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29 16:22:24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水質調查的方法,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一、會計制度和稅法的主要差異表現
(一)收入方面的差異
1.銷售商品收入確認的差異
新會計準則對收入重新定義,收入是指企業在日常活動中形成的、會導致所有者權益增加的、與所有者投入資本無關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入。對于收入的確認時間,新會計準則也提出了收入確認的五個條件:收入準則規定企業的銷售商品收入金額應當按照從購貨方已收或應收的合同或協議價款確定銷售商品收入金額,但已收或應收的合同或協議價款不公允的除外,合同或協議價款的收取采用遞延方式,應當按照應收的合同或協議價款的公允價值確定銷售商品收入額。而稅法對于銷售商品的應稅收入確認與會計規定基本一致,體現了權責發生制原則,例如有的企業發生分期收款業務時,稅法規定可以按交付產品或商品開出發貨票的日期確認收入,也可按合同約定的購買人應付價款的日期確定銷售收入的實現。但應該注意到,有的企業在實際發生分期收款業務時不是按合同或協議規定的按交付產品或者商品開出發貨票日期確認收入,而是按收到價款的日期確認收入,這樣可以起到推遲交稅的目的,從而影響到國家稅收收入的及時性。
2.非生產部門使用本企業產成品的差異
稅法規定,納稅人在基本建設、專項工程及職工福利等方面而使用本企業的貨物的,應作為收入處理,其價格按同類產品同期市場價格確定。按照會計制度規定,則不符合收入確認原則,而是按貨物賬面價值直接由產成品科目轉入在建工程,應付福利費等相關科目。
3.銷售折扣(現金折扣)與銷售折讓的差異
稅法規定,銷售貨物給購貨方的折扣銷售,如果銷售額和折扣額、折讓額在同一張發票上注明的,可按折扣、折讓后的銷售額計算收入;如果將折扣額、折讓額另開發票,則不得從銷售額中減除折扣、折讓的金額。而會計制度規定,銷售商品涉及現金折扣的,應當按照扣除現金折扣前的金額確定銷售商品收入金額,即按總價法進行會計核算;現金折扣在實際發生時計入當期損益。銷售折讓在發生時沖減當期銷售收入。
4.接受捐贈收入的差異
稅法規定,企業接受捐贈收入視為應稅收入,對于企業取得的貨幣捐贈,應一次性計入企業當年收益,計算繳納企業所得稅;對于企業取得的非貨幣性資產捐贈,應按照合理價格估價計入有關資產項目,同時作為企業當年收益,在彌補企業以前年度所發生的虧損后,計算繳納企業所得稅;若彌補以前年度虧損后的余額較大,企業可在不超過5年的期限內平均計入企業應納稅所得額,并應在相應期間的年度所得稅申報中對有關收益額及分期結轉額的情況做出說明。而會計制度規定,企業接受的捐贈收入包括貨幣捐贈和非貨幣捐贈,不視為企業取得的一項收入,接受捐贈的資產一般會使企業的經濟資源增加,將其納入“資本公積”項目核算。
5.國債利息收入方面
稅法規定,企業購買國債取得的利息收入免稅,不計入應納稅所得額。而會計制度規定,企業因購買國債取得的利息收入計入“投資收益”。
(二)費用方面的差異
1.工資、薪金的差異
稅法規定,(1)工資、薪金支出實行計稅工資扣除辦法的,按計稅工資規定扣除。即企業實際發放工資、薪金在計稅工資、薪金標準內的,可據實扣除;超過標準的部分,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不得扣除。經國務院批準,自2006年7月1日起,企業在計算繳納企業所得稅時允許扣除的計稅工資標準由目前的人均每月800元上調到1600元,同時停止執行按20%比例上浮的政策。
(2)工資、薪金支出實行工資、薪金總額與經濟效益掛鉤辦法的企業,其實際發放的工資、薪金在工資、薪金總額增長幅度低于經濟效益的增長幅度,職工平均工資、薪金增長幅度低于勞動生產率增長幅度以內的,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準予扣除。企業按批準的工效掛鉤辦法提取的工資、薪金額超過實際發放的工資、薪金額部分,不得在企業所得稅前扣除;超過部分用于建立工資儲備基金,在以后年度實際發放時,經主管稅務機關審核,在實際發放年度的企業所得稅前據實扣除。而會計制度規定,企業當期應負擔的工資、薪金應全額計入當期成本費用,沖減當期利潤。
2.職工工會經費、職工福利費、職工教育經費的差異
稅法規定,納稅人的職工工會經費、職工福利費、職工教育經費分別按計稅工資總額的2%、14%、1.5%計算扣除。實際發放的工資總額高于其計稅標準的,應按計稅工資標準分別計算扣除;實際發放的工資總額低于其計稅工資標準的,應按實際發放的工資總額分別計算扣除。而會計制度規定,當期應負擔的職工工會經費、職工福利費和職工教育經費應全額計入當期的成本費用,沖減當期利潤。
3.業務招待費的差異
稅法規定,納稅人發生的與其生產、經營業務直接相關的業務招待費,在規定比例范圍內,可據實扣除。即全年銷售(營業)收入凈額在1500萬元及其以下的,不超過銷售(營業)收入凈額的5‰;全年銷售(營業)收入凈額超過1500萬元的,不超過該部分的3‰。而會計制度規定,企業發生的與其生產、經營業務直接相關的業務招待費應全額計入當期的成本費用,沖減當期利潤。
4.固定資產折舊的差異
(1)折舊年限。稅法規定,除另有規定者外,固定資產都明確了計提折舊的最低年限。而會計制度規定,企業按照管理權限,經股東大會、董事會或經理辦公會批準,可以自行確定固定資產的預計使用年限和計提固定資產折舊的方法。
(2)折舊方法。稅法規定,納稅人可扣除的固定資產折舊的計算采取直線折舊法。確需縮短折舊年限或采取加速折舊方法的,由納稅人提出申請,經當地主管稅務機關審核后,逐級報國家稅務總局批準。而會計制度規定,企業可從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年數總和法和雙倍余額遞減法中任選一種固定資產折舊方法,折舊方法一經確定,不得隨意變更,如需變更,應當在會計報表附表中予以說明。
5.資產攤銷的差異
(1)無形資產攤銷的差異
稅法規定,法律和合同或者企業申請書沒有規定使用年限的、或者企業自行開發的無形資產,攤銷期限不得少于10年。而會計制度規定,如果合同沒有規定受益年限,法律也沒有規定有效年限,攤銷年限不應超過10年。
(2)開辦費攤銷的差異
稅法規定,企業在籌建期間發生的開辦費,應當從開始生產、經營月份的次月起,在不短于5年的期限內分期攤銷。而會計制度規定,將開辦費在開始生產經營的當月一次計入當月損益。
6.研究開發費用的差異
稅法規定,符合條件的納稅人發生的研究開發費比上年實際發生額增長10%以上的,其當年實際發生的費用除按規定據實列支外,年終經由主管稅務機關審核批準后,可再按其實際發生額的50%扣除應納稅所得額。增長比例未達到10%的,不得抵扣。而會計制度規定,企業發生的研究開發費可據實列入當期費用,沖減當期利潤。
7.借款費用的差異
稅法規定,(1)納稅人在生產、經營期間,向金融機構借款的費用支出,按照實際發生數扣除;向非金融機構借款的費用支出,在不高于按照金融機構同類同期貸款利率計算的數額以內的部分,準予扣除。
(2)從事房地產開發業務的納稅人為開發房地產而借入資金所發生的借款費用,在房地產完工之前發生的,應計入有關房地產的開發成本。
(3)納稅人從關聯方取得借款金額超過其注冊資本50%的,超過部分的利息支出不得在稅前扣除。而會計制度規定,企業為籌集生產經營所需資金而發生的費用,全額計入財務費用,沖減利潤。
8.廣告費用的差異
稅法規定,納稅人每一納稅年度發生的廣告費支出不超過其當年度銷售(營業)收入的2%,可據實扣除;超過部分可無限期向以后納稅年度結轉。糧食類白酒廣告費不得在稅前扣除。納稅人因行業特點等特殊原因確實需要提高廣告費扣除比例的,須報國家稅務總局批準。納稅人每一納稅年度發生的業務宣傳費(包括未通過媒體的廣告性支出),在不超過其當年度銷售(營業)收入5%的范圍內,可據實扣除。而會計制度規定,企業發生的廣告費可全額計入營業費用,沖減利潤。
