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扒开双腿猛进入爽爽免费,男生下面伸进女人下面的视频,美女跪下吃男人的j8视频,一本色道在线久88在线观看片

綜合護理論文模板(10篇)

時間:2023-04-12 17:59:48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綜合護理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綜合護理論文

篇1

1.1.1心理干預由于妊高征對孕產婦及妊娠結局均有一定影響,患者在得知其患病后常會產生焦慮、恐懼、緊張等不良情緒,導致血壓波動較大,給患者自身帶來不利影響。護理人員應根據患者心理狀況與其進行溝通并進行健康知識宣教,最大限度地改善患者不良情緒,對患者提出的疑問耐心解答,消除患者思想顧慮,使其更好地配合治療。

1.1.2子癇護理密切觀察患者血壓及生命體征變化,發生子癇后禁食并取頭低側臥位,幫助患者將口鼻內分泌物及痰液吸出,同時做好口腔、皮膚及外護理,遵醫囑給予降壓、解痙、鎮靜、利尿等藥物,待子癇控制后考慮是否終止妊娠。

1.1.3分娩期護理妊高征患者多伴有精神緊張、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導致血壓波動較大。護理人員在患者臨產前應密切觀察其血壓及病情變化情況,對采取順產的妊高征患者要做好產前評估,建立常規靜脈通道,采取剖宮產的妊高征患者做好術前準備及心理教育,告知患者分娩過程中可能發生的情況,減輕分娩期間應激反應程度。第一產程密切監測胎心及宮縮情況;第二產程給予持續吸氧,同時給予胎心監護及血壓監測;第三產程要預防產后出血,胎兒娩出后給予產婦縮宮素10~20U肌肉注射。

1.1.4產后護理分娩后幫助患者更換被服,加強會及皮膚護理,定時幫助患者翻身,防止壓瘡的產生,同時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變化,定時監測患者血壓,做好口腔護理,注意尿量及尿色,若出現頭暈、頭痛、視力模糊等,立即報告主治醫師。

1.2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護理前及護理14d后血壓和妊娠結局。

1.3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血壓變化情況

兩組患者護理前收縮壓、舒張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兩組患者收縮壓、舒張壓均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患者護理后收縮壓、舒張壓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妊娠結局

觀察組患者早產、產后出血、胎盤早剝、剖宮產、胎兒窘迫、新生兒窒息、圍生兒死亡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新生兒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

篇2

我院是一所三級甲等綜合性教學醫院,每年接受省內外護理院校實習生約600名,2014年接受護理實習生602名,其中女579名、男23名;年齡18~24(21.3±1.16)歲;專科493名,本科109名。分別安排在全院54個護理單元實習,臨床實習時間為8~10個月,均采用護理實習生綜合管理系統進行管理。

1.2設計與應用

1.2.1設計思路

護理實習生綜合管理系統設計的理論基礎主要是臨床護理實習管理的事務流程,設計思路堅持需求牽引、技術推動、信息主導、綜合集成的原則,把以往的教學經驗加以總結、提煉,運用信息化手段,通過計算機網絡平臺,進一步規范護理實習生的管理工作。

1.2.2系統環境

系統分為三層:數據層、服務層以及應用層。數據層通過各種數據管理系統,如MySQL、SQLServer等,負責對系統數據信息進行管理;服務層主要包括系統的基礎服務,如安全服務、數據源管理、資源分配管理等;應用層主要面向用戶,針對不同的用戶提供不同的應用服務窗口,滿足不同用戶需求。應用層是基于服務層及數據層而實現的。

1.2.3權限設計

管理系統使用的對象:護理部管理員、護理實習生、科室帶教老師、學校管理員。不同的用戶根據用戶名和密碼進入系統,護理部可以制定護理實習生輪轉表及進行人工調整,通知通告信息,全面查詢實習生對科室帶教質量的評價、科室對護理實習生的考核情況等;科室帶教老師可以了解本科室實習生的安排,并對實習生進行管理及考核;護理實習生可以查看個人實習信息和通知通告信息,對臨床帶教質量進行評價;學校管理員可以及時掌握該校學生在醫院的實習安排,帶教的評價和反饋信息等。

1.2.4系統功能

該系統的目標是能夠實現以自動化生成輪轉表代替傳統人工編排輪轉表,完善臨床實習評價和帶教效果反饋機制,實現臨床實習效果的實時評價及帶教效果實時反饋。主要的功能模塊包括護理實習生基礎數據管理、護理部管理、臨床科室管理、學校管理、學生管理、查詢統計、系統管理7個版塊。

1.2.4.1基礎數據管理模塊

主要包括護理實習生、實習學校、輪轉科室等基本信息的維護,基本信息的錄入是實習管理工作的第一步,護理實習生基本信息包括:學校、姓名、性別、年齡、身高、家庭住址、聯系方式、實習開始時間和結束時間等;輪轉科室共54個,先將輪轉科室設置分類,分為大內科、大外科、急診、麻醉、監護、婦兒、五官及其他科室,每個護理實習生按照分類和實習輪轉要求進行輪轉安排。此模塊是進行護理實習生輪轉安排維護的基礎。

1.2.4.2系統管理模塊

主要包括角色、用戶、功能、權限的管理。角色主要分為管理員(學校、護理部、科室)和學生,不同的角色和用戶進入系統,呈現的功能和權限也不一樣,比如護理實習生輪轉表生成后,護理部作為頂層管理部門,可查詢全院整體輪轉安排表,亦可查詢某個科室、某個學生的輪轉安排表;科室只可以查詢自己科室的輪轉安排表;學生只可以查詢自己的輪轉安排表。

1.2.4.3護理部管理模塊

此模塊是該管理系統的核心內容。包括輪轉管理和日常管理2個子模塊。輪轉管理模塊:護理部在基礎數據維護完成后,選擇相應的實習日期、批次,系統根據實習方案即可自動制定護理實習生輪轉表,如圖1所示。針對系統自動生成的輪轉安排結果,護理部管理員可以進行適當調整。最終的護生輪轉表除了在系統平臺上可以查看,還可以用Excel表格導出打印或直接,方便不同的用戶需要。日常管理模塊:主要是向護理實習生通知通告等。

1.2.4.4科室管理模塊

包括學生輪轉查詢和學生考核管理。科室通過用戶名登錄系統,一是可以查詢到科室實習的護生信息;二是實習結束后,對護生的理論和操作考核成績,以及護生在科室的臨床實習表現,通過在線考核系統登記提交給護理部。

1.2.4.5實習生管理模塊

主要包括科室輪轉查詢、帶教質量評價、個人信息維護。實習生通過用戶名登錄系統,一是可以查詢自己輪轉實習的科室,查看通知通告信息;二是實習結束后,通過在線評價系統對科室帶教質量進行評價。三是可以維護個人一般信息,如更改聯系地址、手機號碼等,確保護理部掌握護理實習生的最新信息。

