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15 17:11:38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高血壓三級治療措施,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中圖分類號:R544.1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515(2011)12-350-02
高血壓病是常見的心血管疾病,嚴重危害人類的生命和健康,給家庭及社會帶來巨大的經濟負擔,成為全球范圍內重大公共衛生問題,高血壓病是多種腦血管病特別是腦卒中及冠心病的危險因素,也是加劇心力衰竭[1]、腎損害的常見病因,全球大約54%的腦卒中,47%的缺血性心臟病都歸因于高血壓。隨著對高血壓疾病研究的不斷深入,有關指南不斷提出,使我國高血壓防治的科學性、可操作性、實用性均有了很大的進展。本文介紹我結構對轄區內居民所進行的調查,總結高血壓的相關危險因素及防治措施,現報告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09年7月~2010年3月對我轄區內1200名居民進行高血壓篩查,其中男性780例,女性420例,年齡在23~81歲之間,平均(46.5±4.7)歲。
1.2 方法
在前期完成本機構高血壓患者篩查及基線高血壓調查的基礎上,對高血壓患者及健康人群的生活習慣、基礎疾病、治療措施,進行調查,總結高血壓發病的危險因素,對高血壓病患者進行干預包括健康教育、飲食干預、行為干預、藥物管理,隨訪1年,比較干預前后患者對高血壓的認知及血壓控制情況。
1.3 高血壓入選標準
未服用高血壓藥物的情況下,收縮壓(SBP)≥140mmHg和舒張壓(DBP)≥90mmHg;既往有高血壓,經抗高血壓藥物治療,血壓降至140/90mmHg以下也診斷為高血壓。高血壓控制達標標準:未合并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及其他并發癥患者血壓<140/90mmHg。年輕人(18~40周歲)、糖尿病、心血管病、穩定型冠心病、慢性腎病患者血壓<130/90mmHg;老年患者(≥65周歲)血壓控制<150/90mmHg。全部患者血壓建議降至120/80mmHg以下[2]。
1.4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13.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計數資料以%表示,計量資料以(x±s)表示,均數和率比較分別采用t檢驗和x2檢驗。P
2 結果
2.1 在本次調查中,高血壓病患者240例,男性157例,女性83例;健康人群960例,男性623例,女性337例。高血壓病患者與健康人相關因素比較見表1。
表1 高血壓病患者與健康人相關因素比較
高血壓與家族遺傳、環境、不良飲食生活習慣有明顯相關性,與健康人群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對高血壓患者進行干預前后比較 經過系統干預后血壓控制達標189例,達標率78.7%。
3 討論
3.1 高血壓防治的意義
高血壓是心血管病的重要危險因素,其治療的目的是減少心血管事件的發生率及導致的死亡,我國已經從單純的控制血壓發展到多種危險因素綜合干預,使心血管預防發生了重大的戰略性轉移。我國高血壓的患病率已經超過了很多發展中國家,因此要高度重視、積極做好高血壓的預防工作,做到“三級預防”即:病因預防;強調早發現、早治療,降低高血壓讀數及并發癥的危險因素;對重度高?;颊哌M行積極救治[3],減少病殘率及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在三級預防的基礎上,是高血壓患者高效、充分地利用醫療資源,為最大限度的康復獲益。
3.2 高血壓防治的相關措施
3.2.1 糾正不良生活習慣 造成肥胖的真正原因是能量過剩。蔬菜含水分多,能量低,可以提供微量營養素,蔬菜含纖維素、半纖維素、果膠、淀粉、碳水化合物等,是胡蘿卜素、維生素B2、維生素C、葉酸、鈣、磷、鉀、鐵的良好來源。由多種食物組成的膳食,才能滿足人體各種營養需求,達到合理營養、促進健康的目的??刂剖雏}攝入量:每日每人鈉鹽攝入不超過6克,以三口之家為例,500克(1袋)食鹽應吃30天左右,盡量控制每月只食1袋鹽,少腌制咸菜,必要時將腌菜、咸菜清洗降鹽后再加工食用;減少飽和脂肪的攝入即用餐葷素營養搭配,少葷多素。強調控制BMI在18.5-23.9kg/m2的正常范圍內。通過合理體育鍛煉控制體重增長或降低體重。重點控制能量平衡,使能量攝入≤能量消耗。通過參加各種活動來調節和放松心情。
3.2.2 健康教育 高血壓健康教育是借助多學科的理論和方法,通過有組織、有計劃的教育活動使患者能自覺選擇健康的行為及生活方式,降低影響健康的因素[4],是預防和控制高血壓的基礎與前提。
3.2.3 藥物管理 結合高血壓患者的血壓及合并癥,進行用藥指導,由專科醫生制定個體化治療方案,由社區醫生負責具體實施,促進合理用藥增加服藥依從性。多數患者需要聯合用藥,仍不能達標時要加用第3種藥物。
3.2.4 自我管理 高血壓病自我管理是高血壓綜合管理的一部分,是在醫務人員的支持下,個人承擔血壓控制的所必需的預防性及治療性活動[5],這也是預防和控制高血壓的有效手段。
總之,高血壓的防治要強調連續、綜合、主動、預防的理念,對高血壓患者進行有效的綜合干預,能使血壓控制的整體水平提高,有利于降低患者的發病率。
參考文獻
[1] 趙學軍,高俊嶺,傅華.社區高血壓群組于預對患者治療依從性的影響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11,14(4):1181.
[2] 高雷,顏驊.上海徐匯區華涇鎮社區老年高血壓的疾病特點與健康教育對策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11,14(4):1375.
Investigation of the Current Prevalence and Treatment for Rural Residents
Pan Yu-jia, Jing Lin, Lai Qian, Yu Wei, Hu Jun-qin, Li Jia-wei(Management School, Chengd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hengdu, Sichuan 611137)
Abstract: Using a questionnaire to investigate 2159 sampling households (6700 people),the research explore the current prevalence rate and treatment ways for rural residents. The result shows the prevalence rate of two weeks is 17.49%, prevalence rate ofchronic disease 24.36%. 51.71% of elder people suffer from chronic disease; 55.21% of people pay most attention to convenience when choosing medical institutions. Lastly, the paper gives 3 suggestions to improve health level for rural residents.
