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18 16:26:49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中醫基本知識及技能培訓,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我院是一所國家級三級甲等中醫醫院,開放床位530張,擁有臨床科室19個,護理人員386名,她們幾乎都是西醫護理專業畢業生,中醫、中西醫結合護理專業畢業生寥寥無幾,缺乏系統的中醫基礎理論和實踐操作技能的學習。因此我院特別重視對其進行中醫理論和操作技能的培訓,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和人們健康水平的不斷提高,為了發揮中醫護理的優勢,體現整體觀念和辨證施護的特點,培養貼近臨床、貼近患者的合格的中醫護理人員,我院于2007年以后對臨床護理人員進行有計劃、分階段、分層次的規范化培訓,培訓后護理人員從事中醫、中西醫結合臨床護理工作的能力(基礎理論和技能考試成績、護理文件書寫、護患溝通能力、辨證施護能力)顯著提高?,F將培訓方法介紹如下:
1 培訓方法
根據不同年資護士實施有計劃、分階段、有針對性的中醫知識和技能培訓。
1.1參加工作五年內護士
處于這一階段的護士全部來自西醫院校,從未進行過中醫理論知識的學習,中醫理論很抽象,不同于西醫知識,所以宜采用多種形式相結合的培訓方式,才能達到良好的效果。對于這一階段的護士更注重中醫基礎理論和實際操作能力的培訓。
1.1.1發放護士手冊,內容包括中西醫知識和其它護士必須掌握的內容(包括中醫基礎知識和操作技能、護理緊急風險預案、護理工作流程、法律法規等)人手一本,以自學為主。
1.1.2采取學習班集中授課,完成中醫理論、中醫藥知識入院三年內培訓時間≥100學時學習。學習班別邀請科主任、老中醫、主治醫師結合臨床病例和實際工作,講授中醫辨證知識,便于理解和掌握。
1.1.3專題知識講座,講授中醫、中西醫結合新進展,每季度1-2次。
1.1.4成立中醫護理技術示范小組,舉辦中醫護理技術操作培訓班,每季度1期。培訓班主要采取集中示教、分散練習、統一考試的形式,將拔火罐、艾條灸、刮痧、耳穴壓籽等操作技術進行現場演示,講解相關注意事項,并通過現場提問互動講解難點,強化記憶。
1.1.5利用院內計算機局域網將中醫理論知識(中醫基本知識、中醫護理常規等)和中醫護理技術操作規程制作成多媒體課件和操作示范課件,發送到臨床各護理單元,供大家閱讀訓練。
1.2參加工作五年以上的護士
處于這一階段的護士經過前期培訓,具備一定的中醫理論基礎和實踐操作經驗,對她們更注重采用中西醫結合的方法進行病情觀察和中醫健康教育的培訓,運用中醫理論做好臨床宣教溝通工作。
1.2.1根據中醫專科疾病護理特點,各科室制定??浦嗅t護理常規,內容包括疾病證候分類與治療原則,一般護理,辨證施護,健康教育等,每天堅持利用晨會時間學習,提高其病情觀察能力。
1.2.2舉辦中醫健康教育大課堂,將中醫飲食指導、情志護理、起居調護、養生康復等基本知識傳授給病人,做好自我調護和出院后護理。護士在講課過程中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 轉貼于
1.2.3對特殊病例實施中西醫結合護理查房,利用掌握的中醫知識,制定最佳護理方案,進行中西醫結合護理,不足之處由護士長補充,通過參加此類查房,不斷提高她們的實際工作能力。
1.2.4選拔綜合素質好、專業技術過硬的護師以上人員擔任實習帶教老師,督促其不斷加強自身的中西醫操作技能,在帶教學生過程中提高自身水平。
1.2.5選送護士參加省、市各類學術會議及學習班,通過外出學習提高中醫知識水平,每名參加者回院后必須完成一次講座,提出1-2項合理化建議,在臨床工作中有新的起色。
1.3高年資護理人員的培養
高年資護理人員除繼續強化前兩個階段的培訓內容外,重點加強對中醫急、危、重癥及疑難病例搶救護理的培訓,既要不間斷的對其進行培訓,又要充分發揮高年資護理人員的作用。
1.3.1自學并寫學習筆記,護理部根據各科特點推薦必讀的中醫書籍,定期抽查學習筆記。
1.3.2舉辦高年資護理人員中醫培訓班,針對臨床各科出現的急、危、重癥病人病情觀察和急救護理進行情景模擬培訓,通過反復實踐提高處理技能。
1.3.3選出理論基礎扎實、操作技能嫻熟的高年資護士協助護士長做臨床科室總帶教老師,負責實習生、見習生、本科護士的中西醫培訓和考核工作,通過授課、操作培訓和考試考核提高自身素質,培訓低年資護士。
1.3.4鼓勵外出學習提高中醫護理水平。
2 考核
各層次護理人員培訓后每月接受護理單元、科室、護理部的逐級考核,按照計劃參加院內各項考試,高年資護士定期參加護理部考試。
3 結果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根據《醫藥衛生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2011-2020年)》和《全國衛生應急工作培訓大綱(2011-2015年)》要求,立足衛生應急專業和崗位,從理論知識、技能培訓與應急演練兩個方面開展大練兵活動,全面提升全市衛生系統衛生應急工作管理水平、突發事件衛生應急處置能力和衛生應急綜合素養。以大練兵活動為契機,切實加強衛生應急文化建設和宣傳工作,加大衛生應急先進事跡宣傳報道,展示衛生應急新風貌,樹立衛生應急新形象。
二、目標任務
通過深入開展以“建設高素質衛生應急隊伍,提高整體衛生應急能力”為主要內容的衛生應急大練兵活動,營造全市衛生系統衛生應急人員學知識、練本領、強技術、夯基礎的濃厚氛圍,增強全市衛生系統的危機意識、責任意識和使命意識,提升衛生應急人員的政治、業務、體能和心理素質,打造一個衛生應急管理精英團隊、一群衛生應急專業技術骨干、一批高素質衛生應急處置隊伍,更加有效地應對各類突發事件,保障公眾生命健康安全。
三、活動范圍與對象
全市各級各類醫療衛生單位內下列人員為大練兵活動的培訓對象和活動參與者:衛生應急管理干部;衛生應急專業隊伍;疾病預防控制人員;醫療救治人員;衛生監督人員。
四、組織機構
市衛生局成立市衛生系統衛生應急大練兵活動領導小組,領導小組組長由市衛生局副局長鐘璋花同志擔任,局醫政科、公衛科(應急辦)、衛監科負責人,市疾控中心、衛生監督所、市人民醫院、市中醫院、市婦保院、市精神病防治院負責衛生應急工作的分管領導為成員。
各醫療衛生單位也要成立相應機構,做到有專人負責活動的組織與具體實施工作,確保大練兵活動不流于形式。
五、活動內容
根據《全國衛生應急工作培訓大綱(2011-2015年)》,按照衛生應急人員的組成特點和崗位職責要求,從理論知識、技能的培訓和應急演練兩個方面開展大練兵活動。
(一)理論知識及技能操作主要內容
1.衛生應急工作基本概念和“一案三制”建設的主要內容;
2.衛生應急相關法律法規及工作預案的基本內容;
3.突發事件公共衛生監測預警、風險評估、風險溝通等風險管理的相關理論與技能和工作要求;
4.信息報告的要求、方法,信息報告系統的使用;
5.鼠疫、禽流感等突發急性傳染病防控要點;
6.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現場調查和應急處置理論與技術;
7.重大自然災害、事故災難、社會安全事件等緊急醫學救援基本技術;
8.突發中毒事件應急處置基本知識和技能;
9.核和輻射突發事件衛生應急基本知識和相關技術。
(二)應急演練主要內容
在開展基本理論知識和技能培訓的基礎上,分層次開展相關專業應急演練和綜合演練。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1.緊急醫學救援的現場搜救、傷病員判斷及檢傷分類、傷病員醫療救護和后送等;
2.現場生物標本和環境、食物、飲用水等樣品的采集、保存和運送;
3.現場快速檢測鑒定程序與方法,實驗室檢測結果分析與研判;
4.現場個人防護裝置使用和受污染人員洗消、疫點消毒;
5.現場應急指揮、專業技術和后勤保障設備的使用;
6.信息報告和;
7.傳染病病人(不明原因疾病患者)現場處置和管理;
8.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現場調查和應急處置;
9.密切接觸者的追蹤和管理。
六、活動安排
全市衛生應急大練兵活動分四個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宣傳發動階段(2012年5月10日-5月31日)
1.各醫療衛生單位根據《市衛生應急大練兵活動方案》要求,結合實際,研究制定具體實施方案。同時做好宣傳發動工作,充分調動全體人員參加大練兵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市衛生監督所、市人民醫院分別制訂疾病預防控制、衛生監督、院前醫療救援和院內緊急救治等專業的市本級大練兵活動實施方案、考核辦法和評價標準,并分別制定各專業大比武活動實施細則,承辦市本級本專業大比武活動的具體事務性工作。
3.為有效應對各類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市衛生監督所、各市級醫院結合實際,成立市級衛生應急機動隊,由市衛生局應急辦統一歸口管理;各機動隊所在單位必須明確一名單位領導分管,具體職能科室負責日常管理(各應急機動隊具體人員名單詳見附件1)。
4.建立市級衛生應急機動隊基本裝備目錄(詳見附件2),各應急機動隊根據工作要求進行相關應急物資儲備,確保應急需求。
第二階段:大培訓大練兵階段(2012年6月1日-6月30日)
1.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市衛生監督所、各市級醫院對本單位市級衛生應急機動隊員進行知識技能培訓和演練,內容包括衛生應急概述與基礎理論、衛生應急工作方法與技能、衛生應急執法監督的方法與技能、緊急醫學救援理論知識、常見突發公共事件醫療救援技能等;6月底前完成訓練,每支隊伍訓練時間不少于1天。
