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3-30 13:02:10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疾病證明書,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主要病史及治療經過
診斷部門
意見
縣醫保專委會意見
性別
年 齡
人員類別
單位名稱
醫師簽字: 年 月 日
醫師簽字: 年 月 日
(章)
年 月 日
縣醫保中心審批意見
審核簽字: 年 月 日
負責人簽字: 年 月 日
注:⒈此表由基本醫療保險特殊疾病診斷機構相應專科副主任以上的醫師填寫。
[中圖分類號]R62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6455(2010)05-0654-03
Complications and their management of hyaluronic acid after facial injection
HU Xiao-gen1,YANG Yue2,ZHANG Wei-na3,MA Hai-huan1
(1. Department of Aesthetic Plastic Surgery, China-Japan Friendship Hospital Under Chinese Health Ministry, Beijing 100029, China; 2. Beijing Aimeike Shengwukeji Co., LTD; 3. Department of Aesthetic Plastic Surgery, Affiliated Hospital of Qingdao University)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omplications and their management after facial injection of Hyaluronic acid.MethodsFrom July 2007 to August 2008, 67 patients had received facial injection of hyalurontc aid. They were 65 females and 2 males. Their age ranged from 18 to 60, with a mean age of 36. The injection related complications were properly treated and recorded for statistic analysis.ResultsIn 67 cases,early complications included 52 of redness and swelling (78%), 22 of brusing ( 32%),12 of unevenness (18%), 3 of local infection (4%). Later complications were 11 of insufficient injection(16%), 17of over-injection (25%),7 of nodosity (10%). All complications were managed accordingly on time and completely eliminated.ConclusionComplications of hyaluronic acid could be completely eliminated after proper management and hyaluronic acid is a safe and effective facial filler.
Key words: Hyaluronic acid; facial filler; complications; management
20世紀80年代,透明質酸衍生物等軟組織充填劑開始應用于臨床注射美容。目前在全世界已廣泛應用,每年接受注射填充治療的人次達數百萬,隨著透明質酸的廣泛應用,注射填充后出現的各種并發癥也備受關注。
1資料和方法
1.1 臨床資料:2007年7月~2008年8月間在數家醫院和醫療美容機構接受透明質酸面部注射而出現并發癥的67例美容患者,其中女性65例,男性2例,年齡18~60歲,平均年齡36歲。透明質酸注射范圍包括面部魚尾紋、眉間紋、額紋、嘴角紋、鼻唇溝充填、豐唇、豐顳、豐下頜、顏面小范圍凹陷填充等。
1.2 早期并發癥及處理方法
1.2.1 局部紅腫:一般在注射術后1~2天內消失, 注射后冰敷10min可有效減低紅腫時間。注射后紅腫一般3天內自行消失,如果不消失,局部外涂含氫化可的松藥膏、積雪苷霜軟膏、喜療妥軟膏,經處理后1周左右紅腫完全消失。
1.2.2 局部瘀青:操作者應把握好注射層次,不可穿刺過深,注射后立即用棉球將注射部位按壓3~5min,注射后再冷敷5~10min。對已經出現瘀青的部位采用在第一天冷敷,24h后配合熱敷等理療可以加速吸收,吸收后不留痕跡。
1.2.3 局部不平整:注射后要在注射部位表面,用拇指指腹輕輕推揉,使得注射物均勻的分散開來,直至局部恢復平整為止。注射后按摩是必須的程序,只有通過按摩將點狀和線狀的注射劑均勻地推揉到凹陷部位,使注射劑成片狀分布,消除局部不平整。
1.2.4 局部感染:一種是針眼感染,出現感染后,盡量從針眼部位擠出注射劑,或針刺小孔引流出注射劑,口服抗生素治療,局部每日清創換藥治療,直至痊愈。另外一種是皮下感染,多由皮下一次注射容積過多,沒有遵循無菌操作規范或注射部位已經存在感染灶等造成。皮下感染比較難以控制,除口服抗生素外,局部多次抽吸出注射物及分泌物,每日用抗生素鹽水沖洗,直至流出清澈的沖洗液為止,沖洗堅持到痊愈。
1.3 后期并發癥及處理方法
1.3.1 填充不充分:第一次注射通常需要10%~20%的過度矯正,如果首次填充不充分,3周后再行第二次補充注射填充,直到效果滿意為止。
1.3.2 過度矯正:操作者推注時用力欠均勻,注射層次不均一,超過限度的過度矯正形成。術中可以將過度矯正部分注射劑從原注射針眼擠出,對于難以擠出部分,局部注射玻璃酸酶溶解可以加速吸收。
1.3.3 過早吸收:注射層次不能過深,要注射到真皮組織,如果注射到皮下組織注射劑很快就吸收。在注射過程中,操作者把握好層次,推注時如果感到阻力很大說明在真皮層,相反,阻力很小說明在皮下層,這是由真皮結構致密而皮下組織比較疏松決定的。對于過早吸收的病例,3周后補充注射治療。
1.3.4 皮下硬結:皮下硬結多是注射過于表淺造成。術中發現注射部位過淺,皮膚顏色發白,這時要改成深層次注射,已經注射部分可以從針眼擠出。對于難以消失的硬結,可以間斷注射玻璃酸酶溶解,加速硬節吸收。
2結果
收集的67例病例中,早期并發癥包括局部紅腫52例,發生率為78%;瘀青22例,發生率為32%;局部不平整12例,發生率為18%;感染3例,發生率為4%。晚期并發癥包括填充不充分11例,發生率為16%;過度矯正17例,發生率為25%;皮下硬結7例,發生率為10%。各種病例并發癥經過以上處理方法正確處理后,都痊愈,不留后遺癥。常見并發癥的典型臨床表現見圖1~4所示。
3討論
注射皮膚填充劑是治療面部老化性皺紋和凹陷的有效手段。早期最常用的皮膚填充劑是各種膠原類制劑,自2004 年以來,透明質酸成為使用量第一的皮膚填充制劑[1]。
3.1 透明質酸類產品的成分和生物特性:透明質酸是廣泛存在于生物體內的一種酸性黏多糖, 是一種最簡單的糖胺聚糖,是由幾萬個完全相同的非硫酸化二糖重復排列形成的無支鏈的多聚物,是一種細胞外基質,在組織的形成和修復過程中,為細胞的遷移提供了一個良好條件。在不同的物種和組織中其分子結構是相同的,無物種和組織間的差異。透明質酸主要存在于皮膚、關節腔、玻璃體、血管和臍帶內,人體內大約一半的透明質酸存在于皮膚中[2-3]。真皮內的透明質酸為膠原和彈性蛋白纖維提供了布局空間,共同形成一個皮膚的支架,是維持皮膚組織穩定、融合和彈性的重要細胞外基質, 皺紋的產生與皮膚內膠原、彈性纖維蛋白和透明質酸的丟失有關[4]。
普通的透明質酸在體內很快就會代謝成水和CO2,不同組織中的透明質酸其半衰期不同,從幾min(血液中) 到3 周(軟骨) 不等,在皮膚中其半衰期不到1天[5]。作為皮膚填充劑使用時,為了延長療效,一般采用交聯的方法以延緩其降解速度。透明質酸還具有等容降解的特性,當某些透明質酸分子降解時,剩下的分子可以吸收更多的水分以維持總體積的不變,直至所有的分子完全降解[6]。透明質酸可以被透明質酸酶降解,如果透明質酸注射過多,可以使用高濃度消除或低濃度進行調整,注射后30min 透明質酸酶即可起作用[7]。目前可以將臨床上用的HA制劑分為動物源性和非動物源性兩種。
