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扒开双腿猛进入爽爽免费,男生下面伸进女人下面的视频,美女跪下吃男人的j8视频,一本色道在线久88在线观看片

房屋設計類專業模板(10篇)

時間:2023-08-23 16:25:00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房屋設計類專業,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篇1

電子信息產業是利用電子技術專門設計、研發、銷售電子元器件以及電子設備的現代信息化產業。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與科研力量的不斷匯聚,電子信息產業發展迅速,技術水平與產業利潤均位于世界前列。今后我國信息化產業發展的主要策略是深入地方,由局部帶動整體共同繁榮。為了讓地方信息化產業更加有實力、有特色,建設服務地方電子信息產業特色的應用電子技術類專業群就顯得非常必要。

一、電子技術類專業群的涵義

電子技術類專業群是以電子信息技術為核心,在核心力量的帶動下大力發展應用電子技術、電子信息工程技術、通信技術、電氣自動化等專業技術。電子技術類專業群是在電子技術專業技術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由基礎專業擴大到相關技術專業的專業集合。電子技術類專業群的建立也是符合我國社會中各個行業崗位對于電子技術類人才的需求,符合國家高等教育對人才技能的培養目標。隨著近年來應用電子技術在電器、辦公設備、銀行設備、交通設備等領域的廣泛應用,我國更需要掌握知識全面、技能應用熟練的具有較高綜合能力的電子信息類人才。我國地方電子信息產業具有規模小、產業鏈完善的特色,在這樣的產業發展背景下,如果將與電子信息技術相關的通信與自動化技術結合起來,將更有利于地方電子信息產業技術力量的提升,有利于經濟的振興。

二、建設服務地方電子信息產業特色的應用電子技術專業群的作用

1.有利于電子信息產業人才的培養

將應用電子技術、電子信息工程技術、通信技術、電氣自動化作為應用電子技術類專業群進行建設,有利于整合學生資源,讓學生接觸到更多的專業知識,提高相關的職業技術能力。這對于讓學生觸類旁通、提高專業技術的綜合能力都很有幫助。這也適應了電子信息技術專業對于人才的“適應社會崗位發展需要、適應地方產業化發展需要”的人才培養要求。

2.有利于地方電子信息產業的發展

地方電子信息產業是我國整個電子信息產業的重要組成單元,其產業特色是產業企業密集,人才需求量大。這些產業單位有很多技術崗位空缺,需要一批具有專業技術知識且實踐操作能力強的優秀應用電子技術人員來彌補。服務地方電子信息產業特色的應用電子技術類專業群的建設將會為這些單位輸送這樣的重要人才,為其提供最具有競爭力的人力資源。有了堅實的人力資源力量做后盾,地方電子信息產業才能夠永保續航能力,提高生命力。

三、服務地方電子信息產業特色的應用電子技術專業群的建設策略

1.要有完善的專業群建設目標

服務地方電子信息產業特色的應用電子技術專業群的建設要以服務地方電子信息產業為宗旨,將學生培養成為具有真才實學,掌握從電子電路設計、電路板制作、電子元器件焊接技術再到單片機電子程序設計的綜合性電子類人才。人才培養側重技術應用與實踐操作。在電子技術、電子信息工程技術、通信技術、電氣自動化技術等方面注重開發能力和創新思維的培養。

2.應用電子技術專業群的構建

服務地方電子信息產業特色的應用電子技術專業群的構建,首先要以地方電子信息產業對技術的需求為基礎,進行專業的構建。主要包括四大專業:應用電子技術專業、電子信息工程技術專業、通信技術專業、電氣自動化專業等。在應用電子技術專業中要加強對學生數字電子技術、PCB畫板制作技術、貼片焊接技術、CAD制圖軟件使用技術的培養,在電子信息工程技術專業中要加強對學生自動控制、通信技術、DSP與EDA軟件使用技術的培養,在通信技術專業上主要在學生的通信程序設計、無線通訊設備制作與調試上下功夫,在電氣自動化專業要加強學生的電氣控制技術、單片機程序設計等能力的培養。

除了對專業的針對性進行劃分以外,還要注意專業間的融合。可以多設置實驗與實訓課時,增強學生對知識的運用能力。各個專業的知識也是互相緊密聯系的,在專業群的構建中要善于將各個專業知識進行整合。例如,可以設計課程設計,如設計一個單片機程序設計系統,讓學生將程序設計、產品開發、焊接、制板等電子技術都運用起來,提高學生對專業群知識的運用能力。

3. 應用電子技術專業群的培養體系建設

服務地方電子信息產業特色的應用電子技術專業群的培養體系建設要分兩大步驟進行。首先,要對地方電子信息產業的特點、發展歷程與存在問題進行詳細的調研與考察,針對這些實際情況,適當調整專業群的教學計劃、教學進度與教學內容。例如,地方電子信息產業目前急需基層的電工技術人員,特別是焊接電路板、元器件貼片、電子元器件檢測與維修等應用型技術人員。那么,在專業群的建設中就要多考慮這方面的因素,在系統人才的培養過程中不要忽視這些基層職業技能的培養與實踐訓練。

篇2

Abstract: this paper in the design of building structures and the analysis of existing problems, and to building structural design problems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talk about some experiences.

Keywords: housing structure, design, problem

中圖分類號:S61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房屋工程的結構設計工作不僅直接關系到建設單位的經濟效益,同時也密切的關系到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完整細致的設計工作不僅能給施工單位提供實際的經濟效益,更能給建設單位創造良好的品牌優勢,因此在設計過程中,因對建筑物重點區域的結構設計加以詳細的注意,已達到設計工作的質量要求。本文就房屋結構設計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對房屋結構設計應注意的問題談一些體會。

一、房屋結構設計中存在的問題

1、結構設計與工藝設計不相協調

房屋結構設計首先要滿足工藝設計要求。工藝人員在進行工藝布置時,常與結構設計發生沖突矛盾。例如,需開洞的位置結構本應是框架梁,設備應沿梁布置,卻安排在了跨中,這就與工藝設計發生了沖突,既不符合設計要求,也不利工業生產進行,同時也存在安全隱患。另外,荷載分配也不合理。建議在設計方案階段,結構施工設計結合工藝布置要求來進行,以求結構設計合理、經濟,并符合安全指標。

2、防火設計問題比較突出

一些設計人員對防火規范、規定不熟悉,對建筑物分類有錯誤,導致在設計中對防火標準執行有誤,消防處理不當,存在許多安全隱患;一些重要場所的安全疏散出口、疏散門開啟方向不正確,影響安全疏散;有些設計中的防火分區面積過大,防火間距過長,設計存在隨意性;有些消防設施設計不合理、不配套,建筑物一旦失火,消防設施將不能有效發揮作用。

