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扒开双腿猛进入爽爽免费,男生下面伸进女人下面的视频,美女跪下吃男人的j8视频,一本色道在线久88在线观看片

詞匯學習論文模板(10篇)

時間:2022-05-28 07:07:23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詞匯學習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詞匯學習論文

篇1

目前,計算機的應用范圍已經涉及社會的各個領域,成為我們重要的工具,是我們學習、工作的好幫手。但是,作為計算機的使用者來說,要想正確地、高效地應用計算機,沒有一點計算機英語知識是比較困難的。因為在使用計算機時,經常會出現一些屏幕信息提示,而這些屏幕信息大都是英文形式的。所以,要想了解這些信息的內涵,就必須懂得英語。對計算機應用專業的中職生來說,學習計算機英語尤為重要。

在與計算機交流的過程中,主要是理解信息,而不是出聲讀。所以,計算機英語教學對口語表達能力要求低一些,主要注重的是對專業詞匯、專業用語的學習和對文章的理解。

在從事計算機英語教學的這幾年里,筆者曾接觸過兩種教材:一種是由中國勞動出版社出版的全國技工學校計算機應用與辦公自動化專業通用教材《計算機英語》。這本教材涉及的內容比較廣,有練習口語的對話,有培養閱讀理解能力的科普文章,課后還有閱讀材料。有些課文后面還有計算機屏幕信息。課文中每課幾乎都有語法點,課后有語法知識,內容全面,是一本非常好的教材。但是,對于中職生來說,它的難度稍微大了些,課后的計算機屏幕信息也少了些。還有一種教材是由中國勞動保障出版社出版的全國中等職業技術學校計算機專業英語系列教材《計算機專業英語》。這本教材只是用一些簡短的小文章對有關計算機專業方面的基礎知識和基本詞匯進行介紹,文章淺顯易懂,每課課后都有相關的計算機屏幕信息,對學生掌握大量的計算機屏幕信息非常有幫助。雖然兩種教材內容不同,難易程度不同,但教學宗旨都是一樣的,那就是讓學生掌握有關的專業詞匯用語,以便高效使用計算機。所以,在教學中,教師應特別強調詞匯和短語的學習與記憶。

詞匯的學習與記憶

在記憶詞匯方面,要求學生靈活巧記,切忌死記硬背。因為,死記硬背的東西隨著時間的推移容易忘卻,而靠技巧和相關的事物聯系記憶的東西不易忘記。記憶詞匯的方法有很多,筆者根據教學經驗主要介紹以下幾種方法:

根據發音規則記憶這是最常用的方法,這種方法最適宜于記憶單詞的字母組合——拼寫單詞。要用這種方法記憶單詞,必須掌握英語的語音知識。第一種教材第一課和第二課課后都有語音知識介紹,學生通過學習,可以了解各個字母的發音規則,然后根據單詞的發音來記憶。在學習單詞時,可先讓學生按音標試讀,然后教師糾正發音,領讀單詞,幫助學生熟記單詞。這樣記憶的單詞,只要能說出,就能根據發音將其寫出。單詞的讀音和拼寫比較容易掌握,最后只剩下記憶單詞的詞義。很多較長的單詞如:application(應用程序),automatically(自動地),configuration(配置),documentation(文檔),directory(目錄),maintenance(維護)等等,靠這種方法記憶,既容易學又不容易忘,即便是忘了,只要會說,就能拼寫出來。

環境記憶法這種方法對一詞多義的單詞的記憶特別有效,有的單詞一般詞義和專業詞義相差甚遠,那么環境記憶對幫助學生正確理解詞義非常有效。比如:Pleasegivemethekeyonthetable.這句話里的key的詞義是“鑰匙”,table的詞義是“桌子”。而Pressanykeywhenready.這句話里的key的詞義是“鍵”;Therearelinesinatwo-dimensiontable.這句話里的table的詞義是“表”。還有很多詞:像mouse,一般詞義為“老鼠”,計算機專業詞義為“鼠標”;field,一般詞義是“領域”,計算機數據庫專業詞義是“字段”;program,一般詞義是“節目”,計算機專業詞義是“程序”;drive,一般詞義是“駕駛”,計算機專業詞義是“驅動器”等等。這類詞一定要看是在什么樣的環境中使用,根據環境來理解、記憶。

根據構詞方法歸納記憶英語的構詞方法有三種:合成法、轉換法、派生法。合成法是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詞合在一起構成一個新詞的構詞方法。例如:key-board(鍵盤),handwritten(手寫的),build-in(內部的),hardware(硬件),software(軟件),key-stroke(擊鍵),machine-language(機器語言),pop-up(彈出),supersystem(超級系統),desktop(桌面、臺式電腦),drag-and-drop(拖放),mainframe(主機)等等。這些單詞都是利用這種方法來構成的。記憶這些單詞一般只需將兩個單詞的詞義合并即可。轉換法是一個詞轉換成另一個詞,詞形不發生改變,而詞性發生了變化的構詞方法。例如:torecordthedata里的record是動詞“記錄”;Therecordsofafile里的record是名詞“記錄”。Todisplaythedata里的display是動詞“顯示”;Thedisplayofacomputer’sinformation里的display是名詞“顯示”。Toenterthepassword里的enter是動詞“輸入”;PresstheEnter里的Enter是名詞“Enter鍵”。判斷這類詞的詞性就要看詞在句子中的位置或者說所擔當的句子成分。派生法是指在一個單詞上加上前綴或后綴,變成一個新詞的構詞方法。派生法構詞在英語中應用非常廣泛。通常加前綴改變詞義,加后綴改變詞類。例如:computer(計算機),加前綴構成microcomputer(微型計算機);advantage(優點),加前綴構成disadvantage(缺點);manage動詞“管理”,加后綴構成名詞“管理”management;命名name加前綴構成rename(重新命名);media媒體,加前綴構成multimedia(多媒體);print動詞“打印”,加后綴構成printer名詞“打印機”;store動詞“存儲”,加后綴構成storage名詞“存儲”;automate動詞“使自動化”,加后綴構成automation名詞“自動化”,加后綴構成automatically副詞“自動化地”等等。在記憶這類詞時,只要知道原形詞義,并掌握了加不同的前綴、后綴詞義及詞類的變化規則,就容易記憶了。

計算機英語中還有一種詞叫縮略詞。例如:PC(personalcomputer)(個人電腦),RAM(randomaccessmemory)(隨機存儲器),ROM(read-onlymemory)(只讀存儲器),CPU(centralprocessingunit)(中央處理器),ALU(arithmetic/logicunit)(運算器),DOS(diskoperatingsystem)(磁盤操作系統),BIOS(basicinput/outputsystem)(基本輸入輸出系統),GUI(graphicaluserinterface)(圖形用戶界面),DBMS(databasemanagementsystem)(數據庫管理系統),ISO(internationalstandardorganization)(國際標準化組織),LAN(local-areanetwork)(局域網絡),WAN(wide-areanetwork)(廣域網絡)等等。在記憶這類詞的時候,必須要知道每個字母所代表的詞的詞義,這是理解和記憶這類詞的關鍵。

短語學習

篇2

1.引言

學生語言技能與交際能力的提高,是當今英語教學中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而提高學生語言技能與交際能力的基礎在于準確理解詞匯的意義,如何有效地進行詞匯教學研究是目前英語教學領域中一個十分值得重視的問題。

語言運用中的負載信息主體是詞匯,而詞匯往往是英語學習的難點,因此,學好英語首先要克服生詞障礙,準確理解詞匯意義,提高語言應用能力。然而,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深深感到,由于學生的詞匯量少,難以進行英語交流,閱讀時困難重重,嚴重阻礙了學生英語應用能力的提高。對英語詞匯教學方法的探索,總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英語詞匯教學方法,并實施于英語教學中,必將會收到良好效果。

2.在語境中,理解詞匯關聯意義

在英語詞匯教學中,教師只注重詞的字面意義,即理性意義,而忽視了附加在詞匯后面的內涵、情感的和牽涉許多聯想的意義,直接影響語言應用能力的提高。教師應該既注重詞匯的理性意義,又要引導學生注重詞匯的關聯意義。詞匯意義大致可分為理性意義和關聯意義,其中掌握詞匯的關聯意義是準確理解詞義的關鍵所在。一個詞除了其直接的、表面的、字典上的意義,還有其內涵的、情感的、牽涉許多關聯的意義,這就是詞匯的關聯意義。關聯意義是一種開放的、無限定的意義。詞匯的關聯意義分為四種類別:內涵意義(connotativemeaning),語體意義(stylisticmeaning),感情意義(affectivemeaning)和搭配意義(collocativemeaning)。

2.1內涵意義是指通過語言所指示是傳遞的意義(Leech,1987:33),由理性意義(概念意義)引起的附帶性的意義或關聯。它比詞匯理性意義(概念意義)更為復雜,它不是意義的基本成分,而是語言使用者的內心所產生的各種聯想。內涵意義具有不穩定性,它隨著文化、歷史和個人的經歷不同而變化。如,family一詞在中國孩子和西方孩子心中喚起的感情可能很不一樣。內涵意義不僅隨著時代和社會的不同而變化,而且即使在同一社團中,也會隨個體的不同而不同。如:Cross對不信仰基督教的東方人來說,不過是個“十字形的東西”;對西方基督教徒來說就是耶穌受難、為人類贖罪的象征;對于生活在美國的黑人來說,在心中引起的聯想就更加強烈、復雜了。