3.2透明質酸類產品的注射方法:熟練掌握注射方法可以提高治療效果,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正確的注射包括注射方法和注射層次,通常使用于面部美容注射的方法有系列點狀注射、線狀注射、扇形注射和交叉網狀注射四種[8]。在不同部位有不同的注射方法[9],如:抬頭紋、眉間紋在真皮中層和深層行線形注射,鼻唇溝在真皮深層和皮下層行線形注射,魚尾紋在真皮中層和深層行扇形和交叉注射,鼻根部和頦部在骨膜層行點狀注射等。
透明質酸注入的層次是影響注射效果的決定因素之一,通常填充到皮膚真皮網狀層的淺層和深層[10]。在臨床上操作者把握推注時手感壓力變化和觀察注射部位皮膚表面顏色變化,如果在注射過程中發現皮膚變白,可以斷定注射的層次過淺,位于真皮層或表皮下;在推藥時明顯感到推進阻力小,表明注射層次過深,注射劑很快被吸收,達不到充填效果[11]。
3.3 透明質酸類產品的并發癥及其防治:透明質酸注射后的并發癥分近期和遠期并發癥,近期并發癥(短期刺激)注射后短期內即發生,多在一周左右逐漸消退,消退后多不留痕跡。遠期并發癥是指注射后一段時間,通常在注射后一兩周才表現出來的不良反應,要經過一段較長時間,隨著透明質酸不斷降解,通常2~3月后也能自愈。
導致不良反應的主要原因是操作程序不合理和不當操作,比如注射的層次錯誤和注射壓力不均勻等[12]。近期并發癥包括包括局部紅腫、感染和過敏等,遠期并發癥包括充填不充分、過度矯正、皮下硬結等。減少并發癥的關鍵在于預防,預防包括注射前合理設計注射程序和方法,無菌操作規范,術后采用冰敷,合理護理、保護注射區域防沾染等。一旦出現短期不能恢復的并發癥要及時正確處理,都能很快恢復,不會產生嚴重不良后果。本文對注射后早期和后期出現的各種常見并發癥進行了羅列,并就各種并發癥闡述了相應的預防和治療措施。最常見的注射術后并發癥是局部紅腫,一般在注射術后2天內消失, 注射后冰敷可有效減低紅腫時間。對于注射后3天不消失的紅腫,局部外涂含氫化可的松藥膏、積雪苷霜軟膏、喜療妥軟膏,經處理后一周左右紅腫完全消失。其他并發癥也是重在預防,一旦出現后采取對應的措施,可以及早消除并發癥。因為透明質酸的特點就是“持久性的填充劑”,而不是“永久性”的充填物,出現的這些并發癥一般都是可逆性的,隨著透明質酸在體內代謝后完全被人體排出,它的副作用也會隨之消失,不會給機體帶來永久性副作用[13]。
規范操作程序,掌握熟練的注射方法,把握好注射層次,做好術后護理,一般注射術后很少出現嚴重并發癥。有報道,透明質酸注射后嚴重不良反應發生率僅為0.06%[14],嚴重并發癥如慢性肉芽腫、血管栓塞造成失明或腦梗死[15],出現遲發性過敏反應[16]等。目前臨床使用的透明質酸產品多是生物源性,由細菌發酵法提取制成,產品純度高,抗原性小,一般不會發生過敏反應。隨著透明質酸注射美容產品生產工藝和注射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嚴重并發癥很罕見,本組中未出現一例嚴重不良反應。
自1996年瑞士Q-Med AB公司生產美容注射用透明質酸以來,透明質酸做為美容注射填充劑在全世界范圍內投入臨床使用才只有十幾年的歷史,這是一個全新的領域,對新產品的研究是一個不斷摸索的過程。我們只是對小范圍,病例數有限的美容注射透明質酸注射后并發癥及其治療的結果進行總結。更廣范圍的研究,有助于更充分了解美容注射透明質酸可能存在的其它并發癥,使得數據更具有科學性和全面性。
[參考文獻]
[1]ASPS. National Plastic Surgery[EB/OL]. [2007-06-20]. plasticsurgery. org/ media/ statistics/ index.cfm.
[2]Alberts B,Johnson A,Lewis J,et al. The extracellular matrix of animals[M] . The Molecular Biology of the Cell. 4thEd,New York:Garland Science,2002,126 :1090-1093.
[3]Goak L,Benfield P. Hyaluronic acid. A review of its pharmacology and use as a surgical aid in ophthalmology,and its therapeutic potential in joint disease and wound healing[J].Drugs,1994,47(3):536-537.
[4]Mccracken MS,Khan JA,Wulc AE,et al. Hyaluronic acid gel (Restylane) filler for facial rhytids:lessons learned from American Society of Ophthalmic Plastic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 member treatment of 286 patients[J]. Ophthal Plast Reconstr Surg,2006,22(3):188-191.
[5]Meyer K,Palmer JW.The polysaccharide of the vitreous humor[J].Biol Chem,1934,107:629-634.
[6]Hertegard S,Hallen L,Laurent C,et al. Cross-linked hyaluronan versus collagen for injection treatment of glottal insufficiency:2-year follow-up[J].Acta Otolaryngol,2004,124(10):1208-1214.
[7]Biesman B.Soft tissue augmentation using Restylane[J].Facial Plast Surg, 2004,20(2):171-177.
[8]Gary DM, Kyle MC. Hyaluronic acid fillers.Dermatologic Therapy,2006,19:141-150.
[9]吳溯帆,石杭燕,嚴晟,等. 透明質酸在面部美容中的應用[J].中國美容整形外科雜志,2007,18(5):324-328.
[10]Fredric SB,Alex C.Hyaluronic acid fillers:Restylane and Perlane. Facial plastic surgery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2007,15:63-76.
[11]車菲,朱金土,劉波,等. 透明質酸注射治療面部靜態性皺紋臨床觀察[J].中國美容醫學,2008,17(5):636-638.
[12]Sdick N,Sorhaindo L. The utility of soft tissue fillers in clinical dermatology: treatment of fine wrinkles and skin defects[J].Expert Rev Med Devices,2007,4(4): 559-565.
[13]Kenneth B. A randomized evaluator-blinded comparison of efficacy of hyaluronic acid gel and avian-sourced hylan B plus gel for correction of nasolabial folds[J].Dermatol Surg,2007,33:928-936.
[14]Lowe NJ,Maxwell CA,Patnaik R.Adverse reactions to dermal fillers:review[J].Dermatol Surg,2005,31(11):1616-1625.
[15]Coleman SR. Cross-linked hyaluronic acid fillers[J].Plast Reconstr Surg,2006,117(2):661-665.
