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13 16:19:01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英語課堂教學常規,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1?郾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缺乏語用環境,需要通過合作學習鞏固加強。
眾所周知,小學英語是近20年來才新興產生的語言學科,盡管隨著世界全球化的加速而日益顯現其重要性,但就語言學習的基礎而言,尤其是語言類學科所需要的語用環境而言,小學英語學習的情境設置還相對匱乏,尤其需要合作學習的加強和鞏固。小學英語學習,或者說整個英語科學習環境中普遍存在一個困境,那就是,除了課堂上教師能夠為學生的英語學習創設一定的情境之外,學生在課外極度缺乏使用英語的契機。因此,如果教師能夠通過在課堂上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不僅可以讓學生課堂之內的英語學習更具有效性,更可以使英語學習有效延伸到課堂之外,從而創設非英語課堂的語用環境。
2?郾小學英語課堂注重興趣激發和習慣培養,需要合作學習的競爭與合作。
近年來,隨著新課改對于英語學習關注方向的轉變,關于小學英語存在的必要性進行了相當多的探討和爭論,但幾乎所有人都認為,小學英語課堂的教學目標應該是設立在注重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的激發和英語學習習慣的培養。在一個班級的課堂上,教師永遠只能是少數派,通常小學英語的教師與學生比例會高達1∶50甚至更低,在如此懸殊的比例面前,一位小學英語教師想要完全通過自身力量去激發每一個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還要注重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習慣培養,顯然是一件比較困難的事情。如果教師能夠運用好合作學習這件利器,就能讓不同程度的學生同時參與到英語教學的過程中來,通過合作和競爭并存的形式,多方位、多角度地開發和發揮每一個學生的多元智力,從而達成英語教學資源利用的最大化。
3?郾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容易形成兩極分化,需要合作學習的彈性伸縮。
筆者在三至六年級(筆者所在學校使用教材為新PEP教材三年級起點)多次問卷調查發現,隨著年級的遞增,學生對于英語學習的興趣和熱情呈遞減的趨勢。一方面固然是難度有所加深,兼之作業量的增加,但更深層的原因,還在于兩極分化的提前出現,并呈現出加劇的趨勢。通過合作學習的方式,通過互幫互助的合作形式,輔以小組競賽的良性競爭模式,就可以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對于英語學習的熱情和興趣,同時可以起到組間同化教學和組內彈性教學相結合的伸縮教學作用,為不同層次的學生鋪設具化的學習道路,從而大大減緩兩極分化的出現。
二、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合作小組的分配
關于課堂教學中合作小組的分配,有一種常見的方式叫做組內異質,即根據班級正常座次,將前后四人或者六人形成合作小組,這種分組無需將學生特別分層,可減少學生相互交流中的心理障礙,且操作比較簡便,無需打亂正常課堂安排。如果能夠輔以組間同質,即讓每個合作小組的總體實力相若,就能夠形成良性循環的競爭合作模式,相信能夠讓合作學習的效果更佳。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在實際操作中,部分教師直接將自然區域的四人小組定義為合作學習小組,然后又不加以引導和示范,在小組內沒有制定合理的、共同的合作目標,不能安排恰當的、明確的合作任務。這樣做,不僅違背了合作學習是指學生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學習的定義,而且不能達成鼓勵學生為集體的利益和個人的利益而一起工作,在完成共同任務的過程中實現自己的理想的目標,從而直接導致了合作學習的低效甚至反效果。
三、合作學習在小學英語課堂的常規落實
1?郾課前預習。
對于小學英語的預習作業,不少家長和教師都覺得有些頭疼。從表象來看,一方面是因為教師的指導不夠全面細致,另一方面也是家長的認知和監管不足,但歸根結底還是學生自我意識的動力不足。如果能夠以合作學習小組的形式加以布置利用,就可以起到很好的監督促進作用。以日常小學英語課堂伊始的freetalk(口語交流)為例,一般情況下,教師會選擇口語表達能力較好的學生來進行duty report(值日匯報),但如果將任務下放到各個學習小組,無論是輪換交替還是提前抽簽的方式,都可以促使組內其他成員對于本次預習的監管和協助,從而讓匯報學生(無論是后進生還是學優生)重視該項作業,較好地完成本次預習。此種方法還可以用在每日預習朗讀作業的完成上。在沒有合作學習小組的情況下,教師需要在班級范圍內抽查朗讀作業的完成情況,且每個學生只需要對自己的預習作業負責,即便沒有完成,教師也未必能夠發現,并且無需背負責任。如果有了合作學習小組,教師只需要在各個小組內選擇性抽查,各個組員都需要對小組負責,且人人背負監管的義務和完成預習作業的責任,相對而言,完成的預習效果就會更佳。
2?郾課堂互動。
一般情況下,小學英語課堂互動的形式可以分為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兩種,而生生互動落實到合作小組內又可以分成組內成員互動、組內成員對外匯報互動、組間競爭互動三個方面,并且可以通過角色扮演、傾聽朗讀、提問討論、評價反饋等多種方式展開,從而進一步達到從行為互動轉向思維互動和情感互動的升華。