1.2.4.6學校管理模塊

學校管理員通過用戶名登錄系統,上傳實習生信息、查詢該校學生實習輪轉情況以及醫院對該校學生的評價。

1.2.4.7查詢統計模塊

主要實現總體輪轉查詢、科室輪轉查詢、學校輪轉查詢功能,以及科室對學生考核評價統計、學生對科室帶教質量的評價統計功能。

2結果

采用自制的護理實習生綜合管理系統評價調查表,對602名護理實習生和54名總帶教老師進行滿意度測評,護理實習生對系統的總體滿意度達99.34%,其中有4名(0.66%)護理實習生反映系統打開速度慢、界面不夠美觀等意見;帶教老師總體滿意度達到了98.15%,其中有1名帶教老師(1.85%)建議對學生的考核內容可以提前設置內容,采用下拉菜單選擇,減少每次輸入文字占用時間。對于護理實習生和帶教老師的建議和意見已經由信息科完善。

3討論

3.1護理實習生管理系統提高了工作效率,使實習生管理更加規范化、科學化

目前國內大部分醫院臨床實習管理過程還是以人工記錄為主,如編排護理實習生輪轉表、臨床實習教學計劃、通知通告等,占用了護理教學管理者和帶教老師大量時間,耗費了很多精力。傳統的教學管理模式已經不再適應目前形勢,本研究將信息化應用于護理實習管理工作,減少了人工操作環節造成的誤差,加速了信息的傳遞及反饋,如教學計劃的修訂、突發事件的處理、各類會議及講座的通知等。護理實習生管理系統在基礎數據維護過程中,同時完善了護理實習生的信息檔案,包括姓名、性別、年齡、身高、家庭住址、聯系方式等,有利于醫院對護生實習情況的實時掌握,為選拔優秀實習護生或護士招聘提供了準備及可靠的依據。護理實習生管理系統應用于實習生日常管理工作,明顯提高了護理教學管理者工作效率,以往采用人工方式制定護理實習生輪轉表至少需要2~3d,且排制過程復雜,容易出現重復和錯排情況,現在采用管理系統自動生成護理實習生輪轉表,再根據臨床情況和實綱稍微調整,僅需0.5d,并能根據不同角色生成不同的表格信息。

3.2護理實習生管理系統規范了臨床實習輪轉安排

在護理實習生教學管理中,編制護理實習生輪轉表是一項重要的內容,既要考慮讓學生按照實綱要求輪轉科室,又要使帶教科室的實習生合理分配,護理部每次編制護理實習生輪轉表時需要花很多時間核對、計算,反復推敲其合理性、科學性、可行性,近幾年鄭漫艷等利用Word和Excel表格形式編排實習生輪轉表,簡單實用,編制過程省時省力,但在護理實習生人數多信息量大時,人工編排仍然存在多名實習護生同時集中于某個科室,以及實習人數多排班表過長不便查閱的局限。本次研究研發的護理實習生管理系統實現了以自動化生成輪轉表代替傳統人工編排輪轉表,大大減輕了護理教學管理者工作強度,提升了實習輪轉安排的合理性、科學性,也方便了護理實習生實習輪轉查詢及帶教滿意度評價,護理實習生也可以隨時隨地在任何醫院內部網上輸入用戶名和密碼登陸系統,查詢輪轉科室,對科室帶教情況進行評價,操作簡單方便。

篇3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臨床護理治療,并且對于對照組患者護理中,針對其護理人員采取常規管理措施,以確保對綜合科臨床患者護理到位。對試驗組患者在護理治療上,對患者應用人性化護理管理措施,對患者的護理人員,應用人性化管理措施,有針對性的滿足患者臨床護理需求,提升護理人員的服務水平,確保護理人員可以及時與患者進行溝通交流,不僅為患者提供良好的就醫環境,同時也可以提高護理人員的工作質量和效率,提高護理人員的交流能力,能夠以身作則,發揮護理人員效力,提高對綜合科患者的護理水平。最后,觀察分析2組患者臨床護理療效。

1.2效果評定

分析2組綜合科患者的護理效果,可以在60例患者以及護理人員之間,對其進行問卷調查,對2組患者發放針對住院環境、人際關系、護理態度、業務水平以及護理水平等內容的問卷,調查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分析綜合科患者護理管理的最佳方法。

1.3統計學方法

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對照組患者對住院環境滿意的有12例,對人際關系滿意的有14例,對護理態度滿意的有18例,對護理水平滿意的有20例;試驗組患者對住院環境滿意的有28例,對人際關系滿意的有20例,對護理態度滿意的有26例,對護理水平滿意的有28例,2組患者之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果在臨床綜合科患者護理中,對于患者護理中應用人性化管理,不僅可以提高護理管理水平,改善護理人員的工作態度,也可以取得滿意的臨床護理療效,降低綜合科患者并發癥的發生,使得綜合科患者的病情得到好轉,值得在實際護理中推廣應用。

3討論

在綜合科患者護理中,為患者營造和諧的人文環境,實施人性化管理,可以根據每個患者的具體情況制定合理的護理規范,不僅可以提高患者的臨床療效,提高護理人員服務水平,對改善醫療環境也具有極大的作用。以下就介紹針對綜合科患者護理實施人性化管理的措施。

首先,綜合科患者護理中,應該提高護理人員的交流能力,提高護理人員的業務水平,能夠定期組織患者開展護理知識講堂工作,使護理人員可以正確的與患者進行溝通,并且還應該鼓勵護理人員與患者主動溝通交流,促進護患關系和諧,有效減少護患糾紛,提高醫院護理水平。通過人性化管理,確保臨床每位護士都可以各盡其責,并且強化護理人員與患者溝通能力,建立人性化管理制度,規范臨床護理管理質量。

其次,人性化管理綜合科患者護理工作,針對綜合科患者護理中,能夠制定合理的獎勵政策,可以根據每月護理人員的出勤率及患者評價,從而能夠評選出最佳的護理人員,并對其給予一定獎勵,這樣不僅可以充分調動護理人員工作積極性,還可以有效提高護理人員的工作質量,能夠在對患者護理中有更多的耐心以及熱情,并且給護理管理工作也將會帶來極大的便利,提升醫院人性化管理水平。再者,綜合科患者護理中,應用人性化管理,在對患者護理治療中,對于年輕護士,應該針對每一位護理人員特點,高年資護理人員應該在生活上給與其主動的關心,消除工作中的摩擦,也可以激發護理人員的工作熱情;并且醫院的管理層也應積極同護理人員溝通交流,及時了解護理人員工作、生活狀況,使護理人員能夠將更多的真心應用到臨床患者護理中,提高護理質量、改善醫患關系,臨床護理工作中實施人性化管理,要以人為核心,激發護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與主動性、以人為本,調動護理人員潛能,關懷每一名臨床護理人員,為其營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環境。