只要經醫生診斷可以休息的疾病,都可以開具病假單,但病假單必須要滿足以下幾個條件才能生效。1、病假單必須由醫師及以上職稱的醫生才可以開具,不得由護士開具。2、病人的休假時間不能超過七天,續假不超過七天,不能連續請病假超過一個月。3、患有較嚴重疾病的患者,可以一次請3-6個月的病假。4、病假單的簽發不能提前開具,也不能在診治時間的兩天后開具,否則視為無效。
法律依據:《疾病診斷證明書和病假證明書發放管理制度》診斷證明書是具有一定法律效力的醫療文件,司法鑒定、因病退休、工傷、殘疾鑒定、保險索賠等要以診斷證明書作為依據之一。因此,開具診斷證明是政策性很強的醫療工作,為進一步加強管理,特制定本制度。1、臨床醫師要以科學、嚴謹、實事求是的態度,認真開具診斷證明書和病假證明書,每項診斷都應具備客觀、科學的診斷依據。2、診斷證明書必須由本院主治醫師以上人員開具并加蓋個人簽章,出具診斷證明書的主治醫師對所做出的診斷負責。3、臨床醫生開具疾病診斷書和病假證明書,應字跡清楚,項目填寫齊全,病休時限必須大寫,不得涂改。、疾病診斷證明書和病假證明書發放管理制度
(來源:文章屋網 )
中國分類號:R195文獻標識號:B 文章編號:1005-0515(2010)10-382-03
疾病死亡原因分析是醫學統計學的一項重要內容,疾病死亡率可定量地揭示影響當地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對死亡原因監測、填報、統計工作的需求做出估計,制定國家的人口和衛生政策、確定資源配置和干預重點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1城市死因評估分析
㈠整合資源,加強管理
為統一死亡醫學證明書管理,嚴格質量控制,依據《營口市死亡醫學證明書管理暫行規定》和《關于確定營口市中心醫院等70家醫療機構為我市簽發單位的通知》。目前,這70家醫療機構具備死亡醫學證明書簽發資格。
㈡培訓情況
為了確保生命統計工作順利開展和質量全面提升,對6個縣(市)、區衛生局主管局長、醫政科科長,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管主任、相關科室負責人及《居民死亡醫學證明書》簽發醫療機構主管院長、科室相關負責人進行全面系統培訓。針對死亡醫學證明書的填寫、根本死因的確定以及死亡病例網絡直報工作流程、死因登記報告信息管理規范等方面內容做了詳盡的講解。培訓后對70家醫療機構進行了《居民死亡醫學證明書》知識情況調查和考核,發放試卷70張,回收54張,及格49張,及格率90.74%。通過培訓,進一步理順了衛生同公安、民政等部門在《居民死亡醫學證明書》填報、使用過程中德協調關系,保證了登記報告統計工作的法制化、規范化,提高了工作質量和人口統計數據的全面性、可靠性、有效性、準確性。
㈢新生兒死亡報告
為加強我市嬰兒死亡報告質量,進一步規范醫療機構管理,準確收集醫療機構嬰兒死亡報告數據,市衛生局下發了《關于加強我市嬰兒死亡報告質量的通知》文件。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多次到營口市中心醫院、市婦兒醫院等助產機構進行新生兒死亡情況調查及督導,進一步強化了危重病兒的報告。
㈣督導檢查
為進一步加強居民死亡原因填報、統計報告工作,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對市中心醫院等14家醫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生命統計報告工作進行了督導檢查,保證了死因報告持續、規范開展。
1綜合管理
從檢查的14家《居民死亡醫學證明書》簽發單位來看,大部分單位能夠按照《營口市死亡醫學證明書管理暫行規定》的要求,有專人負責領取、保管和登記死亡醫學證明書,并由專人保管死亡醫學專用章,簽發程序基本符合規定。但個別單位在周六、周日直接將空白死亡醫學證明書加蓋死亡專用章后發放到醫生手中,而未做編號登記,一旦出現問題將無法分清責任;個別單位沒有專人負責死亡醫學證明書的管理,而是幾個臨床醫生交叉開據證明,管理相對混亂。
2填寫質量
簽發單位在填寫《居民死亡醫學證明書》質量上不同程度地存在問題,從現場抽查159張《居民死亡醫學證明書》來看,其中,基本信息填寫不全(工種、戶口地址等)7張、根本死亡原因不明確(死因鏈邏輯錯誤)6張、致死的主要疾病診斷欄未填或格式錯誤7張、在家或院前死亡調查記錄未填、不詳細的14張、字跡嚴重潦草的2張、無醫師簽名印章的49張、無簽發單位死亡專用章的13張。
3簽發過程遇到的問題
為在家中死亡死亡人員開據《居民死亡醫學證明書》時,大部分家屬都能夠提供死者的生前疾病史或相關情況,但也有部分家屬由于死者生前未就診或無病志資料,死亡原因很難或無從推斷。而這部分人究竟是否非正常死亡,簽發單位無從界定,僅由簽發單位來認定也是不符合法律程序的,需要公安或街道(社區)出具證明。
在錄入《死亡醫學登記系統DeathReg2002》監測系統時,發現部分死者家屬聯系人均為同一人和同一聯系方式,《居民死亡醫學證明書》填寫嚴重項目不全,調查記錄常出現胡編亂造。經回訪發現,這部分人是民間紅白喜事協會主持人,主持人替死者家屬辦理開據《居民死亡醫學證明書》。根據有關規定簽發單位應拒開,由此又經常發生死者家屬與簽發單位的摩擦,嚴重影響了生命統計工作的正常開展。
在對經濟技術開發區中心醫院檢查時,我們了解到,當地殯儀館仍然存在人死亡后,不開據《居民死亡醫學證明書》僅憑民政部門出具的證明就可以火化的現象,這極大地影響了我市生命統計工作的準確性。
對此我們建議:在家中死亡的,特別是其家屬不能說明死亡原因的,其死亡原因的判定,是否涉及刑事責任,需要公安部門或所在社區進行認定。認定后由家屬憑公安部門的認定結果或社區證明,到相應的簽發單位開據死亡醫學證明書;對在外地死亡的應憑死亡地出具的相關證明到其戶口所在地的簽發單位換取死亡醫學證明書后,再辦理戶口注銷等事宜;民政部門要加強對民間紅白喜事協會主持人和殯儀館等部門的管理,以利于我市生命統計工作的正常開展。對于妨礙或擾亂簽發單位正常工作的,公安部門要依據有關法律、法規給予嚴肅處理。
5死亡率分析
市內兩區(站前、西市)報告死亡人數為2555人,粗死亡率603.04/10萬,選擇世界人口進行標化,標化死亡率為518.11/10萬;其中男 1462人,粗死亡率696.40/10萬,標化死亡率611.24/10萬;女1093人,粗死亡率511.34/10萬,標化死亡率436.30/10萬;新生兒死亡數8人,死亡率3.77‰。期望壽命為77.41歲,其中,男性為75.75歲,女性為79.08歲;死因順位前3位為循環系統疾病、腫瘤、呼吸系統疾病。死亡率(標化率)分別為為308.24/10萬(279.55/10萬)、175.36/10萬(130.49/10萬)、33.04/10萬(31.81/10萬).
2死因登記信息網絡直報評估分析
1建立以鄉鎮為報告單位的網絡直報機構
目前我市6個縣(市)區25家醫療機構開展網絡直報,其中大石橋市逐步實現了以鄉鎮為報告單位的死因登記信息網絡報告。
2網絡直報質控
我市70家死亡醫學證明書簽發單位有25家實行了網絡直報工作,2009年共報告死亡個案3199例,其中西市區報告750例,網報審核率95.12%,站前區報告287例,網報審核率97.47%,鲅魚圈區報告349例,網報審核率100%,蓋州市報告284例,網報審核率7.39%,大石橋市報告1522例,網報審核率63.99%,老邊區報告7例,網報審核率42.86%。大部分縣(市)區監測點存在不同程度的死因推斷和死因編碼錯誤及填寫項目不全等問題。
3存在的問題探討
1死亡醫學證明書填寫質量普遍較差
我市各簽發單位死亡報告卡填寫質量相對較差,尤其是字跡不清、死因鏈不完整、根本死因的推斷錯誤等。
2部門協調困難
衛生與公安、民政等部門的溝通合作仍存在較大困難,在統計中死亡信息的收集、核對、人口資料的獲取較為困難,工作要求和相關技術指標落實較困難。
3部分監測點未覆蓋全人群
由于監測點劃分不清,使得鲅魚圈區、老邊區監測點人口未進入監測范圍,其區域內的《死亡醫學證明》數據未被錄入死亡醫學登記系統(DeathReg2005)。
4工作人員不穩定
絕大多數疾控機構因編制等問題,工作人員身兼數職,從事慢性病防制工作的人員同時要承擔艾滋病、地方病等傳染病防制工作,導致死因監測工作基層壓力較大,工作質量難保證。
5新生兒死亡報告制度不完善
部分助產機構登記制度不健全,登記資料不完整;家屬不愿主動報告嬰兒出生、死亡信息,不易獲得在家死亡的嬰兒信息;“土葬”風俗造成嬰兒死亡漏報。
4下一步措施和設想
