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扒开双腿猛进入爽爽免费,男生下面伸进女人下面的视频,美女跪下吃男人的j8视频,一本色道在线久88在线观看片

牙周病護理模板(10篇)

時間:2023-06-25 16:03:07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牙周病護理,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牙周病護理

篇1

(2)病人準備:術前1周完成牙周基礎治療。男性病人囑刮胡子。血常規、出血及凝血功能異常者,感冒鼻塞者,女性月經期間,局部口腔潰瘍者暫停手術。

(3)環境準備:手術在門診單人治療室或專用小手術室進行,手術前需進行空氣消毒,降低手術感染率。室內應舒適、安靜,使病人身心放松,配合手術治療。

(4)用物準備:滅菌手術衣、手套、口罩、帽,手術包,X線平片,局部,0.2%氯己定,生理鹽水,牙周塞治劑,遵醫囑備特殊材料如人工骨、組織再生膜等。

手術器械準備齊全是順利完成手術的必要條件。護士必須熟悉各種手術過程及各種器械的名稱和性能,還要了解不同醫生對各種器械的使用習慣。這樣才能準確無誤地做好配合工作,使手術順利進行。

(5)調整醫生、護士與病人位置,使病人仰臥在手術牙椅上,充分暴露手術視野;手術器械臺與手術區域相連形成一個無菌區且方便手術者操作。

(6)協助局部麻醉:遞1%碘酊棉簽及局部,協助擴大手術野。

(7)術區消毒:0.2%氯己定20ml囑病人含漱1min,協助醫生用1%氯己定消毒棉球消毒手術區(包括口唇周圍半徑5cm的范圍)。論文百事通

2術中護理

(1)巡回護士打開無菌手術包。

(2)洗手護士:洗手護士穿戴無菌手套,配合手術護理。

鋪孔巾:注意與手術區域相連形成一個無菌區且方便手術者操作為宜。

保持術區清晰:左手持強吸管,隨時吸除口內及術區的積血和唾液,防止積血和唾液刺激病人咽部,引起吞咽反射造成嗆咳危險,保持術區清潔無血。吸引器必須保持通暢,用蒸餾水抽吸沖洗吸管,防止血凝塊堵塞管腔。

手術部位沖洗:遞0.2%氯己定與生理鹽水給醫生進行交替沖洗,及時清除術中刮除的結石及炎性組織。

協助壓迫止血:不要用紗布用力擦傷口,以免損傷軟組織。

協助齦瓣復位:用濕紗布壓迫,使之與根面貼合。

協助縫合:遞縫針線,護士借助持針器(或彎血管鉗)協助過針、剪線、止血,以提高縫合速度,避免發生脫針事故。縫合完畢徹底檢查口腔內是否有殘留的縫線頭、小敷料、縫針等,并及時清除,防止掉入氣管、食管發生意外。

上牙周塞治劑:待醫生用紗布拭干傷口表面,遞牙周塞治劑敷于傷口處,并協助用濕棉簽或濕棉球在牙周塞治劑表面輕輕加壓,長寬要蓋過傷口。操作完成后要仔細檢查滲血及黏附情況。新晨

清理用物:與巡回護士清點器械、敷料,確保無誤。用濕紗布清潔病人唇周血漬,揭去孔巾,撤離手術用物。

篇2

【摘 要】目的:探討口腔牙周病就診過程中心理護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顧性分析2012 年7 月-2013 年7 月在我院就診的口腔牙周病患者80 例,根據護理方法分為兩組,各40 例,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加用心理護理。比較兩組的護理滿意度。結果:觀察組護理滿意度為97.5%,對照組為75%,兩組差異顯著(P<0.05),有統計學意義。結論:將心理護理應用在牙周病患者就診過程中,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依從性及護理滿意度,進而提高治療效果,因此,可以在臨床上進一步推廣應用。

關鍵詞 口腔牙周病;心理護理;護理滿意度

近年來,牙周病的發病率逐漸上升,根據口腔流行病學的調查結果顯示,15 歲以下少年中牙石檢出率高達67%,中年人牙周炎患病率為14%,老年人牙周炎患病率為22%[1]。受經濟、個人認知、社會及心理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很多人對口腔科存在恐懼心理,進而影響或者耽誤了口腔疾病的治療。加強口腔疾病患者的心理護理顯得尤為重要,醫護人員要結合患者的年齡、心理等特點進行針對性的護理,提高治療依從性及治療效果。筆者選擇2012 年7 月-2013 年7 月在我院就診的口腔牙周病患者80 例作為研究對象,現報道如下。

1 資料及方法

1.1 資料

選擇2012 年7 月-2013 年7 月在我院就診的口腔牙周病患者80 例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符合牙周炎的臨床診斷標準[2],將80 例患者根據護理方法分為兩組,對照組40 例,男22 例,女18 例,年齡15~75 歲,平均為(46.34±7.14)歲,其中21 例為牙周炎,19 例為牙齦炎,觀察組40 例,男20 例,女20 例,年齡17~69歲,平均為(44.62±6.04)歲,其中25 例為牙周炎,15 例為牙齦炎,兩組在年齡、性別及患病類型等資料方面無統計學差異(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為對照組40 例患者進行常規護理,包括講述牙周病病因、治療方法、注意事項等,觀察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進行心理護理,具體措施如下:

(1)治療前心理護理。

(2)治療中的心理護理。

(3)治療后心理護理。

1.3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8.0 統計學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標準差表示,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數表示,卡方檢驗。

若P<0.05 表示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有可比性。

2 結果

見表1。

3 討論

牙周病是牙骨質、牙齦及牙槽骨等牙齒支持組織受菌斑微生物的影響,產生的一系列慢性感染性疾病。牙周病病因通常是局部牙垢、菌斑、牙石等引起的,屬于牙周深層組織受損的慢性破壞性疾病,目前還缺乏十分有效的治療方法。牙周病患者在就醫時,大多數會存在不同程度的恐懼心理,即牙科畏懼癥,主要是患者對牙科診治過程或者某些環節存在恐懼心理。其中害怕疼痛是產生牙科畏懼癥的主要因素之一,其他因素也會產生牙科畏懼癥,比如注射器、牙鉆等,都會讓患者產生恐懼感[3]。牙周病患者在就醫過程中,最容易出現的不良情緒便是焦慮,都希望盡快結束治療,但候診廳患者比較多,加劇了患者的焦慮情緒,容易出現一些不必要的沖突。護理人員加強和患者的溝通交流,傾聽患者主訴,并多使用一些鼓勵性的語言,鼓勵患者積極接受治療,樹立治療信心,積極配合醫護人員的工作,從而提高治療效果。除此之外,護理人員也要加強自身學習,提高專業水平,盡量消除患者的焦慮情緒,使其積極配合治療工作。此次研究中,為觀察組患者進行心理護理,不僅使患者順利完成治療,還提高了其對醫護人員工作的滿意度,降低醫療糾紛事件發生率。和對照組相比,其護理滿意度較高,兩組差異明顯(P<0.05)。

綜上所述,將心理護理應用在牙周病患者就診過程中,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依從性及護理滿意度,進而提高治療效果,因此,可以在臨床上進一步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篇3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evidence-based nursing applied in diabetes mellitus complicated with periodontal disease patients. Methods A total of 42 diabetes mellitus complicated with periodontal disease patients were divided by evidence-based nursing implement condition into basic nursing group (12 cases) and evidence-based nursing group (30 cases). Nursing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 Results The evidence-based nursing group had better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 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 scores, bacterial plaque index, and bleeding index than the basic nursing group, and their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Conclusion Application of evidence-based nursing can improve bad emotion and clinical effect in treating diabetes mellitus complicated with periodontal disease patients.

