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扒开双腿猛进入爽爽免费,男生下面伸进女人下面的视频,美女跪下吃男人的j8视频,一本色道在线久88在线观看片

餐飲管理系統模板(10篇)

時間:2022-12-28 05:43:34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餐飲管理系統,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餐飲管理系統

篇1

對于實現餐飲管理系統,我們主要運用的還是數據庫的知識數據庫作為存取數據并對數據進行操作的工具在系統中所起到的作用至關重要。數據庫設計是指對于一個給定的應用環境,構造優化的數據庫邏輯模式和物理模式結果,并據此建立數據庫及其應用系統,使之能有效地存儲和管理數據,滿足應用需求,包括信息管理要求和數據操作。信息管理要求是指在數據庫中應該存儲和管理哪些數據對象;數據操作要求是指對數據對象進行哪些操作,如查詢、增、刪、改、統計等操作。數據庫設計地目標是維用戶和各種應用系統提供的一個信息基礎設施和高效率地運行環境。高效率的運行環境包括:數據庫數據的存取速率、數據庫存儲空間的利用率、數據庫系統運行管理的效率等都是高的。

在概念設計方面我們應該了解的是如下內容;在需求分析階段所得到的應用需求應該首先抽象為信息世界的結構,才能更好地、更準確地實現這些需求。

概念結構主要特點:

(1)能真是、充分地反映顯示世界,包括事物和事物之間的聯系,能滿足用戶對數據的處理要求,是對現實世界的一個只是模型;

(2)易于理解,從而可以用它和不熟悉計算機的用戶交換意見,用戶的積極參與是數據庫設計成功的關鍵。

(3)易于更改,當應用環境和應用要求改變時,容易對概念模型修改和擴充;

(4)易于向關系、網狀、層次等各種數據模型轉換。

概念結構時各種數據模型的共同基礎,它比數據模型更獨立于機器、更抽象,從而更加穩定。

現在對所設計系統的需求作進一步的分析,產生概念結構設計的E-R模型。由于這個系統并不復雜,因此可采用自頂向下的設計方法。自頂向下設計的關鍵是確定系統的核心活動。所謂核心活動就是系統中的其它活動都要圍繞這個活動展開,或與此活動密切相關。確定了核心活動之后,系統就有了可擴展的余地。此系統包含的實體有:

(1)用戶:用來描述酒店操作員的有關信息,用用戶編號來標志。

(2)餐臺:用來描述餐臺的有關信息,用餐臺編號來標志。

(3)菜品:用來描述酒店菜品的有關信息,用菜品編號來標志。

(4)菜系:用來描述菜品分類的有關信息,用菜系編號來標志。

(5)消費單:用來描述酒店某一餐臺消費的有關信息,用消費單編號來標志。

經過初步分析,可以得到此系統中各實體所包含的基本屬性如下:

(1)用戶(序號,姓名,性別,密碼) ;

(2)餐臺(編號,人數);

(3)菜品(編號,所屬菜系,名稱,祝記碼,單位,單價,菜品狀態);

(4)菜系(序號,名稱);

(5)消費單(編號,所屬餐臺號,時間,消費額,操作用戶)。

在邏輯設計方面我們所需要了解的是概念結構設計所得的E-R模型是對用戶需求的一種抽象的表達形式,它獨立于任何一種具體的數據模型,因而也不能為任何一個具體的DBMS所支持。為了能夠建立起最終的物理系統,還需要將概念結構進一步轉化為某一DBMS所支持的數據模型,然后根據邏輯設計的準則、數據的語義約束、規范化理論等對數據模型進行適當的調整和優化,形成合理的全局邏輯結構,并設計出用戶子模式。這就是數據庫邏輯設計所要完成的任務。數據庫邏輯結構的設計分為兩個步驟:首先將概念設計所得的E-R圖轉換為關系模式然后對關系模型進行優化。

關系模型是由一組關系(二維表)的結合,而E-R模型則是由實體、實體的屬性、實體間的關系三個要素組成。所以要將E-R模型轉換為關系模型,就是將實體、屬性和聯系都要轉換為相應的關系模型。

有了基本的E-R模型就可以進行邏輯結構設計,也就是設計基本的關系模式。設計基本的關系模式主要從E-R模型出發,將其直接轉換為關系模式。

在物理設計方面我們應該了解數據庫在物理上的存儲結構與存儲方法稱為數據庫的物理結構,它依賴于選定的數據庫管理系統。為一個給定的邏輯數據模型選取一個最適合應用要求的物理結構的過程,就是物理設計。

數據庫的物理設計通常分為兩步:

(1)確定數據庫的物理結構,在關系數據庫中主要指存取方法和存儲結構;

(2)對物理結構進行評價,評價的中的是時間和空間效率。

為數據庫中各基本表建立的索引如下:

1.由于用戶信息表,消費項目信息表的主碼―用戶序號,用戶序號經常在查詢條件和連接操作的連接條件中出現,且它們的值唯一,在兩個屬性上建立唯一性索引;

2.由于菜品信息表的―菜系序號,菜系信息表的屬性菜系序號經常在查詢條件中出現在兩個屬性上建立聚簇索引;

3.餐臺信息基本表的―餐臺編號,經常在查詢條件中出現,考慮在其之上建立聚簇索引;

4.消費單類別表的―名稱,經常在查詢條件中出現,考慮在其之上建立聚簇索引。

在了解完這些之后就可以建立一個數據表,如:

(1)消費單類別表的建立:

create table 消費單類別表(

消費單編號 Int primary key,

所屬餐臺號 Int not null,

時間 datetime not null,

餐臺編號 Int not null,

菜品編號 Int not null,

用戶序號 Int not null,

(2)消費項目信息表的建立:

create table 消費項目信息表(

用戶序號 Int primary key,

人數 Int not null,

時間 datetime not null,

菜品名稱 char(20) not null,

消費額 Int not null,

建立如上等等的數據表。

對于餐飲管理系統的設計還有很多細節上的東西值得我們了解,此次所說的知識對此一個大概的闡述,對設計的一個大局上的概括。

參考文獻

篇2

中圖分類號:TP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5)07(b)-0037-02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基于移動互聯網的智能設備和服務在人們的生活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餐飲行業作為一個典型的傳統行業,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在傳統的餐飲行業中,存在著大量的中小型餐飲企業,這些企業人力物力有限,仍然使用傳統的電話、紙筆方式對生產和經營活動進行管理[1]。這種傳統的管理方式使得經營效率低下且容易出錯[2]。因此,這些中小型餐飲企業需要一種能夠對菜品、訂單、外賣、人員、原材料進行高效管理的系統或方法,且考慮到中小型餐飲企業經營的實際情況,管理的經濟開銷要足夠低。

信息化與傳統產業結合以提高傳統產業生產效率是近年來社會發展的一個大趨勢,上述問題同樣可以采用信息化的方法來解決。景鑫[3]設計了一種采用Android客戶端通過WIFI網絡進行遠程下單的方法,該方法實現了點單、下單、備貨、出貨等一系列操作,并能通過PC機客戶端實現統計功能。張志德[4]實現一套Android客戶端和后臺服務來完成餐飲服務功能。該系統主要包括后臺數據庫服務器、Web服務器、無線網絡、Android前端等部分。客戶端Android系統智能手機具有前端處理與計算能力,而且通過無線網絡訪問Web服務器。

但是上述研究成果都沒專門考慮到中小型餐飲企業的實際經營需求。為此,該文設計與實現了一個基于Android的餐飲管理系統。本系統整合了菜品、訂單、外賣、人員、原材料管理等功能,利用Android平臺的成熟性、開發便捷性和經濟性,為小型餐飲企業提供一個高效經濟的完整經營管理解決方案。

1 系統設計

1.1 系統的邏輯結構

本系統由數據庫層、系統接口層、邏輯層和應用表示層組成四層邏輯結構。采用分層結構能夠提高系統的可維護性,充分利用Java語言的可重用性,降低系統開發難度,提高開發效率。每一層的功能如下。

(1)數據庫層,用于存儲本系統涉及的各種數據內容。包括各種訂單記錄的歷史記錄,菜品類型和價格記錄,配送人員信息等。

(2)系統接口層由系統所使用的開發平臺下的各種標準組件構成,例如Android SDK中的應用程序框架和庫函數。

(3)邏輯層運行于Web服務器的運行空間,使用JSP完成動態內容的顯示。

(4)應用表示層是運行于Android客戶端的應用程序,用于收集用戶的操作請求并顯示操作結果。

1.2 系統技術選型

在本系統的實現中,Android客戶端使用Java SE,基于Android SDK開發。服務器容器采用Apache Tomcat。服務器端采用ASP開發,使用Servlet技術對客戶請求進行響應。

數據庫采用MySQL和SQLite數據庫,其中MySQL數據庫是整個系統的后臺數據庫,Android客戶端通過JDBC對MySQL數據庫的內容進行遠程訪問。SQLite是一個輕量級數據庫,用于存儲Android客戶端上的本地數據。