最后,應該建立良好的臨床護理隊伍,不僅可以為患者護理提供有效的人員基礎,也可以提高對患者的護理質量,提升患者臨床療效。對于臨床護理管理中應用人性化管理策略,護理管理人員要采納護理人員意見,強化醫院護理隊伍建設,避免因人力資源缺乏而導致的護理質量問題,注重緩解護理人員工作壓力。應用人性化管理模式,發揮護士長表率作用,結合工作考慮護士實際要求,做到獎罰明確,充分調動臨床患者護理中的積極性,增強護理隊伍穩定性,提升醫院護理隊伍形象。

篇4

本資料100例新生兒中男45例,女55例,排除新生兒顱內出血,缺血缺氧性腦病,新生兒胃腸道閉鎖或畸形等。分為預防組50例,出生時羊水混濁II°-III°40例,母血吸入2例。斷臍后即予洗胃治療。治療組50例,出生時羊水混濁II°-III°35例,母血吸入3例。出生時沒有立即洗胃,出生1~2h后出現嘔吐,嘔吐物為白色粘液或咖啡色液,吃奶后嘔吐加重,確診為新生兒咽下綜合征后,均予洗胃治療。

1.2洗胃方法

材料:10~20ml注射器1支,35℃~36℃生理鹽水100ml,5~8號一次性硅膠胃管1條,無菌一次性乳膠手套1副,彎盤及治療碗各1個。糖水20ml,無菌石蠟油棉球2個。操作:將患兒置于遠紅外線輻射臺上,取左側臥位,左側臥位洗胃效果最佳,取5~8號一次性硅膠胃管,測量胃管需插入的長度并做好標記(鼻尖至耳垂的距離加上耳垂至劍突下的距離),用石蠟油所需胃管的長度,從口腔快速插管固定,經口插管優于經鼻插管,證實胃管在胃內后,取注射器抽出胃內容物,用35℃~36℃生理鹽水洗胃,每次緩慢注入10ml,約2~3min后吸出。反復灌洗至洗出液澄清為止。

1.3療效標準

顯效:洗胃治療后1d內患兒無嘔吐,每日攝入奶量正常,大小便正常。有效:洗胃治療后2d內患兒有嘔吐,1~2次/d,每日攝入奶量正常,大小便正常。無效:洗胃治療后2d內患兒有嘔吐,≥3次/d,每日攝入奶量減少,大小便次數減少。顯效加有效為總有效率。

1.4統計學方法

所有資料通過SPSS10.0軟件進行處理及分析,P<0.05有統計學意義。

1.5治療結果

預防組總有效率96%,治療組總有效率86%。2組比較差異有顯著性(χ2=8.50,P<0.05)。2組患兒洗胃治療后結果。

2護理

2.1洗胃前護理

做好患兒家長的心理護理,向其說明洗胃的必要性和可能出現的并發癥,取得患兒家屬的支持和配合。

2.2洗胃中護理

(1)操作者應該嚴格遵守操作規程,插管動作要輕柔,有阻力時切勿硬插,避免損傷組織黏膜。如出現窒息,明顯嗆咳等并發癥時,應立即停止操作及拔管,予吸氧等處理,或緩解后再進行操作。(2)胃管需插入的長度適中,新生兒胃呈水平位,胃管插入不宜太深,也不能太淺。插入太深時胃管易在胃內盤曲,影響洗胃質量,插入太淺易引起嘔吐。(3)準確判斷胃管位置,插管后需同時使用基礎護理學所介紹的3種方法證實胃管是否在胃內,缺一不可。因為新生兒喉頭分泌物過多時,胃管盤曲在咽部也能抽出似胃液的液體。另外,如果胃內積氣,將插入胃內的胃管末端置入水中時可見氣泡。因此應綜合使用3種方法以確定胃管在胃內。(4)灌洗時先抽吸胃內容物,操作過程中可適當輕柔地更換,依次為左側臥位→仰臥位→右側臥位→仰臥位→左側臥位。每種停留1~2min,最后取左側臥位洗胃,變換加腹部按摩,有利于充分洗凈整個胃粘膜。灌洗抽吸時不宜用力過猛,以免損傷胃粘膜。抽出液應與吸出液相符,避免胃擴張或胃液反流引起窒息等并發癥。(5)拔管時應反折胃管末段,當胃管前端近咽喉部時迅速拔出胃管,以防止胃管內液體滴入氣管導致窒息。

2.3洗胃后護理

洗胃后抬高上半身取右側臥位,使分泌物自然流入十二指腸至下消化道,不易出現胃潴留,減少嘔吐的發生率。洗胃后注入5%葡萄糖液,體重3000g左右者≤10ml/次,體重4000g左右者≤15ml/次,可促進胃酸分泌,腸蠕動增加,減少嘔吐的同時還可防止低血糖的發生。洗胃后觀察2h無嘔吐可試喂奶,每次喂奶應托起新生兒輕拍背部,排出胃內氣體,防止嘔吐。

篇5

隨機選取2013年7月實施人性化護理,實施前后3個月內門診診治的各100例眼科患者為研究對象,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中男55例,女45例,年齡18~77歲,平均(43.5±9.2)歲,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23例,高中42例,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35例;觀察組中男54例,女46例,年齡18~76歲,平均(43.2±9.1)歲,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21例,高中41例,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38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文化程度等一般資料上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分組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在知情同意下簽署知情同意書,并自愿參加本次研究。

1.2入組標準

(1)所有患者均患有不同程度眼科疾病;

(2)排除有精神障礙、認知功能障礙等不愿或不能配合完成護理、研究患者。

1.3方法

根據患者掛號號碼采用計算機隨機抽簽方法選取2013年7月實施人性化護理前后3個月內各100例患者,采用自制調查問卷調查問卷調查患者滿意度,采用HAMA量表評定患者焦慮情緒,采用抑郁狀態采用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價患者抑郁狀態。評價實施前后護士工作責任心、主動服務意識、與患者溝通能力、解決問題能力等護理質量。

1.4觀察指標

(1)滿意度:采用自制滿意度調查問卷,包括護理態度、護理質量、護理效率、就診滿意度、護理滿意度等10項內容,總分100分,根據患者得分規定,非常滿意:得分≥85分,滿意:得分60~85分,不滿意:得分≤60分。

(2)焦慮情緒:采用HAMA量表進行評定,HAMD量表:0~8分表示無焦慮,9~19分為輕度焦慮,20~34分為中度焦慮,34分以上為重度焦慮。

(3)抑郁狀態:抑郁狀態采用抑郁自評量表(SDS),SDS量表包括20個評價項目,將20個評價項目得分相加為粗分,將所得粗分×1.25為標準分值,正常<35分,輕度為35~49分,中度為50~69分,重度>70分。

(4)護理質量:通過科室主任、醫生、患者共同對每項護理內容進行評分,總分100分。(5)統計實施前后3個月內醫療糾紛情況。

1.5統計學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18.0軟件包對所得的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采用x2檢驗,檢驗水準α=0.05,P<0.05則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患者滿意度為98.00%明顯高于對照組87.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組別n非常滿意滿意不滿意滿意度[n(%)]觀察組對照組1001008173171421398(98.00)87(87.00)x2P8.72070.0031