Key words: rural residents; prevalence of two weeks; chronic disease; treatment ways
居民健康水平是評價一個國家或地區社會發展狀況的重要指標,提高居民健康狀況能夠有效提高社會生產力[1]。黨的十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由于“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居民健康水平直接影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由于我國醫療衛生資源配置長期存在城鄉和地域差異,農村地區特別是西部農村地區的醫療衛生資源的缺乏相對更嚴重,農村居民獲取衛生服務可及性方面難度更大[2-3],本文通過調查農村居民健康狀況和治療選擇情況,獲取了農村居民患病就醫的第一手材料,筆者希望,這些材料能夠為衛生政策的制定與領導層的決策提供有力依據。
一、資料來源與方法
2013年5月~6月,課題組調查人員對四川省郫縣農村地區居民開展調查,共抽樣2159戶家庭(6700人),對不能正?;卮鹫哂墒熘闆r的親屬代答。調查對象中,男性3294人(49.16%),女性3406人(50.84%);年齡最大者103歲,最小則不滿1歲,平均年齡36.9歲;已婚者4872人(72.72%);學歷以初中和小學及以下者最多,其中初中學歷2564人(38.22%),小學及以下3129人(46.70%);在業者3726人(55.61%),無業或失業1679人(25.06%);調查對象人口學特征見表1。
二、調查結果
(一)農村居民兩周患病情況
兩周患病是評價居民健康狀況及衛生服務需要測量的核心指標之一,它的根據是調查對象自我報告身體健康狀況及自我感受。調查的6700人中,有1172人兩周患病,兩周患病率17.49%;男性518人(患病率15.73%);女性654人(患病率19.20%)。從表1可知,年齡越大兩周患病率越高,65歲及以上老人兩周患病率最高;在學歷方面,文化程度越低患病率越高,小學文化及以下群體的患病率最高;在就業狀況方面,離退和無業(失業)人員的患病率較高;在婚姻狀況方面,喪偶群體患病率高于離婚人群和已婚人群,而未婚群體最低。不同人口特征下,居民患病率的差異可能與年齡、身體素質以及健康意識有關,這需要進一步探索分析原因。
(二)農村居民兩周患病不適癥狀及疾病構成情況
兩周內出現不適癥狀的1172人中,前三位癥狀依次為咳嗽(489人,41.72%)、頭痛(240人,20.48%)、腰腿痛(110人,9.39%),其余依次為發燒(7.42%)、腹痛(6.57%)、心慌/心悸(4.27%)、腹瀉(3.67%)、胸痛(1.71%)。所患疾病前三位依次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539人,45.99%)、高血壓(176人,15.02%)、糖尿?。?0人,5.12%),其余依次為支氣管炎(4.61%)、急慢性胃腸炎(4.44%)、類風濕性關節炎(1.02%)、膽結石(0.94%)、腰椎病(0.60%)。
(三)農村成人居民慢性病患病情況分析
慢性病患病率是另一個反映居民健康狀況和衛生服務需要的重要指標,通常有兩種計算方式:一種是調查的患病人數與調查總人數之比,另一種是調查居民患病的病例數與調查總人數之比(因為部分居民患有多種慢性?。?。本次調查慢性病患者1364人,患病率為20.36%(按人數計算);總病例數1849例,慢性病患病率27.60%(按病例數計算)。
絕大多數(97.36%)慢性病患者集中在成年人(18歲及以上)群體,為準確了解慢性病患者疾病分布特征,調查組對成年人(5451人)進行了專門分析。
從表2可知,成人慢性病患病率24.36%,居民慢性病患病率前三位是高血壓(612人,11.23%)、慢性胃炎(258人,4.73%)、糖尿病(145人,2.66%),其余依次是慢性阻塞性肺?。?.40%)、慢性咽炎(1.47%)、心臟?。?.17%)、風濕?。?.94%)、膽結石(0.94%)、腦卒中(0.72%)、鼻炎(0.57%)。調查顯示,成人居民慢性病患病率隨著年齡增加而上升;學歷越低的居民慢性病患病率越高,小學及以下群體患病率最高(36.64%);喪偶群體(59.39%)高于其他婚姻狀況群體;離退休人員患病率(54.71%)和無業人員患病率(37.66%)高于在業者和學生群體。
調查發現,65歲及以上老人有497人,其中有257位老人至少有一種慢性病,慢性病患病率51.71%(按人數計算);部分老年人患有多種慢性病,病例數共388例,平均患病1.51種,按病例數計算則患病率則高達78.07%。
(四)農村居民兩周患病治療方式調查
1.農村居民患病治療方式選擇
兩周患病治療情況包括去醫療機構看病、自我治療處理和未采取任何治療措施。本次調查有1172人患病,治療方式如下:(1)739人(63.05%)去醫療機構就診;(2)321人(27.39%)自我治療處理(但未去醫療機構),他們采取了自服藥物(包括藥店購藥)或其他理療等方式;(3)112人(9.56%)未采取任何治療措施。
2.居民選擇醫療機構類型及其選擇原因
去醫療機構看病的739人中,選擇村衛生室的265人(占35.86%),排在首位;選擇其他機構情況如下:私人診所204人(27.60%),縣級醫院107人(14.48%),鎮衛生院83人(11.23%),三級綜合或??漆t院36人(4.87%),職工醫院/保健院36人(4.87%),其他機構8人(1.08%)。
選擇原因:有408人(55.21%)是因為距離近,排在首位;133人(18.00%)是有信賴醫生;96人(13.00%)是因為技術好;38人(5.14%)由于價格低;30人(4.06%)是態度好;19人(2.57%)因為有熟人;有15人(2.03%)是因為定點醫療機構。
3.居民未就診分析
未就診人群指兩周內有不適癥狀但未去醫療機構找醫生看病者,此次調查共有433人,未就診率36.95%。它包括了兩類人群,一類是采取自我治療處理,但未去醫療機構就診,有321人屬于此類;另一類是未采取任何治療措施者,有112人。未就診原因排在首位的是認為“自感病輕”(84.76%,367人);其他依次為:有7.39%(32人)的是因為“沒有時間”;5.31%(23人)的是因為“經濟困難”;2.54%(11人)的認為“無有效治療措施”。
(五)農村居民住院治療情況分析
在接受調查的6700人中,641人在過去一年內住過院,住院率9.57%,其中男性231人,住院率7.01%;女性住院379人,住院率11.13%。住院原因排在首位是“疾病”(481人,75.04%);其他依次是:77人(12.01%)因為“損傷或中毒”,71人(11.08%)因為“分娩”,8人(1.25%)因為“計劃生育”,4人(0.62%)因為“疾病康復”。居民住院疾病前十位依次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74人(占住院居民的11.54%)、分娩53人(8.27%)、胃腸炎49人(7.64%)、婦科病47人(7.33%)、呼吸道炎癥45人(7.02%)、骨折34人(5.30%)、膽結石30人(4.68%)、高血壓22人(3.43%)、肛腸疾病22人(3.43%)、糖尿病10人(1.56%)。
居民選擇住院機構方面,近一半(49.45%,317人)居民選擇“縣醫院或二級醫院”,其他依次為:選擇“三級綜合或??漆t院”有145人(22.62%)、鄉鎮衛生院103人(16.07%)、職工醫院/保健院40人(6.24%)、其他36人(5.62%)。住院患者中,一年內住院次數最少為1次,最多的有8次,平均1.29次;住院天數最少為1天,最多三個月,平均9.25天。住院費用最少200元,最多20萬元,平均6886.86元;住院費用實際報銷比例為41.7%。
三、結論和建議