9.捐贈、罰款、贊助支出的差異
稅法規定,各種非廣告性贊助支出不得扣除;違法經營的罰款和被沒收的財物損失、各種稅收的滯納金和罰金不得作為扣除項目;公益救濟性捐贈在年度應納稅所得額3%(金融保險業為1.5%)以內,準予扣除;直接向受贈人的捐贈不允許稅前扣除;對農村義務教育、中國紅十字會、公益性青少年活動等的公益性捐贈可全額扣除,(社會保障體系試點省份)對慈善機構、基金會的公益性捐贈可全額扣除。而會計制度規定,捐贈、罰款、贊助支出全額計入營業外支出,沖減利潤。
二、會計制度與稅法差異的協調辦法
會計制度與稅法產生差異有其深刻的歷史前景和理論根據。由于會計和稅法規范的經濟關系不同,這種矛盾的存在是客觀的。然而,從我國的現狀來看,這種矛盾是可以通過一定的辦法進行協調的,如果片面強調各自的獨立性,會產生較強的負面影響,所以我國應積極采取一系列具體措施對會計與稅法差異進行協調,具體有以下幾方面:
(一)相關政策制定部門應加強溝通
我國的會計制度與稅法制度的制定分別隸屬于不同的職能部門,會計制度的具體制定者為財政部門,稅法的具體制定者為國家稅務總局。他們在制定相關法規時應加強溝通與合作,財政部門在制定會計制度時,不僅要滿足會計報表的報送要求,還要盡可能滿足規范納稅基礎的需要;同時,國家稅務總局在制定稅收制度時,應盡可能與會計保持一致,使得納稅調整項目減少到最低限度,以減小實際征稅的難度。
(二)稅法應適當放寬對企業會計政策選擇的限制
會計政策是指企業在會計核算時所遵循的具體原則以及企業所采納的具體會計處理方法。隨著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和技術進步的加快,企業資產在實物形式上損耗和技術上的無形損耗都迅速增加。但是目前稅法對企業折舊年限和折舊方法的限制性規定非常嚴格,如規定機器設備的折舊年限為10年,折舊方法一律采取直線法。這些規定極不利于企業技術進步和增強競爭力,同時也增加了會計核算工作的難度。當然為了防止企業利用會計政策變更而達到調節納稅的目的,稅法可以規定當企業發生會計政策變更時,必須報請主管稅務機關批準或備案,并且一經確定在一定年限內不得變更。
(三)加強會計信息的披露和相互宣傳的力度
稅務機關應充分利用企業披露的會計信息,并且應加強會計制度的強制性信息披露要求,以提高稅務機關的稅收征管效率。同時我國還應加強會計制度和稅收法規在會計界和稅務界的相互宣傳力度,結合實際情況,把會計知識與稅法知識的培訓、宣傳納入日常工作,組織單位負責人、會計機構負責人、會計人員、辦稅人員及廣大經濟工作者認真學習,搞好會計制度和稅法的宣傳工作,加深對會計制度和稅法的認識,為進一步深入貫徹會計和稅收改革與發展創造有利條件,以提高會計制度和稅收法規協調的有效性。
(四)會計制度盡量縮小會計政策的選擇范圍
生活飲用水與人體健康密切相關,據WHO(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每年約2500萬名兒童死于與水相關疾病;在發展中國家,80%的疾病與飲用不潔凈的水有關。1978年通過的《阿拉木圖宣言》將飲水安全作為初級衛生保健體系的要素之一。論文參考。為保證人體健康,自來水的水質應滿足=方面的基本要求:第一,不得含有病原微生物.以防止介水傳染病的發生和傳播。第二,水中所含化學物質及放射性物質不得對人體健康產生危害。第三,具有良好的感官性狀。〕影響農村飲水質量的主要指標為細菌學指標,對農村飲水的消毒處理應引起足夠的重視。水廠對水質的控制應是包括從水源→取水→水處理→管網→用戶的全過程控制,水質消毒是控制出水和末梢水微生物指標、防止和減少水傳播疾病的核心下藝之一。20世紀80年代至2006年以來,我國利用世界銀行貸款建設了一批農村水廠,涉及21個省(自治區),設計受益人口超過2600萬。為了解和掌握我國農村水廠的水質管理現狀,研究和探討改善農村水廠水質管理的對策,為飲水安全工程的實施提供參考和借鑒,我們對世行貸款項目所建的部分農村水廠的供水消毒和水質檢測初步調查。
1.對象及方法
1.1對象
按照調查對象覆蓋全國東、中、西部的原則,選擇實施項目的8個項目省、1147座農村水廠進行現場調查。
1.2方法
抽樣方法:按照地區分布原則確定調查省,每個省根據項目縣數量隨機抽取3個以上的縣,對確定調查縣所有集中式水廠開展調查。
調查方法:現場調查、問卷、資料回顧等。數據分析和統計方法:描述性分析、相關性分析。
2.3內容
水廠規模、受益人口等基本情況,水質檢測、監測,消毒處理方式等水質管理狀況。
2.結果
2.1基本情況
農村水廠以小型水廠為主,設計供水規模在20~ZOOm刀d的數量占5691%,20小1000m祀的數量占30.48%。
2.2分地區水廠消毒率
農村水廠消毒情況地區差異較大,浙江和云南調查水廠100%有消毒措施,而內蒙古和貴州消毒率僅為30%左右。
2.3水廠消毒方式
調查的農村水廠中近一半無消毒措施;在開展了消毒的水廠中,34.85%的水廠使用漂白粉作為消毒劑,使用液氯和二氧化氯的水廠數量較少。
2.4不同規模水廠的消毒率情況
大型農村水廠消毒情況較好,區域級水廠消毒率為93.55%,而村級水廠消毒率為57.40%。
2.5水質檢測、監測情況
水質檢測和監測的情況也存在地區差異.
3.存在的問題
3.1農村水廠供水消毒率低,且地區之間存在明顯差異。調查結果顯示,約35%的農村集中式水廠不消毒;消毒率地區差異顯著,內蒙古和貴州的消毒率低于40%,新疆的消毒率在50%左右,其余調查省的消毒率均在80%以上,云南和浙江調查水廠的消毒率達到了100%。
3.2不同規模的水廠供水消毒狀況差異顯著。按村級水廠、鄉鎮水廠和區域水廠劃分,三類水廠的消毒率隨水廠規模的增大而增加,反應了不同規模水廠對供水水質管理的重視程度。論文參考。大中型水廠由于覆蓋范圍較大、供水人口較多,一旦水質出現異常,引起的社會危害較大,因此受到監督部門和水廠自身較多的重視。而小型水廠對水質飲水消毒不夠重視,消毒措施沒有得到很好的落實。
3.3農村水廠水質檢測能力嚴重不足。在調查水廠中,開展水質自檢的水廠僅占23.89%。水質自檢對于水廠調整和改善水處理工藝運行指標具有重要的意義,不具有水質檢測能力的水廠其出水水質將無法得到保障。
3.4水廠消毒率與水質監測率存在相關性,水質監測率較高的省(自治區)消毒率也相應較高,說明水質監測對水廠消毒措施的落實具有促進作用。
4.建議
4.1農村水廠消毒率與水質監測率的相關性反應了地區之間監管能力的差異對水廠水質管理的影響。論文參考。農村水廠規模小、數量大,供水規模在20-200m3/d的水廠占到了調查數量的58.31%。如果水質監管工作僅停留在大中型水廠,將使很大一部分農村人口的飲水安全失去監控,對人民群眾的健康影響不可預測。因此,建議進一步擴大飲用水水質監測工作覆蓋面,特別應該加強對村級水廠的水質監測,成立專門的農村飲水安全水質管理機構,全面掌握農村水廠水質情況,為相關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據。
4.2農村飲水安全衛生評價指標體系由水質、水量、方便程度和保證率4項指標組成。在合理健全的監管體制下,農村水廠仍是水質管理的主體。目前,農村水廠水質檢測能力低下、消毒率不高的現狀與飲水安全發展的要求不相適應。目前農村飲水安全工作中,注重工程建設,而對水廠水質分析的能力建設不夠重視。建議對在運行中的農村水廠的水質消毒情況和水質檢測能力開展普查,進一步明確水廠自檢項目和水質檢測要求。對于未配備消毒和水質檢測設備的一定規模以上的水廠,應安排資金購置必要水質檢測設備,同時加強水廠管理人員的培訓,使其具備必須的水質檢測技術和能力。對于不具備水質檢測能力的小型水廠,縣級政府應組織力量、安排經費為其提供水質檢測服務,真正實現供水安全。
4.3水質檢測和監測的目的在于保障和促進飲用水水質符合衛生標準。水質監測和飲水安全工程建設分屬不同部門管理,為實現保障農村飲水安全的目標,有關部門需要打破部門壁壘,加強信息共享和技術合作,利用好水質檢測和監測結果。
參考文獻:
[1] 鄂學禮,張嵐,凌波. 農村安全供水水質監測研究進展[J].中國水利, 2009, (01) .
