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扒开双腿猛进入爽爽免费,男生下面伸进女人下面的视频,美女跪下吃男人的j8视频,一本色道在线久88在线观看片

水利水電安全管理導則模板(10篇)

時間:2023-07-10 16:01:46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水利水電安全管理導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篇1

當前,水利水電工程發展勢頭良好,然而施工安全事故仍時有發生,并因此導致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可見提高安全生產水平、保障施工安全已成為各參建單位無法回避的問題。電氣施工工藝復雜,技術要求高,施工中的安全風險與土建等專業相比具有不同的特點,這就要求根據電氣施工特點制定有針對性的安全技術措施。有鑒于此,本文基于電氣施工中常見的不安全因素,探討了提高施工安全水平的處理措施。

1水利水電工程電氣施工中常見的不安全因素分析

1.1管理的不安全因素

水利水電工程電氣施工中的管理不安全因素包括安全管理機構設置與人員配備不充足、安全生產管理制度不健全、安全生產教育與培訓不到位、安全生產監督與檢查不落實、安全技術措施制定與交底不理想、職業安全與健康管理體系不完善、安全費用投入不夠等。目前,承包單位對施工進度和質量比較重視,因為它們直接關系到企業效益,但對安全管理關注不夠。一個人盡皆知的邏輯是,只要不出現安全事故,安全管理做得差也不能說一定有問題;一旦出現安全事故,安全管理再嚴格也必然是有問題的。所以承包企業對安全管理抱著“只要不出事、能省盡量省”的思想,書面文件盡量做得沒有漏洞,至于是不是真正落實了僅憑文件是看不出來的。例如安全管理人員配備可以采取掛靠方式,名單上是有資格證的人員,現場從事管理的卻是另一些人員。因此,安全管理方面的問題是難以忽視的不安全因素。

1.2人的不安全因素

水利水電工程大都建于偏遠山區,交通不便,生活條件差,人為因素的影響變得更加突出。例如從20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人為因素失誤從20%增加到80%以上[1],所以人的不安全因素正變得愈來愈重要。在電氣施工中,由于用電管理規章制度不落實,安全生產責任不明確,安全教育與安全培訓不到位,人員安全意識淡漠,容易在工作中疏忽大意,觸電事故是最常見的。另外高處墜落、物體打擊等安全事故也時有出現。

1.3設備的不安全因素

隨著科技發展,在工程建設過程中越來越依賴設備,幾十年前人拉肩抗的場面愈來愈少見。加上南方潮濕多雨,夏季炎熱,電氣設備受影響較大,不少施工設備在這樣的環境中使用一段時間后絕緣性能就會下降,甚至防護能力完全失效,電氣施工人員暴露在不安全的電氣設備面前,就很容易發生安全事故。電氣施工所使用的安全用具、儀表、設備也可能校驗不及時,性能達不到要求,給施工人員帶來傷害。

1.4環境的不安全因素

水利水電工程建設的核心是對水流的控制,所以常在河流峽谷上建設,水文、氣象、地質、地形等環境因素的影響非常大,加上建設周期長,作業環境艱苦,增大了安全事故發生的可能性。尤其電氣設備和線路受到風吹、日曬、雨淋、水濺、粉塵等不利條件影響,絕緣防護能力下降。施工人員工作時身受雨淋、水濺及潮濕環境影響,身體阻抗下降,也易受到觸電傷害。

1.5臨用電的不安全因素

工程現場用電必須嚴格執行《施工現場臨時用電安全技術規范》(JGJ46-2005),但是在工程現場執行不到位的情況也很常見,例如配電箱內放置雜物(如焊條)、配電箱無系統接線圖、一閘多機、配電箱不上鎖、配電箱進口處無防護措施、開關箱電源進線端采用活動連接、動力開關與照明開關同箱、配電箱無防雨防塵措施等[2]。這些問題集中反映了用電管理人員安全意識差,責任感不強,將作業人員暴露于觸電傷害風險之中。

2提高水利水電工程電氣施工安全水平的處理措施

2.1規范安全管理,強化責任機制

水利水電工程施工企業應根據《水利水電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導則》(SL721-2015)要求,規范安全管理行為,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按照該導則要求,施工企業應根據項目安全生產總體目標、年度目標,制定本企業的安全生產總體目標、年度目標,其內容包括安全事故控制目標、安全生產投入目標、安全生產教育培訓目標、事故隱患排查目標、重大危險源監控目標、應急管理目標及人員、設備、環境、職業健康等方面的控制指標。在安全生產管理機構與職責部分有專門針對安全生產責任制的規定。而在《水電水利工程施工通用安全技術規程》(DL/T5370-2007)中有專門針對施工用電的規定,在《水電水利工程金屬結構與機電設備安裝安全技術規程》(DL/T5372-2007)中有關于各種電氣設備安裝的規定,在《水電水利工程施工作業人員安全技術操作規程》(DL/T5373-2007)中有關于各類電氣作業人員資格條件、操作技術方面的規定。上述文件為規范電氣施工安全管理提供了依據,施工企業應參照這些規定查找不足,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加強電氣安全教育與技術培訓,制定應急救援、專項應急預案,并進行定期演練,以減少電氣施工傷亡事故的發生率。

2.2增強保護意識,加強過程管控

水利水電工程電氣施工內容包括變壓器/電抗器安裝、鐵塔/構架安裝、開關設備安裝、母線安裝、廠用電系統安裝、線路/電纜安裝、電氣試驗、接地系統測試等內容,安裝過程復雜,工藝技術要求高,為了保障安裝質量與施工人員的健康安全,除了加強安全教育與培訓之外,還應在安裝前做好安全交底,強化安全意識,并在施工過程中加強管控,提高安全操作水平[3,4]。

2.3重視設備管理,提高安全水平

為應對水利水電工程現場各種不利自然條件,應選購適應工地條件的配電設備、電氣機具,如滿足IEC標準相關條件。其次,應定期對電氣設備進行檢測,如絕緣性能測試、耐壓試驗、漏電檢測等。還應加強電氣施工現場的巡查、監督工作,以提高電氣設備的安全水平。

2.4做好環境規劃,減小安全風險

對水利水電工程電氣施工面臨的環境風險,應加強危險源的辨識、評價和管理,并運用PDCA循環方法加強對危險源的管控。辨識作業環境的危險源,可采用直觀經驗法和系統安全分析法,其中直觀經驗法又分為類比推斷法和對照分析法,系統安全分析法中包括安全檢查表法、事故樹分析法、危險指數法等,應該通過動態辨識,將環境安全風險減至最低。

2.5加強臨用電管理,消除安全隱患

對于臨用電管理,應嚴格執行JGJ46-2005規定,按照“三級配電,兩級保護”“一機、一閘、一箱、一漏”的原則,編制施工臨時用電設計方案,嚴格按規范要求敷設線路和安裝電氣設備,并安排專人對臨時用電設施進行監督和檢查,以確保工地用電安全。

3結束語

水利水電工程電氣施工中的不安全因素很多,歸納起來不外乎管理、人員、設備、環境、用電幾方面,只要認真對待,嚴格管理,電氣施工中的不安全因素就能做到可控、可管、可追溯。隨著電氣技術的發展,安全管理的內容也在變化,需要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教訓,這樣安全水平才能水漲船高,步步高升。

參考文獻

[1]孫開暢,徐小峰,張耀,等.水利工程施工安全人為因素重要度分析[J].人民長江,2016,47(9):80-83,114.

[2]侯占杰.施工現場臨時用電隱患[J].勞動保護,2013(9):48-49.

篇2

根據培訓內容安排,我就三臺縣加強水利安全生產和質量監督工作主要做法、存在的主要問題及下步打算簡要匯報如下:

一、主要做法

(一)強化領導,精心組織

1、堅持“質量第一”工作目標

質量與安全工程建設永恒的主題。我局歷來高度重視水利水電工程質量與安全監督管理工作,強化領導,精心組織,監理健全水務系統質量安全監督領導小組;緊緊圍繞民生水利促產業發展,圍繞質量安全抓水利建管,牢固樹立“質量第一、安全至上”的工作目標。在防洪堤、農村飲水提質增效、農網改造、水電增效擴容、高效節水、“五小”水利、水土保持等工程建設過程中始終堅持“質量第一”的工作方針,不斷加強水利水電工程質量監督與管理,確保近年來無一起重大水利水電工程質量責任事故發生,促使農我縣水利水電基礎設施條件持續改善,為加快建設四川丘區文化生態強縣和幸福美麗三臺貢獻了水務力量。

2、健全“管控結合”的監管機構

根據國務院《質量發展綱要(2011~2020年)》、《水利工程質量監督條例》、《四川省水利廳關于加強全省水利工程質量監督管理工作的通知》等有關文件規范,我局在省市有關部門的指導下,我局在水利水電工程建設中大力實施以質取勝的戰略,創新質量工作機制,強化質量、安全監管。一是建立健全水利工程質量監督機構,依據(三編委發〔2009〕40號)文成立了三臺縣水利工程建設管理中心質量監督站,落實了4名專職質量監督員、聘請了13名兼職質量監督員,負全縣范圍內的水利水電工程質量監督工作;二是強化水利水電工程監管工作,進一步了完善“項目法人負責、監理單位控制、施工單位保證、政府部門監督、群眾參與監督”的質量安全管理體系,要求全縣范圍內的水利水電工程(含農田水利工程)均應申報質量監督;三是強化在建水利水電工程質量控制工作,對各申報質量監督的水利水電工程均制定了工程質量監督計劃,并不定期對監督項目進行質量監督巡回,對涉及影響質量安全的關鍵部位、隱蔽工程、分部分項工程嚴格實行“四方”驗收后方可開展下一工序施工,從內部嚴格控制工程質量。