2.各醫療衛生單位要結合實際對本單位衛生應急專業隊伍進行完善調整,并組織開展相關專業應急人員的培訓和演練;基層單位應將社區衛生服務站、村衛生室有關人員的培訓演練納入工作計劃。積極參加市衛生局組織的全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綜合演練。
市衛生局將適時組織對各醫療衛生單位的大練兵情況開展督導,現場查看方案、培訓演練檔案等相關資料,并對參訓人員進行抽考等。
第三階段:大比武階段(2012年7月1日-8月31日)
1.各醫療衛生單位要在7月15日前組織完成本單位相關專業衛生應急人員的理論知識、技能操作、應急演練等大比武活動。
2.市衛生局在7月底前組織完成全市相關專業衛生應急人員的理論知識、技能操作、應急演練等大比武活動。
3.通過大比武活動考核和選拔出的選手將作為種子選手參加市衛生局組織的衛生應急大比武活動。
第四階段:總結評估階段(2012年9月10日前)
各單位在完成各級各類人員練兵比武任務后,認真做好總結評估,大練兵活動總結及活動資料(包括方案、培訓計劃、通知、簽到、講稿、試卷、演練腳本、圖片、影像等)于2012年9月5日前報局應急辦。
七、活動要求
(一)高度重視,精心組織。各醫療衛生單位要高度重視,加強領導,精心安排,制訂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把大練兵活動與日常工作緊密結合起來,與醫學繼續教育、全科醫生培訓、基層衛生人員培訓及其他專業培訓工作結合起來,做到兩不誤、兩促進。
(二)狠抓落實,強化督查。要精心組織,做好人員培訓和應急演練,確?;顒勇鋵嵉轿?,取得實效,市衛生局將對各單位大練兵大比武活動進行抽查督導。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5.05.001
中圖分類號:R2-0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04(2015)05-0001-03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wareness rate of TCM knowledge, the application, and demand situation of Chinese appropriate techniques in health clinics in towns and townships of Hunan Province;To put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of TCM continuing education. Methods 50% of the training doctors were adopted randomly from 4 training courses in health clinics in towns and townships in Hunan Province. The student number of each course was 49, 51, 53, 53, respectively. Self-designed questionaires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206 training doctors. Results 168 (81.55%) doctors’ degrees were technical secondary school degree and college degree;186 (90.29%) doctors’ professional titles were physician assistant and physician;The awareness rate of TCM knowledge was 63.83%;Different study backgrounds of doctors had different effects on the rate of TCM knowledge (χ2=42.42, P=0.01). The using rates of TCM appropriate techniques were all lower than 30%. 96.60% of doctors in health clinics in towns and townships hope to learn one or more TCM appropriate techniques to help diagnose and treat disease. Conclusion The degree, professional title, mastery of TCM knowledge, and TCM appropriate techniques were not optimistic. The doctors in health clinics in towns and townships showed strong desire for TCM appropriate techniques. The health department should combine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doctors in health clinics in towns and townships and develop targeted TCM continuing education.
Key words:health clinic in towns and townships;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ontinuing education;countermeasure
2012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明確提出了要夯實農村和社區的中醫藥基礎,積極向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推廣中醫藥適宜技術,在鄉鎮衛生院和社區服務中心建設一批標準化中醫藥綜合服務區;規劃中還提出對中醫藥人才的培養,開展鄉村醫生中醫藥知識和技能培訓。為了更好開展鄉鎮衛生院醫生的中醫繼續教育,筆者所屬研究團隊選擇2013年湖南省鄉鎮衛生院培訓班醫生206名,開展中醫知識知曉率及中醫適宜技術應用及需求情況調查,以探求有針對性的中醫繼續教育對策,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調查對象
抽取2013年10-12月接受湖南省衛生廳統一舉辦的“湖南省鄉鎮衛生院醫生培訓班”醫生206名(每家衛生院1名),具有廣泛性和代表性。
1.2 調查表設計
本課題組通過查閱大量文獻,在經過5位相關專家(3位教授、2位副教授)論證后,自行設計調查問卷,其內容主要包括三部分:①醫生基本信息,包括年齡、性別、職稱、學歷、學習背景;②中醫藥知識知曉率調查,題目為閉合式,共10個題目,內容主要涉及中醫藥基本知識,如中醫藏象、五行、八綱辨證、六、辨時給藥、中醫養生等知識,答對賦分為“1”,答錯或不答賦分為“0”,超過2個題目未回答者視為無效問卷,滿分為10分;③中藥及中醫適宜技術的應用及需求情況,內容包括中藥及中醫適宜技術的應用情況、迫切需要學習的中醫適宜技術等。
調查均采用封閉式提問,調查前進行預調查,一般10 min可完成答卷,根據預調查反饋的信息,調整問題后,Cronbach's α系數為0.84。
1.3 調查方法
調查前,統一培訓10名調查員,根據每期鄉鎮衛生院醫生培訓人數的50%隨機現場發放問卷,以無記名方式,當場填寫并檢查后回收;若發現未填寫或缺項,則當場要求補填。共調查4期,每期調查人數分別為49、51、53、53名,共發放問卷206份,回收有效問卷206份,有效回收率100%。10 d后隨機抽取15位鄉鎮衛生院醫生重測,重測信度為0.86。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采用描述性統計、秩和檢驗等統計方法,P
2 結果
2.1 基本信息
本次調查的206名醫生,年齡20~54歲,平均(34.52±6.60)歲,基本信息見表1。
2.2 中醫藥知識知曉率
鄉鎮衛生院醫生中醫藥知識知曉率(答對的題數/總題數)為63.83%,其年齡、性別、學歷、職稱均對中醫藥知識知曉率的影響無差異(P>0.05),但其學習背景對中醫藥知識知曉率的影響有差異(χ2=42.42,P=0.01),見表2。
2.3 中藥及中醫適宜技術應用情況
鄉鎮衛生院醫生中藥及中醫適宜技術應用情況不容樂觀,僅有20.39%的醫生經常采用中藥治療疾病,不足20%的醫生經常使用中醫適宜技術治療疾病,見表3。
2.4 迫切需要學習的中醫適宜技術
不同醫生對中醫適宜技術的需求不一,大多數醫生希望學習針灸、推拿、敷貼、拔火罐、刮痧等操作協助治療疾病,96.60%的鄉鎮衛生院醫生希望學習一種或多種中醫適宜技術來幫助診療疾病,見表4。
3 問題與對策
