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扒开双腿猛进入爽爽免费,男生下面伸进女人下面的视频,美女跪下吃男人的j8视频,一本色道在线久88在线观看片

商務系統論文模板(10篇)

時間:2022-03-24 15:25:06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商務系統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商務系統論文

篇1

1.2建設目標綜合布線是一項系統工程,必須針對工程特點,制定規范的組織機構,保障施工順利進行[4]。綜合布線系統是網絡信息傳輸的基礎,是體現于網絡物理層的信息傳輸系統,具有計算機網絡系統的一些網絡特點和結構特征[5]。根據設計方案,大廈綜合布線系統的目標課定為:以標準為指導、以領先為技術、以自動化為支撐和以高集成為系統。把大樓信息網絡系統建設成為一個高起點、高標準的和高設施的,并有一個平滑的升級和高開放的網絡平臺。

1.3設計原則設計原則有:①開放與先進原則:整個程序設計的目標決定了系統必須采用先進的技術和設備,以反映今天的水平,但也有發展潛力。另外,方案必須具有開放性。開放性的布線系統不但能適應不同功能的要求,而且又能支持不同廠家對應的設備;②靈活與實用原則:程序需要考慮系統當前和未來的技術發展,不僅要實現通信的數據和語音,而且也滿足靈活的升級的要求;③擴充與模塊原則:設計方案要求,除固定的傳輸線纜外,其他所有的插件均采用模塊化的標準件,以適應將來需要擴展時,方便地將設備添加進去。

1.4設計標準設計標準是:①GB/T7427-87國家通信光纜的要求;②EIA/TIA-568、569、607網絡標準;③IEEE局域網標準、TPDDI銅線分布接口局域網標準等。

2信息結構設計

在大廈的信息建設過程中,本著“服務與管理提供高技術的智能化手段,以期實現快捷高效的超值服務與管理,提供安全舒適的家居環境”的理念。將實現無線與有線靈活匹配,從而將有線局域網和無線WIFI的優勢充分發揮,使大廈的信息環境最大化的延伸。方案采用“萬兆核心、千兆主干,百兆到房”智能化的布線系統。數據機房和大廈各樓層垂直部分采用多模光纖連接,水平系統采用超五類網絡電纜。辦公空間使用有線互聯網接入,在公共場所使用標準的無線接入方式,以靈活的環境,滿足客人的不同需求。(1)核心機作為網絡核心的中心交換機采用的是專為企業網絡核心設計的思科CiscoCatalyst4500企業萬兆核心交換機,設在大廈6層的信息機房內。采用了CenterFlex技術的CiscoCatalyst4500系列交換機能夠通過安全、靈活和不間斷的通信,提供可以擴展的無阻礙L2-L4層交換,從而幫助部署了關鍵業務應用的企業、中小企業(SMB)和局域以太網客戶實現業務永續性。由于CiscoCatalyst4500能夠為企業配線間和SMB接入/核心層提供先進的動態服務質量(QoS)功能和配置靈活性,因而能提供可以預測和擴展的高性能。硬件和軟件中的集成式永續特性有助于提高網絡可用性,以提高勞動力的生產率和企業的盈利能力,并保證客戶成功。(2)匯聚層匯聚層交換機選用思科SR2024千兆以太網交換機,提供24個10/100Mbps端口,背板帶寬達到4.8G,2個SFP插槽,完全具備服務器或光纖骨干連接可選的端口,將平層之間的每一行,通過光模連接到核心交換機。(3)接入層接入層選用思科SLM224G2具備增強的網管、安全和服務質量(QoS)功能的百兆智能網管交換機,提供24口10/100Mbps端,2個擴展槽,可以選配GBIC口用于服務器或光纖骨干連接,并且可以通過堆疊進行擴展。根據個人或建筑物和樓層接入信息點的需要,放置在單位堆疊開關組的相應數量之間的接線通過超五類網線上聯到匯聚交換機。(4)無線AP大廈的公共區域采用騰達W301A無線AP提供接入服務。騰達無線AP采用天花板安裝,300Mbps無線上傳和下載速率、提供千兆以太網LAN接口、支持以太網供電(POE)或者外置電源適配器供電,具備無線中繼器,點對點無線網橋,點對多點的無線橋接模式,內置高品質獨立模塊天線,無線信號有保障。根據大廈的實際情況進行AP的合理布點安排,在所有大廈要求的范圍內為用戶提供了無盲點和無縫漫游的無線寬帶網絡覆蓋。

3綜合布線及驗收

大廈信息布線采用綜合布線方案,根據結構化標準,網絡由設備間系統、干線系統、工作區系統、水平布線系統和匯聚系統組成。(1)設備間系統設備間系統由主配線間和分配線間組成。語音主干采用單元接線板,使用數據骨干光纖終端盒安裝架,所有設備均安裝在19inch標準24U機柜內并采用不同色標做好標記。(2)干線系統主干系統工作區系統之間的集成,水平布線系統、聚合系統、設備系統及5個子系統的骨干系統一起,形成一個完整的結構化布線系統。其中語音主干采用三類大對數非屏蔽UTP雙絞線銅纜,數據主干采用室內多模光纖。(3)工作區系統工作區布線系統主要由水平雙絞線組成的系統,雙絞線從配線架出發,通過立管從地面或金屬托盤到指定位置上的出口連接到房間信息模塊。方案中要求超五類線的最長距離不超過百米。具體終端網絡采用超五類RJ45模塊、語音采用RJ11模塊。水平布線的語音部分采用兩芯電纜。(4)水平布線系統樓層過道的頂上采用金屬橋架和塑料阻燃防火波紋管相結合的設計方案。進入房間時,從橋架或波紋管引出以金屬管暗裝方式由墻壁而下到各個信息點。(5)匯聚系統由每層操作間的機柜上的配線架,通過跳線將信息線路定位到樓層的不同部位。其中水平層的數據和語音部分均采用24口TCL模塊式配線架(根據需要配RJ45/RJ11模塊),保留10%的余量用于未來的擴展。垂直層網絡連接數據主干采用光纖終端盒,語音垂直層使用鴨嘴跳線和電信電纜110配線架連接。所有樓層操作間都配備了在線不間斷電源插座。方案的驗收參照《建筑與建筑群綜合布線系統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312-200)及國家通信行業標準《綜合布線系統電氣特性通用測試方法》(YD/T1013-1999)實施[7]。

篇2

ERP系統最大的特點就是對整個企業信息系統的整合,將原先分散在企業各角落的數據整合起來,使數據得以統一,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數據的精確性。同時,整合的環境也為企業任一地方取得與應用企業內部所產生的信息提供了可能。這使其比傳統單一的系統要更具功能性。

1.2實用性

ERP系統很好地將先進的管理思想于電腦相結合,達成企業的管理目標。

1.3實時性

ERP系統強調不同部門的“實時動態配合”,ERP管理具有實時動態的管理手段和管理能力,能很好地解決部門協調與崗位配合的問題。

1.4彈性

ERP系統本身可以因企業需要而有所不同,可新增模塊來支持并整合,從而提升企業的應變能力。

1.5影響互動關系

ERP系統能有效增強企業與原物料供貨商之間的聯系,增加其市場變動的能力;同時也能使企業充分掌握市場需要的取向。這說明ERP系統對促進企業與上下游的互動發展關系方面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1.6及時性

考慮到人只有有限的精力和能力,當面對難以承受的過于繁雜的現實事務,人就會在所難免地出錯。ERP管理的信息化體系將工作內容與工作方式信息化,使企業擁有可靠的信息化管理工具。

2ERP系統對電子商務的影響

2.1ERP系統的重要性

對于企業來說,電子商務和ERP系統就像戰場上的前線與后方,關系極為緊密。比如,企業的網上商城獲取用戶訂單后,如果能夠立刻將訂單信息傳遞到ERP系統,使各部門組織協調,工作效率一定大大提高,給企業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

2.2ERP系統的必要性

如果企業的商城系統與ERP系統脫節,電子商務平臺獲得的訂單信息、市場信息將無法傳遞至ERP系統,企業的信息流、資金流、物流將無法有機統一,數據的一致性、完整性和準確性將不能得到保證,導致工作效率下降,運營成本上升。所以,企業的電子商務和ERP系統的整合時我不待。

3電子商務網上商城和ERP系統的整合

電子商務平臺與ERP系統的整合,可以降低運營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有效提高企業的競爭力。目前,很多企業使用366EC的網店賬務協同系統——管家婆全程通實現兩者的整合,其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整合:

3.1商品信息的整合

管家婆全程通簡化了上傳商品的過程,如果已經錄入好了商品信息,只需點擊“上傳商品”,商品就可以瞬間出現在網店前臺,供顧客挑選。

3.2庫存信息的整合

管家婆全程通使人們不用再勞神費力地清點倉庫,也不用手動更改庫存信息。全程通的“一鍵同步”商品庫存功能,將出售過程中出現的商品變化與庫存信息統一起來,實現真正的商品與信息的同步。

3.3會員信息的整合

全程通可將管家婆軟件的會員信息同步導入網店,便于對其進行電子商務管理,使網上購物對于老客戶的黏著度更高。

3.4訂單信息的整合

管家婆全程通考慮到網店訂單有時不能被及時處理而出現漏單的情況,設計了訂單同步下載和提醒功能,即在會員下訂單后一分鐘內通知用戶到管家婆軟件進行訂單過賬,同步處理訂單,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漏單的現象。

