問題,2006(11).

4、李俊利.我國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研究[J].安陽工學院學報,2010(9).

5、尹雪茗.關于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若干法律思考[J].法制與經濟(下月刊),2010(5).

篇10

(一)當前保險公司理賠人員不夠專業很多時候使得客戶不滿意的因素主要是保險公司的工作人員的服務態度不是很好,本來自己的汽車就出現了意外,心情不好,這時候工作人員的態度又不好,這就會刺激保險人的心情,就會引起糾紛。而且,有些工作人員工作缺乏最基本的責任意識和職業素養,對一些工作上的流程還不夠熟悉,容易給保險人造成一些麻煩,這也使得雙方的矛盾加重。一些時候工作人員應該注意自己的方式方法學著耐心溝通。

(二)當前保險理賠中缺乏相應的法律保障在保險理賠中很多時候,保險人的合法權益都得不到很滿意的賠償,這個時候,保險人的利益就會受到損失。但是法律法規不健全會導致保險人投訴無門,即使投訴,也不一定會贏得相應的賠償。這就給保險人造成一定的困擾。而且以往的法律法規有些也是不合理的,對雙方都是不公平的,所以這就給汽車的保險理賠造成了更深的困擾。國家應該加強這方面的建設,使雙方都能獲得公平。

(三)當前保險公司的承保質量不到位保險人一旦投保,一旦出現事故,肯定希望保險公司能及時進行賠償,從而降低自己的經濟損失。所以當意外事故發生后,保險人一般最關注的就是保險公司的承保質量,這直接會影響保險公司的信譽問題。有些保險公司在保險人出現意外事故后,不但不積極地進行相應的賠償,反而百般推卸責任,這就使得保險人對保險公司的服務很不滿意,也會間接造成保險公司的經濟效益和名譽問題,所以保險公司要盡自己最大的可能來保障自己的承保質量。

二、關于汽車理賠保險市場問題提出的對策

(一)提高保險公司工作人員的專業素質保險人員工作不到位,才使得很多保險人對于保險公司不滿意。所以要解決這一問題,就必須要求保險公司加強對自己公司的工作人員的職業精神培養,提高服務的態度,要對工作絕對認真,而且責任感要十分好,對客戶溝通也要有技巧,不可盲目地做決定,而且遇事不慌張,能從容解決,這樣才會使保險人安心放心,才會使得雙方都能和氣的統一意見。

(二)完善汽車保險業的法律法規要針對汽車保險業的法律法規的不健全,國家要重視這一點,加強這方面的法律建設,為雙方都能謀得公平,這樣才會讓很多的矛盾和糾紛通過法律這種正當公平的途徑得以解決,才會讓很多的保險人安心許多。只有完善了汽車保險業的法律法規,才讓很多的保險人有了可靠的保障,沒有了后顧之憂,才能放心地投保,并且不再擔心自己的合法權益受到損害。完善法律體系是國家現在要做的一件事,也是解決問題最強有力的措施。

(三)加強保險公司的內部管理除了一些外部因素外,保險公司也應該加強自己公司的內部管理。不管是從經營體制上還是從工作人員的積極性上,都能有所提高,從而能避免很多糾紛事件的發生。不斷從各種糾紛事件中吸取經驗和教訓,不斷進行公司制度的改善,使公司在經營管理上和服務態度能有很大的進步。一套科學的經營管理制度是成功的第一步,而工作人員專業的職業精神將很大程度上推動著公司成功邁向更高的臺階,從而降低雙方之間矛盾發生的可能性。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沭县| 封开县| 紫云| 漳平市| 岳普湖县| 彭州市| 沐川县| 九江市| 嘉祥县| 旌德县| 榆树市| 顺昌县| 新兴县| 大兴区| 绥宁县| 南投县| 政和县| 乌鲁木齐市| 张家口市| 资阳市| 芜湖县| 景洪市| 克东县| 固安县| 洛阳市| 府谷县| 镇江市| 阳春市| 白水县| 泰来县| 巴彦淖尔市| 色达县| 游戏| 垦利县| 大丰市| 灵山县| 塔城市| 建平县| 濮阳县| 江山市| 汉沽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