(二)、規范程序,注重質量與安全

1、明確水利水電工程質量監督程序

為規范全縣水利水電工程質量監督管理,我縣在借鑒外省經驗,于2017年在全省范圍內率先制定并印發了《三臺縣水利工程質量監督導則》,使全縣水利水電工程質量監督申報、監督方式、監督資料等方面做到了規范化、程序化,使質量監督工作有章可尋,規范了各參建單位與工程質量有關的質量安全行為,健全了質量監督管理體系,注重了水利水電工程隱形和實體質量。

2、加強水利水電工程施工過程質量監管

加強水利水電工程質量監督管理;首先必須落實工程質量責任制,必須健全項目法人負責、監理單位控制、施工單位保證和政府質量監督相結合的質量管理體系,項目法人在工程開工前,均按照《三臺縣水利工程質量監督導則》規定辦理工程質量監督手續,在工程建設過程中進一步落實項目法人、設計、監理、施工等有關單位質量負責人,實行質量終身負責制,實行工程質量安全一票否決;其次要強化施工過程監督,在工程施工過程中,縣水利工程質量監督中心站按照項目監督計劃對在監的水利水電工程進行不定期的巡視監督檢查,督促施工單位嚴格質量標準和操作規程施工,嚴把原材料進口關,堅決防止"豆腐渣"工程,對涉及影響質量安全的關鍵部位、隱蔽工程、分部分項工程主動參與驗收,驗收合格后方可進行下一步施工。

3、開展質量安全大檢查及時排查整治隱患

按照"質量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我局建立了水利水電工程質量安全隱患排查整改機制。項目法人是建設質量的責任主體,其主要負責人是工程建設質量的第一責任人。我局將水利水電工程建設管理與防洪度汛、抗旱減災等方面相結合,一是對工程建設實體質量與安全進行檢查,確保各項施工各項措施安全,制定質量安全事故應急預案,完善預案執行的保障措施,提高質量事故應急管理和處置能力;二是將工程建設管理與外部因素相結合,對防洪度汛、抗旱減災、生產發展等實際情況相結合制定工程防洪度汛方案、抗旱保安措施,確保工程建設不受外部條件影響。近年來我局分別于春季開復工、汛前、汛中等重點時段對水庫大壩安全質量管理、水利行業重點工程和重要水利設施安全生產、在建水利工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農村飲水工程、水源地等方面進行全縣水利系統安全質量大檢查、專項督查整治活動,檢查后及時下發通報要求整改。通過檢查,使各有關單位認識到質量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重要性,進一步加大了對危險源的監控力度,防洪預警系統的監測力度,有效防范和遏止了事故的發生,取得了質量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工作的實效性。

(三)加強宣傳教育培養質量安全意識

近年來,我局進一步夯實水利水電質量與安全知識的貫宣工作,努力培養系統職工、參建水利水電工程各方質量與安全意識,夯實水利水電工程建設質量安全“人”的保障因素。一是認真領會、學習上級部門關于質量與安全的規范性文件,不斷貫宣《工程質量監督管理規定》、《水利工程質量監督管理規定》等水利行業質量規章制度及技術標準;二是根據上級部門的各項發展綱要制定實施方案,在建設工程項目進展及建設管理等方面檢查,積極宣傳質量安全監督管理工作;三是制定并印發了《三臺縣水利工程質量監督管理制度》(三水局[2012]27號)、《三臺縣水務局關于進一步加強水利工程質量監督工作的通知》(三水局[2012]27號)《三臺縣水務局關于印發三臺縣水利工程質量安全生產隱患治理督辦制度的通知》(三水局[2016]75號)等一系列規章制度辦法,進一步提升了職工、各工程參與方的質量安全意識。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我縣水利水電工程建設項目呈現出了項目增多、越來越規范化實施的趨勢,因此質量監督工作開展過程中存在一些與發展趨勢不相適應的主要問題:

(一)水利水電工程質量監督手續申辦不及時。

按照《工程質量監督管理規定》、《水利工程質量監督管理規定》等相關規程規范,水利水電工程質量監督申辦應在項目開工前,建設單位應備齊項目建設相關資料主動到工程質量監督部門申請辦理質量監督手續;但建設單位辦理質量監督手續不如房建行業及時,特別是一些引資、PPP項目“未報先建”“違規開建”現象突出。

(二)水利水電工程質量監督依據不完善

我縣實施的水利水電工程多為小型水利工程,在質量監督中缺乏制度性保障,對于工程建設中出現質量問題只能采取整改、停工等方式,無逗硬懲罰措施,嚴重損害質量監督的執行效力,導致屢禁不止的現象頻頻發生。

(三)水利工程質量監督隊伍力量不足

篇3

一、水利水電施工建設安全管理中的潛在問題

1.領導重視不夠

由于市場競爭的日趨激烈,使得有些企業領導過分追求市場份額,增長經濟效益,從而忽視了對安全生產管理的重視,雖然這些企業內部也制定了相應的安全管理規范和具體的安全操作規程,但由于領導層對職工的安全教育力度不夠,致使職工的安全意識淡薄,思想上麻痹大意,導致了一些安全隱患的存在,一旦發生事故,將給個人和企業造成難以彌補的損失。

2.安全管理系統存在漏洞

由于安監部門和技術部門工作的疏漏,使得有些施工現場的安全防范體系存在缺陷,同時由于個別項目部的安全員為兼職,或者盡管為專職,但仍不能充分發揮其監督作用,致使現場的安全隱患不能及時消除,最終引發安全事故。

3.對工程施工缺乏有效的監管

個別項目部的安監部門沒有嚴格執行安全檢查制度,管理措施不能有效地落實到位,工作做的不細致,對可能發生的事故隱患沒有及時發現或督促有關責任部門整改以及對整改結果輕松放行等,使隱患最終演變成事故。

4.缺乏自我保護意識

部分職工自我保護意識差,違章教育不夠,勞動紀律松弛,違章作業。這些職工由于思想上安全意識淡薄,缺乏自我保護意識,不能嚴格遵守安全操作規程,對一些違反操作規程的行為習以為常,存在嚴重的僥幸心理,導致各種人身傷害事故的發生。

二、水利水電工程項目施工過程當中安全管理存在的問題

1、缺乏必要的管理人員和專業的人員

在水利水電工程項目的施工過程當中,從事安全專職工作的管理人員數量非常少,施工現場的安全管理人員基本上都是兼職的。由于這些安全管理人員中的絕大部分人員都沒有接受過專門的安全生產培訓課程,其專業素質無法達到在工程項目在施工階段安全生產管理工作的需要,特別是在勞動力的用工方面,由于絕大部分的勞動力都是招來的農民工,這些人的安全防護意識和職業操作技能都是比較差的,而招聘企業對這些農民工作進行的職業技能培訓又是遠遠不夠的,這樣就造成了施工過程中安全生產管理工作執行困難。

2、監督缺失

在水利工程項目的安全施工、安全生產的政府監督管理工作上,基本上還是停留在突擊安全檢查的程度,缺少對施工項目的日常監督管理檢查和強有力的懲處措施。而且很多省市存在地方保護、區域保護的現象,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體系不完善、資金難以落實、對施工項目的監督管理力度不夠、監管手段落后,無法滿足我國現階段的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更有甚者瞞報或者拖延報告所發生的安全事故,造成了無法彌補的人員與財產的巨大損失。

三、水利水電工程在施工過程當中的安全預防措施

1、建立并完善安全管理組織機構及規章制度

作為水利水電工程安全施工管理的最基本工作,安全組織機構的設置以及企業規章制度的建立應該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進行,作為企業第一負責人,同時也是企業安全生產的第一責任人,他承擔著負責企業安全生產管理的所有工作,水利水電施工單位的工作性質決定了必須設立施工安全職能部門,該部門主要負責日常安全施工管理工作的落實。安全組織機構的設計原則是體現工程施工的高效性,既要有較強的施工安全責任心,又必須具備良好的吃苦耐勞精神,同時還必須具備扎實的理論知識基礎。作為安全管理的一項重要內容,企業安全規章制度制定是實現企業制度化必不可少的環節,其制定應該參照相關國家及行業施工安全標準,內容上必須齊全。

2、提高對安全施工重要性的認識,加強領導

作為做好水利水電安全施工的前提,提高認識、加強領導在保證安全施工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施工單位各級部門應該從思想層面上重視它,從確保社會和諧穩定的高度,認識水利水電施工安全的重要性,提高全體工作人員的安全施工意識,增強他們對水利水電安全施工的責任感。施工單位的主要領導要親自調度每個工程,分管領導則要嚴格抓實每個工程,及時解決施工過程中存在的安全隱患。借助人力、物力、財力保證工程安全施工的各項需求,為全面做好安全施工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3、加強員工安全施工教育,提高員工安全施工意識