《中醫藥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強調要開展鄉村醫生中醫藥知識和技能培訓,但本調查發現,湖南省鄉鎮衛生院中醫院校畢業的醫生僅占21.84%,接受過西學中培訓的醫生為18.45%,說明中醫培訓及中醫繼續教育的范圍太窄。本次調查發現,鄉鎮衛生院醫生具有“四低”特征,即低學歷、低職稱、低中醫藥知識知曉率、低中藥和中醫適宜技術使用率。學歷和職稱是反映鄉鎮衛生院專業技術人員的工作能力的指標之一,本次調查的206名醫生中,81.55%的醫生學歷為中專和大專,90.29%的醫生職稱為助理醫師和醫師,這與同類調查的數據[1]較為接近。另外,鄉鎮衛生院醫生中醫藥知識知曉率僅為63.83%,且具有中醫背景的醫生中醫藥知識知曉率要高,由此可見中醫院校教育及中醫繼續教育的重要性。在低中醫藥知識知曉率的前提下,僅有少部分人經常采用中藥及中醫適宜技術治療疾病。眾所周知,中醫適宜技術在治療疾病方面不僅能夠節省醫療費用,且不良反應小,療效顯著。臨床研究表明,中醫適宜技術不僅可以配合西藥較迅速、較長時間地控制血壓,還能明顯改善高血壓患者不適癥狀[2]。因此,不少鄉鎮衛生院醫生希望學習一種或多種中醫適宜技術以幫助診療疾病。
基于鄉鎮衛生院醫生的“四低”特征及鄉鎮衛生院醫生迫切希望學習中醫適宜技術的情況,建議衛生主管部門為鄉鎮衛生院醫生提供中醫繼續教育的機會,使鄉鎮衛生院醫生提高學歷、職稱、中醫藥知識知曉率、中藥和中醫適宜技術使用率,達到提高臨床治療水平和降低基層醫療費用的目的。為此,筆者認為可從以下3個方面進行。
3.1 開展網絡遠程教育及對口援助,拓寬中醫藥繼續教育的渠道
目前,我國常用的中醫藥繼續教育渠道為各類研修班、學習班、學術講座、學術交流及脫產進修等,但我國鄉鎮衛生院醫生數量少、日常工作繁重,加之高昂的培訓費用等,導致大部分鄉鎮衛生院醫生無法離崗學習,進而影響中醫繼續教育的開展。而網絡遠程教育可打破時間和空間限制,使鄉鎮衛生院醫生可隨時隨地學習,能有效幫助其提升學歷和職稱,提高中醫藥知識知曉率,并可節省費用。另外,衛生主管部門可指定省、市中醫院對口援助縣中醫院及鄉鎮衛生院,定期選派中醫藥專家赴基層講學,安排中醫骨干到基層歷練并指導縣中醫院及鄉鎮衛生院在中醫適宜技術開展中遇到的問題。
3.2 合理選擇中醫藥繼續教育內容
根據鄉鎮衛生院醫生呈“四低”的特征和迫切希望學習中醫適宜技術的現實狀況,在進行鄉鎮衛生院中醫繼續教育時,應首先夯實鄉鎮衛生院醫生的中醫基礎理論及基本知識,再開始加強中醫適宜技術(針灸、推拿、刮痧、火罐等)的培訓,以實際滿足鄉鎮衛生院醫生的迫切需要。
3.3 以農村地區疾病為導向,創新中醫藥繼續教育方式
據2008年中國衛生服務調查顯示,循環系統疾病(50.3‰)和呼吸系統疾病(47.7‰)是我國居民2周患病率的前2位,我國農村地區2周患病率最高為呼吸系統疾?。?0.4‰),按照疾病類別,農村地區2周患病前5位是高血壓、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普通感冒、胃腸炎、類風濕關節炎[3]。對于這些疾病,正確選擇中藥及中醫適宜技術可收到很好的效果,減少患者耐藥性,降低醫療費用。因此,在中醫藥繼續教育過程中,可采用案例教學法,針對農村地區2周患病率靠前的疾病,結合臨床案例及科研成果總結疾病的中藥及中醫適宜技術的常用治療方法并用于教學,以快速提高鄉鎮衛生院醫生的臨床實踐能力。
參考文獻:
[1] 韓世強,陳平,馬淵俊,等.甘肅省積石山縣鄉鎮衛生院中醫藥衛生人力資源及其服務能力調查[J].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12,26(3):39-41.
隨著醫療體制的深化改革,中西醫結合診療方法日益在臨床醫療中顯示出其優勢。作為綜合性醫院的中西醫結合科,我們承擔著西醫院校護理學生的中西醫臨床教學任務。作為課堂教學的延伸和補充,臨床教學的質量將直接影響向臨床一線輸送的護理人才的質量,西醫院校護理學生在中西醫護理中的臨床教學已引起高度重視。
1 中西醫結合臨床護理教學的必要性
1.1 將“辨證施護”融入“整體護理”,構建中西醫結合臨床護理
“整體護理”是當前我國護理學理論與實踐發展的重要理念,其核心是以人為中心,將人看作一個統一的整體,保持人與內外環境的平衡。中醫認為人是一個有機整體,其與自然和社會相統一。這種將患者置于自然和社會的整體中通盤考慮的護理理念與現代護理所提倡的對病人進行系統、整體、全身心的護理理念不謀而合[1]。而其中“辨證施護”又是中醫護理的特色,其通過運用望、聞、問、切的方法收集患者資料、運用中醫理論進行護理評估,進而辨病辨證,用具有中醫特色的護理方法實施護理措施。因此,“整體觀念”及“辨證施護”是中醫護理的基本特點。為豐富整體護理的內涵,近年來有人提出將辨證施護融入現代護理的新觀點[2],認為中醫“辨證施護”和“天人合一”的整體觀念有利于整體護理模式的發展,是現代護理理論的有效補充,可以有效提高護理質量。在繼承祖國醫學基本學術思想如整體觀、辨證論治觀等基礎上,吸收現代護理理論及工作模式和護理技術操作技能,將中西醫護理的優勢結合起來形成的中西醫結合護理模式,已在臨床工作中逐漸成為防治疾病,解除病痛的重要護理手段。因此,對此加以發展鞏固應用,對提高護理的價值和地位是十分必要的。
1.2 加強中西醫結合臨床護理教學,使學生具有中西醫護理雙向技能
在西醫院校開設中醫學課程是我國醫學教育的一大特色,也是培養中西醫結合人才的重要途徑。但課程設置時間較短,往往只著重于介紹中醫學理論體系中最基本的知識,如中醫基礎、中醫診斷、中藥方劑學、針灸經絡學等基本理論,對針灸學等在臨床上更有實踐意義的內容則淺嘗輒止[3]。而一些常用的中醫護理操作技術,如穴位按摩、拔火罐、刮痧、熏洗療法、敷臍療法、捏脊等,至今在臨床護理上仍是解決實際問題的重要手段,在預防、治療和康復護理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4]。因此,西醫護理的學生有必要學習中醫護理知識和技能,將在中西醫結合或中醫科室的臨床護理實習作為課堂教學的延伸和補充,進一步掌握中西醫護理的雙向技能,將中西醫護理的優勢相結合,從而提高護理實踐的有效性。
2 中西醫結合護理的臨床教學方法
2.1 重視臨床師資培訓,提高臨床教學質量
臨床護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主導作用,教師的素質直接影響臨床護理教學的質量。要使學生真正掌握中醫護理操作技能,帶教老師首先要懂得中醫護理的基本知識和技能。而目前臨床教師都是西醫護理或中醫護理專業的畢業生,缺乏中西醫兼通的護理人才,中西醫護理方法和手段也未能真正系統有效地結合,使得臨床上中西醫兩套護理理論與技術并行,而且普遍存在重西醫輕中醫的現象。因此,作為臨床護理教育者,首先,要確立正確的中西醫結合護理理念和教育觀念,正確認識中西醫結合護理的科學性與必要性,認識各自優勢和護理內涵的共同之處,并將其有機結合起來應用于實踐。為此,我們組織西醫護理專業的帶教教師系統地學習了中醫護理理論,并組織所有帶教教師進行中醫護理操作技術集中培訓,共同探討中醫護理知識和技能,規范帶教流程和方法,鼓勵開展中西醫結合護理的臨床科研。最后,經過層層篩選嚴格考核才授予帶教資格,提高帶教教師的中醫護理操作水平與實踐能力,使教師能夠有的放矢地將中西醫護理操作緊密結合,為臨床實習教學打下良好基礎。
2.2 探索有效教學方案,提高臨床帶教水平
在臨床教學中,首先,建立科學的臨床教學管理體系,設立教學總帶教,負責安排臨床理論授課、護生的理論操作考核、及時聽取帶教教師及護生之間的相互反饋,進行經驗總結,改進教學方案,確保教學工作管理科學到位。其次,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一帶一”臨床教學模式,安排一名帶教老師帶一位學生,分管4~8個病人,運用護理程序對所管轄的病人實施整體護理,開展從入院至出院的全程護理,運用“望、聞、問、切”采集病史評估資料,采用辨證施護的方法確立護理診斷實施護理措施,并完成健康指導、醫護患的溝通、中西醫結合護理病歷的書寫等工作。整個過程中自始至終一對一隨師帶教,并注意結合PBL教學法,帶領學生到床邊結合實際病例進行實地講解、手把手操作示范,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隨時根據學生薄弱環節進行重點指導及時整改。并開展中西醫結合的護理病例討論及教學查房,提高和鞏固臨床所學的中西醫結合護理的理論及技能。
2.3 結合中醫護理基本技術,開展中西醫結合技能培訓
通過改革帶教方法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并隨時與中醫護理操作技術相聯系。在相關項目的基礎操作練習中增加中醫操作方面的知識,如在注射練習中結合中醫的穴位進行穴位注射,在大量不保留灌腸練習中結合示教中藥保留灌腸,護理腫瘤化療病人時采用藥物止吐的同時配合穴位按摩、耳穴敷貼等方法,可以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由于中醫的護理操作技能較多,而實習課時有限,并且有些項目在帶教中也不能由護生直接在病人身上練習,對于常用的中醫護理操作技術我們便通過開展強化訓練完成,讓學生和師生之間相互操作共同提高。操作訓練時由簡到繁、循序漸進,注意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鼓勵學生參加醫生查房、典型病例討論等,著重培養其臨床分析判斷的能力,拓寬學生知識面,培養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和整體素質,為以后從事中西醫結合臨床護理工作打下堅實基礎。
把現代護理理念與傳統中醫護理方法相結合,創建出中西醫結合的最佳護理模式,是中西醫護理同仁們義不容辭的責任。而臨床教學是護理教育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只有積極探索中西醫結合的最佳護理路徑和臨床教學模式,在教學中將中醫護理和西醫護理的優勢進行互補,才能培養出適合新形勢的中西醫結合復合型護理人才[5]。
參考文獻
1 黃君,毛喜蓮,秦鋒,等.臨床護理教學中融入“辨證施護”的探討.湖南醫科大學學報,2009,11(5):85-87.