【Key words】 Diabetes mellitus; Periodontal disease; Evidence-based nursing; Effect

近年來隨著社會和生活的不斷發展, 人口老齡化的各種問題也日趨嚴重。糖尿病并牙周疾病是老年人常見的疾病, 統計學資料顯示[1, 2], 糖尿病患者并牙周疾病是正常牙周疾病患者的2~3倍。牙周疾病治療過程中, 因老年患者生理和心理有特殊需求, 可能對于口腔疾病不是十分重視, 認知程度較低, 因而治療的依從性較差, 影響了臨床效果和護理工作的正常實施[3, 4]。本研究通過糖尿病并牙周病患者中應用循證護理的效果進行分析, 擬探討糖尿病并牙周病患者有效的護理措施, 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42例糖尿病并牙周病患者臨床資料匯總和觀察, 根據是否實施循證護理措施分為基礎護理措施組和循證護理措施組。基礎護理措施組12例, 男7例, 女5例, 年齡61~84歲, 平均年齡(70.7±6.2)歲, 職業類別:工人5例, 農民3例, 干部4例。循證護理措施組30例, 男14例, 女16例, 年齡62~82歲, 平均年齡(71.1±6.9)歲, 職業類別:工人11例, 農民7例, 干部12例。納入標準:參照WHO針對糖尿病的診斷標準, 確診為糖尿病患者, 牙周疾病診斷標準主要參照美國牙周病分類國際研討會中的診斷標準進行確診。排除標準:排除對于自身牙周健康有不良影響的疾病, 如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排除哺乳期或者妊娠期女性患者。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兩組患者均針對糖尿病的病情給予降糖藥物等基礎性治療, 對牙周疾病進行常規治療, 主要包括齦上潔治、齦下刮治及抗生素藥物的應用等。

基礎護理措施組主要針對牙周病給予基礎性護理措施。循證護理措施組首先是建立循證問題:①糖尿病并牙周病患者呈現兩極分化, 有些患者不重視疾病, 對于牙周病可能存在的誘因不注意, 另外一部分患者可能對牙周病過度擔心和憂慮, 心理負擔沉重, 加上糖尿病臨床癥狀, 促使其出現不良的心理情緒, 影響了治療的配合度。②口腔衛生知識匱乏, 對于正確的刷牙方法、牙線使用、牙簽使用等認識不足, 不能養成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③糖尿病并牙周病患者年齡較大, 可能因不良心理情緒等原因影響, 在診療過程中出現突發性風險事件, 嚴重者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采用查閱資料和結合臨床經驗的方法建立循證支持, 根據循證問題采取針對性的循證護理方案。實施循證護理措施:①首先患者在敘述病情時, 醫護人員認真的傾聽其傾訴, 盡可能不隨意打斷, 保證患者自尊心, 提高治療的自信心, 緩解緊張焦慮等不良心理情緒。根據治療需要詳細地詢問老年各種病史, 尤其是心腦血管疾病, 以通俗的語言告知患者各項檢查的重要性、優缺點、口腔修復的費用、診療的時間、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 加強護患溝通, 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緒, 提高治療的依從性。②護理人員向患者示范正確的刷牙方法, 牙刷毛束針對牙齦緣, 刷毛和牙齒呈現45°, 稍微施壓, 促使牙刷毛可以進入牙齦溝, 另外一部分深入到鄰近牙面間隙, 水平顫動進行刷洗;正確的使用牙線, 用雙手的食指和拇指繃緊線圈, 兩手指距離2 cm, 保持咬合面正確的接觸, 牙線緊貼在一側牙面的頸部, 呈現C型對牙面進行包繞, 緊貼在牙面進入牙齦緣以下的牙齦溝, 向著切端方向運動, 從而對牙面的菌斑進行刮除。牙簽主要適用于牙間隙退縮較為明顯、牙間隙較大的患者。牙簽放在牙間隙, 緊貼在牙面或者牙根面, 做頰舌方向的移動, 通過摩擦, 消除牙菌斑。

1. 3 觀察指標

1. 3. 1 觀察兩組糖尿病并牙周病患者SDS、SAS評分情況 參照SDS和SAS對兩組糖尿病并牙周病患者心理情緒進行評價, 兩組糖尿病并牙周病患者均可在獨立的情況下完成問卷調查, 問卷調查回收率100%。

1. 3. 2 觀察兩組糖尿病并牙周病患者牙菌斑指數和出血指數情況。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糖尿病并牙周病患者SDS、SAS評分情況, 循證護理措施組患者SDS、SAS評分低于基礎護理措施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糖尿病并牙周病患者牙菌斑指數和出血指數情況, 循證護理措施組牙菌斑指數、出血指數均低于基礎護理措 施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糖尿病是老年患者常見的代謝紊亂性疾病, 糖尿病患者牙周疾病的發生率明顯高于普通人群, 并且隨著糖尿病的不斷發展牙周疾病的發生率也逐漸增高[5, 6]。牙周疾病是誘發牙齒缺失的重要原因, 牙菌斑中含有大量的細菌, 其是牙周疾病發生的重要原因。主要因為牙菌斑可以讓血液凝固加快, 促使血栓形成, 微小血栓形成可能誘發以糖尿病為代表的微血管病變的發生。血糖升高使血液流動性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 促使血小板聚集率明顯增高, 抗凝血因子減少, 增加了紅細胞的脆性, 使組織出現缺氧, 誘發血管內皮細胞破裂, 使得毒素、病毒等有機會侵入, 從而誘發一些列的病變。

糖尿病患者多數為年齡較大的老年患者, 隨著年齡增長, 生理機能明顯衰退, 中樞神經系統各項功能發生遲滯, 患者在口腔修復過程中配合程度明顯降低, 動作緩慢, 影響了診療的效果。另外患者生理年齡增大、口腔衛生、營養狀態和生活飲食習慣等造成患者牙齒缺失數目較多, 余留牙條件不好, 牙齒出現移位、伸長、齲齒等情況, 殘根殘冠較多, 咬合關系和頜位關系紊亂, 牙槽骨有吸收等現象[4]。年齡較大的患者社會關系單一, 負性情緒的排解途徑較少, 孤獨感、失落感強烈, 同時腦功能明顯減退, 其在治療過程中固執、自卑、急躁及多疑等不良情緒明顯增多, 影響了臨床修復診療質量。進行有效的心理疏導, 獲得了患者對于醫護人員和醫療服務的信任感, 減少了不良情緒的發生, 贏得了患者的耐心配合和堅持。另外通過牙周疾病的健康宣傳提高了患者對于牙周疾病的認知程度, 利于治療后牙周疾病的自我護理和防止復發。了解老年患者身體的基本情況和主要的系統性疾病病史, 掌握患者生理動態和心理動態的變化特點, 根據患者可能出現的突發性事件, 給予一定程度的預判。對于一些年齡較大、自理能力較差、交流困難的老年患者, 要注意安排家屬陪同進行診療, 提高老年患者的安全感, 利于通過護患溝通掌握老年患者的需求。

本研究通過分析本院42例糖尿病并牙周病患者臨床資料, 根據是否實施循證護理措施進行分組, 分為基礎護理措施組(12例)和循證護理措施組(30例)。結果表明, 循證護理措施組SDS、SAS評分、牙菌斑指數和出血指數均優于基礎護理措施組(P<0.05), 提示糖尿病并牙周病患者中應用循證護理可以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緒, 提高臨床治療效果。

參考文獻   []

篇4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23.098

牙周病為牙科常見病,很多成年人喪失牙齒都是因牙周病所致,該病會導致牙周組織受損,引起牙痛、牙松動或者牙脫落,也有患者會出現溢膿、口臭等一系列并發癥。牙周病給患者帶來很大痛苦,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因此早發現、早治療,對患者身體健康及生活均有好處。