施工人員安全施工意識的提升,不僅需要正確的企業管理措施作為指引,而且需要自身安全意識的提高作為保障,使每位員工從思想上重視工程安全施工問題,從根本上杜絕施工安全隱患。在正式施工之前,施工單位開展崗前安全培訓活動,通過多種途徑提高員工的安全施工意識以及他們遇到危險時的逃生策略。受教育程度的影響,許多員工缺乏危險意識,即便意識到危險性,也很難臨時做出科學的逃生策略。因此,加強員工安全施工教育非常重要。

4、明確安全責任,做好定期安全檢查工作

確定各級施工系統中的負責人,明確各負責人的具體責任,尤其要明確各級施工單位對相應區域內的危險因素定期檢查責任。定期檢責任主要包括施工人員的每天自查、企業職能部門的定期檢查以及企業領導的不定期抽查等,對檢查發現的安全隱患問題進行深入的分析,及時采取應多措施,將危險因素消滅在“萌芽狀態”。

5、加強監督檢查,堅持全方位管理

全方位安全管理的關鍵在于所制定的策略能否得到全方位的落實。事物的發生一般具有規律性,可以通過研究事故發生的規律,做好提前預防工作;此外,事物的發生也具有隨機性,為保障施工安全,就必須加強實際施工過程中的監督力度。

四.加強職工的安全教育

安全生產貫穿于整個生產活動中,要防止事故發生,不僅要排除環境的、物的不安全因素,更重要的是要排除人的不安全因素。要提高作業人員的安全技術素質和操作安全技能,自覺養成安全操作的習慣、增強安全意識,提高判斷事故隱患能力,企業中發生的安全事故 70%以上都是由于安全意識簿弱、安全操作技能和自我保護能力低、違章作業、勞動紀律松馳所造成。因此,抓職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訓是十分重要的。

五.正確對待事故的調查和處理

事故是違背人們意愿,且又不希望發生的事件,一旦發生事故,不能以違背人們意愿為理由,予以否定。關鍵在于對事故的發生要有正確認識,并用嚴肅、認真、科學、積極的態度,處理好已發生的事故,盡量減少損失,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同類事故重復發生。

六.加強施工項目的監管工作

我國建筑施工單位對施工管理制度有著話語權,這就嚴重阻礙了施工管理工作規范化的進程。必須建立專門的監管部門,加大對施工單位的監管力度,防患于未然,上級主管理部門必須要擔負起自己的責任,要進一步提高對實施項目建設監理工作的認識,提高水利工程安全。

綜上所述,對于水利水電項目的施工要進行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要嚴格遵循以人為本、全員參與的重要原則,嚴抓狠抓安全生產教育,認真落實每一項安全生產的規章制度,強化隊伍建設,重視安全監理,力爭做到全方位多角度的安全管理。

參考文獻:

篇4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first phase of the south-to-north water transfer project Yin Jiang Ji han engineering channel 3 standard safety hazard control and management of the status quo, as well as the " hydro power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major hazards identification and evaluation guideline "(DL/T 5274-5274) of evaluation content. Using AHP method, the establishment of a 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safety control and management of the hazard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and evaluation threshold, analyzed the hazard identification and risk analysis, and the management of the hazards, the control of sensitive indicators, and carries on the appraisal. The conclusion is: the hazard value G= 0.92, safety control and management in a controllable stat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Key words】Hazards;Security control;evaluation index;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South-to-north water diversion project

1. 概述

南水北{中線一期引江濟漢工程從長江荊江河段引水到漢江興隆河段,工程區域地跨荊州、荊門、潛江等市。渠道全長67.23Km,設計引水流量350m3/s,最大引水流量500m3/s。其中渠道3標段長5.19Km,渠道穿越縱多的河流、湖泊、公路及鐵路等,沿線經濟比較發達,其施工具有建筑物分布較多、線路長、地質條件復雜、地下水豐富、施工難度大等特點,因而危險源的安全控制與管理工作非常重要。

2. 危險源的控制與管理

2.1 危險源辨識與風險分析。

(1)危險源辨識。采用系統安全分析及對照有關標準、法規、檢查表等方法對危險源辨識。主要是從設備設施的不安全狀態、人的不安全行為、作業環境和條件、管理上的缺陷等分析識別危險源。

(2)危險源分類。按照我國危險源分類[1],引江濟漢工程渠道3標施工中主要有:坍塌,高空墜落,機械傷害,易燃、易爆、有毒物質的貯罐區(貯罐)等危險源。具有人員傷害、財產損失、火災、爆炸、中毒等風險。

(3)危險源辨識范圍。依據工程建設的實際,危險源辨識范圍主要有:施工區域平面布局總圖、建(構)筑物、生產工藝過程、生產設備與裝置、有害作業現場、勞動保護、應急搶救設施、辦公生活區域、危險物質儲存區域等。

(4)危險源風險分析。對辦公生活區域、施工過程、腳手架、高空作業、臨時用電、機械設備、起重吊裝、建筑物基礎、穿湖泊段施工圍堰等存在的危險源逐一進行統計,分析潛在的危險因素,可能導致的事故類型(死亡、傷害、職業病、財產損失、其他等),風險級別,危險程度以及預防控制措施[2]。

(5)危險源教育培訓。所有進場人員都要接受危險源、安全教育培訓,并經過考試合格后才能上崗作業。

2.2 危險源的控制。

2.2.1 危險源控制體系。在危險源安全控制與管理的專職機構設置、人員配備與分工、職責落實、制度建設、責任制等方面均有較為詳細的規定,符合規范要求。

2.2.2 危險源控制目標。無重大高處墜落、物體打擊事故;施工現場無重大火災、爆炸事故;無坍塌事故;無觸電傷亡事故;無重大機械事故;杜絕發生損壞地下管線事故;杜絕損壞機電設備事故等。

2.2.3 危險源控制步驟。(1)已辨識的危險源向有關方面申報。(2)劃分作業活動區域,內容主要包括機械設備、建筑物、人員和施工工序等,并收集有關信息。(3)辨識危險源的主要危害,受傷害的范圍以及受到傷害的程度。(4)在現有控制措施的情況下,對各項危害有關的風險做出主觀評價,同時還要考慮控制的有效性以及一旦失敗所造成的后果[3]。(5)確定現有預防措施是否足以把危害控制并符合法律的要求。(6)制定風險控制措施計劃,并組織專家對措施計劃進行評審。(7)針對已修正的控制措施,重新評價風險,并檢查風險是否可承受[4]。(8)按規范與制度要求做好危險源的控制與管理。

2.2.4 危險源存貯控制。倉庫與生產區貯存的危險源臨界量(見表1)。

2.3 危險源的管理。

(1)管理機構與人員。設置了安全部具體負責危險源的控制與管理,項目負責任人為第一責任人,配備的專職人員安全生產合格證書符合國家規定。

(2)危險源管理制度。編制了專項安全施工組織設計,專項危險源安全控制管理方案,危險源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等,并定期檢查、落實。

(3)制定應急計劃。根據預計可能發生的重大事故,編制事故緊急處理方法和措施。應急計劃由兩部分組成,即現場應急計劃和場外應急計劃[5],并報有關部門審查批準。

(4)危險源安全管理。主要是做好機械設備的管理。嚴格按程序操作,不帶“病”作業,加強維修保養,作業與保養資料齊全;做好施工管理。安全標志醒目,上崗前接受安全教育和安全技術交底,班前開展安全活動,防護設施佩戴規范[6];做好材料管理。材料采購、運輸、檢驗、倉儲、保管等按嚴格執行相關制度。做好人員管理。施工作業時,其人員的身體狀況、心理狀況、勞動技能、安全意識等始終處于較好的狀態,并持證上崗。做好危險源控制與管理資料的收集、整理、報送、存檔等工作。

(5)施工環境。在危險源附近施工作業時,安全專職人員在場監督;平時施工時,有專人負責周邊施工環境、天氣、地質、安全防護等變化情況,確保作業條件符合安全要求。

(6)危險源選址。危險源與居民區、工作場所、其他危險源和公共設施的距離及存貯條件符合安全要求。

(7)危險源監察。積極配合由政府主管部門派出的技術人員定期對重大危險源的監察、調查、評估和咨詢[7]。對檢查意見立即整改。

(8)危險源管理投入。按投標書承諾,安全生產管理與危險源控制費用到位率100%。從工程開始到結束,沒有出現任何等級的安全事故,也無人員傷亡。

3. 控制與管理效果評價

3.1 評價方法。

依據《水電水利工程施工重大危險源辨識及評價導則》(DL/T 5274-2012) 規定的評價評價方法, 以及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引江濟漢工程渠道3標段危險源安全控制與管理的實際情況,采用層次分析方法進行評價。

3.2 建立層次結構。

建立目標層、準則層和指標層等3個層次[8]。目標層 A為危險源安全控制綜合評價;準則層中 B1為危險源辨識與風險分析、 B2為危險源的控制、 B3為危險源的管理;指標層 Cij (i,j=1,2,…,n)根據實際情況確定,見圖1。