篇3

由于互聯網自身具有的開放性、虛擬性、匿名性和時空分離性等特征,進而產生物理距離容易造成信息混亂。加之,我國的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還處于初步階段,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意識偏低。因而造成電子商務信任成為制約我國電子商務經濟持續快速發展最主要原因,如果電子商務信任問題可以得到有效的解決,則其發展優勢會更為突出。目前,電子商務模式多為B2B、B2C、C2C和G2C等,交易風險無處不在、交易對象的不確定性和復雜性,直接導致了對信任的依懶性,電子商務信任問題是決定網上交易成功與否的關鍵因素。理論模型是實證研究的先導,眾多學者從管理學的角度提出了信任管理模型,相關經典模型如下。第一代信任管理系統PolicyMaker是由Blazeetal(1996)開發的,PolicyMaker管理系統是根據相應策略和憑證來進行有關信任決策的,它描述一個值得信賴的動作,該動作是由接受一組局部的政策聲明、一系列的證書和一個字符串來實現的。Williametal(2000)提出自動信任協商模型(ATN:AutomatedTrustNegotiation)該模型實現了在多個虛擬組織環境下,通過資源共享和協作,可以迅速地建立信任關系。仿真分析技術在電子商務信任系統中得到了充分的應用,國內學者對此進行了深入的分析探討。郭洪海等(2009)改進了Sporas模型,在Sporas模型的基礎上增加了交易量、交易次數等變量并引入了懲罰因子,提出了一種基于C2C模式的社區成員E-Sporas信譽值計算模型,并進一步運用仿真模擬實驗的方式驗證了E-Sporas信譽值計算模型對治理損毀名譽和謀取信譽這兩種不正當行為有著積極的正面效果。卞佳(2008)應用Matlab為仿真工具,結合Monte-Carlo隨機抽樣方法建立了電子商務信用評價的仿真系統,分別針對買家行為、賣家行為和信用評價改進前后對比三種系統方式進行仿真,驗證了信用評價對買賣雙方存在正向引導作用。李季等(2011)在借鑒了信任衰減向量的基礎上,開發了P2P網絡信譽模型,并且還應用仿真實驗的方式驗證了P2P網絡信譽模型可以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同時,也還可以提高買賣交易的成功率。

1.2電子商務物流供應鏈

電子商務物流供應鏈是電子商務產業與物流運輸業高度融合所形成的電子商務物流供應鏈系統,使線上和線下密切聯系起來,具有高度信息化、先進現代化和廣泛社會化的特征。電子商務物流供應鏈與傳統意義上的物流運輸相比,它更嚴格要求物流服務企業充分應用計算機和網絡技術來進行物流派送跟蹤管理,進而準確快速的完成派送服務,定時和定點的實現電子商務的最終目標。供應鏈協會所提出供應鏈運營參考模型(SupplyChainOperationReferenceModel,SCOR)概念已得到眾多學者的認可,SCOR模型的框架由計劃、采購、生產、配送和退貨這五個基本管理流程所構成,每一個環節都有獨立運行的系統。只能通過這些相對獨立的實體來協調系統的完成其每一環節的主要內容,才可以實現對供應鏈的有效管理。計算機模擬仿真技術作為現代輔助決策的一種方式,將其運用在電子商務供應鏈中有著突出的實際作用。唐秋生(2011)建立了電子商務環境下需求不確定性的庫存“雙源”和銷售“雙渠道”閉環供應鏈庫存優化模型,并針對“推式”和“拉式”兩種不同生產模式的特點對模型進行了比較,應用Matlab仿真軟件對數值進行仿真分析,仿真分析驗證了“拉式”生產模式優于“推式”生產模式。周慶等(2002)在Agent遺傳分層有色戶petri網的基礎上提出了高級Petri網,以研究供應鏈配送系統動態行為,其所描述的模型為適應性主體執行層的動態模型。第三方物流將作為電子商務中物流配送業務運作的主導模式,趙亮等(2012)通過應用系統動力學對第三方物流服務體系運行模式進行模擬仿真,以探索當前我國電子商務第三方物流服務面臨的瓶頸問題,并針對仿真結果提出探索性解決措施與方案。

1.3電子商務顧客忠誠度

當今市場競爭的目標由追求市場份額的數量轉向市場份額的質量,戴爾以及Ebay的總裁都把忠誠度作為電子商務經營活動成功的關鍵要素。數據顯示,目前中國網民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市場用戶資源。針對我國電子商務顧客忠誠度的研究,對促進我國電子商務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Fredfick.Reichheld等(2000)首次提出電子商務忠誠度(E-Loyalty)一詞,2001年,國際著名咨詢公司KPMG與牛津大學零售管理學院(OXIRM)電子商務忠誠度定義為在線顧客對網上企業或其網站品牌的忠誠。本節將從顧客忠誠度測量維度和顧客忠誠度影響因素兩個層面上來論述電子商務顧客忠誠度模型基礎內容。Lee等(2012)以臺灣網上銀行的使用群體為調查對象,進一步分析認為這種銀行的服務質量對于消費者信任和滿意度的提升有明顯作用,進而影響顧客忠誠度。TaoLu(2010)等融合了C2C零售網站銷售特征,應用數據包絡研究方式測量客戶忠誠度,利用信息熵理論限制權重分配,最終實現測量結果的準確性。沈晶,孫玲芳(2007)探討了影響電子商務客戶忠誠的原因,并構建了評價指標體系,運用模糊評價方法構建綜合評價模型,此外,還對某一具體的電子商務網站進行驗證性分析。RamakrishnanRamanathan(2011)用實證研究方式探討了電子商務環境下賣家處理退換貨與顧客忠誠度之間的相互關系。

1.4電子商務生態系統

電子商務生態系統是在Internet環境下的商業生態系統,具體表現為寄生、偏利、非對稱互利和對稱互利等不同模式。在國外信息生態學研究起步較早,在20世紀60年代初期馬歇爾•麥克盧漢最先提出媒介生態的概念,如“媒介就是信息”和“地球村”等。20世紀90年代國內才開始對信息生態理論進行研究,謝金生等(2006)基于企業內外部視角,認為電子商務生態系統的內容具有多樣性特征,與此同時,其研究方法也具有差異化;閔惜琳等(2007)對電子商務生態系統各主體現狀進行分析,認為其應該采用合理的發展策略來實現自身的發展;李琪(2008)則詮釋了電子商務生態系統的概念,并指出企業電子商務生態系統的競爭策略為共同進化;需要指出的是將仿真方法運用到電子商務生態系統中的相關研究較少,有待進一步深入探討。

2、國內外現有研究評述

2.1電子商務信任

首先,電子商務信任相關的經典理論內容豐富,隨著電子商務規模的快速擴大,應用型理論更新速度落后于電子商務發展變化的速度。其次,電子商務信任機制是一個動態運營模式,其模型的架構及仿真實驗主要集中在靜態環境條件下,有關信任動態演變路徑研究不夠深刻,深入研究的深度還有待進一步挖掘。再次,從現有的仿真模型運行來看,仿真多數集中在電子商務信任的影響因素上,有關信任服務質量的仿真實驗比較缺少。最后,每個模型仿真實驗都有其特定的環境,每個因素都具有被限定的意義,因而電子商務信任仿真模型的驗證結果其適用性和通用性還有待進一步的商榷。

2.2電子商務物流供應鏈

首先,國內電子商務物流供應鏈領域有很多有價值的仿真模型,但多數仿真模型存在對物流隨機性的考慮不夠或是研究的內涵不夠深入,應用仿真模型有效解決實際問題的作用不夠突出。其次,物流供應鏈仿真的一些成果在電子商務中應用的還不成熟,應該將傳統物流和電子商務物流供應鏈結合起來,建立線上和線下統一機制,進一步提高企業運作效率。最后,電子商務環境下,物流供應鏈系統是一個復雜的完整系統工程,學者們在進行仿真模型的過程中無法將供應鏈中所有環節都納入仿真系統內,因而只對其部分環節或部分重點內容進行仿真實驗,仿真結果與現實物流運營狀況會存在不可避免的出入。因而有必要根據研究需要,優化仿真模型。

2.3電子商務顧客忠誠度

首先,針對電子商務顧客忠誠度,目前學者們還未形成統一標準的準確定義,學者們對其定義還存在分歧。其次,關于電子商務顧客忠誠度的研究主要還是集中在理論模型的研究層面,應用仿真軟件進行實驗的研究偏少,這是一個亟需填補的空白領域。最后,關于電子商務顧客忠誠度的研究,學者們沒有針對不同的購物網站顧客的忠誠度會存在差別而將電子商務環境按照購物網站的類型進行分類研究。

2.4電子商務生態系統

從上述的觀點中可以得出,實際的生態理論目前并未涉足到電子商務失衡層面上來,關于如何應用生態系統視角深入挖掘電子商務活動相關信息,將其應用于平衡電子商務生態系統發展的研究暫無實際性進展。另外,國內外專家學者對電子商務生態系統運用仿真的方法研究比較少,隨著仿真方法應用領域的不斷拓展,相信運用仿真方法研究電子商務生態系統問題會成為專家學者的較好選擇。