1 牙周病病理過程

很多成年人喪失牙齒都是因牙周病所致,該病起初為一種炎癥,對牙齦、牙周韌帶及牙槽骨造成感染。其病理呈現進行性。開始因食物受唾液分解形成菌斑,附著在牙齒表面,若不及時刷牙,牙齒表面的菌斑則會變硬滯留在牙齒上,時間長了就會形成牙結石,很難清除。接著牙結石繼續發展就會導致牙齦發炎,而發炎的牙齦會與牙齒之間產生袋狀縫隙,這就為細菌滋生提供了場所。隨后破壞牙槽骨及牙周溝糟,進而引發牙齒松動。通常引發牙周病的非細菌因素有以下幾種,吸煙、營養不良、糖尿病、血液病、遺傳、HIV感染、懷孕、高齡、男性、腫瘤及損傷(用牙不當所致)。經研究發現,牙周炎癥對冠心病及糖尿病也有很大影響,發病人群多數為35歲以上成年人。通常該病是因細菌感染引發的,同時會并發緩慢進行性骨破壞。因年齡不同而存在不同的病程,在青春期到35歲之間,發展速度較快,典型特征為嚴重的牙槽骨損。在青春期早期可導致第一臼齒或門齒產生明顯菌斑,在性成熟期以前,多數為恒牙萌出時發病[1]。

2 牙周病治療

2.1 齦上潔治術 臨床上常用的治療方法為超聲波潔治術,倘若在治療前患者出現牙齦紅腫且大量出血癥狀,應先使用抗生素口服消除炎癥,3 d之后再采用超聲波潔治術。治療和預防牙周病必須控制菌斑,也是臨床對牙周病基礎治療的關鍵。完善潔治是更好地進行牙周病下一步治療的重要前提。因此潔治相當重要。

2.2 齦下刮治術 齦下刮治術也稱根面平整術,通常在潔治術完成4周后進行。臨床上有手工齦下刮治法和超聲齦下刮治法兩種。齦下刮治多數為分區治療,藏在牙周袋中的牙石、菌斑使用器刮。然后用藥物對牙周袋進行消炎處理。在牙周袋內注入鹽酸米諾環素軟膏,濃度為20~100 mg/L,能夠使牙周韌帶細胞的生物學活性得到有效提高,有利于牙周形成新附著,使得牙周創傷短時間內得到愈合以及組織再生。

2.3 牙周病的手術治療 當牙周病的病情嚴重,出現牙周袋、牙槽骨吸收、牙松動和牙齒脫落等癥狀時,必須采取手術治療。一般治療牙周病的手術分為切除手術、重建手術和再生手術3種。切除手術指切除牙齦和翻瓣術,主要是切除受損的牙齦組織以及壞死的牙槽骨,切除手術的治療較為徹底,術后出現不良反應幾率較大,很可能會產生附著齦變窄、畸形等,因此選擇時要慎重。而激光和微波等新方法的出現,大大縮短了切除術的時間,且簡單易操作,治療時患者痛苦極少,臨床治愈率相對較高。

3 牙周病的護理

3.1 牙周病患者基礎護理時要密切結合其治療的特點,重點為術后常規護理。臨床上普遍采用超聲波潔牙療法,在此治療過程中對牙齒的護理工作尤為重要,護理工作是否到位將會影響手術治療效果,良好的護理會減少術后并發癥的發生。患者做好個人防護,能夠有效地預防交叉感染。治療期間護理人員要認真叮囑患者采用0.2%氯已定液漱口,為了降低超聲潔治過程中產生的氣霧對治療診室內造成的空氣污染,要常開窗戶,盡量保持室內通風[2]。下班后,要采用空氣消毒潔凈器消毒5 h。

3.2 護理人員要以熱情、飽滿的服務態度,為患者提供細致、周到的服務,并要營造一種整潔、舒適、健康的治療環境。患者就診時,應以親切、熱情的態度讓患者坐在牙椅上,指導其以正確的就診。操作時要保持動作輕柔、精神集中,使患者能夠切身體會到被關心和被重視,從而在心理上得到安慰,能夠以輕松、放心的心情就診。要切實做到關心、理解患者,為患者消除緊張、恐懼心理。在治療過程中要告知患者關于牙周病治療知識及基本程序,為患者消除顧慮。并向患者介紹同類口腔疾病的成功治療病例,使患者樹立信心,從而正確認識病情。認真、仔細地傾聽患者的述說,要站在患者角度考慮其心情。當排除因血液性致病因素后,根據患者的實際病情提出針對性的詳細治療方案,并就治療過程中有可能產生的一些不適感向患者解釋,從而使患者內心獲得一定的安全感和信賴感,消除焦慮或緊張情緒,從而積極配合治療。

3.3 指導患者日常保健及必用藥的使用。叮囑患者要養成良好的口腔清潔習慣,保持口腔衛生,要掌握正確使用牙線的方法,堅持每天正確刷牙,且飯后要漱口。口腔的環境特殊,很容易滋生細菌。因此為了保持療效,患者必須要做好口腔衛生。指導患者使用正確的方法刷牙。在對牙周病采取系統治療時,用藥量相對較少,通常采用局部用藥,患者視病情嚴重程度口服少量的消炎藥物,口服藥可能會引發頭暈、胃腸不適、嘔吐、嗜睡等副作用,用藥時間最好選擇在飯后半小時。不能長時間用抗菌性漱口液漱口,或者用藥用牙膏刷牙,防止造成口腔內菌群紊亂[3]。除此之外,要對口腔進行定期檢查,定期除掉黏附于牙齒表面的污垢和牙結石,并去除不良修復體,對于咬合不當的要進行調整,防止咬合時受傷。要控制煙酒,飲食合理,營養均衡,保持心情良好,向患者介紹牙周病的致病因素、病程及治療方法,建議患者在治愈后定期作口腔檢查[4]。

參考文獻

[1] 吳亞菲,趙蕾.牙周病藥物治療及進展[J].中國醫藥導刊,2006,8(4):168-169.

[2] 施育才,曾健,陳一,等.局部應用黃芪粉治療牙周病療效觀察[J].浙江中醫雜志,2010,45(4):24-25.

篇5

一次,小李在刷牙時,無意中看到牙齦出血了,一向大大咧咧的他以為自己是“上火”,沒有在意。但是,在吃水果時,他發現水果上的牙齒痕竟然也有m,并且隱約感覺到牙齒還有些松動。這下小李擔心起來,于是去口腔醫院就診。經過醫生診斷,原來小李患了牙周病。醫生告訴他,牙齦出血是牙齦處于炎癥狀態的信號,必須重視。

牙周病指的是發生在牙齒支持組織上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其分類方法有多種,根據感染的范同和程度,一般將牙周病大體分為牙齦病和牙周炎兩大類。其中牙周炎又可分為青春前期牙周炎、青少年牙周炎、快速進展性牙周炎和伴全身疾病的牙周炎。牙周病通常起病隱匿,早期癥狀不明顯,僅表現為出血和口腔異味,易被誤認為上火而耽誤治療。

牙周病的病因比較復雜,可分為局部因素和全身因素。局部因素具有相當重要的作用,全身因素可影響牙周組織對局部刺激的反應,兩者之間關系密切。局部因素中牙菌斑細菌及其產物是導致牙周病的最主要病因,也是引發牙周病的始動因子,口腔衛生不良、微生物的作用、牙結石刺激,特別是齒齦下牙石危害性最大。全身因素與營養代謝障礙、內分泌紊亂、自主神經功能紊亂等有關。此外,創傷、不良修復體的刺激也是病因之一。一些醫源性因素也可以導致牙周疾病。如牙齒充填(補牙)表面不光滑或牙髓治療所封藥物溢出牙齒之外;牙冠(牙套)邊緣不密合,邊緣位置不當;存在不良修復的義齒;正畸治療加力過大、過快,牙面上金屬片過于伸向齦下。

總之,牙周病的病因比較復雜,在治療時不僅要消除注意局部因素,也要考慮到全身的狀態,以便獲得較好的治療效果。

牙周病有哪些臨床癥狀?

