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2-21 14:38:40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篇美術創作能力研究3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雖然國家對于農村小學教育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和設備,鼓勵學生全面發展,但由于農村的小學生無法及時適應新型的教學模式,就使得農村小學在培養學生美術創造能力方面困難重重。
一、關于農村小學生美術創造能力的現狀分析
縱觀全國各地的農村小學,不難發現,即使國家一直都在呼吁要貫徹落實對小學生進行剪紙等藝術創造能力的培養,但仍然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直接導致農村剪紙等藝術教育不見成效,究其原因,主要體現在各個學校的領導不夠重視、家長普遍都不支持、學生的興趣不高、設備、教育等資源缺失這五個方面。一方面,農村學校的領導都更加注重考試科目,注重學生最終的學習成果,這也是造成家長不支持的原因之一。再加上農村的留守兒童較多,這就導致家長對學生的關心不夠,就算關心到了也沒有額外的能力去支持孩子學習以外的特長培養。另一方面,農村的學校由于地域發展不好,沒有足夠的經濟實力建設相關的美術活動室,更無法支撐學生在進行美術創作時所需要的美術器材。再者就是老師自身的美術基礎知識儲備不足,這就使得學生無法接收到專業的美術創作指導。因此,關于農村小學生美術創造能力的培養措施還需進一步完善。剪紙在我國民間流傳極廣且歷史悠久,深受國內外人們的喜愛。隨著“傳統文化進校園”的思想的逐漸植入,教育部門紛紛開始將傳統文化相關書籍運送到各個學校之中,這對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弘揚和發展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剪紙是一種鏤空藝術,其在視覺上給人以透空的感覺和藝術享受。通過剪紙作品的制作,小學生可以感受到剪紙的美之所在,也可以提升自己的動腦動手能力。
二、剪紙教學對農村小學生美術創造能力的培養意義
(一)有助于提高小學生的視覺審美能力剪紙作為一種視覺藝術對小學生視覺神經的發展有極大的促進作用,小學生在剪紙教學中耳濡目染,自然就會慢慢地受到剪紙藝術的感染,從而激發出自己欣賞美的能力。老師通過剪紙教學給學生展示剪紙藝術,讓學生在觀看和創作剪紙的過程中在自己的大腦中形成一種立體記憶。從大腦發育的角度來說,這能很好的刺激小學生的大腦皮層,從人類視覺系統的完善來說,這種合理的刺激行為有助于人們感官的發育與成型。
(二)有助于促進小學生大腦的開發小學生的大腦還處于發展的黃金時期,并且這個過程還要持續一段時間。科學研究表明,促進小學生大腦的良好發育不能只依靠語數外等書本內容的學習或者測試,還要對兒童進行一些身體以及大腦方面的訓練。而剪紙藝術作品的創作不僅操作簡單,還能夠讓學生在制作的過程中感到快樂,學生在剪紙的過程中所產生的愉悅感從科學上來說可以產生健康物質,對其大腦的發展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小學生從小就開始進行剪紙方面的創作,有利于促進其大腦的均衡發展,有利于其發揮無限的想象力,更是對其增加記憶力和提高IQ水平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三)有助于加強小學生的創作能力不只是農村的小學,在城市里也有部分小學只重視學生考試科目的教育,這就使得學生的德、智、體、美、勞不能夠協調發展,缺乏更多的智育鍛煉。而剪紙藝術的教學能夠幫助小學生在活動中得到應有的滿足感、自豪感和幸福感,更有利于學生美術創作能力的提升,從而使得學生全面發展。另外,小學生正處于一個身體機能和行為習慣的養成期,如果這一時期學生不能得到良好的發展教育,其今后的行為習慣一定會很容易受到不良影響。因此,剪紙教育對學生的美術創作能力具有很大的積極作用。