篇4

一、根據供應鏈原理,創造可持續發展的環境

供應鏈管理SCM(SupplyChainManagement)是一種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它執行供應鏈中從供應商到最終用戶的物流計劃和控制等職能。要理解SCM,首先要明白什么是“供應鏈”,這是理解SCM的核心。一個向最終客戶銷售物質產品的企業,其物流(即物品供應流),財流(付款)以及信息流(發貨信息等),一般要經過多個環節,實際上,每個環節都可以“膨脹”,分離出多個并列的結點,這樣多個供應商,多個生產企業,多個批發商、零售商實質上就形成了一個“供應網絡”,而且某一個鏈條可以有獨特的連接順序,可以跨越某個環節,比如,零售商就可以直接從生產商進貨。對供應鏈的管理目標就是要使這些物質(包括原材料、半成品、產品)在合適的時間到達合適的地點(主人)。顯然這是一個非常理想而且非常美好的管理目標。如何實現這個目標呢?首先得“計劃”,然后要“執行”,“計劃”和“執行”就成為SCM的關鍵管理功能。一方面我們必須收集市場的產品需求,并對這個需求盡可能準確地預測,按照這個預測數據,我們必須沿著這根“鏈條”逐個節點地分解到各個主人。在分解過程中要考慮到生產能力,運輸時間長短,從而設計出全線供應計劃,每個“未來的主人”都要得到一個子計劃備份。有了一個良好的計劃,必須加以執行。執行的過程實際上就是一個控制、付款、物品遞交、調整、信息反饋的過程,以最終實現交貨目的。實施供應鏈管理,是實現電子商務的基礎。它涵蓋電子商務各環節所涉及的物流、信息流、資金流、價值流以及業務流,通過合理調控,達到最佳組合,發揮最大的效益,迅速以最小的成本為客戶提供最大的附加值。供應鏈管理強調核心企業與世界上最杰出的企業建立戰略合作關系,提倡合作競爭的精神;要求打破采購、生產、分銷和銷售之間的障礙,做到供應鏈的統一和協調;將“供應”視為整個供應鏈中節點企業之間事實上共享的一個機會。首先,在架構電子商務之初要打破地域的局限性,互聯網是沒有邊界的,再小的企業上網后都可能被遠在萬里之外的人們看到。應強化全球化經營理念。與國內、國外的客戶(包括客戶的客戶)建立合作伙伴和全球戰略聯盟關系分享互補能力,縮短產品開發周期,減少風險,落實戰本論文出自略。國有大型企業如何實現全球化經營是當前一個十分重要和緊迫的問題。建立海外機構和通過電子商務建立虛擬跨國團隊,在銷售產品的同時,與國外客戶共同研討,對本企業產品和競爭對手產品的使用情況作全面分析,研究國外市場對同類產品的需求及趨勢對新產品、新功能的需求。第二,變客戶關系為伙伴關系。對用戶進行全面跟蹤管理,及時滿足用戶對本企業產品和服務的性能要求、特殊要求等;要變客戶關系為合作伙伴關系,與客戶共享利益,把客戶的利益和方便客戶組織生產視為企業的服務范圍,為客戶設計他們強烈盼望和追求的服務功能,幫助客戶提高經濟效益市場競爭力。第三,建立以市場為中心任務的虛擬團隊。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由企業和客戶、銷售商、客戶的客戶組成動態協同虛擬團隊,采用動態協同的方式和最新的理念共同運作,對市場需求變化進行全面、深入的分析、研究,并做出敏捷快速的反映,共同參與市場競爭,共同占領市場份額,共同分享利益。

二、實施企業流程再造,確立供應鏈管理框架

企業流程再造(BusinessProcessRe-Engineer2ing)與實施供應鏈管理聯系密切。供應鏈管理不但重視企業與外部上下游供應鏈節點的關系,同時注重企業內部供應鏈的優化。企業要實現供應鏈管理,必須進行業務流程重組。通過重組業務流程,構造出適應供應鏈管理的業務流程框架。在供應鏈管理從思想到現實的轉變過程中,不做BPR,供應鏈管理的應用也很難達到預期效果。BPR的核心思想是打破企業按職能設置部門的管理方式,代之以業務流程為中心,重新設計企業管理過程。所謂經營流程,不僅是某業務部門的工作程序,而是對企業整體業務流程而言。BPR不僅要求在企業組織結構中減少、甚至消除那些不產生附加值的中間環節,以使一個經營流程完整化、一體化,更要求以經營流程為企業組織的主干,徹底改造企業的組織結構模式。從石化企業連續生產、技術復雜、自動化程度高以及供銷渠道相對穩定的生產經營特點出發,應按照集中一貫管理模式,將系統化改造與全新設計相結合,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通過企業流程再造實現“三個轉變”:一是由事務型作業區向知識型作業區轉變。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企業內部應用設施的不斷擴充和優化,企業員工已初步具備應用數字信息系統從事與“知識”相關的作業能力。因此,應將企業的主作業線由傳統的生產作業向市場營銷、客戶服務延伸,并從傳統的一般性事務處理上升為歸納經驗,形成“知識”,并加以積累和廣泛應用,快速對市場信息、客戶和生產過程不測事件等做出有效處理。二是將集中一貫管理由事務型向信息型轉變。采取數據信息型的集中一貫管理模式,集成、集約、規范和協同業務流程,對物流、設備工藝流、資金流實現全過程數據信息化處理。這將對企業的營銷、技術、生產、出廠、財務等管理和控制產生深刻影響,并對企業管理體制、內容、模式的變革產生極大的推動作用,促進企業提高管理水平,發揮協同效應。三是組織職能由分割化向協同化轉變。在21世紀,強勢企業已沒有邊界,沒有地區,而是全球化。要做到這一點,首先要使企業內各部門之間打破界線。要從企業信息數據高效運作的邏輯準確率上,重新審視企業內部各業務板塊覆蓋范圍及交叉重疊程度進行必要的系統化改造和全新設計;同時重新審視與外部單位的業務接口、功能劃分、信息共享的方式。通過優化整合,實現組織機構及職能的精干、靈敏、綜合、協同。超級秘書網

三、應用企業資源計劃ERP系統,實現供應鏈管理

很顯然,供應鏈SCM應用系統的設計已經越過了單一企業(節點)的圍墻,必須向系統用戶提供一個上下節點甚至全程鏈條的“物”、“財”以及“信息”流動視圖。人們希望管理這個鏈條就像管理企業內部不同的加工單位一樣,可以“近距離”對各個計劃實時控制和調整。企業資源計劃ERP正是這樣一個基于企業內部的鏈條,象供應鏈一樣,它的不同節點上連接的是企業的人、財、物等等企業自身的資源。企業資源計劃EnterpriseResourcesPlanning,ERP)是一個信息高度集成的管理系統,管理對象包括企業的人、財、物及供應鏈中各環節的資源,是建立電子商務系統的基礎。ERP系統支持對混合型生產方式的管理,其管理思想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一是精益生產LP(LeanProduction)。企業按大批量生產方式組織生產時,把客戶、銷售商、供應商、協作單位納入生產體系,企業同其銷售、客戶和供應商的關系,已不再是簡單地業務往來關系,而是利益共享的合作伙伴關系,這種合作伙伴關系組成了一個企業的供應鏈。二是敏捷制造(AgileManufacturing)。當市場變化或遇有特定需求,原有基本合作伙伴不一定能滿足新產品開發生產的要求時,企業會組織一個由特定的供應商和銷售渠道組成的短期或一次性供應鏈,形成“虛擬工廠”,把供應和協作單位看成是企業的一個組成部分,運用“同步工程(SE)”,組織生產,用最短的時間將新產品打入市場,時刻保持產品的高質量、多樣化和靈活性。三是事先計劃與事中控制。ERP系統中的計劃體系主要包括:生產計劃、物料需求計劃、能源計劃、采購計劃、銷售執行計劃、利潤計劃、財務預算和人力資源計劃等,且這些計劃功能與價值控制功能已完全集成到整個供應鏈系統當中。四是人本觀念。在供應鏈業務處理過程中,要求最大限度地發揮每個人的工作潛力,突出責任感,強調人與人之間的合作競爭,以此提高企業對市場動態變化的響應速度。企業內部的企業資源計劃ERP系統本論文出自也有采購和生產計劃,ERP系統涉及到的采購、訂購等功能是企業進行供應鏈管理SCM的基礎,SCM應用必須同企業ERP進行緊密的集成,從SCM計劃的角度看,ERP系統可以為SCM提供豐富的產品需求以及生產能力等信息,為SCM計劃提供了基礎;另外,SCM執行階段發生的財、物、信息等都要如實地反映到ERP系統中。這是SCM和ERP之間的內在聯系。這種相互依托利用的目的正是要實現通過應用企業資源計劃系統,以達到實現供應鏈管理的最高目標。企業架構電子商務系統是一個對信息技術要求很高的項目,以上只是簡單討論了三個主要涉及的信息技術建設,實際上它還包括了其它諸多綜合因素。我國傳統企業在準備架構該系統時應多方咨詢,吸取經驗,制訂完善的項目管理計劃,以期建成能夠與國際流行電子商務相同步的系統。

參考文獻

篇5

校園電子商務系統的出現使在校師生的生活變得越來越便利,解決師生日常學習工作生活中的許多問題,而且能改變他們的消費方式和購物習慣,為學本論文由整理提供校創造巨大的經濟效益。此外,在校園開展電子商務,可以營造良好的電子商務環境,提供學生參與電子商務的現實環境,也為學校的電子商務教學提供實習基地,創造培養電子商務合格人才的教學條件,為新世紀電子商務的全面開展打下基礎。