牙周病的癥狀是循序漸進的,早期牙齦炎如果治療不及時或不徹底,癥狀會進一步發展、惡化。

牙齦炎病變的范圍比較局限,只波及牙齒周圍的淺層軟組織。牙齦炎主要表現為牙齦充血水腫、缺乏彈性,牙齦探診易出血,局部有牙垢或牙結石。治療后,疾病所造成的組織改變可完全恢復正常。但是牙齦炎如果治療不及時或者不徹底,會有一部分發展成為牙周炎。

牙周炎病變波及牙齦、牙槽骨、牙周膜。此時,不僅牙齦有慢性炎癥存在,而且牙槽,目’、牙周膜也受到破壞。癥狀上除有牙齦炎的表現外,還有牙周袋形成,牙周袋內可有膿液溢出,牙齒有不同程度的松動,X線片可見牙槽骨呈不同程度吸收。此時,疾病已經進入牙周深層組織,它造成的損害是破壞性的,不可逆轉的。徹底治療后,疾病所造成的組織改變也很難恢復。

牙周病常見的并發癥有疼痛、溢膿、口臭、牙周膿腫以及慢性炎癥反復發作的漸進性發展的牙周病綜合征等。

預防篇 如何科學預防牙周病

“牙痛不是病,痛起來真要命。”牙周病除了損傷患者牙周組織,引起牙齦紅腫出血、口臭、牙齒松動外,還嚴重影響患者的全身健康,讓患者苦不堪言。由此可見,預防牙周病非常重要。在日常生活中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多加注意。

1.養成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每天認真刷牙。我們的門腔中存在著大量細菌,在我們說話、進食時唾液量增加,對牙面有清潔作用;而夜間睡眠時,口腔環境非常適宜細菌的繁殖。因此,每天要刷兩次牙,晚上睡前那次尤為重要。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會讓您受益終生。

2.科學飲食,戒煙酒。多食用雞蛋、豆制品、奶制品、各種蔬菜和瓜果等,尤其是富含粗纖維的食物。不吃過燙、辛辣的食物,戒煙酒,避免對牙周組織的不良刺激。

3.減少各種致病因素。少吃甜食、甜飲料,降低口腔唾液的酸度,減少齲齒的發生率。

4.進行叩齒和牙齦按摩。傳統醫學提倡早晚叩齒和牙齦按摩。每天晨起或睡前輕輕叩齒數十次,能促進牙周組織血液循環。洗臉時,用食指按摩牙齦,可改善牙齦血液循環,增強牙周組織健康。

5.自我發現牙周疾病。早發現口腔疾病,及時治療。留意刷牙時牙刷上是否有血跡;吃水果時食物上是否有血跡;照鏡子時看看牙齦是否紅腫,是否一碰就出血。如果有的話,說明已有牙齦炎。再看看牙齒是否有不同程度的松動或牙齦紅腫、有膿,有的話,說明已發展到牙周炎等。

6.定期進行口腔檢查、口腔潔治。牙菌斑及其產物是引起牙周病的重要因素,應定期到醫院進行口腔潔治。通過專業性潔治,去除牙石、大部分色素如煙斑,防止菌斑附著。

治療篇 治療牙周炎要趁早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牙周炎最簡單的征兆就是在刷牙時牙齦出血。健康牙齦在刷牙時是不出血的。出血表明牙周組織已經出現同時有口腔異味、牙齒松動、咀嚼無力等現象,就要提高警惕,盡快去口腔專科醫院就診,做到早發現、早治療,以改善牙周炎的癥狀。

醫生先要明確診斷、評估牙周狀況,再根據患者病情進行施治。

明確診斷:發生牙齦出血時,先鑒別一下是由口腔局部小潔所致的牙齦炎,還是南某些全身因素所致的牙齦出血。明確診斷,排除全身性疾病。

評估牙周狀況:對牙周組織的狀況及破壞程度先作一番了解與評估,通常包括全口X線片及牙周袋深度測量等,評估后才能擬訂治療計劃。根據疾病的程度制訂治療方案及療程,從而改善牙周組織的炎癥狀況。

通常牙周病的治療分四期:

基礎治療期:目的在于選用牙周病常規的治療方法,清除或控制臨床炎癥和致病因素,包括利用儀器將沉積在牙面上的菌斑和牙石去除干凈,磨光牙面。另外,配合使用一些含漱劑及局部涂擦藥物、牙周袋深部結石的刮除及牙根整平術、選用抗菌藥控制炎癥、咬頜調整等。

手術期:一個月后,比較嚴重的患部,尤其牙周袋較深之處,需做牙周翻瓣術,方能徹底將結石及病變組織清除。牙周手術是一種局部而又安全的手術,在牙科門診即可施行。局部麻醉下,將牙齦稍微翻開,把牙周深部的結石、肉芽組織徹底清除,若有骨損失,可配合放置人工骨粉及生物膜,恢復缺損的骨組織,達到重建牙周組織的目的。

松動牙固定及修復治療期:對松動牙進行固定,修復缺失牙,維持牙列的完整性。

復查治療期:在經歷上述的治療后,維持成果是極其重要的。除了每天認真做好口腔清潔外,還應遵從醫囑定期復診,做必要的牙周維護,必要時還需拍片檢查,以便醫生了解牙周及口腔情況,便于對患者做出進一步的指導。

提醒篇 牙周病與全身健康關系密切林曉萍

隨著人們對牙周病與全身健康關系的關注,一些多因素疾病(如牙周炎、關節炎、心血管疾病等)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也得到了進一步的認識。牙周炎可以成為某些疾病的危險因素,也可能與某些疾病有共同的危險因素。

牙周病可能引發各種疾病,包括心臟病、糖尿病以及關節炎等等。牙周病是因為沒有徹底清潔牙齒,造成牙齦間軟組織感染而致。引起牙周病的細菌和毒素會通過血管順著血液流動至全身而引起其他疾病。

心血管疾病與牙周病研究顯示,口腔內的細菌會進入血液循環,導致心臟和動脈受到牙周致病細菌的污染。長期暴露在這些細菌下,動脈慢性發炎,會增加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的患病風險。口腔內的細菌和毒素會使血管中形成血栓。這些血栓可導致動脈硬化、腦卒中、缺血性心臟病等。

糖尿病與牙周病牙周病可造成牙周纖維與齒槽骨的破壞,最終使牙齒脫落或被拔除。牙周病也是糖尿病主要并發癥之一,糖尿病患者牙周病的患病率是健康人群的多倍,這是因為糖尿病患者較易受到感染。另外,牙周病也會使糖尿病患者血糖代謝不良,血糖控制更加困難,不利于糖尿病患者血糖的控制及感染的預防。

關節炎與牙周病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牙周病的患病率比正常人高許多,并有較高程度的齒槽骨破壞。這是因為牙周病和類風濕關節炎的致病機制較為相似,兩者都與機體慢性炎癥和免疫反應有關。類風濕關節炎的患者,其免疫系統會攻擊自身關節的細胞,最后導致關節組織不能正常運作。牙周病患者則因細菌引起發炎,誘使白細胞聚集于牙齦發炎處,進而激化噬骨細胞的作用,造成牙周支持組織的破壞。

孕婦與牙周病患重癥牙周病的孕婦,發生早產和生出低體重兒的概率為一般健康孕婦的7倍,這主要是由于母體的牙周感染影響了妊娠時激素的自動調節等所致。牙周病細菌本身及其代謝產物在牙齦發炎時會釋放炎癥因子,也會導致孕婦血糖代謝不良。此外,孕婦因牙痛影響進食,導致攝入營養不均衡,進而也會影響胎兒健康。

流行病學調查表明,口腔衛生較差者患肺部感染及肺功能降低的概率也比口腔衛生良好者高出多倍。

答疑篇 刷牙對保持口腔衛生這么重要。那么如何選擇牙刷呢?