在互動中,對話可以使輸入語言更容易被理解,并促進語言的學習,學習者可以通過與他人的交談習得目標語言。關于評價,在自評的基礎上,學生非常重視同伴對自己的評價。對他們來說,同伴的評價甚至比教師的評價更能激發其動力,影響其行動。縱觀學生學習生活中的陪伴狀況而言,同伴的比例無論從時間上還是親近程度上都超過教師不少。
因此,從課堂互動的層面,小學英語教師應該努力提高每一位學生的課堂參與度,面向全體學生創設各種不同的展示機會,讓不同學習能力、不同個性的學生都能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此外,教師還應該對不同層次的學生產生不同程度的期望度,尤其應該照顧到后進生的學習情感,以增強其自信心和成就感,進一步激發其對于英語學習的熱情度。
3?郾課后作業。
課堂常規規范了學生上下課整隊、變換隊形、脫換衣服、學生練習、課堂討論、收拾器材等,克服學生紀律松散、行為散漫等浪費寶貴教學時間的不良習慣。
教師運用課堂常規教學,不但能為提高教學質量服務,還能從組織方法、教學技巧等方面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良好影響。
1、有助于建立正常的教學秩序。體育教學的宗旨在于“增強學生體質,培養學生體育活動能力”。無論采取什么樣的教學形式、方法,無論進行怎樣的改革,體育教學都必須有一個正常的、穩定的秩序以達到最終目的。而維系這個正常的教學秩序最重要的就是教學常規,通常又以課堂常規為主。課前良好的課堂常規,可以使學生明確本堂課的目的、要求及練習的注意點,從而保證體育課的順利進行。
一旦學生形成自覺行動,師生的教學行為趨于穩定化,教學形式即可以尋求創新,組織形式也可以相應靈活,體育課堂也能在一種穩定的條件下得到新的突破。課堂常規保證了體育教學有條不紊地進行,才能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并使體育課上得張弛有度,寬緊適量,輕松活潑達到和諧狀態。
2、促進學生更好地掌握體育理論、技術、技能,提高教學質量。課堂常規的實施,對師生同樣是一種約定俗成的規范。師生在課堂上的行為處于順利狀態下,能夠節省大量時間用于教學,使學生快而準確地學會并掌握教師所傳授的知識與技能。如果在課堂上教師要經常處理這樣那樣不合體育課堂要求的問題,比如說教師課前沒有布置場地、器材,到學生練習時才去準備;學生在集中講解時吵鬧、互相推操、隨意插嘴等,課堂教學就不得不中斷。這樣不僅耗費大量寶貴時間,學生在這樣的課堂上也無法集中注意力,學習積極性也將受到嚴重挫傷,教學目標也就很難實現。所以,只有嚴格的一絲不茍地執行課堂常規才能保證正常的體育教學,從而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3、嚴格的課堂常規是防止發生傷害事故的重要前提。體育課堂主要特點是學生在體育教師的指導下,重點在運動場上借助于一定的器材從事各種身體練習。學生在反復練習中,通過身體活動與思維活動緊密結合來掌握體育知識、技術和技能,同時收到增強體質的實效。在體育教學中,如果教師不遵守循序漸進、系統性和個別區別對待原則,也或缺乏正確的示范和耐心細致的教導;又如果學生缺乏保護和自我保護意識,在非投擲區練習投擲或任意穿越投擲區,組織紀律性差等等,都可能造成傷害事故,輕者影響學習和工作,重者可造成殘疾甚至危及生命。發生運動傷害事故常與體育教師和學生對體育課堂常規認識不足有關,平時不重視安全教育,在體育教學中沒有積極采取各種有效的預防措施。發生運動傷害事故后,亦不認真分析原因吸取教訓,使傷害事故不斷發生。
為了預防傷害事故的發生,體育教師在平時的體育課堂上應向學生經常灌輸安全教育,把體育課堂常規教育深深植入學生腦海中,并嚴格要求學生遵照執行。
4、嚴格的課堂常規教育有助于加強學生思想教育,培養學生組織紀律觀念和集體主義思想等優良品質。體育課堂是培養學生組織紀律性的一個主要場所。良好的教學秩序有賴于學生對課堂常規的認識。體育課堂不同于其他學科的教學特征,決定了對學生在組織紀律方面應提出更高的要求:集體活動時能統一調度,行動一致:分散練習時做到“活而不亂”。學生思想覺悟高,組織紀律觀念強,課堂常規能遵守,自然能夠推動體育教學的順利進行,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同時也使學生的思想修養人格情操達到了更高的境界。
二、體育教學課堂常規是一個由多個環節組成的復雜過程.具體包括:
1、集合整隊要求。在上課鈴正式打響前,體育委員應在指定地點集合好隊伍,檢查人數,報告出勤。集合時要求每位同學都能做到快、靜,隊伍要齊。如有學生遲到,先要報告,經允許后站到排尾而不能插到隊伍中間。教師集中講解時,學生不能插嘴打鬧,有不同意見要等教師暫停講解時舉手提問。這樣做能盡量節省時間,提高學習效率。
2、服裝穿戴要求。這點,學生和教師的要求一樣,必須穿適于運動的服裝上課,冬夭不準穿大衣、戴帽子、圍圍巾,夏夭女生不準穿裙子。禁止穿涼鞋、拖鞋、皮鞋,不得攜帶徽章、小刀等尖硬銳利物品上課,做到服裝整潔,儀表端正大方。
3、每次課目的任務要明確,教學重點突出,講解時要貫徹“精講多練”原則,給學生做出比較正確的示范動作。要根據不同項目提出不同的安全要求及保護措施。
4、教學內容安排方面,要遵守循序漸進、個別對待原則,系統地安排教學內容。教學內容要盡量避免單一,防止因局部負擔量過大引起損傷,應加強全面訓練。學生練習也應從易到難,從簡到繁,從分解動作到完整動作。在一節體育課中要把較難的費力大的動作練習放在基本部分的前面或中間。練習的強度,重復練習的次數等,要根據不同學生的具體情況區別對待。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2)08-277-01
一、認識幼兒園英語教學活動所應培養的側重點