二、校園電子商務系統分析

1.校園電子商務系統特點。校園電子商務從商業運作模式來看與一般電子商務相類似,都是通過網絡進行商品、服務或信息的交換,但與一般電子商務相比,校園電子商務系統構架在獨特、優良的校園網絡環境上,面對比較單一的消費群體。因此,校園電子商務系統具有以下特點:(1)良好的網絡環境:校園網是一個較安全、快速的中小型局域網,網絡節點密集,不本論文由整理提供間斷開放網絡服務,為開展校園電子商務奠定了良好的網絡環境。(2)穩定的服務對象:消費者就是校內的師生,是穩定的服務對象。此外,每年都有好幾千新生入校又是潛在的校園電子商務服務對象。(3)便捷的物流配送:物流配送往往是電子商務發展的瓶頸,然后大部分師生集中校園內,這使物流的配送準確、及時,成本大大降低,因此,校園電子商務具有克服這個瓶頸的優勢。(4)安全、靈活的結算方式:結算方式常常也束縛了是電子商務的發展。校園電子商務系統用戶可以靈活選擇多種結算方式:貨到付款、飯卡結算、一卡通結算等。貨到付款是最簡單、最安全的結算方式,但略微增加了物流配送工作;飯卡結算是一種比較直接、便捷的結算方式,已成為師生們的習慣;一卡通結算無疑是一種數字化校園的電子商務安全結算方式,需要有銀行接口,這是趨勢。這幾種方式能夠很好地保證校園電子商務業務順利開展。

2.校園電子商務系統需求分析。(1)界面統一友好:校園電子商務系統界面設計要美觀大方,更注重信息的有效、實用性,關注學生生活,滿足學生需求。(2)規范、完善的基礎信息設置:系統要實現對基礎信息規范管理,包括商品信息和客戶信息等。(3)商品分類詳盡:商品除了按傳統的分類方法,還應設置各種類別,如特價商品類、新品類等。(4)模糊商品查詢:為用本論文由整理提供戶提供一個方便、快捷的商品信息查詢功能。商品除了能按大類檢索,還應實現按不同分類進行檢索,此外,還需實現模糊查詢。(5)網上購物和支付:與一般電子商務系統一樣,要設計購物車,實現網上支付。(6)新品及特價商品展示:新品和特價商品應擺在顯眼位置。(7)商品銷售排行:對商品銷售情況進行統計,實現商品“自我推薦”,同時幫助商家做出相應的決策。

三、校園電子商務系統設計

1.總體設計。根據需求分析,為方便管理和使用,校園電子商務系統由前臺、后臺兩部分組成。(1)前臺部分:主要實現商品展示及銷售。該部分包括新品上架、特價商品、銷售排行、購物車、會員管理、商品公告及訂單查詢、商品查詢等。(2)后臺部分:主要對商城內的一些基礎數據進行有效管理,包括商品管理、會員管理、訂單管理、公告管理等。

2.系統功能結構圖。(1)前臺功能結構如圖1所示:

(2)后臺功能結構如圖2所示:

四、校園電子商務系統實現

1.系統實現的關鍵技術。為了提高開發效率,本系統采用傳統的JSP技術編寫,因此,關鍵的是要編寫許多JavaBean。下面給出商品的3個JavaBean編寫過本論文由整理提供程,以供參考。

(1)商品JavaBean。商品JavaBean是對商品實體的抽象,包含了商品實體的所有屬性及商品對象的初始化構造的方法,具體代碼如下:

(2)保存購物信息JavaBean。保存購物信息的JavaBean主要在實現購物車時應用,在類中定義商品的屬性。具體代碼如下:

(3)操作商品信息JavaBean,具體代碼如下:

2.功能模塊的實現。下面以銷售排行模塊實現來說明整個系統各模塊的實現。用戶系統首頁點擊銷售排行,進入到銷售排行頁面,銷售排行頁面的設計效果如圖3所示。

銷售排行頁面主要是將訂單視圖中的數據按GoodsName、GoodsID字段分組并統計銷售數量,再按統計后的銷售數量降序排列,最后再使用SQ本論文由整理提供L語句中的top關鍵字取出銷售量最高的前10種商品。關鍵代碼如下:

商品銷售排行頁面運行效果如圖4所示。

五、結束語

本文闡述了一個實用型校園電子商務系統的需求、設計與實現。系統設計結構嚴密、邏輯清晰、功能完善,界面美觀、操作簡易,但在銀行接口方面還有待于進一步完善,最終需要采用數字化校園意義的“一卡通”進行結算。

通過系統實施,為學校的電子商務人才本論文由整理提供培養提供了實戰環節;為貧困學生提供勤工儉學的崗位;同時還為計算機類人才培養提供實訓案例,學生可以通過這個實訓案例完成《JSP實訓開發》等相關課程設計,掌握如何分析系統、設計和實現系統。超級秘書網

參考文獻:

[1]胡顯賢:校園電子商務信息平臺的設計與構建.湖南農業大學學報,2008年第1期

[2]武彩霞焦瑾:基于校園網的電子商務交易系統.計算機應用研究,2002年第5期

篇6

推薦系統面對的是用戶(user),任務是為用戶提供對項目(item)的推薦。用戶是指推薦系統的使用者,也就是電子商務活動中的客戶。項目是被推薦的對象,是指電子商務活動中提供給客戶選擇的產品和服務,也就是最終推薦系統返回給用戶的推薦內容。在一個電子商務活動中,用戶數和項目數是非常多的。推薦系統面對的當前用戶,稱為目標用戶或者活動用戶。推薦系統的當前工作,就是為根據一定的算法,給出對目標用戶的推薦項目。

電子商務推薦系統主要由三大部分構成:輸入模塊、推薦方法模塊和輸出模塊。輸入模塊用來接受用戶的輸入信息,用戶的輸入信息中最重要的是用戶對項目的評價(rating)數據;推薦方法模塊用來根據一定算法,根據用戶數據,得出對目標用戶的推薦,該模塊是整個推薦系統的核心部分,個性化推薦方面的研究的很大一部分,都集中在找到好的推薦方法。輸出模塊主要是指得到的推薦以何種形式反饋給用戶。

根據項目的特點,目前主要有兩種類型的推薦系統,一種是以網頁為對象的個性化推薦系統,主要采用Web數據挖掘的方法與技術,為用戶推薦符合其興趣愛好的網頁;另一種是網上購物環境下的、以商品為推薦對象的個性化推薦系統,為用戶推薦符合其興趣愛好的各類產品,如各種書籍,音像等,這種推薦系統也稱電子商務個性化推薦系統。

二、電子商務個性化推薦系統的作用

電子商務推薦系統的最大的優點在于它能收集用戶興趣資料并根據用戶興趣偏好為用戶主動作出個性化的推薦,也就是說,當用戶每次輸入用戶名和密碼登錄電子商務網站后,推薦系統就會按照目標用戶偏好程度的高低推薦用戶最喜愛的N個產品,而且系統給出的推薦是實時更新的,也就是說當系統中的產品庫和用戶興趣資料發生改變時,給出的推薦序列會自動改變,大大方便了用戶,也提高了企業的服務水平。

總體說來,電子商務推薦系統的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方面,使用戶從無限的網絡資源和商品世界中解脫出來,大大節約了用戶采購商品的時間和成本;與此同時,推薦系統的個性化推薦服務,提高了客戶對電子商務網站的忠誠度(BuildingLoyalty),將更多的電子商務網站瀏覽者轉變為商品的購買者,從而提高電子商務網站的交叉銷售能力(Cross-Selling),為電子商務企業贏得了更多的發展機會。

研究表明,在基于電子商務的銷售行業使用個性化推薦系統后,能提高銷售額2%-8%,尤其在書籍、電影、CD音像、日用百貨等產品相對較為低廉且商品種類繁多的行業,以及用戶使用個性化推薦系統的程度高的行業,推薦系統能大大提高企業的銷售額。

電子商務推薦系統和銷售系統(MarketingSystems)、供應鏈決策支持系統(Supply-ChainDecision-SupportSystems)既相似又有不同。銷售系統是幫助銷售人員如何把產品銷售出去;推薦系統最終目的幫助用戶,輔助用戶購買什么產品做出決策。供應鏈決策支持系統是幫助生產者決定什么時候生產多少什么產品,以及倉庫應該存貯多少各類產品,其最終目的是為企業生產者服務的,而同樣推薦系統是面向用戶的系統。

三、電子商務個性化推薦系統的研究內容

電子商務個性化推薦的研究有四方面的問題:首先,要解決推薦系統的信息來源問題——推薦系統的基礎是用戶興趣資料信息,如何在電子商務環境下盡可能獲得更多用戶的相關信息,并以合適的形式表示是進行個性化推薦的前提;其次,要實現被顧客接受和認可的個性化推薦,設計準確、高效率的個性化推薦算法是核心;另外,要讓推薦系統為廣大用戶所接受,必須對推薦系統作出客觀、綜合的評價,尤其要注意從準確率、個性化、安全性、用戶滿意度等多方面進行評價;推薦系統的應用是最終研究的落腳點,推薦系統不僅能為用戶提供完全個性化購物環境,更應為企業的銷售決策和客戶關系管理提供支持。

在電子商務環境下,用戶信息收集表示是電子商務個性化推薦的基礎。根據當前對電子商務環境下用戶信息收集表示的研究來看,主要著眼于研究如何有效地收集能反映用戶興趣偏好的信息,以及如何通過網絡數據挖掘等的方法更自動化地收集用戶的隱式信息,解決用戶信息收集過多的依賴于顯式評價數據的問題。