牙刷是用來清潔牙齒、保持口腔衛生的專用工具,選擇得好,能把牙齒刷得干凈;選擇得不好,不僅不能把牙齒刷干凈,還會損傷口腔健康。要根據使用對象買大小合適的牙刷。選刷頭小的磨毛牙刷,可更有效地清潔口腔。另外,一把牙刷使用時間最好不超過3個月。時間久了,刷毛內隱藏大量細菌,對口腔保健不利。

冠心病患者同時患有牙周病,這兩種病會相互影響嗎?

冠心病的危險因素很多,口腔不潔也是不可忽視的危險因素之一。人的口腔中隱藏著較多的病毒,對患者的健康造成了嚴重的威脅,冠心病患者如果不重視口腔衛生,就會出現口腔疾病。細菌進入血流,對血管內皮細胞造成損害,容易造成冠狀動脈硬化痙攣。

患有牙周病的人患冠心病的風險比未患牙周病的人要高。因此,冠心病的保健不能忽視口腔衛生,并且冠心病患者一旦患上口腔疾病,應及時去醫院診治,以避免冠心病的急性發作。

天天早晚都刷牙,怎么還有口臭呢?

一般來講,口臭的原因在于口腔衛生不良。抽煙過量、便秘、飲食不當、肝功能不良、爛牙等,都是造成口臭的原因。不妨試試用以下方法消除口臭:①多喝小麥草汁、苜蓿芽汁及大麥草汁,有助于口氣清新。②每天補充維生素c。補充維生素c有益于牙齦健康及防止牙齦流血,并且可排除口腔中過多的黏膜分泌物及廢物。③用完餐后,刷刷牙齒、舌頭,同時使用牙線剔除牙縫里的肉屑、菜渣。④多吃蔬菜,解決便秘問題。若上述的方法還不能解決口臭問題,那么你的身體可能正發出健康問題的某種信號,此時就不是單純的解決口臭問題,而是需要到醫院做檢查了。

懷孕前要去口腔科檢查牙齒嗎?

在懷孕的時候,孕婦整個機體會變得比較敏感。如果口腔存在很多問題或是在孕期忽視了對牙齒的保護,就可能加重原有的疾患或者激發一些新的疾患。不僅會危害孕婦自身健康,還會威脅胎兒的安全。建議牙病患者先治好牙病再懷孕。懷孕前應先做口腔檢查與預防性治療,蛀牙及時補,不能保留的牙根和長不出的智齒及時拔掉,口腔衛生欠佳的通過洗牙等方式去除牙結石,養成早晚刷牙的好習慣,有智齒且位置不好容易發炎的應先預防性拔除。

洗牙會導致牙縫增大、牙齒過敏,使牙體受到損傷嗎?

篇6

結果:52例患者經過治療及護理均取得了良好的臨床療效,但研究組患者在治療3個月后的菌斑指數以及齦溝出血指數的改善幅度要明顯優于對照組(P

討論:對老年牙周病患者采取完善護理能夠進一步提高患者的康復速率及臨床療效。

關鍵詞:老年牙周病 護理干預 菌斑指數 齦溝出血指數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8.413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3)08-0359-02

隨著近些年來老齡化社會的不斷深入以及人們生活方式的轉變,患有牙周病的老年患者也在不斷增加,研究表明,60周歲以上的老年人中,存在牙結石者在80%以上,牙齦出血者在60%以上,存在牙周袋者在50%以上。事實上,牙周病還可能預示著患者存在其他的全身疾病,而老年患者通常對牙周病缺乏認識,相關的口腔保健也不到位,這也使得牙周病的臨床療效不甚理想。本文通過對老年牙周病患者治療中的護理干預對策進行探討,取得了理想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本次研究選取了2012年8月―2013年7月期間我院收治的52例老年牙周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2例,年齡61歲―80歲,平均69.6歲。患者的入選標準為年齡60周歲以上的中度及以下牙周病患者,患者在近3個月內未應用過抗生素類藥物并且能夠定期進行復診的患者,排除存在全身疾病的患者。全部患者被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各26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情等方面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2 方法

2.1 常規護理。52例患者在入院就診后均進行了牙齦齦上潔治術以及齦下刮治術,其中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護理方式,研究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同時采取完善護理,其中,常規護理內容包括:結合患者牙齦潔治術以及齦下刮治術對患者進行常規護理,做好患者的個人防護工作,在進行治療前用濃度0.2%的氯己定液漱口,以免治療過程中產生氣霧對空氣造成污染,此外在治療過程中還應當將門窗打開,保證室內空氣的流通,并每日應用空氣消毒器對空氣進行至少連續5個小時的消毒處理。

2.2 完善護理。完善護理的內容主要包括兩個方面:①心理護理,一些老年人由于對牙周病及其治療方法缺乏認識,難免會產生恐懼、緊張等不良情緒。在進行治療前護理人員應當先同患者進行深入的溝通交流,鼓勵患者提出自己的疑問,對患者存在疑問的地方予以細致全面的解答,同時向患者介紹治療的相關方法、操作等,告知患者手術過程中同醫生配合的方法,消除患者的負面情緒。另外護理人員還應當向患者舉例介紹成功治療的案例,消除患者的思想負擔以及心理負擔,讓患者能夠安心配合治療。②健康教育,由于老年患者對疾病的認識以及重視程度不足,在口腔保健方面難免做的不到位。護理人員可以在患者進行治療前首先向患者發放口腔保健的宣傳冊同時進行口頭宣教,指導患者掌握科學的刷牙方式以及合理的刷牙時間和頻率,向患者介紹口腔保健的基本理論,還可以通過電腦、錄像等設備向患者全面展示刷牙的方法。讓患者認識到不積極刷牙以及錯誤的刷牙方法的危害。另外,還應當向患者介紹使用牙簽、牙縫刷等的方法。

2.3 評價標準及統計學方法。52例患者經過治療及護理后,在復診時分別對患者的菌斑指數以及齦溝出血指數進行檢查,并做好記錄。運用統計學方法通過SPSS16.0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的處理結果以X±S的形式來表示,t檢驗,其中P

3 結果

通過對兩組患者初診、治療后一個月、治療后三個月的菌斑指數以及齦溝出血指數進行對比分析可知,研究組患者在治療一個月以及三個月后的菌斑指數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研究組患者在治療三個月后齦溝出血指數同對照組相比有了顯著改善(P

4 討論

牙周病是引起老年人喪失牙齒的關鍵因素,給老年人的生活帶來嚴重困擾,大大降低了老年人的生活質量。此外,老年患者的牙周炎狀況通常較為嚴重,這主要是由于各種指標因素的長期積累導致的,對患者的治療及康復有一定的影響。本組研究組通過本次研究可以看出,兩組患者在第一個月復診時齦溝出血指數之間無明顯差異,這可能是由于患者在出院時進行了牙周基礎治療而使得兩組患者之間無明顯差異。在治療3個月后進行復診時可以看出兩組患者在菌斑指數以及齦溝出血指數方面存在較大差異,這與護理人員對研究組患者進行心理護理使患者積極配合治療,同時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指導其掌握科學的口腔保健方法是密不可分的。由此可見,對老年牙周病患者進行完善護理干預,即對其進行科學的心理護理,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緒,使患者以積極科學的心態對待治療,同時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使其掌握科學的刷牙方法,養成科學的刷牙習慣,正確使用牙線、牙縫刷等能夠有效改善牙周病的臨床治療效果,值得在臨床上推廣和應用。