[2] 李仰斌. 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 中國水利, 2009, (01) .
[3] 華佳,張林生. 我國生活飲用水水質標準的現狀及探討[J]. 給水排水動態, 2009, (01) .
[4] 陳偉煜. 飲用水管網中水質優化的研究[J]. 水資源研究, 2007, (02) .
中圖分類號:X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3)03(b)-0168-02
處于陸地與海洋交接地帶的海岸帶富含各種海洋資源[1]。海岸帶具有豐富的資源、優越的自然條件以及良好的地理位置,已經成為人類活動最活躍和最集中的地域[2],由此造成的環境問題不容忽視。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石化工業園區位于膠州灣西海岸,中國石化青島煉化公司、麗東化工有限公司、黃島油庫以及青島市其他主要石化下游企業、碼頭、物流等公司均布置在該區域。評價工業園區工業生產活動對海洋環境質量的影響,對于合理開發、利用海岸帶資源、有效保護海洋生態環境至關重要。本文通過調查海水水質pH、COD、DO、石油類、無機氮、汞、鉛、鎘、砷、銅、鋅、鎳等和沉積物中石油類、硫化物、汞、鋅、銅、鎘、砷、鉛等在大潮、小潮期間的濃度變化,評價工業園區工業生產活動對膠州灣西海岸跨海大橋與黃山嘴之間沿岸海域附近海域海洋環境質量的影響。
1 調查與評價方法
1.1 站位布置
按照《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和《海洋工程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的規定,在本次調查在膠州灣西海岸跨海大橋與黃山嘴之間沿岸海域附近海域共布設了21個海洋調查站位調查海水水質,調查范圍在120°11′~120°15′E、36°2′~36°7′N之間。2012年6月14日(小潮)和2012年6月21日(大潮)在站位S1至S21進行海水水質調查,2012年6月14日在站位S1、S3、S5、S6、S9、S10、S12、S13、S15、S17和S18進行沉積物調查,2012年6月21日在站位S1、S3、S5、S6、S9、S10和S12進行沉積物調查。海水水質和沉積物調查站位位置見圖1。
1.2 監測項目與測定方法
海水水質現狀監測項目包括水溫、鹽度、pH、DO、COD、石油類、NH4+-N、NO2--N、NO3--N、活性磷酸鹽、硫化物、汞、鉛、鎘、砷、銅、鋅、鎳,采用《海洋監測規范》[3](GB17378-2007)標準方法測定。沉積物現狀調查項目有石油類、硫化物、汞、鋅、銅、鎘、砷、鉛,《海洋調查規范》[4](GB12763-2007)標準方法測定。
1.3 評價方法
水質和沉積物評價采用《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中推薦的標準指數法。
(1)
式中:Si,j為標準指數;Ci,j為評價因子I在j點的實測濃度,mg/L;Cs,j為評價因子I在j點的標準濃度,mg/L。
(2)DO標準指數的計算公式。
當DOj≥DOs時,
當DOj
式中:SDO,j為DO的標準指數;DOf為某水溫、氣壓條件下的飽和溶解氧濃度,mg/L,計算公式常采用:,T為水溫,℃;DOs為溶解氧的評價標準限值,mg/L。
(3)pH值標準指數的計算公式。
當pHj≤7.0時,
,
當pHj>7.0時,
,
式中:SpH,j為pH的標準指數;pHj為pH實測統計代表值;pHsd為評價標準中pH的下限值。pHsu為評價標準中pH的上限值。pH的標準指數為如下。
pH有其特殊性,它的標準值為7.8~8.5,因此我們取上下限的平均值8.15,計算式為:,式中:pHi 為 pH值的標準指數;Cmax 為 pH評價標準上限值;Ci為pH的實測值。(如表1,表2)
1.4 評價標準
海水水質現狀評價執行《海水水質標準》[5](GB3097-1997)中的二類標準,pH=7.8-8.5,COD≤3 mg/L,DO>5 mg/L,無機氮≤0.3 mg/L,活性磷酸鹽≤0.03 mg/L,汞≤0.0002 mg/L,鎘≤0.005mg/L,銅≤0.01 mg/L,鋅≤0.05 mg/L,鉛≤0.005 mg/L,石油類≤0.05 mg/L,硫化物≤0.05 mg/L,鎳≤0.01 mg/L。沉積物評價執行《海洋沉積物質量》[6](GB18668-2002)中一類標準,石油類≤5×10-4 mg/L,硫化物≤3×10-4 mg/L,汞≤0.2×10-6 mg/L,砷≤2×10-5 mg/L,銅≤35×10-6 mg/L,鉛≤6×10-5 mg/L,鋅≤15×10-5 mg/L,鎘≤0.5×10-6 mg/L。
2 結果與討論
2.1 海水水質現狀調查與評價分析
2012年6月14日(小潮)和2012年6月21日(大潮)海水水質調查統計結果如表1所示。依據海水水質調查結果和《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中推薦的標準指評價方法,可得海水各評價因子標準指數(表2)。由表1和表2可知,在全部21個站位評價因子pH、溶解氧(DO)、化學需氧量(COD)、石油類、無機氮(以氨氮、亞硝酸鹽氮和硝酸鹽氮之和計)、汞、鎘、砷、銅、鋅均符合二類海水水質標準。鉛和鎳在全部21個站位均超出二類海水水質標準。活性磷酸鹽和硫化物在部分站位不符合二類海水水質標準。由海水水質調查結果可知,改善調查海域海水水質,應控制工業園區工業生產活動中鉛、鎳、活性磷酸鹽和硫化物的排放。
2.2 沉積物現狀調查與評價分析
2012年6月14日(小潮)沉積物調查統計結果如表3所示。依據沉積物調查結果和《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中推薦的標準指評價方法,可得沉積物各評價因子標準指數(表4)。由表3和表4可知,在全部11個站位評價因子石油類,汞,砷,銅,鉛,鋅,鎘均符合一類沉積物標準。
2012年6月21日在站位S1、S3、S5、S6、S9、S10和S12進行沉積物中硫化物含量的調查,S6站位沉積物中硫化物含量值最大,為205 mg/L,S3站位沉積物中硫化物含量值最小,為128 mg/L,平均值為174 mg/L,在全部7個站位,沉積物中硫化物含量均符合一類沉積物標準。由沉積物調查結果可知,工業園區工業生產活動不會造成海洋中沉積物污染。
3 結語
在全部21個站位評價因子pH、DO、COD、石油類、無機氮、汞、鎘、砷、銅、鋅均符合二類海水水質標準。鉛和鎳在全部21個站位均超出二類海水水質標準。活性磷酸鹽和硫化物在部分站位不符合二類海水水質標準。小潮期間11個沉積物調查站位的沉積物樣品中石油類,汞,砷,銅,鉛,鋅,鎘均符合一類沉積物標準。大潮期間7個沉積物調查站位的沉積物樣品中硫化物含量均符合一類沉積物標準。改善調查海域海水水質,應該控制工業園區工業生產活動中鉛、鎳、活性磷酸鹽和硫化物的排放,工業園區工業生產活動不會造成海洋中沉積物污染。
參考文獻
[1]王偉偉,殷學博,吳英超,等.海岸打開發活動對錦州灣環境影響分析[J].海洋科學,2010(34):94-96.