三、民間剪紙藝術在農村小學教育中的創新與發展
如何培養學生的美術創作能力?其實就是讓學生自己去動手操作,讓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去嘗試解決新問題,探求新知識,力求做到凡是學生能夠自己解決的問題都主動參與。這樣,學生在操作中探索,在探索中創新,不僅能學知識,而且能學方法,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一)通過建立良好的創作環境激發小學生的自主性小學生的身心發展還處于一個不穩定的時期,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而良好的創作環境是激發兒童創作潛能的必備要素之一,因此良好的環境對小學生的行為習慣有著不可忽略的作用。小學生對事物已經有一個明確的簡單認知了,隨著他們的成長,其視野也迫切的需要開拓,這個時期他們就會對身邊的事物充滿好奇心,老師恰好可以利用小學生的這一特性組織一些剪紙相關的活動,比如帶領學生一起了解我國的剪紙文化;組織學生參加剪紙相關的比賽;開設相關的專門教學課程等。只要學生對剪紙的興趣一旦形成,就會自覺地投入到剪紙的學習中,當然,這都建立在學校能提供良好的創作環境的基礎上。因此,要想發揮剪紙教育在農村小學課堂中的最大作用,學校首先要保障良好的創作條件和環境。
(二)通過引導式教學調動小學生的積極性結合小學生年齡的特點,老師要時刻在學生學習時起到足夠的引導作用,當然,老師在進行引導式教學時也應當注意教學方法。近年來,我國一直都在提倡快樂式新型教學,剪紙又是一門特殊的學問,其可操作性也是遠遠高于語、數、外等的教學,因此,老師可以在課堂中親自給大家演示剪紙藝術,并采用提問式教學方法引起學生自主思考。當然,提問的問題不宜困難,提問的目的應該是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讓學生們主動在“愉快玩耍”的過程中感受到剪紙藝術的其妙所在,從而增加學生學習剪紙藝術的積極性,為其以后美術創作能力的提升打下基礎。
(三)通過做游戲等新型教學方法來提高小學生的創作能力當學校的硬件達到一定的水平后,剪紙教育對課堂形式又有了新的要求。一方面,學校在舉行相關活動時不能只關注活動的目的,還要注意活動本身的趣味性,只有有趣的活動才能吸引更多的學生。學生通過參加活動可以培養自己的探索意識,學生在探索的過程中發現美的事物,只要老師可以在一旁加以正確的引導,學生就可以將自己探索到的東西合理運用到剪紙創作中,這為其以后的創作能力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四、結語
剪紙等藝術教育是每個學生都要經歷的一個重要學習領域,當然,這并不意味著其目的就是要把所有的學生都培養成為各個藝術領域的專家,而是通過剪紙等藝術教育豐富學生的課堂生活,通過這些藝術教育來提升學生的專注力、感知力、審美力等,為其擁有更好地美術創作能力提供一個學習平臺。對于農村的小學生來說,剪紙教育無疑就是打開了他們精神世界的一把鑰匙,是一種在艱苦條件下學習的光明所在,正是基于這樣的理解,教育部門應當把剪紙教育落實到農村小學課堂中去,讓每一位小學生都能將自己的情感、想法等融入到藝術作品中,從而激發出自己美術創作的潛力。
作者:陳建萍 單位:江西省萍鄉市上栗縣雞冠山鄉中心小學
美術創作能力研究2
美術課堂向來是許多小精靈施展才華的舞臺,它凈化了學生的心靈,豐富學生的經驗,為學生生活創造一個多姿多彩的世界。所以美術課堂不僅是讓學生掌握美術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更是通過美術課堂這一特殊形式,讓學生認識世界、發現自然、感受生活,更給美術課堂灑上一點空氣清新劑,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
一、詩情畫意