2.2詞匯的語體意義是指由于交際方式、交際場合、交際對象、交際內容等方面的因素,所需要的詞語在其長期使用過程中形成了特定的文體風格色彩。語體意義分為正式文體和非正式文體,如:TheconcertconcludedwithaperformanceofBeethoven’s5thsymphony;

TheyendedtheconcertwithBeethoven’s5thsymphony.Conclude源于拉丁語,常見正式文體;而end是古英語詞匯成分,多用于非正式文體。由于歷史的原因,源于法語、拉丁語、希臘語的詞匯多見于正式文體中。

2.3情感意義是關于講話人或寫文章那個的人對所談事物或人的感情或態度的意義(Leech,1987:33)。通過選擇適當的詞就可以表達這種意義。具有感情意義的詞可以分為兩類:一為褒義詞;二為貶義詞。這些詞匯含有感情上的聯想意義,能激發別人的情感。如褒義詞可以用來表示贊賞、支持、肯定的態度能體現說話者或作者對所描繪的事物所持有的頌揚、贊許、肯定的情感,如,famous,brave,kind,determined等;使用貶義詞則能反應出說話人或作者的否定和蔑視的態度,如,foolish,sly等。

2.4搭配意義是指詞處在搭配之中所獲得的各種意義。一個詞匯的部分詞義是由該詞之前或之后其他相關詞所決定的。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詞由于不同的搭配能力產生了不同的意義。如,heavy(大量的)rain,heavy(傷心的)heart,heavy(難以灌溉的)soil,heavy(泥濘的)road,heavy(烏云密布的)sky,heavy(浪大的)sea,heavy(油膩的)food,句子中詞語之間的搭配要符合詞匯的語義要求。如,pretty和handsome都有“漂亮、好看”的意思,但是它們修飾的對象各不相同。盡管有其共同的基本義,在語言環境中,有時還可以交叉使用,但它們的搭配能力不同,所產生的意義也有所不同:aprettywoman與ahandsomewoman其意義就不同,前者是外表漂亮的女子,后者是儀態端莊的女子。由此可見,交際中的詞義確定,必須借助于其他一些意義明確的前后搭配,即與幾個詞義已經確定的詞相互搭配。(張維友,1999:91)

3.從東西方文化的差異中,正確理解詞匯意義

要想正確掌握和學好一個國家的語言,就需要對該國的歷史、制度、風土人情有所了解。中西方文化因其地理、歷史等的不同而存在較大的差異,這些差異自然而然地要反映到文化交流的媒介語言中來。在東西方文化中,對動物所賦予的意義卻有很大的不同,如英語Itrainscatsanddogs翻譯為下傾盆大雨,但東方文化中,漢語卻不用“貓、狗”兩詞來形容雨之大。Sheisacat卻不能翻譯為她是一只貓,應翻譯為她是一個包藏禍心的女人。把“貓”同“包藏禍心的女人”聯系在一起卻不是漢文化的產物。“詞匯是反映民族文化的一根敏感的指針”(李麗生,1998),詞匯的理解有時是離不開文化這一大背景的。如:英語詞“individualism”譯成漢語是“個人主義”,在漢語中,與“集體主義”相對立,因此英語中的“individualism”和漢語中的“個人主義”在各自的語言中卻承載著不同的文化內涵,如果在教學中忽視對文化背景的闡釋,學生即使了解該詞的字典上的意義,但在實際中還是沒有真正掌握其真正含義。東西方在顏色指代特征等詞匯中也有不同的文化特征,也存在相當大的文化差異。如:ItwasblueMondayandhejustdidn’tlikegoingbacktowork,“blue”一詞的文化內涵是“令人憂郁的”。即使都是英語國家的人,某些詞匯的詞義也發生了變化。一英國作家第一次去美國,在朋友家做客,作家出于對主人熱情招待的感激,就對女主人說道:“Youareveryhomely.”不想女主人臉色大變,美國人理解homely是“丑”的意思,而作家不過是想夸獎她的樸實好客罷了。所以,語言的表達永遠不能脫離文化背景而存在。

在教學中,教師應介紹一些東西方文化差異的常識,告誡學生不要望文生義,還要鼓勵他們廣泛閱讀,多了解一些各國尤其是英語國家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等,只有了解東西方文化的差異,才能避免產生誤解,以達到真正地理解語言材料的目的。

4.從詞源學的角度,了解英語詞匯的發展變化

傳統的英語詞匯教學主要從共時的角度涉及拼寫、發音、詞類、釋義、搭配、慣用法、相關復合詞和派生詞等方面的內容。然而,由于詞的產生和消失是常見的事實,并且詞匯的意義隨著客觀外界和使用主體的變化而變化,因而詞匯和詞匯意義都有著特定歷史時期的痕跡。任何共時的詞匯研究都不能徹底割斷同詞匯的歷史的聯系。因此,尋覓具體詞的來龍去脈的詞源教學,不僅與共時的詞匯教學不相抵觸,而且能拓寬詞匯教學的思路,增進學生的詞匯知識,加深他們對詞義的理解。

人類社會一直在不斷地發展變化,語言作為人類表達思想和交流思想的工具也在不斷地發展變化。詞匯的意義也在發展變化著,就詞義變化而言,在現代英語中,nice是個褒義詞,跟good,fine同義。但在過去,nice來自于古法語,曾經是“愚蠢的”、“傻里傻氣”、“無意義”的意思。教師在課堂講授詞匯時要讓學生了解英語詞匯的發展變化。在日常詞匯教學中,必須注重學生了解英語詞匯的發展變化。

5.從語義角度,掌握英語詞匯

從語義角度分析,英語詞匯又可分為主觀意義和客觀意義。英語詞匯的主觀義是指人們所持有的看法,具有:“表態”語義特征,多修飾人(也可修飾物),譯為漢語的“表示出……”;客觀義具有“使人感受到”的語義特征,多修飾物(也可修飾物),譯為漢語的“令人……”、“可……”、“使人……”。有些詞既有主觀義又有客觀義,如pitiful(主觀義:有同情心的;客觀義:令人可憐的)。又如suspicious作表語修飾人時,含主觀義:Heissuspicious.意為:他好猜疑,而不是“他可疑”;修飾物時則帶客觀義:Hiswordslooksuspicioustome.意為:他的話可疑。有時介詞也有主客觀義之別:Itwasausefullessonforhim.介詞for常表示客觀義,從客觀上說,這對他是個有益的教訓。而:Itwasausefullessontohim.介詞他to常表示主觀義,從講話者看法上說,這對他是個有益的教訓。學生在學習英語過程中要重視英語中的詞匯在意義上的語義特征。教師在英語教學實踐中,也要重視和利用這種語言的特殊現象,不僅能幫助學生較好地掌握英語詞匯,而且也能鞏固學生對詞匯的記憶。

6.從英語詞匯的形態結構,擴大學生的英語詞匯量

在英語教學中,加強英語構詞法的教學對擴大學生詞匯量十分必要的。詞根是詞匯的基本含義,前綴常常改變詞匯的意義,如:形容詞前加前綴un-,in-,im,ir-,non-,dis-,a(an)-,de-等構成反義詞,如,important-unimportant。在名詞前加前綴uni-,mono-,di-,bi-,tri-,poly-,multi-,semi-,hemi-,milli-表示數字的變化;如,unicycle,bicycle。在名詞前加pre-,post,fore表示時間的變化,如,prehistory,postdate,foretell。后綴即改變詞匯的詞義,也改變了詞匯的詞類。形容詞加-ness,-ity構成名詞,如,carelessness。在動詞后面加后綴-ment,-ation,-ion,-tion名詞,如,excitement,action。名詞后面加后綴-al和-ous構成形容詞,如,national,dangerous。在形容詞后面加en構成動詞,如:darken,soften,stiffen。學生了解這些詞匯的構成特點后,即使遇上不認識的詞匯也能根據前綴和后綴,準確地把握其詞匯意義。