3.3 指標系數。

指標系數采用《水電水利工程施工重大危險源辨識及評價導則》(DL/T 5274-2012)的規定,以及招、投標文件,監理質量、危險源安全控制過程中的實際情況,采用等間距分級法確定,見表2。

3.4 權重分析。

(1)建立矩陣。對列舉的每個評價因素進行比較分析,以得到一個評價矩陣 A

權重一致性檢驗結果為:CRB1-C1i 0.001, CRB2-C2i 0.002,CRB3-C3i 0.0001,總 CRBi-Cji =0,各CR 值均小于0.1,說明權重計算結果符合一致性,判斷矩陣成功。

3.5 評價。

(1)綜合評價模型。

重大危險源安全控制綜合評價模型計算公式為[9]:

式中: G為危險源安全控制綜合評價指數;Wi 為各項指標權重(見表5); Ki 為各指標相應的評定分值(見表2)。

按式(7)計算:危險源安全控制綜合評價指數 G=0.92,下一層次的評價指數分別為:

危險源辨識與風險分析 G1=0.91、危險源的控制 G2=0.92、危險源的管理 G3=0.92。

(2)評價指標。

將評價指標分為5級,不同級別的閾值見表6。

(3)評價與分析。

危險源安全控制綜合評價指數 G=0.92,處于稍有危險可以接受的狀況。準則層中的危險源辨識與風險分析 G1=0.91、危險源的控制 G2=0.92、危險源的管理 G3=0.92,均處于稍有危險可以接受的狀態。與實際情況基本吻合。

4. 結語

對危險源安全的評價,主要是依據目前的控制與管理現狀而評價的,不是對后續工程建設進程中危險源安全控制與管理的評價。因而,不論評價結果再好,也不能掉以輕心。做好危險源安全的控制c管理工作,必須嚴格遵循危險源安全控制與管理程序,加強安全生產過程中的監督,確保危險源安全控制與管理符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技術規范標準、設計文件及合同規定的要求[10],確保各項安全監控措施真正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

[1] DL/T 5274-2012.水電水利工程施工重大危險源辨識及評價導則[S].2012.

[2] 李芬花.水利水電工程系統的風險評估方法研究[D].北京:華北電力大學,2011:95-97.

[3] 李東民.水利水電工程項目風險管理[D].成都:電子科技大學,2013:26-30.

[4] JGJ/T 77-2010.施工企業安全生產評價標準[S].2010.

[5] 肖玲.基于+FAHP+的水電工程施工安全評價研究[D].宜昌:三峽大學,2011:7~10.

[6] 劉偉.火電企業危險源管理研究[D].北京:華北電力大學,2011:95~97.2~4.

[7] 姚愛生.高層建筑施工危險源管理問題的探討[J].浙江建筑,2013,30(8):48~51.

篇5

The safety appraisal of small reservoirs

ZHAO Baoping1 LI Xiaoyun1 GUO Jianping2

(1.The Water Conservancy Science Graduate School of Guangzhou Guangdong,510220,China;2.Public Utility Administration Office Baotou National Race Earth Hi-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Baotou,014030)

[Abstract] Through summarizing some of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small reservoir dam safety appraisal,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from the size of the reservoir, function, advances some views on several aspects, such as flood control standard, for later for small reservoirs safety appraisal of relevant technical personnel reference.

[Key words] Small reservoirs; Safety appraisal; Dam; Problem

0 前言

據了解,在我國已建成的8.7萬多座水庫中,小型水庫近8.3萬座,約占96%。這些小型水庫在確保區域供水安全、防洪安全、糧食安全及生態安全方面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但多種原因造成小型水庫病險率高[1]。有40%存在病險隱患,病險水庫如“定時炸彈”,時刻威脅著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一旦垮壩失事就是“滅頂之災”。

隨著國家、各省對小型水庫水庫除險加固工程投資的不斷加大,大壩安全鑒定前期工作顯得更加重要。而大壩安全鑒定工作的好壞,直接關系到水庫除險加固工程的立項、工程設計和投資,甚至關系到水庫的安全運行。

1小型水庫安全鑒定中存在的問題

1.1原始資料缺乏

小型水庫多數建于五六十年代,受當時條件限制,水庫工程設計標準普遍偏低,部分水庫沒有溢洪道等應急泄水措施,保存到現在的設計、施工和竣工資料很少,且資料的準確度很低。

1.2運行管理差

許多小型水庫沒有管理房,到現在連電話、交通工具都沒有,水庫的管理人員素質低下,部分小型水庫甚至處于無人管理的狀態。

1.3施工質量不高

在五六十年代時,大部分的小型水庫缺乏專門的勘察和設計,施工時也沒有專門的施工規范,且大部分為均質土壩,缺乏碾壓設施,大量水庫甚至采用水墜壩的形式施工,壩體密實度不高,壩體單薄、大壩滲漏、防洪標準低、管理設施陳舊。

1.4缺乏安全檢測設施

在安全鑒定中發現,絕大部分的小型水庫缺乏安全檢測設施,沒有相應的沉降、位移、高程觀測點,不能檢測大壩可能存在的各種險情。

2安全鑒定中水庫定級的考量

2.1鑒定定級難以完全按照《大壩安全鑒定導則》進行

根據《水庫大壩安全評價導則》(SL258-2000)(以下簡稱《導則》)[2]第1.0.2條“本導則適用于已建大、中型及特別重要小型水庫的1、2、3級大壩(以下簡稱大壩)。大壩包括永久性擋水建筑物以及與大壩安全有關的泄水、輸水和過船建筑物及金屬結構等。一般小型水庫4級以下的壩可參照本導則執行”、第9.1.3條“在對大壩安全進行綜合評價時,應以國家現行規范為標準。當復核計算結果與規范規定接近而難以確定安危時,可結合工程現狀,并考慮潰壩后果及大壩的運行管理情況綜合評定”、第9.1.4條“工程現狀主要由現場安全檢查報告及當前的大壩質量評價及安全監測結果體現;潰壩后果取決于工程規模及給下游帶來的人民生命和經濟損失及社會和環境影響”的規定,小型水庫的安全鑒定不能完全適用于《導則》,而在實際鑒定中也發現小型水庫的設備、建筑物、安全監測設施往往很難完全具備,施工質量普遍偏低,多數水庫庫容減少,功能改變,所以在鑒定過程中只能參照《導則》進行,而難以完全按照《導則》的標準進行水庫定級。

2.2安全鑒定中水庫防洪標準的確定

防洪標準不應完全按照原來的設計標準,應結合實際情況,按照《防洪標準》(GB50201-94)6.2.1條及《水利水電工程等級劃分及洪水標準》(SL250-2000)3.1.2條的規定“當山區、丘陵區的水庫樞紐工程擋水建筑物的擋水高度低于15m,上下游水頭差小于10m時,其防洪標準可按平原區、濱海區欄的規定確定”執行。

2.3鑒定中水庫規模的確定

在安全鑒定中發現,小型水庫登記在冊的規模與安全鑒定中復核的規模不符,規模普遍減小,經分析這主要是由于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很多小型水庫原有的設計功能已經喪失或部分喪失,及隨著河道徑流的改變或變遷,來水量逐漸減小。這就需要在實際鑒定中對水庫現在的規模進行認真復測,根據現有的庫容按照現行規范分等指標,確定水庫的等級,復核中不足10萬m3的水庫,按照塘壩或山塘處置,建議降級,并向水庫上級主管部門申請。

2.4鑒定中水庫功能的確定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多數小型水庫的功能已經發生改變,如防洪功能隨著上下游河道徑流的改變,或者防洪對象的變遷,水庫的防洪功能已經部分喪失或完全喪失,灌溉功能隨著農田用途的改變已經沒有了灌溉對象,所以在實際鑒定中需要根據現實情況進行認真調查,功能有所改變的或喪失的需要在鑒定中進行論述、確定,已永久喪失部分功能的,建議管理單位變更水庫登記資料。

2.5鑒定中水庫綜合定級的考量

小型水庫鑒定中不能完全按照《導則》進行評價,而應按照實際情況進行評價,評價應更符合實際情況,應具有合理性、必要性、客觀性、可操作性。同時應根據水庫建設年代、目的,及目前的功能、作用、效益、現狀、運行管理狀態,并考慮泄洪和潰壩后果進行綜合定級。

3結語

小型水庫的安全鑒定是水庫管理的重要環節,是下一步對大壩進行除險加固、報廢或保持原狀等措施的重要依據,具有重要意義,所以需要管理單位對安全鑒定引起足夠的重視。鑒定單位也要根據水庫現有的功能、規模作出合情、合理、符合實際情況的定級;同時對對大壩維修加固的措施、建議不能脫離現實情況,應根據水庫現有的功能、作用提出建議,建議應客觀、具有可操作性。

隨著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農業現代化、集約化水平越來越高,導致小型水庫的功能普遍發生根本性變化,今后怎么定位、如何管理是新時期值得研究探討的問題;從新的理念、從小水庫調節雨洪徑流、減少水土流失、改善小流域面貌來定位是值得考慮的。