本系統的系統結構如圖1所示。

2 系統實現

2.1 系統的開發環境

開發本系統所使用的軟件和工具如下。

系統開發工具:eclipse3.7,myeclipse8.5,ADT。軟件開發工具包:JavaSE 1.7,Android-sdk-windows SDK。數據庫開發工具:mysql驅動程序,mysql連接程序jar包,mySQL 5.1 for windows,Navicate 8 for MySQL。Web服務器程序:Apache Tomcat 6.0

由于本系統的開發全部基于免費的軟件和工具,因此本系統的成本僅集中于硬件采購成本和程序員的人力資源成本,中小型餐飲企業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選擇不同的硬件,能夠較好的控制開發和部署成本。

2.2 系統功能設計

系統的總體功能結構如圖2所示。

Android客戶端負責與普通用戶交互,將服務器端生成的結果顯示在用戶的Android手機或平板電腦中,并將用戶輸入的數據提交至服務器端。具體功能包括菜品信息的增加、刪除、修改、查詢,菜品質量的評價,點菜下單,查詢訂單任務分配情況,查詢外賣任務分配情況,維護個人信息,查詢個人賬戶權限,查詢個人績效評價,查詢采購任務,查詢庫存信息等。

服務器端負責對數據進行處理,接收Android客戶端提交的數據,將數據的處理結果發送至Android客戶端。具體功能包括菜品信息的存儲,菜品的,銷售記錄的存儲與分析,訂單任務的分配,外賣任務的分配,外賣訂單的處理與信息存儲,員工賬戶信息的存儲和權限設置,員工績效的考核評價,采購信息和庫存信息的增加、刪除、修改和查詢等。

3 結語

該文設計的基于Android的餐飲管理系統,通過優化中小型餐飲企業的菜品、訂單、外賣、人員、原材料管理的流程,并有效控制系統部署成本,提高中小型餐飲企業的效率和競爭力。在未來的工作中,將會對系統進一步優化,使系統變得更加智能,提高企業管理活動的效率。

參考文獻

[1]余圣寅.關于餐飲小店外賣配送系統的優化[J].電子技術與軟件工程,2014(11):216-216.

篇3

中圖分類號:TP3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7597(2011)1210173-01

數據庫的創建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但是設計一個嚴謹、安全、可靠的數據庫就不那么容易了,它需要你有扎實的理論知識做基礎,還需要具備一定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數據庫的設計經過需求分析、數據庫概念機構設計、邏輯結構設計之后我們就應考慮數據完整性的設計了。數據完整性是最大限度的保證數據的正確性、可靠性、一致性。數據完整性包含三個方面的內容即實體完整性、參照完整性(引用完整性)和用戶自定義完整性(域完整性)。

下面以餐飲管理系統部分可以實現點菜和結賬的表為例闡述以上完整性的設計。餐飲管理涉及的表的關系模式為:桌臺表zt(桌號zh,桌名zm,容納人數rnrs,狀態zt,類型lx),菜單表cd(菜品編號cpbh,菜品名稱cpmc,規格gg,類別lb,單價dj,成本價cbj),訂單表dd(訂單編號ddbh,訂單日期ddrq,桌號zh,消費金額xfje),點菜表dc(訂單編號ddbh,菜品編號cpbh,數量sl)。以上四個表的定義如下:

Create table zt (zh char(4) primary key ,zm char(8) unique, rnrs int check (rnrs>=0),zt bit,lx char(8) check (lx='大廳' or lx='包廂' lx='vip'))

Create table cd(cpbh char(5) primary key, cpmc char(12),gg char(10),lb char(8),dj numeric(6,1) check(dj>=0),cbj numeric(6,1) check(cbj>=0))

Create table dd (ddbh char(10) primary key,ddrq datetime,zh char(4) foreign key references zt(zh), xfje numeric(10,1))

Create table dc (ddbh char(10) foreign key references dd(ddbh),cpbh char(5) foreign key references cd(cpbh),sl int check(sl>=0) default 1,primary key(ddbh,cpbh))

1 實體完整性(表完整性)

實體完整性又叫做表完整性,是對表中主鍵的約束。實體完整性的規則要求:在任何關系的任何一個元組中,主鍵的值不能為空值、也不能取重復的值。建立實體完整性的目的是用于保證數據庫表中的每一個元組都是惟一的。是否可以改變主鍵值或刪除一整行,取決于主鍵和其他表之間要求的完整性級別。實體完整性的定義比較簡單。實現“實體完整性”的方法有primary key約束、unique約束、標識列、惟一索引。在此對桌臺表zt中的桌號zh、菜單表cd表中的菜品編號cpbh以及訂單表dd中的訂單編號ddbh定義了primary key約束。在定義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一張完整的表定義只能有一個主鍵(PRIMARY KEY),但是可以沒有UNIQUE約束。

2 參照完整性規則(引用完整性規則)

現實世界中的實體之間存在某種聯系。在關系模型中實體及實體間的聯系都是用關系來描述的,這樣就自然存在著關系與關系間的引用。通過在同一個數據庫的兩個表中進行主鍵約束和外鍵約束來實現,參照的列和被參照的列的必須具有相同的屬性。

參照完整性規則規則要求:“不引用不存在的實體”。即:不允許在一個關系中引用另一個關系中不存在的元組。其目的用于確保相關聯的表間的數據保持一致。參照完整性是對外鍵的約束,要求外鍵的取值只能為兩種情況:若取非空值,則它必須是主表中存在的值。要么取空值(null)。設置了參照完整性禁止在從表中插入包含主表中不存在的關鍵字的數據行;禁止刪除在從表中的有對應記錄的主表記錄。

在如上四個表中對訂單表dd的桌號zh、點菜表對此dc的訂單編號ddbh及菜品編號cpbh分別設置了外鍵。另外外鍵的設計也可由觸發器或編程語言來設定。以訂單表dd為例觸發器設置方法如下:

CREATE TRIGGER insert_xs ON dd

AFTER INSERT

AS

IF EXISTS

(SELECT * FROM INSERTED

WHERE zh IN (SELECT zh FROM zt))

PRINT '添加成功!’

ELSE

BEGIN

PRINT '桌號與存在的桌號不符!’

ROLLBACK TRANSACTION

END

同樣可以對點菜表設置一個觸發器要求dc的訂單編號ddbh及菜品編號cpbh也具有參照性。參照完整性是用來維護相關數據表之間數據一致性的手段,通過實現引用完整性,可以避免因一個數據表的記錄改變而使另一個數據表內的數據變成無效的值。

3 域完整性

域完整性也稱為列完整性或用戶定義的完整性,用于限制用戶向列中輸入的內容。域完整性規則要求由用戶根據實際情況,定義表中屬性的取值范圍。其目的用于保證給定字段中數據的有效性,即保證數據的取值在有效的范圍內。

設置域完整性的方法是限制列的數據類型、精度、范圍、格式和長度等。可以通過指定數據類型、CHECK約束、DEFAULT約束、NOT NULL約束和創建規則、默認值等數據庫對象來實施。

數據庫中存儲的數據多種多樣,為每一列指定一個準確的數據類型是設計表的第一步,列的數據類型規定了列上允許的數據值。當添加或修改數據時,其類型必須要符合建表時所指定的數據類型。這種方式為數據庫中的數據完整性提供了最基本的保障。

約束是SQL Server提供的自動保持數據完整性的一種方法,是獨立于表結構的。規則是實現域完整性的方法之一,用來驗證一個數據庫中的數據是否處于一個指定的值域范圍內,是否與特定的格式相匹配。當數據庫中的數據值被更新或插入時,就要檢查新值是否遵循規則。如果不符合規則就拒絕執行更新或插入操作。

在餐飲系統相關表中我們對相應的列設置了數據類型及長度度限制,并對菜單表cd的單價dj設置了check(dj>=0)的約束,對點菜表dc的數量sl列(sl int check(sl>=0) default 1)設置了check約束和默認值的約束。當然對于以上約束我們都可通過定義規則的方法實現。如:

用create rule dyl as@x>=0來定義一個大于零的約束,然后用sp_bindrule dyl,'cd.dj‘語句和sp_bindrule dyl,'dc.sl'語句將其綁定到菜單表cd的單價dj列及點菜表dc的數量sl列上。

對于菜品編號cpbh我們規定菜類必須以類別的代表字母作為第一個字符,小分類的代表字母為第二個字符后面跟3位數字來表示。如CL001表示青菜類、LN001可表示奶類飲料。類別分類如表1:

表1 菜單類別表

為了實現上述編碼我們用規則來實現如下:

Create rule cpbm as

@BM like 'C[LQRT][0-9][0-9][0-9]'

Or @BM like 'J[PBNM][0-9][0-9][0-9]'

Or @BM like 'Y[CNGT][0-9][0-9][0-9]'

Or @BM like 'z[fm][0-9][0-9][0-9]'

sp_bindrule cpbm, 'cd.cpbh'