3、部分結構設計不合理

如《建筑抗震設計規范》第7.1.8條(強制性條文)規定“底部框架-抗震墻結構,上部的砌體抗震墻與底部的框架梁或抗震墻應對齊或基本對齊”。有些設計把底層設計成大空間,抗震墻很少,上部砌體抗震墻大部分與底部的框架梁或抗震墻不對齊,造成結構體系不合理,傳力不明確;有些設計中抗震分類、場地類別選用錯誤,導致整個結構設計錯誤。一些混凝土構件,特別是懸挑構件的最小配筋率達不到要求,有的相差一半,有的甚至一半都達不到;有些設計中荷載取值沒有按規范要求來確定,存在漏算錯算現象;有些結構設計與提供的計算書不一致,結構強度遠遠低于計算結果,設計存在嚴重安全隱患。

4、設計深度達不到規定要求

由于設計人員沒有對一般房屋尤其是多層房屋設計引起高度重視,盲目參照或套用其他的設計的結果;或是由于設計過程中對設計規范和設計方法缺乏理解.因此在設計人員制作圖紙中存在“偷工減料”,設計粗糙,過于簡單。

二、房屋結構設計應注意的問題

1、地基等基礎方面的設計

通常來講,在進行施工圖設計前,設計部門應查看由相關部門出具得多層房屋建筑地質詳勘報告,避免以建設單位提供的籠統的附近建筑物基礎設計資料為依據的情況發生。地基等基礎設計必須以安全為最主要的設計原則,在進行設計時必須依據地質勘察資料,綜合考察地質、土壤以及地下水等多方面因素,充分完善基礎類型和上部結構的設計方案,不能片面地追求耐力容許值,認為耐力容許值小即為安全標準。然后,應對軟弱地基進行換土墊層設計,采取安全高效的方法處理軟弱地基的換土墊層,避免單純憑經驗處理的方法。如果憑借經驗處理,僅僅采用砂墊層加強承載力,而沒有計算墊層寬度和厚度,那么不僅損害了建筑單位的經濟利益,同時也為建筑物的安全性埋下了極深的安全隱患。在對民用建筑進行設計時,應對梁與柱及基礎的負荷乘以折減系數。尤其是在對多層民用建筑進行設計時,一定對梁與柱和基礎的負荷按現行設計規范中規定的荷載乘以折減系數來計算,準確各部分的荷載值,之后其他相關部分的設計工作才能順利進行。

2、抗震結構設計

房屋設計用從抗震要求出發,進行合理的結構設計。(1)對一般多層砌體住宅結構,應優先采用橫墻承重或縱橫墻共同承重的結構體系:縱橫墻的布置宜均勻對稱,沿平面內宜對齊,沿豎向應上下連續;樓梯間不宜設置在房屋的盡端和轉角處不宜采用無錨固的鋼筋砼預制挑檐。(2)對鋼筋砼多高層結構住宅,力求做到:框架與抗震墻等抗側力結構應雙向布置,以便各自承擔來自平行于該抗側力結構平面方向的地震力;框剪體系的各抗側力結構要形成空間共同工作狀態,除了控制抗震墻之間樓屋蓋的長寬比及保證抗震墻本身的剛度外,還需采取措施,保證樓、屋蓋的整體性及其與抗震墻的可靠連接;結構布置應盡量采用規則結構,對復雜結構,可以設置防震縫。

3、樓板的設計

首先,在作用力的計算上,應避免簡單地將雙向板作用按單向板作用進行計算,這樣會造成計算假定與實際受力狀態不符,導致一個方向配筋過大,而另一方向配筋不足,而配筋放熱嚴重不足是樓板出現裂縫最主要的原因。另外,如果雙向板有效高度取值偏大,那么雙向板就會在兩個方向均產生彎矩,因此,在結構設計中,雙向板跨中的正彎矩鋼筋應采取縱橫疊放的設計,計算時應考慮到兩個方向的各自的有效高度。

4、構造柱的設計

一般來講,在磚混結構中,構造柱除可以提高墻體的坑剪能力之外,還可以與圈梁聯結在一起形成對砌體的約束,這樣的設計不僅可以限制墻體裂縫的開展,同時還可以維持豎向承載力,提高結構的抗震性。應避免在結構設計中,將構造柱作為承重柱使用的作法。這是由于如果構造柱一般生根于地梁中,沒有另設基礎,如果將構造柱作為承重柱使用,會造成構造柱提前受力,降低了構造柱對墻體的約束作用,柱底基礎的局部承壓強度必然不能滿足整體設計要求,柱底基礎一旦發生沖切或局部承壓破壞,就會出現裂縫。尤其是在結構遭遇地震作用時,應力會集中早構造柱位置,導致構造柱首先遭到破壞,這樣一來,構造柱不但起不到應有的作用,反而會成為房屋結構中的薄弱部位。因此,設計人員必須保證承重大梁下的柱子應按承重柱進行設計,若遇特殊情況,如梁上荷載較小,也可將構造柱布置在承重梁下方,但構造柱對下墻體的承壓和抗彎強度作用都不應考慮在柱承范圍之內。

5、通風結構設計

(1)通風結構設計要考慮當地的環境及風向,尤其是建設小區的規劃,每棟房屋的方位,應考慮所在城市風的流向,要避免風洞效應使小區的庭院不適用。近年的小區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景觀,大多采用圍合式設計,中間用于小區綠化或景觀,樓宇像圍墻一樣排列在四周,盡管中間綠樹成蔭,但由于樓宇之間沒有通風口,不能形成有效對流區,這對防止病毒的傳播是非常不利。一般來說,開敞的空間比封閉的空間空氣流通性能好;點式住宅比條式住宅通風效果好。點式住宅當夏季風吹來時如同梳過一般,將居室和庭院內的熱空氣吹走。另外把居住區的室外空間組織成一個系統,將居住區主要道路設計成主通風道,沿通風廊道流向各個住宅組團,然后再從組團內庭院空間分流到住宅。

(2)如果建筑平面布局、居室通風只有進氣口,沒有排氣口或進氣口排氣口的位置與室外氣流方向平行時,居室通風不利,最好使進氣口位于正壓區內,排氣口位于負壓區內,氣流才會暢通。故住宅平面設計應明確各戶型的空氣對流通道,單朝向戶型的設計必須采取通風措施,建筑平面布局應該是明廳、明臥、明廚、明衛、窗的位置及開啟同住宅的內部布局和外部環境要密切結合,不要簡單處理,可采用高窗、角窗等多種形式,窗的開啟要考慮室內通風和立面效果,同時也要便于擦窗,內廊雙面房間的建筑,在走道墻頂或墻底開些通風窗。近幾年過于強調景觀、賣點,新建住宅多為封閉式窗戶,房間里偌大的落地玻璃窗,采光面積不算小,卻僅有一扇小窗戶可以打開,空氣明顯不流通。另外,廣泛使用的推拉式鋁合金窗使通風口只有窗戶面積的一半,同樣達不到空氣流通順暢的要求。