篇3

二、小學英語會話教學中常見的問題

小學英語特級教師沈峰多次在講座中指出:會話教學不僅在于掌握信息量的多少(說了什么),更在于學習對話是怎么說的(學說話)。但在日常會話教學過程中,我們容易出現一些問題導致教學未能達到上述的效果。其主要問題歸結以下三方面:(一)重活動形式,輕語用功能。一些教師在詞匯教學中容易集中在活動形式上,對單詞的音、義、形,進行大幅度的操練與鞏固。這樣的課堂處理耗時過多,導致詞匯教學遲遲開展又匆匆結束,直接影響學生對整個語境的理解。由于學生感悟甚少,很難從“整體”把握詞匯在真實情境中如何運用,會話學習因為“語境的缺乏”而顯得支離破碎,不利于小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二)重情景堆砌,輕內在聯系。在詞匯教學中,一些教師會有這樣的習慣:首先從關鍵詞匯和句子結構開始,接著是整個對話的呈現,然后是對話的操練,最后到拓展練習,情景一個接著一個。這些教師認為只要讓學生在語境中學習,學生自然體會到語言的意義和功能,建構語言的教學目的便是“水到渠成”!然而,這種“移步換景”的教學方式情景多且變換快,缺乏有機的內在聯系,不僅破壞語言情景的整體性,而且也容易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實際上不利于學生對新知的建構。(三)重語音滲透,輕真實交流。在實際的課堂中,一些教師詞匯課往往滲透過多的語音,在一些環節中往往以語音為主,花費太多時間從語音方面入手學習詞匯。這看上去似乎“錦上添花”的詞匯教學。實際上也存在不少問題。這樣的“語音滲透”詞匯,在沒有圍繞話題進行真實、自主交流的前提下,其語言運用能力是很難得到真正提高的。

三、語篇教學在詞匯課堂微觀上的運用

這里所謂的微觀性,指的是語篇運用在詞匯課堂某一個環節,如導入環節,操練環節,拓展環節或是作業環節。(一)導入環節運用語篇。導入環節在一節課當中非常重要,生動有趣的故事語篇導入法主要具有以下幾個特點:故事提供了一個有意義、生動的情節,熟悉的人物角色。故事使用了簡短、有趣、重復率高的語言。故事能營造一個輕松、愉快、友好的學習氛圍。正因為有了這些特點,新課引入變得輕松、自然、簡單。由于學生的獲取信息的能力存在差異性,故事語篇導入法還可以體現層次教學,達到因材施教。(二)拓展環節運用語篇。擴展環節是檢查學生是否能夠運用新知識達到交際的目的環節。它能夠檢查學生能否綜合運用已知和新知語言的能力。擴展中運用語篇可以讓學生對知識學以致用,達到交際目的。在教授PEP5Unit 4《What can you do?A Letslearn》一課,我上課的時間是某個月份的最后一個星期四。學校一般會在月底組織大清潔,為了能夠用上剛學的詞匯,我讓每個組的組長做個調查表,運用句型“What can you do?I can...”看他們組員在星期五的大清潔中能夠做什么,然后再把表格貼在班里的宣傳欄上,到大清潔那天,學生就按照表格的安排去完成。其他的組員當天的作業則是把調查的表格寫下來,運用句型“Sb.can...”匯報給英語老師。

篇4

1詞匯教學的內容及重要性

1.1詞匯教學的內容

詞匯學習的基本要素是他的音、形、義。不僅要了解它在詞典中的定義知識,而且要了解“它與其他單詞在搭配上,語義學上或連接上所形成的關系網;它的聯想關系和語用特征;他是否只有一個或多個詞義(包括其慣用法詞義)。”

1.2詞匯教學的重要性

詞匯能力在基礎教育階段最為重要。詞匯量的大小直接影響聽、說、讀、寫各項能力的發展,是培養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基礎。正如語言學家McCarthy(1991)指出的那樣,不管一個人的語法學得多好,不管他的語音有多漂亮,但是如果他沒有足夠的詞匯來表達他的感情或理解對方的觀點和想法,他就無法用這門語言和別人進行交流。

2提高英語詞匯教學質量的有效方法

2.1情感教育

2.1.1激發學習英語的興趣,重視學困生

教師要善于發現學生的興趣所在,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幫助他們培養積極的情感,克服消極的情感。教師能通過發揮情感的動力功能來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困生常常把失敗歸因于能力不足,容易產生習得性無力感,造成學習積極性降低。教師更有必要使他們從失望的狀態中解脫出來。成功的時候,告訴學生這是努力的結果;沒成功的時候,告訴學生是努力得還不夠,而不是能力問題。使學生形成努力歸因,增強學習信心,最終提高學習成績。

2.1.2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長期穩定的興趣

良好的學習習慣可能由興趣開端,又反過來引起興趣。興趣也只有變成習慣之后才能長期穩定地激發學習的內部動機。對于英語學困生來說,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養成顯得尤為重要,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整個學習過程中,上課、作業和考試貫穿于學生學習過程的始終,學生們對這三項任務所持的態度和養成的習慣決定著英語成績的優劣。簡單說來,應做到:上課專心聽,作業認真做,考前考后有對策。習慣養成,成績提高,可以在學習中獲得成就感,又反過來會激發學生興趣。

2.2詞匯教學的方法

2.2.1豐富教學形式

詞匯的學習需要檢查,但每天的聽寫又過于枯燥。這時可以換一種方式,比如用傳統游戲Bingo來取代。學生可在紙上畫上下列表格,將當天需要掌握的任意默寫在其中。接下來老師報單詞,報一個,學生的表格中若剛好有相應單詞,便劃上叉,如果在報完三個單詞后,學生的“x”剛好呈一條直線,便大叫“Bingo",他便是游戲中的winner。豐富的教學形式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為進一步激發和維持其學習動機奠定了基礎。

2.2.2歸類教學

2.2.2.1按構造歸類

按詞根、前綴、后綴、合成詞歸類,找出詞與詞之間最本質的聯系。這種聯系對新詞的學習和舊詞的復習都很有益。如學習dislike時,教師就可講解dis一這一前綴的用法意義,趁機把教材后要出現的單詞disagree,disable,disappear展示出來。

2.2.2.2按同義詞或反義詞歸類

在詞匯學習中,同義詞和反義詞可進行相應歸類。如學習了borrow,可告訴學生其同義詞lend的用法;say-tell.speak-talk,read.see.l}k-watch也可放到一起學習。學習了buy,可同時講解其反義詞sell,以及進行big-small,old-young這種歸類。讓學生學習的新舊內容相互影響。

2.2.2.3按讀音或拼讀規則或詞性歸類

如book-look-cook-took,pen-open-spend-end-lend-expensive這些詞就可以放在一起去記。再比如,學生對于介詞后面的動詞應該要加ing這個知識點,覺得并不難理解,但是真正做題時又很容易出錯。這時,就可以把所有的介詞歸類,一起記憶。

這種歸類教學,就是很好地利用了教學法中的學習轉移(transferoflearning)理論的正向遷移,即指學習者將學會了的行為從一種情景轉移到另一種情景。對學習有利的語言習慣的轉移。在進行這種歸類時,以舊帶新,教材后面的生詞可提前教學,這樣再次碰到時,已不是生詞了。但是教師要以教材為綱,不可隨意發揮,增加教材中沒有的詞匯。

3中專英語詞匯教學建議

3.1解決好語言的輸人問題

教師為了讓學生接觸到多種可聽懂的語言輸人方式,必須盡可能多地創造出為了真正交際而使用英語的機會。首先,教師使用適合于學生的英語水平的語言講授語言規則,解釋學習材料,說明和組織課堂活動等。其次,教師與學生之間要經常用英語進行交流。最后,教師要鼓勵學生之間用英語進行交流。

3.2搞好單詞的復習

篇5

英語詞匯學習毋庸置疑非常地重要,但因學習的難度較大,一直困擾著很多外語學習者。國內外很多學者對詞匯學習策略進行了深入的研究。Ellis(1994)認為,學習者使用學習策略是為了解決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善學者能靈活地使用學習策略。國內的一些研究探索了中國學生使用詞匯策略的情況,如文秋芳(1996)等等。這些研究因研究目的、對象、方法的不同,得出的結論也不盡相同。另外,這些研究對非英語專業大學一年級新生的詞匯學習策略所做的研究很少。本文將探索他們詞匯學習策略使用情況,并為英語詞匯教學提供一些反饋意見。

1 詞匯學習策略的理論基礎

認知和記憶的信息加工理論認為知識、技能的習得是遵循一定過程的。詞匯習得也遵循這一過程。詞匯學習策略的作用是讓學習者去關注沒有意識到的信息,也就是尚未習得的詞匯,并幫助更有效地處理詞匯信息詞匯學習策略可能包括關注新信息的某一方面,分析或控制習得過程中的信息,或者在任務完成后進行評估。它影響到學習者從接觸一個單詞到習得的整個過程,影響到學習者選擇、組織、整合、習得的方式,有助于學習者加深詞匯信息的處理,對詞匯學習起到促進作用。

同詞匯習得一樣,詞匯學習策略的習得也可以看作技能的習得。在早期掌握詞匯學習策略的時候需要有意識地注意,隨著熟練程度的提高逐漸變成無意識的行為,轉變為過程性知識。從了解到能夠熟練使用要經歷一系列的過程。所以,詞匯學習策略的選擇與使用同樣受到學習者自身對學習策略的熟悉程度的限制。

基于上述,筆者進行了一次關于非英語專業大一學生詞匯學習策略使用的調查。

2 研究方法和數據收集

(1)調查對象。本項研究的受試者者是109名大學一年級的非英語專業的學生,其中女生40名,男生65名。

(2)調查工具。工具有兩個:一是英語詞匯學習策略調查問卷;二是詞匯測試卷。

詞匯學習策略問卷借由O’Malley & Chamot (1990)的策略分類,并根據問卷試測進行了調整。其原始分類表中分為元認知策略認知策略以及社會/情感策略三大類,這些策略又細分為19種策略。本研究將從這三大類策略和19種細分策略進行研究。調查問卷的選項根據利克特量表的設置;詞匯測試采用的是大學英語教學大綱中的詞匯測試,共100道題,每題1分,總分為100分。