通過以上調查,得到以下結論:(1)農村地區居民患病率和醫療衛生服務需要量維持較高水平。居民兩周患病率17.49%;成人慢性病患病率24.36%;過半(51.71%)老年人慢病纏身,平均患病1.51種,按病例數計算患病率高達78.07%。居民兩周患病不適癥狀前三位為咳嗽、頭痛、腰腿痛,疾病前三位依次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高血壓、糖尿病;成人慢性病患病前三位是高血壓、慢性胃炎、糖尿病。(2)農村居民兩周患病就醫機構選擇最注重就醫的便利性。63.46%的農村居民首選村衛生室和私人診所,超過一半(55.21%)的居民選擇機構首要考慮“距離近”;兩周患病未就診率36.95%,未就診原因前三位依次是認為“自感病輕”、“沒有時間”和“經濟困難”,經濟因素仍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居民醫療衛生服務需求。(3)選擇縣級醫療機構住院者最多。近一半(49.45%)農村居民住院選擇“縣醫院或二級醫院”,其次是三級綜合或專科醫院(22.62%)、鄉鎮衛生院(16.07%)。住院原因前三位依次為疾病、損傷或中毒、分娩。
根據調查結果,調查組提出以下建議:(1)進一步加強農村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能力建設,鞏固和發展農村地區三級醫療預防保健網絡,提高醫療技術服務水平,為農村居民提供方便、快捷、低價、優質的醫療衛生服務,提升居民就醫可及性。(2)強化政府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職能,建立健全公共衛生體系,深入開展健康教育,引導居民采取健康科學的生活方式,消除或減輕影響健康的危險因素,以健康為中心,預防為主,防治結合,讓居民少生病、晚生病甚至不生病。(3)加強農村地區慢性病綜合防治管理體系建設,將慢性病防治納入政府民生工作目標,形成政府、社會、家庭和個人共同參與的慢性病防治機制,切實降低居民慢性病發病率和患病率。
參考文獻:
【中圖分類號】R1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6455(2010)08-0419-01
高血壓的發生與個人的行為因索密切相關。為了解社區居民高血壓相關認知狀況,以便為今后在社區中開展衛生宣傳教育及三級預防提供參考,于2009年9月在大慶油田總醫院集團希望社區衛生服務站進行了調查。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木次共調查某社區15-69歲居民684人,其中男性335人、女性349人。
1.2 內容與方法:調查方式分兩種,一種是由培訓合格的調查員入戶而對而詢問調查對象,另一種是由社區全科醫生在社區服務站對前來咨詢人員進行調查。調查內容包括詢問病史(一般情況、家族史、個人史等)、高血壓相關行為及意識等。使用自行設計的調查問卷。
1.3 資料處理:在剔除了不合格問卷后將653份有效調查內容用SARS軟件和FOXPRO軟件進行錄入和數據處理。
2 結果與分析
調查顯示,居民對正常血壓、高血壓標準及高血壓可導致冠心病的知曉率較低,對35歲以上有必要測量血壓和高血壓可導致腦卒中的知曉率較高。居民各種高血壓知識的知曉率隨文化程 度的提高逐步提高,經趨勢檢驗,P均
調查表明居民在對高血壓治療的態度上,大多數居民對高血壓的治療僅局限于按醫囑服藥(65.35%),調理飲食、保持情緒穩定、做適宜運動分別為73.82%, 70.81%和64.94%。除“按醫囑服藥”一項以外,居民各種防治知識的知曉率隨著文化程度的提高也相應提高,經趨勢檢驗,P
調查中發現,有76.00%的居民在近1年內測量過血壓,而有13.45%的居民從未測過血壓。有16.34%的居民承認有血壓病史,病人月測血壓率較高(80.12%)。
3 討論
最近有機會回國一趟,接觸了不少健康領域的同行。可能因為我長期就職于美國的健康保險行業,于是話題常常涉及國內正在興起的商業健康保險。目前有好幾家國內的保險公司推出了一系列的健康保險項目,旨在彌補政府醫保之不足,為民眾的醫療保健提供更多的經濟保障。政府的醫保是社會保障體系的一部分,資金來源于工作單位繳納的醫保費(職工個人也承擔一部分)。
醫保雖然給城市居民尤其從業人員提供了基本的醫療保障,但其覆蓋范圍很有限。首先,不是所有的醫藥費全能報銷。不在“藥品目錄”的藥費不能報;不在“指定醫療機構”就診的費用不能報;未經醫保認可的檢查和治療自然也不能報。其次,不論是門診還是住院,醫保都有一個報銷的范圍。以北京市2011年的規定為例,患者必須先自費一千多元(門診1800元,住院1300元)達到“起付線”,超出的部分才能按比例報賬。報銷的比例按醫院級別不等,比如二級醫院報銷87%,三級醫院報銷85%。報銷的年度總額也有上限,門診費用全年最多2萬元,住院報銷總額由以前的十幾萬大幅度提高到30萬元。
按說30萬元不少了,但報銷的范圍僅限于住院的費用。其實很多大病和慢性病的經濟負擔不僅體現在住院期間,平常的就醫、檢查、藥品費用累積起來也很可觀,何況疾病會造成巨大的間接經濟損失,比如就醫過程的交通、住宿、營養費用,因休病假而失去的工資和獎金等。因此,大幅度提高住院費用的報銷額度并不一定能大幅度減低患者的疾病經濟負擔,反而會導致更多的住院治療,使一些門診能處理的情況可能因為醫保的原因變成了住院治療。
買商業保險您需要注意什么?
總之,由于醫保的局限,商業健康保險有了立足之地和發展空間。最常見的商業健康保險形式是重大疾病險。國家定義的重大疾病包括了惡性腫瘤、急性心肌梗塞、腦中風后遺癥、慢性腎功能衰竭等25種。商業保險涵蓋的疾病種類、名稱和定義因保險項目的不同而異,但基本上與國家的條目類似。如果參保人不幸罹患了其中一種疾病,保險公司會支付一筆較大數額的賠償,通常是10萬到30萬元。當然,期望的賠償數額越大,每月或每年需要交納的保險費越高。
這種保險的好處是患者一次性得到一筆賠償金,可以用來支付醫療費,也可以用來支付其他費用,彌補疾病造成的收入減少和其他經濟損失。理賠過程也相對簡單。只要按保險要求出示相關的診斷和治療證明就可以,無須用一張張醫療費用收據逐項報銷。
購買疾病險首先要弄清楚所保的疾病種類和名稱。保險包括的疾病種類越多,費用越高。要避免花冤枉錢,就需要有的放矢,尋求疾病種類較少但針對性較強的項目。這需要判斷自己屬于哪些疾病的危險人群,患哪些病的可能性大。如何判斷呢?最簡單的辦法是根據自己的性別、生活方式(習慣)、健康狀況和家族病史,看自己是哪些疾病的高危人群。如果一位男性吃飯喜歡多鹽、多脂肪,血壓高卻很少運動鍛煉,那么他以后患心肌梗塞或腦血管疾病的可能性就比較大。如果一位女士的母親或者姐妹患乳腺癌,她應該屬于乳腺癌的高危人群。
另外,要考慮年齡因素。年齡越大,患病的可能性越大,保險費越高。大部分疾病險提供20年保障,適合于30~40歲的人。等到了50歲就太貴了,而且很難買到。因為大多數疾病險只面向18~49歲之間的成年人。要想買長期疾病險,最好趁年輕。也有的疾病險是短期的,只保障當年患的大病。對于二三十歲的人來說,在一年之內患病的可能性很小,但年輕人發生意外的可能性較大,所以看看這種保險是否包括意外傷害。否則,平常多注意飲食和交通安全比買這種保險更靠譜。
還有一點值得注意,就是疾病診斷名稱和治療手段的“混搭”。在疾病保險的病種中,不論按照國家的定義還是商業保險的定義,既有疾病診斷名稱也有某些治療手段。比如冠心病是疾病的診斷名稱,冠狀動脈搭橋術是治療冠心病的一種手段。如果按照疾病診斷名稱保的是冠心病,那么只要診斷為冠心病就能得到賠償,無論病人接受了何種治療。如果保的是搭橋術,患了冠心病還不算,必須要等做完搭橋術才行,而其他常用的治療措施比如藥物和冠狀動脈介入并不能得到賠償。這種要求很不合理,因為冠心病不一定非要做搭橋術。假定過幾年有一種新藥或者其他替代治療能夠有效控制冠心病的話,那么搭橋術永遠派不上用場,患者也永遠得不到賠償。這大概就是保險公司寧愿保手術而不保疾病的初衷。因此,簽保險合同時一定要搞清楚保險所保的是疾病診斷還是某種治療措施。順便提一下,把搭橋術和心臟瓣膜手術等治療措施與腎病和心肌梗塞等疾病名稱并列在一起混淆了“重大疾病”的概念。在美國的健康領域,要么按疾病診斷分類,要么按治療措施分類,兩者不能混為一談。
“狡猾”的中國式商業健康保險
