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扒开双腿猛进入爽爽免费,男生下面伸进女人下面的视频,美女跪下吃男人的j8视频,一本色道在线久88在线观看片

水產養殖意義模板(10篇)

時間:2023-12-05 09:44:31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水產養殖意義,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水產養殖意義

篇1

由于CLA(特別是c9t11和t10c12異構體)具有眾多的健康效益,過去10多年,人們對CLA異構體的興趣大大增加。CLA在體內外不同組織和細胞中表現出特異的且經常是不同的代謝與細胞信號效應,這也可以說明,它們為什么在各種動物中表現出抗癌、免疫調節、抗動脈硬化、抗糖尿病、體組成調節及生長促進等健康效應(Rosa等,2010)。大多數研究集中于抗癌特性。實際上,1996年美國國家研究委員會聲稱,CLA是唯一在試驗動物上表現出明確抗癌效應的脂肪酸。據報道,CLA在腫瘤發生、發展和轉移等癌癥發展的不同階段都表現出抗癌效應(Belury2002)。CLA抗癌的生化機制可能來源于其多種活性的聯合作用,可能包括一種或多種CLA異構體或代謝物對細胞分化的直接作用和對亞油酸與維生素A代謝的影響等(Park等,1999)。另外,CLA可能是通過顯著降低前列腺素E2的合成而抑制腫瘤形成(Kavanaugh等,1999)。研究顯示,CLA能夠減少小鼠、大白鼠、田鼠、狗和豬的體脂增加,有些情況下,生長動物瘦體質量的增加與采食量變化無關。研究顯示:c9t11和t10c12對動物脂代謝有不同的影響,小鼠和田鼠的研究表明:t10c12是影響體組成和引起體脂減少最大的一種異構體(Rosa等,2010)。有些對人體的研究顯示:CLA能夠降低脂肪組織量,但并不是所有研究都出現這種結果(Whigham等,2007)。CLA引起體組織變化的可能機制是增加脂解、增加脂肪酸氧化或降低脂肪細胞對脂肪酸的吸收。如:CLA在體內抑制脂蛋白酶活性,表明CLA降低脂肪的效應可能是通過降低脂肪細胞對脂肪酸的吸收實現。研究表明:CLA不僅可以改變脂肪沉積、動用及氧化的關鍵酶,也可以減少脂肪細胞的增殖、分化和刺激前脂肪細胞程序性死亡(Rosa等,2010)。盡管許多研究顯示:減少體脂的機制與減少能量攝入或增加代謝率有關,另一些研究發現,脂肪沉積不受影響,或脂肪沉積減少與能量攝入無關,而是與能量消耗途徑的調節有關。CLA添加小鼠體內的能量消耗和脂肪氧化更高的報道支持這種結論。能量消耗增加可能是由于基礎代謝率增加、食物的熱效應增強或體力活動增加(Rosa等,2010)。

CLA在養殖魚中的應用

魚類脂質因為含有非常豐富的HUFA在人類營養中具有重要功用。最近,人們對農產食物中的CLA等促進健康的營養素的興趣越來越濃厚,進而出現一些有益健康的功能食品。

CLA的沉積已知CLA在淡水魚和海產魚體脂中都有蓄積,主要是肌肉和內臟脂肪中,少量在肝內,其水平與日糧CLA含量密切相關(Valente等,2007)。如:羅非魚飼喂0.5%和1%CLA,其整體CLA分別達1.03和3.01g/100g脂質,魚片CLA分別達1.53和3.3g/100g脂質(Santos等,2011)。鱸魚肌肉中CLA質量濃度是2.92g/100g脂肪酸,混血柳鱸7.97g/100g脂肪酸(Twibell等,2001)。飼喂1%和2%CLA的大西洋鮭魚總CLA含量分別是3.8和7.3g/100g脂肪酸(Berge等,2004)。因此,不同品種魚沉積CLA的能力不同,CLA沉積也與魚的發展階段有關,可能與不同的能量需求或日糧組成不同有關。肌肉組織中CLA的積累通常與總磷脂的增加有關,表明CLA可能組成了結構脂質。不過,相對于日糧所投加的量,沉積率通常非常低,反應出這種化合物的消化率或活性代謝較低。但是,CLA在魚中的沉積比在其他脊椎動物中的要多(Valente等,2007)。

生長性能和飼料效率人們研究了日糧CLA對虹鱒魚、歐洲黑鱸、大西洋鮭魚、大西洋鱈魚和金頭鯛等養殖魚生理的影響。大多數研究都表明:日糧添加CLA對魚的生長性能和飼料效率無顯著的益處。不過,幾個研究顯示:隨著日糧CLA質量濃度的升高,其對魚的生長有一定的積極影響并提高飼料效率。表明CLA對生長性能和飼料效率的影響依賴于所研究魚的品種。日糧添加CLA對蛋白質效力比(PER)、表觀消化系數(ADC)或營養物質沉積率無顯著影響(Rosa等,2010)。

體組成已證實日糧攝入CLA會通過減少體脂、增加瘦體質量及降低血脂而影響動物體質量和脂肪沉積。這些效果并不能通過降低采食量和能量攝入來解釋,而是通過其他一些CLA誘導脂肪減少的有關機制,也就是調節基因表達和在脂質穩態中發揮關鍵作用的脂肪和肝等組織的生理。盡管一些研究表明日糧CLA并不顯著影響魚機體組成,另一些研究已發現總的體脂量會有相應的減少。這種脂沉積的減少是人們期望的,特別是使用高脂肪日糧情況下。雖然如此,日糧CLA對魚的脂肪酸組成會產生影響,該影響與其對體脂含量的影響無關(Bandarra等,2006)。

脂肪酸組成在飼喂CLA的魚體中通常觀察到,飽和脂肪酸(SFA)增加而單不飽和脂肪酸(MUFA)比例總體降低。引起這種變化的主要脂肪酸是SFA中的棕櫚酸和硬脂酸及MUFA中的棕櫚油酸和油酸。表明CLA可能確實影響脂質代謝和穩態,并顯示Δ9去飽和酶活性最終的降低。就HUFA來說,這種結果并不總是一致。據報道,虹鱒仔魚、大西洋鮭魚及混血柳鱸肌肉中的2種最重要n-3HUFA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降低(Bandarra等,2006)。這種變化可能并不是CLA的直接影響,而是日糧中的CLA添加是以減少富含EPA和DHA的魚油為代價,進而引起日糧中的2種n-3HUFA減少。然而,CLA添加并不一直影響肌肉中這2種珍貴的HUFA的水平(Tan等,2010)。因此,EPA和DHA的變化似乎與魚的種類、發展階段、日糧脂質含量及日糧脂質替代時間等有關。值得注意的是,在魚類養殖中不期望HUFA合成的最終減少,目前使用HUFA缺乏的植物油代替富含HUFA的魚油就存在這種情況。除了魚的種類和發展階段外,脂質代謝模式可能也依賴其他因素,如:試驗持續時間、日糧CLA的相對水平及異構體混合物。先前的研究中CLA的水平在0.5%~10%不等,盡管所有試驗基本上都是c9t11和t10c122種主要異構體等摩爾的混合物,但在大部分試驗中沒有明確其精確的化學形式是游離脂肪酸、乙酯、甲酯還是三酰甘油(Rosa等,2010)。

