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8 15:07:54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建筑設計管理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當眾人關注的目光聚集而來,承擔設計總承包的現代設計集團有關負責人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這也要感謝項目業主方———上海機場集團,給了一個讓國內建筑設計師獨立創意并進行項目管理的舞臺。
話語雖短,意義深長。
唯“洋”至上的悲哀
不知何時起,國內重大公共建筑中標方案中,已經很難見到本土建筑設計師的名字。應當承認,國外建筑設計事務所和國外設計師在各地“創意”了一批優秀的建筑項目。以上海為例,從中國古塔中汲取靈感的金茂大廈,晶瑩剔透的上海大劇院,都是國外建筑設計師領銜,并廣受好評的建筑。
但勁吹的“洋”風,正引起越來越多建筑專家的憂心。如今,不少項目業主在新建建筑設計方案招標中,非“洋”不取;在建筑造型上,優先考慮的不是實用、經濟、美觀,而是好不好看,是不是新、奇、特,有沒有“眼球沖擊”。于是,中標的國外設計方案,建筑造型一個比一個大膽、奇特,有的已經到了“怪異”的程度。先不論建筑建成后是否與周邊建筑和諧、用材是否節約,光是項目實施時的施工方案、結構安全問題,就已引起廣泛爭議。在一些大規模的城市開發項目中,有些國外設計師由于缺乏對中國的國情、風土人情和當地經濟發展的深刻了解,拿出的方案也并不十分符合當地發展的要求。
按照我國有關規定,國外建筑設計企業并不能單獨參與項目投標,必須與國內設計企業組成聯合體,方有投標資格。在這樣的情況下,國外建筑設計企業通常會選擇與一些當地比較有實力的企業進行合作。由于“洋設計”在市場上更為吃香,許多國內完全有能力獨立承擔項目設計的企業,也只能和國外建筑企業聯合,以求獲得項目。但是,他們在聯合體中只能從事設計咨詢、施工圖設計及一些輔助工作,屬于從屬地位。
國外設計師出馬的項目,設計費用也通常比由國內設計師單獨完成高。于是,有個別國內設計企業,通過向國外某些設計事務所上交一定的費用,打著其招牌在國內招攬業務,也擾亂了整個行業的秩序。
大師匱乏的窘境
今年已是我國加入世貿組織的第五個年頭。隨著市場環境的更為公開、公平、公正,我國建筑設計企業必將與國外建筑設計企業進行更充分的競爭。要應對今后的激烈競爭,建筑設計企業更需要的,恐怕還是內功的歷練。
從一些大型項目的實戰經驗來看,國內不少設計企業的技術水平,包括設計圖紙的繪制,結構、電氣安裝等細部處理等,已經和國外設計企業不相上下,要說最主要的軟肋,還是在設計理念上比國際一流建筑設計企業遜色,創意能力不夠。
放眼國際,很多知名的建筑設計公司,規模并不大,但由于有一個或數個富有創意的大師級設計師領銜,在重大項目上極具競爭力。反觀目前本土建筑設計企業,盡管人數成百上千,但真正稱得上“大師”的,鳳毛麟角。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上海曾經涌現了諸如江歡成、邢同和、汪大綏、蔡鎮鈺等建筑大師,但此后便鮮有新面孔出現。
建筑大師匱乏的原因有多方面。除了建筑師本身的創意不夠,還有建筑設計企業論資排輩嚴重,年輕人無法快速脫穎而出;社會輿論對建筑界的新秀關注不夠等。包括上海建筑設計“領頭羊”上海現代建筑設計集團在內的一批建筑設計企業,已經深深認識到人才對企業持續發展的重要性,并開始采取一系列舉措,加大人才隊伍建設。比如:現代建筑設計啟動了一項以中高端人才隊伍建設為核心的人才工程,致力于培養一批在上海乃至全國范圍內有影響的設計精英,去年還隆重表彰了五名“科技精英”和六名“優秀導師”。但總體而言,整個建筑設計業界,大師仍舊緊缺。
建筑設計是一個智力密集型行業,對建筑設計企業來說,參與市場競爭,最主要的生產要素是人,資金、生產設備等要素則是其次的。近年來,國內建筑設計市場上,小型事務所迅速增加,它們以靈活的經營機制、專業特色的經營理念迅速在市場上站穩腳跟,并與原有的大型建筑設計企業展開差異化市場競爭。可以想見,今后不斷尋求本土化的境外建筑設計企業、傳統的大型建筑設計企業和新興的民營建筑設計事務所,將展開一場無聲的“人才之戰”。它們爭奪的,不止是大師,還包括那些具有較高專業技術水平、較好演講展示才能、宏觀項目管理才能的“全才”。