個性化推薦技術是電子商務自動化推薦系統的核心問題。目前的推薦技術有協同過濾推薦(包括基于用戶的和基于項目的)、基于用戶人口統計信息的推薦、基于內容的推薦、基于效用的推薦、基于知識的推薦、基于規則的推薦等等。協同過濾推薦是個性化推薦中研究和應用最多的方法,廣泛應用于電子商務網站、數字圖書館、網頁搜索、新聞過濾等,著名的推薦系統有Tapestry、GroupLens/NetPerceptions、Ringo/Firefly等,其前提假設是存在具有相似興趣愛好的用戶群,每個用戶都有與其興趣愛好相似的鄰居用戶。預測用戶對某一項目的偏好是根據鄰居用戶對該項目的偏好程度計算的,也就是說如果其鄰居用戶喜愛某項目,則該用戶也很可能會喜愛該項目。協同過濾最大優點是不需要分析對象的特征屬性,所以對推薦對象沒有特殊的要求,能處理非結構化的復雜對象,如音樂、電影等。

對推薦系統總體性能的評價是推薦系統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大都只是采用準確率、召回率等評判尺度對推薦算法進行評價,并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提升到對整個推薦系統進行的評價,尤其缺乏從個性化程度、持久性程度、系統的安全性以及用戶接受程度等多方面對推薦系統進行綜合的評價。

四、研究現狀

推薦行為產品或其它項目的軟件已經在許多應用中使用在電子商務領域,為了增加購買經驗并滿足客戶需求,已經推出了充分利用消費者的訪問和購買行為的推薦系統。推薦者通常通過給用戶展示他們可能感興趣的產品或服務來促進購買。例如,諸如就是通過利用偏好或其他用戶購買信息來介紹書籍或者其它產品給用戶的推薦系統。然而,使用的技術相當簡單,而且并非很精確和有效。基本上,程序將當前客戶購買的一系列產品與其他客戶購買的一系列產品作比較,選擇客戶購買較多的產品與當前客戶購買的產品集合的交集,最后從中選出一些尚未被客戶所購買而仍然在顧客購物籃中的產品,并將它們作為推薦列表呈現給客戶。該技術也用于類似于協作過濾的文本文檔的信息抽取。電影或音樂唱片的推薦,例如,通過預知一個人的偏好與其他人偏好的線性權重集合,并運用協作過濾技術來實現。

對于推薦系統的研究可分為三個種類:技術系統開發研究,用戶行為研究和隱私問題研究。其中技術系統開發是重點。目前各種推薦技術,例如數據挖掘,和推理,都已經應用到了推薦系統中。現存的推薦系統從廣義上可以劃分為基于規則的系統和信息過濾系統。信息過濾系統又可分為基于內容過濾的系統和協作過濾系統兩種。

基于規則的系統,N1如:IBM的WebSphere,BroadVi-sion,ILOG等。他們允許系統管理員根據用戶的靜態特征和和動態屬性來制定規則,一個規則本質上是一個if-then語句,規則決定了在不同的情況下提供不同的服務。基于規則的系統,其優點是簡單、直接,缺點是規則質量很難保證,而且不能動態更新。此外,隨著規則的數量增多,系統將變得越來越難以管理。

基于內容過濾的系統,例如:PersonalWebWather,SysKill&Webert,Letizia,CiteSeer,ifWeb,SIFTER,PVA,WebMate,WebACE,ELFI和WebPersonalizer等。他們利用資源與用戶興趣的相似性來過濾信息。基于內容的推薦系統通過將顧客的偏好與產品內容自動匹配來給顧客提供建議,例如網頁和消息條目的推薦。在基于內容的系統中,產品由其普通屬性描述。顧客偏好通過分析產品比率以及相應的產品屬性來預測。基于內容過濾的系統,其優點是簡單、有效。缺點是難以區分資源內容的品質和風格,而且不能為用戶發現新的感興趣的資源,只能發現和用戶已有興趣相似的資源。在基于內容的推薦系統中,一個核心問題是識別關鍵屬性集合。如果該集合太小,顯然,這對于識別用戶剖面是不充分的。因此,基于內容的推薦系統不能用于僅僅實施一次購買行為新顧客,或者訪問了該網站,卻沒有實施任何購買行為的潛在顧客,以及購買他不是特別經常購買的一種產品的顧客。

協作過濾系統如:WebWather,Let'sBrowse,Tapestry,GroupLens,Fab,Alexa,Firefly,SELECT,LikeMinds和Site-Seer等。他們利用用戶之間的相似性來過濾信息。協作性的推薦系統估計顧客對特定產品的偏好是根據顧客對該產品的偏好率以及其他顧客對同一產品的偏好率的比較來實現的。協作性的推薦系統與基于內容的推薦系統之間的主要區別是協作性的推薦系統通過跟蹤一組顧客過去的行為來給該組中的個別顧客提供建議。使用該方法,顧客現在就可以接受建議,而在基于內容的推薦系統中,只要具有相似意向的其他顧客的偏好,顧客就己經具有先前預測了。基于協作過濾系統的優點是能為用Web數據挖掘的研究及其在網絡學習個性化推薦中的應用戶發現的新的感興趣的信息,缺點是存在兩個很難解決的問題,一個是稀疏性,亦即在系統使用初期,由于系統資源還未獲得足夠多的評價,系統很難利用這些評價來發現相似的用戶;另一個是可擴展性,亦即隨著系統用戶和資源的增多,系統的性能會越來越低。協作性的過濾方法用來識別與既定客戶具有相似興趣的顧客,所推薦的產品也是這些給定客戶喜歡的產品。該方法的一個主要局限是稀疏問題。在基于協作過濾的推薦系統中,很難精確確定下相似客戶和識別要推薦的產品。不僅如此,系數問題的極端形式是first-rater問題,當市場引入一種新產品時,不存在可用的先前估計信息。

還有一些個性化服務系統如:WebSIFT,FAB,Anatagon-omy和DynamicProfiler等,同時采用了基于內容過濾和協作過濾這兩種技術。結合這兩種過濾技術可以克服各自的一些缺點,為了克服協作過濾的稀疏性問題,可以利用用戶瀏覽過的資源內容預期用戶對其他資源的評價,這樣可以增加資源評價的密度,利用這些評價再進行協作過濾,從而提高協作過濾的性能。

近來,許多因特網公司還引進了有關信息產品的推薦系統,它包括Web站點推薦,音樂推薦,視頻推薦,書籍推薦等等(例如,以及等等)。因特網行銷機構運用推薦系統對某一廣告公司推薦用戶(例如Ac-tiveAgentWerbenetz。

通過將書籍推薦給已經購買過特定書籍的顧客實現個性化推薦的。.所推薦書籍概括的分為有兩種:小說書籍和非小說書籍。小說書籍的推薦很簡單,就是將同一作者的其它小說書籍推薦給特定用戶,這樣最終就將由該作者撰寫的相似類別的小說書籍推薦給了有相似背景的用戶。而非小說書籍的推薦將是將每個作者的相似類別的小說書籍推薦給了有相似背景的用戶。

五、電子商務推薦技術存在的問題和發展方向

綜合目前電子商務中個性化推薦系統的現狀可以看出,現存的個性化推薦系統技術大都是基于規則的系統,基于內容過濾的系統,以及協作過濾系統三種。而且,這些個性化推薦系統所運用的技術也僅僅限于基于內容的過濾,KNN(L-NearestNeighboring)技術,基于聚類的(Clustering-based)協作過濾,基于項目的(Item-based)協作過濾,序列模式,規則分析等等。由于這些推薦系統各自應用范圍的局限,而且都不同程度的需要人工參與,因而導致目前推薦系統的推薦精確度較低。不僅如此,大多數個性化推薦系統只是給用戶推薦一些不同類別的資源,這與普通的搜索引擎比較相似,而且對用戶正確行為的推薦卻比較少。

未來電子商務推薦技術研究的發展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組合推薦技術的研究

眾所周知,現存的推薦技術已經得到推廣和應用,但各種技術都存在一些缺陷,能否將各種推薦技術融合起來作到取長補短是未來電子商務推薦技術研究的重要課題。

2.推薦技術準確度的研究

目前的推薦技術推薦的準確性還得不到保證,準確度的研究還局限在手工實驗階段,因此,研究出自動的準確性驗證理論模型就顯得非常重要。

3.數據獲取方面,主要還是依賴用戶的顯式評價,在自動獲得用戶的隱式信息方面做得不夠。

4.研究過于集中解決推薦算法性能的提高,對推薦系統的開發與應用,尤其是與企業其它系統的集成應用,在輔助企業的市場銷售,客戶管理和企業商務智能方面缺乏研究。

參考文獻:

[1]CooleyR,MobasherB,SrivastavaJ.Dataprepara2tionforminingworldwideWebbrowsingpatterns.JournalofKnowledgeandInformationSystems,1999(1):230~241

[2]GoldbergD,NicholsD,OkiBM,TerryD.Usingcol-muni-cationsoftheACM,1992,35(12):61~70.

[3]ResnickandVarian.RecommendationsystemsCommu-nicationsoftheACM,40(3):56C58,1997.98-122

[4]R.D.Lawrence,G.S.Almasi,V.Kotlyar,M.S.Viveros,S.S.Duri,Personalizationofsupermarketproductrecommenda-tions,IBMResearchRport,2000.43-75.

[5]鄧愛林,朱揚勇,施伯樂.基于項目評分預測的協同過濾推薦算法[J].軟件學報,2003,(9).

[6]曾春,邢春曉,周立柱.個性化服務技術綜述[J].軟件學報,2002,(10).