幼兒園的英語教學是在母語基礎上的第二語言的啟蒙教育,這種啟蒙教育和小學、中學甚至成人的英語教學是完全不同的,無論是對教育目標的確定、還是對教育內容的選擇,都應該充分考慮幼兒的年齡特征、認知水平、興趣愛好、學習特點及他們的實際需要等等。因此,在幼兒園進行英語教學,應當把著眼點放在以激發幼兒學習英語的興趣、培養英語語感和初步用簡單的英語口語進行交往的能力,以及各種學習習慣和各種基礎技能的獲得為主,而并不是單純的語言知識的掌握。在教的過程中,并不是單純的老師的教和幼兒的學,而是以聽說為主,不搞認讀,調動一切手段,組織設計生動活潑的學習活動,讓幼兒在活動中、游戲中、環境中、玩玩樂樂中,不知不覺中學習到英語。其中,培養幼兒學習英語的興趣是首要關鍵,因為幼兒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將直接影響到幼兒日后英語學習的積極性和學習效果,也就直接關系到幼兒園英語啟蒙教育成敗與否,作為教師必須十分注意,防止急功近利,使幼兒對學習失去興趣,甚至產生厭惡、反抗的情緒,為將來的學習留下嚴重的負面影響。
二、常規教學流程的設計和教學的安排特點
1、時間的安排常規的英語教學活動在時間安排上和其他各科教學的時間安排相近,每次活動宜適當控制。
2、流程的設計在我的常規英語教學活動課中一般把時間分成四個時間段,即復習(熱身)、要點初學、游戲鞏固、整合復習四個流程。不同的教學活動在時間的安排還是應當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教學形式的不同、幼兒的掌握程度等的不同做適當的調整,靈活運用,以便能在有限的時間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3、不同內容的常規教學安排在教學過程中這四個流程并不是孤立進行的,每個環節都是緊密聯系,環環緊扣,由淺入深,層層遞進的,不同的內容類型有不同的教學安排。
(1)同一內容在不同年齡段的教學在現實生活中,有時會出現不同年齡段的幼兒同時起步學習英語的情況,對孩子來說程度和基礎是一樣的,但是由于年齡差異,幼兒的接受能力根據年齡特點具有不同的接受、領悟程度,在這個時候,同一內容在不同年齡段的教學必須從相應的年齡段的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出發,制定與之相適應的要求。
(2)兒歌、詩歌的常規教學常規的英語兒歌、詩歌教學一般分成以下幾個層次:a、引導理解和認讀兒歌、詩歌里重點的單詞和短句,通過示范聽-模仿說- 游戲來學習并鞏固正確發音;b、引導欣賞完整的兒歌、詩歌,在自主理解的基礎上進行學習;c、朗誦兒歌、詩歌;d、表演兒歌、詩歌。
(3)故事的常規教學常規的英語故事教學一般分成以下幾個層次:a、引導欣賞完整的故事,通過教師形象、夸張的肢體語言引導幼兒初步理解故事講述的大概內容;b、引導理解和認讀故事里重點的單詞和短句,通過示范聽-模仿說-游戲來學習并鞏固正確發音;c、引導再次欣賞完整的故事,在自主理解的基礎上進行學習;d、聽故事嘗試表演故事內容,并能跟說個別重點的語句;e、初步嘗試講述故事;f、完整講述故事,嘗試表演講述;g、合作表演。
教學中教師可根據幼兒掌握的程度和接受能力進行適當調整或合并、取舍。
(4)歌曲的常規教學除了可以按兒歌、詩歌教學的層次進行教學以外,還可以參照故事教學的層次進行教學,但由于歌曲的教學有音樂的輔助幫助,幼兒掌握時不一定要象故事教學一樣分成那么多層次,一般分成欣賞、重點單詞和短句的學習、完整欣賞學唱、表演即可。
不管教師進行何種類型的教學,最為重要的前提是教師必須首先深入熟悉教學內容,分析重難點,根據幼兒特點制定合理的教育目標,通過多途徑地為幼兒提供足夠的、生動有趣的、易于吸收的語言材料和多種實踐講練的機會,并用游戲為主要教學手段,以玩帶說,寓教于樂,在游戲中實施教學活動。
三、常規教學活動組織中常使用的方法和游戲
1、視覺輔助教學(1)實物教學:利用實物的出示引導幼兒學習。(2)欣賞教學:利用視覺效應引導幼兒學習。主要有:用圖片進行引導教學、用情景表演引導幼兒學習。
常規是關于紀律與秩序的規則,常規教育就是日常規則的教育,其核心為“遵守規則”、“養成習慣”、“建立秩序”。課堂常規是幼兒園常規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培養兒童良好的學習習慣來說,它的建立會為兒童今后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對兒童的后繼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皮亞杰曾用他獨特的臨床研究法觀察和分析了3-6歲幼兒對規則的理解和認識,得出結論是:該年齡段的孩子可能理解一些規則,但實際上是根據自己的規則系統行事,并且常根據自己的需要隨便改變規則。[1]由此可見,在幼兒園常規教育中,課堂常規的培養是其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面對教育的日益國際化,英語教學也逐漸浸入到幼兒園的教學中來,基于兒童語言的敏感期學說,從小培養兒童的英語語言能力已成為社會發展的趨勢所在,同時也是幼兒園和家長關注的焦點所在。幼兒英語浸入式課程以其獨具的魅力和特點,越來越贏得人們的關注和認可。
一、幼兒英語浸入式課程模式和特點
幼兒英語浸入式是指用英語作為教學語言的教學模式。即兒童在幼兒園的全天或半天全部浸泡在英語的語言環境中,教師用全英語面對學生,不但用英語教授英語,而且用英語教授部分學科課程。在此,英語不僅是教學的內容,而且是學習的工具。英語浸入式以“直接學習,類似習得”的學習方式,以中國本土文化為基礎,兼容多元文化,以其地道的英語表達,豐富的內容知識,在直觀化、形象化、情境化、游戲化和活動化的課程設計中,教師以與兒童和諧平等的伙伴關系,引導兒童愉快學習,全面發展。
二、幼兒園課堂常規教育中存在的誤區
幼兒園課堂是一種非正式地課堂組織形式,它為兒童進入小學和以后的學習形成規則意識,奠定良好的基礎。大家所熟悉的如“小眼睛,向前看” ,“小嘴巴,閉起來”, “小手拍拍,我就拍拍”“小手,背后”,“小腳,并齊”,“一二三,看誰坐的端又端”等特殊的話語形式,是幼兒園常規教育的一種特殊而又主要的形式。諸如此類的話語和動作的使用對于兒童的課堂常規的形成具有一定地積極作用,但同時也存在誤區。
1.忽視了兒童的主動性