根據國家衛生計生委、公安部、民政部文件(國衛規劃發【2013】57號)要求:自2014年1月1日起,各地醫療衛生機構使用全國統一制定的《居民死亡醫學證明(推斷)書》(以下簡稱《死亡證》)。《死亡證》是從事人口統計、生命統計等有關工作的基本信息來源;是訴訟或司法的法律證據;是群眾性、社會性憑證及公證必備文件[1]。如何對《死亡證》進行管理干預,以達到規范證書簽發與使用、信息填報完整、準確、及時,為制訂社會經濟發展規劃、評價居民健康水平、優化衛生資源配備提供重要依據。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采用某院2013年9月~12月死亡患者死亡醫學證明書291份與2014年1月~4月實施管理干預后死亡患者死亡醫學證明書302份。
1.2方法 將管理干預前與管理干預后的死亡醫學證明書基礎、特殊項目填寫完整與不完整,基礎、特殊項目填寫準確與不準確,統計項目報告準確與不準確例數錄入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7進行統計分析。網絡直報7d內報出,8~15d內報出,15d內報出例數均可從人口死亡信息登記管理系統中獲得。
2結果
2013年9月~12月某院死亡患者291例,網絡直報291例,其中基礎、特殊項目填寫完整226例,完整率77.7%,基礎、特殊項目填寫準確213例,準確率73.2%,統計項目中根本死因、死因編碼都正確260例,正確率89.3%,7d內直報率88.3%,8~15d直報率8.9%,15d內直報率97.3%。從2014年1月1日起對死亡醫學證明書填報質量進行管理干預。2014年1月~4月死亡患者302例,網絡直報302例,管理干預后結果顯示:基礎、特殊項目填寫完整289例,完整率95.7%,基礎、特殊項目填寫準確282例,準確率93.4%,統計項目選擇正確293例,正確率97%,7d內直報率89.1%,8~15d內直報率8.9%,15d內直報率98%。
3討論
對2013年9月~12月291份死亡醫學證明書進行分析,其主要填報缺陷有以下七方面:①基礎、特殊項目填寫有漏項或錯項,②死亡原因部分為空白,沒有填寫任何死亡原因,③死亡原因邏輯順序錯誤,常見"流水賬"式書寫,將各種死亡原因羅列在死亡證明書上,一行填寫多個死亡原因,沒有順序和關系,或順序顛倒、混亂,④意外傷害未填寫外部原因或外部原因不明確,⑤使用英文名稱或縮寫,⑥根本死亡原因選擇和死因編碼不規范,⑦死亡醫學證明書有遲交、遲報現象。
綜上分析和在填報質控中發現,出現的大部分問題并不是醫師診療水平有限診斷錯誤,而是臨床醫師對死亡證明書填寫規則不熟悉,直接死因、根本死因及死因鏈概念有誤造成的[4]。從2014年1月1日起以(國衛規劃發【2013】57號)文件要求為契機,對死亡醫學證明書填報質量進行規范化管理干預,管理干預實施情況討論如下。
3.1進行宣傳、培訓是提高死亡醫學證明書填報質量的前提 向相關人員宣傳(國衛規劃發【2013】57號)文件要求,并進行《死亡證》的基本填寫規范、根本死因的填報方法和ICD-10編碼培訓。宣傳、培訓采用了多種方式,如病案室到臨床各科室進行ICD-10編碼培訓和通過互聯網將各種相關信息發飛信給各位醫師等。經培訓后基礎、特殊項目填寫完整率由原來的77.7%提高到95.7%,基礎、特殊項目填寫準確率由原來的73.2%提高到93.4%。
3.2建立規范化管理規章制度是提高死亡醫學證明書填報質量的基礎 建立《急診、住院死亡病例登記上報制度》,《死亡醫學證明書簽收管理制度》,《環節控制管理制度》,《網絡直報制度》。《死亡證》屬于法律文書,要嚴格明確的責任人,只有具有國家執業醫師資格的醫師才有資格填寫[2]。
3.3對負責網絡直報人員提出更高的、具體的要求以提高死亡醫學證明書填報質量 要求負責網絡直報人員應掌握根本死亡原因的選擇與編碼規則,不斷學習臨床醫學知識,了解一般疾病的演變過程,具有敏銳的判斷、辨別能力,以便在填卡人員出錯的情況下能及時發現并予以改正[3]。網報人員經不斷學習相關理論,提高自身素質,統計項目中根本死因、死因編碼正確率由原來的89.3%提高到97%。
3.4加強環節質量控制是提高死亡醫學證明書填報質量的保證 明確填寫《死亡證》責任人,采取由負責救治的執業醫師填寫,質控信息反饋均反饋給救治醫師;《死亡證》由病案室每天收集,從2014年1月起各科建立《死亡證》交接登記本,以前因沒有交接登記本,經常出現臨床科室自認為已經將《死亡證》交給病案室了,但病案室卻沒有收到《死亡證》,為了盡快進行網絡直報,只好要求醫師重填一份,因此原交接模式責任不明確、既浪費人力、又拖延了時間,現建立《死亡證》交接登記本后,杜絕了以上情況發生;審核、網報均由同一人完成,審核、網報員在臨床工作12年,病案室工作五年以上,既有臨床經驗,又有疾病編碼實踐,能順利判斷死亡鏈的正誤和進行根本死因編碼,對審核過程中發現的錯誤及時發飛信給救治醫師或電話通知修改或重填。
3.5監控患者死亡信息以保證網絡直報及時性 審核、網報員每天通過電子病歷系統查詢每天死亡患者,并將信息導出,增加《死亡證》接收時間,建立死亡患者登記本,以便提醒醫師及時填寫《死亡證》和死亡資料進行備份。2014年1月~4月與2013年9月~12月網絡直報及時率除8~15d內直報率相同外,7d內、15d內直報率都有所提高。
參考文獻:
[1]程燕華.死亡醫學證明書填報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措施[J].中國病案,2011,12(11):21-22.
【中圖分類號】F550【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4-7526(2012)08-0424-01
2011年,嘉興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共發現偽造健康證明書案件3起,較往年頻繁。2012年,我局在國境口岸衛生檢疫查驗中加強了國際航行船舶健康證明書的監督管理工作,加大對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境衛生檢疫法》行為的打擊力度,在工作中發現國際航行船舶上的入出境船員未持有有效的健康證明書,個別船員持偽造健康證明書的違法行為,1-9月,共發現偽造健康證明書9起。
1主要案例介紹
1.12012年1月11日,嘉興局檢疫人員在對“江洲”號貨輪登輪檢疫時發現,一名中國籍船員健康證明書疑似造假,該證明書顯示在福建某保健中心辦理,檢疫人員聯系該保健中心, 健康證明書復印件經對方鑒定后,確認為假證。檢疫人員對船長及相關船員批評教育并對其實施行政處罰。
1.22012年2月19日,嘉興局檢疫人員在對“聯合女神”號貨輪登輪檢疫時發現,船上26名船員的健康證明書均在南京某大學附屬體檢中心辦理,各項體檢無醫師簽字,均使用了姓名章,個別船員的健康證明書照片處沒有鋼印。經電話聯系該體檢中心主任,將部分船員的健康證明書復印件傳真至該中心后,對方答復:所有船員均在該中心體檢,部分船員是在該中心分部做的身體檢查。面對如此不規范的健康證明書,檢疫人員詳細核查該輪的航海日志等相關資料,最終發現船長的健康證明書上顯示的日期該輪正在公海上航行,且前后數天該輪均未靠泊南京港。
2原因分析
近年來,全國各地檢驗檢疫機構多次查獲偽造健康證明書,其來源主要有兩種:一是各種造假團伙,私刻公章,偽造檢驗檢疫證書;二是某些醫療機構,特別是某些航運公司所屬的醫療機構違規操作,未經體檢出具虛假的健康證明書。導致偽造健康證書違法行為頻發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2.1船員法律意識淡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境衛生檢疫法實施細則》及《國際航行船舶出入境檢驗檢疫管理辦法》都明確規定,入境人員必須持有效健康證明或預防接種證明向口岸檢驗檢疫機構申報。船員購買假健康證明書存在僥幸心理,一旦事發,必將受到處罰;
2.2購買假證圖省事、圖方便。國際航行船舶的船期安排往往非常緊湊,老船員健康證明書到期如果按正常途徑體檢,往往會影響船期;而船公司給新船員的準備時間往往也不多,有些船員生活在農村,交通也不方便,去趟體檢中心,還得提前一天。據了解目前山東、福建一帶造假證件極為普遍,山東買一張假健康證大約900元人民幣,而在國際旅行衛生保健中心體檢不到300元,價格是假健康證明書的1/3,但是為什么偽造健康證明書的違法行為屢禁不止,主要還是船員圖省事、圖方便。
2.3處罰不夠嚴厲。由于船期的問題,在口岸查獲違法違規行為后往往采取簡易處罰程序,而簡易處罰最高只能罰款1000元,處罰力度有限。即使走一般程序,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境衛生檢疫法實施細則》的有關規定,對偽造檢疫單、證的行為最高處罰5000元。而一艘國際航行船舶停靠碼頭一天的費用至少上萬元,較低的違法成本使得船公司、船員選擇了偽造健康證明書。