2.2兩組患者不良情緒和護理質量比較

觀察組焦慮情緒、抑郁狀態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護理質量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實施前后醫患糾紛比較

實施后3個月內醫患糾紛發生15起明顯少于實施前3個月內發生32起,實施前護理引發醫患糾紛占65.63%明顯高于實施后護理引發醫患糾紛6.6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隨著醫學模式轉變,“以疾病為中心”醫學模式轉化為“以患者為中心”,眼科門診患者中有著不同年齡層次、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職業,接診患者時不僅需要精湛技術,還應在護理服務上讓患者滿意,以消除患者焦慮、抑郁、恐懼等不良情緒,有助于疾病的診治和預后。人性化護理根據就醫環境、患者心理、患者疾病進行全方位人性化護理,對減輕患者不良情緒、提高護理質量、提高患者滿意度有重要幫助,具體實施如下:

(1)營造溫馨就診環境:眼科門診患者較多,環境嘈雜。在走廊上增設患者就診排隊休息座椅,增設免費飲水機,宣傳眼科疾病及保健知識,增設花卉、植物等。增加門診護士,幫助就診患者指導就診程序。保持就診區域環境干凈、整潔,溫度適宜。

(2)就診護理干預:患者到眼科就診應主動和患者進行溝通,了解患者存在眼部疾病,溝通過程要態度熱情、語言的得體大方,主動表示關心和支持患者話語。介紹就診流程和科室環境,消除患者陌生感,積極回答患者及家屬存在問題,消除患者存在不良心理。指導患者應就診的眼科醫生,引導患者快速就診。

篇6

0引言

肩手綜合征(shoulderhandsyndrome,SHS),又稱作反射感神經營養不良綜合征(reflexsympatheticdystrophy,RSD),是中風后偏癱患者的常見并發癥,發生率為12.5%~61.0%.臨床主要表現為偏癱側肩痛、手腫及被動運動時疼痛加劇,嚴重影響偏癱肢體功能恢復.目前尚無治療SHS的有效方法.們采用針灸與康復訓練相結合治療SHS,并與單純運動康復訓練作對照,取得滿意的療效.

1對象和方法

1.1對象

200201/200405收治的80例中風偏癱后SHS患者均符合全國第四屆腦血管學術會議診斷標準和Kozin標準[1],并經頭CT確診為腦出血或腦梗死,并有偏癱體征.SHS同時排除丘腦痛、肩關節周圍炎、頸椎病、風濕病等.患者隨機分為2組,實驗組40(男28,女12)例,年齡50~76歲,平均57.6歲,其中腦出血14例,腦梗死26例;對照組40(男26,女14)例,年齡48~75歲,平均56.8歲,其中腦出血15例,腦梗死25例.發病至治療時間2~25d.

1.2方法

1.2.1對照組僅進行運動康復訓練保持正確的,即腕關節背屈,手指伸直并外展,仰臥位,患者肩甲骨下墊枕,使其處于前伸位;健側臥位,患側上肢伸直并支撐,且掌心向健側和肩胛骨前伸位;患側臥位,患者上肢伸直,肩胛骨前伸并掌心向健側.各種擺放均應避免腕屈曲[2].肢體運動的方法:專人對患者進行運動訓練,以Bobath療法為主,包括正確臥位的保持、定時變換,Bobath握手訓練、搭橋方法、床上起坐訓練,坐位起立訓練等方法,同時教會家屬或陪護輔助訓練,2次/d,30~40min/次,治療1mo.

1.2.2實驗組為康復訓練加針灸取穴:人迎、極泉、尺澤、陽溪、內關、八穴等.操作:人迎穴以避開頸動脈直刺入約4cm,提插尋找針感,以使之向前胸放射為佳;極泉穴用提插瀉法,使患者有手麻脹及抽動感;尺澤、內關均用提插捻轉瀉法;陽浮、八瀉用捻轉瀉法.各穴均留針30min,每天針刺1次,20d為一療程,針刺2個療程,中間休息2d.

1.2.3療效評定治療前后由專人對每一患者進行評分記錄,取上肢綜合運動功能、肩關節疼痛、肩關節活動和手部水腫等4個方面進行評價.上肢疼痛評分根據FuglMeyer評定法及VAS結合擬定評分(評分標準:0=不痛,2=偶發輕微疼痛,4=疼痛頻發但較輕微,6=疼痛較重頻發,但可忍受,8=持續性疼痛難以忍受,10=劇痛不能觸之).肩關節活動度測量:用量角器測量肩關節在屈曲、外展、外旋、內旋等功能活動角度.手部水腫測量,把水灌滿2L量筒,手泡進去至水面沒及腕橫紋處,排掉水的體積即為手的體積,健手和患手的體積差即為患手腫脹值.

統計學處理:結果數據用x±s表示,用SPSS11.0軟件統計.軟件處理,采用t檢驗方法分析,P<0.05表示有統計學差異.

2結果

2.1治療前FuglMeyer運動功能評分治療前兩組間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兩組治療后組內比較,實驗組較對照組評分明顯提高(P<0.01,Tab1).表1FuglMeyer運動功能評分比較(略)

2.2治療前肩關節疼痛測定值治療前兩組間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兩組治療后組內比較,實驗組較對照組疼痛明顯減輕(P<0.05,Tab2).表2治療前后肩關節疼痛測定(略)

2.3治療前肩關節活動度比較治療前兩組間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兩組治療后實驗組較對照組活動度明顯增加(P<0.01,Tab3).表3肩關節活動度測定比較(略)

2.4治療前手部腫脹程度治療前兩組間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兩組治療后實驗組較對照組手部腫脹明顯減輕(P<0.01,Tab4).表4手部腫脹程度的比較(略)

3討論

SHS的發病機制目前尚不明確,較為公認的機制是腦血管病急性發作影響到運動中樞前方的血管運動中樞,血管運動神經麻痹,引發患肢的交感神經興奮性增高及血管痙攣反應,末梢血流增加,產生局部組織營養障礙,從而出現水腫、疼痛.疼痛刺激又進一步經末梢感覺神經傳至脊髓,引發脊髓中間神經的異常興奮性刺激,造成血管運動性異常的惡性循環.有研究指出針灸以后尿中的腎上腺素和正腎上腺素含量下降,證明針刺具有抑制交感神經功能的作用.日本學者通過檢測皮膚交感神經反應(SSR)、血流交感神經反應(SFR)和精神性出汗,證明針刺具有抑制交感神經功能的作用[3].本組實驗所取穴位之一人迎穴,其最深層為頸交感神經干,內關位于正中神經行走處,極泉位于臂從神經處,尺澤位于撓神經主干附近.針刺時直接刺激這些神經將針刺信息通過突觸間聯系傳入脊髓,再從脊髓傳出纖維將神經沖動傳至癱瘓肌肉的神經肌肉接頭,產生肌肉收縮.神經生理學的觀點認為,所調穴位可能是產生針感的感覺性裝置較密集的部位,通過針刺將刺激傳入脊髓,再傳入腦,興奮大腦的高級運動中樞,調節大腦皮層的興奮抑制過程,恢復和重建正常的反射弧,產生主動收縮,使不完全喪失功能的肌肉盡快發揮作用,并降低肌張力及痙攣,減輕異常協同運動,增加分離運動.由于針刺這種信號的不斷刺激,將保持中樞神經和周圍神經的正常興奮和抑制過程[4].針刺瀉法可降低末梢神經的興奮性,阻滯感覺神經的傳導,提高痛閾,加強血液循環,緩解因缺氧、缺血和致病物質積聚所引起的疼痛,并提高某些治病物質水解酶的活性,分解轉化治病物質而鎮痛.