3 Tanner CA. Nursing education: current themes, puzzles and paradoxes .Community Nursing Research,2007,(40):3-14.
情緒焦慮、抑郁、恐懼等是癌癥患者最常見的心理反應,往往貫穿于診治過程的始終。消極的心理反應或負性情緒時間過長,對腫瘤患者的治療和康復極為不利。因此,作為腫瘤??漆t師,在治療患者軀體疾病的同時,應給患者更多的關愛,幫助患者消除消極的心理反應,增強患者與疾病作斗爭的信心,促使患者配合醫師,從而獲得好的治療效果。根據腫瘤患者特殊的情感需要,將如何關愛腫瘤患者作為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重要內容。另外,定期組織研究生與德高望重的醫師及心理康復專業醫生進行座談,交流工作體會,提高研究生的服務意識和工作能力。加強對專業學位研究生腫瘤心理康復、人文理念及服務意識的培養,將有助于提高研究生的綜合素質和臨床實際工作能力。
2構建具有腫瘤??铺攸c的培養體系,加強管理,完善考核和監督機制
(1)充分發揮內科學、外科學教研室的作用,重視臨床基礎知識掌握、基本技能訓練。由于目前醫學院校畢業生就業難,加之社會上“學歷熱”愈演愈烈,接受研究生教育成為本科畢業生的重要出路。不少學生畢業后閉門讀書,有的院校干脆在實習階段就放了長假,導致這些學生被錄取后臨床能力很差,必須對這些學生狠抓基礎知識、基本技能訓練。但專業的腫瘤病區病種較為單一,不利于專業學位研究生掌握多發病、常見病以及臨床基本技能。在研究生進入腫瘤病區之前,統一進行基本技能培訓,內容主要有:崗位責任、醫療規范、科研方法、醫療糾紛防范等,其中醫療規范主要包括系統體格檢查、醫療文書的書寫、無菌操作規范、胸穿、腹穿、無菌導尿等。因此,在腫瘤學研究生培養工作中,要注意充分發揮內科學、外科學教研室的作用,共同協作完成培養過程,保證研究生具有合理的知識結構,掌握扎實的臨床知識。
(2)建立科學合理的腫瘤臨床技能培訓考核體系,保證研究生臨床能力培訓的質量。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的主要目的是掌握本學科的臨床技能。努力探索腫瘤學臨床醫學專業學位培養模式,嚴格執行規范化培養方案,堅定培養技術過硬且具有腫瘤專業意識的腫瘤??漆t師的培養方向。腫瘤??葡略O腫瘤外科、腫瘤內科、放射治療科3個科室,雖然3個研究方向要求掌握的基本知識和臨床技能不同,但培養方案卻具有一個共同特點,即都必須經過外科、內科的基礎培訓,掌握一定的基本技能后再進入相應腫瘤??七M行培訓。另外,多年的臨床實踐證明,多學科協作的規范化綜合治療是提高腫瘤治療效果的有效措施,也是今后腫瘤治療發展的趨勢。因此,腫瘤學專業3個研究方向的研究生培養都要注重相關學科知識和技能的培訓[1]。在臨床培養環節中,有關科室要對專業學位研究生的臨床輪轉做好入科和出科記錄,并對研究生的科室輪轉情況和臨床能力做出真實客觀的評價,成立二級學科臨床技能考核委員會,制訂詳細的考核辦法和指標體系,將研究生臨床技能考核結果作為研究生能否畢業和指導教師考核的重要參考依據。充分發揮醫院醫療質量控制系統的作用,如定期病案質量檢查、三級查房等,對研究生的病歷書寫質量等進行檢查。另外,根據腫瘤??频奶攸c,在基本的輪轉完成之后安排病種考核,由腫瘤外科、腫瘤內科和放射治療科聯合組成考核組,主要考核研究生綜合運用本學科及相關學科知識的能力。
(3)以教研室為主體,加強臨床技能培訓過程的管理和監督。一般的醫學院校臨床教研室主要為本科教學而設,由教學干事負責臨床教學的組織和安排,各級人員均有明確的職責,教學工作有具體的實施措施、有評估反饋、有獎懲,形成了規范的管理流程。研究生教學不同于本科生教學,每個人都有各自的導師,課題差異很大,但臨床能力訓練卻是相似的,對同一專業的研究生有著共同的要求。要提高專業學位研究生的臨床能力,就必須把研究生教學納入臨床教研室職責范疇,發揮教學干事的能動性,制訂具體的培養目標和實施措施,統一安排輪轉計劃,進行過程管理,最后統一考核。要使教研室主任和臨床醫師把研究生臨床能力的培養當作自己的重要任務,在輪轉中努力為他們創造更多的實踐機會,以提高他們的臨床能力[2]。另外,充分發揮導師在研究生培養與管理中的作用,研究生培養實行的是導師制,導師是第一責任人,在臨床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過程中,導師的作用非常重要。因此,研究生導師必須不斷加強自身修養,無論在臨床醫療、學術研究還是在做人方面都要起到示范作用。
按照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等聯合出臺的《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實施意見》要求,制定和實施市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3年計劃,繼續完善中醫藥服務網絡,積極爭取省市級中醫優質資源下沉,積極爭創省中醫藥適宜技術示范基地,大力推廣中醫藥新技術、新療法,積極開展基層中醫藥適宜技術培訓。
二、全力提升中醫院服務能力,奠定縣域中醫龍頭地位。
市中醫院要加強標準化建設,擴大康復病區,開設名中醫館,強化中醫藥重點學科建設,業務上要主動上聯,向上級醫院聯系業務幫扶,著重加強急救、院感、透析、麻醉、病理、中藥飲片等薄弱環節管理,提升中醫院綜合實力,加強對社區、衛生院奠定縣域中醫龍頭地位,同時要加快市中醫院遷建工程進度,爭取在年內啟動征地工作。其他公立醫院要大力拓展中醫藥業務和項目,中醫藥收入占比要有明顯增長。
三、全面落實醫改政策、進一步強化醫藥費用控制。
按照《省衛生廳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關于加強中藥飲片使用管理的通知》要求,繼續規范中藥飲片的使用,控制貼均費用,加大監管力度,定期實施抽查。市中醫院要積極實施中醫單病種管理和中醫臨床路徑管理工作,遴選和推廣應用5個療效確切,技術規范,水平先進的中醫(中西醫結合)單病種,強化單病種質量控制,規范中醫診療行為,促進中醫藥臨床特色優勢標準化建設。
四、發揮中醫藥在基本醫療公共衛生服務中的作用
全面推進中醫藥“三進”工程。鞏固衛生強市創建成果,進一步推進城鄉社區中醫藥工作,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衛生院)中醫科和中醫藥設置率達100%,鼓勵執業中醫師開展多點執業工作,推廣和應用2項中醫藥適宜技術,為基層群眾解決提供質優價廉的中醫藥服務,擴大中醫藥慢病防治范圍。強化中醫藥科普知識宣傳,繼續推進“中醫中藥中國行—進鄉村、進社區、進家庭”活動,加強中醫藥知識及文化傳播網絡建設,廣泛開展中醫藥政策和文化科普宣傳活動,提高社會對中醫藥的認知度和認同度。
五、加強中醫藥人才培養,建設好中醫藥人才隊伍。
為解決醫療人才建設滯后,2014年全國范圍內全面推行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制度,提高臨床醫師隊伍的整體素質。中醫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是在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的基礎之上,結合中醫藥人才特點設立的,對提高整體中醫臨床醫師隊伍素質和醫療服務水平具有重要意義。為使院校教育與畢業后教育無縫銜接,中醫院校將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與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相結合,并同時進行。遵循教育發展規律,解放思想,更新觀念,發揮中醫藥特色,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以滿足中醫藥事業發展對高層次人才需要的要求[1]。