[2]張靈杰,金建軍.我國海岸帶資源價值評估的理論與方法[J].海洋地質動態,2002(18):1-5.
[3]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GB17378-2007.海洋監測規范[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7.
《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 5749-2006)已于2007年7月1日正式頒布實施。目前,該標準已成為衛生監督機構開展生活飲用水衛生監督工作最重要的技術依據。2008年我們開展上海市集中式供水單位水質現況調查,旨在尋找本市集中式供水單位水質與《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的差距,并為2012年7月1日《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全部指標的實施提出相應的對策和建議。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對本市所有的集中式供水單位的衛生管理情況進行調查,并按照《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對部分出廠水進行水質抽樣檢驗,集中式供水單位使用同一地表徑流為原水的不重復抽樣檢驗,地下水為原水的集中式供水單位同一區縣不重復抽樣檢驗。
1.2 方法
1.2.1 現場調查 按照《生活飲用水集中式供水單位衛生規范》編制統一的調查表,并對調查人員進行培訓,現場由調查人員按照調查表進行調查,內容包括衛生許可、檔案資料、從業人員、設施、涉水產品以及消毒產品使用情況。
1.2.2 檢驗方法 按照《GB/T5750(所有部分)》進行水樣的采集和檢驗,并以《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進行評價。
2 結果
2.1 基本情況
截至2008年10月31日,全市共有各級集中式供水單位150家,其中市政水廠131家,包括市級水廠13家、區級水廠3l家、鄉鎮級水廠87家;自建水廠19家。
137家集中式供水單位使用地表水作為源水,13家使用地下水。市級集中式供水單位源水均取自長江口陳行水庫和黃浦江上游松浦大橋取水口,區、鎮(鄉)、自建集中式供水單位采用的多為黃浦江支流和其它地面水的原水。
本市各集中式供水單位目前均未采用深度處理的方法制水。以地面水為水源的集中式供水單位目前均采用傳統的取水―混凝―沉淀―消毒―出廠的水處理工藝制水;以深井水為水源的集中式供水單位采用取水―消毒―出廠的水處理工藝制水。
2.2 衛生管理
調查發現,仍然有部分集中式供水單位在衛生管理方面,尤其是水質自檢方面存在問題,主要表現在水質檢測項目不符合要求、日常水質檢測記錄或報告缺失、缺乏水污染事件防范措施、健康相關產品沒有取得衛生許可批件等(表1)。
2.3 原水水質
對59家以地表水為原水的集中式供水單位進行原水水質抽樣檢驗,抽樣檢驗指標按照《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 3838―2002)中表1和表2指標(總磷除外)確定,共計27項。經檢測,超標指標主要有耗氧量、氨氮、鐵、總氮、溶解氧。對10家以地下水為原水的集中式供水單位進行原水水質抽樣檢驗,檢驗指標按照《地下水質量標準》(GB/T 14848―1993)表1(六六六、DDT除外)選定,共計37項。經檢驗,超標指標主要有色度、渾濁度、鐵、錳(表2)。
2.4 出廠水水質
在評估原水水質情況、衛生管理狀況、供水范圍、供水人口等因素后,對78家集中式供水單位的出廠水進行了抽樣檢驗。檢驗指標為《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5749―2006)所要求的所有項目,共計106項。經檢驗,有32件樣品為不合格,合格率為60.0%。超標指標主要有渾濁度、耗氧量、氨氮、鐵、錳、三鹵甲烷(表3)。
3 討論
通過對全市各集中式供水單位衛生管理現況調查及對水源水、出廠水的抽樣檢測,發現在不改變現有工藝的情況下,水源水質已經成為影響集中式供水單位出廠水水質最主要的因素。尤其是原水中的有機污染物,氯化消毒后還會產生新的有機副產物,對人群產生嚴重威脅。
3.1 推動深度處理工藝的開展和普及,提高城市制水水平
現階段,本市水源主要需要應對的問題是有機污染的問題,由于現有水處理工藝不能有效去除這些有機污染物,造成目前出廠水有機指標普遍較高。建議在有關部門主持下,研究采用適合本市原水現況的水處理工藝,使相關指標超標情況得以有效控制,最終達到《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的規定。政府有關部門應制訂強制性技術措施,編制技術改造規劃,逐步推進水處理工藝改造在全市的完成。
3.2 加強水源保護和水污染防治
集中式供水水質的優劣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飲用水水源水質,即便改善了水處理工藝,也應著力加強對水源的保護和水污染的防治,應加強各項水源保護制度的落實,確保水源安全。本市處于長江下游和太湖下游,上游沿江80多個城市排入的污物污水最終都要流經這里,受到上游水質的污染,長江口原水水質有每況愈下的趨勢。同時隨著鄉鎮工業發展,黃浦江支流及其他地面水水質也令人擔憂。尤其應當引起關注的是,上海將要采用長江水作為城市最主要的水源,但由于處于長江的最下游,水源保護問題將會是擺在有關部門面前的一個新課題。應積極應對,會同兄弟省市共同做好水源保護工作。
3.3 強化集中式供水單位的建設
應敦促各供水單位建立以水質為核心的質量管理體系,加強業務能力建設,完善水質檢驗流程和各項管理制度,嚴格按國家有關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和操作規程進行操作,通過嚴苛的行業管理提高供水水質,并使供水水質持續良好。
3.4 加大監督執法力度,杜絕衛生安全隱患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鎮江市某水廠位于長江鎮江段下游與大運河抽水站長江引河段交叉處,由于平時抽水站不啟用,在洪澇災情出現時才啟用。水廠取水口設在抽水站長江引河段,引河段1 000 m,引河段長江入口的上游2 000 m范圍內有某發電廠,化工廠、化肥廠等工業企業污水排放口。
1.2方法應用現場流行病學調查方法,對該水廠上游5 000 m范圍內的工業企業污水排放情況進行問卷調查,按照GB5749-85《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對污染前、后水源水、出廠水、管網末梢水檢測,結合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近幾年來對該水廠的水質檢測資料進行分析。
2結果
2.1基本情況2007年4月7日上午8時20分,鎮江市衛生監督所接某水廠報告,該水廠源水取水口水質受到污染,顏色為紅黑色。為確保供水安全,水廠已緊急停止制水、供水。要求派人協助調查水源污染原因。接報告后,我所立即派衛生監督員立即趕赴該水廠進行調查。
基本情況該水廠,位于鎮江市東郊,1995年建廠,現日供水量:2.3萬~2.5萬噸/d;供水人口:4.2萬;供水范圍:東至大港化工開發區、西至丹徒化肥廠、南至鼎勝鋁業,約80 平方公里;水廠取水口設在長江某抽水站處引河段,引河段1 000m,引河段長江入口的上游為某發電廠,取水口距水廠500 m;水廠采用常規水質凈化消毒處理,水處理劑是液體聚合氯化鋁,消毒劑是液氯。