6、采光結構設計

天然采光的基本要求主要包括天然光的組成。通常到達地表的天然光由太陽直射光和天空擴散光兩部分組成。在全云天的情況下,室外天然光只有天空擴散光。全云天的亮度分布和水平面照度的關系。全云天亮度分布相對穩定,不受太陽位置的影響。全云天時天頂亮度最大為地平線附近天空亮度的3倍。

(1)采光標準。采光標準從采光數量和采光質量兩個方面對天然采光提出要求。采光數量是根據視覺工作的精細程度,劃分為五個等級,并依據采光的形式用采光系數的形式給出標準值。采光系數是室內給定水平面上某一點的由全云天天空漫射光所產生的照度和同一時間同一地點在室外無遮擋水平面上由全陰天天空漫射光所產生的照度的比值。采光質量包括采光均勻度、眩光的控制、合適的亮度比等方面。

(2)側窗的采光特性。低窗時,近窗處照度很高,往里則迅速下降當窗的位置提高后,雖然靠近窗口處照度下降,但離窗口遠的地方照度卻提高不少,均勻性得到很大的改善。側窗的有效采光范圍為窗高的3-5倍。影響房間橫向采光均勻性的主要因素是窗間墻。窗間墻越寬,橫向均勻性越差。

(3)常用天窗的采光特性。矩形天窗、橫向天窗和鋸齒型天窗相當于提高位置(安裝在屋頂上)的高側窗,光特性與高側窗相似。采光系數最高值一般在5%7%以內。平天窗由于不需安裝天窗架,簡化結構平天窗采光效率高,而且更易獲得均勻的照度。采光結構設計的主要步驟和采光計算原理。采光設計的主要步驟:收集設計要求、條件和環境方面等的基礎資料,選擇采光口形式,確定采光口位置及可能開設的窗口面積,估算采光口尺寸,布置采光口、采光計算原理:這種計算方法是根據有關數據查出相應的理想條件下的采光系數值。然后按實際情況考慮各種影響因素,加以修正而得到室內最暗處的采光系數值。

三、結束語

總之,建設工程是一種特殊商品,工程投資大、建設周期長,其工程設計質量不僅關系到工程的投資效益、使用要求,而且直接關系到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因此抓好設計質量管理工作顯得非常重要。針對當前設計質量狀況,設計單位應加強內部的質量管理,設計管理部門要加大對設計質量的監督管理,結合施工圖設計審查、專項檢查、質量抽查等工作,加強對業主、勘察、設計單位的市場監管力度。特別是設計單位在進行房屋結構設計時必須在滿足國家設計規范要求的前提下,加強房屋結構的概念設計和地基設計,才能提高房屋結構設計水平,確保房屋設計質量不斷提升,以使房屋的結構設計工作做到更安全、更合理。

參考文獻:

[1]熊丹安.21世紀土木工程類專業叢書-結構構--造原理與設計(第二版)[M].武漢:武漢理工大學出版社,2003.

篇3

中圖分類號:G42文獻標識碼: A

1引言

平法(“建筑結構平面整體設計方法”的簡稱)是將各個結構構件的尺寸和配筋等信息,由傳統結構施工圖中的剖面鋼筋構造轉變為國家標準構造,使其更具有專業性和統一性,形成一套新型的結構設計表示體系,即G101平法圖集。平法僅供從事結構設計與施工的專業人員看閱,其技術含量較高。

2 建筑工程類專業開設《鋼筋平法識讀》課程的必要性

近些年來,隨著社會環境的改變,學生對知識的需要從原來的系統性轉變成現在的直接應用性,原有學科體系課程已不適合高職教育的發展。那么平法的推廣和應用是我國結構施工圖表示方法的一次重大改革,它重新規定了結構施工圖的表示方法。對于建筑工程類專業而言,學生畢業后只要是從事與建筑工程相關的工作,幾乎都要接觸施工圖紙。所以學生在校的學習過程中,對于結構施工圖表達方法的學習就顯得尤為重要。

2.1平法制圖規則,即是設計者完成結構施工圖的依據,也是施工、監理人員準確理解和實施平法施工圖的依據。結構設計師在結構設計完成后,要按照“平法”的制圖規則把設計意圖表達出來,繪制結構施工圖;而施工現場的監理、技術員、施工員要掌握“平法”的制圖規則,才能看懂結構施工圖紙,然后按照施工圖表達的內容,建成各種建筑物、構筑物等。在房屋設計和建造過程中,結構師的工作是將房屋設計的理念和意圖表達在圖紙上,也就是“制圖”,結構師的培養目標是“知識目標”;而技術員、施工員、監理員的工作是將圖紙的內容變為現實,也就是通過 “識圖”而建造,技術員、施工員和監理員的培養目標是“能力目標”。知識目標和能力目標的有機結合,藍圖變為現實,學生的培養目標得以實現。

2.2 開設《鋼筋平法識讀》課程的必要性

首先,教學思維模式要變,隨著以就業為導向的人才培養模式的要求,必須探索新的課程開發模式―以工作過程系統化開發課程。在原來的教學過程中,上《建筑構造與識圖》的平法部分時,學生反映學習了構造要求和識圖后,還是不知道有什么用和怎么用,以后具體要做什么等,到學習《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的鋼筋部分時,又不記得以前看圖時的具體構造要求了,又得重復再講一遍且效果不理想。另一方面,由于結構施工圖長期使用的是傳統設計圖紙,思維與認識被傳統模式所束縛。因此,要從源頭變革這種傳統的過時的表達方法,就要從學校抓起、從學生抓起,培養出能夠勝任運用平法表達方式的人才,為日后能夠順利地與設計人員和施工人員溝通和交流創造有利條件,就必須開設《鋼筋平法識讀》這門課程。

其次,認識鋼筋構造很重要。對于建筑工程類專業而言,學生畢業后無論是從事現場施工管理、工程監理還是工程造價工作,認識鋼筋構造都是一項最基本、也是一項最重要的工作。比如,在建筑工程施工過程中,鋼筋下料長度的確定和數量的選擇,要以看懂結構施工圖為前提。對工程造價來說,鋼筋在工程上是用量多、價格昂貴的材料,鋼筋工程量能否準確計算,直接影響能否準確計算工程造價。計算鋼筋工程量要以平法結構施工圖為根據,而平法識圖則主要是介紹鋼筋的布置規則。所以,學生只有學懂了《鋼筋平法識讀》相關知識,在實際工作中才能準確確定鋼筋算量。建筑工程類專業也必須開設這門課程。