在幼兒園課堂常規教育的過程中,兒童始終是被要求、被訓練、被命令的對象,而教師則充當顯赫的控制者、權威者的角色。兒童好奇、好動、好玩、主動探索的天性無疑被壓制了,兒童初步對知識的探求被鎖定在嚴厲、狹小的天地里,進一步探索與表達的欲望總是被老師的課堂常規所限制,他們的“出軌”行為總會受到老師的批評與指責。若兒童在課堂上表現出好奇、疑問必須舉起小手等老師的許可才有機會發表言論,若舉起的小手受到老師多次地忽視后,無疑削弱了兒童對課堂知識探索的興趣和主動性。長此以往 ,兒童在課堂很難表現出極高的熱情和專注探索的精神。幼兒園的課堂也是培養兒童良好學習習慣的重要場所,如果兒童的主動性受到壓抑,課堂內容對于他們失去了吸引力,這將形成一個惡性循環,對兒童以后的學習和發展極為不利。
2.忽視了兒童的差異性
由于兒童的個性特點、年齡大小、所生活的家庭環境不同,他們的行為表現也會有很大的差異。兒童在幼兒園的課堂管理和要求比小學來說雖然較松散、自由,但與兒童在家有充分的自由相比約束性還是比較強。教師為了使兒童較快適應或熟悉課堂的要求和規則,很少關注兒童的年齡特征和性格特點,強制性要求兒童的課堂表現,如上課坐端坐直,認真聽講,對于好奇心較強的兒童的探索及自制力較弱的兒童注意力不集中地表現通常不加區分地予以斥責,使兒童的自尊心受到挫傷,或一句“一二三,看誰坐得端又端”,使兒童不明緣故地轉移注意力,而對自己剛才的行為沒有清楚地認識,對于自制力較弱的兒童難免又重復注意力不集中地現象。
3.抑制了兒童的自由發展
兒童是好游戲的、好奇的、好動的。處于幼兒園課堂中的兒童也一樣,他們也有淋漓盡致發揮他們天性的欲望,當他們正興致勃勃地與伙伴談論他們感興趣的話題時,老師的一句“一二三”使他們不得不遺憾得放棄他們美好的想象和繼續表達的欲望。當他們正聚精會神地操作手工活動或是精心繪制他們的偉大宏圖時,老師的命令又使他們不得不撒手。在這樣充滿各種限制的環境中,兒童的思維、想象等情緒情感體驗無形中被限制了,兒童的自由、快樂發展將成為空談。
三、課堂常規在英語浸入式教學中的巧妙運用
英語浸入式課堂是在游戲化、情境化、生活化的生動有趣的環境中進行教學的。在我們對某幼兒園大一班為期一學期的持續觀察和錄課的過程中發現,井然有序的課堂秩序,兒童活潑大方的課堂表現,熱情高漲、語言豐富的課堂氛圍使我們特意關注到他們的課堂組織與常規在課堂中的巧妙運用。
1.樹立榜樣,以資鼓勵。
在每節課前的準備階段,教師會特別留意觀察表現好的學生,然后讓在全班兒童的前面邊表演邊領唱英文歌曲,教師則為他們進行鋼琴伴奏。前面的兒童盡情地用優美的動作來展示自己,并表現出無比的認真與滿足,這也讓下面的小朋友感到羨慕不已。教師雖然沒有嚴厲的要求小朋友坐端坐直,小手背后,認真聽講,但榜樣的力量是最有力的,在上邊表演的小朋友自然認為表現最好的,抱著為大家做表率的想法,回座位后力求做得最好。而其他小朋友也會以他們為榜樣,為了有在前面表現的機會,他們也會盡力克制自己的行為。這樣一節課就會在兒童心情愉悅,注意力集中,秩序井然的狀態中開始。
2.循循善誘,因勢利導
在一節《Noise》課堂中,教師在知識傳授的過程中利用已有的課堂常規強化常規教育。當講到噪音對人們造成危害時,教師讓兒童舉例他們在課堂上可能制造的諸如大聲嚷嚷,挪動椅子等發出的噪音,并讓他們再次制造噪音進行感受。在教師以輕聲的帶有韻律的“× ×(拍手),listen,× ×(拍手),listen .”漸弱的重復性的話語到最后只有節拍和口型給予提示現行動作的結束,并要聽老師講話,為了給兒童動作和心理上的過渡,教師以無聲的動作輕輕地帶領兒童拍拍頭、拍拍肩、拍拍膝蓋、拍拍腳,等兒童全都回過神來,教師讓兒童們自己談談自己的感受以及如何應對,當兒童找出他們自己的問題并能找出解決辦法時,教師進一步引導兒童明確在老師說話時要保持安靜;與同伴說話要輕聲輕語,娓娓道來,不能大聲嚷嚷;搬動椅子,收拾玩具等要輕拿輕放等規則在教師的再次總結中得到了強化。
3.創設情境,共同參與
在英語浸入式課堂環境中教師善于抓住兒童的心理特點,充分創造情境讓兒童感受角色并遵守規則。在一節《Protect our inviroment》中由于人們對森林的濫砍濫伐,風沙漸漸襲擊人居環境。當看到彩色掛圖中風沙的猙獰,小朋友們便躍躍欲試風沙面孔,教師便放手讓兒童在中間的空地上進行模仿和創意。在兒童們盡興之后教師的“Attention,please!”“Listen to me .”兒童們回應“Listen to you .”便使剛才還嘩然一片立即轉入安靜狀態。當進行到小樹與風沙勇敢抗爭時,兒童們又情不自禁的站起來模仿小樹堅強地抵御風沙的侵襲,當教師的柔和的“× ×,quickly, ××,quickly!,”時,兒童再次滿意地坐到座位上。總之,一節課是在有張有弛地節奏中使兒童的好模仿,好動的欲望得到滿足,規則意識也逐漸形成并進一步得到完善。
4.總結評價,強化意識
在每節課程活動結束后,教師總要對本堂課兒童的表現進行及時地總結評價。對于表現好的兒童教師會邊摸著她(他)的頭邊說,“Apple is good.”“Steven is well done.”“××is excellent.”“××is wonderful.”“××is smart.”等評價性語言,對于課堂表現欠佳的兒童,教師也會給予充分的尊重和鼓勵,給他們機會在后面進行補充表揚。教師根據兒童的表現給予不同的評價使兒童對自己的課堂表現有明確的認識,更加激勵兒童遵守課堂規則的信心,潛意識中增強了兒童的規則意識。
在英語浸入式情境化、游戲化、生活化的課堂情境中,教師避開一般幼兒課堂對兒童限制的誤區,巧妙的運用已有的課堂常規來進一步強化和完善兒童的規則意識,使他們在輕松、愉悅的英語學習的情境中習得課堂規則,有效地為兒童的后繼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羅志芳 .對常規教育的重新思考[J] .早期教育 2003.1 廣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第一幼兒園.
[2]孫愛琴. 幼兒園常規教育的批判[J]. 西北師范大學 2005.6.
[3]童時. 反思幼兒園常規教育[J].早期教育. 2003.1.