篇2

我市(縣)水面資源豐富,發展水產養殖業潛力巨大。加快全市(縣)水產養殖業發展,對于調整優化農業結構,充分利用資源,擴大就業領域,增加農民收入,加速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意義重大。各級黨委、政府應因地制宜把水產養殖業納入“十二五”發展總體規劃,真正作為一個大產業對待,擺上位置,納入日程,按照國家提出的“像重視耕地一樣重視水域治理和開發利用”的要求。水產養殖業的發展同時還可拉動水產飼料、捕撈設備制造和餐飲、旅游等其他產業的發展,經濟和社會效益十分可觀。因此,各級政府對水面資源要科學規劃、嚴格管理、合理開發、有效利用,繼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明確發展目標,加強水產養殖業基礎設施建設,大力發展規模漁業、生態漁業、精品漁業和休閑漁業,堅持走集約化發展道路,健全強化水產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推進漁業產業化進程,努力實現養殖結構高級化、經營模式產業化、增長方式集約化、經營主體多元化、資源開發利用可持續的目標,推進全市(縣)水產養殖業實現跨越式發展。

二、必須以品牌為龍頭,加快全市漁業產業化進程

各級政府應借鑒農業產業化的發展模式,大力發展漁業產業化,促進全市(縣)水產養殖業的全面發展。一是加大對魚苗繁殖基地的建設力度?;I集各方面資金對全市重點魚苗繁殖基地進行全面改擴建,提高其魚苗的繁育能力,為全市池養戶養殖冬(秋)片魚苗提供充足的高質量種苗。二是積極推廣池塘生態健康技術,引導廣大水產養殖專業戶實施80:20生態健康養殖。三是應依托龍頭企業建立南昌市水產行業協會。由行業協會統一組織協調成員單位的資源整合、技術培訓、經營協作和產品銷售,使全市水產養殖業能夠形成“拳頭”。要制訂政策鼓勵各種形式的水產合作社組織的發展。

三、必須合理選擇確定承包主體和期限,加強對承包方的投入監督

在今后的水面承包過程中,建議在自愿的基礎上合理進行水面資源的流轉,選擇有資金實力、懂技術、會管理的承包主體,以確保在投入和水產品產量、質量上有一個明顯的提高。承包期應依據水產品的生產周期合理確定,以避免一旦經營不善改變難的問題。在簽定承包合同時,要明確投入標準,根據承包水面的資源情況合理確定投放量和捕撈量;每年投放魚苗時,水產主管部門都應進行現場指導,引導其按生產需要的數量和質量合理投苗;對于已簽定長期承包合同,但因投入不足造成水面荒蕪的,應依據《漁業法》有關規定中止承包合同、收回水面重新發包,以避免造成水面資源的閑置浪費。

四、必須走集約化發展之路,在提高漁業產量、增加效益上下功夫

我市(縣)水面資源雖然非常豐富,但地區發展不平衡。因此,一是堅持走集約化發展之路。改變過去的粗放型經營模式,加大苗種投入,加強技術管理,努力提高單產,力爭達到農(漁)民增產增收;二是開發可養殖水域,增加水產品總量。有關方面應通過制定落實優惠政策、創新開發機制、加大宣傳力度等形式廣泛吸引域內外的企業和個人進行承包開發;應加強對流動水面的開發利用,在水利工程建設的同時,注重和加大水產基礎設施和技術投入,在水流較緩的江灣、河叉試行網箱養魚、淡水珍珠養殖等,真正杜絕“荒地一畝有人管、閑水十畝無人問”的現象發生;同時還應加強漁政管理,切實做好野生漁類資源保護工作,確保生態平衡和魚類資源的可持續發展;三是在發展生態、精品、休閑養殖上下功夫。應加強對養殖水面的生態環境保護和污染源治理,生產無污染、無公害的綠色、有機水產品,應開發引進名特優品種,提高繁育技術,搞好河蟹、鱖魚、黃鱔等水產品養殖,提高養殖戶的經濟效益;應大力發展休閑養殖和庭院養魚,把水產養殖與餐飲、垂釣、度假、旅游有機地結合起來,提高水產養殖業的綜合效益。

五、必須全面實施中低產養殖池塘標準化改造工程

積極爭取財政支持,多渠道籌措資金,以高產健康養殖和節能減排為目標,引導企業和養殖戶對現有淤積嚴重、老化坍塌的中低產池塘進行標準化改造,配套完善水、電、路和養殖廢水達標排放等公共服務設施,改善養殖環境和生產條件,提高水產養殖綜合生產能力;加強和優化池塘標準化改造的區域布局,提升水產養殖集約化、規?;?、標準化和產業化發展水平。要根據各地實際,完善承包責任制,建立池塘維護和改造的長效機制。

六、必須落實各項優惠政策,加大政策和資金扶持力度

全市(縣)水產養殖業要有一個大發展,就必須給廣大水產養殖戶以大力的政策和資金扶持。一是進一步貫加強中央、省對支農惠農措施的貫徹力度,使文件中的各項優惠政策真正落到實處,切實解決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實際問題,為全市(縣)水產養殖業發展創造一個寬松、良好的政策環境。二是財政部門應從農業開發資金中砍出一塊,專項用于扶持水產養殖業發展;三是銀信部門,應加大對水產養殖戶的信貸支持力度,根據養殖規模和生產周期,合理確定信貸額度和歸還時間,最大限度地保證水產養殖戶的資金需求。四是加強對水產養殖業的治安保護,確保水產養殖企業和養殖戶的人身、財產安全。五是加強水產技術推廣和服務體系建設。根據省、市(縣)有關文件精神,合理確定人員編制,把基層水產技術推廣人員納入政府財政預算內開支,把基層漁政管理人員納入公務員序列進行管理,提供正常的推廣經費、實驗基地和必要的工作條件,確保水產管理服務體系的健全、完善和正常運轉。