上述是針灸治療SHS的理論基礎.我們研究結果顯示在運動康復治療的基礎上進行針灸治療,能顯著提高患者的上肢運動功能,減輕肩手痛及手部腫脹,增加肩部活動度,取得非常好的療效.疼痛是SHS的主要癥狀,嚴重影響關節的活動度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復,患者治療前肩關節疼痛積分外旋>外展>屈曲>內旋,原因是癱瘓患者在發病3wk后為痙攣期,肌張力增高,以內收肌和屈肌最為明顯,此期肩胛下肌和胸大肌痙攣最為常見,其張力增高限制了外旋、外展及屈曲.

康復訓練使大腦接受外周傳入的信息和向外周傳出的沖動增多,整個大腦皮質的功能都增強.康復訓練一方面可以增加對梗死側皮質的輸入刺激而維持和調節皮質對外周的"最高中樞"的功能,另一方面可以通過刺激對側相應皮質而促進其代償功能[5].目前認為腦卒中患者生命體征穩定即開始早期康復,能明顯提高患肢運動功能,減少后遺癥,改善日常生活能力,而且是安全的[6].Bobath技術通過利用正常的姿勢反射和平衡反應調節肌張力,抑制肌痙攣和病理性模式,誘發正確動作.這種康復技術在國外已被廣泛應用[7],但經過50a的臨床應用,其療效尚未肯定[8].而針灸療法能較好地抑制交感神經的亢進活動,改善微循環,改善腦血流圖和腦電圖,從而改善腦部血液循環,提高肩手泵血功能,提高癱瘓上肢的運動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參考文獻】

[1]KozinF,RyanLM,CarerraGF,etal.Thereflexsympatheticdystrophysyndrome(RSDS)[J].AmJMed,1991;70:23-30.

[2]張建宏.腦卒中后肩部問題[J].中國臨床康復,2003,7(5):712-714.

ZhangJH.Shoulderproblemassociatedwithbrainstroke[J].ChinJClinRehabil,2003;7(5):712-714.

[3]木村研一.同時檢測SSR和精神性出汗反應探討針刺對皮膚交感神經功能的影響[J].國外醫學.中醫中藥分冊,1999;21(4):38-39.

木村はすりつぶします.Acupunctureimpactonskinsympatheticnervefunctionunder

measuringSSR,SFRandspiritsweatresponse[J].ForeignMedSci:TraditChinMed,1999;21(4):38-39.

[4]石學敏.中風病與醒腦開竅針刺法[M].天津:天津科學出版社,2000:219-220.

[5]李玲,袁華,牟翔,等.康復訓練對大鼠腦梗死后Fos和Hsp70表達的影響[J].第四軍醫大學學報,2001;22(10):901-904.

LiL,YuanH,MuX,etal.EffectsofrehabilitationtrainingontheexpressionofFosandHsp70inthecortexofcerebralinfractedrats[J].JFourthMilMedUniv,2001;22(10):901-904.

[6]黃為民,高展,冉春風,等.早期介入運動療法對腦卒中患者功能恢復的療效評估[J].中國臨床康復,2003,7(25):3484-3485.

篇7

豬呼吸道疾病綜合癥(PRDC)是豬在一定的應激環境下至少先后感染兩種以上病源從而在豬的呼吸系統中表現一系列綜合征群。目前豬呼吸道疾病綜合征是中國養豬業中最重要以及經濟學意義最大的疾病,豬場因為該病導致的經濟損失也最為嚴重。近年來,成為世界各國養豬業疫病防治十分突出生的問題之一。豬呼吸道疾病綜合癥一年四季均可發生,在秋末、冬季和春季發病率最高,通常在30-70%,病死率在10-30%,主要發生于保育后期和生長育肥期,特別是在13-15周齡和18-20周齡。發病率30-50%,而死亡率較低。由于發病豬體溫升高,所以采食量下降,生長速度緩慢,導致出欄時間延長10-25天。

一、發病原因

(一)傳染性病源:病毒、細菌、霉形體(PMS)、豬衣原體肺炎、寄生蟲、霉菌與霉菌毒素。

(二)非傳染性因素

1.環境因素:有害氣體;灰塵;溫度、濕度和通風條件、豬群密度。

2.日糧因素:營養缺乏;日糧含有污染成分;添加低品質脂肪或過量的應用硫酸銅等會消耗維生素E。

3.易感豬群因素:豬場衛生環境條件惡劣;不同來源的豬群混養;無規律不適當的豬群流動;不實行全進全出制度。

4.藥原性因素:不合理的使用一些毒性大,殺傷力強,刺激性強,濃度高的消毒劑,導致豬場內生物安全體系遭受破壞;長時間過量的應用抗生素,導致一些豬體的耐藥抗藥病原微生物基因突變而造成二重感染,豬群在應激因素作用下機體免疫力下降,病原互相作用,也可引起免疫抑制。

二、發病機理及癥狀

(一)發病機理

呼吸系統有三道防線來阻止外源異物和病菌的入侵以保障呼吸道暢通,防御疾病。第一道防線是鼻腔。呼吸系統的第二道防線是氣管和支氣管。呼吸道的第三道防線是肺泡防御機制。三道防線密不可分,相互促進,有利于整個呼吸系統的安全和健康。

(二)臨床癥狀

多發生于6-10周齡的保育仔豬,有時1-3周齡的哺乳仔豬,最普遍的是10-20周齡育肥豬。體溫升高,食欲下降或廢絕;呼吸困難、喘氣、咳嗽,呈腹工呼吸;眼結膜發炎,眼睛內分泌物增多,流淚,有時眼眶水腫;有的出現腹瀉,喜堆臥在一起,生長緩慢、消瘦,死亡率升高。

病變肺炎,彌溫性、間質性肺炎或花斑樣病變;淋巴結腫大,輕度充血、出血;有的可見胸腔腹腔纖維蛋白滲出,嚴重者粘連。1-3周齡發病的仔豬可見心、肝、肺有出血性病變。肺臟、尖葉、心葉和膈葉的前緣都會發生實質硬度如肉顏色變紫變紅、胸腔積液,有心包炎的癥狀。