由于經濟發展和人口老齡化,高血壓病的發病率逐年升高。高血壓病是最常見的心血管病,發病率高,并殘癥多,病死率高。特別是高血壓晚期的靶器官損害及其合并的冠心病、腦卒中、胰島素抵抗及糖尿病是嚴重危害人民身體健康及引起死亡的重要疾病。高血壓屬慢性疾病,多數病人需長期終生治療。采用藥物控制血壓,盡管能產生持續、可靠的降壓作用,減輕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和死亡,但常因藥物的副作用及長期服藥的經濟負擔而影響對高血壓的有效治療。研究表明,非藥物治療措施(改善生活方式)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控制高血壓方法。
一、一般資料
我科2008年06月~2009年08月間,共收治高血壓梗死患者68例,均符合高血壓診斷標準。男38例,女30例;平均年齡62歲。經過治療和有效的治療護理均好轉出院。
二、護理體會
1.心理護理
正確的心理護理對高血壓患者有較好的治療作用,人在長期精神緊張、壓力、焦慮或長期環境噪聲、視覺刺激下可引起高血壓。焦慮、緊張、膀胱內充滿尿液、室溫過熱或過冷、疼痛、晝夜變化都影響血壓的變化。據研究,暴怒、激動時,人的血壓可急升30mmHg左右。在藥物治療的同時,給予心理行為的干預,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患者緊張、焦慮等不良心理,改善了治療效果。將支持性心理治療及行為干預應用到對社區高血壓患者的護理中,通過影響患者的人格、應對方式、認知模式和情緒,增加患者對藥物及非藥物治療的依從性。
2.診療護理
2.1急癥高血壓的護理急癥高血壓包括高血壓危象、高血壓腦病及惡性高血壓,病情兇險、變化極快,如不及時有效的控制血壓,常導致腦出血、腦梗塞、心衰、肺水腫甚至心肌梗塞等并發癥。此類患者常需快速降壓,如用硝普鈉降壓治療,但此藥若降壓過快也會引起心血管并發癥,因此,要密切觀察病情變化,特別是血壓、意識狀態的變化。例如患者出現頭痛加劇、惡心、嘔吐、燥動不安、抽搐、意識障礙等,應立即報告醫生,即予吸氧、鎮靜等。加強治療時護理:①用藥期間注意藥物濃度、滴注速度、持續血壓監測,根據降壓療效調整硝普鈉或其它降壓藥物的用藥劑量。②觀察尿量、尿液顏色、血壓、意識狀態、心率及心律的改變,做好記錄,盡早發現可能的并發癥,早期對癥治療。③注意硝普鈉代謝物的蓄積中毒,靜滴6h應更換,并避光,必要時監測硫氰酸鹽濃度。本組患者挽救過程中,未發現藥物中毒及其它并發癥發生。
2.2高血壓合并胰島素抵抗的護理流行病學調查發現高血壓病是一代謝疾病,多合并肥胖、高血脂、高尿酸、高血糖、高胰島素血癥及胰島素抵抗,其核心是胰島素抵抗。對于高血壓的診治、護理有指導意義巧。因此治療上應該檢測血尿酸、血胰島素、血糖、血脂,評價胰島素抵抗程度,選用可提高胰島素敏感性制劑,如ACEI,有高血糖者宜用二甲雙胍,以上藥物都有較好的降低胰島素抵抗的作用。護理上密切觀察血糖變化,及時發現無癥狀的低血糖,指導患者血糖控制不宜過低過快。強調飲食指導,每日碳水化合物以半斤為宜,減輕體重,適量運動。
2.3降壓藥物合理給藥的護理,正常人血壓24h呈動態變化,清晨即刻升高,6~10點為第一高峰,之后漸下降,至下午17~20點出現第二高峰,午夜降至最低。部分高血壓患者晝夜節律變化呈非杓形改變,因此降壓藥的選用應以長效、能24h穩定降壓為宜。對于減輕靶器官損害至關重要。短效藥物,藥物半衰期短,降壓幅度變化大,容易引起靶器官損害,增加心腦血管事件的發生率,應盡量避免。護理上根據血壓變化特點及藥物降壓的T/P比值(谷-峰比)或患者血壓測定結果指導用藥,說服患者充分合作,定時定量長期服藥,更必須按醫生定期檢查并調整藥物的藥量。動態血壓的應用,家庭電子血壓計的廣泛應用對于指導服藥及給藥時問十分重要,應指導教會患者及家屬正確測量血壓方法,每日定時測量血壓及調整藥物的藥量。一般以清晨給藥為宜,若清晨血壓很高,下午及傍晚不高,則提倡晚上服長效藥或者在原服長效制劑的基礎上于清晨加服一次短效制劑。部分患者服用小劑量阿斯匹林,有益的二、三級心腦血管病預防作用。
總之,高血壓是危害健康的常見疾病,應及早發現和治療,護理上加強宣教力度,提高患者知識水平和自我保健及自護能力,從而提高生活質量,降低病殘率及死亡率。
參考文獻:
由于經濟發展和人口老齡化,高血壓病的發病率逐年升高。高血壓病是最常見的心血管病,發病率高,并殘癥多,病死率高。特別是高血壓晚期的靶器官損害及其合并的冠心病、腦卒中、胰島素抵抗及糖尿病是嚴重危害人民身體健康 及引起死亡的重要疾病[1]。高血壓屬慢性疾病,多數病人需長期終生治療。采用藥物控制血壓,盡管能產生持續、可靠的降壓作用,減輕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和死亡,但常因藥物的副作用及長期服藥的經濟負擔而影響對高血壓的有效治療。研究表明,非藥物治療措施(改善生活方式)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控制高血壓方法。
1 一般資料
我科2008年06月~2009年08月間,共收治高血壓梗死患者68例,均符合高血壓診斷標準。男38例,女30例;平均年齡 62 歲。經過治療和有效的治療護理均好轉出院。
2 護理體會
1.心理護理
正確的心理護理對高血壓患者有較好的治療作用,人在長期精神緊張、壓力、焦慮或長期環境噪聲、視覺刺激下可引起高血壓。焦慮、緊張、膀胱內充滿尿液、室溫過熱或過冷、疼痛、晝夜變化都影響血壓 的變化。據研究,暴怒、激動時,人的血壓可急升30mmHg左右。在藥物治療的同時,給予心理行為的干預,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患者緊張、焦慮等不良心理,改善了治療效果。將支持性心理治療及行為干預應用到對社區高血壓患者的護理中,通過影響患者的人格、應對方式、認知模式和情緒,增加患者對藥物及非藥物治療的依從性。
2.診療護理
2.1 急癥高血壓的護理急癥高血壓包括高血壓危象、高血壓腦病及惡性高血壓,病情兇險、變化極快,如不及時有 效的控制血壓,常導致腦出血、腦梗塞、心衰、肺水腫甚至心 肌梗塞等并發癥。此類患者常需快速降壓,如用硝普鈉降壓 治療,但此藥若降壓過快也會引起心血管并發癥,因此,要密切觀察病情變化,特別是血壓、意識狀態的變化。例如患者出現頭痛加劇、惡心、嘔吐、燥動不安、抽搐、意識障礙等,應立即報告醫生,即予吸氧、鎮靜等。加強治療時護理:①用藥期間注意藥物濃度、滴注速度、持續血壓監測,根據降壓療效 調整硝普鈉或其它降壓藥物的用藥劑量。②觀察尿量、尿液顏色、血壓、意識狀態、心率及心律的改變,做好記錄,盡早發現可能的并發癥,早期對癥治療。③注意硝普鈉代謝物的蓄積中毒,靜滴6h應更換,并避光,必要時監測硫氰酸鹽濃度。 本組患者挽救過程中,未發現藥物中毒及其它并發癥發生[2]。
2.2 高血壓合并胰島素抵抗的護理流行病學調查發現高血壓病是一代謝疾病,多合并肥胖、高血脂、高尿酸、高血 糖、高胰島素血癥及胰島素抵抗,其核心是胰島素抵抗。對于高血壓的診治、護理有指導意義巧。因此治療上應該檢測血尿酸、血胰島素、血糖、血脂,評價胰島素抵抗程度,選用可提高胰島素敏感性制劑,如ACEI,有高血糖者宜用二甲雙胍,以上藥物都有較好的降低胰島素抵抗的作用。護理上密切觀察血糖變化,及時發現無癥狀的低血糖,指導患者血糖控制不宜過低過快。強調飲食指導,每日碳水化合物以半斤為宜,減輕體重,適量運動。
2.3 降壓藥物合理給藥的護理,正常人血壓24h呈動態變化,清晨即刻升高,6~10點為第一高峰,之后漸下降,至下午17~20點出現第二高峰,午夜降至最低。部分高血壓患者晝夜節律變化呈非杓形改變,因此降壓藥的選用應以長效、能24h穩定降壓為宜。對于減輕靶器官損害至關重要。短效藥物,藥物半衰期短,降壓幅度變化大,容易引起靶器官損害,增加心腦血管事件的發生率,應盡量避免。護理上根據血壓變化特點及藥物降壓的T/P比值(谷-峰比)或患者血壓測定結果指導用藥,說服患者充分合作,定時定量長期服藥,更必須按醫生定期檢查并調整藥物的藥量。動態血壓的應用,家庭電子血壓計的廣泛應用對于指導服藥及給藥時問十分重要,應指導教會患者及家屬正確測量血壓方法,每日定時測量血壓及調整藥物的藥量。一般以清晨給藥為宜,若清晨血壓很高,下午及傍晚不高,則提倡晚上服長效藥或者在原服長效制劑的基礎上于清晨加服一次短效制劑。部分患者服用小劑量阿斯匹林,有益的二、三級心腦血管病預防作用[3]。