問卷和詞匯測試共收回各109份,其中105份有效。然后采用SPSS 13進行分析,主要進行了描述性統計,計算平均數和標準差,用來調查非英語專業大學生的詞匯學習策略,并對詞匯測試成績和策略使用進行了相關性分析。

3 結果和討論 (2)詞匯學習策略各個小項使用頻率的平均數和標準差。本研究中顯示,運用語音規則(M = 3.9295,S.D = 0.7692),重復(M = 3.8584, S.D = 0.8952),單詞表(M = 3.5492, S.D = 0.9053)是非英語專業大學新生最常用的三項學習策略,而母語為英語的外國人交流(M = 1.3098, S.D = 0.5426),關鍵詞法(M = 1.5774, S.D = 0.6735),合作(M = 2.3239, S.D = 0.7124)是最不常用的詞匯學習策略。總的來說,本研究所調查學生群體策略運用的基本特點是認知策略的使用明顯高于元認知策略和社會/情感策略的使用,與第一項的調查結果剛好吻合。

(3)詞匯學習策略與學習成績之間的相關性。把19種學習策略作為自變量,詞匯測試成績作為因變量,運用皮爾森相關分析法計算詞匯學習策略與成績之間的相關性。結果顯示,元認知策略都與詞匯測試成績高度相關,認知策略與詞匯測試成績相關性按從強至弱排列依次是:上下文、推測、構詞法、分類、復習、使用字典、運用語音規則、聯想、重復、關鍵詞法、單詞表,而在社會/情感策略中,除與母語為英語的外國人交流這一分類外,其余分類都與詞匯測試成績顯著或非常顯著相關。

4 結語

篇6

精品課程建設是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進一步更新教育觀念、提高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從2009年開始,我們按照高職培養目標要求,對《英語詞匯學》精品課程建設進行了探索與實踐,進行了課程內容、教學方法、手段、實踐教學環節、考試等方面的研究和改革,形成了具有專業特色、適合高職學生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

一、高職《英語詞匯學》課程的性質與作用

《英語詞匯學》是初等教育英語方向專業選修課程,是研究語言詞匯的一門學科,屬于語言學范疇。本課程的教學總目標在于要求學生掌握現代詞匯的性質、構成和變化規律等知識并能運用到英語語言實踐中去,發展詞匯學習策略,從而提高學生的整體英語水平,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獨創精神和初步的研究能力。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可以掌握現代英語詞匯學的基礎理論和一些實際運用的知識,使學生能夠比較系統地掌握有關英語詞匯的知識,比較深入地了解英語詞匯的現狀及其歷史演變過程,并能對現代英語詞匯發展的趨勢和所出現的現象作出分析和解釋,著重掌握英語詞匯的各種構成方式及詞的應用與理解,使學生能夠把掌握的現代英語詞匯的各種知識應用到英語語言實踐中去,從而提高運用英語的能力。

二、高職《英語詞匯學》課程設計的理念與思路

高職《英語詞匯學》課程在教學內容的選取上遵循高等職業英語的教育理念,理論教學與教學實踐緊密結合,理論教學以應用為目的,以“必需”、“夠用”為度,把重點放在學生學習、掌握詞匯的知識和培養、提高學生在詞匯領域獨立工作的能力上。本課程倡導“學以致用”,要求學生把詞匯理論學習和擴大詞匯量以及加深對詞的理解結合起來,在詞匯理論的指導下,研究詞匯構成規律,培養和優化自身詞匯學習策略。同時,本課程要求課堂教學與課后研讀相結合,通過自主研究性活動的開展,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展學生可持續性學習能力。

1.轉變教學思想,形成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

注重理論課程的互動性,根據課程內容和學生特點,構建出詞匯學課程教學多元互動的教學模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詞匯學習能力的發展。

2.加強理論課程的實踐性教學環節,彰顯詞匯學課程的實用性

讓學生在合作學習中探討英語詞源和詞匯用法,收集和整理構詞方法,研究詞匯最新發展,引導學生學以致用,形成良好的英語詞匯學習策略。鼓勵學生理論聯系實際,進行研究性學習,開展相關的課題研究。通過詞匯學課程的學習,學生們提高合作意識,培養初步的研究能力。

3.突出形成性評價,完善詞匯學課程的評價機制

突出形成性評價中學生對理論探討的參與度、批判性思維和創新能力,加強對學生研究性學習內容的考察,注意課程教學的過程管理。

4.實現教學手段的現代化

教學中全部使用多媒體課件進行講授,增強知識的條理性,提高課堂教學容量、教學效率。建有教學資源豐富、能有效共享的課程網站,為學生的研究性學習和自主學習創造條件。

三、高職《英語詞匯學》教學內容

1.教學內容的針對性與適用性

(1)遵循高職英語“實用為主、夠用為度”的教育理念,理論上做到“必需”、“夠用”為度。

(2)突出實踐教學環節,重視學生詞匯學習策略的培養,以利于發展學生可持續性學習能力。

(3)自主探索,培養學生初步的研究能力。教學內容分為系統的詞匯學理論知識模塊和詞匯學習策略訓練模塊。其中理論知識模塊為26學時,主要學習系統的詞匯學基礎理論和基本知識。實踐訓練模塊為10學時,重點在于培養學生掌握良好的詞匯學習策略。

2.教學內容的組織與安排

(1)模塊一(26學時):詞匯學理論知識模塊的主要內容有:

第一章 英語詞匯學概況以及詞匯學習策略探討(2學時)

第二章 基本構詞方法(4學時)

第三章 其它構詞方法(2學時)

第四章 詞的理據(2學時)

第五章 詞義的組成(2學時)

第六章 詞義關系與語義場(2學時)

第七章 詞的多義和同形異義(2學時)

第八章 詞義與語境(2學時)

第九章 詞義變化(2學時)

第十章 英語成語(4學時)

第十一章 英語詞匯的國別特征(1學時)

第十二章 英語詞典(1學時)

(2)模塊二(10學時):詞匯學實踐訓練模塊的主要內容有:

①構詞法和詞匯學習策略研究、詞匯教學實踐(2學時)

②詞義關系與詞匯學習策略研究、詞匯教學實踐(2學時)

③語義場理論與詞匯學習策略、詞匯教學實踐(2學時)

④詞義變化與詞匯學習策略(1學時)

⑤詞的聯想與詞義的理解和運用(1學時)

⑥詞的多義與詞的運用探討(2學時)

3.教學內容的具體表現形式

(1)主要教材及輔助教材。本課程使用的主要教材為《英語詞匯學教程》(汪榕培、盧曉娟編著,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出版)。該教材可以使學習者比較系統地掌握英語詞匯的知識,比較深入地了解英語詞匯的現狀及其歷史演變過程,并能對現代英語詞匯發展的趨勢和所出現的現象作出分析和解釋,提高運用英語的能力。本教材內容用漢語編寫,適合專科層次的學生使用。輔助教材包括:《實用英語詞匯學》(張華編著,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CAI簡明英語詞匯學》(湯紅娟編著,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出版)等一系列參考資料,目前,在教學的同時,正結合本地本校的實際積極進行校本課程的建設。

(2)相關教學資料。本課程教學團隊制作了整套的教學課件、電子教案、試題、研究課題等。

四、高職《英語詞匯學》的教學方法與手段

1.教學模式的設計與創新

(1)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教學模式。教學中教師在講授詞匯學理論的同時,對學生進行相關詞匯學習策略的訓練,使理論知識的學習與實踐訓練緊密結合,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

(2)多元互動教學模式。教學中鼓勵學生創造性地參與教學活動,進行意義協商,讓學生成為教學活動的中心,實現以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為出發點,以提問為渠道,以課堂討論為基礎的師生、生生之間的多元互動。

(3)研究型教學模式。該模式主張教育實踐要實現教學和科研相結合,在教師的中介作用下,以學術研究和問題思考為導向,學生自主開展學習和研究活動。課堂上教師精講理論知識,引領學生進行自主探索,或以現實中的語言問題來引導學生主動思考,獲得自我探究能力。同時,課內的自主探索與課外的自主研究相結合。

2.多種教學方法的運用

(1)講授與討論相結合。教學中根據不同章節的內容特點,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對于理論性強的章節以講授為主,對于實踐性強的章節,鼓勵學生自己選擇專題做研究,并在課堂上把自己的成果展示出來,引導其他同學積極參與討論和論證。其間,教師予以啟發引導,作解釋補充。最后教師對討論的內容作歸納總結。

(2)個案分析法。教學中教師從社會生活中選擇具體情境或問題,使學生在理論知識和真實世界之間建立聯系,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分析,得到可能的解決方案,再由教師進行評價。這樣教師可通過鮮活的自然語言案例來代替抽象的理論講解,學生既可感受到自然語言的豐富內涵,提高理論學習的興趣,又有更多的機會進行理性思維。