文學總是以語言為手段塑造藝術形象,反映社會生活,表現作者的思想情感,它在課堂上發揮重要的作用。課堂上運用精練的語言,便能激發學生的創作靈感。“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這一向是中國繪畫藝術所追求的,作為繪畫的啟蒙教育者,教師可以將詩與畫相結合巧妙地運用到課堂上,讓學生進行創作,那樣美術課堂會更添光彩。如:“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這是學生很熟悉的詩句。白毛、綠水、紅掌、清波,展現了一幅美麗而又自然的樸實的畫面,雖然在現實生活中學生已經難以看到這樣的畫面,但詩句使他們產生無數的遐想,大大激發學生的創作熱情。又如:“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這些自然景觀對于平原上的孩子來說很陌生,但讀了此句后,令人有種心曠神怡、身臨其境的感覺,此時可以讓學生想象這樣的畫面,并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繪畫方法創作,當然展現在我面前的是一幅幅活潑而古樸的畫面。如此的詩句舉不勝舉。再者,如果學生在畫畫的同時也記住了詩句,更有助于語文的學習,這不是一舉兩得嗎?當然,小學美術課堂只是藝術的啟蒙,也不能句句都是詩句,有些語言只要言簡意賅,做到“話中有畫,畫中有話”就可以了。如:蘇教版第三冊《夏日印象》寫道:“在我們的記憶里,夏天是灼人的陽光,綠樹下的濃陰,暴雨雷電,還是游泳時的歡樂喧嘩?……”那動人語言一下子就讓學生眼前出現一幅幅夏日動人的畫面,學生當然很快就進入角色。
二、音樂之聲
如今美術課已不單純是學生畫畫的樂園,還是培養學生理解美、創造美、表現美的綜合能力的樂園,并通過美術課這一形式融會貫通地學習各科知識。如果教師有良好的音樂修養,那么課堂會更活潑、更趣味、更新穎。“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課的導入部分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興趣,我非常注重導入部分的設計。用音樂導入將使學生在輕松的氣氛中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在很短的時間內找到自己的角色。如我在上《有趣的昆蟲》這課時,讓學生隨著《花仙子》這一音樂唱一唱、跳一跳,把學生引入一個大花園,一起尋找各種有趣的昆蟲……這時學生的心情輕松愉快,興趣自然提高不少,很快進入學習的角色。安靜的課堂氣氛是理想的作畫環境,但有時會使學生缺少創作的靈感。用音樂渲染課堂氣氛,一方面能使原有安靜的課堂氣氛曾加一點靈氣。如上國畫課時,每位學生都在認真練習,而這時添加一段古箏或琵琶之類的中國古典音樂,不僅使課堂氣氛熱起來,更使師生感受到琴棋書畫的韻味,使人心曠神怡,激發創作靈感。另一方面可以創設情境,獲取靈感。我在上《畫情緒》一課時用了《秋日私語》這一鋼琴曲,給人秋風徐徐吹來,落葉在腳下沙沙作響的感覺,好像進入了一片大森林,樹葉重重疊疊很茂密,只能在樹與樹的空隙間見到一線陽光,使人感到一絲涼意……在我的啟發下,學生的情緒發生了變化,有些淡淡的哀愁,又有一些快樂,每個學生的感受各不相同。這時教師馬上讓學生用線條、色彩表現此時的情緒,學生都充滿創作激情。
三、求異創造
兒童是富于創造的神奇的天體,地上的花草、樹木等都可以讓學生插上聯想的翅膀去創造。正因為兒童有這樣的特點,所以新課程要求教師要有向傳統挑戰的創造精神。我上一年級的美術課《太陽和月亮》這一課,便考小朋友:“你叫太陽什么?”小朋友不約而同地回答我兩個字:公公。我頓時眉頭一緊地說:“我覺得每個季節的太陽都是不一樣的,春天花團錦簇,如詩如畫,陽光暖洋洋地照在身上,真是舒服極了,我覺得那時的太陽可能是一個美麗的小姑娘。(我頓時畫出一個可愛的小姑娘)夏天到了,小姑娘放暑了,所以太陽公公來了,那時的天氣會變得很熱。秋天的太陽是一個頑皮的小子,瞧,太陽還掛在天上,就下起雨來了……”最后我邀請小朋友說說冬天的太陽。有的小朋友說冬天的太陽是一個威武的神將,把熱氣都趕跑了,有的小朋友說冬天的太陽是一個銀發的老婆婆,她梳頭時掉下的頭發就是冬天的積雪,還有的小朋友說她是一位勤勞的阿姨,冬天的白雪就她洗衣服刷牙時的泡沫……