篇6

中圖分類號:TV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引言

水利水電工程建設肩負著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和改善民生兩大任務。工程建設的質量高低,事關黨和政府的形象,事關工程效益的充分發揮。水利水電工程施工項目周期長,在各個階段都有特定的任務和目標,只有加強施工項目管理,在各階段施工過程中監管到位,才能保證整個工程項目的建設質量,實現建設目標,取得良好效益。

1.當前水利工程項目管理存在的問題

當前,在水利水電工程建設中,項目管理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的問題:

1.1 項目法人責任制落實不力

項目法人責任制是“三項制度”的核心問題,但是部分項目法人組建不規范,甚至根本未組建項目法人,造成責任主體不明確,行政干預過多,違反建設程序,只抓工期,不顧質量,資金不能按時到位。

1.2 質量監督問題嚴重

稽察的影響范圍相對較小,威懾能力不夠;稽察整改到位率低、監督力度不足。部分市州質量監督機構還沒有完全獨立建制,政府質量監督機構的定性還不明確,質量管理職能責任不明,質監人員不足,監督缺乏規范統一的工作程序,缺乏必要的控制手段,存在監督機制失靈的現象,質量檢測工作有待加強。

1.3 工程招投標亟待規范

招投標單位資質審核把關不嚴,許多工程在招投標中,承建單位委托沒有資質或低資質的單位招投標,致使低資質或無資質設計、施工、監理隊伍參與工程建設。招投標工作不夠規范,違規操作,虛假招標或直接發包工程導致部分工程存在轉包和違法分包。“同體”問題嚴重,主要表現在質量監督機構、項目法人、施工單位、監理單位相互隸屬同一行政主管部門管理,其中監理單位歸屬項目法人、設計單位或施工單位管理。

2.水利工程項目管理的創新策略

2.1加強招投標管理

改革招投標管理體制,實行“一條龍”服務。按照我國現行的管理體制,由多個部門負責對招投標活動的行政監督管理,這種方式有利于發揮有關部門的專業技術優勢和管理方面的長處,但也造成了多頭管理難以避免的諸多矛盾和問題,使基層單位難以適從,容易造成部門壟斷的現象。因此,需要對招投標管理體制進行改革,建立適合我國國情、精干高效的省、市、縣三級管理機構,將所有水利建設工程招投標行為都納入這個機構來管理。對勘察設計、施工單位和工程咨詢、工程監理、招標等中介服務機構,要實行政企分開,與行政管理部門脫鉤,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擔風險的法人實體,避免各級行政領導壟斷和干預,徹底改變目前多部門管理格局和行政壟斷、行政干預的現象。

推廣無標底招標,實行低價中標。采取走出去,引進來的辦法,借鑒國外,沿海部分城市的經驗以及個別地方的經驗,在工程項目總承包中推行無標底招標,實行低價中標。

2.2加強施工過程質量管理

施工是形成工程項目實體的過程,也是決定最終產品質量的關鍵階段,工程項目施工過程中的質量控制,是工程項目控制的重點,是工程的生命線。要提高工程項目的質量,就必須狠抓施工階段的質量控制。只有加強從施工前期質量管理到施工過程的質量控制,到竣工評審至合格,才能建設出高質量合格的工程項目,實現投資者的預期目標。

2.3管理理念的創新

2.3.1 確立與時俱進、全面創一流的管理思路,消除安于現狀、盲目自滿的思想。新工程在施工之前,首先,要認真總結以往工程建設的經驗和教訓,通過深刻的反思與科學的總結,為工程的順利施工打好思想基礎。其次,要告誡領導和職工,必須持嚴格、審慎的態度,倡導“全面創一流”、“精細管理”以及“不優則退,不精則敗”的理念,實現管理理念的自我超越。

2.3.2 依法治企,確立施工管理制度在施工過程中的權威性地位。結合水利工程的施工實際,修訂并完善關于質量、安全、成本、文明施工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將“遵規律實施、按制度辦事”的理念逐漸融入、滲透到施工管理的各個方面,使施工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2.3.3 以人為本,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管理制度必須依靠嚴格的檢查與考核才能落實, 需要全體員工和領導自覺地進行維護、執行。務必確保制度的嚴肅性,消除主觀隨意性;確保考核的公平性、公正性,消除主觀片面性;實施精神激勵和物質激勵的方式相統一,從而營造良好的施工管理環境。

2.3.4 確立終身學習的觀念,提高施工隊伍的素質。創建學習型的組織,是企業創新的必然要求,也是培養一流施工隊伍的有效途徑。企業應該為員工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與條件,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鼓勵引導員工積極地學習,不斷地掌握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真正做到學有所用,學有所為。

2.4 體制管理與運行的創新

2.4.1 創新管理體制。按照“職責清晰、權責明確、精干高效”的原則,實行機構人員的調整與分流,優化人力資源配置,轉變工作思路,創新管理體制,為企業注入活力,提高工作效率。

2.4.2 建立健全管理制度體系。在施工管理過程中,施工單位應嚴格按照合同的要求與施工的設計規劃,編制各種“工藝導則”和“作業指導書”來規范施工的管理活動。在質量的管理方面,施工單位須不斷強化質量保障體系,通過對各項制度的完善,實現對施工質量的全過程、全方位的監督與控制。在安全生產方面,施工單位應將職業的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覆蓋到每個施工項目與工作崗位,各個項目、管理部門、以及作業班組必須結合實際情況,組織進行危險源的辯識和風險的控制策劃,建立重大安全事故的預警、緊急處理機制,制定緊急救援預案,為水利工程施工實現“創一流、安全、無事故”的目標提供強有力的制度保障。

3.安全管理的措施

“工程質量是生存之本,安全責任則重于泰山”。施工單位或項目經理部不能為了追求高利潤、低成本而忽視了安全問題。一個項目即使有豐厚的利潤, 一旦管理不力出現大的人身、機械安全事故, 利潤也就無從談起。為此,安全管理必須把好措施關、交底關、教育關、防護關、檢查關、改進關,遵從以下四點要求:

3.1建立系統完善的安全管理機構。組建項目安全生產工作小組和安全監督小組。按照“目標績效管理”方法,對以項目經理為首的項目管理系統進行分解,細化落實每個崗位的安全目標, 實施全員安全制, 達到人人注意安全、人人實現安全的目的。

3.2制訂安全技術措施。在施工開始前對整個工程中的安全風險進行識別和評價, 對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用技術方法加以消除和控制, 并形成安全記錄或文件, 文件和記錄對整個工程施工項目具有強有力的安全指導作用。

3.3加強安全教育。對制訂的項目安全生產管理制度和技術措施, 要有針對性地對全體施工人員進行全面的教育和培訓,“不經培訓不準上崗, 上崗就要注重安全”,提高安全意識, 使他們牢記安全操作規程,安全施工,避免安全事故的發生。

篇7

【中圖分類號】TV5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5158(2013)02-0215-01

1 概述

隨著經濟建設的快速發展,水利水電市場開發也發展迅速,同時在我們施工中有一個不能忽視的問題,就是質量工作。因此,抓好水利工程施工的質量極其重要。某水電站規劃建設4臺壓水堆水電機組,一期工程擬建設2臺65萬千電機組。工程遵循“以我為主,中外合作,引進技術,推進國產化”的建設方針,在設計、設備制造、采購、建設施工和工程管理等各個環節全面貫徹“以我為主”的原則。在工程建設管理全面實行總承包管理模式,由中國水電工程有限公司承擔工程建設的質量、進度、投資、安全、技術與環境控制的項目管理責任,完成從前期準備、設計采購、土建、安裝、調試、移交運行、建成投產并通過竣工驗收等全過程。項目部進場一年多來,在業主、監理單位和各施工承包單位及項目部全體員工的共同努力下,水電站工程現場施工質量良好。

2 施工生產要素控制

2.1 施工人員的控制

1)人是生產過程的活動主體,其總體素質和個體能力,將決定著一切質量活動的成果。提高人的各方面素質是最重要,項目部可通過合同、培訓、經濟等手段來實現強化質量管理、提高質量意識的目的。

2)嚴格實行施工單位和供應商的資質審查,控制施工單位和供應商的整體素質,包括技術素質、管理素質、服務態度和社會信譽等。

3)堅持施工單位作業人員持證上崗,特別是重要技術工種、特殊工種、高空作業人員,必須做到持證上崗。

4)加強對項目部現場管理的質量意識教育及技術培訓。除了上崗前的安全和質保培訓外,還要不定期組織技術培訓。例如:水電基礎知識培訓、工程測量知識培訓、工程爆破知識培訓、總承包管理知識培訓、FCD前土建工作培訓等。

2.2 材料的控制

材料是工程施工的物質條件,是保證工程施工質量的必要條件之一:

1)材料采購。水電站現場項目部對施工單位的采購過程中的關鍵質量環節進行監督和控制。施工單位質保部組織相關單位(業主和水電站現場項目部)和內部部門的人員對具有潛在能力的供應商進行資格評價,從生產資質、質保體系的建立、人員素質、技術能力、生產能力、供貨能力、以往業績等各方面進行評價,并經各方討論后,滿足評價要求的供應商,由施工單位發給合格供應商證書。