三、防治

(一)加強飼養管理

1.建立和完善消毒衛生的豬場生物安全體系,嚴格把關清潔衛生和消毒工作,通過生物安全體系的建立,有效地控制病原菌的傳入。2.引購種豬嚴格隔離,新引進的種豬隔離21-28天。3.堅持嚴格執行定期或不定期對豬群進行疫病檢測和搞體水平檢測,以便逐步凈化。4.嚴格執行全進全出制度,杜絕將不同來源的豬只或日齡相差很大的豬只混群飼養。5.降低飼養密度。6.防寒保暖,外界環境氣候驟變防止賊風侵襲。7.搞好了舍內空氣流通,減少有害氣體對呼吸道的侵襲。8.控制好了豬舍內的濕度。9.設立病豬隔離欄,病豬、弱豬及時隔離護理及治療。

(二)提高營養水平和控制霉菌毒素

應用優質營養豐富的飼料,提高機體的抵抗力,在仔豬斷奶、轉群、天氣氣候突變,免疫接種時,在飼料或飲水中添加電解多維或VC。定期清理料槽,防止槽底部飼料時間過長而發霉變質,以防霉敗飼料中毒。

(三)免疫接種

1.著重加強豬瘟(HC)、偽狂犬(PR)、豬繁殖與呼吸綜合癥(PRRS)、豬肺疫(PM)、豬肺炎支原體(MPS)、豬胸膜懷肺炎(APP),豬萎縮性鼻炎(AR),豬鏈球菌(SS)等疫苗的免疫接種工作。

2.用本場病料制成多聯滅活苗,在哺乳仔豬階段二次免疫,因為自家苗包含了本場可以分離和培養的幾種細菌(如Ss、APP等),針對性強,解決了某些病菌血清型復雜的問題,而且避免了活菌苗俄在使用過程中抗生素干擾免疫效果的影響。

(四)藥物防治

料中添加高于正常劑量30%的敏感藥物;通過飲水給藥方法給藥;病豬注射抗生素3-5天;對癥治療;策略性用藥;血清療法;間隔用藥。

(五)控制方案

(1)根據實際加強做好PR、HC、PRRS、MP3、AR、APP、PM等疫苗的免疫接種。(2)母豬分娩前7-14天驅除體內外寄生蟲。(3)母豬產前及產后一周、飼料中添加藥物:80%的泰妙菌素125g/T+15%全毒素300-400g/T+阿莫西林150-200g/T。(4)加強母豬營養,提高自身抵抗力,飼料中添加VE或電解多維。(5)后備母豬做好免疫和同化工作。(6)配種懷孕豬及公豬飼料中定期添加了藥物。(7)做好分娩舍、保育舍清潔消毒工作,選用雙鏈季胺鹽、消毒3次,空欄5天以上。(8)仔豬做好“三計”保健工作(3、7、21天)選用長效霉素,斷奶后7天及保育舍轉出7天飼料中添加藥物。(9)隔離及淘汰病殘仔豬。

四、小結

豬呼吸道綜合癥(PRDC)是目前豬場危害最為嚴重的疾病。因其發病原因極其復雜,通過改善飼養管理,提高營養水平從而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因其疫苗免疫做了鋪墊,給予藥物發揮療效的基礎,但任何一種抗生素受抗菌譜的限制,對病原菌的敏感程度不一,不可能適合所有疾病,必須合理使用藥物,視病情緩急輕重對癥聯合針對性的投藥。

參考文獻:

篇8

2一般臨床護理

2.1合理安排休息

腎病綜合征患者不宜勞累,應該安排患者臥床休息,臥床時間的長短根據患者病情的嚴重程度來決定,一般至少為2至3周。此外,患者臥床期間,要避免不良因素的影響,保持病房的舒適度,要保持溫暖的室溫,清新的空氣,盡量減少探視和陪護。特別需要注意的是,出現特殊情況的患者,要嚴格控制其行動,避免其過度勞累,例如:出現嚴重水腫的患者,必須要等水腫和體腔積液消失后,才可以下床活動;出現感染的患者,必須嚴格控制其活動,感染控制后,才可以下床活動。

2.2飲食護理

對于腎病綜合征患者,必須嚴格控制其飲食,提醒并指導患者家屬注意飲食中營養成分的合理搭配,注重飲食多樣化的同時,也要減少對過甚營養的攝取。例如:對于出現水腫、高血壓、尿少的患者,要嚴格將其的鈉鹽攝入量控制在3g/d以內;尿少、血鉀含量高的患者,要限制其使用含鉀量高的水果、蔬菜。對于血脂高的患者,要盡量減少食用富含飽和脂肪酸的食品,增加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的食品的食用量。對于患有糖尿病的患者,要依據糖尿病患者的飲食規定進食。對于蛋白質和熱能的攝入方面,腎功能正常的患者于腎功能不正常的患者需要區別對待:腎功能正常的患者,每人每天蛋白質的攝入量應該在0.8-1.0g/(kg*d)之間,熱能攝入量在126-147KJ之間;腎功能不正常者,每人每天蛋白質的攝入量應該在0.6-0.8g/(kg*d)之間;此外,對于重度水腫且尿少的患者,要嚴格控制其每天的進水量。

2.3感染護理

腎病綜合征患者由于水腫,長期服用、注射大量的含激素藥品,造成其免疫功能低下,極易導致各種感染并發癥。因此,在對腎病綜合征患者的護理中,首先要將感染與未感染患者的病房隔開;其次要保持患者病房的空氣清新,最好每天消毒;再次要保障患者自身的衛生清潔,做好口腔、皮膚的護理;最后,在對患者的護理中,護理人員要嚴格執行無菌操作。此外,護理人員應該指導患者及其家屬如何加強營養,提高患者自身的免疫能力,并叮囑患者注意防寒保暖,不與上呼吸道感染者接觸等。

2.4心理護理

大多數腎病綜合征患者其心理上,都存在恐懼、煩躁、憂愁、焦慮等負面心理,這些負面心理會嚴重影響病情的治療。對于存在負面心理的患者,醫護人員要讓患者及其家屬及時的了解腎病綜合征的發病原因、特點、過程等,鼓勵患者講出自己承受疾病的感受;針對患者提出的各種問題護理人員要及時的解答,并且注意言行舉止。因為此時的患者最需要關心和尊重,和藹的態度、熱情服務,能使患者的心理得到安慰。對護理人員產生信任感,然后,護護理人員需要根據患者不同的心理特征,結合客觀實際,向患者疏導正確的思想;確保患者在院治療期間保持良好的心態,積極的配合治療。

2.5藥物治療護理

在藥物治療護理中,醫護人員首先要讓患者及其家屬了解所用藥物的治療作用、用藥方法、注意事項、不良反應等,讓患者及其家屬可以對藥物治療可能產生的副作用有知情權,更重要的是,患者及其家屬了解了藥物治療的不良反應后,當出現不良反應時,就可以及時通知醫護人員,爭取到急救的寶貴時間。

2.6出院前指導

腎病綜合征的基本注意事項是合理飲食、防止疲勞,因此,在患者即將出院時,護理人員要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指導,讓患者回家后,根據醫囑服藥,定期到醫院進行復查,注意合理飲食,注意防風寒,注意在不造成過度疲勞的前提下,加強體格鍛煉,增強自身抵抗力。