篇3

2多糖非特異性免疫影響因素

多糖種類、劑量、作用對象與條件等都影響多糖非特異性免疫作用。如,赤芝、灰樹花、香菇的胞內多糖,通過注射和飼喂實驗,都能顯著提高日本沼蝦的巨噬細胞活力和免疫相關酶活力,但其中以灰樹花多糖的效果最好;并且發現,體長4.0~4.5cm的蝦,每只注射6μl濃度為l%的多糖溶液為宜;而且給對蝦注射時,其抗菌酶、溶菌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等活力的提高更顯著。在腹腔注射史氏鱘的研究中,殼聚糖相對于水蘇糖、酵母聚糖和米糠脂多糖,能更有效地提高血液中淋巴細胞α-醋酸萘酯酶和溶菌酶活性。在中華鱉餌料中添加酵母細胞壁多糖時,以每千克鱉重1g左右為宜,如超過1.5g時,反而對中華鱉的免疫刺激作用會逐漸降低;又如,在銀鯽飼料中添加過量云芝多糖時,銀鯽白細胞吞噬活性、血清溶菌酶活性、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補體C3、C4的含量反而低于對照組。酸堿條件也會影響多糖的作用,在堿性條件下(pH值10),酵母多糖可使刺參腸道內噬菌指數、溶菌酶活性、酸性磷脂酶活性增加,而噬菌率與堿性磷脂酶的活性無明顯改變;在酸性條件下(pH值5.5),刺參腸道內噬菌指數變化不明顯,而溶菌酶、酸性磷脂酶及堿性磷脂酶活性增加。多糖非特異性免疫的影響因素反映了多糖作用的復雜性,同時也暗示今后還要在多糖的理想用量、復合使用和使用條件等方面做更廣泛的研究,這也是對多糖非特異免疫機理研究的重要內容之一。

3多糖非特異性免疫的廣譜性

除了常見的愛德華菌,免疫多糖能有效提高水產動物對其他多種致病菌的非特異性免疫能力。如,蘆薈多糖能刺激花鱸、石斑魚、紅鰭笛鯛、卵圓鯧鲹及美國紅魚產生對S.iniae海水株HD-1攻毒菌的非特異性免疫應答,分析發現動物血清溶菌酶含量明顯提高。點狀念珠藻胞外多糖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枯草芽孢桿菌有比較明顯的抑制效果。投喂鯽魚灰樹花多糖藥餌,其離體白細胞吞噬活性,吞噬細胞殺滅腸形點狀氣單胞菌、鰻弧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活性都有顯著提高。甘草多糖對嗜水氣單細胞菌等6種常見水生動物致病菌的抑殺效果良好。此外,多糖還具有抗腫瘤、抗氧化、抗病毒及促進水產動物生長、提高肌肉品質、改善腸道功能、調節微生物種群等多種功效。并有采用免疫多糖有效提高南美白對蝦的抗病力、防治南美白對蝦紅體綜合癥的成功實驗實例。這些研究表明,多糖的非特異免疫是廣譜性的,其研究空間廣大。更多的研究可以從多角度對多糖的非特異免疫機理進行探索,有助于更充分地闡明多糖的生理機制。

4多糖非特異性免疫相關研究

多糖非特異性免疫相關研究主要在于促進水產動物生長的研究。如,除了能夠提高水產動物的非特異性免疫能力,飼喂黃芪多糖可以顯著地促進齊口裂腹魚的生長和改善異育銀鯽的肌肉品質;云芝多糖可使羅非魚增重率和特定生長率顯著增高;酵母多糖可顯著影響黃河鯉的生長;殼多糖能抑制氣單胞菌繁殖,提高蝦苗的成活率,促進蝦苗生長;水果膠質多糖能穩定飼料性質,并促進小龍蝦的增長。進而,多糖促生長的機理研究也受到了應有的重視,在飼喂裙帶菜鹽藻依多糖的研究中發現,澳洲肺魚幼魚體長、體重和肌肉纖維生長都極顯著地增加,其原因在于該多糖對肌肉生長限制因子有親合并失活作用;研究還發現香菇多糖能有效改善幼建鯉腸道菌群數量,酵母多糖可使河鯰腸道的褶皺程度、肌肉層厚度和杯狀細胞數量增加,這些生理變化都有助于動物生長。此外,多糖還具有促進免疫器官發育、減少腸道病原菌數量、促進有益菌繁殖、提高抗應激能力、防治疫病及增強動物抵抗寄生蟲能力等功效,如,混配多糖可有效改善肝功能,黃芪多糖可誘導吉富羅非魚熱應激蛋白基因表達,提高抗應激能力;海參體壁硫酸多糖甚至可以影響神經干細胞的遷移和分化,濕冷黃桿菌多糖蛋白可用于開發疫苗,治療細菌冷水病和虹鱒魚魚苗綜合癥。上述生理變化是在多糖作出非特異免疫應答時所表現出來的相關效果,也是非特異性免疫的重要特性之一。當前主要局限于對其相關作用效果進行研究,對其生理機制還需要進行深入探索,以助于揭示多糖非特異性免疫的作用機理。

5非特異性免疫與多糖結構

盡管對免疫多糖在水產養殖中的應用與機理研究已經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對多糖、肽聚糖和脂多糖的非特異性增強效應在分子水平上的免疫機理還不夠明確。為此,國內外都非常重視多糖分子結構與其非特異性免疫之間的構效關系研究,所以多糖的純化和結構分析成為了對多糖非特異免疫研究的關鍵工作之一。人們通過纖維素柱層析、凝膠柱層析、復合酶法及溫酚法等方法純化了多糖并分離了多糖的亞組分,研究了組分的總糖含量、單糖種類與比例及相應的免疫相關性等。如,研究發現酵母多糖的活性與其含有較多的甘露糖相關,當歸多糖中β-吡喃環單糖殘基是其生物學活性的基礎,分子量較大、堿溶性的根枝藻多糖組分的非特異免疫效果更好,在多糖免疫鯉魚的實驗中,發現帶有1~6糖苷鍵連接分支的多糖具有更好的非特異性免疫效果。但是,由于單糖組成、構型、糖苷鍵、螺旋構象和分支情況、主鏈連接方式、分子量大小及取代基團的性質和取代度等諸多結構因素都會影響多糖的免疫活性,因此還需繼續深入、細致地進行多糖構效關系的研究工作。多糖非特異免疫構效關系的研究,對于設計和選擇免疫多糖分子是非常關鍵的,其相關研究工作也是非常有挑戰性的,在將來的研究中將是免疫多糖的前沿和熱點。

篇4

Heterogeneous Network Gateway Applied to Aquaculture Environment Monitoring System

WANG Ziqing 1, CHEN Zhicong 2, DING Yanran 31. College of Telecommunications &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Nan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Nanjing 210003, China2. 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School of Software, Nan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Nanjing 210046, China3. College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Nan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Nanjing 210023, China

Abstract:Nowadays, the aquaculture industry has developed rapidly in China. Building an environment monitoring system for aquaculture is an essential method to improve its quality and profit. This paper applies a wireless heterogeneous network architecture to aquaculture environment,and then analyses the key design of the heterogeneous network gateway. According to this, the paper also devises the structure and format of the communication frame.