4 觸發器實現數據完整性

當用戶對數據的完整性要求更為特殊,更為復雜,以上3種完整性就無法滿足用戶的要求。在這種情況下,用戶需要自己定義所需的完整性。實現自定義完整性的重要方法是創建觸發器。觸發器是一種數據庫對象。是一種表或視圖執行insert、delete、update操作時,被系統自動執行的特殊的存儲過程。創建觸發器的目的是對表實現復雜的數據完整性約束,以防止不正確的操作。它與數據庫中的某個表的數據修改操作相關聯,修改操作可以是INSERT、UPDATE、和DELETE這3種操作中其中一種或幾種。當用戶對相關表執行觸發器相關的修改操作時觸發器自動執行。常用于數據的參照完整性限制及級聯刪除、級聯更新等操作的設置。以級聯更新為例,分析當菜單表中的菜品編號修改時,點菜表中的菜品編號同時更新這樣的操作用觸發器如何實現:

create trigger upd on cd after update

as

declare @jbh char(5),@xbh char(5)

select @jbh=deleted.cpbh, @xbh= inserted.cpbh

from deleted,inserted where deleted.cpbh=inserted.cpbh

print '準備級聯更新點菜表中的菜品編號信息….'

update dc set cpbh=@xbh where cpbh=@jbh

print '已經級聯更新了點菜表原菜品編號為'+ @jbh +'的信息'

5 應用接口編程

應用接口編程對數據庫應用設計來說是負擔最重的方法,但同時又是最基本、最靈活的方法。不論數據庫管理系統提供了多么豐富的完整性的約束手段,利用編程接口保證數據完整性仍是所有數據庫應用設計者必須掌握的關鍵技術之一。

6 總結

保證數據庫的數據完整性,在數據庫管理系統中是十分重要的。合理地使用SQL Server為數據完整性提供的各項措施,對數據進行所需的約束限制,可以有效降低數據庫在使用過程中可能出現的錯誤,提高數據庫系統的可用性,減少處理數據錯誤所耗的費用。

參考文獻:

[1]陳偉,Sql Server2005應用系統開發教程[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2]Andrew J.Brust Stephen Forte著,精通SQLServer 2005程序設計,賈洪峰譯,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

篇4

如何建設

成本管理系統

成本管理信息系統的建設不是孤立的,企業需要從產品選擇、資源配置、制度建立、執行監督等多方面扎實工作,只有這樣,才能將餐飲成本信息化管理工作引向深入并最終取得成功。

首先,選擇穩定、適用的產品是關鍵。以中餐為主要業態的中國餐飲,具有獨特的業務流程,行業特點明顯。照搬國外或采用國內通用的解決方案行不通。專業的軟件公司推出的專業化解決方案是長期結合中國餐飲運行實際需求形成的,因而更適合企業的現實需求。目前,國內具有完整解決方案的軟件公司并不多,多數小軟件公司或軟件工作室的產品只停留在前臺運行流程層面,對于后臺管理乃至連鎖化管理還缺乏成熟的產品。餐飲企業在選擇產品時,應多調查、多研究。產品選擇不當,不僅造成投資損失,更重要的是一旦實施受阻,會打擊企業信息化的信心和決心。

其次,需要優化人力資源配置和崗位調整。餐飲企業在信息化建設時需要進行投資,也就是需要花錢,這點大家都非常容易理解,但是,面對信息化建設需要設立一些新的崗位、增加一些人力成本時,有人不理解。實際上這并不矛盾,新的管理手段需要通過優化人力資源和崗位調整來適應,這樣才能保證良好的執行,這個優化的過程就是優勝劣汰的過程和效率提升的過程,最終會節省人力資源。

比如,成本管理信息系統的實施需要增加“成本信息管理員”專職人員,來協調前廳經理、后廚總廚、倉庫管理員及財務人員,確保成本系統的正常運行。后廚開發出的新菜,在銷售前需要定價,廚師長需要向“成本信息管理員”提交菜品成本卡,由信息系統根據當前材料價格計算出該菜品的成本,這才能給該菜品科學定價,同時,只有在電腦中完成菜品添加和成本卡的輸入,所銷售的菜品才能執行自動減庫操作,如果沒有專職崗位,則職責不明,系統一旦不能做到實時更新,則運行結果的準確性便得不到保證。

再者,建立規范化的制度非常重要。必須圍繞成本信息管理,制定合適的運行流程,并通過制度確定下來。制度執行集中體現在,發生的物資流轉應及時反映到電腦系統中去,也就是說,購入的材料在入庫的同時,需要進入電腦系統; 領用出庫的材料在領用的同時,需要體現在信息系統中,以從根本上杜絕材料的任意流轉,或只記手工賬,而信息系統無記錄的狀態。還要嚴格執行材料定期盤點制度,并及時將盤點數據輸入信息系統。成本管理信息系統的有效運行,必須建立在能確保物資流轉得到忠實記錄、物資庫存狀態得到有效確認的基礎上,否則,成本管理信息化將成為空談。切記,流程制度化是成本管理信息化的先決條件。

最后,需要強調的是成本管理信息化需要建立獎懲機制,更需要執行監督。具體來說,第一,要全員參與,提高意識。在各個工作環節、各個工作崗位上的員工是成本費用的直接有效控制者,全體員工要從上到下組成一個全員成本管理的群體,形成一個人人為酒店,處處講效益的氛圍。第二,建立全面的責任考核制度。根據餐飲年度的經營考核指標,對部門總監、行政總廚進行責任考核。同時將各項指標分解到區域和班組,把考核與經濟利益掛鉤,做到有獎有罰。第三,餐飲管理人員要定期(如每月)召開成本分析會,并尋找原因。餐飲成本控制應以目標成本為基礎,對日常管理中發生的各項成本進行的計量、檢查、監督和指導,使其成本開支在滿足業務活動需要的前提下,不超過事先規定的標準或預算。

餐飲成本管理的

主要內容

餐飲成本管理主要涉及采購管理、供應商管理、驗收管理、庫存管理、付款管理、配菜管理、成本核算及報表分析等。

采購管理的主要功能是,餐廳采購部門根據經營需求,結合材料庫存狀況完成采購申請編制,并根據供應商價格選擇供應商,執行材料采購審批;

供應商管理的主要功能是,在管理供應商基本信息的基礎上,對供應商的歷史供貨情況進行分析,如果是同類型材料,可以對供應商供貨價格進行對比,優化供貨渠道,降低采購成本;

驗收管理的主要功能是,對供應商所供應材料的質量、數量、價格等進行把關,對不符合質量要求的,執行退貨處理;

庫存管理的主要功能是,記錄材料的入庫、領用、退庫、調撥、損益和盤點,對材料流轉進行記錄,并保證庫存狀態信息的實時性和準確性;

付款管理的主要功能是,財務人員對采購入庫材料的賬款管理;

配菜管理的主要功能是,生成菜品成本卡,對每道菜品所使用的材料組份進行設置,是實現前廳銷售與后臺庫房聯動的紐帶;

成本核算的主要功能是,通過菜品銷售、自動減庫和盤點,分析廚房理論用料與實際用料的差異情況,通過數據分析,找到導致差異的問題所在,制訂整改措施,使用料更加準確,減少材料浪費;

報表分析的主要功能是,對材料入庫、領用、退庫、調撥、損益和盤點記錄等進行報表查詢; 對庫存狀態、材料消耗、銷售毛利等進行報表查詢; 對一段時間內的進、銷、存進行報表查詢等。

篇5

如今我國餐飲企業主要存在著以下問題:

(1) 設施設備簡陋, 衛生環境不符合要求;

(2) 從業人員食品安全意識較差, 法律意識淡薄;

(3) 入行門檻低, 流動性大;

(4) 監管力量薄弱, 難以滿足小餐飲監管需求。面對以上問題, 本研究中設計的餐飲信息化系統提出了解決方案, 并具有以下優勢:

(1) 通過結合操作簡便、智能化、低成本的硬件, 實現過程自主化管理, 并設計有針對生產現場的衛生環境管理的良好操作規范GMP 管理模塊, 旨在改善臟、亂、差的現狀;

(2) 系統安裝、后期使用與維護中, 包括對于人員的培訓, 從而提高相關人員的食品安全意識及法律意識;

(3) 由于信息化系統具有自動化且操作簡單的特點, 且保證了數據采集的客觀性與準確性, 從而降低了因人員流動對企業造成的負面影響;

(4)餐飲信息化管理系統設置有國家法律法規標準庫, 并由專門人員進行更新與維護, 便于保證企業加工過程的合規性;

(5) 餐飲信息化管理系統后期將開發監管端, 實現企業現場數據實時性、可選擇性提交給監管機構, 從而降低了監管難度。同時, 當今世界已進入到計算機信息管理領域中激烈競爭的時代, 應用計算機已經變得十分普遍。企業掌握了大量知識、信息, 加之信息處理速度快、批量大、效率高, 從而提升了自身競爭力。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提高, 計算機科學日漸成熟, 它已進入人類社會的各個領域并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越來越多的管理人員意識到信息管理的重要性。

2 項目背景

系統的目標設定必須考慮法律法規、監管部門、信息化時代下市場環境以及新時代餐飲企業的要求與需求, 只有滿足了以上各方面的需求, 才能使系統的價值最大化,為餐飲企業帶來實際價值。