(3)論文專題研究法。教學中教師給學生提供多個研究課題,學生自主選題師生共同分析論題文獻檢索和整理論文撰寫成果交流與評價。學生通過課內自我探索與課外自主探究開展論文專題研究,不僅能夠加深對教材理論知識的理解,拓展思維空間,還能夠培養初步的研究能力。

3.現代教學技術手段的應用

教學中教師充分發揮現代教學手段的作用,積極利用網絡資源豐富教學內容,以提高教學內容的時效性,并將全部教學內容制作成電子課件,課堂講解全部使用電子課件,這樣能夠減少理論學習的抽象性,增加理論學習的直觀性。學生也可上網查閱進行研究性學習,拓寬理論學習的時間和空間。同時鼓勵學生充分利用互聯網,拓寬課程學習的時間和空間。

五、高職《英語詞匯學》精品課程特色與創新

1.改變傳統單一和封閉式的教學模式,采取開放式教學模式

開放式教學模式主要體現在教學理念的開放、教學關系的開放、教學內容的開放、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開放、教學環境的開放上。教學中我們改變傳統的一個教師、一本教材、一塊黑板、一間教室開展教學的單一的、封閉式的教學模式,建立了新的教學內容、教學環節和方法改革,采取了三大板塊的教學模式,即集體講授、小組互動和自主學習。集體講授側重理論知識講解,充分利用網絡資源,采用多媒體課件,屬于封閉式的教學模式。小組互動模式注重理論指導實踐訓練,以學生為中心,選擇現實生活中真實的、具有挑戰性的任務,進行課題探究,屬于半開放式的教學模式。自主學習模式是指學生充分利用網站資源,進行自主學習。自主學習不受時間和地點限制,利于學生創新精神和應用能力的培養,屬于開放式教學模式。

2.改變過去單一的閉卷考核方式,采取全面的動態考核方式

為對學生學習效果進行更為客觀、全面和公正的評價,改變過去單一的閉卷考核方式,代之以全面的動態考核方式。評價范圍包括:課堂討論、小組合作表現以及平時課外研究,即課件制作、論文研究等活動成果。這種評價方式可以強化過程控制,凸顯學生的動態表現,可使學生在主動體驗中習得知識,同時培養他們對詞匯現象進行獨立觀察和分析的能力,構建更加完善的認知結構。

3.引科研成果于課堂,提高詞匯教學的科研含量

關注現代社會語言發展的特點,把握當前詞匯學研究的熱點,與詞匯學課程的教學緊密結合,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加學習的積極性,指導學生的語言學習,凸顯理論學習的實用性,還可以增強學生的科研意識,培養學生初步的研究能力。因此,在教學中我們把詞匯學領域的最新發展動態和研究成果引入到課程教學中,使學生學習到最新知識,提高詞匯教學的科研含量。

六、結語

總之,精品課程建設是過程建設,而且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今后,本課程資源需要進一步充實、完善;開發適合高職高專學生的詞匯學教材;加強詞匯學課程與英語精讀、泛讀、寫作、聽說等其它專業課程的整合。

參考文獻:

[1] 汪榕培,盧曉娟.英語詞匯學教程[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7.

篇7

中圖分類號:G623.3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1580(2013)06—0109—02

一、有關學術詞匯研究

學術詞匯是一種獨特的詞匯,這種詞匯主要出現在各種不同形式不同內容的學術研究類文體中,在其他文體中出現的頻率較低,這類詞匯是學習研究必不可少的內容。對于英語學術論文,只有有效掌握與之相關的學術詞匯才能更好地閱讀英語學術論文,研究英語學習論文,我們要分析哪些是經常出現的學術詞匯,哪些是較少出現的學術詞匯,在學習研究中做到心中有數,才能有效進行學術詞匯學習與研究。

比如,在英語的學術類文章中經常出現的學術詞匯有attribute, capacity, differentiate, explicit等不同詞匯,這些詞匯在英語學術論文中出現的頻率較高,學習者只有對諸如此類的學術詞匯準確把握,才能有效克服英語學術論文的閱讀障礙。這種具有特殊作用的學術詞匯并不是現在才在英語學術論文中出現,它們早在七十多年以前就已經出現了,有研究者發現,在七十多年以前,在各個領域的學術論文和學術研究中就有一些學術詞匯在文本中頻繁出現,這些詞匯對于不了解它們的學習者來說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成為閱讀學術類文本的最大障礙,但它們在學術文本中普遍存在著。它們不能被稱為高頻詞,研究中為了區分兩者的不同性,把這些在學術文本中普遍存在的詞匯稱之為半技術性詞匯(sub- technical vocabu-lary)、框架性詞匯(framewords)、專業非技術性詞匯(specializednon- technical vocabulary)或者學術性詞匯(academic vocabulary),這是學術詞匯在不同時期,不同情況下的不同稱謂。Nation根據詞頻( frequen-cy)研究的不同內容,根據詞匯出現的頻率與出現的不同場合,把英語詞匯分成不同的類型,這些詞匯有高頻詞匯(high- frequencywords)、學術詞匯(academicwords)、專業詞匯(techn-icalwords)和低頻詞匯(low- frequencywords)。

二、有關學術詞匯表的研究

Coxhead對語料庫進行了較為系統完整的研究,在對語言庫研究的基礎上,經過分析整合編制成了學術詞匯表(AcademicWordList) ,又簡稱AWL, 在語料庫中,有3513330個詞標, 這些詞標是從四個學科產生的,這些學科包括人文、商業、法律、理科, 共分28個專業, 共有414個文本。詞匯表是由詞族組成, 這些詞族是按照字母的先后順序排列的,這些單詞后都有字表,表明單詞的所處的位置,在這些詞族中,每個詞族又有基礎詞以及它的曲折形式和派生詞組成,就像concep-tion, concepts, conceptua,l conceptualisation, conceptua-lise都收錄在concept這個族里。RANGE軟件詳細記錄了詞族的情況,Coxhead的AWL一共有570個詞族, 這些詞族的數目相當龐大,按照詞語在英語學術論文中出現的大小,這些詞族又包括有十個字表,而子表1是指這些詞匯是在Coxhead語料庫中出現頻率最高的詞族, 其他的字表就是在此基礎上演化出來的,在一至九這九個子表中,每個字表都有六十個詞族,而子表十則有三十個詞組,這些詞匯的數量是相當可觀的,在學術語料庫中有百分之十的詞標是在這十個子表中的。因此,可以說, Coexhead的AWL對于英語教學意義重大,同時也能促進AWL的快速發展。在學術詞匯學習匯總我們要有效了解這些內容,使學術詞匯學習更為便捷,有效閱讀研究英語學術論文。

三、關于語料庫的研究問題

語言證明是大多數語言學研究的重要手段,只有通過語言證明才能保證語言學研究的科學與準確。在語言證明中語料庫則為之提供重要的保證。在語言學研究領域,語料庫起著重要作用,它是語言學研究的實例證明,為語言學研究提供研究素材和研究依據,同時也為語言學研究提供科學有效的量化標準。即使語料庫語言學只是一門新興學科,但是,它的地位和重要價值,在語言學研究方面已經凸顯出來。在語料庫的幫助下,關于語言的本質,語言的構成以及語言的功能等問題的研究就能較為科學,語料庫為這些研究提供真實的例子和量化的數據,這樣關于這些內容的描述和研究就有了依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單憑語言學家對于語言的直覺進行描述研究,最大限度地保證語言學研究的科學準確性。在這個過程中,現代信息技術的運用為語言學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現代化工具,在計算機的幫助下語言學家可以借助各種語料庫構建軟件快速構建他們在研究過程中所需要的語料庫,也可以通過計算機中的語料庫軟件分析在研究過程中所需要的各種數據,并進行檢索信息,提取信息服務,為語言學研究鋪平道路。因此,建立語料庫對語言學研究作用重大。

四、關于語料庫的設計與學術詞匯研究

1.語料庫設計的豐富多樣對學術研究的價值

在語料庫設計過程中,最重要的是保證語料庫的豐富多樣性,只有豐富的語料庫才能在學術研究的各個領域充分發揮作用,語料庫的研究主要是為了分析不同學術領域學術詞匯的使用情況,分析學術詞匯的使用規律,以保證學術詞匯能夠更快更好地被人們掌握。同樣,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通過語料庫中豐富的學術詞語的掌握能夠對學術文章有效解讀,對學術問題有效分析。學術詞匯都有自己的使用規律,并不是無序混亂的,我們重點要掌握這些使用規律才能有效掌握學術詞匯。語料庫的設計要豐富多樣,在語料庫中要涉及不同的文本,多樣性對文本解讀是很重要的,語料庫的設計原則就應保證其多樣化,保證學術詞匯的豐富性。

2.語料庫的研究工具

語料庫的研究要借助Range軟件,這種軟件可以對詞匯的使用頻率進行有效分析分類,在研究過程中,研究者需要通過對詞匯使用頻率的分析來研究學術詞匯的使用規律,對學術詞匯進行有效研究。學術詞匯的出現頻率是指學術詞匯在學術文本中出現的次數以及出現的規律,就英語學術詞語而言,這種研究可以為英語教學提供方便,為英語單詞表的制定提供數字基礎,語料庫以及其中的學術詞匯研究對英語教學和英語學術研究作用重大。