再者,平法本身信息較為復雜和集中。傳統的圖紙簡單直觀明了,有些人沒有經過專業的學習與培訓,也能看懂圖紙,按照自以為是的方法進行鋼筋算量。平法采用標準化的設計制圖規則,結構施工圖表達國家化、數字化、符號化,單張圖紙的信息量高而集中,這也增加了讀圖難度。非系統學習或者偶爾培訓講座很難達到學會平法識圖與鋼筋算量的目的。因此,必須開設《鋼筋平法識讀》課程,讓學生通過系統的學習與訓練,做到熟練而準確地看圖識圖。

通過《鋼筋平法識讀》的學習,可以提高學生們的專業技能,加快學生就業后適應、勝任本崗位角色,在當今就業競爭日趨激烈的形勢下,讓我們的學生畢業時多一些就業的籌碼和機會。

3 課程教學與實踐教學方法聯系

《鋼筋平法識讀》這門課程具有抽象性、專業性、實踐性等特點,高職院校部分學生學起來感覺比較吃力。《鋼筋平法識讀》既是建筑工程類專業的職業技能課,且對后續課程具有奠基性作用。針對該課程的這一實際情況,本人總結了幾點教學方法。

3.1 課程教學模式的改革

本課程的總體教學設計采用3本圖集(11G101)+1套完整的平法結構施工圖紙(武漢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圖冊),教學部分分為梁、板、柱、墻、基礎及樓梯6個模塊,每個模塊進行3個階段教學。

第一階段,講授結構件平法識圖的基本理論知識,使學生掌握結構件平法的意思表達。基本教學思路是:先對結構件的平法表達通例進行講解;后結合實例進行識圖練習,掌握各個數值及符號的意義;最后結合完整的平法結構施工圖紙進行對應類型結構件識圖訓練。例如:KL4(7) 250×600 Ф8@100/200 2Ф25,KL4(7)表示樓層框架梁4,7跨,Ф8@100/200表示箍筋為Ⅰ級鋼筋直徑為8,箍筋間距加密區為100,非加密區為200,雙肢箍,2Ф25為2根梁上部通長筋。

第二階段,講授結構件鋼筋構造的基本理論知識,使學生在掌握結構件平法的意思表達的同時能夠掌握結構件的鋼筋構造,對結構件進行鋼筋翻樣。基本教學思路是:通過以前學過的課程,利用多媒體等手段明確結構件具體實物,通過結構件的作用分析鋼筋所放置的位置及形式;明確細部構造(比如起步距、保護層、端部錨入長度、向跨內延生長度、搭接長度等等),繪出不同種類鋼筋的“鋼筋分離圖”;最后結合完整的平法結構施工圖紙進行對應類型結構件繪制“鋼筋分離圖”訓練,為鋼筋的算量做好鋪墊。

第三階段,根據第二階段講授的“鋼筋下料長度”,針對實際工程進行施工圖的鋼筋算量。基本教學思路是:在“鋼筋分離圖”的基礎上,進行鋼筋算量,這時的“鋼筋分離圖”可以被看成是“已知間距求根數”和“已知線段求長度”進行思路轉化,將工程問題轉化為基礎數學問題;最后結合完整的平法結構施工圖紙進行對應類型結構件鋼筋算量練習。

這種教學模式最顯著的特點是它將打破原有的學科體系,以行動為導向,采取項目教學、任務驅動等多種教學方法,突出學生職業能力的訓練,創造了學生主動參與、自主協作、探索創新的新型教學模式,也體現了高職院校以“理論夠用,注重實踐”的宗旨。所以,本課程的項目教學瞄準了崗位需要,以真實的項目圖紙為中心進行教學。

3.2 課程教學方法

課堂教學方法有很多種,我將這些方法歸納為:

3.2.1 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技術及軟件

運用多媒體、互聯網和數碼攝像等技術手段,將《鋼筋平法識讀》所涉及的基本理論、基本概念及構造要求制作成直觀、動感的多媒體教學課件,通過豐富生動的多媒體教學資源,增加直觀效果,讓學生更加容易理解更有興味地學。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果。如在講框架梁鋼筋構造時可以將框架梁平法圖和框架梁鋼筋構造的實物圖片相結合,讓學生有直觀的視覺認識,增強教學效果。并且結合11G101-1圖集舉一反三自己領會,這樣一來,學生對結構件鋼筋構造的理解和歸類,就顯得容易一些了。而且教學過程貫穿了基本原理講解―實際操作訓練―軟件操作講解―軟件操作訓練全過程, 理論講授力求講清基本原理, 概括共性, 把握重點, 破解難點, 全課程應以學生實際操作為主, 在操作中引導學生發現問題, 解決問題, 提高學生自學能力、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3.2.2 繪“鋼筋分離”圖

利用一套完整的平法結構施工圖紙為輔助資料。以平法表達的梁、板、柱和基礎構件結構施工圖作為實例,從中抽取每一種類型的鋼筋,依據平法圖集確定出每種鋼筋的構造形式。讓同學把每種鋼筋的構造形式用線段畫出來即為鋼筋分離圖,而不是急著算量。在進行過多次“鋼筋分離”練習后,再計算其長度和根數即算量。其中框架梁、樓板、框架柱(中柱和角柱)、樓板、獨立基礎各舉一例。

3.2.3 采用實際操作教學法

一般情況下,通過實訓室實訓,學生還不能完全完成對建筑結構的認識。對于有些構件,學生在日常的生活中不易直觀感受;還有些結構件在施工過程中要及時掩埋和隱蔽,也很難見到實物。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利用鐵絲做鋼筋讓學生利用業余時間在老師的指導下對照圖紙扎制簡易的鋼筋模型,把“教室”設在學生宿舍的樓頂,使“教、學、做”融為一體。如框架結構梁、柱在屋面節點的配筋構造,首先要求學生對照圖紙自己動手扎出節點實物模型,然后老師和學生對著實物找出錯誤的地方,這樣可以讓學生對結構件的配筋有更直觀的感受。不少同學主動參與扎鋼筋和進行學生與學生、學生與老師的交流,了解鋼筋翻樣下料的工序,實現了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加深了學生對各個結構件鋼筋構造的認識。以真實的作業環境感染學生,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增強了學生的組織協調能力、動手能力。

(學生經過一個月努力,完成整個柱、梁、板的構建模型)