2.1 法律、法規需求分析

2015 年10 月1 日我國開始實施新版《食品安全法》,其中對追溯制度、危害分析及關鍵控制點體系的建立及餐飲行業信息公式提出了新的要求:第四十二條國家建立食品安全全程追溯制度。食品生產經營者應當依照本法的規定, 建立食品安全追溯體系, 保證食品可追溯。國家鼓勵食品生產經營者采用信息化手段采集、留存生產經營信息, 建立食品安全追溯體系第四十八條國家鼓勵食品生產經營企業符合良好生產規范要求, 實施危害分析與關鍵控制點體系, 提高食品安全管理水平第五十五條餐飲服務提供者應當制定并實施原料控制要求, 不得采購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原料。倡導餐飲服務提供者公開加工過程, 公示食品原料及其來源等信息同時, 《食品召回管理辦法(國家食藥總局第12 號令)》、《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推進重要產品追溯體系建設的意見(2015 95 號)》, 以及餐飲業的相關標準, 都對食品加工以及餐飲企業提出了新的要求。

2.2 監管部門需求分析

監管部門對于企業的監管通常包括以下4 個方面: 許可注冊、抽樣檢測、日常監管和客戶投訴。對于許可注冊和抽樣檢測, 均是基于抽樣的原理, 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對于日常監管, 也只是定期抽查, 而且由于人員、監管方法等因素影響, 無法達到從根本上改善企業食品安全水平的效果, 導致大多企業存在嚴重的兩張皮現象, 僅在接受審核的時候做足工作, 到日常生產的時候又恢復了真實面貌 對于客戶投訴, 存在處理滯后, 且處理過程中缺少證據, 同時, 由于證據不足, 導致無法進行原因分析及找到對應糾正措施, 造成問題難以解決。

2.3 信息化時代和市場的需求分析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 已經進入了信息化時代, 多種行業采取了互聯網+的模式, 對于餐飲業也不例外, 如線上點餐、送餐、口碑評價等, 但隨著訂餐量的加大,同時要保證送餐的及時性, 企業開始出現人手不夠用、菜品時好時壞、客戶投訴增多等問題, 從而企業不得不増雇人員, 加大了人員成本與管理成本, 但多數情況又由于培訓不到位, 缺乏食品安全意識, 導致菜品質量難以標準化、規范化, 甚至出現食品安全事故。所以, 在當今餐飲行業的信息化快速發展階段, 要求餐飲企業: 以保證食品安全為基礎, 通過信息化手段實現智能化管理, 從而降低成本, 提高效益, 提升企業競爭力。

2.4 餐飲企業需求分析

餐飲企業主要存在以下4 方面需求:規避風險: 其中包括法律法規風險、系統風險、管理風險和操作風險;降低成本: 其中包括采購成本, 人力成本, 管理成本,沉沒成本;提高客戶滿意度: 具體指提高客戶對菜品質量滿意程度及加強餐飲企業投訴管理, 提高產品質量, 降低投訴率;可持續經營: 實現可追溯, 規范管理, 及時調整更新,順應新需求;餐飲企業滿足以上4 方面的需求, 根本需求是為了效益的提升, 實現KPI 管理, 使管理合理化、科學化、可操作化。同時, 對于人員管理, 要求完成由松散低效向規范化管理的轉型, 提高人員的整體素質, 最終實現利潤最大化。

3 系統設計

3.1 系統名稱釋義

餐飲信息化管理系統, 簡稱CIMS, 具體釋義如下:Ccatering, 餐飲, 覆蓋學生食堂、航空配餐廚房、酒店后廚、醫療集體餐廳、動車廚房等;Iinformation, 信息, 為餐飲系統實現食品安全信息化管理;Mmanagement, 管理, 通過建立信息化管理體系,實現餐飲安全的自主化管理;Ssystem, 系統, 通過系統的全面管理和數據采集, 可以實現日常監控管理數據的積累和餐飲大數據的分析, 實現餐飲全流程高效、科學的管理。

3.2 系統設計理念

CIMS 系統的設計理念概括為一種模式, 兩大理念,五大技術。指的是以信息自動采集技術、危機應對技術、視頻監控技術、物聯網技術、大數據分析技術五大技術作為技術支撐, 遵循前提方案和HACCP 原理的兩大理念, 最終實現餐飲自主、智能化管理的模式。整個過程以預防為主, 進行風險管理, 達到全程控制的目的。

3.3 系統價值

根據使用企業的食品安全管理體系的現狀, 為其選擇適宜的功能模塊組合方案, 以期為企業帶來如下價值:

1梳理、完善食品安全管理體系。基于目標企業的食品安全管理現狀, 結合企業管理層的需求, 為企業選擇適宜的餐飲信息化管理系統功能模塊組合方案, 完善食品安全管理體系, 實現對餐飲企業中央廚房的加工過程控進行全程監控, 并識別關鍵環節施行重點管理, 從根本降低食品安全風險;

2保證企業生產合規性。CIMS 系統配有齊全法規標準庫, 保證餐飲企業所采購的原輔料、包材、添加劑、化學品以及餐具及時與法規標準對照, 使企業持續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食品召回管理辦法》、《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辦法》、《餐飲服務食品安全操作規范》、《GB/T 27306 食品安全管理體系餐飲業要求》、《GB/T22000 食品安全管理體系食品鏈中各類組織的要求》、《GB/T 27341 危害分析與關鍵控制點食品生產企業通用要求》等國際國內所有相關法律法規及標準要求, 以及相關認證體系的要求(如適用)。

3團隊建設。在CIMS 系統使用過程中, 注重協助企業培養一支骨干隊伍, 使其在熟練應用系統的基礎上, 提高自身的食品安全意識, 并具備食品安全管理體系所要求的管理能力。

4成本節約。通過完善的編碼系統, 對原輔料、包材以及加工過程中的數據進行匯總、整理并對其進行科學分析, 確定最佳物料比, 減少損耗, 科學管理; 同時, 智能化的供應商管理模塊, 對供應商(如: 原輔料、設備、清潔消毒劑的供應商)建立科學準入流程, 以及建立的多維度的評價體系, 篩選最優供應商, 減少因來料不合格、設備故障維修和清洗消毒劑不合規等原因造成的食品安全質量風險及資源浪費現象, 從而實現縮減企業生產成本以及管理成本, 實現企業利潤最大化。

3.4 系統組成

3.4.1 功能子系統

CIMS 系統由七個子系統組成,子系統功能說明:

1產品實現子系統: 對涵蓋采購、貯存、加工、運輸和分銷環節的整個食品鏈進行管理, 主要功能包括: ①供應商管理; ②庫存管理(來料、半成品和成品); ③CCPs 監控;④生產計劃; ⑤人員管理; ⑥設備管理;

2 監控子系統: 對人員以及生產過程進行實時監控,保證每個工序處于可控的狀態。主要包括, ①視頻監控, 通過實時監控人員以及生產現場設備運行情況, 保證食品防護(人為故意破壞)有效實施; ②關鍵點監控, 通過在關鍵工序設置監測設備, 采集關鍵工序運行參數;

3 驗證子系統: 對產品實現過程中, 所實施的控制措施的策劃合理性以及實施有效性進行驗證。主要包括: ①內審管理, 企業質量管理人員依據內審標準, 定期對整個生產過程進行內審, 并將內審發現以及結果作為輸入; ②二方審核;

4 報警子系統: 以硬件監測設備的檢測數據為輸入,根據企業相關人員對生產相關參數進行的設置范圍, 實現分級預警功能; 主要包括: ①CCPs 監控報警; ②到期提醒(證件、資質有效期);

5 報表子系統: 對其他子系統所輸入的數據、參數及信息, 進行整理匯總及分析, 為生產合理化以及實現產品的可追溯性提供數據支持, 主要包括: ①出成率報表, ②電子追溯;

6 人機界面子系統: 操作人員通過該界面向系統錄入相關數據并對系統進行下達指令, 同時, 由計算機向反饋人員需要處理的信息, 實現人和計算機之間的連接;

7 系統管理子系統: 針對不同客戶類型, 提供適宜企業特點的系統組合方案, 切實解決客戶最首要的問題;同時, 設置系統管理員、程序員、企業行政人員、質量人員、生產人員、庫管人員、審核員等多個門戶, 針對其職能與需求, 開放對應模塊功能區; 主要包括: ①系統實施方案選擇; ②門戶權限。

3.4.2 編碼系統

為了更好地實現產品追溯以及過程控制, CIMS 設置了自有的編碼系統, 更全面、精準地定位每個產品的生產信息, 具體編碼組成。

3.4.3

功能模塊設計

每個子系統中, 通過不同的功能模塊, 實現具體的智能化管理, 具體模塊名稱、業務功能, 以及實現途徑.