Keywords:loT,wireless sensor network,heterogeneous network gateway,embedded system,aquaculture,Wi-Fi

一、引言

水產養殖過程中對養殖所需的溫度、溶解氧、pH 等環境因素進行監測與控制是很重要的,傳統手段大多依靠人工完成,難以滿足準確性和實時性要求。因此,有必要建立養殖水域環境自動監測系統以實現增加養殖密度、節約能源、降低成本、精準管理等目的。

物聯網是繼PC、互聯網、無線通信技術之后第四次信息技術革命, 有重大的科學意義和應用價值。依靠物聯網能夠更好地管理生產和生活,提高資源利用率和生產力水平。

傳感網可以看作是物聯網的末端延伸網之一,協作地實時采集和處理物理世界的大量信息, 實現物聯網全面感知的功能[1]。

采用無線通信技術組建網絡時不使用傳統的電纜線來進行連接。它的優勢是:

靈活性高,不受敷設電纜線的限制。

機動性強,易于擴容。

經濟性好,維護費用少。

二、設計方案

2.1 功能需求

水產養殖環境監測系統應具有如下功能:

自動采集養殖水域的溶解氧、水溫、增氧水泵工作狀態等實時數據。

接收有關人員指示,對增氧水泵等對象進行實時控制。

在無人值守的情況下,可自動對增氧水泵等對象進行實時控制。

在“監測系統”出現故障無法正常工作時,及時有效通知有關人員處理。

由于單個養殖水域的面積不會太大,采集環境參數的傳感器與控制器集中在一個不大的范圍內。同時由于水產養殖環境參數的變化是一個慢過程,對采集速率要求不高。但由于水中傳感器與控制器供電困難,要求采集網低功耗是十分重要的。

2.2 總體結構

為實現上述功能,系統有一個無線傳感器網和一個無線局域網,兩個無線網通過異構網關連成一個整體,相互交換信息,其組成框圖如圖1所示 。

數據采集由傳感器節點和匯聚節點組成。傳感器節點將傳感器測量的環境參數通過無線傳輸模塊發送出去,并接收匯聚節點發送的指令。匯聚節點接收傳感器節點發出的數據,并向傳感器節點發送有關指令。匯聚節點位于網關內,是網關的組成部分之一。無線局域網通過各種用戶終端來共享數據信息,并對系統運行進行維護和管理。異構網關是整個系統的核心和關鍵所在,其OSI層次結構自下而上保留了傳感器網和WiF網的物理層、鏈路層和應用編程接口(API)結構,兩個網遵守各自不同的網絡協議,異構網關在最上面的應用層將它們關聯在一起。

篇5

選擇鰣魚汛期下網,下網后要注意觀察巡視,當風平浪靜時,有魚上網,可見上綱抖動,浮子拉沉,應立即取魚。取魚時要小心,動作輕而快,取魚不離水,盡量少碰魚體。捕獲的魚立即養于船艙內,并不斷換水或沖氣,以防缺氧或受傷。

篇6

當前學者利用DEA方法研究農業全要素生產效率時,產出指標經常使用農林牧漁總產值和農民人均農業經營純收入,投入指標以農業從業人員、農作物總播種面積、農業機械總動力和化肥施用量等指標為主。本文借鑒前人的研究成果,使用的農業投入指標和產出指標及其定義如下。水產養殖業產出以1990年價格的水產養殖業總產值進行計算,其中包括以1990年價格計算的海水養殖產品總產值和淡水養殖產品總產值,采用水產品價格指數進行折算。水產養殖業投入主要包括養殖專業勞動力、養殖面積、養殖固定資產投入與養殖中間消耗等4個方面。①漁業勞動力包括捕撈專業勞動力、養殖專業勞動力、兼業勞動力和后勤服務人員,后兩個指標為概括性指標。為了統一口徑,本研究選用養殖專業勞動力作為養殖勞動力指標。②水產養殖面積為每年的海水養殖面積和淡水養殖面積之和。③水產養殖固定資產投資為每年的海水養殖固定資產投資和淡水養殖固定資產投資之和。

1.2數據來源

在確定水產養殖業的投入與產出指標之后,著手進行數據的收集與整理。本研究設計指標數據中,海水養殖產品總產值、淡水養殖產品總產值、養殖專業勞動力、養殖面積、海水養殖固定資產投資與淡水養殖固定資產投資等6個指標的數據主要來自《中國漁業統計年鑒(1990-2010)》,其中養殖固定資產投資指標的2008年和2009年數據為預測值;漁業中間消耗指標的數據來自《中國農村統計年鑒(1991-2010)》。水產品價格指數和農業生產資料價格指數來自《中國統計年鑒(1991-2010)》。

2水產養殖業生產效率計算結果分析

2.1綜合效率計算結果分析

選用DEAP2.1軟件來進行模型的運算,得到的綜合效率評價結果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中國水產養殖業的生產綜合效率指數、技術效率變化指數和規模效率變化指數的趨勢基本一致。1990-2009年間,中國水產養殖業的綜合效率效果一般,有8年為DEA有效,12年為非DEA有效,且兩年的綜合效率指數在0.9以下。在純技術效率和規模效率的綜合作用下,水產養殖業綜合效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波動現象,1990-1992年間,中國水產養殖業的綜合效率相對穩定;1993-1999年間,水產養殖業的綜合效率波動較大;2000-2009年間,水產養殖業的綜合效率又相對穩定。而由規模效益狀態分析結果可知,除了2008年之外,非DEA有效年份的規模收益均處于遞增階段,且1996-2005年間的非DEA有效年份,技術效率變化指數均低于規模效率變化指數。以上兩種情況表明,水產養殖業非DEA有效的主要原因是養殖技術進步水平低和規模經營水平低共同造成的。

2.2投影分析

為了更好地找到水產養殖業非DEA有效的深層原因,調整投入產出結構,提升水產養殖業的生產效率和經濟效益,本研究將對技術效率與規模效率均無效年份的模型測評結果投影所產生的數據進行分析。由于篇幅限制,未將技術效率與規模效率均無效年份的投影數據進行一一列舉,因此,采用加總的進行分析,對水產養殖業投入與產出的調整方向進行分析,具體數據詳見表2。由表2可知,中國水產養殖業產出不存在冗余,而投入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冗余,即保持現有水產養殖產出水平情況下,養殖專業勞動力、養殖面積、固定資產投入與中間消耗的投入可分別減少9.38%、7.78%、5.46%、7.23%,從而降低投入成本,提高水產養殖業的經濟效益。

2.3曼奎斯特生產效率指數分析

運用幾何平均法,同樣借助DEAP2.1軟件,計算中國水產養殖業全要素生產效率指數(Malmquist指數)及其構成要素的變化情況(表3)。1990-2009年間,水產養殖業的純技術效率和規模效率均為1,由于篇幅限制在表3中未體現。由表3可知,1990-2009年間,水產養殖業全要素生產效率的平均增長率為-3.6%,主要原因是技術進步緩慢,沒能為水產養殖業發展提供有效的技術支撐;技術效率指數均為1,說明水產養殖業重視養殖技術的推廣與應用,現有水產養殖技術得到有效的充分利用,應繼續保持此良好現狀;技術進步率指數存在頻繁且較大幅度的變動,這可能與水產養殖技術創新投入增長差異有關。水產養殖業全要素生產效率指數的分解結果表明,中國水產養殖業仍處在粗放式發展階段,水產養殖業的產值增長主要源于勞動力、養殖面積、固定資產和中間消耗等資料的大量投入。