2)材料檢驗。材料進場后,由施工單位材料員首先對其規格、數量,包括材質保單進行檢驗、核對。然后組織質檢部、監理公司和水電站現場項目部對材料進行驗收,對必須進行復驗方可認定合格的材料,應共同取樣,封樣后委托由CNPE認可的試驗機構進行試化驗。

3)材料的標識、裝卸、運輸、貯存、發放的管理。水電站現場項目部要求施工單位建立對材料的標識做出統一規定,標識要清晰、牢固和貫徹在施工的全過程中,標識和材料所需要的文件,必須在整個施工過程中都能隨時查閱。并做好材料質量保證資料的移交工作。對材料文件的管理,從計劃文件開始至材料流通各環節中發生的各類資料要進行收集、整理、歸檔。

2.3 施工方法的控制

施工方法集中反映在為工程施工所采取的技術方案、工藝流程、檢測手段、施工程序安排等。CNPE水電站現場項目部對施工單位施工方法的控制,主要抓以下幾點:1)審查施工單位用于指導整個工程施工的施工組織總設計,施工組織總設計反映了施工單位在承接本項工程時的總體規劃。包括人員、設備、材料供應、施工工藝、質量控制等方面。2)審查施工單位用于指導施工的工作程序。這些用于指導施工的工作程序是施工單位根據海南昌江水電工程的特點和以往核島工程的施工經驗,編制出來的。3)審查施工單位根據不同單位工程的具體情況,編制出的針對性的施工方案。對主要項目、關鍵部位和難度較大的項目和部位(如大體積混凝土澆注等),做好充分準備。

2.4 推廣先進的科學技術和施工工藝,依靠科技進步并加強管理

水利水電工程建設應采用先進的質量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推廣先進的科學技術和施工工藝,依靠科技進步和加強管理,努力創建優質工程,不斷提高工程質量。在水利水電工程建設中,要多采用技術先進、科學合理的施工工藝和安全可靠的新材料。水利水電工程建設參與方要加大科技創新。

3 施工過程質量控制

3.1 施工工序質量控制

工程質量是通過一道一道工序逐漸形成的,要確保工程項目施工質量,就必須對每道工序的質量進行控制,這是施工過程質量控制的重點。

3.1.1 施工前編制質量計劃,明確各道工序的施工流程。

3.1.2 在質量計劃中設置工序控制點。工序控制點設置的原則如下:1)重要的和關鍵性的施工環節和部位;2)質量不穩定的施工工序和環節;3)施工技術難度大的、施工條件困難的部位或環節;4)質量標準或質量精度要求高的施工內容和項目;5)對后續施工或后續工序質量或安全有重要影響的施工工序或部位。

3.1.3 根據CNPE水電站現場項目部《質量計劃的編制與管理》程序的要求,施工單位針對不同工序設置不同類型的工序控制點(H點、R點、W點)。H點:停工待檢點。R點:審查文件記錄點。W點:見證點。

對H點在自檢、互檢、交接點合格的基礎上,施工單位質檢人員書面通知設點單位(監理單位/CNPE水電站現場項目部)進行檢查驗證,監理單位/CNPE水電站現場項目部檢查人員驗證,不得進行下道工序施工。

4 項目部質量保證大綱和程序

4.1 組織原則

現場項目部以滿足現場急需為原則,組織質量安全部、施工管理部、設計管理部、控制部和綜合辦公室等部門,進行第3層次管理、工作程序文件的編制工作,現已編制完成 54 份。程序編制進度基本能夠滿足現場管理的需要, 使項目部的各項工作能夠做到有章可循。隨著工程的進展,項目部還將逐步完善程序編制工作。

篇8

中圖分類號:F426.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5)42-0216-01

0.引言

隨著我國水利規模在不斷的擴大,產業結構的轉型,在水利工程中,信息化運用是發展的必然趨勢。加強對水利信息化標準建設的探討,分析水利信息化標準建設中出現的問題,有效保障信息資源采集、交換、傳輸中信息的安全,制定相關的標準,構建水利信息化標準體系能夠使水利信息化標準有效落實,促進水利信息化標準建設,推動水利信息化可持續發展。

1.信息化標準建設概述

信息化標準主要是在一定的范圍內有著一定的秩序,根據結果或者活動規定重復的和共同的使用導則、規則或者特征的制度。這種制度需要經過協商制定并且由公認的結構進行審批。信息化標準主要包括信息的利用和獲取、信息技術的應用、信息的交換等。水利信息化標準建設使用的范圍是各個流域相關的信息系統,并且這連接的過程中,需要相關水利主管部門的批準。在我國當前的水利信息環境下,主要的信息標準的建設為信息平臺建設標準、水利信息安全體系標準。加強對信息化標準建設是很有必要的,保證信息系統本身的安全性,對流程進行合理的規范。

2.水利信息化標準建設存在的問題

2.1水利信息化技術人員水平還有待提高

在水利信息化標準建設工作中,工作的貫穿水利工程活動的全過程,信息化標準的內容也非常的廣泛。這就需要水利信息化技術人員具有較高的工作經驗和工作水平,并且對水利工程的運作流程非常熟悉,具有一定的專業知識。目前,我國水利信息化編制標準人員由于受到精力和時間的限制,還需要進一步提升自身的業務水平,加強水利信息化編制人員是當前水利信息化標準建設主要改善的方向。

2.2缺乏水利信息化標準制定組織

在我國水利系統中沒有對水利信息化標準設置專業的制定部門,大多數是水利系統管理者或者是信息化部門進行標準制定,信息化標準推脫、落實情況問題比較突出。沒有專業的人員對水利系統信息化標準制定,從而使得水利信息化安全防范手段和解決措施比較缺乏。水利工作人員對信息化工作的職責和流程不夠了解,相關的標準的落實,沒有有效的監督機制。相關的責任承擔人不夠明確,這就使得水利信息化標準建設工作不能很好的開展,限制了水利信息化自身的發展。

2.3監督管理機制還不完善

在當前水利系統中,對于信息資源應用不合理,缺少相應的監督管理機制,造成不必要的浪費,同時也為資源共享制造了困難。信息化標準的實施過程中,不能有效落實,相關的管理機制不夠明確,信息化標準之間的協調工作不夠,標準制定順序存在沖突現象,水利應用部門標準化意識不強。

3.加強水利信息化標準建設對策

3.1 完善構建水利信息化標準組織結構

在水利信息化標準組織中,對于任何體系構建、標準制度構建都是一項工作量大且復雜的內部工程,這就需要一個比較健全和完善組織機構和相對充足的工作人員參與才能很好的進行[1]。水利信息化標準組織結構的特點應該具有專門性和專業性[2]。在構建中應該要包括制定機構、審計機構、調查機構和審計委員會,保證各個部門之間能夠相互依存,水利信息化發展目標而奮斗,水利信息化標準組織要保證相對的獨立性,避免受到管理層和治理層的限制,有效確保水利信息化標準制定工作有效的進行。對于信息化標準制定組織成員,應該要具有制定信息化標準工作所具有的專業能力和知識以及對突況應對的能力,并且能夠對工作負責,這樣才能使得水利信息化標準工作能夠落實到位,確保水利信息化標準的有效實施。

3.2提升信息化技術人員的綜合素質

在水利信息化標準建設中,根據目前水利信息化技術人員綜合素質比較低的情況,應該要加強對各種層次、各種類型的綜合性人才隊伍培養,以此來滿足水利信息化建設的需要。推動水利信息化工作的有效進行,更應該對現有的信息化技術人員和信息化編制人員進行強化培訓。提升自我的職業道德素養,并且能夠讓他們能夠充分認識到水利信息化標準在水利工程中的重要性。相關的管理人員在工作中應該樹立工作責任意識,提升工作的積極性,從而減少因工作人員自身的行為而導致不必要的經濟損失[3]。一些水利機構應該要對信息化管理人員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要合理的開展,能夠讓相關的管理人員了解到工作中的失誤出現的相關的問題以及導致的經濟損失,培養管理人員的法律意識也是有必要的。通過互聯網技術或者其他培訓形式,對相關信息化技術人員進行指導,更好的培養實踐性人才,保障水利信息化標準建設有效進行,滿足水利信息化標準建設對人才的需求,促進水利工程更好的發展。

3.3 完善水利信息化標準管理體系

在水利信息化標準管理中,應該加強科學發展觀意識的培養,從水利信息化標準中進行分析與識別,進而根據信息化標準的具體情況制定相關的管理體系。在管理體系實施過程中,根據不同的標準內容和工作形式確定和完善不同的標準管理體系,結合企業的自身的發展特點,采用多樣化的水利信息化標準管理方式進行,成立信息化領導小組,保障信息化標準管理制度能夠有效落實。加強水利信息應用,對信息的采集、交換、處理以及共享等方面制定相關的技術標準,確保水利信息化管理體系能夠符合水利工程實際工作的需要,使得水利信息化價值能夠發揮到最大。在水利信息化管理體系上設立預防性機制也是很有必要的,確保能夠將信息安全管理和突發性解決有效發揮,提升水利信息化標準建設對風險的應對解決能力。