參考文獻

篇7

中圖分類號 R473.78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3)28-0106-02

牙周炎是由牙菌斑中的微生物引起的發生在牙周支持組織上的慢性感染性疾病,是成年人牙齒缺失的主要原因[1],牙周炎不僅累及牙周組織,而且嚴重危害人們的全身健康,是糖尿病和心、腦血管疾病、呼吸系統疾病發病的危險因素[2]。牙周炎和糖尿病存在復雜的內在聯系:兩者具有相同的遺傳背景,具有共同的臨床危險因素,并且具備相互易感性[3],糖尿病可增加牙周炎的易感性,糖尿病患者發生重度或難治性牙周炎的風險比非糖尿病患者高[4]。牙周基礎治療對糖尿病合并牙周炎有一定效果,通過牙周基礎治療可能降低糖尿病伴發牙周炎患者糖化血紅蛋自的水平,改善牙周狀況[5],經牙周非手術治療護理后糖尿病病情也會有所好轉。本組研究回顧性分析筆者所在醫院口腔科40例牙周炎伴2型糖尿病患者經牙周非手術治療護理后的牙周狀況和血糖代謝水平,從而指導牙周炎伴2型糖尿病的臨床護理。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在筆者所在醫院口腔科進行診治的40例牙周炎伴2型糖尿病患者為研究對象,平均年齡(49±2)歲,其中男21例,女19例。入選標準:(1)根據1999年WHO標準,診斷為2型糖尿病至少1年以上,無嚴重糖尿病并發癥,無身體其他部位感染;(2)糖化血紅蛋>8%;(3)至少口內有15顆天然牙;(4)X線片顯示平均牙槽骨喪失>50%[6],至少有6個位點附著喪失超過4 mm,探診深度(PD)超過4mm;(5)X線片顯示多個位點牙槽骨吸收超過根長的1/3。隨機分為干預組和對照組,各20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采用口服降糖藥物或注射胰島素進行血糖控制,對并發的牙周炎均進行全口潔治包括齦上潔治和齦下刮治,在潔治和刮治后使用口泰10 ml含漱,2次/d,共2周,使用派麗奧局部注射牙周袋內,根面平整,調頜,去除不良的修復體,如有無法保留的患牙則拔除。

1.3 護理方法

1.3.1 對照組 對照組采用臨床常規護理,每天對患者進行日常口腔護理,檢測血糖情況。

1.3.2 干預組

1.3.2.1 飲食護理干預 飲食治療糖尿病的最為基礎的治療措施,無論是口服藥物還是注射胰島素,均應注意飲食。在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應當將其重要性告知患者以及家屬,可將飲食單發放給患者,可根據自己的口味來合理搭配飲食,并教會患者計算食物的熱量,尤其是一些較為肥胖的糖尿病患者,均喜歡吃肉類,油炸等食物,護理人員應進行合理的勸導以及幫助其制定飲食計劃。進行合理分配飲食的總量,做到少食多餐,既可以避免飲食過量造成身體負擔,還可防止低血糖的發生[7]。同時還應該注意及時補充維生素B族、維生素C以及鐵和鈣的攝入量。此外,餐后輕中度運動也是有效降低餐后血糖的護理方法之一。因此,可根據每個患者的年齡、體重、血糖指數進行按照個體需求制訂所需營養量以及運動量。在控制飲食后,還要及時了解效果及預后。應經常測空腹血糖和餐后1 h血糖,使之控制在正常水平:空腹血糖控制在4.44~6.66 mmol/L,餐后1 h血糖

對于牙周炎患者也應注意飲食營養,多吃青菜、水果、豆制品、牛奶、魚、蛋類、粗糧、纖維多的食物,戒煙戒酒[9]。因此在護理過程中,有效結合兩種疾病的飲食,合理搭配營養。促進患者康復。

1.3.2.2 口腔清潔護理干預 對于牙周炎主要目的是有效的控制牙菌斑。護理人員可幫助患者培養正確的口腔衛生習慣,做到飯后刷牙漱口,每次刷牙不少于3 min,牙刷與牙齒呈45°,順牙體的長軸進行上下刷動[10]。糾正患者用牙簽剔牙的習慣,引導使用牙線去除牙間隙的菌斑,用含氟牙膏或抗牙石牙膏輔助刷牙去除牙菌斑,防止牙石牙垢的形成。同時有效配合相應治療,可以達到治愈的目的。

1.3.2.3 運動護理干預 對于2型糖尿病,進行合理有效的運動可以幫助患者保持血糖的穩定,但需要根據患者具體情況進行適合,適量的運動,如散步,慢跑等運動,護理人員應針對個人情況進行指導,在用藥后0.5 h內盡量不要做運動,防止造成低血糖。同時并發牙周炎患者在運動過程中,糾正開口呼吸的習慣,防止細菌浸入[11]。

1.4 觀察指標

選取兩組患者口腔四個區的牙周炎患牙各1顆(第一磨牙或第二磨牙),測量被檢測的牙頰、舌面的近、中、遠各三點,觀察并記錄患者治療護理前后的牙周指標(探診深度PD、附著喪失CAL、牙齦指效GI),檢測和記錄全部病例治療護理前后的IL-18、血脂(TC和TG)和糖化血紅蛋白(HbA1c)。

1.5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0.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檢驗。P

2 結果

2.1 治療護理前后兩組牙周指標比較

在牙周非手術治療護理后,干預組患者的牙周指標PD、CAL、GI較治療前均明顯下降,治療護理前后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2.2 治療護理前后兩組IL-18及代謝指標比較

在牙周非手術治療護理后,干預組血清IL-18和糖化血紅蛋白均較治療前顯著下降,治療護理前后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護理前后兩組TG和TC均無明顯變化,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3 討論

在本研究中,由于考慮患者具有糖尿病情況,不宜采取手術治療。因此采用臨床保守治療以及合理的護理干預,對2型糖尿病患者的牙周炎病情有良好、肯定的臨床效果。

在本次研究中,牙周非手術治療護理前后比較,干預組IL-18水平顯著下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表明牙周非手術治療可以有效降低牙周炎患者牙齦中的IL-18濃度,從而減輕炎癥對牙周組織的繼續破壞作用,同時也有助于糖尿病病情的控制。

本研究結果示,干預組治療護理后的糖化血紅蛋白(HbA1c)較治療前顯著下降,治療護理前后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糖化血紅蛋白水平可說明患者近三個月的血糖控制情況,因此干預組治療護理后糖化血紅蛋白水平的降低說明牙周非手術治療對牙周炎伴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尿病病情有改善作用,治療護理后患者的糖尿病病情有所好轉。但兩組患者代謝指標中的血脂(TG和TC)水平在治療護理前后均無明顯變化,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這說明牙周非手術治療對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脂無明顯影響。

綜上所述,對于牙周炎伴2型糖尿病的患者,牙周非手術治療和護理既可抑制炎癥因子對患者牙周和糖尿病病情的不良影響,使患者牙周情況有效好轉,又可降低患者的糖化血紅蛋白水平,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有利于糖尿病患者的康復。

參考文獻

[1]方冬冬,邱宏亮,王雪磊.牙周基礎治療對糖尿病性牙周炎患者牙周臨床指標及可疑致病菌的影響[J].山東醫藥,2011,51(27):65-66.

[2]孟煥新.牙周炎與糖尿病的關系[J].北京大學學報(醫學版),2007,39(1):18-20.

[3]陳蕾.牙周基礎治療對2型糖尿病患者牙周炎癥控制及代謝水平的影響[D].南京:南方醫科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0.

[4]楊泓.治療牙周炎對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紅蛋白的影響[J].中華老年醫學雜志,2005,24(6):438-440.

[5]吳廣升,惠光艷,賈文教,等.2型糖尿病合并牙周炎的牙周非手術治療效果觀察[J].實用醫藥雜志,2011,28(3):232-233.