3腎活檢術護理

腎活檢是一項有一定技術難度、易出現并發癥的檢查,腎活檢對腎臟疾病的早期診斷、指導治療、判斷愈后有重要的作用。

3.1術前護理

①做好心理護理:采用鼓勵性語言,使患者處于接受治療的最佳心態,使患者明確治療的意義,并對醫護人員產生信任和依賴,主動配合治療。②做好術前常規檢查:術前準確送檢肝、腎功能、凝血時間、血型、血小板計數及凝血酶原時間等各種標本并做雙腎B超檢查,取得客觀的檢查結果。③準確的按醫囑執行術前常規用藥:術前3d肌注維生素K10mg/次,每天2次。停用一切抗凝血藥和擴張血管藥物。術前30min給予肌注安定10mg,安洛血10mg。測量血壓,血壓高者給予心痛定舌下含服。④患者術前必須重視對呼吸配合的訓練:模擬穿刺作呼吸及屏氣訓練。穿刺多數發生在患者呼氣末,故呼氣末有效屏氣應作為重點訓練項目。指導患者練習床上大小便,保證足夠睡眠,加強營養。

3.2術后護理

①術后常規仰臥6h,臥硬板床24h,每小時測血壓1次,共4次,血壓平穩后停止。②囑患者多飲水,以便沖洗尿路,防止血塊形成阻塞尿路。術后3h內每小時飲水不少于300mL,保證1次/h有尿標本,每次留尿標本于試管內,動態對照觀察尿顏色變化,將前3次尿送檢尿常規。如有血尿,及時報告醫生,應臥硬板床至肉眼血尿消失。如血尿嚴重,密切觀察血壓、尿色、血紅蛋白變化及紅細胞比積的變化。如有排尿困難,可用熱敷、溫水沖洗會等條件反射方法幫助患者自行排尿,必要時可行導尿術導尿。③了解患者穿刺部位的感覺,注意觀察傷口及敷料;術后3d內不能淋浴或盆浴,1周內避免激烈活動。④穿刺24h后可用頻譜儀照射手術部位30min,每天1次。⑤常規當天應用止血藥,如無血尿次日可停用;預防性應用抗生素3d。⑥做好生活護理。術后患者臥床期間,應主動協助做好進食、飲水、大小便等生活護理。

4結果

篇9

血氣胸、胸內巨大腫瘤、單肺麻醉后、肺大泡切除術后、部分肺葉切除術后等,可使肺功能受到影響,引起肺萎陷或肺不張。筆者對不同程度肺萎陷、不同部位肺不張患者65例,采取相應的護理對策,取得良好效果,對影響肺復張的相關因素進行分析,現報告如下。

一、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自2004年8月~2006年2月收治肺萎陷43例,肺不張22例,均經CT或胸片證實。其中男46例,女19例,年齡15~85歲,平均57歲。導致肺萎陷的原因:利器傷28例,胸內巨大腫瘤5例,自發性氣胸10例;導致肺不張的原因:單肺麻醉術后6例,肺大泡切除術后3例,部分肺葉切除術后13例。

1.2相關因素

1.2.1術后疼痛術后疼痛的相關因素:①管道的刺激。胸外科術后置多根管道,胸腔閉式引流管是引起術后疼痛的主要原因之一,疼痛發生較早。②麻醉及手術因素。術后疼痛的發生程度及持續時間與麻醉方法、用藥種類及劑量有關;與手術種類、手術創傷程度及部位有關。絕大多數患者因術后疼痛不敢咳嗽及變換甚至不敢深呼吸,以至于肺及氣管內痰液及分泌物不能排出,影響肺復張。

1.2.2社會心理因素個人情緒、人格特點、對疼痛的敏感程度及耐受力、既往經驗、注意力集中與分散,以及環境變化、社會文化背景、性別、年齡等因素,均可影響個體對護理的依從性。如缺乏克服困難的自信心,對促進肺復張非常不利。

1.2.3引流管引流不暢胸腔閉式引流管堵塞或位置不當,導致引流不暢,胸腔內積液或積氣不能及時排出,胸腔內壓力增大,肺被壓縮,胸內負壓降低或消失,肺內氣體交換體積減少,不利于肺復張。

1.2.4炎癥及感染組織和末梢神經損傷后,物理切割因素、生物因素(如細菌、病毒等),可引起炎癥。肺內或氣管內痰液及積液引流不暢,是引起肺部感染的主要原因,炎癥及感染使肺順應性下降,不能有效進行氣體交換,造成分泌物更加增多的惡性循環,影響肺復張。

1.2.5肌松藥及的作用手術患者多因應用肌松藥及,使呼吸肌麻痹或無力,導致咳嗽無力,排痰困難。加上有些患者知識缺乏,意志薄弱,思想上不重視排痰,咳痰自信心不足或缺乏,使肺不張加重。

二、護理對策

2.1加強心理護理恰當地向患者解釋病情及手術、置管、排痰等的重要性,護理人員主動以“親人角色”理解患者,融洽護患關系,同時介紹我院其他患者成功的經驗,使其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消除緊張、顧慮、恐懼心理,保持良好的心態,盡量少用鎮靜劑、肌松藥、麻醉劑。

2.2加強呼吸道管理保持病室溫度20℃,相對濕度60%~70%,注意保暖,防止呼吸道感染,手術患者,術后24h內患者易出現呼吸淺速、不規則,咳嗽無力,排痰不暢,應于麻醉清醒后開始,鼓勵患者咳嗽及深呼吸,每2h深呼吸10~20次,術后4h取半臥位,保持呼吸道通暢,可將一根結實的帶子系在患者床尾欄桿上,讓患者坐起時用手拉緊帶子,以減輕坐起時胸、腹部用力造成的疼痛。協助翻身叩背,幫助咯痰,護理人員站在患者健側后方,用同側手臂扶住患者的肩膀,或用一只手掌保護切口,減輕疼痛,另一只手半握呈杯狀,腕部彎曲,由下而上輕輕拍打胸壁或背部,避開傷口,拍打時用腕力和關節力,力量適中,既要對肺部產生震動,又不使患者疼痛加重,每次拍打3~5min,同時讓患者把痰咳出,以利于及早肺復張。效果不明顯者,亦可用拇指或食指在患者吸氣末按壓胸骨上窩處氣管,并同時橫向滑動刺激氣管引起咳嗽反射,促進排痰。對痰液粘稠不易咳出者,于術后4h給予超聲霧化吸入1次/6h,20min/次,霧化吸入液使用α-糜蛋白酶4000u、慶大霉素8萬u、地塞米松5mg、加蒸餾水100ml,起濕化氣道、消炎、解痙的作用。患者咳嗽無力、呼吸道分泌物較多粘稠或咳痰困難時,聽診肺部有明顯痰鳴音,血SaO2低于90%時提示呼吸道內有較多分泌物阻塞,應及時鼻導管吸痰,吸痰壓力設置在10~16kPa,每次吸痰時間最好在10s左右完成,不宜超過15s,避免在氣管內反復上下提插或深部停留,在吸痰前后應給予3~5min的高流量吸氧(4~6L/min)或面罩給氧。不正確的吸痰方法導致氣管粘膜損傷,加重肺泡萎陷及低氧血癥。必要時術后機械輔助通氣,IPPV和PEEP可增加肺泡和間質的壓力,減少靜水壓差,使萎陷的肺泡再擴張。另外采用纖維支氣管鏡吸痰法是治療肺不張非常有效的方法。