4.結語

綜上所述,加強對水利信息化標準建設的探討是很有必要的。通過完善構建水利信息化標準組織結構、提升信息化技術人員的綜合素質、完善水利信息化標準管理體系能夠使水利信息化標準有效落實,促進水利信息化標準建設,推動水利信息化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篇9

1 引言

我國大多數水庫都建于20世紀50至70年代,因時間長久和管理不當等原因,普遍存在防洪標準低、工程質量差等安全隱患,再加上管理維護不善,工程老化嚴重等影響,造成了病險水庫大量存在的局面。病險水庫不能正常發揮效益,并成為防洪保安體系中的薄弱環節,威脅到了下游生命財產的安全和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因此,在新時期做好病險水庫的除險加固工作刻不容緩。也只有做好病險水庫的除險加固和維修改造,才能消除工程的安全隱患,提高水庫的防洪減災能力,同時也發揮了水庫的綜合效益,增強了水資源的調蓄能力和抗旱的供水保障能力,從而鞏固水庫的質量安全和保障下游生命財產的安全和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2 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存在的主要問題

根據對水庫進行的深入調查和全面分析,并結合全國的病險水庫除險加固項目調研,三類壩現場核查工作,總結得出病險水庫除險加固主要問題存在于:管理及除險加固制度,大壩安全鑒定、初步設計、建設管理、資金使用管理與工程驗收、運行管理等6個薄弱環節,具體見圖1。

圖1 我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主要薄弱環節

3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建設管理

3.1 法律法規層面

3.1.1 以法律、法規形式進一步合理化業主制

加固工程的責任主體往往由水行政主管部門擔任,而項目管理制度由上級行政部門制定,即項目管理者往往作為被動的執行者角色,責任卻由其承擔。

3.1.2 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建設項目制度化

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程是一個長期工程,不能一蹴而就,進一步加強相關法律法規建設,將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建設項目制度化。病險水庫眾多,伴隨壩齡增長,外界環境變化,病險水庫必然長期存在,一些原正常水庫會演變為新的險庫,這就需要在戰略上對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作做出通盤、動態的考慮。

3.1.3 完善水庫降等與報廢的法律法規建設

以往主要采取除險加固這種工程措施來降低病險庫風險,降等、報廢等非工程措施也是有效方式,爭取以最小投入獲得最大風險降低。

3.1.4 加快小型水庫及大壩安全管理法制化建設的進程

現行有關水庫大壩安全管理及除險加固方面的配套法規、政策和文件,主要是針對大中型水庫制定的,小型水庫一般參照執行,實際很難在小型水庫安全管理工作中得到落實。盡快針對加強小型水庫出臺諸如《小型水庫安全管理條例》、《小型水庫降等報廢管理辦法》、《小型水庫除險加固管理辦法》等一系列配套法規與政策,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門應加強宣傳,確保有關法規的落實,使小型水庫除險加固走上法制化、制度化健康道路。

3.2 管理層面

3.2.1 前期工作

(1)前期規劃

病險水庫除險加固項目規劃以人為主觀判斷方法為主,盡管在判斷時考慮工程情況及下游影響,但無統一的定量化原則或判別準則,影響病險水庫除險加固排序準確性。

(2)安全鑒定與設計。

加大安全鑒定、初步設計等前期工作力度,按規范要求開展工程地質勘察工作。四宗潰壩案例都存在明顯設計缺陷,與前期工作經費投入不足、地勘工作量與深度不足有極大關系。很多病險水庫為“三無”工程,不補充必要的地勘,地質與施工質量缺陷無法查清。考慮到小型水庫多、經濟條件差,有必要通過研究探索簡易、合理與可行的技術方案,以方便獲得用于除險加固基礎資料。例如,現場檢測含水量、密度等簡易物理指標,根據物理指標與力學指標的統計關系,確定試驗方式相對復雜、對儀器設備要求較高的力學指標值。

3.2.2 施工準備

施工準備主要包括招標設計、招投標、施工設計、合同簽訂及資金籌集等。

(1)招投標。

嚴禁轉包,主體工程不能分包;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投標法》招、投標。

(2)資金籌集。

很多地方已認識到要解放思想,克服單純依靠國家投入的思想,多渠道、多形式、多層次籌集建設資金。可考慮如下對策:在資金投放方式上,調動積極性,與后期運行效益掛鉤;建立地方政府財政“競標”投入激勵機制,“誰積極,支持誰”,充分調動地方政府的積極性;地方政府可采用多種合理方式,通過整合支農資金、逐步提高水利工程水價、調整財政支出結構等辦法,積極籌措配套資金。

3.2.3 建設實施

(1)健全工作機制,加強質量管理與監督。建立明確的、穩定的長期除險加固規劃,尊重技術自身規律,保障除險加固質量;落實項目法人責任制,加強項目建設的進度、資金和質量管理;加強監督檢查與指導,提高各級政府對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作的認識,及時規避風險。

(2)加強質量控制,完善監理制度。

監理工作需及早介入,并貫穿建設工作全過程;處理好監理單位與施工單位質量控制體系之間的關系;監理要在每個環節上實施監控。

(3)做好安全度汛工作。

制定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安全度汛計劃和預案,嚴格執行調度運行方案,加強水庫病險部位巡視檢查及施工期大壩安全監測。必要時要空庫迎汛。嚴格按照度汛方案的要求安排施工,處理好施工進度、質量保證與水庫運用、安全度汛的關系。

(4)集中建設管理。

對于水庫除險加固項目多、任務重的地區,特別針對中小型水庫,在除險加固過程中實行集中建設管理,可有效地整合各類資源,提高加固效率,從而提高加固項目建設管理的質量。

(5)分步進行除險加固。

病險水庫基數大,經濟條件差,即使經濟較為發達地區也感到壓力很大。因此,針對這種資金情況可分兩種加固模式:一種是除險,針對性解決水庫工程存在的問題;另一種是達標,不僅要除險,還要在形象面貌、管理設施、交通與通信等方面達到相關標準。該模式對經濟較差地區更具合理性與可操作性。

(6)建立項目管理信息系統。

風險管理信息系統,儲存與風險相關的數據并允許進行數據檢索;經驗教訓信息系統,在項目申請完工時或在申請下一階段開始時,經驗教訓審查就應是其中一部分內容;信息系統,建立信息通報和網上公示制度。

(7)規范資金使用。

資金到位、管理規范是除險加固工程建設順利實施的基礎。加固工程要嚴格按照國債資金使用及管理辦法,建立專戶專帳并專人管理;對資金的使用按工程進度和合同條款推行報帳制;中央資金主要用于大壩穩定、基礎防滲、泄洪安全等主體工程建設,做到專款專用。

3.2.4 竣工驗收

(1)提出用于竣工驗收技術鑒定導則。

除險加固效果如何,除了讓時間來檢驗外,應該對工程除險加固效果及時進行評價。如何進行加固效果評價,至今未有有效方法。參照安全鑒定階段進行安全鑒定的導則形式,基于病險水庫工程存在問題的復雜性和特殊性,以及相關標準、規范,橫向對比參照各類工程屬性,編制用于竣工驗收的技術鑒定導則,確定用于竣工驗收的工程指標體系和鑒定方法。

(2)嚴把驗收關。

必須按初設批復保質保量完成工程任務后履行驗收程序,認真把好各個階段驗收關,嚴格按《水利水電建設工程驗收規程》(SL223)1999)規定進行驗收,確保除險加固工程施工質量。

(3)工程措施與非工程措施并舉,堅持工程建設與管理運行相互銜接。

加強水管體制改革,將其作為竣工驗收的一部分,使加固后的管理進入良性循環。水管體制改革是促進水利工程良性運行的根本措施,需進一步加強領導和監督,轉變“重建輕管”思想,建立長效良性運行機制。

3.2.5 項目后評估

后評價是一個“滾動式”的動態反饋過程,對已完建設項目的實施、執行和營運全過程進行系統、客觀的綜合分析,對項目的執行、效益、作用、影響進行分析和評價,總結經驗教訓,為未來決策與管理提供依據。

建議今后將這一環節補足,提出以下對策:(1)建立加固項目后評價的法律保障;(2)建立健全加固項目后評價的管理體系;(3)建立健全加固項目后評價的內容、指標體系和方法;(4)建立加固項目信息管理數據庫系統。

3.2.6 除險加固完成后的運行管理

病險水庫除險加固的完成,僅代表水庫能夠正常運行的基本條件初步具備,也是水庫正常運行的開始,后期運行中必須始終將大壩安全放在水庫運行管理工作的首要位置,常備不懈。

除險加固后,安全狀況總體上應該改善了,也未遭遇特大洪水、強烈地震等極端條件,反而垮壩了。除加固工程本身存在質量缺陷外,管理者思想上麻痹、管理上疏忽是主要原因,可能認為加固后大壩就徹底安全了,抬高水位甚至超水位運行都沒有關系。另外,應加強除險加固工程建設期與蓄水初期的巡視檢查,及時發現事故征兆和采取搶險措施,避免或延緩潰壩事故的發生,確保下游公共安全。