總之,高血壓是危害健康的常見疾病,應及早發現和治療,護理上加強宣教力度,提高患者知識水平和自我保健及自護能力,從而提高生活質量,降低病殘率及死亡率。
參 考 文 獻
[中圖分類號] R74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2095-0616(2014)03-77-05
腦卒中是危害人類健康的全球性問題,最常見的類型是缺血性腦卒中(ischemic stroke,IS),占比約為60%~80%,大部分患者伴有多種危險因素,是復發性腦卒中的高危人群,故而既往發生過IS的患者是腦卒中二級預防的關鍵。通過積極執行二級預防措施,控制相應的危險因素,可達到降低復發和致殘,提高生活質量[1]。
但研究證實由于受到性別、年齡、習慣、工作、收入等因素影響,相當多的IS患者二級預防藥物的依從性不佳。在國外,Bushnel等[2]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的隨訪發現,出院1年后用藥依從性差者占34.1%。在國內,馬銳華等[3]發現,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在出院90d后,59.4%未接受指南推薦的降壓藥治療,52.6%未接受他汀類藥物的治療。
目前國內外對不同等級醫院IS患者二級預防用藥依從性的研究不多,也缺乏藥物在此類患者中應用情況的現況調查以及對藥物依從性影響因素的相關研究。在此背景下,本研究采用回顧性研究方法,調查IS患者二級預防用藥依從性情況,并分析其影響因素。同時對我院和社區醫院IS患者藥物依從性現況進行比較,為IS二級預防規范化措施的有效實施提供一定依據。
1 對象及方法
1.1 對象
回顧性收集2010年9月~2012年10月期間,連續在北京航天中心醫院神經內科住院,診斷為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患者154例,其中男87例,女67例,年齡42~86歲,平均年齡(67.5±11.3)歲。既往有高血壓107例(69.5%),糖尿病64例(41.5%),住院期間接受了IS二級預防用藥治療,即同時服用抗血小板聚集、降脂藥物(糖尿病患者和高血壓患者增加降糖藥和降壓藥)。同期收集1.5年前因IS住院,后在萬壽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門診處方167例患者作為對照組,其中男95例,女72例,年齡47~88歲,平均年齡(70.2±9.1)歲。既往有高血壓118例(70.6%),糖尿病59例(35.3%)。納入標準:(1)年齡≥18歲;(2)行頭CT或MRI檢查,臨床診斷急性缺血性腦卒中,除外腦出血、非缺血性神經系統疾病或可能增加出血危險性的大面積病灶;(3)上述診斷需經神經內科醫生的醫療記錄證實;(4)有一種以上可干預的腦卒中危險因素;(5)Barthel index(日常生活能力評分)>60分;(6)能定期隨訪的患者。排除標準:(1)靜脈系統腦梗死;(2)腦外傷、腦腫瘤、血液病等引起的腦卒中及其他非缺血性卒中;(3)有任何嚴重或威脅生命的疾?。ㄐ摹⒎?、肝或腎臟功能衰竭,血液系統疾病、惡性腫瘤等),估計不能完成隨訪者;(4)拒絕參與調查者;(5)短暫性腦缺血發作;(6)進展性腦卒中或入院3周內病情進行性惡化的患者;(7)合并心房顫動患者。
1.2 方法
1.2.1 資料取得 本研究為現況調查研究,通過門診處方、電話隨訪及上門等方式獲取符合標準的患者資料?;拘畔柧戆ㄐ詣e、年齡、獨居與否、職業、婚姻狀況、文化程度、月經濟收入和醫療付費方式、有無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高脂血癥病史,有無吸煙、飲酒史,家族史(包括腦卒中、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高脂血癥)。
1.2.2 患者依從性差原因分為兩類 (1)患者因素,醫生開出處方后患者拒絕、忘記服用、自己停藥、不按規定服藥等;(2)醫生因素,主要是醫生未予處方。依從性界定:用藥依從性的好壞采用Morisky等[4]推薦的Moriky-Green測評表中的4個小問題并稍做改進來評價,內容包括:(1)你是否有忘記服藥的經歷?(2)你是否有時不注意服藥?(3)當你自覺癥狀改善時,是否曾停藥?(4)當你服藥后自覺癥狀更壞時,是否曾停藥?當4個問題的答案均為“否”時,即為依從性好;當4個問題只要有1個及以上的回答為“是”即為依從性差。
1.2.3 統計學處理 正態分布計量資料均數計算采用()表示,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以P
2 結果
2.1 兩組用藥依從性比較
154例我院(三級醫院)IS患者中,抗血小板聚集、降脂藥的依從性分別為72.7%、49.3%,合并高血壓、糖尿病患者降壓、降糖藥依從性分別為77.6%、70.3%。167例社區(一級醫院)IS患者中,抗血小板聚集、降脂藥的依從性分別為79.0%、29.9%,合并高血壓、糖尿病患者降壓、降糖藥依從性分別為93.2%、96.6%。見表1。
對我院和社區醫院IS患者二級預防用藥的依從性分析,降脂藥物的依從性最差,社區醫院尤為明顯(與我院對比,P=0.012);社區醫院在降壓、降糖用藥方面優于我院(P=0.015;0.008),而兩組IS患者抗血小板藥物依從性比較無明顯差異(P=0.474)。見表1。
2.2 兩組患者二級預防用藥的依從性影響因素分析
對我院和社區醫院IS患者二級預防用藥的依從性影響因素分析,醫療付費方式是影響我院IS患者應用抗血小板藥(OR 0.278,95%CI 0.119~0.650)、降脂藥(OR 0.314,95%CI 0.127~0.781)、降壓藥(OR 0.396,95%CI 0.171~0.917)依從性的獨立危險因素;合并高脂血癥(OR 0.276,95%CI 0.093~0.819)的IS患者應用降脂藥依從性好。社區醫院中年齡≥65歲(OR 0.403,95%CI 0.184~0.879)IS患者應用降脂藥依從性好。見表2~5。
2.3 兩組用藥依從性差的主要原因分析
我院IS患者用藥依從性差的主要原因為患者自身因素;社區醫院IS患者用藥依從性差的主要原因為醫生未予處方。見表6。
3 討論
缺血性腦卒中二級預防,是指對已經發生了急性IS的患者采取防治措施,目的是改善癥狀、降低病死病殘率,同時防止IS復發。二級預防措施可以歸結為兩方面,即優化藥物治療和改善生活質量。二級預防藥物主要包括抗血小板聚集、降脂藥(主要是他汀類)以及必要的降壓、降糖藥物。藥物控制卒中的危險因素對于預防卒中復發是十分有效的治療措施,而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患者的依從性起關鍵作用,如果沒有患者的依從性做保障,任何正確有效的預防措施都無法實施。
國外Glader[5]、Johnson[6]研究IS患者出院一年后抗血小板聚集藥物的使用率分別為63.7%、87.1%。而我國類似研究發現[7],僅66%的患者能堅持抗血小板聚集治療。本研究中,兩組患者出院1年后抗血小板聚集藥依從率分別為72.8%和78.2%。社區醫院IS患者的抗血小板聚集藥物依從性稍高于三級醫院,但兩者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474)??梢娫诒狙芯恐?,IS二級預防中抗血小板聚集藥物的使用情況與歐美研究結果相當,但高于國內同類研究。
目前國內外調查結果顯示,在缺血性卒中二級預防中,與降壓藥、降糖、抗血小板藥相比,降脂藥的依從性是最差的。宋波等[8]對IS出院后3個月的隨訪研究發現存活者中他汀類藥物的應用率僅為38.3%。蔣立新等[9]研究表明僅有約20%的中國動脈粥樣硬化性IS患者服用他汀類藥物。Wettermark[10]、Pittman[11]研究發現只有50%的腦卒中患者應用他汀類藥物。本研究中三級醫院患者應用降脂藥物的依從性為49.3%,社區醫院僅為29.9%,三級醫院用藥情況稍優于社區醫院(P=0.012)。由此可見,目前我國IS患者應用他汀類藥物在三級醫院當中的狀況與西方國家無明顯差距,但社區醫院患者使用他汀類藥物嚴重不足。