2.3胸腔閉式引流術后護理肺萎陷的患者絕大多數施行胸腔閉式引流術,術后要嚴密觀察患者每小時胸腔引流量、色與性質或氣體排出情況,以及血壓變化,引流瓶液面應低于引流管出口平面60cm,長管在液面下3~4cm,固定要牢固,各接頭連接緊密,防止脫落,用調節夾控制胸內壓在-(0.78~0.59)kPa,每小時擠壓引流管1次,防止血塊堵塞及打折,觀察水柱是否隨呼吸波動,認真記錄引流量,保持引流管通暢,每天更換引流瓶內液體,嚴格無菌技術。自置管術后第1天即可讓患者吹氣球,1次/2h,以患者不感覺疲勞為宜,置管術后第1天鼓勵患者下床活動,可用一根繃帶綁緊胸腔閉式引流瓶,繃帶足夠長,使瓶始終保持在膝關節以下,讓患者或家屬手提閉式引流瓶,護理人員始終在場指導并事先準備好兩把止血鉗,以防引流裝置脫管時緊急處理。肺復張后拔出引流管,老年人可延長2~3天才拔出,以利漏口愈合。

2.4預防控制肺部感染胸腔閉式引流是一項侵入性操作,由于切口疼痛,患者不敢咳嗽排痰及深呼吸,極易發生肺部感染,應嚴格無菌觀念,從各個環節預防院內感染。尤其在吸痰及胸腔造口換藥時;控制探視人員,每天紫外線消毒病房1次,30min/次,根據痰培養結果,使用敏感抗生素。吸煙患者勸其戒煙,減少術后呼吸道分泌物。保持病房空氣清新,避免受涼,囑患者深呼吸及腹式呼吸,鍛煉肺功能,增加肺活量,進行有效咳嗽、咯痰;練習床上使用大小便器,介紹帶有引流管時翻身方法及注意事項。按需吸痰,吸痰前,應先聽診雙肺呼吸音,對痰鳴音重或呼吸音低,呼吸道分泌物多者,應馬上吸痰,即使患者煩躁也必須先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但如患者雙肺呼吸音清,又不急于拔管,不必反復吸痰,避免由于頻繁吸痰增加導管對局部氣管的刺激和損傷,以及細菌侵入下呼吸道,造成氣道分泌物增多而增加感染機會,肺部感染的危險性隨吸痰次數的增加而增加。

2.5疼痛的控制疼痛及其應激反應是造成并發癥的關鍵因素,所以有效地控制疼痛對改善預后有顯著意義。麻醉性鎮痛藥的應用,最常用的有嗎啡、杜冷丁;胸壁手術和肋間切口的胸腔手術可采用肋間神經阻滯;硬膜外鎮痛和患者自控鎮痛法(PAC)等。護理上應加強心理疏導,向患者介紹一些鎮痛知識,教會患者一些緩解疼痛的方法,如聽音樂、放松療法等,鼓勵患者盡可能控制,提高機體耐受力,減少鎮痛藥的應用,在鎮痛過程中隨時觀察鎮痛效果及藥物不良反應。

2.6日常生活指導指導患者搞好個人生活衛生,給予高蛋白、高維生素、高纖維素、易消化飲食,預防便秘,鼓勵患者多飲水,每次30~50ml,每10~20min飲水1次,以增加體內水分,防止氣道干燥及痰液粘稠加重肺部感染。

【參考文獻】

[1]于淑娥,李建萍.胸外科病人術后疼痛的相關因素、鎮痛及護理[J].實用護理雜志,2001,17(12):33.

篇10

1.1一般資料

本組40例患者,隨機分為2組: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20例。

對照組:男12例,女8例;年齡26~62歲,平均年齡(45.0±5.2)歲;重癥胰腺炎9例、腸瘺6例、肝膿腫5例。觀察組:男11例,女9例;年齡25~60歲,平均年齡(44.8±4.6)歲;重癥胰腺炎8例、腸瘺6例、肝膿腫6例。2組患者的性別、年齡、所患疾病種類等情況無顯著差異,具有可比性。

1.2醫學護理方法

對照組:正確固定雙套管,外接引流管長度適當;保持雙套管的有效負壓,適時進行負壓的調整;采用一次性負壓引流袋,防止引流管出口處打折;調節沖洗液滴速;觀察引流液性狀[1]。

觀察組:給予綜合醫學護理。術前:做好心理醫學護理,對患者及家屬解釋置管的必要性,取得患者及其家屬的理解,以積極心態配合治療;置管前給患者鎮痛藥。術中:置管時陪護在患者身邊,做好心理支持;以肢體語言和眼神給予患者心理安慰,減輕患者的緊張和恐懼情緒;避免患者躁動而影響置管操作進程[2]。術后:固定好引流管;保持引流管通暢,維持適當的負壓,一般于10~20千帕,需及時調整沖洗液滴速,每日沖洗液量約1500~2000ml。持續心電監護、吸氧,血壓平穩后可取半臥位以利于引流,向患者及其家屬進行健康教育。鼓勵患者及時傾訴不適,囑家屬及親友多陪伴、關心患者;心理醫學護理貫穿整個療程,并且要根據患者的個性特點適當調整心理疏導方法和健康教育內容[3]。腹部外科手術后并發膽瘺、腸瘺、胰瘺是嚴重的術后并發癥,可導致內穩態失衡。每日注意更換引流瓶及引流管,除了局部消毒外,還要遵醫囑給予預防感染的抗生素。注意觀察引流液的性狀和量,引出血性液注意活動性出血,引出黃綠色、金黃色液體,提示發生膽漏[4]。

1.3觀察指標

術后引流液轉清時間和并發癥(套管脫落、出血、感染、引流管堵塞)情況。

1.4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2.0軟件處理系統,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

2結果

兩組患者引流液轉清時間及并發癥比較,見表1。

觀察組引流液轉清時間早于對照組;套管脫落、出血、感染及引流管堵塞的發生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房产| 溆浦县| 石嘴山市| 柞水县| 莆田市| 涟水县| 长汀县| 双牌县| 花莲市| 全南县| 长垣县| 洱源县| 昌图县| 西峡县| 哈密市| 科尔| 舒兰市| 遂平县| 永靖县| 喀喇沁旗| 铜鼓县| 从化市| 会同县| 宜阳县| 华亭县| 塔城市| 城口县| 芦山县| 湖南省| 从江县| 改则县| 日土县| 江永县| 建阳市| 宜春市| 五原县| 香河县| 宝坻区| 长白| 华池县| 称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