3.2.4 以賽促教,以賽促學

為擴大學生知識面,提高學習興趣,讓學生驗證理論,鞏固和加深理解所學專業知識,熟練掌握理論知識及操作技能,建筑工程學院在每屆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的學生中舉辦“扎鋼筋識平法技能比賽”, 鋼筋綁扎技能大賽從鋼筋下料長度計算、箍筋外觀尺寸、箍筋平整度、箍筋間距、箍筋封錯布置、鋼筋節點構造、鋼筋綁扎牢固等方面進行鍛煉學生實際動手操作能力。技能大賽對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加強學風建設,打造專業特色,提高畢業生就業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是推動教學質量提高的有效辦法。

4結語

隨著我國建筑行業的發展,相關高職院校為適應建筑行業的要求,面向建筑工程技術、工程造價、建設工程監理等專業開設《鋼筋平法識讀》十分必要的。在近幾年的教學實踐,證明上述教學方法行之有效,這些方法注重提高學生的崗位能力,增強學生的就業、擇業競爭力,并且也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親身實踐、獨立思考、合作探究,使學生在校學習期間提前進入職業崗位工作狀態,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結合起來,真正做到了做中學、學中做,有效提高了教學質量。同時也為學生后續學習和將來就業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篇4

關鍵詞: 建筑行業文化;高職建筑類專業;學生職業素養

Key words: construction industry culture;higher vocational construction specialties;students' professional quality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3)29-0266-02

0 引言

傳統意義上的建筑文化,是指人類文明長河中產生的物質內容和地域文化特色。當前,對于該定義的應用更多的體現在建筑學中,尤其是在建筑設計領域,長久的使用習慣使得非專業人士對建筑的概念形成了一定的誤區:所謂建筑,就是設計房子。建筑業的組成有一個復雜繁復的結構,由建筑行業形成的建筑文化不應該僅僅只是一個小的分支的特色和概括,更應該體現它的整體性,讓學生更加深刻的認識建筑所代表的文化含義,才能夠更加有利于學生對建筑行業的了解,對于建筑大類學生職業素養的養成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們要討論的建筑文化應該擴展至整個建筑行業文化。

1 建筑行業文化可以涵蓋的內容探討

毋庸置疑,包含地域特色以及物質內容的建筑文化是建筑行業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除此之外,我們還應該看到,建筑行業文化在長久發展的過程中,重視了地域特色的養成,重視外觀可見的內容,這在一定程度上成就了建筑大專業,使得建筑大類專業在人們心目中形成了較高的地位。但在另一方面,建筑行業文化除了能夠體現人文特色,突出地域風景之外,還存在有別于其他行業難點:施工過程中的臟、苦、亂、危等等,也非常集中的體現在該行業這一靚麗文化外表下。第三方面,在企業發展越來越重視人的因素基礎上,企業文化也逐步的融入整個行業文化中,對建筑行業文化的發展產生重要影響。對于建筑行業文化來說,我們要概括的既要包括文化的優勢,也不能忘記為之付出的艱辛和努力。所以,對于高職建筑類來說,探討建筑行業文化與學生職業素養的關系,以及對學生職業素養培養的影響,既要關注物質文明和地域特色,還要注意整個行業需要的特質的教育,乃至包含行業企業長期積累的文化信念的灌輸。

2 高職建筑類專業學生對建筑行業文化認識的誤區及其對職業素養形成的不利影響

職業素養的缺失一方面可以說學校的教育沒有偏重于職業素養培養,只重視專業知識的傳授,但在今天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高等教育尤其是高等職業教育的研究者認識到了這個問題,越來越多的院校也在課程開設中提出了相關的改革,圍繞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開設了成功大學、素質拓展、職場倫理等多方面的課程。但根據我們對建筑工程系近幾屆畢業生的跟蹤調查以及回訪用人單位,可以看出,寧波職業技術學院建筑工程系施工類專業中,用人單位對學生最不認可的一直都是吃苦耐勞、堅持工作的職業精神,這說明,對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并沒有隨著通識類職業倫理、素養課程的開設而逐漸好轉。而學生職業素養缺失的原因,從專業方面來講,主要體現在:

2.1 概念的模糊導致學生對所學專業失望 提到建筑,人們第一反應是房子的外形,在設計院做房屋設計,對沒有接觸過相關專業的學生來說,建筑、結構、水電、施工、監理等專業的區分還沒有形成,而相關建筑文化解釋所導致的印象,使得大部分學生將建筑整個行業考慮的非常的美好:能夠做出有特色的房子。但設計之外的施工等卻沒有過分的關注,這就導致施工類專業學生入校后,突然發現自己每天接觸的將是水泥砌磚混凝土,兩種過分懸殊的對比使得學生容易產生對后者的失望,甚至反感,不利于學生的培養。

2.2 失望的情緒導致學生對專業學習興趣的缺失,對專業職業素養培育的抵觸 通過我們對建筑工程系新生的調查,大概有一半的學生不知道自己選擇的這些專業將來是做什么的,但大部分學生都希望自己通過三年的學習可以進入設計院,從事建筑設計相關工作。在學生們看來,學習建筑專業,就是學習建筑設計專業,至于建筑設計還要分為建筑設計、結構設計、水電設計等等,他們則對此一片茫然。一旦得知自己以后從事的行業并非是設計房子的外形,而是每天與鋼筋混凝土打交道,大部分同學都要到施工一線,從事施工類工作,并且這一類工作苦、累、存在安全隱患時,學生往往表現出極其失望的情緒。這樣的情緒一旦持續,帶給學生的不單單是失望的情緒,還有可能導致學生對專業學習興趣的缺失。所以我們看到了有的提出轉專業,有的表現出了在校學建筑專業,畢業不做這行的想法。一旦這些負面情緒出現,學生對于專業學習的興趣肯定沒有辦法提升,專業知識都沒有興趣去學的情況下,提出專業職業素養的培育,更是空談。

2.3 行業對學生職業素養的培育沒有投入過多的關注,導致學生的認知產生失調 職業素養的培育首先需要學生對整個行業有一定的認識,了解了自己即將要從事的事業之后才能對他產生后續的各種想法。而對于建筑行業的認識,不是學校一家之力可以完成的。高職教育強調校企合作,校企合作可以使得學校能夠直接與行業企業聯系,加快專業知識與實踐的融合,提供學生更好的學習技能的機會。從學生認識角度來說,更早的接觸到企業,接觸到企業的文化信念,能夠讓學生對行業企業文化有一定程度的了解,這樣有利于學生對于專業課程的學習。目前的校企合作還停留在前面一個層面,對于企業文化的傳遞方面,還存在一些欠缺,在行業企業文化與校園對接減少的情況下,學生對于企業的信念、需要了解的不多,關注的不多,憑空對他們進行理論上的職業素養培育對學生來說猶如空中樓閣,沒有任何基礎,對他們起不到強有力的說服作用。