3水產養殖業生產效率的關鍵影響因素識別

3.1潛在影響因素設計與數據收集

因為全要素生產效率指數的變動主要由技術進步率指數的變動引起的,本文主要從技術創新與推廣的人力、物力、財力等資源的投入情況來尋找全要素生產效率指數變動的原因。因此,本文初步設計的潛在影響因素包括:年末科技研發人員數量、每年科技研發經費投入金額、年末技術推廣人員數量、每年技術推廣經費投入額、每年培訓漁民人數。潛在影響因素設計完成后,筆者利用《中國漁業統計年鑒》進行數據收集。經過收據收集整理發現,未能找到每年科技研發投入的相關數據,因此,首先剔除了每年科技研發經費投入指標,而用每年科教活動固定資產投入金額來替代。由于有些因素在某些年份沒有統計,在進行整理后,只有1997-2007年間所有因素統計數據齊全。因此,只取該11年的數據進行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

3.2關鍵影響因素識別結果分析

在確定全要素生產效率指數變動的潛在影響因素后,以1997-2007年間的全要素生產效率指數(SCXL)為因變量,以年末科技研發人員數量、每年科教活動固定資產投入金額、年末技術推廣人員數量、每年技術推廣經費投入額、每年培訓漁民人數等5個因素為自變量,進行回歸分析。利用SPSS17.0軟件中的向后逐步回歸功能,進行初步多元線性回歸,結果DW統計值僅為2.678,存在負自相關問題。因此,利用加權的最小二乘回歸分析法進行補救,DW統計值有了較大幅度的降低,降為1.710,較為接近2。由表4可知,回歸模型調整后的擬合優度R2=0.704,說明模型的擬合優度較好;同時,由表5可知,回歸模型的F值為8.936,p值為0.009,說明模型的擬合優度是非常顯著的,至少有部分變量具有很強的解釋力,如KYRY、TGJF和PRRS。由表6可知,KYRY、TGJF、PXRS的t統計值分析為4.921、4.978、4.837,p值均為0.002,表明以上3個解釋變量在95%的置信度下非常顯著;同時,3個解釋變量的VIF統計值分別為9.693、5.981、4.509,均小于10,說明模型不存在多重共線性問題。

4研究結論與政策建議

4.1研究結論

首先,水產養殖業的生效率評價結果顯示:1900-2009年間,中國養殖業的技術效率與規模效率平均值呈現下降狀態,導致水產養殖業綜合效率和曼奎斯特全要素生產效率出現下降;中國水產養殖業產出不存在冗余,而投入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冗余。其次,水產養殖業生產效率的關鍵影響因素識別結果顯示:水產養殖業的全要素生產效率指數與年末科技研發人員數量、每年技術推廣經費投入額和每年培訓漁民人數具有顯著的正相關關系。

4.2政策建議

篇7

2.過濾過濾的目的是清除水中固態廢棄物、懸浮物及大型水生生物等。常用的過濾器有:機械過濾器、壓力過濾器、砂濾器等。

3.沉淀水中的懸浮物容易吸附在魚鰓上,使其呼吸受阻,同時使水體的混濁度和粘滯性增大,對魚苗孵化不利,故常設置蓄水池先進行沉淀處理。

4.吸附多孔性的固相物質,如活性炭、硅膠、浮石粉等,能吸附水體中的有毒物質(如氨氮)。用高分子重金屬吸附劑吸附水體中的重金屬離子,是目前正在研究的水體凈化新技術。吸附劑的粒徑在0.3~1.2 mm,用于吸附水體中的Cu2+、Zn2+、Pb2+、Cd2+,而并不產生水的二次污染。

5.泡沫分離技術向水中通氣,水中的表面活性物質被微小的氣泡吸附,浮于水面形成泡沫,可去除水中溶解物和懸浮物。但此技術不適用于淡水,只能在鹽度大于5‰的半咸水和海水中使用。以此原理設計的泡沫浮選分離器市場上已有售。

6.磁分離法利用電磁原理對水中重金屬離子等污染物進行電磁分離,是目前較新穎的水處理方法。

二、化學方法利用化學反應來處理水中的污染物或懸浮膠粒。包括凝絮、中和、絡合、氧化還原、消毒等。

1.凝絮用無機或有機化學試劑,使水中的微小顆粒及膠體凝聚成大絮凝體,加速沉淀。常用的凝絮劑有鋁鹽(硫酸鋁、鋁酸鈉、堿式氯化鋁等),以及高分子絮凝劑等。

2.中和改善水的pH值。常用生石灰或石灰水使水呈中性或弱堿性,還能增加水體中鈣的含量,改良底質,并殺滅病原體。pH值過高時,可采用草酸、醋酸等弱酸中和。

3.絡合最常用的是EDTA,主要用于清除水中過高的重金屬離子(如Cu2+),特別是那些魚貝類敏感的重金屬離子。

4.氧化還原一些含氯消毒劑、臭氧、雙氧水、高錳酸鉀等可以與水中的有毒物質(如氰離子、硫離子)發生氧化還原反應,降低或消除毒性,還可以殺滅水中的病原菌。常用的含氯消毒劑有漂白粉、二氧化氯、二氯異氰尿酸鈉、三氯異氰尿酸等。臭氧通過強烈的氧化作用除去水中有機物、鐵、錳、臭味及色度等,但因它對細菌具有極強的殺滅效果,以致水中的有益菌也被殺死,故只用于較特殊的地方。

王博君等、朱福慶研究了臭氧在河蟹育苗中的應用,認為育苗水經臭氧處理后,水中的細菌得到了有效抑制,亞硝酸鹽大幅度降解,能減少換水量;譚洪新等[8]分析了臭氧在水族館水處理中的應用,認為臭氧消毒在大型海洋水族館中已得到普遍應用,而目前在水產養殖中應用較少,主要用于河蟹育苗、刺海參育苗、鮑魚育苗等。

5.用其它消毒殺菌劑常用的有抗生素類、磺胺類、呋喃類、硫酸銅、敵百蟲、甲醛、有機染料、雙鏈季銨鹽、中草藥等。以殺滅水體中的致病生物為主要目標。

三、生物方法利用微生物和自養性植物(如綠色藻類、高等水生植物)改良水質。其原理是這些微生物和植物可以吸收利用水體中的營養物質(殘餌及水產養殖動物的代謝產物),有助于防止殘餌與代謝產物積累所引起的水質敗壞。