專家認為,要適應這場競爭,對國內設計人員來說,必須進一步提升設計理念,既不能因循守舊,也不能一味洋化,而是要不斷培養融國際先進理念與中國傳統文化為一體的設計觀念。對于原有的國內設計企業而言,還必須從體制機制上不斷求變,以求獲得人才、留住人才。
全過程管理是趨勢
浦東機場擴建工程徹底打破了我國建筑設計師為外國建筑設計師打工的格局,轉為15家國外建筑設計和咨詢公司為中國建筑設計師打工。
一、工程概況
十甫名都商廈位于廣州市第十甫路和第十八甫路交接處,地上十五層,地下三層,基坑深度14.3米,建筑平面約為長90米寬29米的矩形。由于場地西邊為西關風情民居,距用地紅線不足3米,北邊為第十甫路步行街,距離約4米。規劃部門明確指示,必須嚴格控制基坑水平位移及豎向沉降,絕不允許出現鄰近房屋產生裂縫或路面開裂、下沉的情況。另一方面,甲方從商業角度出發也提出要求,一是地下室的邊線應盡量貼近用地紅線,以取得最大使用空間;二是要求盡量縮短工期,力求比鄰近同類建筑先封頂,以便售樓。在這種情況下,逆作法施工技術便充分體現其優越性。
二、地質情況
該場地地質分布情況自上而下大致如下:
1、淤泥質粘土,流塑,飽和,平均厚度1.9米,c=10KPa,φ=6~8°;
2、中粗砂及粉砂層,飽和,松散,平均厚度7.5米,c=0,φ=28~30°;
3、粉質粘土層,飽和-稍濕,可塑-堅硬,平均厚度5米,可塑土c=30kPa,=14º。硬塑土c=31kPa,=18º;
4、全風化泥質粉砂巖,平均厚度3米;
5、強風化泥質粉砂巖,平均厚度5.5米;
三、設計思路
針對工程設計要求和地質條件,工程師結合逆作法的特點,確定了以下幾個重要設計措施:
1、為了有效地控制基坑變形,采用地下連續墻作為基坑支護手段,可同時具備擋土和止水作用。利用地下室各層樓面的梁板體系作為水平側向支撐,地下連續墻將與內襯墻一起構成地下室外墻,成為永久性構件。
2、為了爭取時間,最大限度縮短工期,從首層樓面開始,向上下兩個方向同時施工,爭取地下室與上部結構同時完工,具體施工步驟將在下一節介紹。
3、出于逆作法施工需要,地下室豎向構件采用鋼管柱。長度3層樓高,一次吊裝到位。
4、人工挖孔樁從現地面開挖,為了準確安裝鋼管柱,鋼管柱底以上的空段部分應考慮工人到樁底定位鋼管柱時的操作面,一般操作面不小于60cm,故空段部分樁徑為鋼管柱直徑加上1.2米,而基樁部分直徑按承載力要求確定。
當以上幾個因素明確后,設計方案便基本明朗。
四、逆作法步驟
1、施工地下連續墻。經計算地下連續墻厚度800mm,標準槽段長度6米,深度18米左右,即到達基坑底面以下3-5米,且下端進入強風化層不少于1.5米,以確保止水效果。槽段之間采用工字鋼剛性接頭。
2、施工人工挖孔樁。人工挖孔樁分為基樁部分與上部空段兩部分。當基樁部分澆灌到樁頂設計標高以下1米時,便由工人下去安裝定位環并調校水平,然后由工人在下面扶正,卡位,保證其垂直度后,在地面用十字架固定鋼管柱上端,用高拋法澆筑管內高強混凝土。
3、開挖至-4.5m標高。此時地下連續墻處于懸臂狀態,現場監測得最大水平位移發生頂點處,約3.7mm,平面位置在矩形長邊中部。施工首層樓面梁板及上部普通混凝土柱,在平面靠近第十八甫路處預留10米X10米出土口,方便運輸。
4、開挖至-7米標高,施工負一層樓面梁板及上部結構。在二層樓面梁安裝吊車梁,設計該梁時應考慮吊運土方和機械時的最大荷載,負一層樓面出土口位置與首層一致。對于地下連續墻而言,首層和負一層樓面的水平剛度可視為兩個鉸支座。但是出土口處的槽段應設置腰梁和鋼支撐。現場監測得最大水平位移發生頂點處,約5.3mm。此時上部結構施工至三層樓面。
5、開挖至-14.3米標高(地下室底板底),從-9.5米開始即采用盆式開挖,即在周邊留有4.5米左右的反壓土,以控制連續墻的位移,保證基坑安全。此時地下連續墻可視為下部為連續的彈性支座,上部兩個鉸支座的連續梁,受荷形態簡化為上三角形下梯形。現場監測得最大水平位移發生在-9.7米標高處,約13.2mm。此時上部結構施工至七層樓面。
6、施工負二層樓面主梁梁格,即樓板及次梁暫不施工,以便吊土,通過主梁和腰梁系統為連續墻提供一定的側向支承,其概念類似于對撐系統。