篇7

1.大部分中小型酒店缺乏電子商務意識

據《中國飯店業務統計》調查的4、5星級的飯店訂房渠道中,"獨立訂房系統"和"酒店網站"分別只占2.7%和0.8%,加上占飯店總數80%的中小飯店的數據,則這一比重更低。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CNNIC)于07年7月份的《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網上預訂”服務在“網民經常使用的網絡服務”排名統計中只占5.4%,排名23位。通過網絡進行旅行檢索和預定酒店的總體規模只有8.5億元,只占整個旅游產業規模的0.1%。其次,酒店電子商務意識低還表現在酒店網站技術含量低以及酒店的管理人員不知道如何運用網絡手段進行營銷。

2.缺少專業化的電子商務系統

酒店業是一個特殊的服務行業,與傳統的電子商務行業不同的是,酒店業的產品是客房及相關服務,具有無形性和不可儲存的特點。酒店業電子商務無需物流配送環節,基于其產品的特點,也很少需要客戶進行預付款,但必須關注于信息的及時,更新,以及網站的宣傳。所以,從電子商務交易過程中的“三流”來看,酒店電子商務系統應著重處理的是信息流,資金流次之,無需物流管理。

現在,大部分人對電子商務技術在酒店業的運用的認識存在偏差,大多數開展電子商務的酒店基本上是一個宣傳網站,而沒有把電子商務系統作為一項工程來做,沒有相應的戰略規劃,缺少專業的與酒店各項業務和管理流程相匹配的電子商務系統。

3.電子商務系統集成度低

國內少數擁有電子商務系統的酒店只是用系統網站進行酒店宣傳和網上訂房業務,沒有一套與酒店各項業務相匹配的集成系統來綜合進行形象宣傳、網絡營銷、客戶關系管理(CRM)和各項資源管理。所以,國內一些酒店即使上了電子商務系統,也沒有在經營管理方面收到明顯成效。

近十年,隨著中國加入WTO和旅游業的興起,酒店業的發展勢頭迅猛。隨之也產生了各種各樣的問題,如酒店的宣傳問題:如何提高酒店知名度,吸引更廣泛的顧客;酒店做大后,如何進行有效地資源管理和配置;如何及時地了解客戶需求,適應市場變化。要解決這些問題必然需要專業的自動化的管理,于是安裝一個有效地電子商務系統也就成了未來酒店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二.酒店Intranet系統設計

根據美國ForresterResearch研究機構的調查,一般企業的總成本(CTO)中有65%來自管理,酒店成長到一定規模,管理就會成為突出的問題。要解決這個問題就必須建立統一的系統將酒店的各項信息全面集成起來,將各個管理職能部門聯系起來,實現管理的自動化,程序化和規范化。

在酒店開展電子商務,酒店首先要具備相應的網絡硬件環境,然后引入相應的應用軟件,從而實現業務的自動化和管理的規范化。酒店的核心業務就是客房預定管理業務,所以酒店應優先在這部分業務中推進電子商務,在推進電子商務之前,需要對這部分業務進行詳細的業務流程分析和需求分析,下面就是酒店客房預定管理業務的基本流程分析:

1.客戶進行客房基本信息查詢,包括剩余客房的房間配置,價格等信息。

2.客戶在線實名制填寫預定單,訂單信息包括客房種類,客房數量,入住時間,預定天數,以及客戶身份證號。系統分配給客戶一個臨時登陸號和密碼。

3.系統通知客房管理部門,進行相應客房的預留。

4.在入住前,客戶如有特殊情況,可以用臨時號登陸,并取消預定。

5.客戶來入住,出示相應的證件,系統進行確認并將客戶信息上報公安機關審批,其入住預定房間。

6.客戶走時結賬,系統通知財務部,并將相關客戶信息備份。

以上是酒店核心的預定管理業務的流程分析,此外,一個完整的酒店電子商務系統還應包括客戶關系管理,財務管理,和資源管理三塊。

客戶關系管理也是酒店電子商務系統中不可或缺的一塊,酒店是一個服務性行業,服務的目標就是獲得客戶的100%的滿意度,特別是中國加入WTO后,客戶呈多樣化的特點,要滿足客戶的不同個性化需求,就要求酒店要全面的收集,提煉和整合不同消費者的需求特點,然后對信息進行提煉,挖掘,并提供相應的服務,這樣才能全面留住客戶,提高酒店利潤。

為實現以上目的,該模塊應包括客戶資料收集與分類,客戶投訴管理,客戶反饋信息分析等子功能模塊。

財務管理也是酒店管理系統中重要的一個模塊,其目的是要實現財務管理的規范化和透明化,系統應自動記錄每一筆資金的來源和去向,計算投資盈利情況,為酒店生成各種報表,并為酒店的各種決策提供信息,所以此模塊應包括資金流管理,報表生成等子功能模塊。

資源管理模塊主要為酒店提供其內部資源合理配置和優化,一個酒店要節省成本,必然考慮怎樣在有限的資源下通過合理的資源配置和優化來獲取最大的利潤。一個酒店的資源主要包括人力資源和和其硬件設施。酒店應有一套完整的員工管理制度,晉升制度,并且要能夠發現員工的不同長處,進行合理的崗位調度。硬件設施是酒店為客戶提供服務的基礎,酒店對其硬件設施進行細微的管理,應細致到客房里的每一件物品,并對其進行使用記錄,通過嚴格的管理,發揮每個硬件設施的最大效用。所以,酒店的資源管理模塊應包括人力資源管理和硬件資源管理等子模塊。

三.酒店Internet系統規劃

首先建立酒店的網站搭建B2C電子商務平臺,為全球客戶提供24小時的無中斷服務,建立電子商務網站是要著重考慮一下幾個方面:

(一)網站風格。網站風格是指站點的整體形象給瀏覽者的綜合感受,網站設計時需要考慮站點的CI(標志、色彩、字體、標語)、版面布局、瀏覽方式、交互性等方面。結合酒店業的特點,酒店的網站的風格應該是平易近人的,并且給人一種放松的感覺。

(二)網站目標客戶分析。進行電子商務網站開發前,應調查和分析目標客戶,了解網站可能服務的對象和他們的需求,規劃與設計符合目標客戶群的電子商務網站,為他們提供所需的產品或服務,滿足他們的興趣和愛好,吸引他們對網站的注意力,增強網站的指向性。所以,酒店業的電子商務網站可以提供一些最新的旅游資訊來吸引客戶,從而使酒店的電子商務網站不僅僅是停留在酒店形象宣傳、信息與簡單的信息瀏覽的層面上,而是成為滿足客戶需求的商務網站,這樣,電子商務成功的可能性就越高。

(三)增加方面客戶的功能。酒店電子商務網站的設計還應從怎樣從方面客戶使用的角度出發,增加一些方面客戶使用的功能,如客房的自動搜索功能,用戶可以自定義查詢條件,搜索自己中意的客房。又如可以增加論壇系統,方面網友在線進行討論交流,酒店也可以通過論壇進行市場調查,客戶反饋等活動。

其次推廣網站并進行網絡營銷,在進行網站推廣時要充分利用網下資源和網上資源進行推廣,利用網下媒體進行推廣就是要設法在網下的各種傳媒上宣傳酒店網站,塑造網站在公眾中的良好形象;利用網上資源進行網站推廣,可以用搜索引擎及競價排名的方式進行網站的推廣,也可與大型的旅行網站合作,通過在其頁面上做廣告的方式推廣。在網絡營銷方面,酒店要充分利用客戶資源,運用電子商務相關技術,通過客戶的交流與反饋,建立客戶數據庫,挖掘有價值的市場信息,建立完善的網上服務系統,并安排專人負責。對客戶的疑問和投訴及時解決,了解客戶需求及滿意度,提高酒店服務能力和服務水平。

四.酒店B/S模式的整體電子商務系統架構

在完成酒店電子商務系統的需求分析后,就要開始設計系統的整體架構,選擇什么樣的系統架構取決于系統對功能的需求.目前,主要有兩種電子商務系統架構:兩層式客戶/服務器架構(C/S架構,Client/Service),三層式客戶/服務器架構(B/S架構,Browser/Service)。

當客戶要向酒店的服務器發出一個web頁面請求信息,客戶上的瀏覽器創建一個HTTP請求并發到Internet上,請求通過Internet傳送到酒店的服務器上,服務器根據用戶請求創建一條HTTP信息(包含HTML文檔)用客戶提供的回復地址將信息發到Internet上,最后回復信息通過Internet傳到客戶機上,瀏覽器識別HTML文檔,將頁面顯示出來。

C/S架構有一個致命的缺陷,就是只能根據用戶的請求顯示靜態頁面,無法滿足酒店電子商務系統需要與用戶交互的需求,無法支持網站一些常用的功能,如搜索功能。所以根據酒店電子商務系統的需求分析,應采用B/S架構。

B/S架構

B/S架構是在傳統的C/S架構的基礎上擴充出來的,是一種三層式的結構。第一層是客戶,第二層是web服務層,第三層是包含了一些應用軟件和相關數據庫,他們可以向第2層的web服務器提供非HTML信息。在B/S架構中,系統可以根據用戶提出的要求,借助第三層數據服務的支持,動態生成客戶所需要的任何信息,從而滿足酒店電子商務系統需要和用戶交互,動態滿足不同用戶的個性化需求的功能。

通過基于B/S架構的電子的商務系統,國內外的客戶,可以僅僅通過一臺瀏覽器享受都酒店為其提供的個性化得服務。酒店的管理人員也可以在任何時間和地點通過身份認證查詢到酒店第一手的信息,處理內部事務,從而酒店提高酒店辦公人員的工作效率。