2.2現場流行病學調查 取水口處無船只停靠、無其他漂浮物和圍網捕魚活動等,取水口水位屬正常水位。取水口源水水質發紅發黑,并且整個水源引河段水(1 000 m)均是一樣。
引河段1 000 m范圍內未發現化工污染源,引河段長江入口上游3 000 m、下游1 000m內,依長江入口向上游有某發電廠碼頭、紙漿廠和化工廠排污口,對上述工業企業的污水排放情況進行問卷調查,發現企業內均有污水處理設施和污水處理排放記錄資料。
該水廠集中式供水衛生許可證在有效期范圍,從業人員20人均持有效健康證上崗,水質凈化消毒所采用的水處理劑液體聚合氯化鋁和消毒劑液氯均符合相關要求。水廠定期對水源水、出廠水、末梢水進行檢測,每月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抽檢一次。建廠以來,水源水檢測記錄提示,有過3次揮發性酚、氨氮指標超標嚴重的水污染情況。
2.3水樣檢測根據現場調查情況,通知市疾病控制中心,結合上、下游污染企業排放污染物的性質,對水源取水口水質、出廠水質進行檢測。
2.4現場處理
2.4.1立即向當地地方政府匯報相關水源污染情況,并請求政府啟動相關公共衛生突發事件應急預案。
2.4.2要求該公司與市疾病控制中心、環保等部門聯系,請求到現場,對水源水質采樣分析,對污染企業污染物的排放情況進行檢測。
2.4.3會同環保部門對該水廠水源長江口沿江上、下游污染情況進行現場調查。
2.4.4水廠啟動水污染應急預案,通知各相關單位,特別是各用水大戶,水廠將降壓供水,希望用戶做好儲水工作。
2.4.5與鄰近的大港自來水公司聯系(在化工開發區有閥門隔斷,只要打開閥門,主管網就相互連通),請求加大制水量,做好應急供水準備,必要時開閥向該水廠管網供水。
2.4.6要求水廠立即購買足量的活性炭,水質凈化劑和消毒劑,準備對水質的應急處理。
2.4.7要求水廠對反應池、沉淀池、濾池進行排泥沖洗,一旦水源正常后立即開始制水。
2.4.8加大減壓供水水質的跟蹤檢測,一經發現水質問題,立即停止向用戶供水。
2.5調查結果
2.5.1通過現場問卷調查發現,取水口引河段長江入口上游3 000 m、下游1 000 m內的某發電廠碼頭、紙漿廠的污水處理排放情況正常,而化工廠在夜間對工廠內污水排放溝進行清理,清理出的大量污水污物在未經處理的情況下違規進行排放,短時大量污水及排水溝內殘留污物,在污水排放時一起被沖刷下來,流入長江,排放的污水在流入長江后未得到有效的稀釋,造成約70 m寬,5公里長的黑水帶。該水廠取水口引河段長江入口位于其下游,由于水廠取水,黑水帶在水流作用下流入引河段,故水廠水源水受到污染。
2.5.2市疾病控制中心水質檢測結果,水源水水質色度、揮發性酚、鐵等指標超標嚴重。
2.5.3當日下午1時15 分水源水質在水流作用和抽水站排水后,水質得到明顯改觀,經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取樣對水質檢測分析,水源水基本符合制水水源的要求,公司開始制水,同時在制水過程中,投入大量的狀活性炭進行吸附處理,24 h投加活性炭。同時對成品水進行化驗分析,符合標準后恢復供水壓力,正常供水,同時要求加大供水期間的水源水、出廠水水質檢測頻率,確保供水水質的安全衛生。
3 討論
本次以長江水為源水的飲用水水源污染事故是典型的由上游工業企業違規排放工業污水引起。
根據本次以長江水為源水的水源污染事故的調查處理、原因分析以及采取的措施,為預防水污染事故的的再次發生,提出一下建議。
3.2.1以長江水為源水的選擇應便于防護、地方政府在水源保護區上游對污染企業的審批,應嚴格控制,并應加強對污染企業信譽的監管,本次黑水污染水源水事件就是由于污染企業違規排放污水所致[1]。
3.2.1供水單位必須根據本企業的具體情況,水源上、下游的污染情況,制水的特點,制定突發性水污染事件行之有效的處理措施,本次水污染事件能及時查出分析污染源,供水單位啟動突發水污染應急方案,措施積極,處理恰當[2]是關鍵。
3.2.3為保證衛生安全供水,區域之間的供水管網應預留相應的應急互連接口,以便為雙方提供緊急供水水源,一旦水源水污染源不能排除,應急安全供水[3]措施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參考文獻
[中圖分類號] Q145 [文獻碼] B [文章編號] 1000-405X(2013)-11-140-1
浮游植物是水域生態系統中最重要的初級生產者,在水域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物質循環和信息傳遞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浮游植物的種類組成、群落結構和豐度變化,直接影響水體水質、系統內能量流、物質流和生物資源變動[1-2]。瘦西湖位于江蘇省揚州市西北部,為揚州市區重要景觀水體,系小型淺水型湖泊,湖面窄、河床淺、水量小、流動性弱、自凈能力差,經瘦西湖水環境整治以及瘦西湖活水工程的實施,水質逐步改善。文章通過對瘦西湖水體中浮游藻類群落結構的調查,了解其分布特征,進而對水體水質狀況進行評價,為瘦西湖水體的污染防治和綜合治理提供理論依據。
1研究方法
1.1采樣點布設
瘦西湖共布設監測點位四處:S1、S2、S3、S4。見圖1
1.2樣品分析方法
1.2.1水樣采集
于2012年4月、10月采集調查點位水樣,瘦西湖水深小于2m,在0.5m左右深度使用有機玻璃采水器處采集亞表層水樣[3],水樣采集量為1L,現場加福爾馬林液予以固定。采集水樣帶回實驗室后采用抽濾-超聲波震蕩方法進行濃縮。
1.2.2浮游藻類計數和鑒定
吸取0.1ml濃縮樣品注入0.1ml計數框,在10×40倍顯微鏡下,采用長條計數法進行計數。所得結果按下式換算成每升水中浮游植物的數量。
N=(A/AC)×(VW/V)/×N,N代表每升水中浮游植物的數量(個/L);A代表計數框的面積,Ac代表計數面積(mm2),即長條計數時長條長度×參與計數的長條長度×鏡檢的長條數;Vw代表1L水樣經沉淀濃縮后的樣品體積(ml);V代表計數框體積(ml);n代表計數所得的浮游植物的個體數或細胞數。
1.2.3水質評價方法
評價方法采用Margalef指數評價法:d=(S-1)/lnN,式中S為群落中的總種數,N為觀察到的個體總數。
2結果與分析
2.1浮游植物的種類組成
4個采樣點共檢出藻類6門29科58屬81種,其中硅藻門10科22屬32種,藍藻門6科10屬12種,綠藻門10科18屬24種,裸藻門2科3屬8種,隱藻門1科2屬2種,甲藻門1科1屬1種。
從藻類種類數來看,硅藻門和綠藻門物種在藻類組成中占較大比重,其余依次是藍藻門、裸藻門、隱藻門和甲藻門的物種。其中隱藻門物種僅在S2、S4點位檢出,甲藻門僅在S4點位檢出。從數量和出現頻度來看,藍藻門的堅實微囊藻(M.firma))、小席藻(P.tenue),綠藻門的小球藻(C.vulgaris)、球囊藻(S.schroeteri)、硅藻門的變異直鏈藻(M.varians)
在各點位均有檢出,且在數量上占一定比例。各點位優勢種以藍綠藻為主,優勢種比例在31.6%-96.9%之間。
2.2浮游植物的細胞密度
調查結果顯示,4月、10月的浮游植物細胞密度在873-1960cells.ml-1之間(見圖2),且兩月細胞密度值差異明顯。10月細胞密度明顯低于4月的調查結果。
2.3水質生物學評價
利用Margalef指數對水質狀況進行評價:其中d>5,水質清潔;d>4,寡污型;d>3,β-中污型,dS2>S3>S4,瘦西湖總體水質為α中污-重污型。
3結語
4月、10月的兩次調查結果顯示瘦西湖水質為α中污-重污型,說明瘦西湖水體受到污染。調查結果中部分點位的藍藻門占70%以上,硅藻門的直鏈藻,綠藻門的小球藻的大量出現正是多污帶水體會出現的浮游植物分布特征,與我們的指數評價結果一致。理化監測結果表明瘦西湖水質已達富營養化水平,水質處于輕度富營養到中度富營養水平,運用Marglef指數的評價結果與理化監測結果基本吻合,因此可以利用該指數對水質進行生物學評價。