四、火眼金睛
現在兒童的繪畫工具很多,有水彩筆、油畫棒、顏料等,要鼓勵兒童綜合運用多種繪畫工具,讓他們畫出最鮮艷的畫。這很重要,但在我們生活中還有許多材料,如蛋殼、破涼席、碎布、棉花,或是被拋棄的瓶罐等,他們的造型和用途看起來很不起眼,如果我們換個角度觀察,其實他們有特殊的質感和豐富的色彩,用它們拼貼圖畫或制作工藝品,會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蘇教版第三冊《小掛件》,學生找了舊掛歷、蟹殼等物品制作,造型新穎,色彩大方,會有一種自然的美。又如《什物貼畫》這一課,學生利用一些果殼都做出美麗的畫。又如我們每天要吃的蔬菜,它的造型和色彩是非常美麗的,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利用它來創作,其作品就更富有童趣了。從這些作品中更能感覺到學生所特有的創造力。所以教師平時經常引導學生用他們的大眼睛尋找生活中特殊的發現,并收集起來用于創作,其作品很富有靈感。著名雕塑家羅丹說:“美是無處不在的,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術教育就是要讓學生感受美、鑒賞美、創造美,教師應該以心發現心、以火點燃火,發現學生這一塊神奇的土地,給學生一雙大眼睛,相信自己也會有很多發現。
作者:吳篩芹 單位:阜寧縣實驗小學
美術創作能力研究3
美術課堂是學校實施美育教育的主要途徑,在實施新的課程標準中,讓兒童畫創作進入美術課堂是當前課程改革中最能挖掘、拓寬、豐富美育內涵的有效手段,也是實現課程目標最好的載體。二十多年來,我在兒童美術創作教學中,在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創造力等方面作了以下的嘗試:
一、啟迪誘導,豐富聯象,培養學生的創作意識。少年兒童正處于生理和心理發展的旺盛時期,他們活潑好動,富于想象。豐富的想象是創造的翅膀,我們應該使兒童這種潛能和天性得到充分的表露和發揮。
(一)用類比的方法培養學生類似聯想。從事物之間的相似性方面想起,在美術知識的各個體系中,每一知識體系之間都存在著相互聯系或相似形態。因此,我根據學生所學知識的內在的或形式的聯系,以某一知識點的意義特征或形式特征為聯想的出發點,對學生平時學習的零星的、分散的知識點按相同、相似等特征進行歸類,將同類知識串聯起來,如我在教學第11冊國畫《有特點的人臉》一課時,抓住第9冊國畫《動物的臉》的繪畫方法,利用動物和人物的特點在繪畫手法上都必須經歷筆墨技巧這一繪畫方法的一致性和相似點,引導學生展開聯想并進行歸納,從而收到藝術的效果。這樣學生在學習新課時,運用原有認知結構中儲存的知識信息,就能舉一反三地學到新知識。
(二)引入音樂啟發聯想,鼓勵創新。我在美術教學中一直努力嘗試讓音樂飛入美術課堂,它不僅營造了課堂的藝術氛圍,激發了學生學畫的興趣,而且還拓展了聯想空間,誘發了學生的繪畫靈感。同時借用聯想、暢想和猜想等方法鍛煉學生的想象力,開發學生的潛能。如我在教學科幻畫時,首先講給學生身邊的科學知識,讓他們在課余時間閱讀、查找科普讀物,把科學與幻想結合起來,又啟發他們展開想象的翅膀,幻想高科技給人們帶來的方便快捷。通過一次又一次的啟發、引導,學生的思路打開了,想象力也豐富了。
(三)主題范圍盡量縮小,讓學生圍繞具體可視的形象去聯想。科幻畫題目大,學生無從畫起。我時常啟發引導學生從自己身邊的事想起,如空氣污染怎么辦?怎樣讓殘疾人生活得更方便?以后上學可以不背書包嗎?這樣學生就畫得具體了。
二、加強欣賞,激發興趣,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小學美術教學不能局限于技巧的培養,還應當讓兒童在欣賞各種美術作品的過程中,受到美的熏陶和享受。我在繪畫創作教學時,時常讓學生欣賞古今中外不同風格的美術作品和學生的優秀美術作品。因為美術作品涉及的范圍很廣,古今中外、天上地下、花草樹木、飛禽走獸,無所不含。通過欣賞各種美術作品,一方面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另一方面豐富了學生的美術知識。又如在教學繪畫創作時,我在教室里開辟了展覽區,展出學生的優秀作業或優秀作品,鼓勵學生爭做“你棒!我更棒!人人爭最棒!”隨堂欣賞優秀作業,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激發了學生們的興趣,從而提高了審美能力。