3.學術詞匯的詞頻研究

在實際工作中,研究者無論是在選擇字典的詞條還是在建立單詞表時都要研究詞匯出現的頻率問題,也就是詞頻,學術詞匯研究也要講究詞頻。在學術詞匯研究中,詞頻是一種有價值的客觀存在,能夠有效說明學術詞語的使用情況,對學術詞匯研究具有重要的價值,在學術詞匯中一些高頻詞會引起學習者對它們的有效關注,而一些低頻詞學習者則不會對它們過度關注,這些低頻詞匯的使用情況直接決定著文本聽、說、讀、寫的難易。因此,無論是研究者還是學習者,學習掌握學術詞匯進行有效的英語學術論文的閱讀,都需要對這些低頻詞匯有所掌握,在閱讀文本中,低頻詞的出現也會影響閱讀者的閱讀速度,從而影響信息的傳達速度。我們在研究中要注意這個問題,對低頻詞匯加以總結。

總之,學術詞匯學習是很重要的,它在課程設置,英語學術論文閱讀,英語學術研究,幫助學生有效地掌握詞匯等方面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在語料庫中通過分析研究我們要知道哪些詞匯是應該掌握的,哪些詞匯對英語學術論文的研究和學習是有利的。我們知道不同學術背景的學習者在學術詞匯學習運用方面也是不同的,我們要用不同的方法學習不同的學術詞匯。

[參考文獻]

篇8

一、問題的提出

現在小學生英語學習中存在著嚴重的兩極分化現象,其表現在高年級,根源卻在中年級,關鍵在于拼讀未能及早過關。大多數學生不知道英語單詞的拼寫跟發音之間的密切聯系,往往不是科學地從音到形去記單詞,而是從字母到拼寫形式去死記硬背,就這樣忘了又記,記了又忘。另一方面,用漢字注音的現象屢見不鮮,在我教過的學生中就出現過用“破爛”給“飛機”注音的情況,讀出來的單詞和句子令人啼笑皆非。在底中年級不打好語音基礎,給以后的英語學習就會留下嚴重的“后遺癥”。常常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到了四,五年級,甚至六年級,有許多學生還要求老師給他們補上語音課。但是,盡管有了良好的愿望,由于在起始階段失去了機會,只能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其后果是:學生單詞念不準,缺乏自學能力,學習興趣銳減,最后導致放棄不學。

二、理論思考

1.有關概念的理論分析。

語音是英語學習的基礎,而音標是基礎中的基礎。扎實的音標知識是進行英語詞匯學習的前提,是提高學生英語綜合能力和幫助學生建立積極的自我概念以及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必要條件之一。教會學生英語國際音標,教會學生拼讀記憶單詞的正確方法,幫助學生建立起單詞“音”、“形”之間對應關系,對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2.本課題的研究目標。

1)尋找小學生英語詞匯學習效率低下(詞匯記憶不牢固;詞匯理解應用能力差。)的原因。

2)探求提高英語詞匯教學有效性的。

3)通過研究能有效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效率。

4)降低英語詞匯學習的難度,提高小學中、高段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三、保證措施

1、師資力量優化配備:本課題組成員有較好的師資配置,全部是專業專職小學英語教師,是一支年青又富有經驗,且富于創新精神的隊伍,是學校的青年骨干教師,在學校擔任班主任主任、教研組長、學科帶頭人,分別獲得市、縣各級優秀教師稱號。

2、基礎條件保障:我校建成了以光纖為網絡骨干,實現了“班班通”;學校部分教室安裝了數字投影機、實物展示臺、屏幕、多功能講臺等,能滿足現代教育管理和一線教學的需要。

四、研究方法

1、調查研究法:在課題研究初期、中期和后期,通過調查測試,分析了解小學各階段,各層次學生英語詞匯學習的狀況及存在的問題,為課題研究提供依據,并不斷調整自己的研究內容和方法,提高研究實效。

2、行動研究法:用分段,分層次,小組對比的方式進行研究探尋,從而找到適合并有效提高小學生英語詞匯學習效率的途徑、方法、措施,根據研究中遇到的具體情況,邊實踐,邊探索,邊修改,推進課題研究順利而有效地開展。(用于中期實施階段)

3、文獻資料法:在研究初期,對相關研究材料進行學習,收集英語詞匯教學成功經驗,尤其是英語英標教學有效方式作為本課題研究的理論支撐,幫助制定研究方案,指導課題研究;

4、經驗總結法:對研究活動中取得的經驗、體會進行總結歸納,形成研究的規律及方法。(用于后期成果的整理及結題鑒定階段)

五、研究計劃

本課題研究共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準備階段

1、確定課題研究內容。

2、制定課題實施計劃。

第二階段:實施階段

(1)研究第一階段

1、查閱資料進行理論學習,搜集相關文獻。

2、擬定問卷測試題,了解學生英語詞匯學習的情況,統計結果,并進行原因分析,寫出調查報告。

3、課堂實施,課堂觀察,并作好記錄。(做好課題研究準備)

(2)研究第二階段

1、學生詞匯學習效率低的成因的分析研究;

2、建立相應的詞匯學習比拼機制;創設良好的詞匯學習氛圍;

3、收集小學三至六年級教學的初步資料,進行統計分析,及時反饋調整實驗方案。

(3)研究第三階段

1、進行小學英語詞匯有效教學策略研究;

2、設計相應的活動方案,實踐并修改教學活動方案,進行課堂實施;

3、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端正的學習態度;

4、收集學生詞匯學習競賽;收集并記錄實驗所獲得的資料、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及時反饋調整實驗方案保證下階段實驗順利進行。

第三階段:總結階段

1、對實施階段進行情況總結、反思與改進,進行階段小結

2、整理研究成果,撰寫研究報告、論文。

六、研究組織

組長:高永峰

做好課題申報;做好組織實施工作,每月至少組織一次課題組成員碰頭會議,反饋信息,積累資料,階段總結,修改方案;收集整理課題組研究成果;做好結題工作。

組員:折麗麗:負責各項課題研究任務的按計劃執行

李艷玲:負責各類資料的收集、整理

七、預期研究成果

篇9

詞匯是語言的基石,學好詞匯是學好語言的關鍵。Wilkins(1978)曾經說:“如果沒有語法,很多東西無法傳遞;沒有詞匯,則任何東西都無法傳遞。”所以,可以說詞匯教學在外語教學中起著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大學英語的日常教學中,常常聽到學生對于詞匯學習的困惑:記不住單詞,記住的單詞遺忘速度快,或者是記住了單詞卻不知如何正確地使用。許多專家學者將學生們對于詞匯學習的困難歸咎于他們沒有掌握有效的詞匯學習策略。他們認為,詞匯成績和詞匯策略之間有著一定的相關性(王文宇,1998;吳霞等,1998;劉津開,1999)。可見,詞匯學習策略與學生詞匯習得的關系顯而易見。因此,在教學中注重詞匯學習策略的培養對于提高學生的英語詞匯習得能力有著很重要的意義。盡管對于英語詞匯學習策略的調查問卷研究已不少見,但是由于學習策略的使用、學習者個體差異,以及其學習風格的不同,這會有著很大的差異,所以,在進行詞匯學習策略教學之前有必要在學生中進行詞匯學習策略的問卷調查,以期為后續的教學工作提出更有針對性的建議。

一、理論基礎

學習策略是隨著信息加工心理學的興起而提出的一個新興的研究課題。學習策略是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有效學習的規則、方法和技巧,是學習者自學和提高學習效率的法寶。很多學者認為學習策略是鑒別善學與否的標志,是衡量個體學習能力的重要尺度,是決定學習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梅明,2004)。Oxford(1990)將學習策略分為兩大類:直接策略和間接策略。直接策略又可以細分為:記憶策略(包括建立聯系想網絡,運用形象等增強記憶力)、認知策略(包括分析、推理等為信息建立規則)和補償策略(包括克服學習中的知識不足)。間接策略也可細化為元認知策略(包括對于學習過程的管理和安排等)、情感策略(包括建立積極的應對學習困難的態度)和社會策略(包括與他人合作完成學習任務)。O’Malley和Chamot也提出了他們對于學習策略種類的認識。二位學者將二語學習策略劃分為三部分:元認知策略、認知策略和社會情感策略。