1規范化培訓的目標及意義
規范化培訓的方式,能夠讓專業學位研究生真正的進入臨床工作,成為合格的住院醫師,注重培養其專業素質、職業道德,掌握扎實的醫學理論及專業知識和技能操作,為社會提供更好的醫療服務。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是醫學生畢業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培養臨床高層次醫師極為重要,對醫學教育起到承前啟后的作用[2]。高等院校和附屬醫院在教改、醫改雙重背景下,要推進二者有機銜接形成合力,二者不能背道而行……既有利于培養勝任力強的中醫臨床醫學人才,又有利于推動碩士生教育由以培養學術型人才為主向以培養學術型和應用型并重人才的戰略轉變[3]。
2傳統碩士培養和規培碩士培養的比較分析
住院醫師規范培訓,是高強度臨床輪轉實習,專業學位性研究生實習的時間可以納入規范化培養3年時間中。根據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大綱》要求制定培訓計劃,分為理論學習和臨床輪訓兩部分。導師及導師組集體培養相結合,以臨床技能為主,時間不得少于33個月。其中理論學習時間為1個月,其余以業余時間自學為主。臨床輪訓為24個月,??婆囵B為9個月。住院醫師規范培訓模式培養出的中醫臨床碩士研究生的培養效果,并與傳統研究生培養模式進行比較,從而得出住院醫師規范培訓培養模式的優越性[4]。由于醫學專業對畢業論文質量和深度的高要求,醫學生將大部分時間投入到科研工作上,導致其動手實踐能力極為有限,而實踐教學是保證和提高醫學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環節和必要手段[5]。培訓的目的是使住院醫師達到某一臨床專科所需要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要求,成為能夠獨立從事某一??婆R床醫療工作的住院醫師[6]。為使院校教育與畢業后教育無縫銜接,為儲備中醫臨床人才后備力量作出貢獻,切實的執行專業學位性研究生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具有重要的意義。
3規培的具體實施策略
專業學位研究生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主要是對其進行規培醫師基礎知識及技能培訓?;A知識培訓:(1)科內知識講座;(2)中醫基礎及經典培訓;(3)典型病例臨床示教;(4)規培醫師試講;(5)出科考核,進行理論知識、臨床實踐技能操作、平時工作成績、病例考核等。考試需通過考核小組才可轉科,否則繼續留在該科室學習。
4規范化培訓存在的問題
4.1醫院及規培生認知不夠重視
(1)醫院對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工作不夠重視,如部分臨床科室其認識停留在“為科室開展醫療工作為主,之后才是培養研究生”。(2)研究生自我認可度低,沒有充分認識到規培的職責所在,未專心投入規培,加之管理考核制度不完善,導致學生臨床能力較差等。
4.2中醫藥知識和技能培養不足
近些年來,受現代醫學影響,診療過程到臨床用藥中醫特色日減。醫院在繁忙的臨床診療工作中,對研究生的中醫藥知識和技能教育仍顯不足。如何在培訓與考核過程中凸顯中醫特色,發揮中醫傳統與現代技術相結合的優勢,是中醫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的重點與難點[7]。
4.3科研能力培訓不足
規培的學習主要圍繞著臨床醫療工作,對醫師科研能力是一個挑戰。工作之余,規培研究生應該自覺地不斷的反省,回顧和總結臨床中遇見的問題,從臨床提升到科研中,達到臨床、科研雙豐收。在臨床實踐中,根據自己的情況,尋找考研目標。
5解決規培存在的實際問題
5.1進一步完善管理考核制度
對碩士規培醫師應進行系統化、規范化管理。中醫院規培應根據實際情況進一步完善管理考核制度,如考勤制度,考評制度,不定期查崗制度等,嚴格進行日??己恕⒃驴己?、年度考核和階段考核等,認真執行規培。將職業道德教育貫穿于培訓中,培養研究生的責任感,調動學習主動性。
5.2加強規培人員對規培重要性的認識
規培加強基礎與臨床之間結合,提高研究生其中醫辨證思維及臨床診治能力,對研究生基礎理論知識的運用、臨床思維的培養和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的提高等有著重要的意義,應認知其重要性并積極投于規培中。5.3提升中醫臨床實踐能力規范化培訓,充分體現中醫臨床特點,結合中醫師承模式,注重培養中醫臨床思辨能力,中醫專業學位研究生,在其規范化培訓基地,應注重中醫基礎知識、中醫辨證思維及診治疾病思路,通過內容豐富、不同層次的學術講座、教學查房、知識競賽等加強住院醫師的中醫基礎知識,提升中醫臨床能力。
5.4加強培養臨床科研能力
中醫碩士規培過程中,跟師時間被分割,其??婆嘤枙r間減少,但總體上臨床時間多,鼓勵規培醫師主動提出臨床問題,培養通過學習專業的科研方法、查詢文獻,進行臨床研究設計和評價。在實踐中不斷優化,提升臨床及科研能力。
5.5強化導師及帶教模式
(1)強化責任導師在規培中的重要角色,加強師承培訓,督促導師對其學生進行指導。(2)選擇中醫理論、臨床經驗豐富的帶教老師,并定期對醫院帶教老師進行培訓、考核,達到規培的帶教資質要求。實行具有中醫特色的培養、帶教模式,傳統的師承模式是中醫人才培養的一大特色[8]。
5.6培養醫患溝通能力
如今醫患矛盾大,對醫療服務提出高要求。醫師不僅需要扎實的臨床功底,還需要良好的溝通能力,才能順利開展醫療活動、避免醫療糾紛、保證醫療安全、進行自我保護。因此培養中需要強化培養醫患溝通的談話方式、溝通技巧,激發道德觀約束言行。中醫住院醫師規范培訓是社會發展的要求,也是院校教育面臨的機遇與挑戰。改變了碩士教學脫離臨床實踐的狀況,真正培養研究生的中醫辨證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但由于我國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制度最近才強制實行,為了提高學習和規培效果,應不斷完善規培制度,貫徹其實施的真正意義。
參考文獻
[1]李少源,蔡虹,李亮,等.提高中醫科學學位研究生思想教育的思考[J].中醫教育,2013(2):50-52.
[2]張紅妹.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存在問題分析與對策探索[J].中國醫院管理,2013,33(22):58-59.
[3]沈曉明.教改醫改互動規范化培訓與專業化教育銜[J].中國高等教育,2012(2):9-11.
[4]郭華,盛淑禎,孔江聯.江西省住院醫師規培生申請在職研究生需求現狀的調查與分析[J].教育與職業,2011(36):170-172.
[5]教育部,衛生部.關于加強醫學教育工作提高醫學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09]4號)[R].2009.
[6]彭義香,傅燕,王真,等.住院醫師培訓體系的建立與實踐[J].中華醫學教育雜志,2010,3(5):779-780.