【文章編號】0450-9889(2012)02A-0083-01
攀登英語是一種全新的英語教學模式,在攀登英語課堂中,學生占主體地位,而教師只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組織者和激勵者。這種課堂模式還堅持“English only”原則、“容錯”原則、“動靜結合”原則等。這些好的教學理念和常規英語教學整合能起到很好的作用。自從承擔了攀登英語實驗課的教學任務后,筆者發現攀登英語學習實驗的先進教學理念對自己的教學理念和教育教學行為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筆者積極地在常規英語教學中努力輻射和延伸攀登英語的先進教學理念和課堂教學方法。
一、轉變教師角色
在攀登英語課堂上,教師不只是傳輸知識的工具,更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促進者和激勵者,倡導快樂學習,課堂就像是一片歡快活潑的學習海洋。筆者對這一點特別認同,不僅在攀登英語課堂中充當學生的學習伙伴,而且在常規英語的教學中,我也不再像以前那樣高高在上地教授知識,不再像以前那樣讓課堂成為教師的“一言堂”。每節課下來,我都會反思自己在教學中給了學生多少時間去說、去練、去思考。
二、堅持“容錯”原則
攀登英語學習實驗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則,那就是“容錯”原則,教師要容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犯的錯誤,給學生成長的空間,不要過于心急,要耐心等待花開,藝術性地引導學生進行糾錯。筆者在常規英語課堂中同樣堅持了這一原則。在課堂上,學生可以大膽質疑,我允許他們犯錯誤,也明確地告訴他們:“人人都會犯錯誤,但一定要知錯就改,老師最欣賞知錯就改的學生。”我始終堅持這樣的教育理念:對學生的批評并不是教育的重要手段,一個明智的教師會拿起表揚的武器,讓學生在溫風細雨中成長和進步。我想:教師只有對學生多一些欣賞,少一些嚴厲的批評,才會真正地走進學生的內心。教師只是學生學習之路上結伴而行的朋友。我希望能陪他們走過一段快樂的路程。
三、采取多樣化的評價手段
語言的學習是一個艱辛的過程,要讓學生持久保持對英語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關鍵在于在英語教學的過程中如何實施評價。比起小學一二年級歡快的課堂氣氛,小學高年級的常規英語課堂稍顯沉悶。學生的常規習慣雖然養成了,但是他們不會經常積極地舉手回答問題,即使能夠回答出教師提出的問題也不愿舉手。那么,怎樣改變這一現象呢?我很快就想到了運用攀登英語的評價武器來調動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因為攀登英語學習實驗有一套系統完整的科學評價機制。雖然高年級的常規英語課堂在授課方式和教學側重點等方面和攀登英語有區別,但我認為攀登英語的科學評價理念和教學方法對常規英語教學仍有很大的借鑒意義。
初中英語教學中主要是課堂英語教學為主,在課堂英語教學中往往是進行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使用的最佳地方,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應該充分的發揮情感因素的積極作用,強化完成學習的目標,增強教學的效果,完善學習的過程。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應該研究初中學生的心理,了解學生的情感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陶冶學生的英語學習情操。筆者結合自己英語課堂教學的實際教學情況,將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的內容分為了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論證。
一、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是開展情感教育的前提
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應該充分重視的一個內容就是建立一個什么樣的師生關系,好的師生關系能夠促進教學的開展,壞的師生關系能夠阻礙英語課堂教學的開展。良好的課堂教學秩序的建立是教師和學生之間相互溝通、相互交流而形成的一種融洽的課堂教學氛圍。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輕松的學習氛圍,將會增強教師和學生之間的親近感、親切感。教師在實際的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應該充分的學會換位思考,站在學生的角度進行想問題,盡量在課堂教學中不做那些有損學生自尊心的事情。教師應該充分的認識到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的位置,應該是經常提醒學生而不是經常去批評學生,應該重視對學生的自尊心、自信心的樹立,使學生在不斷的學習中認識到自己的進步和發展。
二、充分發揮學生在英語課堂中的作用是開展情感教育的動力來源
英語作為一種語言的教學,在英語教學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的是學生而非教師,教師要充分的認識到學生在英語學習中的重要作用。將學生作為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只是一個引導者或者是參與者的角色。只有這樣才能夠有效的發揮情感教學的優勢,將情感教育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的作用發揮出來。另外還應該充分的認識到自己在英語教學過程中的位置,只有這樣才能夠有效的促進學生在英語課堂學習中的作用的發揮。另外英語是一門用來進行交流的學習工具,在日常初中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給予學生較多的機會進行訓練,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夠對于英語的學習產生相應的效果。學生積極主動的進行英語學習是開展情感教育的動力來源,同時情感教育也更需要學生和教師的雙向的互動式的教學。總之充分發揮學生在英語課堂教學中的作用是關系到情感教育的最直接的動力來源也是產生出課堂教學效果的最好的一種方式。
三、通過情感教育,培養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