由上可知,IS患者二級預防藥物依從性不佳的問題在我國與國外均存在,雖水平各異,但實際情況和指南要求均有一定差距,總體堪憂。盡管有關依從性的研究繁多,但我國目前對IS患者,尤其是對IS患者二級預防比較全面的藥物應用長期依從性影響因素研究不多。在影響三級醫院IS患者抗血小板聚集藥的依從性的因素中,家庭收入是重要的因素,OR為0.278(P=0.003)。而和本研究類似的是,國內一項橫斷面調查發現月均收入≥5000元以上、有醫療保險成為卒中患者接受抗血小板藥物治療的促進因素。國內孟令海等[27]亦得出相應結論。與本研究有所不同的是,曹麗梅等[12]調查結果顯示收入及醫療支付方式對抗栓藥物長期服用的依從性無明顯影響,可能和該研究中絕大多數患者服用了價格相對便宜的阿司匹林,而服用非阿司匹林藥物患者例數過少有關。
社區醫院促進IS患者服用抗血小板藥物的因素是合并心臟病。分析原因,合并心臟病史患者在就診心內科門診時,醫生會給予應用抗血小板藥物指導,加強了患者對該藥的關注度。Rudd等[13]研究發現存在高血壓、高脂血癥、心肌梗死病史等血管性共病多的患者易接受規范治療。這可能和患者血管共病多,增加了就診的次數,提高了重視程度有關,從而更易接受醫生的建議使用規范治療。
本研究中單因素分析提示影響兩組患者使用降脂藥物的因素較其他三類藥物多,但相對固定。國外Pittman等[11]發現和他汀類藥物依從性好相關的因素是有心腦血管病史、血脂異常、心臟病。與我們研究相一致。
社區醫院IS患者當中,年齡>65歲為提高患者依從性的影響因素。Asberg等[14]對14 529例患者IS患者的研究表明,≥65歲患者應用他汀類藥物較年齡小者依從性差。Pittman等[11]研究發現和他汀類藥物依從性好相關的因素是年輕。但Hohmann等[15]研究表明,依從性和年齡、性別與此無關。這與我們研究結果中年齡因素有所不同,考慮可能和患者所處區域、文化程度、經濟收入、卒中預防知識普及率不同有關。本研究中三級醫院降脂藥物單因素分析中年齡為影響因素,但未進入多因素回歸方程,這可能和本研究樣本量小有關。
本研究未得出影響三級醫院和社區影響降糖藥的因素,與國內外研究有所出入。Yelena等[16]發現年齡和并發癥的增加與依從性的提高有關。Joan等[17]研究提示影響糖尿病患者依從性的獨立危險因素有女性??紤]原因有兩個,第一糖尿病患者降糖藥影響因素較少,未包括在內;第二,本研究中糖尿病患者人數偏低,未達到研究意義。
本研究從上述兩方面入手對依從性差的患者進行調查發現,對于抗血小板聚集、降壓、降糖藥物依從性,醫患因素在三級和社區醫院當中無明顯差異。社區醫院IS患者降脂藥物依從性差的主要因素是醫生未予處方(P
綜上所述,國內醫院缺血性腦卒中患者二級預防用藥欠規范、依從性差的問題不是一個孤立事件,具有一定的普遍性,需加強對醫生缺血性腦卒中二級預防指南的教育和培訓,以及繼續普及醫療保險覆蓋率,提高醫療保險報銷率。但本研究采用回顧性研究,為單中心資料,其代表性存在空間性和時間性的不足,病情重和死亡病例未參與依從性評價,缺少了部分患者的用藥信息;通過電話隨訪獲得用藥信息,研究結果受患者信任度和一般醫學知識的影響,可能存在信息偏倚。故有待于進一步多中心大樣本研究。
[參考文獻]
[1] 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腦血管病學組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撰寫組.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010[J].中華神經科雜志,2010,43(2):146-153.
[2] Bushnell CD,Olson DM,Zhao X,et al.Secondary preventive medication persistence and adherence 1 year after stroke[J].Neurology,2011,77(12):1182-1190.
[3] 馬銳華,王擁軍,王春雪,等.腦梗死/短暫性腦缺血發作住院患者二級預防依從性研究及90天隨訪[J].中華醫學雜志,2008,88(37):2618-2622.
[4] Morisky DE,Green LW,Levine DM,et al.Concurrent and predictive validity of a self-reported measure of medication adherence[J].Med Care,1986,24(1):67-74.
[5] Glader EL,Sj?lander M,Eriksson M,et al.Persistent use of secondary preventive drugs declines rapidly during the first 2 years after stroke[J].Stroke,2010,41(2):397-401.
[6] Johnson C,Lane H,Barber PA,et al.Medication compliance in ischaemic stroke patients[J].Intern Med J,2012,42(4):47-52.
[7] Wei JW,Wang JG,Huang Y,et al.China QUEST Investigations.Secondary prevention of ischemic stroke in urban China[J].Stroke,2010,41(5):967-974.
(下轉第頁)
(上接第頁)
[8] 宋波,楊光,高遠,等.他汀類藥物在缺血性卒中和短暫性腦缺血發作二級預防中的應用現狀及其依從性[J].中華神經科雜志,2012,45(2):107-111.
[9] 蔣立新,李希,李靜,等.中國動脈粥樣硬化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他汀類藥物應用現況調查[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10,31(8):925-928.
[10] Wettermark B,Persson A,Euler MV,et al.Secondary prevention in large stroke population:a study of patients perchase of recommended drugs[J].Stroke,2008,39(11):2880-2885.
[11] Pittman DG,Fenton C,Chen W,et al.Relation of statin nonadherence and treatment intensification[J].Am J Cardiol,2012,110(10):1459-1463.
[12] 曹立梅,陳旭,董志強,等.缺血性腦血管病二級預防抗栓藥物應用分析[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10,12(9):823-825.
[13] Rudd AG,Lowe D,Hoffman A,et al.Secondary prevention for stroke in the United Kingdom:results from the national sentinelaudit of Stroke[J].Age and Ageing,2004,33(12):280-286.
[14] Asberg S,Henriksson KM,Farahmand B,et al.Ischemic stroke and secondary prevention in clinical practice:a cohort study of 14,529 patients in the swedish stroke Register[J].Stroke,2010,41(7):1338-1342.