診斷學是運用醫學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對疾病進行診斷的一門學科[1]。良好的教學方式是讓同學掌握基本的臨床醫學診斷方法的重要途徑。診斷學的教學方式與基礎課程比較,存在較大的差別。基礎課程主要是在課堂上和實驗室完成,而診斷學有大量教學活動在醫院中進行。這就成為診斷學實驗教學的一個難點和關鍵。
1 目前不同專業層次的診斷學實驗課的安排
隨著經濟的發展,高校辦學越來越趨向多樣化、綜合性。就目前中醫院校開辦的專業而言,中醫專業、針灸推拿專業、骨傷專業、護理專業、臨床醫學專業、中西醫臨床醫學專業等,實驗課學時在20學時左右;而像非醫學專業如醫學心理學專業、預防醫學專業、醫學英語專業、口腔工藝專業等總課時相對醫學專業來說少,實驗課在10學時左右。
2 診斷學實驗課的教學環節
診斷學實驗課根據教學的需要,有以下環節。
(1)檢體診斷的實驗室操作技能訓練(又可稱為生理見習)。按照檢體診斷的內容和順序,生理見習包括:檢體診斷的基本方法,一般狀態及其頭頸部查,肺臟檢查,心臟檢查,腹部檢查,脊柱、四肢及神經系統檢查。在教學過程中,我們一般遵循這樣的順序教學。(2)心肺模擬人聽觸診及腹部模擬人檢查。(3)觀看診斷學基本技能及心電圖等的電教片。(4)臨床實踐。(5)實驗室診斷的部分實驗。(6)心電圖實驗。(7)病歷分組討論。
3 診斷學實驗課的教學特點
目前,就我校的學生和教學特點而言,診斷學實驗課的教學特點如下。
3.1 檢體診斷的實驗室操作技能訓練是診斷學實驗的關鍵,關系到學生對醫學基本技能的掌握。
3.2 心肺模擬人聽觸診(一般在心臟檢查之后進行)和腹部模擬人檢查穿插在檢體訓練中,增加了實踐教學的形象性。
3.3 實驗室診斷的部分實驗因專業不同而異,例如,中醫專業、臨床醫學專業、中西醫臨床專業等就選擇進行此項環節,其他如非醫學專業因學時少,教學要求不同不進行此項環節。
3.4 臨床實踐是教學的又一關鍵和難點。診斷學涉及許多臨床疾病,為提高學生學習診斷學的興趣,在教學環節上應安排一定的臨床見習,使學生在學習理論的同時,可以接觸患者,將疾病的癥狀、體征及檢查結果都呈現在學生面前,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也可以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見習,并根據見習結果進行思考,把所學的知識和臨床實際結合起來,對于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大有裨益。但由于目前醫療市場的改革,病人的維權意識增強,加之高校擴招,學生班大人多等原因,給臨床見習帶來一定困難。
3.5 因學生專業和層次的不同,靈活運用各種教學環節。
3.6 分組多以15人/組為標準。如果分組過大,學生觀察和學習、老師示教就會受到一定影響,從而影響教學效果。
3.7 問診和病歷書寫是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薄弱環節,我們在教學實踐中應多加練習。這部分理論課講完后,讓學生按照一定的格式,多寫幾篇病歷,以便學生掌握一般的病歷格式。同時還安排學生到臨床接觸患者,親自問診,收集、整理臨床資料和書寫病歷。但是由于學生缺乏自覺性,病歷完成情況不好。加之學生學習診斷學時初步接觸臨床,在病人面前有不好意思、難為情等心理影響,所以教學環節效果不佳。
4 就診斷學實驗課的現狀提一些個人的拙見
4.1 加強診斷學基本技能的訓練 診斷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既要求學生掌握基本的理論,又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實際操作能力。所以,在教學中應多為學生提供實際操作的機會,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在實驗課中,老師必須做到統一手法,規范動作;學生要分組訓練(最好兩人一組),互換角色。由于實驗課堂上的練習,畢竟太少,應囑學生回寢室再自己練習。課堂訓練時,老師應進行巡視和輔導,及時糾正不規范動作和手法,對學生的操作進行考核,并把考核成績作為平時成績的參照,使學生從思想上重視基本技能的訓練。
由于學生專業的區別,醫學專業學生可基本保證實驗課各個環節的進行,但應把重點放在檢體訓練和臨床實踐中。對于非醫學專業學生應著重進行檢體訓練,這樣可增加教學的趣味性和實用性。
4.2 改變傳統的考試模式 打破傳統的考試方法,即筆試和實習前臨床考核(同學之間的互相檢查),傳統的考試方式著重考學生書本知識的掌握情況,而錄像考試以形象生動的具體畫面展示在受試者面前,并且把一個個的實際問題交給受試者,要他們在有限的時間內把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重點考查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診斷學考試近乎床旁考試[2]
傭拐鋃涎д嬲晌俅慘窖У幕?。〖STHZ〗4.3 基于第2點,就一定要加強臨床實踐,培養學生的分析問題的能力。
4.3.1 讓學生早期接觸臨床[3]
繚詿笱Ф曇毒涂枇俅慘窖迪胺矯嫻目緯痰?。〖STHZ〗4.3.2 增加臨床實踐的學時數,帶教老師最好長期從事臨床工作,以便和病人建立良好的教學合作關系。
4.4 實習課分組不宜過大。搞好診斷學的教學,加強實驗課的教學管理,對提高教學質量,提高學生掌握基本技能能力及其臨床實踐能力尤為重要。
4.5 目前檢體訓練的實驗課教學方法主要是經典的教師教、學生做的模式,所以加強教師的監管性和學生的自覺性尤為重要,鼓勵學生多動手。
4.6 多進行病歷討論教學 帶教老師選擇比較典型的、難度適中的病歷,讓學生根據病歷提供的臨床資料進行病歷分析討論,提出完整診斷和診斷依據。在這樣的訓練過程中,培養學生臨床診斷思維方法和分析問題的思路,對以后進入臨床實習和工作打基礎。
4.7 如果有條件的話,可以投資建立臨床技能中心,目前我校已在新校區投資建設了實訓中心。如果能夠建立臨床診斷技能培訓分中心,那會更好。
筆者認為,臨床診斷技能培訓分中心應建設:
(1)模擬病房:下設心肺聽觸診訓練室,腹部檢查訓練室,脊柱、四肢及神經系統和五官檢查訓練室,急重癥搶救訓練室,病患處理訓練室。
(2)模擬門診:使用SP(標準化病人)[4]進行教學,并建立為SP的模擬候診場所。醫療體制的改革和醫學模式的轉變使臨床見習面臨新的困難,如病人和主管醫生不配合教學、病歷不易查閱等。采取一些相應的對策,包括加強與病人及醫護人員的溝通、采用SP(標準化病人)及多媒體教學、增加課時及交叉輪轉教學的方法等,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醫療和教學的矛盾,對保證臨床見習質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3)臨床操作技術訓練室:選擇臨床常用的操作技術(如胸腔穿刺術、腹腔穿刺術、腰椎穿刺術、靜脈插管術等),利用模擬人進行訓練。
(4)多媒體學習、評估室:利用現有診斷學課程網站,建立多媒體學習中心,同時建立網絡化的訓練評估體系,對每位訓練者進行評估。
當然,這些不是簡單的設想所能達到,需要再努力。
4.8 開設臨床基本技能這門課程 臨床基本技能為醫學重要橋梁課程,也是實踐新教學模式的重要課程之一。如果有成熟的開課條件,可選擇資深診斷學方面內、外、婦產科、兒科等專家教授,輔以護理、影像及計算機方面教師擔任,再根據需要從臨床抽調有經驗的臨床醫生參與教學。為學生訓練和老師示教提供優良的環境,保證基本技能教學和學生自學的需要。
我校的心肺模擬聽觸診訓練就是很好的臨床技能訓練的實例,只是開放程度不夠,未形成完善的課程體系。
4.9 多開展診斷學技能比賽 診斷學技能比賽不僅可以調動學生學習診斷學的興趣,而且在比賽過程中學生更有效的學習了技能訓練檢體診斷的方法,并且容易發現自己在學習過程中容易出現的錯誤。
診斷學的教學與學生的臨床實習間隔時間較長,部分學生對基本的操作內容有的可能淡忘,所以有必要在實習前再進行臨床基本技能訓練和考核。以便使學生對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有一個回顧性復習,到臨床實習階段能更好地適應臨床實際工作。
5 總結
本文對診斷學實驗課教學進行了初步的探討,當然也存在著與實際相結合的問題,我們應根據實際情況克服困難,從多方面努力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 陳文彬,潘祥林.診斷學,第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99.