4 可行性分析

可行性研究的目的, 就是用最小的代價使效率達到最大化。要達到這個目的, 必須集中分析可能的主要解決方法的利弊, 從而判斷原定的系統規模和目標是否現實,系統完成后所能帶來的效益是否達到最適宜的性價比。系統的可行性分析主要包括技術上的可行性, 操作上的可行性和經濟上的可行性, 下面將分別介紹這3 方面的可行性。

4.1 技術上可行性

CIMS 采用的是Java 語言編寫的, 具有Java 的一次編寫, 到處運行的優點, 所以該系統具有應用上的普適性,同時具有較強的移植性、健全性和安全性。硬件環境為IntelXeon 雙CPU, 8G 以上內存, 保證了系統的運行速度, 操作系統采用的是Linux, Mysql 數據庫。系統程序具有較高的可維護性, 以及較高的數據安全性, 保證運行順暢的同時,良好地維護了企業自身合法權益。由此可見, CIMS 采用的軟硬件環境以及編程語言, 都是十分成熟的, 且滿足了餐飲管理系統要求的功能完善、易于使用、易于維護等需求,所以此系統在技術上是可行的。

4.2 操作上可行性

CIMS 具備友好的用戶界面, 使用方便, 易于維護,操作簡單易于被用戶接受。用戶只需熟練操作計算機, 并對系統進行簡單了解熟悉后, 即可方便使用, 該系統大大簡化了管理, 減輕了管理人員的負擔。因此從操作方面看,此系統的開發是可行的。

4.3 經濟上可行性

篇6

餐飲企業的正常運轉,需要有一個科學的組織機構,這一組織結構必須與經營管理體制一致,才能有效發揮作用。

餐飲企業運營系統為餐飲企業建立組織結構提供了一個科學的模本。這種機構應隨著外部經營環境的不斷變化而變化,以動態的調整來確保企業達到經營目標。餐飲企業組織結構的設計必須根據組織的復雜性、規范性和集權性程度,根據組織的目標和任務以及組織的規律及組織內外環境因素的變化來判斷規劃或再造組織結構。只有這樣,組織結構的功能和協調才能達到最優化的程度。

餐飲企業運營系統設計的組織結構,是在遵循企業組織理論的一般規律和企業組織設計的一般要求的基礎上,結合餐飲企業自身特點而進行的。該系統下的組織結構應遵循任務、目標原則,精干高效原則,相對封閉原則,統一指揮、分級管理原則,管理幅度和層次原則,權責對等和才職相稱原則以及相對平衡原則。該系統下的組織結構應遵循科學的設計程序,以使餐飲企業組織結構的設計過程標準化和規范化。

總之,經過科學的組織結構設計,整個餐飲企業組織應達到如下標準:①有直接的、明確的權力和職責路線;②有連續的業務流程;③組織中各個層級向上、向下和橫向傳遞信息迅速而協調;④對每一崗位的工作能進行客觀的評價;⑤組織中的每個人都能勝任工作,并有良好的士氣和高度的工作滿足感。

餐飲企業運營系統設計的目標二:明確管理的基本準則

餐飲企業現代化運營管理應具有的基本準則具體如下:

(一)系統化

按整體組織原則管理餐飲企業。從系統科學的角度來看,餐飲企業是一個由各種要素組成的有機整體,而餐飲企業運營管理則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有著十分復雜的內外聯系。針對其綜合性、系統性、開放性和動態性的特征,在餐飲企業運營管理過程中就必須從整體上把握管理對象,并在動態中把各環節聯系起來——在建立并處理企業各要素之間的關系的同時,保持與外部的協調發展,使各方面都為實現整體目標而努力。

(二)規范化

按標準規范管理餐飲企業。企業是與內部各方面和與外部方面相聯系的整體,只有各方面協調一致,才能順利發展。按標準規范組織經濟活動,是協調各方面關系的有力手段。組織經營活動,要根據有關的標準,如餐飲產品的質量標準、服務標準、衛生標準、定價標準以及餐飲設備設施及場地規劃標準,并根據有關的規章,如有關的法規、紀律、制度、職業道德和崗位責任制等,進行管理活動。

(三)信息化

根據信息組織現代餐飲管理。在現代社會,信息是一種資源。對信息的收集、利用和開發,能增加企業的利潤。因此,餐飲企業要建立信息中心或市場開發部,并廣泛收集行業、地區、國家和國際的信息。企業要利用市場信息,組織企業的經營活動;要利用信息,進行預測、決策、計劃、控制和檢查等管理活動。企業要采用先進的計算技術和通信設備來利用和開發信息,使企業經營管理工作更為現代化。

(四)市場化

按市場供求關系經營餐飲企業。企業是市場的主體,一切經濟關系要通過市場來實現。餐飲企業要通過市場取得生產要素,組織生產經營活動,參與市場競爭,開拓市場,開發新產品;要通過市場調節經營活動,實現效益目標;要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各種分配并存的方式體現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原則;要建立社會保障體系,實行社會監督,維護企業的正當權益。

餐飲企業運營系統設計的目標三:提供創新經營的途徑

餐飲企業經營要求有目的地系統探索,創新經營。在這一點上,我國的經營情況和世界發達國家相比還很落后,其不僅表現在設施和設備上,而且還表現在經營觀念上。但是只要勇于探索,就能開發創新,使經營成果在短時間內有較大的突破。創新已成為餐飲企業成功經營的突破口,這是因為:

(一)創新是餐飲企業生存和發展的根本要求

根據產品的生命周期原理可知,企業的發展不是一勞永逸的,需要根據市場的變化,不斷創新,盡可能延長產品的成熟期,才可能持久地保持產品的競爭能力,使企業經營在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尤其是餐飲企業,如果固守一種特色,一成不變,在某段時期內可能會有一定的優勢,但隨后就會被更具吸引力的其他企業超越或替代。

(二)創新是餐飲企業適應市場競爭的必然選擇

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企業若想在菜品品種、質量、價格、服務上占有優勢,就必須不斷創新,否則很難吸引更多的客源。

(三)創新是餐飲企業提高經濟效益的重要途徑

到目前為止,我國的餐飲業一直處于低水平的發展階段,環境差、質量低。這種狀況與市場需求不相適應,客觀上也要求餐飲企業不斷創新。要想在經營上取得突破并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就離不開創新。

餐飲企業經營創新有時候來自于同行業經營成功的企業或者是競爭對手的成功之處。餐飲企業運營系統濃縮了餐飲業眾多成功經營企業的精華之處,并將其提煉為具有可操作性的模本。

餐飲企業運營系統設計的目標四:提高從業人員的素質

目前餐飲企業的服務人員素質參差不齊,整體水平不高。餐飲企業運營系統針對餐飲從業人員低素質的弱點,提出了對餐飲從業人員的素質要求。餐飲服務是由餐飲部的服務人員提供給賓客的,是使對方得到以享受為實質內容的特殊服務,并且隨著現代飯店服務業競爭的日趨激烈和消費者自我保護意識的增強,賓客對餐飲服務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因此,要做一名合格的餐飲從業人員,應具有較高的思想政治素質、正確的服務態度、廣博的知識、較強的能力和較好的身體素質等。

(一)思想素質要求

餐飲從業人員的思想政治素質是其基本素質的根本,對于提高其他基本素質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餐飲從業人員要有高尚的職業道德,要有敬業樂業的精神,要樹立較強的紀律觀念。

(二)身體素質要求

餐飲從業人員良好的身體素質是做好餐飲服務工作的基礎。餐飲服務在滿足賓客飲食的物質需要的同時,還要滿足賓客的精神需要,使其感受到美的愉悅。因此,餐飲從業人員應具有優美的體態、健康的體魄和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

(三)業務素質要求

1.服務態度要求

服務態度是指餐飲從業人員在對賓客服務過程中表現出來的態度,其好壞直接影響賓客的心理感受。因此,從業人員既不要妄自菲薄,將自己的工作視為差役奴仆一般,’也不要無所謂,馬虎大意,而應牢牢樹立起職業意識。服務態度的表現取決于員工的主動性、創造性、積極性和責任感。餐飲從業人員正確的工作態度可簡單概括為“真誠的服務”,即要用熱情、主動、耐心、周到的服務態度去接待每一位賓客。

2.服務知識要求

餐飲從業人員應具有較寬的知識面,這是其個人專業素質的最直接的表現,也是餐飲服務水準最基本的體現。具體包括:①基礎知識,包括員工守則、飯店意識、禮貌禮節、職業道德、飯店安全與衛生、服務心理學、外語知識等;②專業知識,包括崗位職責、工作程序、運轉表單、管理制度、設備設施的使用與保養、飯店的服務項目與營業時間、溝通技巧等;③相關知識,包括哲學、美學、文學、藝術、法律、各國的歷史地理、習俗和禮儀、民俗與宗教知識、本地與周邊地區的旅游景點及交通等。

3.能力要求

餐飲服務既需要規范化、標準化的操作,同時又離不開滿足不同消費者需求的個性化服務理念,只有這樣才能使整個服務質量得到進一步的升華與提高。因此需要餐飲從業人員具備各種不同的能力,如語言能力、應變能力、推銷能力、操作能力、觀察能力、記憶能力、自律能力等。

餐飲企業運營系統設計的目標五:增強防范風險的能力

經營機會與經營風險是互相聯系、互相依賴、共同存在于經營環境中的一對孿生姐妹。經營風險,是指餐飲企業在為贏得某一個經營機會,實現企業經營目標的過程中可能遭受的損失,經營環境的客觀變化是經營風險產生的源頭,而真正使企業遭受風險威脅的原因卻源自企業本身。