在對一般的語言學習策略進行定義和分類的基礎上,許多研究直接涉及詞匯學習策略的分類和研究。Nation(1990)和Schimitt(1997)等詳細論述了詞匯學習的各種策略并作了詳細的分類說明。Nation(1990)將詞匯學習策略分為三組,分別為計劃、來源和步驟。計劃組中的策略主要用于選擇重點學習的內容和何時學習;來源組中的策略是尋找詞匯信息來源的策略;步驟組中的策略是用來建立詞匯知識的步驟策略。Schmitt(1997)在綜合有關的語言學習策略分類及具體的詞匯學習策略分類的基礎上,提出了由兩大類詞匯學習策略構成的策略系統:發現策略與鞏固策略。發現策略是學習者首次遇到生詞時為了確定詞的意思而采用的策略。它是用于獲得新單詞的最初信息、了解詞匯意義的策略,其包括決定策略(第一次遇到某一單詞時,應用已有的語言知識、上下文線索或有關的資料來確定詞的意義的策略)和社會策略(通過與他人相互作用來改善語言學習的策略,如向他人詢問該詞匯的意義)。鞏固策略是學習者用于鞏固已經學會的詞匯而采取的策略。它主要由社會策略、記憶策略(將新的學習與已有的知識經驗聯系起來的策略)、認知策略(學習者對目的語的操作或轉換的活動策略)、元認知策略(對學習過程的有意識的監督,并進行計劃、監控或評價最佳的學習方式的策略)組成。有些策略既屬于發現策略,也屬于鞏固策略,事實上,幾乎所有的發現策略都可適用于鞏固策略。Schmitt首次將詞匯學習策略作為一個整體來研究。他通過自己的這兩大分類標準,描繪出了一個較為系統、完整的詞匯學習策略框架。他的研究為詞匯策略分類系統的建立,以及為有計劃、有規律地教授詞匯學習策略提供了依據。根據前面學者的研究基礎,本課題將英語詞匯學習策略的種類進行了如下的劃分:英語詞匯學習策略包括管理策略、認知策略、情感策略和交際策略等四大種類。其中,管理策略包括計劃、監控和評價等子策略;認知策略包括上下文和關鍵詞推斷策略、查字典策略、死記硬背策略、組織策略、聯想策略、母語翻譯策略、英英解釋策略、誦讀策略和分類等子策略;情感策略包括時常樹立信心、培養詞匯學習的興趣和自我鼓勵等子策略;交際策略包括在交流中使用該詞匯、與他人合作學習詞匯、向他人詢問該詞匯的意義等子策略。

二、問卷調查研究

1.問卷調查的目的

問卷調查的目的是了解學生詞匯學習策略的使用狀況,發現學生在詞匯策略使用方面的不足,為以后的詞匯教學提出建議。

總體的研究目的可以通過回答下述的研究問題來實現:

1)我校大學英語學習階段的本科生中,其詞匯學習策略的使用情況如何?

2)在學生中哪些策略為較常使用策略?哪些策略使用頻率較低?

3)針對上述情況,在今后的詞匯教學中應該采取什么教學措施提高學生的詞匯量水平?

2.問卷調查的設計

問卷調查的設計是以Oxford(1990)對于學習策略總體的分類及Schmitt(1997)的詞匯學習策略的分類研究為基礎。問卷調查工具是詞匯學習調查問卷。為了確保調查問卷能夠反映學生的真實情況,調查工具采用為無記名式。同時,為了保證問卷的效度,調查問卷是基于Oxford’s SILL(語言學習策略調查表)、豐玉芳(2003)的詞匯調查研究及本論文的理論框架而設計的。問卷由18個題目組成(涵蓋理論基礎中所提到的18項子策略),每個題目為一個陳述句,均采用五級選項,如:1=“這種做法完全或幾乎完全不適合我的情況”,5=“這種做法完全或幾乎完全適合我的情況”。為了使學生完全理解問卷中的問題,問卷中的問題均中英對照。

3.問卷調查的對象

問卷調查對象是山東科技大學08級《大學英語》課程在修學生。問卷共發放100份,有效回收86份。

4.問卷調查的結果

結果表明:整體看來,調查對象使用詞匯學習策略的現狀介于“比較不符合我的情況”到“有時符合我的情況”不等(分值介于2到4之間)。這表明受試者詞匯學習策略知識比較欠缺,策略使用意識不高。社會交際策略得出的最低值為“2.45”,表明受試者幾乎不用這種策略。語言學習反映一定的社會問題,而學習的成功與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習者如何解決在交際過程中這些問題,即,使用其擁有的社會交際策略。所以,社會交際策略是受試者最需要的學習和使用的策略。

受試者還表現出使用管理策略的意識不強。根據O’Malley和Chamot(2001)的觀點,元認知或管理策略比其他策略更能保證其學習的成功性。因此,適當地使用管理策略是語言學習的關鍵,即語言學習的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語言學習者是否采用了并很好地使用了管理策略(文秋芳,1996;豐玉芳,2003)。但是本研究表明,受試者使用管理策略的頻率低,尤其是在評估學習成就策略方面。所以,接下來需要學生加強的是詞匯學習策略中管理策略的使用。

另外,問卷調查還反映出受試者對情感策略使用的不穩定。雖然在14題中,最高值“3.43”表明我校大學英語研修的學生努力通過嘗試多種方法來發展一種積極的詞匯學習態度,但是13題得出的低值“2.64”則表明學生不善于在詞匯學習中給自己樹立信心。Stern(2002)指出,如果學習者情感策略處理好,學習就會更成功。所以,幫助學生樹立其詞匯學習方面的信心就變得極為重要。

本文為全文原貌 未安裝PDF瀏覽器用戶請先下載安裝 原版全文

與其他策略相比,認知策略是本研究中最經常使用的策略。在認知策略中,學生最常用的策略是借助上下文和關鍵詞進行推理。推理被認為是成功的語言學習中最重要的策略(Rubin,1987)。所以,推理策略的使用能對詞匯的習得起到良好的作用。另外,在較常使用的策略中,母語翻譯策略和死記硬背也被包含其中。但是,在前人的一些研究中可以發現母語翻譯策略和死記硬背策略均與英語詞匯成績呈負相關,所以,雖然它們多被許多學生使用,但是它們卻不能對學生的英語詞匯學習起到促進作用。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有必要培養學生使用目的語處理信息的能力。同時調查問卷還發現,一些可以促進學習的策略反而沒有得到廣泛的使用,如英英解釋策略、分類策略。學習如何使用這些策略同樣重要,因為有效的信息處理需要認知策略的全面技能。

所以,從以上討論中我們可以得出,受試者的英語詞匯學習策略的使用存在著一定的問題。事實上,這也部分地解釋了為什么受試者在英語學習過程中總感到詞匯學習的困難和進步的甚微。由于詞匯策略的有效使用與詞匯學習有著密切的聯系,所以,在教學中加入詞匯策略訓練則勢在必行。

三、教學啟示

Stern(2002)曾指出,學習策略訓練應成為外語教學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只有當學習者能靈活選擇學什么,特別是知道如何去學時,才能培養其自我管理技能,使其對自己的學習負起責任。當我們決定把詞匯學習策略的訓練融入教學當中后,所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如何進行詞匯學習策略的訓練。

從培訓模式而言,我們可以采用明確式的培訓模式。明確式培訓可以彌補附加式培訓模式中的低效率和詞匯習得速度慢的特點,對學生的詞匯學習起到積極的作用。它可以提高學生應用有效策略的主動意識,有助于發揮學生的自主性,使學生主動探索適合自己的詞匯學習方式,并對自己的學習進行監控,也有助于將詞匯學習策略遷移于新的情境中。由于這種教學模式對學生學習詞匯的興趣與動機都有積極的影響(姚梅林,2000),所以,針對我們的受試者在情感策略方面不足的情況,這一模式的采用有著特殊的意義。

從具體教學方法來說,教師應該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在教學過程中減少“灌輸式”講授,更多地采用互動式教學,精心設計教學活動,以詞匯積累為主線,傳授多樣化的詞匯學習策略,擴大學生的詞匯量、增強其詞匯的記憶能力。對于本研究中針對學生在詞匯學習中分類、聯想策略使用較弱的問題,可以設計一些教學活動進行加強和訓練。譬如,體育比賽中的“裁判”一詞,可以進行分類學習:在“soccer”(美式足球)中的表達可以是“referee”,“linesman”;在“tennis”(網球)中的表達是“umpire”,“line-judge”;在“boxing”(拳擊)中的表達是“referee”,“judge”。

從大學英語詞匯學習策略的調查結果可以發現,學生在詞匯學習策略的使用方面有不足之處。必要的學習策略培訓和教學方法改革可以幫助克服學生在詞匯學習方面的困難,促進其語言學習的進步。

參考文獻:

[1]Nation,I.S.P.Teaching and Learning Vocabulary[M].Rowley,MA:Newbury House,1990.

[2]O’Malley,J.M.& Chamot,A.Learning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3]Oxford,R.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What Every Teacher Should Know[M].Rowley,Mass.:Newbury House,1990.

[4]Rubin,J.Learner Strategies:Theoretical Assumptions,Research History and Typology.In:Wenen & J.Rubin (eds.).Learner Strategies in Language Learning[M].Englewood Cliffs,N.J.:Prentice Hall,1987.

[5]Schmitt,N.Vocabulary Learning Strategies.In N.Schmitt & M.McCarthy(eds.)Vocabulary:Description,Acquisition and Pedagogy[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7.

[6]Stern,H.Issues and Options in Language Teaching[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2.

[7]Wilkins,D.A.Vocabulary:Linguistics in Language Teaching[M].London:Edward Arnold,1978.