3 提升高職建筑施工類學生職業素養的幾點思考

3.1 強化建筑行業文化教育,加深學生對建設行業的理解和熱愛 通過新生始業教育、開設相關課程,讓學生相對系統的了解整個建筑專業、建筑行業文化的內容,對整個建筑專業的分工、發展,細分專業類別有一個比較詳細的了解。既要讓學生了解建筑中靚麗的風景,也要將行業需要的特質,行業企業長期積累的文化信念傳遞給學生。讓學生通過對專業行業的了解,知道自己以后有可能要做什么,將要做什么。在做好心理建設的同時,慢慢滲入對整個行業的理解和熱愛,為學生的專業培養奠定基礎。

3.2 結合企業文化的宣傳,提升學生對企業的認可度

對企業的認可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生對行業的認可。一個好的企業,其優秀的企業文化對于學生的影響并不亞于一門重要的專業課程。將優秀企業文化引入校園,結合校園文化、系部文化,融入學生的日常教育中,讓學生時刻感受一個優秀行業一個優秀企業的文化氛圍,有利于感染學生,對于學生職業素養的形成會起到一定的作用。同時,對于優秀企業文化的認識,也有利于提升學生對企業的認可度,提升學生對企業的忠誠度,這本身也是一種職業素養的培養。

3.3 平時注意職業素養的融合訓練,讓學生對即將面對的行業做好心理建設 通識類的課程培養的職業素養,只是普遍適用,所以,要想強化對專業類的職業素養,還需要專業方面的融入,在專業課教育訓練等各個方面都可以結合甚至融入職業素養的內容,讓學生在學校的各個方面,都能夠接觸到,認識到自己應該具備哪方面的能力、素養以應對將來的工作。通過潛移默化的方式增強對職業素養的培養。

參考文獻:

篇5

Abstract: open the Chinese and foreign history of architecture, we can see, all the place of someone there will be a building, and nearly every building in the buried a science - mathematics. This article mainly introduced the building generally contain some of the mathematical knowledge, including geometry, series and set theory, in order to achieve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architectural beauty, show a unique architecture and mathematics subject and integral beauty.

Keywords: architectural design; Geometry; The collection; Arithmetic progression

中圖分類號:TU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2104(2013)

一、數學與建筑

數學是什么?說得具體一些,數學是以數和形的性質、變化、變換和它們的關系作為研究對象,探索它們的有關規律,給出對象性質的系統分析和描述,并在此基礎上分實際,培訓得具體解法的科學。如果換一個角度,數學也可看成是對客物質世界的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的一種抽象。

建筑是什么?“建筑”——指建筑物和構筑物的通稱。建筑物,這是為了滿足社會需要,利用所掌握的物質技術手段,在科學規律和美學法則支配下,通過對空間的限定組織而創造的人為的社會生活環境。構筑物,是指人們不直接在內進行生產和生活的建筑。如煙囪、水塔、堤壩等。建筑從形態學來說,構成建筑形式的基本要素為:點、線、面、體。點是所有形式之中的原生要素,從點開始,其它要素都是點派生出來的。例如,一個點展開變成一條線,一條線展開變成一個面,一個面展開變成一個體。建筑的所有形態,都是依據點、線、面、體四個基本要素構成的,體現的就是一個“形”字。建筑從工程學說,側重的是工程計算,這是建筑構成的基礎,也是建筑構成的手段。例如,把點變成線,把線變成面,把面變成體的量度,是建筑構成的重要特征。這在建筑工程中,是計算的基本內容。這里,除建筑構成已表現出來的長度、面積、體積等特征外,“量度”還反映了重量、角度、強度等“量”和其它特征。這些歸納起來,便是“數”。

總之,建筑中的“數”與“形”,是對客觀物質世界的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的一種表現,是人類為了適應環境的一種創造。

數學與建筑有什么聯系?

如前所敘,同樣是“數”與“形”,一種對其抽象,一種對其表現。一種是其抽象,一種對其表現。表現依據了抽象,抽象來自表現。在建筑工程的實踐中,我們會遇到各種各樣“數”與“形”的問題。例如,在房屋設計中,既要進行各種技術經濟指標以及荷載、內力、構件截面等數量的分析與計算,又要進行建筑、結構、水暖電工等圖形的分析與繪制;在組織施工中,既要進行建筑資源(如材料量、勞動力……)等數量的分析與計算,又要進行建筑資源使用的時間安排和空間布置等的分析與繪制……。在實現建筑工業現代化的過程中,我們將會遇到更多的“數”與“形”的問題。

另外,作為現代數學基礎的集合論,基本原理已經納入中學教學課程。集合論的基本術語,如集合、子集、交、并、非等已常見于建筑理論文獻中。

二、建筑設計中的等差數列

按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數列為數列(sequence of number)。數列中的每一個數都叫做這個數列的項。排在第一位的數列為這個數列的第1項(通常也叫做首項),排在第二位的數稱為這個數列的第2項……排在第n位的數列為這個數列的第n項。

一般地,如果一個數列從第2項起,每一項與它的前一項的差等于同一個常數,這個數列就叫做等差數列(arithmetic sequence),這個常數叫做等差數列的公差(common difference),公差通常用字母d表示,前N項和用Sn表示。

在中國現存的排列最整齊的大型塔群寧夏一百零八塔,著108座塔,排列成12行.從上往下,各行塔數次為1,3,3,5,5,7,9,11,13,15,17,19.這些都是奇數。在這其中就隱藏著數學的規律,在數學里,利用等差數列可知:連續前n奇數的和,等取n=10,得1+3+5+7+9+11+13+15+17+19=100,總共要建108座塔,其中100座可以安排成連續奇數1至19的和。剩下8座可以拆成3+5,也是奇數的和。由此得出分拆表達式108=1+3+3+5+5+7+9+11+13+15+17+19,正好是一百零八塔自上而下各排塔的個數。

在調查方法設計、實驗設計、數據和結果處理分析中,都需要運用概率論和統計學的知識和方法。常用的有頻率和分布的統計和圖示,算術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的計算枷權平均數的計算,全距、標準差和平均差的計算,方差分析,相關分析,回歸分析和經驗公式確定,參數估計和假設檢驗等。

三、建筑設計中的幾何學

幾何學(Geometry)這個詞就來自古埃及的“測地術”,它是為在尼羅河水泛濫后丈量地界而產生的。自然界中常見的簡單幾何形狀是圓、球、圓柱,如太陽、 月亮、植物莖干、果實等等,而幾乎找不到矩形和立方體。矩形和立方體是人類的創造,而這正是和建筑活動有關的,因為方形可以不留間隙地四方連續地延展或劃分,立方體可以平穩地堆壘和架設。金字塔在如此巨大的尺度下做到精確的正四棱錐,充分顯示了古埃及人的幾何能力。希臘人在發展歐幾里德幾何的同時,寫下了建筑史上最輝煌的一頁。希臘建筑的美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尺度和比例,“帕提農給我們帶來確實的真理和高度數學規律的感受”(勒·柯布西埃)。幾何學的產生則是和建筑活動密切有關的。