[15] Hohmann C,Neumann-Haefelin T,Klotz JM,et al.Adherence to hospital discharge medication in patients with ischemic stroke:a prospective,interventional 2-phase study[J].Stroke,2013,44(13):522-524.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9.156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9-4924-02
腦卒中(Stroke)是腦中風的學名,是一種突然起病的腦血液循環障礙性疾病。又叫腦血管意外,是指在腦血管疾病的病人,因各種誘發因素引起腦內動脈狹窄,閉塞或破裂,而造成急性腦血液循環障礙,臨床上表現為一過性或永久性腦功能障礙的癥狀和體征[1].腦卒中分為缺血性腦卒中和出血性腦卒中。2010年5月以來,我院共收治急性腦卒中患者120例,現就其臨床救治資料進行總結分析,論述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10年5月以來,我院共收治急性腦卒中患者120例,其中男100例,女20例,年齡45-65歲,平均年齡55歲。其中腦出血23例,腦梗死75例.蛛網膜下腔出血22例。有高血壓病史者30例,糖尿病患者80例,慢支肺氣腫患者10例。
1.2 臨床表現 以猝然昏撲、不省人事或突然發生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舌強言蹇、智力障礙為主要特征。腦內出血所致的頭痛通常突然發生,常伴有進展性局限性神經功能缺損、嘔吐和意識障礙。發病前有頭昏、眼花、疲乏等前驅癥狀者87例,運動中發病25例,靜止中發病8例,頭痛28例,其他7例。
1.3 輔助檢查 臨床上CT為主要急診檢查手段。主要CT表現為:腦出血:右側基底節出血患者10例,左側基底節出血患者10例,雙側基底節出血患者3例,主要為不規則形或圓形高密度,周圍可見水腫帶;腦梗塞:為腦實質內的多發圓形或不規則形點狀低密度灶,邊緣清晰;蛛網膜下腔出血:為腦溝內或腦池內密度增高,患者出現惡心嘔吐癥狀。
1.4 治療
1.4.1 降壓的治療 顱內壓增高造成的持續性高血壓需要將顱內壓而不是降血壓 但間隔5分鐘或以上兩次測量舒張壓均在140mmHg以上的急性腦卒中患者通常需要降壓治療,可持續靜脈注射硝普鈉,然后逐漸減量達到需要的水平。通常劑量是每分鐘1-3ug/kg,降壓的目標需要根據病史確定。對蛛網膜下腔出血,顱內壓增高通常由腦積水所致,可采用腦室外引流治療,逐漸降低壓力。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早期治療主要是為了預防和處理神經系統并發癥,包括再出血、血管痙攣和腦缺血、腦積水以及癲癇發作,還包括處理多種并發癥,如低鈉血癥等電解質紊亂、心律失常和心肌損害以及神經源性肺水腫[2]。
1.4.2 腦梗塞的治療 血塞通注射液,靜脈注射200-400mg/d加入5%葡萄糖250ml或生理鹽水250ml中靜滴,14d為一療程。
2 結果
120例患者,經過積極的急診急救,患者均轉危為安,110例轉入內科病房治療,10例患者在急診科救治完后,安全出院。
3 討論
3.1 腦卒中的危險因素[3] ①高血壓病,無論是出血性中風還是缺血性中風,高血壓是最主要的獨立危險因素。通過降壓藥、低鹽飲食等將血壓逐漸降至140/90mmHg以下;②糖尿病,通過控制飲食、降糖藥,將血糖降至3.9-6.1mmol/L正常范圍;③心臟疾病,如風濕性心臟病、冠心病。尤其防止心房顫動引起栓子脫落造成腦栓塞;④血脂代謝紊亂,極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是引起動脈粥樣硬化的最主要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是抗動脈硬化脂蛋白;⑤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TIA本身是缺血性中風分類的一個類型,也可以是腦梗塞的先兆或前區癥狀,應及時治療;⑥吸煙與酗酒;⑦血液流變學紊亂,特別是全血黏度增加時腦血流量下降,其中紅細胞比積增高和纖維蛋白原水平增高是缺血性中風的主要危險因;⑧肥胖,肥胖與超重均為缺血性中風的危險因素,與出血性中風無關;⑨年齡和性別,年齡是動脈粥樣硬化的重要危險因素,粥樣硬化程度隨年齡增高而增加。50歲以上隨著年齡增加中風發病率亦有增加,但筆者發現青中年中風發病者亦有增加,不可忽視。一般來說女性中風發病率低于男性。
3.2 腦卒中的預兆頭暈,特別是突然感到眩暈;肢體麻木,突然感到一側面部或手腳麻木,有的為舌麻、唇麻;暫時性吐字不清或講話不靈;肢體無力或活動不靈;與平時不同的頭痛;不明原因突然跌倒或暈倒;短暫意識喪失或個性和智力的突然變化;全身明顯乏力,肢體軟弱無力;惡心嘔吐或血壓波動;雙眼突感一時看不清眼前出現的事物。
3.3 腦卒中的預防 ①一級預防:如果某個體只存在上述危險因素一種或幾種而沒有腦血管的先兆或表現,我們把其中列為一級預防對象,即積極治療存在的危險因素,同時定期監測其他危險因素的發生并采取針對性措施;②二級預防:個體已存在危險因素且已出現中風先兆如若暫短性腦缺血性發作,給與早期診斷早期治療,防止嚴重腦血管病發生,其為二級預防;③三級預防:對已患中風的病人,早期或超早期治療,降低致殘程度,清除或治療危險因素預防其多發為三級預防。所謂早期治療則指病人發病數小時后的急性期的治療,所謂超早期治療是指發病后數小時以內既實施的治療,如對缺血性中風而言,發病后6小時以內即開始溶栓治療,針對性治療措施的介入愈早,治療效果就愈好,病殘程度就有可能愈低。
總之,通過院前急診科的院前急診與急救,120例患者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恢復,為并發癥的預防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由此可見,急性腦卒中的院前急救是挽救患者生命以及提高預后的關鍵。
作者單位:262200諸城市人民醫院老干科
高血壓病是現代社會危害人類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發病率呈上升趨勢,發病年齡也趨于年輕化。因此,尋求副作用小、療效佳的治療方法是日前醫學界的一個重要課題。筆者自擬兩地降壓湯治療高血壓病60例,取得較滿意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共60例患者,其中觀察組30例,對照組30例,年齡61~83歲,平均72歲,觀察組男女比例1.29:1,對照組1.15:1,均選自本院住院患者。
1.2 西醫診斷標準 參照《1999WHO/ISH高血壓治療指南》[1]的診斷標準,即未接受抗高血壓藥物時,收縮壓≥140 mm Hg(1 mm Hg=0.133kpa)[2]和/或舒張壓≥90 mm Hg,二者有一項經核實后,即可確診。參照《1999WH0/ISH高血壓治療指南》[1]中有關標準,按血壓水平高低分為三級,1級高血壓(輕度):收縮壓140~159 mm Hg或舒張壓90~99 mm Hg; 2級高血壓(中度):收縮壓160~179 mm Hg或舒張壓100~109 mm Hg;3級高血壓(重度):收縮壓≥180 mm Hg或舒張壓≥110 mm Hg。兩組患者的血壓情況見表1,2。
表1
兩組患者高血壓級別的比較
組別例數1級2級
觀察組301218
對照組301020
注:兩組血壓分級分布經χ2檢驗,P>0.05,無顯著性差異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血壓水平比較(x±s,mm Hg)
組別例數收縮壓舒張壓
觀察組30160.14±10.37101.56±3.78
對照組30162.48±9.67102.79±4.98
注:兩組治療前血壓水平經t檢驗,P>0.05,無顯著性差異
1.3 中醫證候診斷標準 陰虛陽亢型,眩暈、頭痛、腰酸、膝軟、耳鳴、健忘、五心煩熱、心悸、失眠,舌紅少苔、脈弦細而數。
1.4 方法
1.4.1 治療措施 觀察組:兩地降壓湯(生地、熟地、何首烏、鉤藤、牡蠣、枸杞子、石決明、玄參、丹皮),由我院制劑室制成濃縮劑,每袋100 ml, 1袋/次, 2次/d;遇有兼證者,隨證加減。
對照組給藥:卡托普利 25 mg 3次/d口服兩組患者在服藥期間避免使用其他降壓藥物或相關藥物,4周為1療程。
1.4.2 療效觀察 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3]制定血壓療效判定標準參照《中藥新藥治療高血壓病的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規定如下:
顯效:舒張壓下降 10 mm Hg 以上,并達到正常范圍;舒張壓雖未降至正常,但已下降 20 mm Hg 或以上。須具備其中的一項。
有效:舒張壓下降不及 10 mm Hg,但已達到正常范圍;舒張壓較治療前下降 10~19 mm Hg,但未達到正常范圍;收縮壓較治療前下降 30 mm Hg 以上。須具備其中的一項。
無效:未達到上述標準。
1.4.3 分析方法 采用 SPSS13.0 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等級資料用Ridit分析。所有計量資料均以x±s(平均數±標準差)表示,P