參考文獻
【中圖分類號】 R 179 G 478.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0-9817(2009)09-0865-02
據報道,廣西農村寄宿學校飲水衛生安全形勢嚴峻,對師生健康構成嚴重的現時和潛在危害[1]。以缺乏水處理設施的自備水源供水和鄉(村)供水為主的農村學校供水水質微生物污染嚴重,是農村寄宿學校介水傳染病流行嚴重的重要原因[2]。為了解賓陽縣寄宿制學校生活飲用水衛生狀況,賓陽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于2007年6月對全縣所有的51所寄宿制中學的生活飲用水開展了衛生學調查和水質檢測,并于2008年11月再次對其中的40所學校的生活飲用水水質進行檢測,現將調查與檢測結果報道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賓陽縣全部寄宿制中學,包括初中38所、高中3所、完中8所、中專2所。
1.2 調查內容 于2007年6月對被調查學校開展基本情況和生活飲用水的供水方式、水源類型、學生飲水方式、衛生管理、水源防護和水質處理方式的衛生學調查,并分別于2007年6月、2008年11月采集豐水期生活飲用水水樣51份(每校1份)、枯水期40份(40所學校各1份)進行水質衛生檢測。其中自備水源供水58份,鎮鄉水廠供水29份,村水廠供水4份。水質衛生檢測指標有色度、渾濁度、臭和味、肉眼可見物、pH值、總硬度、溶解性總固體、鐵、錳、鉛、砷、銅、鋅、鎘、汞、鉻、鋁、揮發性酚類、陰離子合成洗滌劑、氯化物、硫酸鹽、氟化物、氰化物、硝酸鹽氮、亞硝酸鹽氮、氨氮、耗氧量、細菌總數、總大腸菌群、耐熱大腸菌群、大腸埃希菌等。
1.3 方法 使用統一的《寄宿制學校生活飲用水衛生學狀況調查表》,由經統一培訓的公共衛生專業人員對學校分管領導、管水人員進行衛生學調查;水樣的采集與檢測方法按照《生活飲用水標準檢驗方法》(GB/T 5750-2006)進行;檢驗結果評價方法按照《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T 5749-2006)進行;調查和檢驗數據用Excel 2003進行匯總和統計分析。
2 結果
2.1 學校飲水基本情況 51所寄宿學校的供水類型、水源類型及供應學校、人口數見表1。
調查發現,開水供應完全滿足的學校僅56.86%(29/51),43.14%(22/51)的學校開水供應僅基本滿足。學生偶爾飲用生水的學校占19.61%(10/51),見表2。
2.2 學校飲用水衛生管理情況 見表3。
2.3 水源衛生防護情況
2.3.1 自備水源防護情況 33所自備水源供水學校水廠中,取水井的影響半徑30 m范圍內有滲水廁所、污水溝、垃圾堆等污染源的占12.12%(4/33);防護設施齊全的僅33.33%(11/33),防護設備不齊全的占63.64%(21/33),無任何防護設施的占3.03%(1/33)。
2.3.2 鎮(村)水源防護情況 以地下水為水源向7所學校供水的6座鎮(村)水廠水源防護設施齊全的僅占50.00%(3/6),水源防護設施不齊全的占17%(1/6),無任何防護設施的占33.33%(2/6)。
以地表水為水源向11所學校供水的3座鎮水廠,飲用水源汲水點上游1 000 m、下游100 m內均無污染源,水源汲水點周邊半徑100 m內陸地區域也均無污染源;2座取水點有衛生防護帶和水源地水源衛生防護標識牌,1座無衛生防護帶和水源地水源衛生防護標識牌。
2.4 水質衛生處理情況
2.4.1 自備水源學校水質處理情況 33所自備水源供水學校中,有飲水日常消毒制度的占39.40%(13/33);僅6.06%(2/33)的學校有生活飲用水消毒設施;僅30.30%(10/33)的學校對飲用水進行間斷性消毒,其中每天消毒1次的有5所,每周1次的3所,每月1次的2所,其中80.00%(8/10)學校每次消毒所加藥量均不足,消毒記錄不完善,甚至無記錄。
2.4.2 以鎮、村水廠為水源的水質處理情況 7座向學校供水的鎮鄉水廠均制訂有飲水日常消毒制度,其中以地下水為水源的4座水廠,僅2座有生活飲用水消毒設施且執行持續性消毒,2座無消毒設施執行間斷性消毒;以地表水為水源的3座水廠均對水質進行完全處理,且執行持續性消毒措施,記錄規范完善。2座村級地下水水廠均沒有任何消毒設施,沒有飲水日常消毒制度,對水質未進行處理。
2.5 水質衛生檢測結果
2.5.1 水質總合格率 總合格率為81.32%(74/91),豐、枯水期水質合格率分別為78.44%(40/51)和85.00%(34/40),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64,P>0.05)。
2.5.2 不同供水類型水質合格率 自備水源合格率最低為79.31%(46/58);鎮水廠供水的合格率為82.76%(24/29);村水廠供水的合格率為100.00%(4/4)。3種供水類型水質合格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87.19,P
2.5.3 不同水源類型水質合格率 最高為江河水91.67%(11/12),其次依次為深井水81.97%(50/61)、淺井水75.00%(3/4)、水庫水75.00%(6/8),合格率最低為泉水66.67%(4/6)。5種水源類型水質合格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4.00,P>0.05)。
2.5.4 水質各檢測指標合格率 總大腸菌群、耐熱大腸菌群及細菌總數合格率最低;其次依次為大腸埃希菌、色度、渾濁度、肉眼可見物。不同供水方式各檢測指標超標情況見表4。
3 討論
調查結果表明,賓陽縣寄宿制學校生活飲用水的衛生狀況不容樂觀,生活飲用水污染對師生健康構成現時和潛在的危害。具體表現在:一是學校對飲用水衛生管理重視不足;二是自備水源供水學校水源衛生防護差;三是自備水源供水學校生活飲用水消毒設施嚴重匱乏,多數學校沒有對飲用水進行消毒;四是部分學校水質衛生指標不合格,出現水質總大腸菌群、耐熱大腸菌群、細菌總數等微生物指標超標嚴重的現象;五是學校健康教育工作沒有到位,19.61%的學校有學生偶爾飲生水現象。
水質微生物污染與腸道傳染病疫情的發生有明顯相關[1],80%以上的水源性腸道傳染病暴發與水井有關[3]。本次調查中,雖然賓陽縣寄宿制學校生活飲用水水質總合格率高于國內的相關報道[1,4-7],但本次水源防護、水質處理的調查和水樣水質衛生檢測結果說明賓陽縣寄宿制學校生活飲用水的衛生狀況不容樂觀,必須進一步加強學校生活飲用水的衛生管理措施,防止飲用水污染,預防和控制腸道傳染病暴發疫情的發生和流行。
農村學校飲用水衛生安全直接關系到師生的身體健康,抓好生活飲用水的各項衛生措施落實,做好飲用水衛生監督管理工作,消除不安全供水隱患,確保生活飲用水的安全衛生,是公共衛生安全的一項重要內容[8]。各級政府必須統一認識,加強領導,高度重視學校飲水安全問題,通過各部門通力協作,積極完善農村學校飲水設施,盡快改善學校的飲水衛生安全狀況。各級各類學校,特別是寄宿制學校必須提高飲用水安全衛生意識,滿足師生對開水的供應需求,并進一步加強對學生的飲用水衛生安全和腸道傳染病預防知識的宣傳教育,幫助學生提高飲水衛生安全和防病意識,以預防校內飲用水安全事件和腸道傳染病疫情的發生和流行。
(致謝:對參加本次調查工作的賓陽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縣教育部門有關領導和技術人員表示衷心感謝!)