2.4檢驗檢疫部門對健康證管理方面存在不夠完善的地方。由于國際旅行衛生保健中心和地方縣級以上醫院均有資格給國際航行船員提供健康證明書,但是兩條途徑未采取聯網管理模式,且地方醫院出具的健康證明書沒有證書編號、無法核銷、可重復多次使用,這就給造假者提供了可乘之機,國境口岸檢疫查驗時識別偽造健康證的難度在不斷加大,導致各種偽造行為屢禁不止。
3措施
針對這樣的情況,我局積極采取措施,嚴格執法把關,確保國門安全:
3.1加大法律法規宣傳力度。通過舉辦培訓班、召開座談會、在碼頭前沿醒目位置矗立警示牌等多種形式向有關企業、人員及各國船員宣傳我國相關法律法規,通過宣傳使相關人員不斷增強法律意識,自覺遵紀守法。
3.2與證件簽發機構保持密切聯系,方便調查取證。由于查獲的假證都是假冒福建、山東某些保健中心簽發的,我們加強了與這些保健中心的溝通和聯系,一旦發現疑似假冒,即可電話聯系咨詢,確定證件的真偽,為案件的查處取得重要證據。
3.3建立誠信體系,加大處罰力度。建立船舶檢疫的誠信評價體系,對持假證申報或其他違法違規行為的,發現一起,查處一起,并將其信息載入誠信體系,為今后的監管和案件查處提供參考意見,對屢犯的船舶加大處罰力度。
4建議
【Abstract】 Objective Analysis the symptoms of a 15 years typical case, male patient М-ш С.,at 1971, at the spinal surgery ward of institute of traumatic orthopedic Ukrainian was diagnosed Ⅳgrade scoliosis dysplastic and complications with heart disease by kyphoscoliosis and type Ⅲ grade pulmonary heart failure, and of treatment, rescue process, the cause of death and the accompanyingtreated. The cases of acute gastric dilatation was a patients with thoracolumbar scoliosis, in the post-operative period through the left paraspinal approach had a Re-entry approach into the vertebral body and intervertebral disc caused in the course of the left paravertebral sympathetic injury the plexus. The sympathetic nervous system stimulation of different segments of the results will lead to the stomach - intestinal motility dysfunction, and abdominal sets arising from intestinal and acute gastric dilatation. The lesson also allows the spine surgeon at an early stage will be able to deal cautiously with the complications of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Key words】 Scoliosis,Acute Gastric Dilatation, Injury the Plexus of Paravertebral Sympathetic,Function of Gastrointestinal Motility
1 一般資料
男性患者М-ш С.,15歲,病例號301823,1971年2月11日~1972年4月20日收治于烏克蘭醫學科學院創傷矯形研究院脊柱外科病區,入院診斷:發育不良性Ⅳ級胸椎脊柱左側彎,《脊柱側后凸型心臟病》型Ⅲ級肺心臟功能衰竭。
發現脊柱側彎畸形時患兒5歲,畸形呈進行性加重狀態,至15歲時,畸形程度已達到Ⅳ級。臨床檢查,畸形的穩定系數0.9。在實施松解手術之前對患者進行了7個月的術前準備治療:治療體操,傾斜平板脊柱矯形牽引,專門的矯形墊治療,背肌按摩。
1971年10月21日完成手術:主彎頂點水平間盤切除和椎體骨骺阻滯,椎間植骨融合手術。術后未出現任何并發癥。患者佩戴頭頸胸石膏支具行走。1972年2月1日完成二期手術:后路脊柱T7~L5節段硬質大塊異體骨植骨融合手術。術后早期未出現并發癥。術后第9天23:00pm,患者出現惡心、嘔吐污濁棕綠色絮狀液體。經洗胃處理,患者病情暫時緩解,但在次日3:20am患者復出現病情加重。去除石膏外固定支具,留置導尿,獲得約200ml濃縮尿液。查體見:腹部膨隆,腹部觸診痛陽性,特別是右髂腹部,聽診腸蠕動缺如。給予林格氏液靜注,5%葡萄糖,左旋復方葡萄糖注射液靜脈注射,以及神經營養、解痙攣藥物治療。6: 00am患者出現急性心血管系統功能衰竭癥狀,雖然經過對癥搶救治療無效,患者死亡。
尸檢 切開前腹壁時有大量酸性氣體冒出。腹腔內存在約350ml蒼白-粉紅色渾濁的液體,內臟器官表面平滑,發亮。胃體上部明顯膨脹飽滿。右側橫隔膜向上抬高至第3肋骨水平,左側至第4肋水平。大腸和小腸均膨脹發紺。在抬高的肝緣處由胃經小彎孔向心臟體部切開時,有大量氣體冒出并發出哨音。觀察內臟器官組織特點:
—心臟緊縮,觸診實質樣變,在心前區和胃間隙有少量血性液體和血凝塊。
病檢—心肌肥大樣變,特別是右心部分,呈實變充血;
—肺臟蓬松充滿氣體,充血明顯。右肺與右胸膜臟層的接合點撕裂,組織脆性變。切開肺臟可見其間充血、膨脹,伴有小的肺不張病灶;
—胃部明顯擴張,充滿氣體和大量泡沫樣變的液體和食物。胃壁擴張,胃粘膜布滿明顯出血點。胃粘膜皺襞表面不平整,粘膜皺襞水腫。胃壁的大部布滿粘液。在胃小彎部心前壁和后壁分別有2cm~3cm和3cm~4cm的心壁組織缺如和在后縱隔和右胸壁肋膈角之間可見斷續的食物殘渣;
—肝臟大小正常,不均勻充血;
—膽囊未見異常;
—胰腺未見異常;
—陰囊明顯擴張充滿氣體;
—雙腎及腎上腺未見異常。
病理解剖學診斷 發育不良性Ⅳ級胸椎脊柱左側彎,椎體骨骺阻滯椎間融合,后路脊柱融合手術后。急性胃擴張,急性心臟血管系統功能衰竭,死后的心臟胃體部、心壁肌肉自體溶解。
2 討論
本組臨床資料共2719例,臨床觀察年限為1967年~2002年間。術后早期嚴重并發癥表現為急性胃擴張的被觀察患者共5例(占患者總數的0.184%):其中3例—脊柱楔形截骨術后;1例—間盤切除術后;1例—胸椎體骨骺阻滯椎間融合術后2.5個月完成后路脊柱融合手術后。5例急性胃擴張的患者中,3例通過12d~15d的上述治療后,這個可怕的并發癥的臨床癥狀得到緩解,2例患者死亡(占患者總數的0.0736%)。
本例嚴重并發癥的臨床表現:胃上部的劇烈膨脹和擴張,胃下部的疼痛,聽診潑水音,反復多次的嘔吐污濁棕綠色絮狀液體(1200ml~1400ml)。口渴,全身乏力,脈頻細。М.В. Михайловский(2003)[7]的觀點認為,胃底和胃體膨脹的細微差別在于胃底膨隆是由于賁門口閉合不全,胃膈部的膨脹是由于幽門口被動增寬導致十二指腸內容物和膽汁進入胃體。А.А. Корж(1970)[6]的觀點認為,急性胃擴張的原因是由于重大的脊柱矯形外科手術破壞了患者的水鹽代謝,導致細胞鉀的缺乏。
本例急性胃擴張的患者為胸腰椎脊柱側彎患者,左側椎旁入路手術后。再次經由入路進入椎體和椎間盤的過程中對左側椎旁交感神經叢造成損傷。R.Leriche(1961)[1~2]研究了交感神經系統的特點,并在Reili[3]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交感神經系統的不同節段受刺激的結果會導致胃—腸道動力功能受損,而出現腸套入胃和急性胃擴張。Е.А.Абальмасова(1965)[4~5]在臨床工作中發現手術后的患者,由于交感神經系統功能紊亂導致的血管系統疾病引起急性胃擴張。值得說明,腸動力不足,腸無張力和胃腸的不全麻痹,可以導致急性胃擴張和組織器官的自體溶解,需要對術后患者進行周密的動態監測和對內環境的監測。這提示脊柱外科醫生在早期就應慎重的診斷和積極治療該并發癥。
急性胃擴張的主要治療方法是:綜合性的調理型治療方法,包括通過下胃管清除胃內積存的液體和氣體,堿性溶液洗胃,置患者于俯臥位,調整血液的水鹽代謝和酸堿平衡。長期的輸液治療包括,林格氏液,5%葡萄糖,5%碳酸氫鈉,3%氯化鉀,25%鎂,新斯的明,維生素C,維生素B族,以及神經營養、解痙攣、止痛等藥物。必須持續不斷地進行洗胃和持續引流,沖洗灌腸,高滲鈉溶液直腸沖洗。所有這些治療方法的目的是恢復胃平滑肌張力和恢復正常胃腸動力。