診斷學是運用醫學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對疾病進行診斷的一門學科。良好的教學方式是讓同學掌握基本的臨床醫學診斷方法的重要途徑。診斷學的教學方式與基礎課程比較,存在較大的差別。基礎課程主要是在課堂上和實驗室完成,而診斷學有大量教學活動在醫院中進行。這就成為診斷學實驗教學的一個難點和關鍵。
1目前不同專業層次的診斷學實驗課的安排
隨著經濟的發展,高校辦學越來越趨向多樣化、綜合性。就目前中醫院校開辦的專業而言,中醫專業、針灸推拿專業、骨傷專業、護理專業、臨床醫學專業、中西醫臨床醫學專業等,實驗課學時在20學時左右;而像非醫學專業如醫學心理學專業、預防醫學專業、醫學英語專業、口腔工藝專業等總課時相對醫學專業來說少,實驗課在10學時左右。
2診斷學實驗課的教學環節
診斷學實驗課根據教學的需要,有以下環節。
(1)檢體診斷的實驗室操作技能訓練(又可稱為生理見習)。按照檢體診斷的內容和順序,生理見習包括:檢體診斷的基本方法,一般狀態及其頭頸部查,肺臟檢查,心臟檢查,腹部檢查,脊柱、四肢及神經系統檢查。在教學過程中,我們一般遵循這樣的順序教學。(2)心肺模擬人聽觸診及腹部模擬人檢查。(3)觀看診斷學基本技能及心電圖等的電教片。(4)臨床實踐。(5)實驗室診斷的部分實驗。(6)心電圖實驗。(7)病歷分組討論。
3診斷學實驗課的教學特點
目前,就我校的學生和教學特點而言,診斷學實驗課的教學特點如下。
3.1檢體診斷的實驗室操作技能訓練是診斷學實驗的關鍵,關系到學生對醫學基本技能的掌握。
3.2心肺模擬人聽觸診(一般在心臟檢查之后進行)和腹部模擬人檢查穿插在檢體訓練中,增加了實踐教學的形象性。
3.3實驗室診斷的部分實驗因專業不同而異,例如,中醫專業、臨床醫學專業、中西醫臨床專業等就選擇進行此項環節,其他如非醫學專業因學時少,教學要求不同不進行此項環節。
3.4臨床實踐是教學的又一關鍵和難點。診斷學涉及許多臨床疾病,為提高學生學習診斷學的興趣,在教學環節上應安排一定的臨床見習,使學生在學習理論的同時,可以接觸患者,將疾病的癥狀、體征及檢查結果都呈現在學生面前,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也可以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見習,并根據見習結果進行思考,把所學的知識和臨床實際結合起來,對于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大有裨益。但由于目前醫療市場的改革,病人的維權意識增強,加之高校擴招,學生班大人多等原因,給臨床見習帶來一定困難。
3.5因學生專業和層次的不同,靈活運用各種教學環節。
3.6分組多以15人/組為標準。如果分組過大,學生觀察和學習、老師示教就會受到一定影響,從而影響教學效果。
3.7問診和病歷書寫是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薄弱環節,我們在教學實踐中應多加練習。這部分理論課講完后,讓學生按照一定的格式,多寫幾篇病歷,以便學生掌握一般的病歷格式。同時還安排學生到臨床接觸患者,親自問診,收集、整理臨床資料和書寫病歷。但是由于學生缺乏自覺性,病歷完成情況不好。加之學生學習診斷學時初步接觸臨床,在病人面前有不好意思、難為情等心理影響,所以教學環節效果不佳。
4就診斷學實驗課的現狀提一些個人的拙見
4.1加強診斷學基本技能的訓練診斷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既要求學生掌握基本的理論,又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實際操作能力。所以,在教學中應多為學生提供實際操作的機會,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在實驗課中,老師必須做到統一手法,規范動作;學生要分組訓練(最好兩人一組),互換角色。由于實驗課堂上的練習,畢竟太少,應囑學生回寢室再自己練習。課堂訓練時,老師應進行巡視和輔導,及時糾正不規范動作和手法,對學生的操作進行考核,并把考核成績作為平時成績的參照,使學生從思想上重視基本技能的訓練。
由于學生專業的區別,醫學專業學生可基本保證實驗課各個環節的進行,但應把重點放在檢體訓練和臨床實踐中。對于非醫學專業學生應著重進行檢體訓練,這樣可增加教學的趣味性和實用性。
4.2改變傳統的考試模式打破傳統的考試方法,即筆試和實習前臨床考核(同學之間的互相檢查),傳統的考試方式著重考學生書本知識的掌握情況,而錄像考試以形象生動的具體畫面展示在受試者面前,并且把一個個的實際問題交給受試者,要他們在有限的時間內把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重點考查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診斷學考試近乎床旁考試
4.3實習課分組不宜過大。搞好診斷學的教學,加強實驗課的教學管理,對提高教學質量,提高學生掌握基本技能能力及其臨床實踐能力尤為重要。
4.4目前檢體訓練的實驗課教學方法主要是經典的教師教、學生做的模式,所以加強教師的監管性和學生的自覺性尤為重要,鼓勵學生多動手。
4.5多進行病歷討論教學帶教老師選擇比較典型的、難度適中的病歷,讓學生根據病歷提供的臨床資料進行病歷分析討論,提出完整診斷和診斷依據。在這樣的訓練過程中,培養學生臨床診斷思維方法和分析問題的思路,對以后進入臨床實習和工作打基礎。
4.6如果有條件的話,可以投資建立臨床技能中心,目前我校已在新校區投資建設了實訓中心。如果能夠建立臨床診斷技能培訓分中心,那會更好。
筆者認為,臨床診斷技能培訓分中心應建設:
(1)模擬病房:下設心肺聽觸診訓練室,腹部檢查訓練室,脊柱、四肢及神經系統和五官檢查訓練室,急重癥搶救訓練室,病患處理訓練室。
(2)模擬門診:使用SP(標準化病人)[4]進行教學,并建立為SP的模擬候診場所。醫療體制的改革和醫學模式的轉變使臨床見習面臨新的困難,如病人和主管醫生不配合教學、病歷不易查閱等。采取一些相應的對策,包括加強與病人及醫護人員的溝通、采用SP(標準化病人)及多媒體教學、增加課時及交叉輪轉教學的方法等,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醫療和教學的矛盾,對保證臨床見習質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3)臨床操作技術訓練室:選擇臨床常用的操作技術(如胸腔穿刺術、腹腔穿刺術、腰椎穿刺術、靜脈插管術等),利用模擬人進行訓練。
(4)多媒體學習、評估室:利用現有診斷學課程網站,建立多媒體學習中心,同時建立網絡化的訓練評估體系,對每位訓練者進行評估。
當然,這些不是簡單的設想所能達到,需要再努力。
4.8開設臨床基本技能這門課程臨床基本技能為醫學重要橋梁課程,也是實踐新教學模式的重要課程之一。如果有成熟的開課條件,可選擇資深診斷學方面內、外、婦產科、兒科等專家教授,輔以護理、影像及計算機方面教師擔任,再根據需要從臨床抽調有經驗的臨床醫生參與教學。為學生訓練和老師示教提供優良的環境,保證基本技能教學和學生自學的需要。
我校的心肺模擬聽觸診訓練就是很好的臨床技能訓練的實例,只是開放程度不夠,未形成完善的課程體系。
4.9多開展診斷學技能比賽 診斷學技能比賽不僅可以調動學生學習診斷學的興趣,而且在比賽過程中學生更有效的學習了技能訓練檢體診斷的方法,并且容易發現自己在學習過程中容易出現的錯誤。
診斷學的教學與學生的臨床實習間隔時間較長,部分學生對基本的操作內容有的可能淡忘,所以有必要在實習前再進行臨床基本技能訓練和考核。以便使學生對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有一個回顧性復習,到臨床實習階段能更好地適應臨床實際工作。
5總結
本文對診斷學實驗課教學進行了初步的探討,當然也存在著與實際相結合的問題,我們應根據實際情況克服困難,從多方面努力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 陳文彬,潘祥林.診斷學,第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4,199.
[2] 羊裔明,吳謹渚,歐陽飲.醫學生診斷學考試方法的探討.
醫學教育,1991,(6):27-29.
[3] 梁仁,陳遠存.高等醫學院校臨床實踐能力培養初探.