2 結果
2.1 偶測血壓療效 如表 3 所示: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0.00%;對照組總有效率為80.00%,兩組比較有顯著差異(P
2.2 血壓動態變化 如表 4 所示:觀察組服藥后第 1 周收縮壓、舒張壓均明顯下降,與治療前比較有明顯差異(P
表3
治療前后降壓療效比較(例,%)
組別例數顯效有效無效總有效率
觀察組3015(50.00)12(40.63)3(9.37)90.00
對照組3013(46.43)11(39.29)6(14.28)80.00
注:經Ridit分析,P
表4
兩組治療期間血壓變化比較(x±s,mm Hg)
時間(d)
觀察組(30例)對照組(30例)
收縮壓舒張壓收縮壓舒張壓
治療前160.76±9.54100.65±3.78163.40±9.32102.21±4.67
治療第7150.34±6.54**95.63±4.67**153.89±8.65**96.43±5.78**
治療第14147.32±4.32**91.32±4.34**149.32±7.34**92.43±6.74**
治療第21142.21±6.02**89.32±7.03**145.98±5.54**91.32±5.56**
治療第28135.45±7.78**85.97±7.58**140.54±6.04**90.16±5.12**
注:經t檢驗,治療前后比較**P
3 討論
高血壓病是老年人常見的心血管病,病程較長,反復發作,遷延不愈,并發癥多。中醫對高血壓病認識歷來已久,中醫學認為原發性高血壓屬于“眩暈”“頭痛”等范疇,其形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病因復雜而非單一因素構成,大致包括先天體質、精神、飲食、勞欲等原因,病理因素則多以風、火、痰、瘀、虛而論。早在《黃帝內經》中就有論述,“諸風掉眩,皆屬于肝”(《素問•至真要大論》)、“髓海不足,則腦轉耳鳴”(《靈樞•海論》),均明確指出眩暈(原發性高血壓)和肝腎密切相關。原發性高血壓臨床最常見證型為陰虛陽亢,其中陰虛為其根本,其理論來源為朱丹溪的“陽常有余,陰常不足”。兩地降壓湯為筆者經過多年臨床經驗總結而成。方中生地清熱涼血,熟地具有補血滋陰作用。石決明有清泄肝熱,鎮潛肝陽,滋養肝陰之功,與生地黃、牡蠣、玄參等養陰、平肝藥配伍治療肝腎陰虛、肝陽眩暈證?,F代醫學研究證明生地有利尿作用,大劑量的生地能使血管擴張,降血壓[4]。何首烏提高機體免疫功能,降血脂,抗動脈粥樣硬化,保肝,延緩衰老[5];枸杞有免疫調節、抗氧化、、降血脂、降血糖、降血壓、補腎、保肝[6]。鉤藤有鎮靜降壓作用。丹皮有抗炎、抗凝、降壓、降脂、降糖作用[7]。
4 結語
高血壓病是最常見的危害人民健康和生命的心腦血管病之一,我國利用中醫藥防治高血壓病歷史悠久,具有獨特優勢。筆者認為:辨證治療老年原發性高血壓,不只單純重視降低血壓,著重點還在于調整機體陰陽平衡,以冀從根本上解除其發生和發展的內在原因,因而中藥治療組不僅降壓療效較滿意,癥狀改善明顯,目前未發現任何不良反應。根據現代研究提示本方可能對改善代謝綜合征有一定的作用,在今后的工作中將增加病例,希望能從分子細胞層次研究兩地降壓湯對降高血壓、血脂、血糖、血液粘稠度及靶器官的保護作用。
參 考 文 獻
[1] WHO/ISH.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hypertension.J Hypertension,1999,17(2):151-183.
[2] 《關于血壓計量單位使用規定的補充通知》[1998] 126號文件.國家計量技術監督局和衛生部聯合發出的質技監局量函.
[3] .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2.
[4] 董昆山,王秀琴,董一凡.現代臨床中藥學.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1:3.
腦血管疾病是我國發病率較高的一種疾病,其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嚴重地危脅人類的生命安全。其中,因高血壓造成的腦出血占出血患者的大部分,此外,還包括各種非高血壓腦出血疾病,如顱內動脈瘤等。臨床對非高血壓腦出血患者出血類型的判斷至關重要,直接關系到如何對患者進行治療,影響患者預后情況。數字減影腦血管造影技術在臨床腦血管病診斷區分中有重要的作用[1]。筆者所在醫院為更好地使用DSA技術,以及更好地對此類患者進行診斷治療,現對520例非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的資料進行整理分析,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08年1月~2010年3月在筆者所在醫院進行治療的非高血壓腦出血患者520例,其中男271例,女249例,患者年齡在12~78歲之間,平均(35.67±18.92)歲?;颊呔?995年第四屆全國腦血管病的會議擬定的診斷標準。520例患者均結合臨床癥狀與各種輔助手段,如CT、MRI等確診為非高血壓腦出血患者,患者均行DSA檢查,發現蛛網膜下腔出血413例?;颊呷朐簳r主要表現為頭痛、惡心、嘔吐、癲癇狀態、意識障礙、肢體感覺障礙、運動障礙和失語。排除腦梗死后導致腦出血、溶栓或抗凝治療導致腦出血、外傷性腦出血、血液疾病導致腦出血、不能接受DSA檢查者,如碘過敏、肺功能不全、尿毒癥等。
1.2 DSA檢查方法 患者采用仰臥位,采取Seldinger技術,經患者股動脈進行穿刺,插入5 F動脈鞘,將導管引入主動脈弓進行造影。在DSA透視進行雙側的頸總動脈造影、頸內動脈造影和椎動脈血管造影。所有患者均在入院后3~4 d內完成DSA檢查。
1.3 治療方法 對腦出血的患者,應盡早解除出血病因。在出血急性期,患者絕對臥床休息。采用各種止血劑,對頭痛劇烈的患者,采用止痛、鎮靜劑等。保持患者大便通暢,并給予甘露醇進行脫水。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選擇是否使用手術方法進行治療。
1.4 資料分析 分析患者經過DSA檢查后的腦出血原因和類型。并對患者的臨床資料和治療方法進行總結。
2 結果
2.1 非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的DSA分析 520例患者經過DSA檢查后,陽性者387例,占患者總數的74.42%,陰性者133例。陽性患者中,顱內動脈瘤301例,占陽性患者總數77.78%,其中,頸內動脈系統動脈瘤271例,椎基底動脈系統動脈瘤30例。顱內和椎管內動靜脈畸形86例,占陽性患者總數22.22%。其中,動脈畸形74例,海綿狀血管畸形12例。腦底異常血管網(煙霧?。?7例,占陽性患者總數9.04%。
2.2 臨床表現 經筆者所在醫院對520例患者的資料分析總結,得出主要三種非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的臨床癥狀。
3 討論
非高血壓腦出血的患者,由于發病原因多樣,臨床表現不同,需要綜合進行判斷,主要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輔助各種檢查方法。主要的輔助檢查包括:頭部CT、MRI、腰椎穿刺和腦血管造影技術[2]。
DSA是幫助醫生判斷患者病因的主要手段,不但能明確患者的動脈瘤大小、部位、血管痙攣程度、單發或者多發[3],還能判斷動靜脈畸形的供應動脈、引流靜脈、側支循環情況等。這種方法的應用,為醫生更明確地提供了患者腦部血管情況,為醫生制定手術方案提供了可靠信息[4]。而隨著醫療衛生設備的更新,這種技術也在逐漸被完善改進。在本組520例患者中,通過DSA均能很好地確定患者疾病的類型,明確患者病變部位等。通過此方法確診后,為患者實施治療,能有效防止患者再次發生腦出血情況,避免并發癥的發生。
治療非高血壓腦出血的患者,應以挽救患者生命,減輕患者后遺癥為首要任務。根據不同的病情類型,選擇適合的手術方法。一般不提倡保守治療。
顱內動脈瘤的患者,應及早進行手術治療,開顱夾閉血管瘤蒂。尤其是病情在一、二級的患者,應爭取在入院后7 d內完成手術。三級以上患者,由于出血情況嚴重,可先予以保守治療,病情穩定后進行手術。如果采用單純保守治療,患者多會出現再次動脈瘤出血,導致死亡。筆者所在醫院對271例患者中246例患者采用手術治療,效果較好,治愈率高,僅有4例患者死亡,死亡率為1.63%。其余25例未采用手術治療的患者,主要原因為有較嚴重的其他系統疾病,不能耐受手術治療。
動靜脈畸形的患者,手術切除是治療的最根本方法,不僅能夠防止病情再次發生,還能防止畸形的血管出現盜血情況,幫助患者改善腦部血供。對嚴重的出血患者,可先行開顱清理血腫,病情穩定后予以二期切除畸形血管。
異常血管網的患者,需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進行手術等方法的治療,如擴張血管、分流術、吻合術等。
此外,本組520例患者中的133例DSA陰性患者,經分析,多數為隱匿性腦血管畸形,在DAS中不能顯影,如靜脈血管畸形、毛細血管擴張等。對此類患者的治療,主要為止血和降低顱內壓。
參 考 文 獻
[1] 范新華,黃祥龍.DSA對腦動靜脈畸形出血的預測分析.醫學影像學雜志,2010,20(1):1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