1.光合細菌光合細菌是一種以光作能源、以二氧化碳或小分子有機物作碳源、以硫化氫等作供氫體,行完全自養性或光能異養性的一類微生物的總稱。只要有水和光存在,不論環境中有氧或無氧,均能生存繁殖。光合細菌能降低水中氨氮、硫化氫等有害物質,水中投入光合細菌后,有益菌大量增加,形成優勢種群,抑制了病原的繁殖。光合細菌的研究和應用在日本及東南亞等國已相當普及。在國內也有報道,羅氏沼蝦、中華鱉、加州鱸、對蝦的養殖中應用光合細菌,具有改善水質、減少病害、提高養殖經濟效益的作用。光合細菌亦可用作飼料添加劑,它對魚類有較好的助長作用。

2.芽胞菌丁 雷等在養殖水體中加入不同濃度的芽胞菌,待其生長繁殖后測量各項水質指標,結果顯示芽胞菌能夠降低水中的亞硝酸鹽濃度。

3.放線菌上海玉壘環境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從日本引進一種高科技微生物產品,稱“玉壘菌”。這是一種放線菌。翟士君等曾用S30對溫室養鱉池凈化水質的效果進行了試驗。結果顯示,在鱉的飼養前期使用效果很好。宮興文等把S30與光合細菌結合起來使用,并采用無砂養鱉模式,認為S30主要集中于底質,而光合細菌多分散于水中,故能維持養鱉的良好水環境。

篇8

從資源儲備來看,我國水域面積遼闊,適宜發展水產養殖業,具有發展水產養殖行業的先天優勢。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水產養殖行業正在由資源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轉變,創新養殖理念,運用現代技術提升水產養殖附加值,是現代水產養殖的重要發展方向。探索提升水產養殖經濟效益的方式,是水產養殖從業者與理論研究者的重要課題。

一、充分引進名優品種養殖

在我國現代水產行業中,明顯存在著結構化分化的問題,低端水產養殖品種供大于求,價格很低,但是高端水產養殖品種價格卻一路水漲創高。在開展水產養殖過程中,要提升經濟效益,就要引進名優品種,實現精品化養殖,推動水產養殖經濟效益的提升。從養殖品種來看,要以名貴水生生物為主,包括甲魚、河蟹、鱸魚、淡水白鯧等品種都具有廣闊的市場,深受廣大消費者喜愛。在引進名優品種的過程中,要充分考慮當地水文條件,根據當地氣候,進行有針對性的引進。在水產養殖過程中,要注重品牌的塑造,打造全產業鏈,形成品牌效應,進而提升水產養殖經濟效益。在名優品種引進上,要充分考慮自身的銷售輻射圈,要根據自身銷售范圍,確定養殖品種,根據不同客戶的差異化需求,選擇最優化品種,很多水產品種雖然具有較高的附加值,但是在本地沒有市場,在引進時候就要慎重選擇。

二、全面發展規?;a養殖

在開展水產養殖過程中,要打破傳統的條塊分割養殖狀態,形成規模化養殖。通過開展規模化顏值,可以實現資源的有效集約,提升經濟效益。開展規?;a養殖,可以引進大規模操作機械,提升勞動效率,同時在規模化基礎上,實現水、電、路的統一配置,可以提高勞動效率。通過合作養殖等方式可以充分發揮水產養殖的資源優勢與技術優勢,特別是在水產養殖產業鏈打造上,可以引進相關交易主體,充分發揮各方優勢,提高水產養殖附加值,實現水產養殖經濟效益的有效提升。同時,開展規模化養殖也可以打通銷售環節,提升經濟效益?;诖?,可以看出,現代化規模經營在養殖行業已經得到充分發展,是現代養殖行業發展的重要路徑。

三、推廣集約化養殖模式

在水產養殖過程中,要想提升經濟效益,要大力推廣集約化養殖模式。舉例來說,在飼料投放過程中,要盡到科學化喂養,引進現代喂養技術,通過混養等方式,提高經濟效益。在養殖過程中,通過集約化養殖,可以有效降低養殖成本,節省相應開支,進而提升水產養殖經濟效益。不管是在種苗引進與飼料采購過程中,都要充分發揮多樣資源優勢,進行有效的橫向和縱向對比,實現養殖資金的有效利用。與此同時,要充分重視科技在水產養殖中的作用,通過引入現代養殖技術,提高經濟效益,減少水產養殖品種的死亡率,提高經濟效益。在日常管理過程中,要注重科學養殖方法的運用。

四、大力開展互聯網營銷

在水產養殖過程中,由于水產品不容易保存,因此銷售環節至關重要。要想提升水產養殖的經濟效益,就要打造從生產到銷售的全產業鏈條。現代物流技術的發展,給水產品銷售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傳統的水產品銷售模式一般都依托于集市和市場,具有一定的滯后性。在水產品營銷過程中,要充分依托互聯網技術,通過互聯網平臺開展網絡影響,運用“B2C”營銷模式,減小水產營銷的中間環節,通過網絡打造自身水產品經營品牌,實現經濟效益的提升。在開展網絡營銷過程中,要充分借鑒現代互聯網營銷理念,通過互聯網搜索引擎和多媒體社交平臺開展營銷,提高水產養殖的經濟效益。

五、注重水產養殖的層次性

在開展水產養殖過程中,要注重養殖的層次性。首先,要注重養殖品種的層次性,單一品種養殖很難有效提升經濟效益,很容易造成資源浪費的現象,因此可以通過不同品種混養的方式,有效提升養殖資源的利用率,進而提高經濟效益。對于水產養殖銷售而言,也要注重層次性營銷,要根據季節變化,打好反季銷售時間差,均衡水產品上市時段,避免在供大于求的時候集中上市水產品。在水產品傳統淡季,可以采取保本銷售的方式,在水產品消費旺季,要加大水產品供應量,達到搶占市場的目標。特別要注意的是,要做好節日期間的水產品供應,因為在節日期間消費者普遍對水產品r格缺乏敏感度,可以有效提升附加值,提高水產品經濟效益。在水產品銷售環節,還要做好儲藏和運輸工作,提高水產品保鮮度,進而提高水產品銷售價格,實現經濟效益的提升。

六、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我國水產養殖行業正在由勞務密集型和資源密集型產業向技術密集型產業轉變。提升水產養殖經濟效益,是現代水產養殖的重要發展方向,通過創新養殖理念,運用現代養殖技術,可以有效提升水產養殖附加值,實現水產養殖集約化管理。

參考文獻:

[1]邢麗榮,徐翔.水產養殖的經濟效益與環境影響――池塘羅非魚不同養殖模式的比較[J].生態經濟,2016,32(7):143-147.