到了文藝復興時期,人們普遍確信建筑學是一門科學,建筑的每一部分,無論是內部還是外部,都能夠被整合到數學比例中。“比例”成為建筑幾何學在文藝復興時期的代名詞,而象心形、圓形、穹頂則是文藝復興時期建筑的基本形式,只要人們用幾何化的形式來詮釋宇宙和諧概念的話,就無法避免這些形式。在這一時期,建筑師追求絕對的、永恒的、秩序化的邏輯,形式的完美取代了功能的意義。

17世紀科學革命所揭示的宇宙是一部數學化的機器。這一時期法國最重要的建筑理論家都是科學家,在笛卡爾理性主義精神的引導下,一切問題討論的基礎都以理性為原則,數學被認為是保證“準確性”和“客觀性”的唯一方法。笛卡爾通過解析幾何溝通了代數與幾何,蒙日則將平面上的投影聯系起來,在《畫法幾何》中第一次系統地闡述了平面圖式空間形體方法,將畫法幾何提高到科學的水平。與傳統的模擬視覺感受方式不同,畫法幾何切斷了視覺與知識之間的直接聯系,賦予建筑以不受個人主觀認識影響的客觀真實性,時至今日仍然是建筑學交流最重要的媒介。

建筑的幾何學價值首先表現在簡潔美。幾何學的理論基礎在于格式塔心理學的視覺簡化規律,簡潔產生了重復性,重復演繹出高層建筑的節奏和韻律美,最終形成建筑和諧統一的審美感受;同時,簡潔的形體易于諧調,使不同的形體組合具有統一美感。

新古典主義的乃是對巴洛克、洛可可風格的夸張豪華、過度裝飾的風格產生反感,受到意大利龐貝城出土的影響,開始企圖恢復希臘與羅馬的建筑特質,特別重視幾何學的構成關系將幾何形式帶入建筑設計中,文藝復興時期,人們普遍確信建筑學是一門科學,建筑的每一部分,無論是內部還是外部,都能夠被整合到數學比例中。“比例”成為建筑幾何學在文藝復興時期的代名詞,而象心形、圓形、穹頂則是文藝復興時期建筑的基本形式,只要人們用幾何化的形式來詮釋宇宙和諧概念的話,就無法避免這些形式。在這一時期,建筑師追求絕對的、永恒的、秩序化的邏輯,形式的完美取代了功能的意義。例如上海的東方明珠電視塔,就是幾何學中的圓柱與球的結合。三根豎直的圓柱形通天巨柱,是一個球體完美的結合。東方明珠電視塔利用球和圓柱的巧妙結合,將數學的嚴謹與藝術的浪漫融為一體,創造了純潔的、充滿詩情畫意的建筑形象。

總之,對于我們建筑類中專學校來說,在各類專業課程的講授與學習當中,數學知識的應用說是比比皆是的。例如,勞動力的安排、施工進度、配料、支座反力,需要一次代數方程的計算;生產增長率,簡支梁受壓區高度,需要二次代數方程的計算;勞動生產率、鋼筋錨固錨長度、配料允許范圍的計算,建筑材料的代換,需要代數不等式的應用;土方施工中“零點”位置的確定,變截面梁鋼箍高度的計算,建筑構件形體及自重的計算,需要大量的幾何及三角計算;均勻荷載作用位置的函數及冪函數的應用。

參考文獻:

[1]蔣聲,蔣文蓓,劉浩;數學與建筑;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

篇6

在新農村建設中,農民的主體地位不容動搖。從一定意義上講,當前“三農”問題的實質是農民問題,農民是新農村建設事業的真正主力軍,依靠農民辛勤勞動,確保農民在新農村建設中的主力軍地位,充分調動農民建設自己家園的積極性,是新農村建設成功的關鍵。中央多次強調,要遵循“從各地實際出發,尊重農民意愿”和“通過農民辛勤勞動和國家政策扶持”的原則.突出農民的主體作用,積極引導農民對直接受益的公益設施投資投勞。

在新農村建設中,各地的立地條件不同,脫離實際建設新農村必然不會成功,因此,建設新農村,必須一切從實際出發。從一定意義上講,從實際出發就是要突出農民的主體地位,尊重農民的意愿,同時根據農村的生產生活條件建設新農村。就準格爾旗而言,就是要讓農民根據實際情況自主選擇最適合本村的項目,政府決不越俎代庖,替農民決策或大包大攬,而要通過宣傳動員、制定規劃、組織協調、提供服務以及給予財政、技術支持等措施,倡導和支持新農村建設。同時,要積極組織企業、社會力量參加新農村建設,實現以工哺農,以城帶鄉,統籌城鄉發展,加快新農村建設。

二、堅持黨的領導.完善政策環境

黨的領導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統籌城鄉發展的根本保證。近年來,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不斷出臺惠農政策,極大地推動了農村的發展,為新農村建設統籌城鄉發展奠定了良好的政策基礎。準格爾旗旗委、政府對“三農”問題格外關注,不斷在政策層面和實踐方面探索解決“三農”問題的途徑。2003年,準格爾旗在全區率先免收農牧業稅,實現了農民“零負擔”;2004年,在全區率先開展了農村低保工作;同年,準格爾旗作為全區的試點旗縣之一,正式啟動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2005年,準格爾旗又在全區率先啟動實施了失地農民養老保險和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2008年,準格爾旗在全區首家啟動農民養老保險制度,首批實現了12年免費義務教育和免費職業教育。隨著工業經濟的快速發展,準格爾旗開始了以工補農、統籌城鄉發展的探索和實踐。這些探索和實踐為加快新農村建設統籌城鄉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十一五”期間。準格爾旗應加大對“三農”資金的投入力度,按照“收縮轉移、集中發展”的要求,投入2億多元,建成十二連城6萬畝現代農業示范基地。大力發展沿河高效農牧業經濟帶,建設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現代農牧業區,深入推進以肉羊、飼草料、蔬菜和林沙產業為主的農畜產品基地建設,加快發展現代農牧業和循環農牧業,大力扶持加工流通龍頭企業發展,積極培育和規范各類專業協會,加快推進農牧業產業化、現代化,推進農業科技創新,加快農業標準化建設,加強農田水利建設,加快農業機械化發展,切實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和裝備水平,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加快土地整合,實現規模化經營。按照以上發展思路,準格爾旗出臺了《加快準格爾旗新農村建設的意見》、《準格爾旗加快發展現代農牧業的意見》、《準格爾旗發展現代農牧業實施方案》、準格爾旗《心系農村、服務百姓》活動和各種惠農、支農政策,通過政策支持,必將大大加快準格爾旗新農村建設和統籌城鄉發展步伐。