情感教育是能夠培養學生學習英語興趣的最佳途徑,由于初中學生對于英語的學習往往都是在潛移默化中不斷的積累起來的,只有教師通過自己的情感教育將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調動起來了才能夠促進英語課程的教學。興趣往往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學生沒有學習英語的興趣,那么學生也就失去了學習英語的動力。在現實的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應該積極的強化對于英語學習興趣的培養,除了使學生能夠明白學習英語的重要性之外,還應該讓學生感受到英語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這也是學生在課堂英語學習中的重要的內容之一。教師需要了解當前環境下學生心理的特殊表現,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以先進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不拘泥于常規的教學模式,保持學生英語學習中的新鮮觸覺,靈活運用征文、朗誦、歌曲等多種教學方式,為學生創造適合初中英語的學習環境,使學生在運用英語語言功能的過程中獲得認可,找到英語學習的樂趣。通過對于學生學習英語積極性的培養,達到能夠提升學生英語成績的目的,另外情感教育在其中所發揮的作用也是非常顯著的,應該重視情感教育在培養學生興趣中的重要作用。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情感教育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的作用,不僅教師要認識到情感教育的重要作用,而且學生也應該意識到情感教育在課堂教學中的重要意義,只有不斷的總結日常教學過程中的作用,才能夠彌補情感教育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所發揮的重要作用。另外通過情感教育也是培養學生樂觀向上的學習興趣的一個重要手段,在初中課堂英語教學中應該充分的重視情感教育的作用,不斷引導初中英語教學向著更加積極有效的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王成玉.探討初中英語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的方法.[J].新課程論壇.2010(15)
[2].黃振存.淺談情感教育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運用.[J].現代交際.2010(5)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2-0002-01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多媒體輔助教學已被廣泛使用,這無疑給英語課堂教學改革注入了新鮮的血液。運用多媒體技術對文本、聲音、圖像、動畫等綜合處理能力及其強大交互式特點,編制計算機輔助教學課件,將抽象的、枯燥的學習內容轉變成形象的、有趣的、可視的、可聽的動感內容,能創造一個圖文并茂、有聲有色生動逼真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如何合理地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呢?我個人認為應注意以下四個方面:
一、注意課件風格和教師教學風格的一致性
多媒體輔助教學的關鍵在于課件。離開課件,再好的硬件設施也只能成為擺設。因而課件必須充分展現教師的教學風格。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形成了自身固有的、為學生所適應的教學風格。所以在設計課件的過程中,教師應親自制作,把自身的風格融入到課件中,既體現自己的教育思想,又讓學生易于接受。教師不要因為使用多媒體了,把本來簡明的,非要搞得花里胡哨、“枝葉”繁雜。這樣只能使學生滿頭霧水,不知所措,也就背離了多媒體輔助教學的“輔助”的本意,更弱化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主導作用。
二、避免把英語課變成多媒體課件展示課
合理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能給英語課堂教學在效率上帶來很大的飛躍,這已被無數的實踐所證明。但是,如果刻意地追求現代化,過多地使用多媒體,英語課就會變成多媒體展示課,教師就成了“放映員”,這樣就會帶來過猶不及的后果。那么如何避免這種情況呢?我認為教師應注意以下兩方面:
1.在多媒體輔助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仍應發揮其主導作用。多媒體輔助教學雖有不少的優點,但在英語課堂上,教師所具有的很多作用是計算機的功能所不可取代的。人與人之間的自然語言是最有親和力、最靈活的語言,師生之間課堂上互動性的交流應該是最有效的教和學的途徑。英語課堂上師生的口頭交流,是培養聽說能力的好方式,它是計算機所不可替代的。英語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語言學科,必須通過師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大量的用英語進行的交流,才能培養學生英語交際能力。計算機多媒體僅僅是輔助教師教學的工具中的一種,盡管是最先進的現代化教學工具,也只能起到為教學服務的作用,它不可能完全替代教師在課堂上的教學活動。也就是說,我們可以沒有計算機多媒體,但不能沒有教師,媒體總是處在被支配的地位,它是教師教學活動的輔助設施,而不能反客為主;我們是為了教學而使用它,而不是為了使用它而教學,是否使用計算機多媒體,應取決于英語課堂教學的需要。在教學中,教師應使學生明確聽或看的目的,使他們有心理準備,調節他們的注意力,并注意及時反饋矯正,以便恰到好處地發揮教師自身的主導作用和多媒體的輔助作用。
2.注意計算機多媒體運用的頻度。有些教師為了體現教學手段的現代化,在一堂課中盡可能多地使用計算機多媒體,甚至誤認為,多媒體用得越多,學生參與率就越高,所教授的語言材料越易于讓學生掌握,效率就越高。事實上,學生在這樣的課堂上的無意注意過多,教學信息在傳遞過程中的干擾過大,學生對語言素材的獲取量相當有限,導致學生在有限的課堂上缺少語言訓練的時機,即使有所訓練,也很不足。我們應充分利用無意注意的規律與積極因素,由引起學生無意注意到維持他們的有意注意,進而轉化為從事學習和創造活動所必需的“有意注意”。所以,在“引入”或“呈現”這兩個環節上我們可以多用些,在其它環節上少用一些。但是不論是在哪個環節使用多媒體,教師都應有一個目標,那就是我們之所以要使用多媒體,是為了挖掘教材中的情景語言點,是為了“活化教材”,創造真實的情境,使學生在用英語思考,用英語表達的“海洋”中學會“游泳”。
三、注重各種媒體的綜合應用
在英語課堂教學中,計算機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所起的作用是許多傳統的教學媒體不可替代的。但這并不等于說,計算機多媒體可替代其它一切教學媒體。只有綜合使用,才能取長補短,發揮最大的教學效益。
1.避免只注重多媒體而忽視常規教學媒體和手段。一些教師在初嘗使用計算機多媒體輔助教學的甜頭后,便唯其命而是從,喪失了自己多年來形成的鮮明的教學風格,卻不知計算機多媒體固然有其它媒體所無法比擬的優越性,但其它媒體和教學手段的許多特色功能是它無法取代的。教師不應一味趕潮流,而應根據教學需要選擇合適的媒體和手段,合理使用多媒體與常規媒體和手段,發揮其各自的長處。根據學生實際和教學實際,合理地選用媒體形式是我們不變的原則。
2.避免把投影屏幕當成黑板。在英語課堂上,教師應隨時根據教學進度的需要創設情景,引導學生進行操練,從而達到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目的。而且,優秀的板書不僅精練,教師還可以根據學生提出的疑問隨時調整、修改板書內容。如果用投影屏幕完全替代黑板,就會影響學生視覺感知的一貫性,使學生對教材的重點、難點的把握受到影響;而且因為屏幕上的內容一屏一屏稍縱即逝,也會影響學生記課堂筆記。所以完全用屏幕代替黑板,就會影響計算機多媒體在幫助我們解決教學疑難問題方面優勢的發揮。
四、注重“以人為本”,發揮學生的主體性
G633.67