篇9

中圖分類號:S9-4 文獻標識碼:A

1 引言

由于水產養殖業的發展越來越迅速,專業化分工也越來越細,水產養殖業對人才的需求層次也有了更加細致的要求。只有培養多類型、多層次的復合型人才,才能夠有效地滿足水產養殖業對人才的需求?,F階段,中等水產養殖特色專業建設的關鍵是做好專業建設目標定位工作,采取科學的建設策略,提高特色專業建設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2 目標定位——專業建設的首要環節

2.1在建設中等水產養殖特色專業的過程中,辦學主體應當尋求自身的發展特色

在自身優勢資源的基礎上不斷深化水產養殖專業改革,完善水產養殖專業教學。建設水產養殖特色專業需要將科學發展觀作為指導依據,貫徹落實教育部頒布的特色專業建設、教學改革工程和教學質量提升等文件,密切圍繞國民經濟發展和市場經濟對水產養殖專業人才和技術的需求,根據學校的整體目標和發展方向,制定科學的特色專業建設目標與思路。作為一項系統性的工程,建設中等水產養殖特色專業應當進行全方位變革,而變革的首要環節就是合理的目標定位。培養特色人才是建設水產養殖特色專業的目標指向。制定建設水產養殖特色專業的目標應當根據我國水產養殖業發展中的人才需求情況進行綜合分析,水產養殖特色專業的教學活動內容也應當符合水產養殖業生產和經營的需求,以此為基礎大力培養具有求真務實精神和扎實理論基礎的創新型人才,培養具有創新思維的復合型技術管理人才,有效解決建設水產養殖特色專業中遇到的一系列矛盾,促進水產養殖產業的科學管理和開發。

2.2培養特色人才是建設水產養殖特色專業的重點目標

不同的中職校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如師資情況、人才地域差別、學?;A設施等,采取相應的措施確保水產養殖特色專業建設目標的實現。在具體的教學中,培養水產養殖管理人才、水產動物飼料和營養方向人才、水產經濟動物病害防治方向人才、水產增養殖方向人才等是建設水產養殖學特色專業的目標定位。

2.2.1在素質結構上

不同細分專業方向的人才應當具有相應的專業素質,不但要牢固掌握水產養殖學科的基礎知識和相關技術,而且要具有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養成求實創新意識、價值效益意識、環境意識、競爭意識和嚴謹的科學態度,從而能夠勝任水產養殖產業的相關工作。

2.2.2水產養殖特色專業應當重點培養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

引導學生將專業知識、基礎理論和生產實踐緊密的聯系在一起,從而提高自身的水產養殖管理能力、技術開發能力、實踐動手能力,將所學的知識、技能靈活的運用到水產養殖產業的相關工作當中。

2.2.3建設水產養殖特色專業應當突出本學科特有的專業知識

通常水產養殖專業的基礎知識主要包括水質分析、生態學、水生生物學、水產微生物學等知識。水產養殖特色專業不但要重視培養學生水產經濟動植物增殖養殖、病害防控、飼料和營養等方面的知識,還要引導學生掌握水產養殖業的發展現狀、趨勢和前沿研究,賦予水產養殖特色專業更加鮮明的特色,培養出具有創新精神、時代性強的復合型人才。

3 中等水產養殖特色專業的建設策略

3.1 創新建設中等水產養殖特色專業的理念

建設水產養殖特色專業的靈魂與先導式創新教學理念。教學理念對建設水產養殖特色專業的績效與方向有著深遠的影響。所以,需要重新評估傳統的以職能、技術為導向的教學理念,構建能夠符合水產養殖產業發展趨勢的新型教學理念。建設水產養殖學特色專業的理念應當具有層次性,不但包括知識、技能、能力的培養,還包括專業精神的指引,實現教學形神統一。

3.1.1建設水產養殖特色專業需要重視運用科學精神的引導作用

培養水產養殖專業學生建立科學的價值觀,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引導學生不斷加強自我修養。學生在掌握水產養殖專業的基礎知識和專業技能的同時,掌握一些相關的自然科學知識、人文社會科學知識,將各種知識融會貫通,樹立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在利益與沖突、經驗與反思中不斷發展。

3.1.2建設水產養殖特色專業需要重視以行動為導向的教學理念

改革水產養殖傳統的以教材、教室和教師為中心的教學理念,改變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方法,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教師應當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學生的積極主動性,促進學生不斷提高自主學習能力與實踐創新能力。

3.2 改革建設中等水產養殖特色專業的管理機制

完善激勵性管理模式是改革建設水產養殖特色專業管理機制的重要目標,通過鼓勵學生和教職工的積極主動性和創造性,激發學生和教職工的內在動機與需求,以充分發揮廣大師生在建設水產養殖特色專業中的重要作用,促進水產養殖特色專業教學質量的不斷提升。建設水產養殖特色專業的管理機制應當從過程式管理向目標式管理轉變,從行政化管理向民主化管理轉變。積極推行教師、學生、社會、專家多方結合的管理互動機制,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的主體作用,努力構建開放式的管理體系,促進水產養殖特色專業建設朝著高效率的方向發展,增加學科教學的活力??偠灾ㄔO水產養殖特色專業應當從創新教學管理機制的高度出發,積極探索有利于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創新精神,和素質教育相適應的專業教學方法。

3.3 重新構建建設中等水產養殖特色專業的模式

為了實現水產養殖特色專業的目標,就必須采用合理的人才培養模式,重新構建建設水產養殖特色專業的培養模式。

3.3.1以水產養殖產業的人才需求為導向

合理確定水產養殖的專業方向,并制定相應的課程體系。在綜合考慮學生素質、從業能力、崗位需求等諸多因素后,合理確定水產養殖特色專業的課程標準、課程內容與課程體系,將市場對人才的需求融入到水產養殖特色專業培養模式的構建當中,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的優勢,提高水產養殖學特色專業的針對性。

3.3.2將專業教學和實踐緊密結合

重視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作為一門應用型學科,水產養殖專業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因此,在構建水產養殖特色專業時,應當采用產學研結合、校企合作的新型人才培養模式,根據水產養殖特色專業的專業特點和培養方向,找準科研項目和生產企業,以到場地實習或項目實驗的形式開展專業教學,提高教學的靈活性。

3.4 調整水產養殖特色專業的師資隊伍

強有力的師資隊伍是建立水產養殖特色專業的重要保證。在建設水產養殖特色專業時,必須根據水產養殖專業發展需要,不斷加強師資隊伍建設,調整師資隊伍結構,注重教師的職稱、學歷、年齡等的互補,在人才培養、人員配備和人才引進方面,注意向水產養殖特色專業上適當傾斜,為建設水產養殖特色專業做基本的人才保障。另一方面,水產養殖專業的教師必須不斷補充、吸納新的知識,以適應現代水產養殖特色專業教學的需求。教師可以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到工廠、企業進行掛職鍛煉,提高自身的實踐教學能力。

4 結語

終上所述,建設中等水產養殖學特色專業是我國水產養殖產業迅猛發展的必然要求。為了滿足水產養殖業對人才的需求,相關中職校就必須提高人才培養的針對性,通過建設水產養殖特色專業,提高學生的專業知識水平、技能水平以及能力水平等,使水產養殖專業畢業生盡快適應專業崗位要求。

參考文獻

[1] 李文紅,程光平,馬瑞寧.水產養殖學本科專業課程改革途徑初探[J].高教論壇,2012,04(20).