[6]付云,凌均,鄧永忠,等.糖尿病患者牙周非手術治療對血糖水平的影響[J].中華口腔醫學雜志,2000,35(6):444-446.

[7]沈弛晶,尹元正.糖尿病與牙周炎的相互關系[J].牙體牙髓牙周病學雜志,2007,17(5):292-295.

[8]徐菁玲,孟煥新,李崢,等.牙周基礎治療對2型糖尿病伴慢性牙周炎患者血糖代謝指標及血清生化指標的影響[J].北京大學學報(醫學版),2013,45(1):27-32.

[9]蔣勇,武謹,任安.糖尿病患者牙周炎治療護理后牙周狀況及糖化血紅蛋白的變化[J].安徽醫科大學學報,2005,40(1):88-89.

篇8

壓瘡是由于局部組織長時間受壓,引起血液循環障礙,引起局部持續缺血、缺氧、營養不良而致的軟組織潰爛和壞死[1]。壓瘡也叫褥瘡。易發生在骨突部位,如骶尾部、坐骨結節、股骨大轉子、肘部、足根部、足踝部等。多見于老年患者,如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震顫麻痹等長期臥床患者。由于壓瘡傷口較難愈合,其周期可長達數月甚至數年,給患者帶來極大的痛苦,給家屬增加了一定的經濟負擔。我科2010年4月收治1例下肢動脈粥樣硬化閉塞癥并Ⅲ期壓瘡患者,現將具體護理體會報道如下。

1病例介紹

患者,男,82歲,因“四肢疼痛20余天,伴雙下肢乏力1周”于2010年4月7日入院。入院時,訴全身肌肉酸痛,以骶尾部、雙下肢為甚,骶尾部可見一大小約15*20cm壓瘡,周圍皮膚紅腫,中間皮膚淺層組織感染、化膿,伴組織壞死發黑,膿性分泌物流出,有刺鼻的腐臭味。并向周圍及深部擴展,形成竇道。雙髂前上棘分別為4*5 cm瘀紅,伴部分小水泡。左上肢肘部、雙下肢踝部骨突處分別有一2*4cm、3*4cm、3*4cm壓瘡,依據其損傷程度均為三期壓瘡[1],雙髂前上棘為一期、二期壓瘡;骶尾部為壞死潰瘍期,左上肢肘部、雙下肢踝部淺度潰瘍期。左上肢及雙下肢皮溫冰涼,右上肢皮溫尚溫暖,雙下肢遠端皮膚淤黑,雙側足背動脈搏動減弱,伴左上肢及雙下肢浮腫。長期臥床,生活不能自理,不愿進食,體形消瘦,伴大小便失禁。診斷為:1)下肢動脈粥樣硬化閉塞癥 2)高血壓病3-IV 心房顫動 心臟擴大 心功能IV級 3)右側腹股溝難復性疝修補術后 4)腰椎壓縮性骨折 5)隱性梅毒 6)右腎結石 7)肝吸蟲病 8)褥瘡。入院后主管醫生建議外科清創植皮術,患者家屬再三考慮,因患者年齡大、手術費高,不同意手術治療,而選擇保守治療。我科即組織傷口護理小組,經精心護理,左上肢肘部、雙下肢踝部、雙髂前上棘壓瘡完全愈合,骶尾部肉牙組織生長伴部分愈合。病情好轉于2010年05月30日出院。

2 護理

2.1 一般護理

使用水墊床,自制水袋墊于雙足跟部,每1-2 h翻身一次,側臥30度為宜。翻身時應注意將病人抬起,再挪動位置,避免拖、拉、推等動作,以防擦傷皮膚。予以留置胃管、尿管,保持其管道通暢。勤翻身、勤清洗、勤更換,一期、二期壓瘡處予安普貼外貼保護,加強排便護理及皮膚護理。

2.2 壓瘡護理

2.2.1 清洗創面入院時第1-3天,予以雙氧水沖洗,再用外用生理鹽水清洗、待干。每天至少清洗2次,日間充分暴露,夜間使用無菌紗塊及無菌棉墊覆蓋,并及時更換。

2.2.2 溶解壞死組織第4-6天,予以雙氧水沖洗,然后用外用生理鹽水清洗、待干。再用藻酸鈣鹽+膚特奇軟膏外涂,最后用無菌紗塊及無菌棉墊覆蓋包扎,滲液多時及時更換。

2.2.3 清除壞死組織第7-12天,用無菌剪刀不同程度予環形剪去壞死組織,創面抵達骶尾骨面。予雙氧水沖洗,然后用外用生理鹽水清洗、待干。再用藻酸鈣鹽+膚特奇軟膏外涂,最后用無菌紗塊及無菌棉墊覆蓋包扎,隨時觀察傷口敷料情況,滲液多時及時更換。

2.2.4 肉牙組織生長第13天至出院,壞死組織清除后,使用外用生理鹽水或0.02%呋喃西林清洗,禁用雙氧水、含碘溶液等刺激性液體,用富林密外涂肉牙組織處,注意觀察滲液顏色、量,若滲液為黃色,表示有感染,使用銀離子敷料填充,最后用無菌紗塊及無菌棉墊覆蓋包扎,隨時觀察傷口敷料情況,滲液多時及時更換。若滲液澄清,紅色肉牙組織生長,表示傷口愈合良好。

2.3飲食護理充足的營養能促進壓瘡的愈合,患者不愿進食,體形消瘦。予以留置胃管鼻飼全流質,加強全身營養支持,給予富有營養易消化的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的食物。后期能進食時,提供良好的進食環境,鼓勵其進食,講解進食的重要性。配合醫生靜脈輸入白蛋白、復方氨基酸、脂肪乳等,以增強機體抵抗力。

2.4心理護理:由于患者疼痛之苦,家屬對傷口愈合進展及經濟費用的擔憂,患者及家屬很消極,不配合治療及護理,護理人員應積極與病人及家屬交談,關心、體貼、同情患者及家屬,解除其悲、哀、思,調動積極因素,提高機體內在自身康復能力,使患者以樂觀的態度,以最佳的心理狀態接受配合治療。應針對各自的情況對病人進行主動、周到的護理。同時為患者及家屬講解發生壓瘡的各種危險因素、預防措施,指導家屬學會床上擦浴、翻身、按摩等預防壓瘡的技能,保證患者床褥清潔衛生,共同努力促使傷口愈合。

篇9

老年高血壓患者經常會出現合并動脈粥樣硬化這種情況,它多是由于患者的皮內受損從而引發的一些生理病理的變化。有數據表明,高血壓可能會增加心血管疾病以及一些并發癥的發生率。所以必須要采取一些干預措施改善老年高血壓以及動脈粥樣硬化的現狀。本文分析了康復護理在老年高血壓合并動脈粥樣硬化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3年9月~2014年7月的90例患有老年高血壓合并動脈粥樣硬化患者的臨床病歷資料。在這些患者當中,有45例患者接受了一些常規的護理措施,其中,男26例,女19例,年齡都在60~78歲,平均(66.5±15.5)歲,平均病程為(14.2±5.5)年。另外的45例患者接受了一些康復護理措施,其中,男27例,女18例,年齡都在61~77歲,平均(67.4±16.3)歲,平均病程為(15.3±6.8)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高血壓患者在入院后都接受了一些降血脂和降壓藥物的治療,也采取了一些護理措施,既有常規護理措施,又有康復護理措施。

1.2.1心理護理 所謂心理護理就是指護理人員對患者的心態進行有針對性地調整和指導,避免患者由于情緒激動出現血壓升高的現象。要有專門的人員來守護患者。此外醫護人員在進行搶救時要能夠熟練操作,沉著冷靜,使患者具有安全感。