[8]豐玉芳.英語專業高低年級學生詞匯學習策略比較研究[J].外語界,2003,(2):66-72.

[9]劉津開.外語學習策略研究――猜詞能力與外語水平[J].外語教學,1999,(3):31-34.

[10]梅德明.大中小學一條龍英語人才培養模式研究[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4.

[11]王文宇.觀念、策略與英語詞匯記憶[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8,(1).

[12]文秋芳.英語學習策略論[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6.

[13]吳霞,王薔.非英語專業本科學生詞匯學習策略[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8,(1):53-57.

篇10

目前,詞匯教學是大學英語教學的薄弱環節。教師缺乏有效的詞匯學習策略指導;學生缺乏對詞匯結構的深層理解,主要是靠死記硬背,很少運用或不會運用詞匯學習的策略,詞匯遺忘現象嚴重,花費了大量時間背單詞,效果卻不理想。學生學習詞匯的困難與詞匯學習技巧的簡單化有直接的關系。本文重點討論英語詞匯學習策略中關于學習理念部分的相關問題,從而發現問題,并提出相關建議,以幫助學生合理運用學習策略,擴大詞匯量,進而提高英語水平。

一、詞匯學習策略的相關研究

20世70年代以來,隨著交際語教學法的誕生,西方學者逐漸將研究重心轉移到詞匯學習法上。此外,詞匯的學習在外語學習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因此在這方面的研究成果也日益豐碩。例如:Skehan(1989)通過研究證明,學生通過廣泛閱讀能擴大詞匯量,并且廣泛閱讀有益于詞匯量的擴大與質的飛躍。Nation(1990)等人通過研究,詳細論述了與詞匯學習相關的各種策略,并分門別類地為這些策略做了細致的說明,如他們重點研究了關鍵詞法在不同層次學習者使用過程中的有效程度。

我國外語界對詞匯策略的研究起步較晚,始于20世紀90年代中期。國內的很多專家、學者在英語詞匯學習策略方面也同樣做過相對有深度的研究探討。例如:汪榕培等出版了十多部英語詞匯專著和教材,發表了數十篇相關論文,包括《實用英語詞匯學》《英語詞匯學教程》《高級英語詞匯學文獻選讀》《英語詞匯學實踐》等。文秋芳(1995)在分析探討個案的基礎上運用定性分析的方法,證明了不同的詞匯學習方法能夠導致英語學習成功者與不成功者在學習成績上的明顯差異。吳霞和王薔(1998)通過問卷調查和詞匯測試練習,研究了非英語專業大學二年級學生詞匯學習的策略及其對詞匯知識的影響,結果表明,中國學生運用包括元認知策略和認知策略在內的多種策略來學習英語詞匯,好學生和差學生的詞匯學習策略存在較大差別。高越(2004)對在校非英語專業大學生詞匯策略進行了研究并發現,他們的詞匯學習策略和詞匯記憶結果之間具有相關性。此外,他們還通過計算各個策略與測試成績之間的相關系數,結果發現活用策略、管理策略、詞形分析策略和單詞表策略具有顯著相關性。雖然這些研究取得了一些喜人的成果,但這些研究成果都有其局限性,即研究范圍大多局限于認知和元認知策略,而忽視了對學習觀念及社會情感策略的研究。國內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存在一些問題,如重復研究現象比較嚴重,研究對象不均衡、研究方法單一等。

二、研究設計

本研究重點開展對獨立院校英語專業大學生英語詞匯學習策略中學習觀念的研究。研究對象是江蘇省15所獨立院校中的900名英語專業學生。研究工具主要借鑒了顧永琦教授的問卷調查表,并根據獨立院校的實際情況選擇了英語詞匯學習策略中學習觀念部分進行研究,并做出了部分調整,考慮到填寫問卷需耗費的時間過長,我們減少了部分問卷內容。其次,我們修改了部分問題的說法,使之具有更為明確的指向性。再次,我們在量化時將7個程度縮減為5個。本課題的數據統計來自SPSS統計軟件。

三、對英語詞匯學習策略中學習觀念的分析與討論

研究數據顯示,在討論關于記憶和詞匯之間的關系時,有37.3%的被調查者不同意“記住了所有中文詞在英語中的對應詞,也就學會了英語”,21.2%傾向于不同意該觀點;對于“記性好的就能學好外語”,25.6%的人表示不同意,22.5%的人傾向于不同意;對于“學單詞的目的就是把單詞記住”,30.4%的人不同意,20%的人傾向于不同意。由此說明,大部分學生都明確英語學習不僅僅是中英詞匯的對應,記憶是學好外語的重要因素但并非唯一要素,單詞的學習也不限于記憶。而在討論記憶策略時,對于“記憶單詞的最好辦法就是一遍遍重復”,26.5%的人傾向于同意,20.6%的人同意,說明死記硬背策略可以加深對單詞的記憶但并非最佳記憶方式,不過大部分學生在記憶詞匯過程中或多或少都采用過該策略。對于“詞匯量可以通過閱讀來擴大”,66.3%的人同意,還有22.3%的人傾向同意,說明絕大多數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間接擴大了自己的詞匯量。

在討論猜測策略和上下文策略時,有32.3%的被調查者傾向于同意“許多單詞的意義都可以通過閱讀來獲得”,還有42.4%的人表示完全同意;對于“學詞匯最好的辦法之一就是從上下文猜測詞義”,27.3%的人傾向于同意,18.7%的人同意;對于“學詞匯最好的辦法之一就是從上下文猜測詞義”,27.3%的人傾向于同意,18.7%的人同意。由此說明,詞義可以通過上下文的語境猜測獲得,且大部分學生懂得通過上下文進行詞義的猜測,但也有一部分人猜測詞義的能力較弱。在猜測詞義的過程中,大部分學生的詞匯量間接得到了擴充。

在討論詞匯需要在用中學的觀點時候,有23.3%的人傾向同意“學單詞時應留意一個詞的固定搭配和短語”,還有66.3%的人則完全同意;對于“學會一個單詞最起碼也應該掌握它的形式、意義與基本用法”,有59.8%的人表示同意,30.2%的人傾向同意。說明絕大多數學生都很注重單詞的實際應用,而不僅限于詞義本身。

同時,對于“具有明確的詞匯學習方法”,有34.8%的人表示同意,28.5%的人傾向同意,24%的人也同意也不同意,說明大部分學生已經掌握了一定的詞匯學習方法,但并不明確,有待提高,只有少數學生對詞匯的學習表示完全沒有明確的學習方法。

四、建議

本調查結果顯示了英語專業新生詞匯學習策略使用的特點,針對上述調查結果,英語教師應該采取相應的措施,以促進新生的詞匯學習。首先,教師要關注新生的詞匯學習策略使用現狀,以便在教學中有的放矢地介紹他們不熟悉的詞匯學習策略,引導他們綜合運用多種詞匯學習策略,以加強詞匯學習的效果。第二,由于不同語言水平、不同詞匯量的新生在詞匯學習策略使用上存在顯著性的差異,教師應根據不同學生的特點,采用多種形式的詞匯學習策略培訓,如邀請學習成功者介紹學習策略,教師示范如何有效地綜合運用各種學習策略,從而幫助學習不成功者擴大詞匯學習策略的知識,并且有效地擴大英語詞匯量。第三,鑒于詞匯學習策略,尤其是預先計劃和復習檢測策略與學習成績和詞匯成績都存在較強的相關性,教師應重視引導新生制訂明確的詞匯學習目標和計劃,增強詞匯復習檢測的意識。

如今,人們越來越認可“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學習的人”。因此,教師應該在詞匯教學中加強對學生學習策略的指導,使學生掌握有效的詞匯學習策略,從而高效地學習詞匯,實現其學習目標。在大學英語詞匯學習過程中,學生應遵循英語語言學習規律,采用不同的詞匯學習技巧進行學習。在積累了一定的詞匯量之后,學生應進行系統的詞匯訓練,如構詞法、同義詞辨析、通過上下文猜測詞義并掌握詞的用法等,通過閱讀、寫作等語言實踐活動盡可能擴大詞匯量,鞏固已學的詞匯知識,真正實現詞匯的靈活運用,從而最終達到語言交際的目的。

參考文獻:

[1]Nation,P.Teaching and Learning Vocabulary[M].Rowley.MA:Newbury House,1990.

[2]Skehan,P.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M].London:Edward Arnold,1989.

[3]高越.非英語專業大學生詞匯策略研究[J].國外外語教學,2004(3):54-63.

[4]汪榕培,王之江.實用英語詞匯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8.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乡县| 日土县| 茂名市| 藁城市| 尼木县| 惠东县| 临武县| 江津市| 齐河县| 景谷| 太保市| 廉江市| 东海县| 潞西市| 怀集县| 额敏县| 乡城县| 保靖县| 逊克县| 米泉市| 夹江县| 普安县| 长海县| 广安市| 休宁县| 潞西市| 高安市| 怀仁县| 凭祥市| 防城港市| 如皋市| 建始县| 商南县| 舟山市| 将乐县| 湟中县| 海口市| 岗巴县| 潮安县| 桦川县| 宁陵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