參考文獻
[1] Shor NA, Pronin IV.Diagnosis and surgical treatment of false aneurism of proximal anastomosis after performance of aorto-femoral reconstruction for Leriche syndrome.Klin Khir. 2006 Sep;(9):45~8. Russian
[2] Gou?ffic Y, Piffeteau T, Patra P.Acute leriche syndrome due to paradoxical embolism.Eur J Vasc Endovasc Surg. 2007 Feb;33(2):220~2
[3] Brunia CH, van Boxtel GJ.Anticipatory attention to verbal and non-verbal stimuli is reflected in a modality-specific SPN.Exp Brain Res. 2004 May;156(2):231~9
[4] АБАЛЬМАСОВА Е.А. Сколиоз у детей и подростков и задний спондилодез.Автореф. дисс. докт. мед. Наук.-М., 1965,~27с
2、如身體虛弱,無自理能力,需要輪椅代步的老年人旅客,視為病患旅客。
Death analysis of hepatitis B induced liver cirrhosis in Daxing district,Beijing
Liu Hai-bo,Han Qing-ying,Gao Jie,et al.Center for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Daxing District,Beijing 1026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rule of hepatitis B induced liver cirrhosis death and its correlation with hepatitis B; To figure out the key people group for liver cirrhosis prevention and control.Methods To search the death certifications from 1995 to 2002 and review the relevant information such as gender,age,duration ect. of patients who died of liver cirrhosis.Results Among searched 18,763 of death certifications,167 of them died of liver cirrhosis and the mortality of men was higher than women (χ2=83.505,P=0.00); the dying age of male liver cirrhosis patients was younger than female (t=-3.535,P=0.000). 19.84% of deaths,in whom no dramatically gender difference was founded(t=-1.616,P=0.109),suffered chronic hepatitis B with average disease duration of 13.09 years.Conclusion Male is the key group of liver cirrhosi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for higher morbidity of them. The fundamental way of liver cirrhosi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s to prevent chronic hepatitis B.
【Key words】 liver cirrhosis;death;hepatitis B virus(HBV)
研究表明,HBV攜帶者1/4可能發展為慢性活動性肝炎,患慢性乙型肝炎后約有1/4的人逐步演變為肝硬化和肝癌[1,2],并可能在演變的不同時期發生死亡。其中乙肝后肝硬化約占肝炎后肝硬化的78.8%[3]。為了解肝硬化死亡的性別、年齡、病程規律,以及與慢性乙肝的關系,找出肝硬化防治的重點人群,為下一步干預提供依據,對1995~2002年8年間的死亡監測資料進行了統計分析。
1 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來源 1995~2002年大興區衛生防疫站按規范存檔的死亡證明書;人口資料源于大興區公安局。
1.2 資料收集 將死亡證明書記錄的性別、出生日期、死亡日期、直接死因、根本死因、患病至死亡病程幾項信息提取。
1.3 資料整理及分析 全部數據錄入數據庫,用SPSS11.5軟件包進行數據分析。
1.4 統計學方法 χ2檢驗、方差齊性檢驗Levenes test和獨立樣本t檢驗。直接死因、根本死因按照ICD-9有關規則判定[4]。
2 結果
2.1 不同性別肝硬化死亡率比較 翻閱1995~2002年全部死亡證明書共18763份,根據死亡證明書死因記錄,統計出8年間直接死因為肝硬化患者共計167例,平均死亡率4.01/10萬,其中男性平均死亡率5.70/10萬,女性平均死亡率2.31/10萬;男性死亡占71.26%。經檢驗,不同性別死亡率差異有顯著性(χ2=29.928,P=0.00),即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見表1。 表1 不同性別乙肝后肝硬化死亡情況
2.2 不同性別肝硬化病程比較 167例肝硬化死亡證明書中,明確記錄發病至死亡時間的為114例,男77例,女37例。肝硬化死亡平均病程為2.61年,最長11年,最短0.1年,其中男性平均病程2.59年,最長11年,最短0.1年;女性平均病程2.64年,最長8年,最短0.2年。經檢驗,不同性別肝硬化病程差異無顯著性(t=-1.115,P=0.909),見表2。 表2 不同性別乙肝后肝硬化死亡病程 注:F=5.774,P=0.018;t=-1.115,P=0.909
2.3 不同性別死亡年齡比較 肝硬化死亡年齡平均為58.37歲,其中男56.74歲,女62.42歲,經檢驗,不同性別肝硬化死亡年齡差異有顯著性(t=-2.325,P=0.021),即男性肝硬化患者死亡年齡小于女性,見表3。 表3 不同性別乙肝后肝硬化死亡年齡比較
2.4 乙肝后肝硬化死亡者既往慢性乙肝病史情況 直接死因為肝硬化的患者中,有慢性乙肝病史者58例,占34.73%,乙肝平均病程為11.29年,其中男性平均病程12.13年,女性9.44年。經檢驗,兩者差異無顯著性(t=1.174,P=0.245),見表4。表4 不同性別肝硬化死亡者患乙肝病程
3 討論
肝硬化患者男性與女性相比,死亡率更高,死亡年齡更早,但既往慢性乙肝的平均病程、肝硬化的平均病程均無性別差異;說明男性可能比女性更早患上肝硬化,因此對整個人群來說,降低男性肝硬化的發生,更有益于減輕疾病負擔[5]。
文獻報道,HBV攜帶者中27%以上可轉為慢性乙肝和肝硬化[6]。本次資料顯示,有34.73%的肝硬化可追溯有慢性乙肝病史,進一步說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對肝硬化的影響。
有資料顯示,由慢性乙肝轉化為肝硬化的時間平均為13年左右,肝硬化患者80%可存活15年以上[7],本研究為11年,與其近似。較長的乙肝病程為預防肝硬化的發生提供了可能。對乙肝病人采取必要的措施,如禁酒、保護肝功正常、避免勞累、抑制或清除HBV等,可減少肝硬化的發生。
HBV感染相關疾病對人群的巨大危害已被公認,其中肝硬化的疾病負擔排第2位[5]。20世紀90年代以來,開展人群乙肝疫苗接種對降低肝硬化乃至肝癌的發病有重大意義[8],特別是新生兒普種乙肝疫苗,為降低乙肝發病率,減少肝硬化、肝癌發生起到了關鍵作用。
因對資料的信息如診斷醫院級別、職業等未充分提取,故未能做多因素分析,也是本文的不足之處。
參考文獻
1 巫善明,張孝秩,蔣偉倫,等. 52例HBsAg慢性攜帶者10年隨訪. 中華傳染病雜志,1984,2(1):36.