三、貼近生活,化解難度,培養學生的觀察力。“藝術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生活又是創作的源泉。”生活為學生創作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學生能把自己生活中的體驗、受到的感染,表現得淋漓盡致(如祖國的河山、人們的生活,各行各業的發展等等)。正如藝術大師羅丹所說:“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別人見過的東西,在別人司空見慣的東西上能夠發現出美來。”在教學中,我時常帶領學生深入生活,使他們在生活中感受美、鑒賞美,進而觸發他們的創作靈感和表現欲望,從而降低創作難度,增進和強化收集捕捉形象的能力。學生的生活環境決定著學生創作題材的內容,新鮮有趣的事時時激發著創作靈感,引起創作的沖動。如在上《家鄉的小吃》一課時,我課前讓學生認真觀察自己生活中發生的事,然后讓他們在課堂上進行討論。討論中,同學們的說法各異,有的學生還用動作表演出來。討論非常激烈,于是我要求他們用繪畫的形式把自己觀察的情境表現出來,學生已急不可待地拿出畫筆和紙開始創作,可見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會激發學生創造的興趣。
四、加強訓練,拓展思路,引導學生自由創作。要善于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考慮問題,拓寬解決問題的思路,這樣能有效地培養學生自由想象能力。如在上第10冊第18課《昨天、今天和明天》一課時,我讓學生欣賞本課中的太空作品,并讓學生了解太空、幻想太空是什么樣子。由于太空的極限無人知曉,我再次讓學生自由討論:如何飛向太空?在太空中怎樣遨游?人類開發太空,建造怎樣的建筑物在衛星與星球間運轉?由于學生的經驗不同,想象能力也不同,他們所描述的太空世界各式各樣、多姿多彩。因此,我讓學生大膽想象:以觀看星星、月亮為主構思創作,或以觀看行星為主構思創作,或以造型各異的太空船為主構思創作,等等。這樣進行一題多畫的訓練,學生的自由想象能力得到了提高。
五、注重構思,激發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完成一幅作品,藝術構思是中心環節。學生選擇的題材大多都是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和發生在身邊的好人好事,以及對祖國的歌頌和對未來理想的追求。在構思過程中,我幫助學生把在生活中搜集到的素材進行選擇、加工、整理、提煉,力求構思完美。如反映校園生活的題材,我要求學生要仔細品味教材中同齡人的作品,讓他們滿腔熱情地去表現自己的生活和從事感人的藝術創作。再如,在處理中日關系的題材時,我啟發他們從和平、友誼的角度來立意,用寓意、象征等藝術語言進行構思、構圖(從題材到主題、從生活到藝術、從內容到形式這一創作規律),于是,學生對自己所選擇的題材進行反復推敲和探索,從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了他們的創新能力。總之,每個兒童的性格、愛好都不一樣,對于同一事物的理解能力、表現能力也不一樣。如果我們刻意地要求他們模仿別人的畫并把結構畫得如何完整、形象如何逼真,那樣就根本談不上讓兒童去反映自己對生活的感知、創造出有鮮明個性的繪畫作品來。因此,我們應該讓兒童在一個自由、寬松、和諧的氣氛中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展示他們積極的創造本能。
作者:劉玉霞 單位:渭源縣清源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