3.3 技術層面

(1)要善于在加固中使用綜合技術。我國病險水庫工程存在的安全問題復雜,特點較為突出,以土壩為例,很多水庫大壩壩體填土壓實度、滲透性等指標不能滿足現行規范要求,且這些指標通過除險加固的方式難以達標,而綜合技術則是根據一個大壩出險的原因、部位、病險程度、主客觀條件等,以實際存在的工程問題為前提,采用不同技術組合的最優綜合治理技術方案,以最終達到消除工程安全隱患、工程能夠安全運行的目的。

(2)小型水庫大壩安全評價和加固技術。小型水庫的特點是基本上無設計、施工、運用管理資料,經濟能力有限,按規范要求實施安全鑒定存在困難。若借助一批壩工專家經驗,不難對小型水庫存在的問題做出正確評價。如能借助基于專家經驗的專家診斷系統,對于小型水庫病險的評價與處理是非常有價值的。

(3)建立健全大壩安全監測系統。應按大壩安全監測技術規范要求完善大壩安全監測系統,水情雨情觀測項目、水工建筑物安全監測項目應齊全。

4 結論

綜上所述,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程是一項系統的工程,它涉及到了法律法規層面、管理層面、技術層面等層面的相關知識要點。為了保證每一座病險水庫都真正做到除險加固,就必須必須樹立風險意識,嚴把質量關,同時還要加強建設與運行管理,從而做好病險水庫的除險加固工程,確保下游生命財產的安全和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篇10

中圖分類號:F407.9文獻標識碼:A

1 當前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主要特征

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系統組成十分復雜, 影響因素多變, 只有找出工程施工管理特性, 才能在實踐中做出科學的工作計劃, 完成工程施工管理工作。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涉及范圍廣; 涉及學科廣; 涉及法律法規多; 地區差異大; 缺少統一的管理模式。具體說來其主要特征如下:

① 管理涉及面廣、涉及學科多: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工作通常會涉及到工業、農業、水利、交通、環保等諸多領域,同時還將涉及到地質、法律、經濟、管理等不同門類的學科;

② 涉及的法律、法規種類多:水利工程施工管理過程中,將涉及到《合同法》《經濟法》及其他與水利、交通、土地、城建等有關部門相關的國家及地方、行業性法律法規;

③ 不確定性強:對于影響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諸多因素,如地震、洪水災害以及山體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災害,經濟危機、社會動亂、戰爭等社會災害等影響因素,都將導致水利工程施工具有較強的不確定性;

④ 地區差異大:全國各地在社會、經濟和自然環境等方面都存在著明顯的差異。

2 水利工程項目施工管理存在的問題

隨著市場經濟的進一步完善, 國家對水利基建工程建設投資不斷擴大, 工程建設項目不斷增多, 大大改善了施工企業的施工條件和經營收入, 使各類施工企業逐步發展壯大。但是, 由于水利水電工程施工準入門坎低, 我國施工企業的管理體制、施工技術手段等良莠不齊, 致使水利施工管理存在很多問題。

2.1 安全問題

1) 高位癱瘓的脫節管理模式, 造成施工企業政令不通和施工現場管理失控。

2) 水利施工企業對安全生產及文明施工工作重視不夠, 安全經費投入少, 安全設施、設備、用品、用具等配備不到位。

2.2 質量問題

1) 市場競爭激烈, 施工企業低于成本價中標, 為節約成本, 降低原合同的質量要求。

2) 施工企業內部管理存在問題, 如管理職責不落實, 資源配置不充分。

3) 企業質量檢測手段落后, 許多質量檢查流于形式, 不具體進行量化。

3 加強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對策

3.1 重視安全生產

1) 建章立制, 完善體系, 逐級簽訂安全生產目標責任書。建立以項目經理為第一責任人的安全管理體系, 制定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安全生產操作規程, 完善安全保障體系, 并保證體系的正常運行。

2) 建立施工安全生產及文明施工不良行為的公布制度和檔案庫; 建立考核制度, 加強對企業負責人、項目經理、安全管理人員安全生產知識和安全管理能力的考核; 建立施工特種作業人員持證上崗制度。

3.2 建立健全質量保證體系

1) 增強企業的全員質量意識。建立一套從項目第一管理者到具體工人的質量保證體系, 使質量是企業的生命 這句話深入人心。

2) 建立健全質量責任制。做到職責分明, 落實到人, 嚴格獎懲制度, 運用經濟杠桿提高項目施工質量。

3) 加強施工過程的質量控制。從原材料的采購到成品保護, 從施工工序到單元工程的驗收, 再到分部工程及單位工程的驗收, 嚴格執行國家及行業的規程、規范及標準。

4) 加強社會監督力度。一是與監理單位密切配合, 做好施工現場的質量檢查及驗收工作; 二是對需要提供公證數據的質量檢驗檢測,委托第三方檢驗檢測機構進行。

3.3 切實加強成本控制

1) 科學合理地編制項目的目標成本。工程開工前, 組織專業人員對項目成本進行測算, 分析研究降低成本的措施, 科學合理編制項目目標成本并分解到各作業隊, 明確成本控制的責任, 以利全員做好成本控制工作。

2) 認真做好項目實施過程中的成本控制。嚴格控制施工過程中所產生的各種費用, 分項工程開工前, 對關鍵項目及關鍵工藝進行經濟對比分析, 以優化方案、降低成本; 并編制詳細的與工程進度計劃相適應的采購計劃。采購計劃與工程進度計劃不合理, 將造成窩工、材料積壓及浪費、設備效率降低、現場管理費增大進而導致施工成本增加。

3) 認真做好成本核算及成本分析工作。實行項目成本分析月例會制, 結合工程進度、工程結算、目標成本執行情況、費用控制等進行檢查監控, 分析問題, 制定相關措施及時給予糾正, 及時反饋糾正措施的執行情況及執行效果。

4) 認真分析施工合同, 做好工程變更、索賠資料的收集及對業主的結算工作。在項目實施過程中, 一要及時按合同進行工程結算; 二要認真、準確地做好設計變更和索賠項目的資料收集和現場簽證工作, 保存好原始資料, 及時向監理、業主上報費用報告并及時督促批復, 以加快資金的回收, 防止成本的流失, 從而保證項目成本目標的實現。

4水利工程項目施工管理的創新

水利施工管理是一項復雜的綜合性的工程管理工作。要實現工程創一流的目標, 必須在工程質量、安全、進度、成本、文明施工、隊伍建設等各方面全面創新。

4.1 管理理念創新觀念

1) 確立與時俱進和全面創一流的新思路, 破除安于現狀、盲目自滿的思想。在新的工程施工前, 一方面認真總結、吸取以往工程的經驗教訓, 通過深刻反思和科學總結, 干好工程施工。另一方面告誡干部職工要有嚴格審慎態度,大力倡導 全面創一流、 精細管理和不優則退,不精則敗的管理理念, 從而實現管理理念的升華和自我超越。

2) 依法治企, 確立制度在管理中的法律地位。結合工程實際, 修訂、完善質量、安全、成本、文明施工管理等一系列可操作性的管理制度, 將按制度辦事的理念不斷融入和滲透到施工與管理工作的各個方面及每個環節中, 使管理工作有章可循, 有法可依, 嚴而有據, 嚴而有信。

3) 以人為本, 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制度要靠檢查考核來落實, 更要靠大家自覺地維護和執行。堅持制度的嚴肅性, 反對主觀隨意性;堅持考核的公平公正性,反對主觀片面性; 堅持精神和物質激勵相統一, 營造良好的環境條件。

4)樹立不斷學習、終身學習的觀念,全面提高隊伍素質。創建學習型組織, 是企業發展與創新的必然要求, 也是培養一流施工隊伍的重要途徑。企業要為職工不斷獲取新知識、新技能創造良好的條件, 營造濃厚的氛圍, 引導職工積極學習和掌握新技術、新知識、新工藝, 使職工學有所用, 學有所為。

4.2 體制管理與運行創新

1) 調整管理機構, 為體制創新奠定基礎。按照職責清晰、權責明確、精干高效的原則, 實施機構調整和人員分流。

2) 建立管理制度體系。在施工管理中,指揮部應嚴格按照合同要求和施工組織設計, 編制各類工藝導則和作業指導書, 以此規范施工管理活動。在質量管理上, 應不斷強化質量保障體系, 通過完善各項制度, 對施工質量實行全過程、全方位的監督控制。

5結束語

在市場經濟不斷發展的今天, 施工單位要生存和發展, 只有不斷地提高管理水平, 增強自身實力, 提高服務質量, 才能不斷拓展市場,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因此, 建設一支技術全面、精通管理、運作規范的專業化施工隊伍, 是時代的要求, 更是一種責任。

參考文獻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木林县| 遂川县| 安仁县| 乌鲁木齐县| 合肥市| 集贤县| 襄樊市| 文山县| 营山县| 周宁县| 虹口区| 东丽区| 合山市| 遵化市| 揭西县| 张家口市| 肇州县| 蓝山县| 云南省| 宝丰县| 视频| 焦作市| 封开县| 那曲县| 滦平县| 获嘉县| 鱼台县| 连云港市| 石嘴山市| 湖口县| 石柱| 南阳市| 南部县| 大渡口区| 莱州市| 靖宇县| 交城县| 留坝县| 阿鲁科尔沁旗| 延安市| 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