4 參考文獻
[1] 唐振柱,鐘格梅,劉展華,等.廣西農村寄宿制學校飲用水衛生安全狀況分析.中國學校衛生,2008,29(7):628-630.
[2] 鐘鉻梅,唐振柱,劉展華,等.桂林市農村寄宿學校飲水與廁所衛生設施現狀調查.應用預防醫學,2007,13(6):329-333.
[3] 張穎,曾光.2004年全國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分析.中國學校衛生,2007,28(1):82.
[4] 黃錫東.陸川縣52所學校飲用水衛生現狀.中國學校衛生,2007,28(5):477.
[5] 鄒志則,廖家武,潘莉,等.玉林市農村中小學校生活飲用水水質衛生狀況調查.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05,19(9):78.
[6] 袁德興,吳多根.108所農村學校食堂及飲用水現狀調查分析.實用預防學,2007,14(6):1 810-1 811.
【關鍵詞】水華、成因監測調查分析、防治建議
調查地區;大寧河
調查方法;實地考察、采樣監測
調查目的;了解大寧河水質污染情況、向政府部門提出建議、向居民宣傳保護水體的重要性。
1 水庫概況及調查方法;
1,1 水庫概況;巫山縣是渝東門戶,地處三峽庫區腹心,跨長江巫峽兩岸,經度109,86,緯度31,1,東鄰湖北省巴東縣、南界湖北省建始縣、西抵重慶市奉節縣、北依重慶市巫溪縣,幅員面積2958平方公里,因大巴山、巫山、七曜山三大山脈交匯縣境,形成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最低海撥135米,最高海撥2680米,立體氣候明顯。大寧河位寧巫山之側,全長50公里,水域面積42平方公里。
1,2 實地及周邊進行流行病學調查
A 庫區形成后寧河水流動緩慢,水體自凈能力極弱,水體極易形成藍澡生長的外在條件,細小藍澡沿寧河兩岸遍肉眼可見,并逐步向下游蔓延趨勢顯現。
B 寧河沿岸到處可見堆煤坪,且在福田鎮建有洗煤廠其污水通過小溪直接流入寧河,煤灰降塵水中極易產生腐質酸給澡類生長提供營養物質。
C 寧河中有數條挖沙船,由寧挖沙極易沉淀在河底淤泥中氮磷籌營養物質帶出水面,給澡類生長提供必備的生長條件。
D 寧河沿岸有數十處網箱養魚,魚蝦餌和魚蝦糞便污染水源,易形成藍澡生存的有利環境。
E寧河中有近100只船舶,工人生活垃圾直排寧河,沿岸群眾生活污水也糸直接排放,群眾生活垃圾沿寧河岸邊堆放,極易隨著雨水沖刷和風力的作用隨時將生活垃圾帶入寧河污染水質。
G 居民過量使用化肥及含磷洗滌劑的化學產品,隨著雨水沖刷至寧河致水質惡化。
2 水質監測;
2,1 監測方法;根據庫區地理位置在寧河庫區水域設置9個水樣監測點并分別在0、5米、2米、5米層采取水樣[6小時內送實驗室]
2,2 監測指標及數據;Ph值7,6、溶解氧5mg/L、高猛酸鉀指數4mg/L、生化需氧量2mg/L、氨氮8mg/L、總氮3mg/L和總磷0,4mg/L、硝酸鹽氮2mg/L。
根據現場流行病學調查及實驗數次采樣分析即可界定富營養化是寧河水質潛在的主要環境問題。
3 防治建議;
A 加強執法力度;居民生活污水排放要達到國家無害標準,利用小城鎮建設為起點建好小型污水處理廠。
B 船舶工人生活垃圾、沿岸群眾生活垃圾實施袋裝交環衛部門集中處理。
C 關閉洗煤廠,取締煤坪,挖沙船和網箱養殖。
D 教育居民使用無磷洗滌劑,盡量少使用含化學物質的物品。
E 庫區所屬鎮水廠實施活性碳工程,或改變水源取水點,教育群眾杜絕直接取用未經消毒處理的寧河水源,確保人群生活飲用水安全。
G 組織小型船清撈藍澡。
飲用水與人類生活和健康密切相關,飲用水水源的安全問題已成為社會大眾高度關注的熱點問題[1]。隨著我區鄉鎮工業的迅速發展以及農業污染,對農村水環境特別是對飲用水源地環境構成了一定的威脅。保障農村飲用水源水安全,直接關系到農村廣大人民群眾的切生利益。
六合區共14個街鎮,城市集中式供水水廠為遠古水廠,飲用水供水總量28.5萬噸/日,占全區飲用水供水總量70.5%,總服務人口約60.1萬人,占全區總人口的67.7%。除程橋街道、金牛湖街道、竹鎮鎮、馬集鎮、冶山鎮、新篁鎮由街鎮集中供水外,其余街鎮均由遠古水廠供水。現以2011-2012年六合區鄉鎮飲用水源地水質調查結果,分析農村集中式飲用水源水質現狀及存在問題,并提出相應建議。
1 調查方法
1.1 調查對象
調查六合區5座鄉鎮地表水廠以及6座鄉鎮地下水廠的源水。其中5座鄉鎮地表水廠源水類型均為水庫型。各街鎮飲用水源地分布情況詳見表1。
其中,地表水總供水量為0.55萬噸/日,總服務人口為4.6萬人;地下水總供水量為0.455萬噸/日,總服務人口為2.61萬人。
1.2 監測項目
地表水(湖庫型)水源地監測項目為33項,包括:水溫、pH、溶解氧、高錳酸鹽指數、化學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總磷、總氮、銅、鋅、氟化物、硒、砷、汞、鎘、六價鉻、鉛、氰化物、揮發酚、石油類、陰離子表面活性劑、硫化物、糞大腸菌群、硫酸鹽、氯化物、硝酸鹽、鐵、錳、電導率、透明度、懸浮物、葉綠素a。
地下水型水源地監測項目為23項,包括:pH、總硬度、硫酸鹽、氯化物、鐵、錳、銅、鋅、揮發酚、陰離子洗滌劑、高錳酸鹽指數、硝酸鹽、亞硝酸鹽、氨氮、氟化物、氰化物、汞、砷、硒、鎘、六價鉻、鉛、總大腸菌群。
1.3 監測時間
監測時間為1月上旬(枯水期)、7月上旬(豐水期)
1.4 評價標準
地表水水源地水質評價采用《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中的23項基本項目(不包括水溫)和5項補充項目,按Ⅲ類標準評價。富營養化狀況評價方法采用《湖泊(水庫)富營養化評價方法及分級技術規定》中的綜合營養狀態指數法[2]。
地下水水源地水質按《地下水質量標準》(GB/T14848-1993)Ⅲ類標準評價。
2 環境質量調查結果
2.1 鄉鎮地表水廠
六合區鄉鎮地表水廠5座,水源均來自于各街鎮的境內的水庫,其制水工藝均為沉淀后加氯消毒。2011、2012兩年監測數據均值表明東王二水廠、竹鎮民族水廠、樊集水廠三個水廠水源地水質均達到《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Ⅲ類標準,冶山二水廠、竹呈水廠水源地水質未達Ⅲ類標準,主要污染物為五日生化需氧量,分布在冶山鎮、程橋街道。鄉鎮地表水源地水質監測結果見表2。
按《湖泊(水庫)富營養化評價方法及分級技術規定》,湖庫富營養化狀況評價指標為葉綠素a、總磷、總氮、透明度、高錳酸鹽指數,監測數據采用2011、2012年兩年的均值,評價結果見表3。由此可見,冶山二水廠、東王二水廠、竹鎮民族水廠、竹呈水廠水源地水體呈貧營養狀態,樊集水廠水源地水體呈中營養狀態。
2.2 鄉鎮地下水廠
六合區鄉鎮地下水廠6座,2011、2012兩年監測數據均值表明六個水廠水源地水質均達到《地下水質量標準》(GB/T14848-1993)Ⅲ類標準。6個水廠水源地水質綜合評價分值均為2.13,類別均為良好。鄉鎮地下水源地水質監測結果見表4。