2 楊西萍. 乙型肝炎的流行病研究. 廣西預防醫學,1999,5(增刊):44.
3 白憲光. 546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流行病學和臨床特點. 第四軍醫大學學報,2000,21(7):820.
4 董景五,丁德明著. 國際疾病分類(ICD-9)死因統計應用手冊.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1992,29-47.
5 王富珍,齊亞莉,龔曉紅. 北京市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相關疾病疾病個人負擔研究. 疾病控制雜志,2004,8(5):389.
6 李福山,陳龍華. 217例HBsAg攜帶者16年臨床觀察. 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2004,24(9):801.
7 王志明,陳偉華. 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患者的長期隨訪觀察.臨床薈萃,2005,20(2):75.
8 李榮成,楊進業. 乙型肝炎疫苗接種預防乙型肝炎和肝癌效果. 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04,25(5):385.
第二條 中國公民在四川省行政區域內結婚、離婚、復婚的,依照本細則進行登記。
中國公民同外國人、華僑同國內公民以及香港、澳門、臺灣地區的居民同內地居民之間結婚、離婚、復婚的,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進行登記。
現役軍人(含武警)結婚、離婚、復婚,中國總政治部另有規定,從其規定。
第三條 依法履行結婚登記、離婚登記、復婚登記的當事人,其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
第四條 省民政部門主管全省的婚姻登記管理工作。
市(地、州)、縣(市、區)民政部門主管本行政區域內的婚姻登記管理工作。
第二章 婚姻登記管理機關
第五條 婚姻登記管理機關,在城市是街道辦事處或者市轄區、不設區的市人民政府的民政部門,在農村是鄉、民族鄉、鎮的人民政府。
農村在有利于管理和方便群眾的條件下,民政部門經縣級人民政府批準,可以按照自然區域設置婚姻登記站,開展集中辦理婚姻登記的試點工作。
第六條 婚姻登記管理機關的職責:
(一)辦理婚姻登記,包括結婚登記、離婚登記、復婚登記;
(二)出具夫妻關系證明書、解除夫妻關系證明書;
(三)依法處理違反婚姻法律、法規、規章的行為;
(四)開展婚前教育,宣傳婚姻法律、法規和規章,倡導文明婚俗。
第七條 婚姻登記管理機關依據本細則獨立開展婚姻登記管理工作,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非法干預。
第八條 婚姻登記管理機關辦理婚姻登記的時間:
(一)集中辦理婚姻登記的地方,按照國家行政機關的工作日辦理婚姻登記;
(二)未集中辦理婚姻登記的地方,每周辦理婚姻登記的時間不少于三天。
第九條 婚姻登記管理工作人員必須經業務培訓和考試合格,取得由省民政部門統一印制的婚姻登記管理員證書。
第三章 結婚登記
第十條 申請結婚登記的,當事人雙方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達到法定結婚年齡,即男滿22周歲,女滿20周歲;
(二)無配偶;
(三)互相自愿;
(四)不屬于直系血親或三代以內旁系血親;
(五)無法律規定禁止結婚或者暫緩結婚的疾病。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為結婚登記設置任何形式的附加條件。
第十一條 當事人自愿結婚,必須雙方親自到一方戶口所在地的婚姻登記管理機關申請結婚登記。申請時,遞交單人1.5-2.0寸免冠黑白照片各3張,并持下列證件和證明材料:
(一)戶口簿或戶籍管理部門出具的戶口證明,戶口證明包括當事人姓名、性別、出生時間、住址、身份證號碼等內容;
(二)居民身份證;
(三)所在單位或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出具的婚姻狀況證明,如不在本人戶口所在地申請結婚登記的,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出具的證明須加蓋鄉、鎮人民政府或城市街道辦事處的印章;
(四)離婚后再婚的,須持離婚證、或解除夫妻關系證明書、或人民法院的離婚調解書或判決書,其中一審判決書還須附人民法院出具的生效證明;
(五)喪偶后再婚的,須持醫院、或鄉鎮人民政府、城市街道辦事處、或戶籍管理部門出具的喪偶證明;
(六)依法開展婚前醫學檢查的地方,須持有效的婚前醫學檢查證明或者醫學鑒定證明。
第十二條 對符合結婚條件的當事人,有關單位不得拒絕為當事人出具婚姻狀況證明,也不得損害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第十三條 婚姻登記管理機關對申請結婚登記的當事人持有的有關證件和證明材料應當認真審查,如有疑問,應予核實。對符合本細則規定的結婚條件的,應當即時予以登記;當事人因受單位、部門或他人干涉取不到有關證件和證明材料的,婚姻登記管理機關應主動了解有關情況并注明于申請書內,對經查明符合本細則規定的結婚條件的,應當直接為當事人辦理結婚登記。
婚姻登記管理機關在為再婚的當事人辦理結婚登記后,還應在離婚證件的原件上注明再婚的時間、地點和配偶姓名,加蓋印章后交還當事人。
婚姻登記管理機關為當事人辦理結婚登記后,應當發給結婚證。當事人自取得結婚證起確立夫妻關系。
第十四條 婚姻登記管理機關在為當事人辦理結婚登記時,應向當事人宣傳婚姻法律、法規、規章和有關婚姻知識。
第十五條 雙方或一方當事人不符合本細則第十條第一款規定的,禁止結婚或者暫緩結婚,婚姻登記管理機關不予辦理結婚登記。
婚姻登記管理機關不予辦理結婚登記的,應當向當事人說明理由并記入結婚登記申請書內。
第四章 離婚登記
第十六條 申請離婚登記的,當事人雙方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屬于登記結婚;
(二)自愿要求離婚;
(三)已對子女撫養,夫妻一方生活困難的經濟幫助,住房、財產及債權債務處理等事項達成一致協議;
(四)有完全的民事行為能力。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為離婚登記設置任何形式的附加條件。
第十七條 當事人自愿離婚,必須雙方親自到一方戶口所在地的婚姻登記管理機關申請離婚登記。申請時,遞交單人1.5-2.0寸免冠黑白照片各2張,并持下列證件和證明材料:
(一)戶口簿或戶籍管理部門出具的戶口證明,戶口證明包括當事人姓名、性別、出生時間、住址、身份證號碼等內容;
(二)居民身份證;
(三)所在單位或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出具的介紹信,如不在本人戶口所在地申請離婚登記的,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出具的介紹信須加蓋鄉、鎮人民政府或城市街道辦事處的印章;
(四)離婚協議書;
(五)結婚證或者夫妻關系證明書。
第十八條 所在單位或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為申請離婚登記的當事人出具的介紹信,應載明雙方當事人登記結婚的時間、地點、申請離婚登記的原因以及單位或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調解情況等內容。
第十九條 離婚協議書應當寫明雙方當事人的離婚意思表示,對子女撫養、夫妻一方生活困難的經濟幫助以及住房、財產和債權債務處理等事項達成的協議內容。協議的內容應當合法并有利于保護婦女和子女的合法權益。
雙方當事人應當在離婚協議書上簽名并按指印。
第二十條 婚姻登記管理機關對申請離婚登記的當事人持有的有關證件和證明材料應當認真審查,如有疑問,應予核實。對符合本細則規定的離婚條件的,應在一個月內予以登記;當事人因受單位、部門或他人干涉取不到有關證件和證明材料的,婚姻登記管理機關應主動了解有關情況并注明于申請書內,對經查明符合本細則規定的離婚條件的,應當直接為當事人辦理離婚登記。