餐飲企業在利用經營機會,不斷開拓經營領域的過程中,難免遇到各種各樣的風險。為此,餐飲企業在利用經營機會的同時,要正視各種可能存在的風險,想方設法采取措施,防范風險,彌補風險造成的損失,保證餐飲企業不斷壯大。

目前,不少餐飲企業對風險的預測能力是有限的。因此,為避免餐飲企業在創新經營過程中遭受損失,餐飲企業運營系統為企業提供了兩種避免風險的方法。

首先,餐飲企業應認識到在經營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創新經營過程具有較大的風險,一次性投入有可能會使企業全軍覆沒,應該采取投石問路的態度,分期分批根據經營結果逐漸投入。就企業創新經營的整體方案來說,也不宜一次性全面鋪開,而應分段推進,穩扎穩打,步步為營。一般來說,對于剛剛起步或初次進入一個新的市場領域的餐飲企業,應特別重視這種方法。盡管目前的利益不大,但權衡全局,它可以使餐飲企業腳踏實地地向經營目標推進。

其次,要多觀察和注意同行業企業的所作所為,當發現同行業其他企業在產品、服務或經營措施等方面有新的舉措并可借鑒時,就要進行徹底的調查與研究。如果其中有優點,就要研究自己是否在此基礎上有更好的方法;如果其中有缺點,則首先觀察他們有什么改善的方法,然后再根據其實施的結果,自己再擬訂一套超越同行業其他企業的行動方案。這種模仿同行企業的方法的實質就是把別人當作試驗品,無論其成功與失敗,本企業都能根據它們的經驗或教訓來制定策略。

同時,餐飲企業運營系統通過預警機制和運行控制系統的建立,為餐飲企業在日常經營過程中對運營風險的防范與規避提供了基本的指導思路,能夠有效地降低餐飲企業各種經營風險發生的概率,使餐飲企業的運營處于健康的良性循環狀態。

餐飲企業運營系統設計的目標六:構造標準的作業流程

餐飲業的標準化包括材料的標準化、食物處理的標準化、店面布置的標準化、人員服務的標準化以及各種行政作業的標準化等。標準化工作是餐飲經營獲得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然而國內許多企業卻常常忽視此點,以致產品及服務的品質難以控制。

餐飲企業作業流程的規范設計,其主要內容包含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對餐飲企業的整個組織系統的運作進行流程規范設計,這是部門流程規范設計的前提,也是餐飲企業能夠統一協調運營的基礎。它包括餐飲企業整個組織系統的運營和一些主要的有關餐飲企業全局性工作的作業流程設計。另一方面是對餐飲企業的各個部門的運作進行作業流程設計,這些部門的運作構成了餐飲企業運營的主體,也是餐飲企業作業流程規范的主要內容。

餐飲企業組織系統流程規范設計是指對餐飲企業組織整體的運作和關系餐飲企業全局性、戰略性的業務工作進行規范化的流程設計。其目的是確保餐飲企業整體組織功能的充分有效發揮,為餐飲企業各個職能部門的正常運作提供組織保障和功能支持。流程貫穿著整個餐飲企業的運作,促進著餐飲企業組織結構的不斷完善和組織功能的不斷豐富。

對餐飲企業的作業流程規范,遵循的思路是“針對重點,提煉共性,示范設計”。餐飲企業的規模、所處的環境、具體的營業類型、企業的風格、管理者的管理思想等都各不相同,使得餐飲企業在組織結構的設計、組織功能的發揮等方面也互不相同。因此,在對餐飲企業進行作業流程規范時,主要是根據餐飲企業組織結構設計、功能界定的一般共性,提煉出餐飲企業作業流程規范的主要設計方面的共同特點,為各個餐飲企業提供一個較為規范化的參考模本。

 

餐飲企業運營系統設計的目標相關文章:

1.餐飲管理系統設計論文

2.餐飲企業運營系統的設計原則

篇7

二、管理信息系統

為了實現對數據的統計、分析,我們設計了一個訂單管理信息系統。針對不同用戶使用系統權限不同,本公司屬于系統管理員,通過數據庫操作實現對訂單、員工、商家和客戶進行査詢、搜索、增加、修改、刪除;且這個管理信息系統只針對比較普通的應用功能進行介紹,適合大部分商家的基礎應用;另外對于一般訂單客戶來說,不僅可查看自己的訂單信息,還可實時追蹤訂單的具置,大大滿足客戶等待期間的需求。

(一)系統設計

這個系統適用于賣家對訂單實現基礎信息管理。以下將會具體對系統中各模塊的功能和應用流程進行分析和設計。在需求分析一節中將會介紹系統用戶對系統的要求,在系統功能描述一節中將會對訂單系統的功能進行介紹;在功能模塊劃分一節中將對功能模塊詳細劃分,對系統中各模塊的整體劃分有個更加清晰地思路,下面具體介紹各部分內容。

需求分析

因為各個商家對顧客訂單信息的要求未必相同,所以項目重點不僅是要調研具體顯示訂單的哪些確定信息,而且要增加相應的功能模塊,使用戶更加方便、快捷、安全的使用本系統。系統主要包括管理員、商家、客戶對功能的需求。管理員不僅可以看到每一商家的訂單信息,還可看到客戶訂單的信息,并可對其進行添加、刪除、修改、查詢操作;商家只能看到客戶在本店內的訂單,并可進行添加、刪除、修改、查詢操作;客戶可查看自己的餐品在哪個貨箱里,并實時跟蹤確定餐品到達哪里,同時對訂單信息進行修改、刪除操作。

(1) 顧客訂單信息管理:對商家的顧客訂單信息進行管理。

(2) 員工信息管理:對本公司的員工信息進行管理。

系統功能描述

通過上面需求分析,在本節中將對系統各模塊的功能進行描述,系統功能包括系統首頁模塊、查詢模塊、訂單信息管理模塊、員工信息管理模塊4部分。下面對各部分的功能進行描述。

(1) 系統首頁模塊

在系統首頁模塊中包括多個小的功能模塊,這些模塊有:用戶登錄模塊、訂單信息搜索模塊、顯示訂單詳情模塊。此時用戶分為3類:管理員、商家、客戶,不同用戶登陸界面顯示信息、操作內容是不一樣的。

(2) 查詢模塊

在系統首頁中有一個查詢模塊,首頁中的模塊不需要登錄即可使用,在訂單信息管理模塊中還有一個查詢模塊,此模塊需要登錄才可使用,主要用于查詢要修改或刪除的用戶信息。

(3) 訂單信息管理模塊

訂單信息管理模塊在登錄后才可進行操作。訂單信息管理模塊分為:訂單信息的錄人、訂單信息的修改和訂單信息的刪除三個部分,下面具體介紹各部分內容。

訂單信息的錄人:在此可錄人訂單的訂單號、訂單日期、客戶、客戶地址、價格、數量、付款方式、送餐人的信息,錄人信息時訂單編號自動加1,減輕信息錄人人員的工作,也避免錯誤發生。數據提交時若訂單號與數據庫中記錄有重復,則不能完成數據提交。

訂單信息的修改:使用查詢模塊將訂單信息查找顯示出來,然后對此信息進行修改操作,但訂單號信息不允許修改。

訂單信息的刪除:使用查詢模塊將訂單信息查找顯示出來.然后對此信息進行刪除操作,刪除前判斷是否刪除。

(4) 員工信息管理模塊

員工信息管理模塊與訂單信息管理模塊功能基本類似,顯示員工信息,對其進行增刪改查操作。

(5) 商家信息管理模塊

與訂單、員工信息管理模塊功能基本類似,顯示商家信息,對其進行增刪改查操作。

功能模塊劃分

在了解了系統的需求分析和功能描述后,可以將訂單管理系統劃分為4個模塊,劃分結果如下。

(1) 系統首頁模塊:顯示訂單信息,應用搜索引擎搜索訂單信息并可在此登錄。

(2) 查詢模塊:查詢訂單信息。

(3) 訂單信息管理模塊:查看、增加、修改、刪除訂單信息。

(4) 員工信息管理模塊:查看、增加、修改、刪除訂單信息。

(5) 商家信息管理模塊:查看、增加、修改、刪除訂單信息。(二)數據庫設計

本系統使用的是SQLSerVe:r2008數據庫管理系統。數據庫安裝的位置為本機,數據庫名稱為order。下面將介紹數據庫分析和設計、數據表的創建、數據表關系圖和創建存儲過程的內容。

數據庫分析和設計

本節將根據上節中系統功能的設計分析,創建各數據表的實體E-R關系圖,它是數據庫設計非常重要的一步,下面用E-R圖的形式表示出各實體的屬性。(見表1、表2)