如今,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多媒體輔助教學己被廣泛使用,這無疑給英語教學改革注入了新鮮的血液,那么如何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恰如其分地使用好多媒體輔助教學呢?這需要我們在實踐中不斷探索。
一、注重課件風格和教師教學風格的一致性
多媒體輔助教學的關鍵在于課件。離開課件,再好的硬件設施也只能成為擺設。因而課件必須充分展現教師的教學風格。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形成了自身固有的、為學生所適應的教學風格。所以在設計課件腳本的過程中,教師應親自創作,自然地把自身的風格融入到課件中,既體現自己的教育思想,又讓學生易于接受。
二、避免把英語課變成多媒體課件展示課
合理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能給英語課堂教學在效率帶來“幾何級”的飛躍,這己被無數的實踐所證明。但是,刻意地追求現代化,過多地使用多媒體,英語課就變成了多媒體展示課,教師就成了“放映員”,就會帶來過猶不及的后果。
(1)在多媒體輔助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追仍應發揮其主導作用。
多媒體輔助教學雖有不少的的優點,但在英語課堂上,教師所具有的很多作用是計算機的功能所不可取代的。例如:英語課堂開始時的“Free Talk”、值日生的“Daily Report”或師生的口頭交流。所以,計算機多媒體僅僅是輔助教師教學的工具中的一種,盡管是最先進的現代化教學工具,也只能起到為教學服務的作用,它不可能完全替代教師活動。也就是說,我們也可以沒有計算機多媒體,但不可能沒有教師,媒體總是處在被支配的地位,它是教師教學活動的輔助設施,而不能反客為主;我們是為了教學而使用它,而不是為了使用它而教學,是否使用計算機多媒體,應取決于英語課堂教學的需要。在教學中,教師應使學生明確聽或看的目的,使他們有心理準備,調節他們的注意力,并注意及時反饋矯正,以便恰到好處地發揮教師自身的主導作用和多媒體的輔助作用。
(2)注意計算機多媒體運用的頻度
有些教師為了體現教學手段的現代化,在一堂課中頻繁地使用計算機多媒體。事實上,學生在這樣的課堂上的無意注意過多,教學信息在傳遞過程中的干擾過大,學生對語言素材的獲取量相當有限,導致學生在有限的課堂上缺少語言訓練的時機,即使有所訓練,也很不足。我們應充分利用無意注意的規律與積極因素,由引起學生無意注意到維持他們的有意注意,進而轉化為從事學習和創造活動所必需的“有意注意”。所以,在“引入”或“呈現”這兩個環節上我們多用些,在其它環節上我們要吧多用些,在其它h節上少用一些。但是不論在哪個環節上少用一些。但是不論在哪個環節使用多媒體,教師都應有一個目標,那就是我們之所以要使用多媒體,是為了挖掘教材中的情景語言點,是為了“活化教材”,創造真實的情境。
三、注重各種媒體的綜合應用
在英語課堂教學中,計算機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所起的作用是許多傳統的教學媒體不可替代的。但這并不等于說,計算機多媒體可替代其它一切教學媒體。只有綜合使用,才能取長補短,發揮最在的教學效益。
(1)避免只注重多媒體而忽視常規教學媒體和手段
現在初中英語教師為了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大膽進行英語教學改革,建立新的英語教學模式,運用不少新的教學方法,但成效并不顯著。英語教師不僅要鉆研新的教法技巧,而且要充分發揮管理效能,調節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的關系,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共同完成教學任務,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所以對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管理是保證課堂教學順利實施,并取得最佳教學效率的根本保證。我根據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總結了以下幾點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管理方法,望同仁們批評指正。
一、課前精心設計教學過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懂管理的英語教師在接新班級時,都先了解本班學生的情況,就學生學習英語的態度而言,我大致把一個班的學生分為三類:一類是渴望學習、主動求知的積極力量或行為的學生;另一類是對英語反感并處于被動狀態,有時甚至違紀阻礙教學的消極力量或行為的學生;還有一類是介乎其間的大多數學生,期待教學活動繼續開展的中性力量或行為的學生。那么我就緊緊依靠班集體中的積極因素,采取種種創造性手段,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從而保證英語課堂教學的高效率。
我在教學過程中,從教學效果出發、結合教學目標、精心設計教學內容,將最新的教學理念融入到每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興趣。如果還沒到下課,學生就沒事干了,那學生只能說話。其實只要下課鈴聲一響,學生的心就早已飛到教室外面去了,這時的講課只能是徒勞,甚至還會引起學生的反感,所以我確保課堂教學效率,從不拖堂,學生的課堂聽課效率比較高。
二、課中激情教學,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英語課堂上學生出現思想不集中,低聲講話或做小動作是難免的,這是初中學生年齡階段生理、心理特征所決定的。所以在課堂上我在如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上下大力氣,充分利用學生的無意注意組織教學。如果教師在課堂上缺乏教學組織能力、講課聲音低沉、語速緩慢、平鋪直敘、面無表情、教學方法死板,那么這對學生來說簡直就是催眠曲。毋庸質疑這樣的英語課堂,教師本身就給學生造成了課堂上注意力分散的機會,學生就有可能置功課于腦后而搗亂起來,就連平時注意力集中的學生也會變得愛說話,這樣的課堂教學效率就大打折扣了。所以以情感人、激情教學是解決上述問題的好辦法。通常我在教學過程中把聲音的音質、音量、聲調、語音和節奏等加以組合變換,把聲音的聲、色、情融為一體,運用到語氣上,當內容基調清新爽朗時,我就以愉悅歡快的心情去引導學生;當內容的基調哀愁悱惻時,我就以沉郁凄涼的心情感染學生,從而造成一種良好的教學學習氣氛,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來學習英語。
三、建立常規的課堂教學秩序
教師每天面對的是幾十個性格各異、活潑好動的孩子,如果沒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課堂程序和常規,就不可能將這些孩子有序地組織在教學活動中。實踐表明,教師適時將一些一般性要求固定下來,形成學生的課堂行為規范并嚴格監督執行,不僅可以提高課堂管理效率,避免秩序混亂,而且一旦學生適應這些規則后會形成心理上的穩定感,增強對課堂教學的認同感。例如,上課鈴聲響了,你走進教室,此時,學生的情緒很不穩定,有的陶醉在剛才的嬉笑追逐中,有的還沉浸在課間的趣談之中,有的正在搶時間做數理化作業。具有這樣心態的學生,一下子集中到課堂上來,猶如奔騰的激流突然遇到擋道的閘門一樣,會出現反激的浪花和一股回旋的倒流。這時候我通常站在教室門口,用目光掃視全班一周,有時甚至緊盯調皮、講話的學生,教室頓時就會一片寂靜,這樣就把學生的精力及時吸引到課堂上來。