3 結論及存在問題
調查結果表明,六合區所有地表水廠中有3座水廠源水水質達標,冶山二水廠、竹呈水廠水源地水質未達標,主要污染物為五日生化需氧量。樊集水廠水源地水體呈中營養狀態。所有地下水廠源水水質均達標,綜合評價類別為良好。說明六合區鄉鎮地下水廠源水水質相對較好,基本未受污染;地表水廠源水有超標現象,但超標程度不嚴重,存在的問題分析如下:
⑴農業面源污染。由于農村集中式飲用水源地周邊大多為農田,易受到農業面源污染的影響。隨著農村化肥、農藥用量的加劇,農業面源污染日益嚴重,已成為影響農村集中式飲用水源水質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
⑵鄉鎮企業污染。鄉鎮企業的迅速發展導致廢水排放總量的增加,且少數企業存在偷排漏排現象。
⑶漁業及畜禽養殖污染。部分水庫圍網養魚和畜禽養殖所帶來的投餌和糞便的污染也是造成湖庫水質變差的原因之一。
⑷鄉鎮水廠管理薄弱[3]。鄉鎮飲用水廠大都采用簡易集中式供水,而且未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雖定期對水廠人員進行培訓,但由于鄉鎮隨意更換水廠職工,使農村水廠工作人員隊伍極不穩定,影響了水廠整體管理水平的提高,部分水廠安全保衛措施不夠。
⑸飲用水源保護區的保護要求沒有得到切實的保證。六合區街鎮雨污分流不完善,污水處理廠管網建設較滯后,污水處理廠收集系統還不完善,保護區內的生活污水未得到有效的收集,對飲用水源地構成嚴重隱患。
4 對策和建議
⑴加強農村地區面源污染防治。減少化肥和農藥的使用量。解決目前肥料使用中存在的不合理比例,適當增加有機肥、氮磷鉀復合肥用量,減少氮肥、碳胺類氮肥用量。逐步減少高毒農藥的生產、銷售和使用,推廣綜合防治措施,提高生物農藥和高效低毒農藥使用率。
⑵切實加強對鄉鎮工業污染源的管理。對飲用水源地周邊可能會有影響的重點污染源加大監察力度,杜絕超標排放現象。以污染物總量控制為主線,通過工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淘汰落后工藝和設備,同時大力推行清潔生產。嚴格控制飲用水源保護區周邊新污染源項目。
⑶控制漁業及畜禽養殖規模。為防止水體富營養化,應采用限量散養的模式。
⑷加快污水管網建設,提高生活污水收集率。目前各街鎮污水處理廠建設正在逐步健全,但同時必須加快管網建設進度,大大提升污水收集率,并實行雨污分流,同時處理后的生活污水水質應完全達標。
⑸重視鄉鎮飲用水源地安全。對鄉鎮水廠工作人員,一方面要穩定隊伍,另一方面要加強培訓,提高其業務素質和管理水平。各水廠都要制定突發事件時的應急工作預案。
[參考文獻]
【中圖分類號】R123.1 【文獻標識碼】 B【文章編號】1007-8517(2009)01-0069-02
生活飲用水質量與公眾身體健康密切相關,歷來受衛生防病機構關注[1,2]。為了保證穆棱市居民飲用到安全、衛生水,評價穆棱市集中式供水水質狀況,提出改進水質的措施,我們于2005~2007年,對全市5家水廠進行水質監測調查分析。
1 內容與方法
1.1 調查內容
按專題調查方案,對穆棱市水廠基本情況進行調查,主要內容包括:水源類型,水源周圍污染源,水處理方式,給水工藝,從業人員健康體檢及專業知識狀況[3]。
1.2 水質檢測
1.2.1 檢測次數及水樣份數 2005~2007年,每年于豐水期和枯水期各監測1次,每次采出廠水和水源水各1份。
1.2.2 水樣采集、保存、檢驗方法 出廠水按《生活飲用水標準檢驗方法》(GB 5750285)進行;水源水按《地面水環境質量標準》(GB 3838288)有關方法進行。氨氮、亞硝酸鹽氮、化學耗氧量按有關方法檢驗[4]。
1.2.3 檢測項目 按《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 5749285)規定的項目。
1.2.4 評價標準 水源水按《地面水環境質量標準》(GB 3838288)評價。出廠水按《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 5749285)評價。亞硝酸鹽氮、氨氮和化學耗氧量分別按0.1mg/L、0.5mg/L和4mg/L限量評價。
2 結果
2.1 基本情況
全市5家水廠,其中2家用次氯酸鈉消毒,其余3家用液氯消毒。水源類型為地面水,有明顯的水源防護標志。水源凈化消毒處理工藝流程:水源預過濾混凝沉淀過濾清水池出水廠。
2.2 水質檢測
2.2.1 5家水廠共抽檢水樣120份,其中水源水58份,出廠水62份,豐水期54份,枯水期66份,水質檢測3600項次。
2.2.2 毒理學指標,水源水與出廠水水質合格率平均為99.8%。
2.2.3 水源水感官性狀及一般化學指標:豐水期和枯水期合格率分別為99.9%和99.8%,出廠水分別為96.93%和95.37%。細菌學指標:豐水期和枯水期水源水平均合格率分別為93.17%和91.86%,出廠水平均合格率分別為85.92%和82.67%。
2.2.4 氨氮、亞硝酸鹽氮和化學耗氧量三項指標中超標項目是氨氮。豐水期和枯水期水源水合格率分別為95.12%和70.73%,有非常顯著性差異(X2=8.61,P
2.2.5 出廠水一般化學指標及感官性狀主要超標項目是渾濁度、鐵、錳。細菌學指標: 用液氯消毒的水廠,豐、枯水期出廠水合格率分別為96.57%和94.51%,平均為95.45%;而用次氯酸鈉作消毒劑的水廠,豐、枯水期出廠水合格率分別為76.05%和72.58%,平均為74.49%;兩類水廠出廠水的細菌學指標合格率有顯著性差異,見表1。
3 分析
3.1 檢測結果表明穆棱市水源水質一般。其原因與城市生活污染有關,影響出廠水水質衛生質量的因素是細菌學指標、渾濁度、鐵、錳和氨氮[5]。用液氯消毒優于用次氯酸鈉消毒,原因是后者通過電解食鹽產生的氯氣與氫氧化鈉作用生成次氯酸鈉,易溶于水,受陽光照射有效氯易喪失,水量大時影響消毒效果。氨氮含量,枯水期合格率明顯低于豐水期,氨氮主要來源是動植物有機分解,人畜糞便及化學污染水體,由于豐水期水量充足氨氮大量稀釋造成顯著差異。渾濁度、鐵、錳超標可能是水廠水處理設備、工藝落后和管道老化所致。
另外,枯水期低濁度水較豐水期的高濁度水在水質凈化過程中難于處理, 低溫低濁度水不僅水溫低、濁度低且水中耗氧量、堿度以及pH都低,因此,低濁度水處理是降濁的難題。
3.2 氯化消毒作為經濟有效的消毒方式被國內廣泛采用,氯化消毒形成的低分子鹵代烴對健康影響受到關注,衛生部門應加強供水監督力度,對從業人員定期進行專業知識培訓及健康體檢。應加強水源防護工作,完善水處理工藝和技術措施, 提高凈化消毒效果。
參考文獻
[1]孫忠賢. 1999年~2000年張家界市區生活飲用水水質監測結果分析[J].實用預防醫學,2003,10(6):979.
[2]張曉東,林春梅,管洪義. 營口市二次供水衛生管理現狀[J].中國公共衛生,2003,19(6):709.
[3]衛生部. 生活飲用水集中式供水單位衛生規范[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