訂單的實體具有訂單號、訂單日期、客戶、客戶地址、價格、數量、付款方式、送餐人的屬性,E-R圖如圖1所示。

系統界面展示

⑴首頁

在首頁里,顯示訂單信息,應用搜索引擎搜索訂單信息并可在此登錄。另外可先選擇個人身份,根據選擇的不同身份系統自動識別進人不同的頁面。

(2) 登錄后,管理員對信息操作

管理員不僅可以看到每一商家的訂單信息,還可看到客戶訂單的信息,并可對其進行添加,刪除,修改,查詢操作。

(3) 登錄后,商家操作訂單管理信息系統

商家只能看到客戶在本店內的訂單,并可進行添加、刪除、修改、查詢操作。

(4) 登錄后,客戶可查看自己的餐品在哪個貨箱里,并實時跟蹤確定餐品到達哪里,同時對訂單信息進行修改、刪除操作。

(5) 登錄后,商家對客戶進行操作

商家對客戶下單時間、地點、餐品來確定是否確認訂單,隨后更改系統為“您的訂單已確認”,當訂單配送后更改系統為“您的訂單已送出”,最后再由客戶確認餐品已收到,并對商家餐品、配送服務做出評價。

篇8

提供整體解決方案

天財商龍的產品發展經歷了1996年的DOS版收銀軟件、1997年的基于Windows 95的餐飲管理系統3.2、1999年的餐飲娛樂管理系統4.0、2009年的天財商龍餐飲娛樂管理系統6.0集團版,以及2012年的天財商龍餐飲集團管理系統、西餐管理系統、美食廣場管理系統、快餐管理系統、火鍋管理系統等行業細分系列產品。與此同時,天財商龍于2001年推出了國內首款移動點菜設備手持POS,于2011年推出看天財商龍iPad、Android平板電腦點餐系統。天財商龍逐漸成為中國餐飲業領先的集供應鏈管理、物流配送、運營管理、營銷管理、決策管理、客戶關系管理為一體的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

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天財商龍積累了豐富的大中型軟件研發經驗,并對企業管理擁有獨到的見解,逐步形成了一套行業領先、功能強大、成熟穩定的服務型企業管理系統——天財商龍管理系統。天財商龍管理系統集前臺信息整理、成本核算、財務統計、分析報表、決策支持等功能于一體,全面覆蓋企業從單店全程管理、總部連鎖控制到物流配送、客戶關系管理等環節。

篇9

中圖分類號:TP3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6)27-0243-02

標準建模語言(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簡稱UML)是圖形建模語言,具有高度的可視化的特點。其目標是用面向對象的方法去描述系統,它有著廣泛的應用領域和應用前景,而其最為廣泛的應用是建立軟件的系統模型。除此之外也可以用UML來描述諸如工業過程和工業系統等其他領域。即UML建模適用于具有靜態結構及動態行為的任何系統。

1 UML建模概要

UML建模可概要可歸納為靜態的建模方法和動態的建模方法這兩大類。

用UML進行面向對象的系統分析時,首先是要描述系統的需求,以此確定系統的功能;其次是要依據系統的需求為系統去建立靜態模型,進一步去描繪和構建系統的結構;最后是去描繪和闡述系統的行為。在此,應用UML的前兩步創建的都是系統的靜態的模型,可使用的圖形工具包括有用例圖、類與對象圖、包圖、構件圖和配置圖,這些圖形構成了UML建模語言的靜態建模機制,通常由用例圖和類與對象圖來描述和構建系統的功能和結構;進行建模分析的第三步是描述系統可以執行的動作或是執行動作時的時序狀態以及存在的交互關系。對這些情形的描述和構建可以使用狀態圖、活動圖、順序圖和合作圖等,這些內容則構成了UML建模語言的動態建模機制。

2 UML的建模應用

下面以餐飲企業管理信息系統為例,用UML的建模機制和方法對餐飲企業管理信息系統進行具體的分析建模。

2.1 系統描述

餐飲企業管理信息系統是根據餐飲企業的特點和日常經營活動內容對其業務信息的處理和流程進行規范化的管理。它的使用對象是餐飲管理員和餐飲服務員。

2.2 系統需求分析與建模

2.2.1 系統分析與功能描述

用UML對系統進行需求分析時,是使用用例來獲取用戶的需求的,一個用例表示系統具有的某一種功能。在此選擇用例圖描述使用系統和與系統有關的相關聯的角色以及這些角色對系統功能的要求,系統中的所有的用例以及這些用例的使用者構成了系統的用例圖,以此來描述系統具有的功能和系統的使用者。分析階段是針對問題域中的類和問題域中的對象展開分析,必須識別出系統中的這些類以及類與類之間的關系,而后由類圖去加以描述和說明。而類與類之間是需要協作才能實現用例的,因此這就還要用到動態模型去描述類之間的協作。在系統分析這一階段和時期,應該僅就問題域的對象去建模,暫不考慮軟件系統中涉及的技術細節。

遵循UML的建模思想對餐飲管理信息系統進行具體的分析建模。根據餐飲企業的特點,餐飲企業可見的業務活動和應實現的功能應該包括有菜品業務的管理,該項功能的使用者是餐飲管理員。菜品信息的管理是餐飲管理的核心內容,諸如顧客所點的菜品是否可用、菜品查詢、菜品編號、菜品名稱、菜品價格等;系統前臺的營業管理應該包括營業訂單信息的錄入、查詢、添加、修改和刪除等,該項功能的使用者是前臺服務員;餐飲企業還應提供餐飲預定服務,應按顧客指定的時間和內容提供餐飲產品,餐飲預訂的信息管理應該包括顧客預訂信息的錄入、查詢、添加、修改和刪除等,該項功能的使用者是預訂服務員;同理,餐飲企業還應提供外賣服務,要實現對外賣信息的錄入、查詢、添加、修改和刪除等,該項功能的使用者是外賣服務員;同時系統還應該具有對員工基本信息的管理功能,這項功能的使用者是餐飲管理員。因此菜品管理、前臺業務管理、預定業務管理、外賣業務管理和企業員工管理是餐飲管理信息系統中的五個用例。它們與系統的執行者也就是餐飲管理員、前臺服務員、預定服務員和外賣服務員構成了餐飲管理信息系統的用例。

2.2.2 系統結構描述

用類圖描述系統的組成結構。類的分析是建立在用例分析的基礎上的。類模型是面向對象方法的核心內容,它是對系統中的某一類對象的抽象,它描述了系統中各種對象的類型以及對象之間的各種靜態關系,是具有職責的數據模型。每個類都包含其特有的靜態屬性和動態行為,這些屬性和行為標注在類名稱的下方,由類可生成具體的數據對象實例。通過分析得知餐飲管理系統中的基本類有:員工類、預定類、前臺類、外賣類和菜品類,由此得到概念層上的系統,即餐飲管理信息系統的結構。

2.2.3 系統中類行為的描述

上述系統中的每個類都具有自己的動態行為。接下來給出其動態行為的描述。僅以前臺營業為例用UML的狀態圖和順序圖對前臺營業的處理流程進行具體的分析與描述。其他類的動態行為圖可以類似的得出。在此,狀態圖描述了一個具體對象的可能的所有狀態和因事件引發的所有的狀態的轉變。前臺營業中,一單業務進入訂單生成狀態后接下來可能出現的狀態有下述幾種情況:①訂單取消、業務結束;②訂單使用、訂單結算、業務結束;③訂單修改、訂單使用、訂單結算、業務結束;④訂單使用、訂單修改、再訂單使用、訂單結算、業務結束。

UML用順序圖描述對象之間隨時間推移的動態交互關系。其中每個對象用一條豎線表示其生命線,消息用水平箭頭表示由一個對象發送給另一個對象。前臺營業時,營業信息由前臺營業員添加到系統的營業信息處理界面,產生修改信息時,信息再發送至修改界面,修改完成后再發送到營業信息界面確認,最終再將確認的營業信息發送至營業結算界面。

2.3 系統后期設計目標

下一步系統設計階段,要進行更進一步的細化分析,對已有的類(包括已經定義的操作和屬性)進行細化,適當增加新類,用來處理例如用戶接口以及數據庫等其他問題。設計階段還包含總體設計與詳細設計,總體設計即高層結構設計,是定義包(即子系統),其中還有包間的依存關系和包間的通信關系;詳細設計則是詳細描述包中的內容,為下一階段的編程工作提供一個清晰的類的描述,為后續的編碼實現奠定基礎。

總體設計中定義的包體現的是一種分組機制。餐飲管理信息系統的包可由如下幾個包組成:系統界面、業務對象、數據庫和系統應用。這些包中,用戶界面包構成將來用戶的操作界面;業務對象包包含了分析模型中的所有的類,它們在數據庫包的支持下完成任務;數據庫包為業務對象包提供服務;應用包向其他包提供服務。

詳細設計是將上述包的內容再進行細化,對每個包的內容進行詳細的設計。最后根據詳細設計的結果進行編碼實現。

3 結語

UML是功能強大的可視化建模語言。運用其靜態建模機制建立了餐飲管理信息系統的功能模型,運用UML的用例圖、UML的類圖構建了系統、描述了系統的信息處理功能以及用戶與系統之間的關系;應用UML的動態建模方法,使用UML的狀態圖和順序圖對系統中的業務對象的狀態及行為過程進行了描述。為系統的后續設計奠定了基礎。

參考文獻:

[1] 張海藩.軟件工程[J].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2.

[2] 宋國順.軟件工程中UML建模的技術與分析[J].軟件導刊,2010(8).