結束語

我國酒店業起步較晚,信息化程度低,與世界發達國家相比還有較大差距。但隨著中國加入WTO以及中國旅游業的興起,給我國的酒店業帶來的許多機遇和挑戰,如何把握機遇迎接挑戰,成了我國酒店業面臨的關鍵問題,基于B/S結構的酒店業電子商務系統可以幫助酒店提高管理水平,擴大客戶群,使單體酒店進一步拓展全球市場,實現全球營銷。但是我們也不能照搬西方的管理和營銷模式,我們還要在實踐中不斷探索,真正找到并完善適合我國酒店業電子商務系統。

篇8

在商業活動實現網絡化之前,采購是面對面或通過紙質文件進行的,有跡可查,即使是電子交易,其設備結構是專用的,一般只限于已知用戶使用,任何外部用戶必須是已知的、身份明確的、可追蹤的;系統通常是主機結構方式,相對易于監督、控制和審計。與傳統商業相比,萬維網客戶/服務器系統的特點是高度分散,資源共享、服務分散、顧客透明度高等,而電子商務的運作速度更快、業務循環周期更短、風險更大、更高程度地依賴于技術。電子商務系統的技術基礎和市場的快速變化意味著傳統的衡量方法已不再適用于企業的某些資產,財務報告不能充分提供企業的狀況和價值方面的信息,特別是網絡企業的無形資產,如商譽、客戶忠誠度和滿意程度等這些產生長期價值的關鍵資產。核實確認這類資產價值的困難在于缺乏足夠的歷史數據、合適的參照標準、先進的實踐經驗以及對網絡的各種威脅和概率的準確估算。企業管理層以及公眾都需要尋找能夠用以表述網絡企業的可信度、安全性及其他資產價值的方法,需要一些新的核查和審計方法,更有效地評價無形資產,如知識、品牌等。因此,電子商務系統審計就成為歷史的必然。由于,電子商務的可靠性、適用性、安全性和性能等方面受到的威脅或存在的風險,都可能會影響其生存和發展。風險因素包括:商業信息的泄露、智能財產的不當使用、對版權的侵犯、對商標的侵犯、網絡謠言和對信譽的損害等。因此,進行必要和客觀的審計,才會使董事會、審計委員會、高級管理層對電子商務系統的安全運作和效益滿意和放心。

二、網絡風險和風險管理

網絡風險如同自然災害一樣不可預見。風險管理的關鍵在于風險評估,風險評估就是要分析和衡量風險事件發生的概率及后果,引起風險的因素及其關聯因素,出現風險的關鍵點采取什么方法能夠減緩風險,風險出現造成后果如何,以及評價管理層是否履行了應有的職業審慎進行防范和控制。同時在評估中還要為各項因素設計評價比率,計算各種風險的影響后果,根據影響和后果排序,對高風險因素作進一步的分析。

通過風險評估,可以認識到潛在風險(威脅)及其影響,以便對高風險領域作一些防范、檢測、控制、減緩和恢復的工作計劃和安排。這些計劃和安排應涵蓋對各項控制成本,主要是指接受、避免、轉移、監測成本的分析以及各項工作的先后次序。

三、電子商務系統審計中網站的合法性證明

網絡終端用戶都會關注網站是否來自一個真實的、可靠的機構,提供的信息是否準確真實,機構背景是否正當合法,個人信息的隱私權是否得到保護等。所謂隱私權是指對個人的數據/信息的搜集必須合法、公平,必須用于某一特定、公開的目的,必須取得該個人的同意并受到保護,本人必須有權進入系統進行修改或刪除,信息的越域流動和將來的使用、披露必須予以安全保證和限制等。

解決這些網站合法性問題的途徑之一就是由一公證機構提供可靠的證明,以使網絡終端用戶能對網站提供的電子商務放心。如Verisign,TRUSTe,BBBOnline,WebTrust,SysTurst等都是具有良好的信譽并且提供證明-查證服務的專業組織機構。網絡終端用戶可以通過查詢這些公證機構的記錄,獲得確認被訪問網站的名稱、有效狀態、服務器標識等信息。

四、內部審計和電子商務系統審計

美國注冊會計師協會對“核實查證”的定義是“提高決策者所需要信息的質量或內容的獨立性專業服務。”其審計原則是保證系統的可用性、安全性、真實完整性和持續性,建議對系統安全性和真實完整性方面存在的控制點進行檢查、評價和測試。并盡量在今后采用合適的審計標準對信息技術進行審計。不同于以年度為基礎的傳統外部審計,電子商務的實時性要求審計人員應對其進行連續不斷的評估,按特定的審核標準對已發生的交易進行追蹤,而系統內設置的自動登錄記錄可作為相應的審計軌跡,在系統內部實施對事件監督和控制。

盡管當前許多人認為核實查證通常與外部審計人員相關,內部審計人員則在公司內部出具審計報告。然而,國際內部審計師協會對電子商務系統審計的要求則是:審計控制目標主要是審計財務報告制度、經營的效益和效率、合規性和保護財產安全等方面。審計模式應該建立在系統的可用性、容量、功能、保護和可靠性的基礎上。例如,內部審計對網絡企業控制水平的獨立評價,使得客戶了解到企業提供的數據將不會被有意或無意地濫用。再如,企業目標是建立電子商務以降低成本、提高市場占有率,那么電子商務風險是隨著網絡交易的增加而增加,以至于不能確保交易的安全性或分辨用戶的可靠性,因此,所需要的控制就是對用戶的真實性進行確認以及對通訊信息進行加密。

篇9

企業電子商務構建應遵循互動性、開放性、系統性原則。其中,互動性,即在系統構建時,應充分考慮各要素之間的相互關系。例如,電子商務生態系統信息流向隨外部環境變化而改變,且在電子商務生態環境及主體的二元交互下,各子系統、因子發生變化。因此,在企業電子商務生態系統構建中,應綜合考慮各要素、因子之間的關系,整體、全面把握系統環境、動態變化、發展趨勢,合理構建系統。同時,作為一個有機整體,各因子之間應保持信息互通,保證系統物質流、信息流暢通,動態協調各主體、因子之間的協作、聯系,建立信息流動通渠道,保持子系統與環境的相互聯系。此外,由于電子商務系統是開放的,因此,在構建過程中,應注意與外界的合作,使各主體根據自身發展合理選擇合作對象,進行商品交換。

2.加強系統各個體管理

電子商務生態系統主要包括領導種群、支持種群、關鍵種群、環境等結構,整個系統的穩定發展,需要良好的環境和強有力的領導種群配置、整合資源,還需要消費者、投資商、客戶等關鍵種群的相互聯系、結盟及政府、金融機構的支持。因此,在電子商務生態系統構建過程中,為了確保系統的穩定運行,需要完善各結構,加強各部分建設與管理。例如,建立企業電子商務系統,融合采購、物流、銷售等流程,為管理人員宏觀觀測企業運行狀況提供平臺,并可通過大數據分析預測企業未來趨勢,幫助企業制定決策,使企業對市場的反應能力得以提升。同時,在外部環境結構上,完善企業電子商務規章制度,確保系統有序運行,并改革、創新電子商務信息技術,創新需求。此外,加強各種群之間的協同管理,在各種群之間建立一個聯合體,協同各主體之間的信息共性,給予個體支持,實現供應鏈價值最大化。

3.控制系統內部環境

加強電子商務系統平臺的開發、定期檢查維修;健全企業組織結構、合理分配職工崗位;外部市場環境的調查、建設。例如,在系統開發過程中,對整個開發系統的調查、實施階段進行監督,以確保在電子商務平臺上可以安全順利地開展業務,降低企業風險。同時,合理分配、明確各部門、崗位責任,減少組織管理層次,增加管理強度,提高企業運行效率,工作效率。此外,由于電子商務企業內部控制體系的建立不僅僅是一整套控制體系的制定,更需要確保各體系的高效運行。因此,為了確保內部控制有效運行,需要建立完善的監督機制。例如,在內部建立一個評審機構,負責評價、監督企業內部工作、控制制度的執行情況和企業外部環境的調查。通過評價監督,分析企業整體運行情況及面臨問題,幫助企業改進內部控制體系,提高內控控制體系的運行效率。同時,加強對數據庫、信息平臺地監督,定期分析評估信息數據,提高監督的有效性。

4.創新電子商務集群發展模式

為了實現企業電子商務生態系統的穩定運營,確保企業的和諧發展,在構建企業電子商務生態系統中,系統管理者應積極探尋電子商務集群發展模式,通過建設第三方機構、建設產業載體等方式促進集群的快速發展。例如,在構建企業電子商務生態系統過程中,加強電子商務園區機構建設,在園區內,建設網絡、運輸、通信等硬軟件設施,為企業之間的相互溝通、交流提供平臺,并通過第三方機構監督企業運行,保障園區的信用服務等。同時,積極建設公共網站平臺、服務平臺,從而使企業可在園區內進行資產評估、金融交易、工商注冊等業務,提高工作效率。此外,企業運營的保障是資金,因此,在電子商務生態系統中,建立產業集群發展基金,加大產品生產等重點項目的資金投入,合理利用、分配電子商務發展資金,有目標地規劃企業發展。

篇10

1電子商務網上支付系統概況

電子商務主要涉及到三個方面的內容:信息,電子數據交換(EDI)和電子資金轉帳。電子商務的交易過程一般可分為三步:第一步,交易各方在網上和尋找交易機會,比較價格和條件,選擇交易對象;第二步,進行銀行、運輸、稅務、海關等方面的電子數據交換,即EDI;第三步,將商品交付運輸公司起運,銀行按照合同約定,依據提供的單據進行支付。由此可見,電子商務的整個交易過程都涉及到支付問題,支付是電子商務的中心環節。