三、夯實產業基礎.促進生產發展

根據全旗自然條件的不同,新農村建設應主要分為三種類型:①以農牧業生產條件較好的北部黃河沖積平原為主的新農區建設;②以礦區資源豐富的東、西部丘陵溝壑區為主的新礦區建設;③以薛家灣沙圪堵兩鎮等重點鎮為主的城郊區建設。新農區建設要與其發展優勢產業相結合,根據不同地理特點,立足一產,建設一批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現代農牧業區;通過政府引導和企業化運作,加快土地整合,實現土地規模化經營,促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以轉包、出租、人股或者其它符合法律、政策的方式流轉,允許企業跨蘇木鄉鎮整合土地,使部分種植能手成為經營者,其它農民再去打工成為生產者,這樣雙重收入,可以有效增加農民收入。新礦區的建設要依托煤炭資源,加大勞動力轉移力度,實施集中搬遷建設,大力發展服務業,同時,要加大礦區生態建設力度,實行“一企一礦治理一山一溝”的政策措施,達到“地企和諧、企民共富、交通便捷、生產安全、礦區整潔”;城郊區要充分發揮區位優勢,發展城郊農牧業、觀光農牧業、花卉農業、特色餐飲業,逐漸形成規模,開拓周邊市場,形成產業化、規模化經營。具體來說,就是要建設以十二連城為中心,輻射大路、布爾陶亥、龍口鎮部分地區的20萬畝高效現代農牧業區;以薛家灣、沙圪堵兩鎮為中心,輻射大路、龍口的城郊特色種養殖業區;以暖水、準格爾召為中心,輻射納日松、龍口及沙圪堵部分地區的生態經濟區。全旗規模化經營面積達到20萬畝,其中設施農業達到5萬畝,建成20萬畝飼草料基地,5萬畝無公害蔬菜、瓜果生產基地,200畝花卉、苗木生產基地,50萬畝以山杏為主的核果類生產基地,5萬畝綠色精品小雜糧生產基地等。同時,大力培育龍頭企業,積極發展第三產業。建設富有特色的農業旅游景區,建設安全、便捷、高效的運輸服務體系。

四、堅持規劃先行。加大經費投入

規劃是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前提。有一個好的規劃,不僅能加快發展速度,而且能提高發展質量,使發展建立在有序、健康、全面、協調的基礎上。新農村建設同樣離不開科學規劃的指導,新農村建設應在廣泛征求群眾意見的基礎上,按照現代鄉村理念,科學合理、全面細致地進行規劃。

加強村鎮規劃建設管理。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分類指導、逐步到位”

的原則,搞好村鎮規劃,嚴格規劃管理。嚴格執行新村鎮“規劃一張圖、審批一支筆、建設一盤棋、管理一個法”的制度,確保村鎮規劃的落實。建立科學、高效的村鎮規劃建設管理體系。要根據不同區域、不同條件編制不同的規劃建設標準,條件好的應高起點規劃建設,條件差一些的地方的規劃也要適度超前。規劃建設模式力求形式多樣,既可生態莊園式,也可農村社區式,也可城郊集中式。要提高房屋建設質量和設計水平,務求新穎別致,美觀大方,經濟實用。要從農村實際情況出發,先規劃后實施,做到設施配套、功能齊全、切實可行,使農民真正體會到新農村規劃建設的好處。在規劃到位的基礎上,精心組織安排,迅速啟動實施,保質保量確保新農村建設見到實效。

同時,新農村建設必須有資金保障。從準格爾旗的實際來看,加大經費投入主要有以下四種渠道。一是加大財政資金的投入;二是加大項目資金的投入,統籌移民、扶貧、以工代賑、農牧業、林業、水利、農業綜合開發等涉農專項資金,集中投向農村;三是從企業中籌措資金,實行工業反哺農業;四是幫扶部門、社會各界捐助,推進城市帶動農村,統籌城鄉發展。

五、強化政府主導作用。建立長效工作機制

建設新農村,統籌城鄉發展中強調農民的主體地位,并不否定政府參與的重要意義,政府尤其不能“無為而治”。概括地說,政府的主導作用表現為更好地為發揮農民的主體作用提供良好的支撐平臺,借此幫助農民減少從事新農村建設的成本與風險,增加可持續發展能力。因此,為了保證新農村建設的順利實施,旗鄉兩級應成立建設新農村工作領導機構,通過宣傳動員、制定規劃、組織協調、提供服務等措施,積極探索和實施有利于促進新農村建設和統籌城鄉發展的長效機制,為新農村建設和統籌城鄉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切實加強領導,把新農村建設和統籌城鄉發展擺上政府工作重要議事日程。成立旗、鄉兩級新農村建設和統籌城鄉發展工作領導機構,負責本地區新農村建設和統籌城鄉發展工作的具體指導協調和督促,掌握新農村建設和統籌城鄉發展的進展情況,及時協調解決好農民群眾關心并急切盼望解決的熱點和難點問題。要認真總結各地的成功經驗,總結推廣好的典型,充分發揮典型的示范引導作用,不斷擴大和鞏固新農村建設和統籌城鄉發展的成果。

政府各相關部門要相互配合,搞好服務,形成合力。規劃建設部門要抓好村鎮規劃建設,及時做好村鎮規劃編制任務,并提供盡量多的村鎮規劃、房屋設計圖紙供各地參考,并負責對從事規劃工作的人員進行上崗培訓;國土部門應嚴格按照規劃要求把好土地審批關;交通部門應抓好村鎮公路勘察設計,協助搞好中心村主干道的規劃設計;衛生、城建、農業部門應抓好環境整治、改水改廁所和沼氣池建設;供電、電信、廣播電視部門要協調配合,做好中心村及自然村落的通電、通信、通廣播電視工作;金融部門要加大對新農村建設的投入,簡化貸款手續,積極支持新農村建設。

六、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推進農村民主政治文明

主站蜘蛛池模板: 鹤壁市| 江门市| 绍兴市| 秭归县| 常宁市| 抚松县| 静安区| 江口县| 卓尼县| 平顺县| 高邮市| 丰顺县| 黎川县| 闽清县| 左权县| 遵义市| 嫩江县| 曲周县| 卢氏县| 合阳县| 红原县| 兴城市| 甘泉县| 汶上县| 夏河县| 泾源县| 潍坊市| 洛南县| 虎林市| 湖州市| 綦江县| 平凉市| 松阳县| 开远市| 盐源县| 云龙县| 石河子市| 江源县| 阿克苏市| 宁武县| 永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