錢鴻雁 黃蔚萍 陳紅 劉玲 金艷
摘要目的:探討情景模擬測試在臨床護士應急能力培養中的應用效果,以提高護理人員對危急癥患者救治及突況處置能力。方法:采用整群配額抽樣方法,抽取臨床科室護士50名進行模擬情景測試,比較2012年1~6月份與2012年7~12月份測試結果。結果:2012年7~12月份護士應急狀況判斷能力、應急處理措施、儀器操作、應急處理反應、急救用藥處理情況高于2012年1~6月份,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物品準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通過對臨床護士情景模擬測試,可提高科室搶救物品完好率,完善應急急救流程,提高臨床護士應急能力水平,提高患者搶救成功率與滿意度。
關鍵詞 應急能力;突況;模擬測試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3.057
應急能力是指應對突發事件的反應能力和應對能力,是人一種潛意識反應,當遇到某件事情,人的大腦立即根據以往經驗和自我思維來處理這件事的能力。急救是臨床工作中應急能力之一。急救能力關系到護士在臨床工作中是否能夠及時、有效地應對突發狀況,正確判斷情況,予以及時合理的處理,沉著果斷地輔助醫師進行急救。隨著優質護理服務開展,患者及家屬對護理服務的期望值也日益增高,對護士應急能力要求也不斷增高。當患者發生病情變化時,家屬心情緊張急躁,有可能導致醫療護理事故、差錯環節很多,針對性防范措施就顯得尤為重要。通過對我院臨床護士運用情景模擬形式對應急能力測試,以提高臨床護士在各種應急情況下的處理能力,為危重患者爭取最佳搶救時機,提高搶救成功率,同時,完善各項應急搶救流程,減少醫療糾紛發生,提高滿意度。
1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2012年1~12月采用整群配額抽樣方法,抽取臨床科室護士50名,均為女性,年齡20~30歲,平均25歲。文化程度:中專6名,大專36名,本科8名。職稱:主管護師6名,護師18名,護士26名。科室分布:小兒科3名,神經內科3名,消化腎臟內科5名,心血管科4名,內分泌科2名,婦產科3名,神經外科4名,普外科10名,骨科3名,五官科2名,血液腫瘤科2名,老年科3名,特需科2名,感染科1名,呼吸科2名,肺科1名。
1.2方法
1.2.1考核方法護理部安排科護士長1名及2名護士長作為考核人員,進行統一培訓。制定標準模擬題。被抽到護士必須參加應急能力測試。護理部統一制定考核表單,從應急狀況判斷能力、應急處理措施、物品準備情況、應急處理反應、急救用藥掌握情況6個方面進行測評。通過2012年1~6月份測評并進行現場指導后,護士自我練習,高年資護士指導,護士長測評后,在2012年7~12月份再次進行測試。
1.2.2測試內容護理急救知識:患者緊急狀態時的應急預案及處理程序,如患者窒息、猝死、休克等;意外事故緊急狀態時的應急預案及處理程序,如停水、停電、停氣、火災等。??茟鳖A案與處理程序:急腹癥、羊水栓塞、消化道大出血、腦疝、小兒驚厥、急性肺栓塞等[1]。急救技能:包括胸外心臟按壓、心肺復蘇、心電監護、除顫儀的使用、呼吸機的使用、吸痰技術、氣管切開套管意外脫出的處理等[2]。觀察能力:觀察患者病情的要點、觀察的方法、病情的評估、病情惡化的表現,患者潛在的安全隱患等。其他相關知識:搶救儀器調配、搶救的配合重點,如藥品和物品準備、常用急救藥物的使用注意事項、如何正確執行口頭醫囑、基本搶救程序等。
1.2.3培訓方法實施多層次多方位培訓方法。
1.2.3.1現場指導培訓完成測試后,考核老師對被考核者存在問題當場點評,并解答疑惑[3]。當場做好指導工作,以利于今后應急能力的提高。
1.2.3.2操作視頻培訓由我院技能操作能手按照《基礎護理學》進行示范操作,制成視頻[4],在每月全院業務培訓中有目的有計劃進行學習;同時將培訓視頻放在OA網上,讓全院護士隨時進行學習,提高護士感性認識。
1.2.3.3護士長及科內技術能手培訓考核每月由護士長或者科室內技術能手進行基本操作技能培訓,每季度進行考核,考核成績納入績效考核。
1.3統計學處理采用PEMS 3.1統計學軟件,培訓前后護士應急測試結果比較采用自身配對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結果
3討論
3.1情景模擬測試有利于臨床護士提高應急能力情景模擬測試使臨床護士系統、全面地學習急救技能操作和涉及應急預案相關的常規、制度、流程及處置程序。通過反復演練熟練掌握各項急救技能,提高應急考核能力,提升整體協調能力,護士把情景模擬測試中獲得的技巧應用于臨床工作中,從而提高搶救成功率[5]。同時,提高應急能力水平是實施系統化護理的基礎,是提高護理質量和患者滿意度的保證[6]。
3.2情景模擬測試有利于培養護士急救意識及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通過應急能力測試,運用情景模擬案例,為護士制造出身臨其境、緊張的急救氣氛,有效地培養護士急救意識及應對突發事件處理能力。特別是對年資較低護士,在實際臨床工作中經驗較少,遇突發狀況會出現手足無措,雖然對每一項急救技能能熟練操作,但是在緊急情況下,不是單單完成一個操作就能處理好問題,往往是多個技能有序有輕重緩急進行,或者是需要多人配合完成的。在測試過程中及時完善一些急救流程。同時在模擬救治過程,護士對患者進行全面的分析、檢查和判斷,綜合運用急救理論基礎知識和急救技能操作,有助于拓寬護士的思路,避免機械、死板的“克隆”學習模式,在面對復雜多變的臨床工作時能夠靈活處置,從容應對[7]。因此,有必要進行應急能力測試來提高處理突發事件能力。結果顯示,通過2012年上半年應急能力測試后,下半年的應急能力測試有所提高。
3.3模擬情景測試可對護士進行針對性指導在應急能力測試過程中,通過系統化進行現場操作指導,進行個體化培訓。通過對測試對象實際操作情況進行針對性評估,確定其在應急狀態下處理事件中存在問題,對測試對象及時指導,同時可共同探討如何自我訓練,這樣使測試對象明確方向,有利于問題改進,快速提高應急能力,也是護士比較愿意接受的方法之一。
3.4抽查形式模擬情景測試可激發護士學習自主性通過抽查形式進行測試,有利于護士及時進行自我學習??勺孕羞M行反復練習,有效激發了護士學習積極性和自主性,并能夠有機地將理論與實踐知識融合在一起,培養護士臨床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縮短理論知識與臨床實踐的距離,全面掌握急救護理操作技術[8]。
3.5模擬情景測試可提高科室的重視程度把應急能力測試與科室績效考核掛鉤,促使全科室人員重視。測試對象可在科室護士長或高年資護師指導下進行反復練習,以達到提高應急能力目的。特別是對新護士,指導其掌握正確的練習方法,嚴格規范化管理,通過應急能力培訓測試,逐步提高新護士語言表達能力、動手能力、解決問題能力,以讓其更快適應臨床工作,實現優質護理服務,確保臨床護理安全,達到患者滿意。
3.6情景模擬測試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提高護士的應急能力不是1次或2次培訓測試就能達到的,必須要建立長期培訓機制和培訓模式及不斷進行演練。要使護士能夠系統、完整地掌握急救知識和護理心理學知識,應掌握過硬的急救操作技能,具有良好的心理素養,就要堅持長期的培訓、學習和考核,并在各種突發事件工作實踐中不斷的鍛煉,才能真正達到提高全院護士應急能力水平。
4小結
情景模擬的應急能力測試能使臨床一線護理人員系統、完整地體驗與掌握應急預案搶救的基本知識和實踐操作技能,通過不斷的強化操作演練,全院的急救操作技能有顯著的提高,并能將模擬訓練中獲得的技巧應用于臨床護理實踐中,通過實施應急能力測試,大大提高了我院臨床搶救成功率,減少糾紛的發生,得到醫師肯定,對護士的綜合素質及搶救配合能力感到滿意。護士自身價值也有體現,保證優質護理的順利開展。
參考文獻
[1]孔麗.分層級培訓護士緊急救治能力的效果與體會[J].中醫藥指南,2012,10(16):394-395.
[2]袁春蓮.臨床情景模擬應急演練在低年資護士應急能力培養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2,18(6):104-105.
[3]林淑紅.優質護理形勢下新護士的操作技能培訓[J].湖南中醫藥大學學報,2012,32(6):76-77.
[4]劉文文.操作視頻在臨床護理技能培訓中的應用及分析[J].中外醫學研究,2013,11(4):82-83.
[5]林春蓉,鄭佩璇,黃澤蘭.應急預案情景模擬演練的效果分析[J].當代護士,2012,5:161-162
[6]馬衛紅,馬艷紅,海向軍,等.淺談臨床實習前強化練習護理技能操作[J].中華現代護理學雜志,2008,5(23):2184-2185.
[7]勾忠杰,李金林,賀鈺,等.護理操作技能培訓中培養護士發散性思維的實踐[J].護理學雜志,2008,26(9):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