我上課時采用一套獎優罰劣的措施,以獎優為主,罰劣為輔,樹立正氣,形成制度。我獎勵以精神獎勵為主,如口頭表揚,增加操行得分等;罰劣切不可采用諷刺、威脅、隔離、體罰等手段,應當努力將懲罰變為一種學生愉快的自我教育。
四、走到學生中去,關注每一位學生
在平時的課堂上,教師要關注每位學生,要走到學生中去,看學生是否在聽課?是否在按老師的要求去做?切不可高高在上,一味地只顧完成教學任務。教師要善于從學生的表情變化中看出自己的教學效果,辨析學生聽講的狀況:如課堂上學生不時地東張西望,或目光呆滯,表明他們心猿意馬;他們低語暗議,竊竊私語,則表明他們發現破綻或老師講錯了;他們眼里迸發出激動,表明他們豁然開朗。課堂上如何看學生的眼神行事呢?我認為老師在講課時應不時地用眼睛環視課堂,使學生感到你在對他講課,同時還可以通過目光暗示來提醒個別聽課不認真的學生,促進學生專心聽講。淡漠、嚴厲、責備的目光使學生觸目知錯,立即醒悟;熱情、慈祥、贊許的目光使學生觸目會意,精神振奮。教師不論是提出問題、指導自學、啟發釋疑或小結強化,都要用期待的目光,盡可能去平視或環顧大多數,切不可老是兩手扶案,貓著腰,視線緊盯著課本或前幾排學生;也不能只站在教室一隅,使視線顧此失彼;尤其要不時地環視前后左右,特別是后排的左右兩角,對后進生更應予以滿腔熱情的關注。
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管理是課堂教學質量的保障,有的教師甚至提出,課堂教學質量的好壞,三分水平,七分管理,可見課堂教學管理在英語課堂教學中的重要性。英語教師在鉆研教法的同時,不要忘了課堂上對學生的管理問題,這有利于教師幫助學生提高他們的自制、自控能力,強化其集體組織觀念,改變不良的學習態度,激發起學習的興趣,使他們的個性朝健康的方向發展,更有利于課堂效率的提高,提高學生的英語成績。
參考文獻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high-tech and internet, multi-media has became a means of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nd it is used widely. Giving examples of multi-media course,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important part that modern educational technique plays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discusses the ways and effects of using the technique, and also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Key words: Multi-media, Senior Students’ English Book ,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多媒體技術對文本,圖形,聲音,動畫和視頻等信息具有集成處理的能力,可為學習者進行知識學習提供一個全方位學習英語的環境。促進教學形式的多姿多彩,優化了英語課堂教學,全面提高了英語教學質量。高中英語教學的目的是在義務教育初中英語教學的基礎上,鞏固、擴大學生的基礎知識,發展聽、說、讀、寫的基本技能,培養在口頭和書面上初步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側重培養閱讀能力,并使學生獲得一定的自學能力,為繼續學習和應用英語切實打好基礎。為了實現這個目標,給學生提供所學語言進行實踐的環境,傳統的一支粉筆、一塊黑板和一本教科書已遠遠不能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傳統的英語教學課往往局限在單純的讀書和聽錄上,缺乏實踐的機會,而現代教育多媒體的介入,極大的豐富了課堂教學的方式和結構,使現代課堂教學具有傳統教學不可比擬的優越性,大大優化了英語課堂教學。
一、運用多媒體技術,優化中學英語課堂教學結構
多媒體課件通過視聽結合、聲像并茂、動靜皆宜的表現形式,生動、形象地展示教學內容,擴大學生視野,有效促進課堂教學的大容量、多信息和高效率,有利于學生開發智力、培養能力和提高素質,將課堂教學引入了一個新的境界。學生不但可以閱讀文字、聽錄音、看圖片和動畫、做練習,還可以回答問題,加入對話以提高口語表達能力。
多媒體教學形式多樣,如課堂展示、個別化學習、實驗模擬和分析評價等類型,下面我談談自己設計的多媒體課件在課堂展示方面的應用。
1.以高中英語教材高一上冊 Unit 12 “Harry Potter”為例。(1)在大屏幕上展示幾幅電影圖片。如“The Banquet”, “Promise”, “Hero”-Action Film; “Mulan”, “Garfield” ; “Lion King”-Animation等導入 “Harry Potter”電影。(2)在導入后,欣賞“哈利.波特”電影片段,鼓勵學生用自己語言介紹哈利.波特。(3)理解全文,在大屏幕上顯示本課相關問題,并配以圖片加以理解。運用多媒體展示圖片,錄象,使學生加深了對哈利.波特及作品的理解。
2.再以高中英語教材高一下冊 Unit 20 “Laughing Matter”為例,我是這樣設計教學過程的:(1)導入下載了一些電視節目的圖片,其中包括相聲小品的圖片,引發學生興趣。(2)隨后讓大家看一些大家熟悉的國內外笑星的圖片,直入主題《歡樂的事業》。(3)在講解課文的同時,配以輕松娛樂的圖片,使學生在學的過程中充滿愉悅的心情。(4)結課時,播放一段憨豆的短劇并在最后附上“笑一笑十年少”等的英文諺語緊扣主題,使學生受到了情感上的教育。
二、現代教育技術在中學英語教學中的作用
1.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教學過程
在運用多媒體教學時,大屏幕展示出許多圖片,聲音,視頻,可以把枯燥的書本內容變成一種享受,同時也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調動聽、看、說等多種感官參與學習。
2.多媒體容量大,提高了課堂效率
在運用多媒體教學時,可展示教學許多有關問題,背景材料等,這樣就節省了許多書寫時間,同時展示在大屏幕上讓學生一目了然,大大提高了課堂效率。
三、在運用多媒體教學時應注意的問題
1.避免把英語課變成多媒體展示課
合理地運用計算機多媒體輔助教學能給英語課堂教學帶來飛躍,但過多地使用多媒體,英語課就會變成多媒體課件展示課,教師就成了“放映員”,就會帶來過猶不及的后果。在多媒體輔助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仍應發揮其主導作用。例如:英語課堂上開始時的“Free Talk”、師生的口頭交流,是培養學生聽說能力的好方式,它是計算機不可替代的。英語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語言學科,必須通過師生時間、學生與學生之間大量用英語進行交流,才能培養學生英語交際能力。在教學中,教師應使學生明確聽或看的目的,使他們有心理準備,調節他們的注意力,以恰到好處地發揮教師自身的主導作用和多媒體的輔助作用。
2.注重各類媒體的結合作用
英語課堂教學中,計算機多媒體輔助教學必須和傳統的教學媒體結合使用,才能發揮最大的教學效益。
3. 避免把投影屏幕當黑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