婚姻登記管理機關為當事人辦理離婚登記后,應當發給離婚證,收回結婚證原件。當事人自取得離婚證起解除夫妻關系。
婚姻登記管理機關在辦理離婚登記中,應當做好筆錄,進行疏導勸解,防止草率離婚。
第二十一條 當事人不符合本細則第十六條第一款規定的,婚姻登記管理機關不予辦理離婚登記。
婚姻登記管理機關不予辦理離婚登記的,應當向當事人說明理由并記入離婚登記申請書內。
第二十二條 離婚的當事人一方不按離婚協議履行應盡義務的,另一方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第五章 復婚登記
第二十三條 申請復婚登記的,當事人雙方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曾有夫妻關系并已按法定程序離婚;
(二)離婚后未再婚;
(三)自愿恢復夫妻關系。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為復婚登記設置任何形式的附加條件。
第二十四條 當事人自愿恢復夫妻關系,必須雙方親自到一方戶口所在地的婚姻登記管理機關申請復婚登記。申請時,遞交單人1.5-2.0寸免冠黑白照片各3張,并持下列證件和證明材料:
(一)戶口簿或戶籍管理部門出具的戶口證明,戶口證明包括當事人姓名、性別、出生時間、住址、身份證號碼等內容;
(二)居民身份證;
(三)所在單位或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出具的婚姻狀況證明,如不在本人戶口所在地申請復婚登記的,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出具的證明須加蓋鄉、鎮人民政府或城市街道辦事處的印章;
(四)離婚證、或解除夫妻關系證明書、或人民法院的離婚調解書或判決書,其中一審判決書還須附人民法院出具的生效證明。
第二十五條 婚姻登記管理機關對申請復婚登記的當事人持有的有關證件和證明材料應當認真審查,如有疑問,應予核實。對符合本細則規定的復婚條件的,應當即時辦理復婚登記;當事人因受單位、部門或他人干涉取不到有關證件和證明材料的,婚姻登記管理機關應主動了解有關情況并注明于申請書內,對經查明符合本細則規定的復婚條件的,應當直接為當事人辦理復婚登記。
婚姻登記管理機關在為當事人辦理復婚登記后,應當發給結婚證,在結婚登記申請書上注明復婚字樣,并收回離婚證件。當事人自取得結婚證起恢復夫妻關系。
第二十六條 當事人不符合本細則第二十三條第一款規定的,婚姻登記管理機關不予辦理復婚登記。
婚姻登記管理機關不予辦理復婚登記的,應當向當事人說明理由并記入復婚登記申請書內。
第六章 婚姻登記檔案和婚姻關系證明
第二十七條 婚姻登記管理機關應當建立婚姻登記檔案,將當事人申請結婚、離婚、復婚登記的有關材料立案歸檔,按照規定的期限保存。
婚姻登記管理機關應按規定向同級計劃生育主管部門通報婚姻登記的情況。
第二十八條 當事人遺失或者損毀結婚證、離婚證的,可以向原辦理婚姻登記的婚姻登記管理機關申請出具夫妻關系證明書或解除夫妻關系證明書。申請時,遞交單人1.5-2.0寸免冠黑白照片各3張,并持本細則第十一條第(一)至(三)項規定的證件和證明材料。
第二十九條 婚姻登記管理機關對申請人持有的有關證件和證明材料應當認真審查,如有疑問,應予核定,并根據婚姻登記檔案,為遺失或損毀結婚證的當事人出具夫妻關系證明書,為遺失或損毀離婚證的當事人出具解除夫妻關系證明書。
當事人因受單位、部門或他人干涉取不到有關證件和證明材料的,婚姻登記管理機關應主動了解有關情況并注明于申請書內,根據婚姻登記檔案,為確實遺失或損毀結婚證的當事人直接出具夫妻關系證明書;為確實遺失或損毀離婚證的當事人直接出具解除夫妻關系證明書。
夫妻關系證明書、解除夫妻關系證明書與結婚證、離婚證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第七章 監督管理
第三十條 未到法定結婚年齡的公民以夫妻名義同居的,其婚姻關系無效,不受法律保護。婚姻登記管理機關應對當事人進行批評教育。
符合結婚登記條件、復婚登記條件的當事人未經結婚、復婚登記便以夫妻名義同居的,其婚姻關系無效,由婚姻登記管理機關給予批評教育,并責令解除同居關系或者限期補辦結婚登記或復婚登記。
第三十一條 申請結婚登記、離婚登記、復婚登記或申請出具夫妻關系證明書、解除夫妻關系證明書的當事人弄虛作假,騙取婚姻登記或夫妻關系證明書、解除夫妻關系證明書的,婚姻登記管理機關應撤銷婚姻登記,對結婚的宣布結婚無效,收回結婚證;對離婚的宣布離婚無效,收回離婚證;對已領取夫妻關系證明書或解除夫妻關系證明書的,予以收回。婚姻登記管理機關對當事人處200元以下罰款。
第三十二條 干涉婚姻自由的,婚姻登記管理機關應對責任人給予批評教育或建議有關單位給予行政處分;違反其他法律、法規的,有關機關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第三十三條 拒絕、阻礙婚姻登記管理機關及婚姻登記管理人員依法履行職務,未使用暴力、威脅方法的,由公安機關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條例》處罰。
第三十四條 有配偶的當事人重婚,其配偶不控告的,婚姻登記管理機關應向檢察機關檢舉。
第三十五條 單位或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為申請結婚登記、離婚登記、復婚登記或申請出具夫妻關系證明書、解除夫妻關系證明書的當事人出具虛假證件或者證明的,婚姻登記管理機關應沒收虛假證件或者證明,并建議該單位或該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對直接責任人員給予批評教育或者行政處分。
第三十六條 婚姻登記管理人員違反本細則規定為當事人辦理結婚登記、離婚登記、復婚登記,或為當事人出具夫妻關系證明書或解除夫妻關系證明書的,或不按規定保存婚姻登記檔案造成檔案損毀或遺失的,婚姻登記管理機關應對婚姻登記管理人員給予行政處分,情節嚴重的,撤銷其婚姻登記管理員資格;并對仍不符合結婚登記、離婚登記、復婚登記條件的當事人撤銷婚姻登記,收回結婚證或離婚證;對違反本細則出具的夫妻關系證明書或解除夫妻關系證明書,應予追回并注銷。
第三十七條 婚姻登記管理機關或者其他有關單位向當事人非法收取費用的,婚姻當事人有權拒絕,并可向物價行政主管部門、監察部門檢舉、揭發和控告,有關機關應當依法查處。
第三十八條 當事人及有關人員違反有關法律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九條 當事人認為符合結婚登記條件、離婚登記條件、復婚登記條件而婚姻登記管理機關不予登記的,或者認為符合出具夫妻關系證明書或解除夫妻關系證明書的條件而婚姻登記管理機關不予出具的,或者對婚姻登記管理機關撤銷婚姻登記的決定的罰款不服的,可以依照行政復議條例的規定申請復議;對復議決定不服的,可以依照行政訴訟法的規定向人民法院起訴。
第四十條 依據本細則所處罰款的管理,按照《四川省罰款和沒收財務行政處罰管理辦法》的規定執行。
第八章 附 則
第四十一條 結婚證、離婚證、夫妻關系證明書、解除夫妻關系證明書,由省民政部門按照國務院民政部門制定的式樣統一制作,并套印省民政部門婚姻登記專用章。
當事人領取結婚證、離婚證、夫妻關系證明書、解除夫妻關系證明書,應當繳納工本費。工本費標準按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第四十二條 民族自治地方人民政府可結合當地民族婚姻登記管理的具體情況,依照本細則規定的原則,制定變通的或者補充的規定,并報省民政、民族事務主管部門備案。
第四十三條 本細則適用中的具體問題,由省民政部門負責解釋。
第四十四條 本細則自1996年3月1日起施行。1988年5月27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批準,1988年6月4日四川省民政廳的《四川省婚姻登記辦法實施細則》同時廢止。
四川省人民政府關于修改《四川省婚姻登記管理實施細則》的決定
(1997年12月29日省人民政府第84次常務會議通過 1997年12月29日四川省人民政府令第103號 自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