[2] 劉煥亮,劉長發.水產養殖學專業實踐教學創新體系的構建[J].高等農業教育,2004,01(20).

篇10

進一步完善水產許可證制度與相關的漁業養殖法律法規體系,在實地調查當地養殖區域的養殖負荷量與環境負載量的基礎上,進行全面的環境評估與養殖量評估,避免盲目擴大養殖規模而導致環境超載負荷,從而對水域的生態平衡產生影響。進一步明確科學的養殖排水標準,通過上述分析可知,嚴格控制養殖場的廢水排放可以有效控制污染,但我國現行的漁業法對排放標準的規定還相對比較模糊,因此迫切需要設計一套嚴格、標準的排施規范。設立健全的水產養殖業管理系統與模式,我國的水產養殖業屬于農業部門與水產系統,而鮮有環境部門參與其中,國內可以借鑒國外一些先進的水產業綜合治理模式,把環境問題納入水產養殖業的管理要素中。全面培養養殖業人員的環保意識,提高養殖業整體的環保水平,現階段我國很多養殖從業人員技術水準相對較低,多數學歷水平、知識水平不高,且環保意識也相對薄弱,因此在養殖業中不僅養殖技術落后,而且對環境問題也不夠重視;相關部門要針對現狀采取相應的改善策略,定期組織養殖戶進行專業培訓,開設各類知識講座與競賽活動,提高養殖人員的技術水平;通過各種宣傳手段宣傳環境保護的重要性,樹立養殖戶的環保意識與使命感、責任感。

在養殖過程中,只要解決養殖用水的處理問題,提高其循環利用率,即可實現環境污染的有效控制。要提高養殖用水的循環使用率,要將水中的殘餌、生物代謝物等懸浮物質、溶解性營養鹽類等凈化干凈?,F在水產上常用的水體凈化方法有兩類,即物理化學處理與生物處理,其中物理化學處理可以將水中的懸浮物質、無機物等去除,而生物處理則可以有效除去水中的有機物、氨氮、亞硝酸鹽氮等物質,其工作原理利用的是微生物的代謝反應。不同的處理方法有各自不同的優勢與不足,在實際應用過程中,養殖戶要根據養殖用水的水質情況、經濟條件來選擇適用的處理技術。物理處理法物理處理法屬于一種初級處理方法,其根據水體及相關污染物的理化性質,通過機械的方法對水體進行凈化,該方法的普及度相對較高。常用的物理處理法包括沉淀法、過濾法、泡沫分離法、逆滲透法、吸附法、曝氣法以及磁分離法等,其中針對水中懸浮顆粒物較多的水質,可以采用沉淀法、過濾法、泡沫分離法等進行處理;水中如果存在諸如氨氮、亞硝酸鹽、硫化氫等有毒物質,可以采用吸附法,利用多孔性的固相物質將有毒物質吸附清除,常用的多孔性固相物質包括活性炭、硅膠、沸石、浮石粉等;水中如果存在有害氣體,比如氨氣或者氯氣等,可以采用換水、曝氣等方法向水體增氧,清除有害氣體;磁分離法主要是利用電磁分離原理清除水體中的重金屬離子污染物,不過該方法的成本投入大,而且技術含量高,所以目前不具推廣性?;瘜W處理法化學處理法可以有效除去水體中的有害離子,常用的方法有凝聚法、氧化處理法、離子交換法、絡和法以及中和法、消毒殺菌劑法等等,其中又以氧化處理法的應用最為普遍,該方法是利用各種氧化劑氧化水體中的化學物質,氧化劑有臭氧、漂白粉、高錳酸鉀等,其中臭氧的應用范圍最廣、處理效果最好。氧化處理過程中所采用的氧化劑不僅可以消毒、殺菌,而且其本身所具備的氧化性還可以與有機物、具有還原性的物質發生反應,去除有害離子。不過對于化學處理法而言,由于化學試劑本身存在一定的污染性,因此要限制其應用范圍。

生物處理法在各種水凈化處理方法中,生物處理法安全性高,且效果好,因此正逐漸成為水體凈化處理方法中的主流發展趨勢。生物處理法的原理如下:微生物與自養植物在其生命活動過程中,會對有機物產生相應的生理需求,因此可以在水體中人為培育有益生物達到凈化水體的目的。例如水中未被進食的殘餌、養殖對象的代謝產物等可以作為一些藻類、高等水生植物等微生物和自養植物的營養來源,從而防止殘餌、代謝物累積,對水質產生破壞。不過通常不會單純地采用生物處理方法進行水體凈化處理,而是要根據水質的實際情況與其他方法結合使用,才能達到最佳效果。生物處理法包括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穩定塘法等多種形式。比如可以制作生物濾器,將凈化生物利用生物膜使其附著在固體表面,比如魚網、貝殼等,可以有效除去懸浮物、亞硝酸鹽等有害物質。常用的生物濾器包括滴濾池、浸沒式固定床生物濾器、流化床生物濾器、生物轉盤以及生物轉筒等多種,其制作簡單、操作方便,且處理效果好,因此在水產養殖中的應用非常廣泛。還可以通過在水體中投入有益生物的方法來凈化水質,比如光合細菌、綠藻、水生植物、酵母等,其中綠藻可以攝取二氧化碳以外的低分子有機物質,比如醋酸、葡萄糖類等,不僅可以實現自身的增殖,而且可以去除水體中的營養鹽類與生物耗氧源;而在水體中投入光合細菌,大量繁殖有益菌形成優勢種群,也可以對病原的繁殖產生明顯的抑制作用。凈化池中適宜生長的生物如下:龍須菜、西施舌、貽貝等適用于鹵水種類;而水耕蔬菜、浮萍、布袋蓮、蜆等適用于淡水種類。

總之,水產養殖對水域環境的影響巨大,水體污染是一個比較嚴肅的話題,特別是食物污染嚴重的今天,更應當注意對于養殖業水體的保護,特別是緩流和靜水體。因此必須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防治,從制度面與技術面著手,在最短時間內解決環境問題,在保證生態環境的正常穩定和可持續性發展的情況下,促進我國水產養殖業的穩定繁榮發展。

本文作者:楊明偉工作單位:廣西水產畜牧學校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四平市| 灵寿县| 松滋市| 札达县| 邛崃市| 宣恩县| 北宁市| 凤城市| 独山县| 仙居县| 南投市| 陕西省| 佛坪县| 闸北区| 汕头市| 综艺| 华安县| 桃园市| 望奎县| 海南省| 杭锦后旗| 黔西县| 鸡西市| 宣汉县| 酒泉市| 开封县| 资兴市| 临沧市| 定西市| 昌平区| 桃园县| 原平市| 新野县| 府谷县| 璧山县| 南华县| 田林县| 延寿县| 松原市| 屯留县| 灵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