1.2.2健康指導 護理人員要及時向患者解釋出現高血壓合并動脈粥樣硬化的原因以及可能帶來的危害,使患者對這一疾病重視起來,依靠運動和健康飲食,再配合藥物治療,可以使血壓維持在正常水平。此外護理人員還要使患者具有良好的生活方式,保證睡眠,還要學會自我調節,使情緒保持樂觀。

1.2.3用藥指導 護理人員應該使患者了解所需要的降壓藥的名稱、劑量和用法等。指導患者必須按照醫生的囑托來服藥,劑量不能隨意增加。此外還要讓患者按時測量血壓,定期進行復查,并做好記錄。如果血壓出現不穩定或者心動過慢等情況應該及時就診。

1.2.4運動指導 護理人員要根據患者的年齡以及實際的病情來指導其選擇合適的運動方式,如太極、慢跑等等。如果患者在運動時出現頭暈乏力等情況時應該立即休息。避免患者進行那種競技型或者力量型的運動,如跳高、舉重、籃球等。適量的運動對患者病情的恢復是有利的,還能讓患者對生活更有信心。

1.2.5飲食護理 護理人員要囑托和監督患者選擇那些低鹽、低脂和低膽固醇之類的食物。要適量補充體內的蛋白質,多吃一些新鮮的瓜果蔬菜,以免出現便秘的情況。較為肥胖的患者還應該控制自己的體重,減少攝入量,形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1.3統計學處理 所有的研究數據都是采用SPSS16.0軟件包進行統計的,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來表示,即(x±s)來表示,比較使用t表示,以P

2 結果

康復護理后,患者的舒張壓和收縮壓水平都比進行常規護理效果顯著,水平明顯下降,兩個護理組的差異非常明顯,其中P

3 討論

近年來,我國老齡化加劇,這些老年人高血壓發生的幾率也在不斷上升。動脈粥樣硬化會導致高血壓患者的靶器官出現損害,這種情況主要是血壓過高致使血管內皮出現功能障礙以及血管的順應性大大降低。

本文的研究結果表明,對患者采取康復措施可以使他們的舒張壓以及收縮壓情況得到明顯改善,下降幅度遠遠大于那些僅僅采用的常規護理措施的患者。因此我們能夠得知,采取一定的康復措施可以大大緩解老年高血壓合并動脈粥樣硬化狀況,降低血壓水平。然后根據醫生的指導,選擇健康的生活方式,從而更好的改善病情。此外護理人員還要對患者進行心理干預、用藥指導、飲食護理等等。

參考文獻:

[1]張依群.康復護理對老年高血壓合并動脈粥樣硬化患者的護理效果[J].心血管康復醫學雜志,2014,(5):574-576.

[2]Yohsuke Hanaoka,Hirofumi Soejima,Osamu Yasuda et al.Level of serum antibody against a periodontal pathogen is associated with atherosclerosis and hypertension[J].Hypertension research:Official journal of the Japanese Society of Hypertension,2013,36(9):829-833.

篇10

【中圖分類號】R3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2)13-0462-01

牙周病是一種常見的口腔疾病,是造成牙齒缺失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牙周組織發生破壞,常導致牙齒松動、牙齒脫落,造成咀嚼功能減退,嚴重危害人類的健康。

1 牙周病的病因

1.1 病因

牙周病是由特定的致病菌引起牙齒支持組織發生破壞的一種慢性感染性疾病。廣義的牙周病是指發生在牙周組織的各種病理改變,主要包括牙齦病和牙周炎兩大類;狹義的牙周病又稱破壞性牙周病,主要指原發于牙周組織的各種慢性病變。其病理變化主要是炎癥,表現有牙齦紅腫、出血、疼痛、牙周袋形成、牙槽骨吸收、牙周溢膿以及牙齒松動、咀嚼功能下降、牙齒脫落等。

1.1.1 局部促進因素

長期忽視口腔衛生,使牙石和牙垢堆積在牙齒周圍、食物殘渣嵌塞牙間隙、潛藏的菌斑不斷作用而引起牙周病。

1.1.2 醫源性因素

在牙體治療過程中,不良的修復措施(不良修復體的邊緣、外形、咬合和不正確義齒的修復設計等)也能引起牙周病。

1.1.3 咬合損傷

咬合時,如用力過大或咬合力分布不均勻,造成某個牙或某幾個牙負擔的咬合力過重,當超過牙周組織的承受能力時,也能引起牙周病。

1.1.4 不良習慣

無意識的咀嚼、咬物動作、職業習慣、吐舌、磨牙癥和緊咬牙、吸煙等。

1.1.5 全身促進因素

營養不良、慢性疾病、新陳代謝失調、年老體衰、遺傳疾病、血液病(白血病、再生障礙性貧血)等全身因素,均能引起不同類型的牙周病。

1.2 牙周病的臨床表現

牙周炎就是牙周膜、牙骨質、牙槽骨等部位產生炎癥。牙周炎的早期癥狀不明顯,僅有牙齦發癢、發脹之感;當牙周膜引起炎癥或牙周發生膿腫時,才出現牙齦紅腫、疼痛、牙周袋形成、牙齒松動、溢膿、牙齒松動等癥狀,X線拍片檢查可見牙槽骨呈水平型或垂直型吸收。

2 牙周病的護理治療

2.1 心理護理

醫生要關心、理解患者,耐心做好解釋工作,消除患者緊張心理,向患者介紹牙周病的有關知識及治療方法,使患者增強治療疾病的信心。

2.2 治療措施

2.2.1 菌斑的控制

(1)刷牙:為短橫刷法、堅轉動法。患有牙齦或牙周疾病的人更強調早、中、晚刷牙,每次刷3分鐘。指導患者保持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正確使用牙線,正確刷牙,餐后漱口。應選擇富有彈性光滑而容易保持清潔的牙刷。要在口腔內便于轉動,且能清除各個部位的食物殘片。

(2)潔治術:包括齦上潔治術、齦下潔治術及根面平整術。

治療過程中瑩注意防治交叉感染:首先做好個人防護,治療前囑患者用0.2%氯已定液漱口,減少因超聲潔治產生的氣霧對診室空氣的污染。

2.2.2 調牙合

2.3 手術治療

牙齦切除術、袋壁刮治術、切除性新附著術、翻瓣術、膜齦手術、牙周骨手術(骨整形術、骨切除術、骨再生術、帶蒂骨轉移術、骨移植及生物陶瓷種植術)、根分叉病變的手術治療、縫合與塞治、牙周手術后的組織愈合。

4 牙周病的預防

牙周病的預防重點應集中在菌斑控制上。對健康牙列,如能每6~12個月作一次牙周潔治,對維護牙周健康最為有效。

綜上所述,牙周病是一種多因素的疾病,作為口腔常見病和多發病,它是牙周細菌和宿主防御機能相互作用的結果,菌斑及其毒性產物是始動因子,引起牙周組織的炎癥和破壞。當菌斑量少,細菌毒力不強,機體的防御機能可與之抗衡時,則不發生疾病或輕度的疾病長期存在而不發展;當局部因素增強或出現某些可以降低或改變牙周組織的防御機制的全身因素時,如吸煙、糖尿病等,致使牙周疾病發生、發展。

參考文獻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乐山市| 墨竹工卡县| 洪洞县| 浙江省| 泸西县| 铜陵市| 金山区| 达拉特旗| 穆棱市| 扎赉特旗| 修水县| 昌图县| 墨玉县| 昌都县| 随州市| 宝清县| 仁寿县| 石楼县| 三河市| 义乌市| 苍溪县| 兴海县| 琼海市| 外汇| 石台县| 枞阳县| 永修县| 灵璧县| 京山县| 会同县| 兴义市| 铜川市| 册亨县| 渑池县| 武冈市| 雷波县| 镇远县| 长葛市| 慈溪市| 酒泉市| 噶尔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