篇10

一、引言

從整體上看現代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各行各業都實現了技術和管理上的革新,并且運用現代營銷思想和計算機網絡的有機結合實現信息化的管理。而看看我們的餐飲企業的管理和發展,仍然保持經驗式的生產和傳統的管理方式經營,雖然有的企業在經營過程中也有少許運用計算機在管理經營當中,如采購、財務、收銀、人力資源的管理等等,但從總的餐飲市場來看,遠遠滯后于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們對服務的要求不斷提高的需要,這也跟餐飲市場的特殊性也有一定的關系,因為到目前為止,整個餐飲市場都沒有形成一個有效的信息化管理解決的方案。

綜上所訴,現代餐飲企業為了在激烈的市場中取勝,我們必須走出傳統餐飲管理的舊圈,對現代餐飲企業的管理和經營進行全面的創新;運用現代營銷思想指導我們生產,計算機網絡技術更新我們的管理,讓我們走向標準化的管理和標準化的生產,提高企業的生存能力和競爭能力,從而實現我們餐飲企業的管理和整體運作進入高效化、信息化的時代,與國際經濟同步發展接軌。

二、項目概況

在餐飲系統中的子系統包括前臺接待子系統,點菜子系統,收銀子系統,信息分析子系統,計劃決策子系統,庫存管理子系統等。本文重點說明點菜子系統。

點菜子系統主要是對客戶所點的菜式輸入到電腦的數據庫中,把傳統的手寫點菜單改變為規范的能清楚列出菜單的各項明細則,對統計費用和規范菜單有較好的作用,該子系統也包括轉臺,并臺等操作的應用,并能實現相應的贈菜、退菜等服務。

轉臺、并臺。轉臺:當顧客需要轉臺的時候,只要服務員輸入把被轉的餐桌號和轉入的餐桌號輸入到系統后,系統就自動完成相應的轉臺功能。并臺:如果兩張餐桌要一起結帳,只要服務員把那幾張餐桌需要一起結帳的輸入到系統,系統就會自動把這幾張餐桌的帳單合并在一起結算。

套菜點菜:餐飲企業所確定的套菜菜單,顧客可以直接點擊此窗口,選擇相應的套菜項。顧客可以點擊套菜項的具體菜點查看該菜點的具體圖片和資料。

顧客點套菜,只能通過點菜端口額外增加其他菜點,不能把現有的套菜項拆開點

顧客點菜:點菜系統是顧客直接通過餐桌的電腦進入菜單進行點菜,把餐廳的經營品種劃分為幾大類,顧客可以通過點菜端口點擊自己所需要的相應菜品和酒水,點擊以后,屏幕將顯示相應菜品和酒水的圖片、介紹、單價、規格、質量標準(給顧客一個質量標準參考,可以提高菜肴的質量和減少顧客的不滿意度)顧客對于所點的菜品進行確認后將自動傳到廚房、收銀、前臺接待、庫存管理系統。并且也可以在點菜端口直接完成對所點菜點的修改、增加、減少等工作,隨時查看菜品的加工狀態。

三、項目實施

1、部分點菜子系統用況

1.1、高層用況:

用況:餐飲消費服務

參與者:服務員,顧客,老板,會計,餐臺調度員

類型:高層主要

描述:服務員可以登陸點菜子系統查詢顧客的定臺狀況,并根據實際的需要進行開臺、轉臺、并臺操作。一旦顧客確定后便進行點菜、上菜的服務。在顧客用餐完畢后,進行退菜、贈菜、買單和清臺的工作。

  典型事件發生過程:(1)服務員登陸系統,輸入個人工號和密碼。(2)系統顯示所有空余的餐臺數量,已經已經占用的餐臺數量.。(3)服務員進行開臺、轉臺、并臺的查詢與操作,后向系統輸入確定后的顧客臺號。(4)彈出點菜菜單。(5)對顧客提交的退菜、贈菜窗口給與處理。(6)系統彈出買單金額。(7)服務員可以雙擊確定菜的價格。(8)服務員關閉窗口。

1.2、擴展用況:

點菜子系統的擴展用況情況比較多,根據我們在實際的調查發現應該包括:登陸系統用況、開臺用況、轉臺用況、并臺用況、清臺用況、點菜用況、查看菜單用況、退菜處理用況、贈菜處理用況、上菜用況。由于文章的篇幅有限以下針對查看菜單用況和點菜用況進行設計和分析。

1.2.1、查看菜單用況

  用況:查看菜單

  參與者:服務員,顧客

  類型:主要

  描述:服務員可以通過屏幕直接查看菜單中各菜式的當前狀態。

  典型事件發生過程:(1)用況起始于顧客要求查看菜單狀態。(2)服務員點擊“查看菜單” 按鈕。(3)系統彈出查看菜單窗口。(4)服務員輸入臺號。(5)系統顯示對應菜單,包括所點的菜式和菜式的當前狀態。(6)服務員可雙擊某菜式。(7)系統顯示對應菜式的詳細資料。(8)服務員關閉窗口。

1.2.2、點菜系統用況

  用況:點菜

  參與者:服務員,顧客

  類型:主要

  描述:服務員根據顧客要求記錄所點的菜式,系統將菜單提交給廚房、酒水部門和數據庫中。

  典型事件發生過程:(1)用況起始于顧客要求點菜。(2)服務員點擊“點菜”按鈕。(3)系統彈出點菜窗口。(4)服務員輸入臺號。(5)系統顯示菜譜列表,包括特色菜、特價菜、主菜、酒水、冷菜、點心海鮮類等。(6)窗口下半部分的菜單欄顯示目前所選的菜式。

  a:添加菜式

  b:刪除所點菜式

  服務員按“確定”按鈕提交菜單

  系統將菜單有關條目分別提交給后臺數據庫、廚房、酒水部門

  系統顯示提交成功的信息

  分支事件過程:

  a: 添加菜式:

  (1) 服務員根據顧客的需求在各菜類頁中選中所需菜式,按“加入”按鈕

  (2) 系統將此菜式加入菜單中

  b: 刪除所點菜式:

  服務員在菜單欄中選中要刪除的菜式,按“刪除”按鈕

  系統將此菜式從菜單中刪除

2.部分點菜子系統順序圖

2.1查看菜單

  2.2點菜

3.類

  根據用況和順序圖,得到以下類,以及各個類的屬性、方法:

3.1菜單(foodlist)類

方法:

從數據庫中讀取滿足條件的菜 單表 bool getdbdata(sql語句為條件)

  讀取本地菜單 返回菜單序號getlnumber(餐桌號)

在本地菜單表中增加新菜單記錄 bool addlnote(日期,餐桌號,服務員工號)

  刪本地除菜單表中所列餐桌號中除最小餐桌號的菜單記錄 bool deletelnote(餐桌號)

    修改本地菜單表對應記錄的餐桌號bool changelnum(原餐桌號,新餐桌號)

  保存總金額  bool saveltotalmoney(菜單序號,總金額)

    修改本地菜單的菜單狀態bool changestate(菜單序號,狀態)

  保存收銀員工號 bool saveworknum(菜單序號,收銀員工號)

  保存修改到數據庫中  bool updatedbdata()

3.2菜單項(fooditem)類

方法:

      從數據庫中讀取相應的菜單項表bool getdbdata(菜單序號)

      菜式增加到本地菜單項表中 bool addlfood(菜名編號)

      將價格為零的送菜加入菜單項表中bool addlfood(菜名編號,0)

      修改本地菜單項表對應的菜單項的狀態bool changestate(菜單序號,菜名編號,狀態)

      將新菜單項(狀態未未提交)信息發送給廚房bool senditem(餐桌號,菜名)

      保存修改到數據庫中 bool updatedbdata()

      保存折扣價  bool savezhekou(菜單序號,折扣價)

3.3菜譜(menu) 類

方法:讀取菜譜到本地機中(登錄系統) bool getdbdata()

四、總結與說明

餐飲管理系統是未來各大型仍至中小型的餐飲行業在信息化社會的必須發展的重要工具。基于UML的餐飲管理系統的模型設計是為了使傳統手工、半手工管理向數字化過渡的階段,從而在激烈的競爭市場中獲勝。利用信息化的思維來改變原有的管理思想和方法,不斷更新軟硬件的設備技術,這不僅是市場的發展趨勢,也是市場發展的要求。

餐飲系統中的設計到的子系統復雜,其中主要包括前臺接待子系統,點菜子系統,收銀子系統,信息分析子系統,計劃決策子系統,庫存管理子系統等,本文僅選取其中的點菜子系統進行建模和設計,相信對其他的模塊設計將是一次有益的借鑒。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太白县| 七台河市| 柘荣县| 凌海市| 汝南县| 同江市| 望都县| 江津市| 大新县| 岑溪市| 庐江县| 南开区| 武穴市| 仙桃市| 宣化县| 湄潭县| 南平市| 利辛县| 南漳县| 镇安县| 汉阴县| 福鼎市| 耿马| 贵定县| 肇州县| 文山县| 铜陵市| 葵青区| 隆昌县| 工布江达县| 旅游| 垦利县| 营山县| 瓮安县| 中西区| 吴桥县| 抚顺市| 班戈县| 鱼台县| 浪卡子县| 大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