1.1電子商務支付系統的概念

電子商務支付系統是電子商務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指的是消費者、商家和金融機構之間使用安全電子手段交換商品或服務,即把新型支付手段(包括電子現金(E-CASH)、信用卡(CREDITCARD)、借記卡(DEBITCARD)、智能卡等)的支付信息通過網絡安全傳送到銀行或相應的處理機構,來實現電子支付。

1.2電子商務支付系統的發展情況

電子商務于20世紀90年代初興起于美國、加拿大等國,但在近幾年電子支付才被人們普遍接受。各廠商如IBM、惠普、微軟、SUN等紛紛推出自己的電子商務產品和各自的解決方案。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各種法規也隨之健全,德國、韓國、意大利、西班牙和美國的許多州已經通過數字簽名和身份認證法律。1996年下半年,美國財政部頒布有關《全球電子商務選擇稅收政策》白皮書;聯合國國際貿易法委員會(UNCITRAL)已經完成模型電子商務法的制定工作,為電子交易制訂出統一通用的規則。另外,兩大國際信用卡組織VISA和MASTER合作制訂的安全電子交易(SET)協議定義了一種電子支付過程標準,其目的就是保護萬維網上支付卡交易的每一個環節。SET是專為網上支付卡業務安全所制定的標準。

這幾年來,我國的北京、上海、廣州等信息產業發展較快的城市的信息產業部門開始了電子商務相關的研究,并在1998開通了自己的電子商務系統,其他省市也紛紛開始建立電子商務系統。

2電子商務支付業務存在的突出問題

目前,雖然國內網上購物方興未艾,網上書店、網上商場頻頻亮相,圖書、音像制品、軟件光碟、小家電等琳瑯滿目,然而實際采取行動的購買者微乎其微,究其原因,固然有人們對網絡交易的疑慮及購買習慣等因素的影響,但付款手續的復雜及其電子支付的安全性難以體現網上購物便利優勢,致使用戶的熱情大打折扣。

因此,解決電子支付問題成為國內網上銀行所面臨的嚴峻挑戰。這其中包括網絡銀行本身業務系統的問題以及如何為企業及個人提供完善服務的問題,還有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電子支付的安全性問題。電子支付的安全性直接影響電子商務的發展,解決不好,將成為制約電子商務發展最嚴重的瓶頸。

2.1信用障礙

良好的信用機制是網絡銀行發展的基本條件之一,我國在這方面差距很大。在美國,由于信用機制基礎牢固,持卡人可以通過信用卡消費,風險小而且方便快捷。他們以銀行為商品交易的核心,和買賣雙方建立起一種三角形的穩定關系,以相互制約和相互監督的形式,把交易建立在以信用、擔保為基礎的平臺之上。

由于基于Internet的電子商務,買賣雙方可以互不見面,其信用問題就顯得格外重要了。市場經濟發展的兩大支柱是社會保障體系和社會信用體系。就目前而言,我國無論是企業還是個人,還未普遍建立完善的信用體系,現金交易還占主導地位。買方擔心付款后能否收到貨物或能否收到滿意的貨物,賣方擔心發貨后能否按期如數收到貨款。由此可見,信用問題對于電子商務的健康發展是多么重要。

2.2電子商務活動中電子支付與認證標準有待統一

目前安全協議有兩種:SET與SSL。SET(SecureE1ectronicTransaction,簡稱SET),即“安全電子交易”,是VISA、MASTER兩大國際卡組織和多家科技機構共同制訂的進行在線交易的安全標準。SSL(SecureSocketLayer,安全套接層)協議,是由網景(Netscape)公司推出的一種安全通信協議,它能夠對信用卡和個人信息提供較強的保護。SSL是對計算機之間整個會話過程進行加密的協議。在SSL中,采用了公開密匙和私有密匙兩種方法。

SET協議比SSL協議復雜,在理論上安全性也更高,因為前者不僅加密兩個端點間的單人會話,還可以加密和認定三方面的多個信息,而這是SSL協議所不能解決的問題。但是SET也有自己的缺陷,由于過于復雜,所以對消費者、商戶和銀行方面的要求都非常高,推行起來遇到的阻力也比較大。相比之下,SSL則以其便捷和可以滿足現實要求的安全性得到了不少人的認可。目前國際上對這兩種網絡安全協議到底哪種是未來的發展方向還沒有完全形成共識。

2.3相關法規有待完善

我國電子商務立法明顯滯后,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網上銀行的發展。目前尚有如下問題需解決:

(1)電子支付的定義和特征。電子支付是通過網絡實施的一種行為,與傳統的支付方式類似,它要引起涉及資金轉移方面的法律關系發生、變更和消滅。

(2)電子支付權利。電子支付的當事人包括付款人、收款人和銀行,有時還存在中介機構。各當事人在支付活動中的地位問題必須明確,進而確定各當事人的權利的取得和消滅。

(3)涉及電子支付的偽造、更改與涂銷問題。在電子支付活動中,由于網絡黑客的破壞,支付數據的偽造、更改與涂銷問題越來越突出,對社會的影響越來越大。

2.4銀行業科技水平與國際先進技術相比滯后

到目前為止,在我國的金融系統中還沒有出現提供信用支付手段的信用卡公司。“手機銀行”與“網絡銀行”實際上都不過是利用電子終端設備的金融工具,這兩種利用高技術手段的工具并未在金融服務的功能方面提供實質意義的突破,而且這兩種工具的安全性目前尚有缺陷。毫無疑問,我國應當加快新型金融工具的發展步伐。

2.5支付的安全無法保證

網絡的安全即便在電子商務發達的美國也是消費者十分擔心的問題。世界各國發展電子商務也都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問題.

3促進我國電子商務支付業務發展的對策

3.1加強網絡基礎設施和現代化系統的建設,提高信息化普及率

政府應堅持建設“三金”工程和國家現代化支付系統。持續加大對金融網絡基礎設施的投入,成立專業的金融數據網絡公司來經營管理數據通信網,為金融系統提供安全、快捷、高效、經濟的通信服務;全面推進我國的金融電子化,提高各國有商業銀行的服務水平和國際競爭力。在銀行硬件方面,銀行應該投入足夠的資金購買先進的電子設備,從儲蓄所里的柜員機到大型計算機、從局域網到廣域網,電子設備應深入到銀行內部的各個領域,將電子化網點和營業網點電子化覆蓋率逐步提高。同時,銀行應加大軟件開發力度,推出系列應用系統軟件,主要包括全國性和全行性的網絡系統。

3.2健全社會整體信用制度,提升電子商務主體對在線支付安全的認知度

在線支付只有在廣大客戶的熱情參與下,才有可能得到進一步發展。為增強客戶的信任,可通過提升網絡安全技術、及時收集反饋信息、密切與第三方合作等途徑來實現。

首先,應提升網絡安全技術,普及CA認證,以增大支付網絡安全系數。網絡安全技術問題的重要性是顯而易見的,如果在線支付存在明顯的漏洞,很容易受到外部的攻擊,經常出現客戶支付信息丟失或出錯等情況,怎么能期望客戶建立起對它的信任?網絡信息的安全技術有很多,如防火墻技術、數據加密傳輸技術、身份鑒別技術、病毒防治技術等。然而,絕大多數客戶對于具體的技術是不可能完全了解的。應使客戶真正了解所受到的安全保護,從而打消對在線支付技術方面的顧慮。

其次,在線支付服務機構應發揮網絡的低成本、高效率的特點,及時收集和反饋信息,了解客戶的要求、抱怨和建議,并及時做出相應的解決方案。為爭取客戶,保持市場份額,在線服務機構必須調整經營管理構架,實施自身業務再造,為客戶提供包括銀行、保險、證券經紀和基金等多樣化服務,體現“客戶中心主義”理念。

最后,支付系統應借助于與第三方的合作,促進客戶建立網絡信任。據調查顯示,在主頁上標明與知名的第三方安全認證機構進行合作的在線支付系統更容易贏得客戶的信任。這種有利于建立并維持客戶網絡信任的第三方合作還可以包括與銀行的合作(包括支付渠道的通暢與安全),以及與信用度較高的網站建立聯盟等,這樣可以使在線支付獲得更大發展。

3.3實現在線支付經營主體銀行的自身制度創新

在國民經濟體系中,在線支付的經營主體仍將是占據金融中樞地位的商業銀行。商業銀行應以其傳統的人才、資金、技術和信息優勢介入到在線支付業務,對自身管理和業務體系重新構造。

首先應實行經營方式的轉軌。在線支付業務的需求為傳統銀行提供了新的發展方向,在線支付經營主體應將傳統營銷渠道和網絡營銷渠道相結合,走“多渠道并存”的道路,在開展傳統業務的同時,不斷開發出新的金融服務項目。銀行應通過在線經營方向的調整,維持和增加客戶資源,謀求自身更大的發展空間。

主站蜘蛛池模板: 曲沃县| 府谷县| 平远县| 天峨县| 抚州市| 沂水县| 逊克县| 泰兴市| 乐安县| 河池市| 阿克陶县| 比如县| 阳春市| 清苑县| 梧州市| 焉耆| 铜陵市| 吴忠市| 清原| 泸州市| 新乐市| 漯河市| 德钦县| 杭州市| 庆安县| 东台市| 湘潭县| 通海县| 南涧| 陆河县| 东平县| 东源县| 惠东县| 清镇市| 通辽市| 涿鹿县| 珲春市| 来宾市| 应城市| 邛崃市| 姚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