7、完成其余土方工作,施工底板和負二層樓面,吊出挖土機,封閉出土口。至此地下室土建主體已完工,同時上部結構也已封頂。在整個施工過程中,地下連續墻最大位移為14.3mm,位置在-11.3米標高處,遠小于規范限值。基坑周邊場地未發現明顯下陷,鄰近房屋未見明顯裂縫,保護效果非常理想。
五、心得體會
在整個逆作法的設計與施工過程中,筆者從成功中獲得很多經驗,也碰到不少問題,現就這一工程幾個關鍵技術問題的處理方法作了整理,以供參考:
1、設計中應進行逆向思維。在正作法中,地下室的剪力墻如核心筒、人防墻及地下室外墻等作為豎向構件承擔荷載。但在逆作法中,剪力墻是先施工上一層,再施工下一層,受力模式已發生變化,故建立計算模型時應按大梁輸入。
2、鋼管柱與梁板的連接。本工程采用環梁節點,須預先在鋼管上焊接抗剪環箍,且定位要求精確。當施工期間地下室標高發生改動時,其處理措施相當麻煩,因為現場補焊環箍操作困難,而且管內混凝土可能因溫度過高而影響受力性能。
3、鋼管柱吊裝的垂直度控制。由于逆作法的施工工藝的特殊性,決定了地下室的豎向構件必須采用鋼管柱或格構式鋼柱,而吊裝這一豎向構件時如何控制垂直度成為關鍵因素,本工程先在樁頂標高以下1米處安設一定位鋼板,定位鋼板有三個調節螺栓,以調節鋼板水平,鋼管柱中部采用鋼筋制成籠狀定位架,在地面也設有井字形定位木架,實踐證明,這種定位方法取得較高的精度,可以滿足工程需要。
4、地下室樓面梁與連續墻的連接。在逆作法工程中。內襯墻尚未完成,邊跨的樓面梁一端支承在鋼管柱上,另一端則必須支承在地下連續墻上。原設計思路在地下連續墻鋼筋籠中預埋鋼筋,地下室開挖后鑿去砼保護層后,扳出鋼筋與梁鋼筋焊接即可,但由于施工誤差及建筑方案修改,這些預埋鋼筋位置偏差太大而失去作用,實際施工中采用植筋的辦法解決,因連續墻中鋼筋太密,將梁端彎矩適當調幅到跨中。
5、底板周邊連續墻連接處止水措施。這個部位的止水成功與否對整個地下室的止水乃至使用安全有著決定性作用。本工程地下連續墻鋼筋籠中與底板位置預埋一豎向鋼板,澆筑底板前焊接一水平止水鋼板,實際效果非常理想,底板周邊未發現滲漏現象。
6、樁基類型的確定。從鋼管柱安裝定位的要求來看,人工挖孔樁是較好的選擇,筆者曾在另一個工程中使用鉆孔灌注樁,由于泥漿的擾動,鋼管柱難以保證垂直度,開挖后發現偏心較大。就本工程的地質情況而言,淤泥層和砂層比較厚,本來并不適合采用挖孔樁。但是,筆者認為當連續墻進入不透水層(強風化層)并且圍合之后,進行坑內抽水,在沒有水壓力的情況下挖樁發生涌土、流沙的可能性不大。事實證明,這一措施是有效的。
七、小結
十甫名都商廈已封頂并投入使用,從該工程實例看,逆作法與常規的施工方法相比有著不可替代的優勢,例如:
1)顯著地縮短了工程施工的總工期,經計算,本工程采用逆作法比采用正作法縮短了至少兩個月工期,取得巨大的商業效益;
關鍵詞:框架結構設計抗震設計
Abstract
Thepurposeofthedesignistodotheanti-seismicdesigninthelongitudinalframesofaxis5.Whenthedirectionsoftheframesisdetermined,firstlytheweightofeachflooriscalculated.Thenthevibratecycleiscalculatedbyutilizingthepeak-displacementmethod,thenmakingtheamountofthehorizontalseismicforcecanbegotbywayofthebottom-shearforcemethod.Theseismicforcecanbeassignedaccordingtotheshearingstiffnessoftheframesofthedifferentaxis.Thentheinternalforce(bendingmoment,shearingforceandaxialforce)inthestructureunderthehorizontalloadscanbeeasilycalculated.Afterthedeterminationoftheinternalforceunderthedeadandliveloads,thecombinationofinternalforcecanbemadebyusingtheExcelsoftware,whosepurposeistofindoneorseveralsetsofthemostadverseinternalforceofthewalllimbsandthecoterminousgirders,whichwillbethebasisofprotractingthereinforcingdrawingsofthecomponents.Thedesignofthestairsisalsobeapproachedbycalculatingtheinternalforceandreinforcingsuchcomponentsaslandingslab,stepboardandlandinggirderwhoseshopdrawingsarecompletedintheend.
Keywords:frames;structuraldesign;anti-seismicdesign
根據建筑方案圖,本工程為四層混凝土框架,建筑面積約3200㎡,建筑標準層平面簡圖及剖面簡圖如圖
摘要…………………………………………………………………………………I
ABSTRACT………………………………………………………………………II
引言………………………………………………………………………1
1.1建筑設計說明……………………………………………………………1
1.1.1平面設計……………………………………………………………2
1.1.2使用部分平面設計…………………………………………………2
1.1.3交通聯系部分設計…………………………………………………3
1.1.4平面組合設計………………………………………………………3
1.1.5剖面設計……………………………………………………………3
1.1.6立面設計……………………………………………………………3
1.1.7基礎和地基設計……………………………………………………3
1.1.8樓梯設計……………………………………………………………4
1.2結構設計說明……………………………………………………………5
1.2.1結構選型……………………………………………………………5
1.2.2內力變形及特點……………………………………………………5
1.2.3震害特點……………………………………………………………6
1.2.4梁、柱截面尺寸……………………………………………………7
1.2.5結構布置……………………………………………………………7
1.2.6計算單元確定………………………………………………………10
1.2.7荷載標準值計算……………………………………………………10
1.2.8地震作用計算………………………………………………………10
1.2.9框架結構側移計算…………………………………………………10
1.2.10框架結構內力計算………………………………………………10
1.2.11各桿端彎矩值…………………………………………………11
1.1.12構件設計…………………………………………………………12
第一章結構選型與布置……………………………………………………13
1.1結構選型與布置……………………………………………………13
第二章確定計算簡圖………………………………………………………17
2.1確定計算簡圖…………………………………………………………17
2.2結構布置………………………………………………………………18
2.3荷載計算………………………………………………………………19
第三章框架內力計算………………………………………………………29
3.1恒載作用下的框架內力………………………………………………30
3.2活載作用下的框架內力………………………………………………39
3.3地震作用下的框架內力………………………………………………45
第四章框架內力組合……………………………………………………54
第五章框架柱截面設計…………………………………………………60
第六章樓梯結構計算設計………………………………………………71
6.1梯段板計算…………………………………………………………71
6.2休息平臺計算………………………………………………………72
6.3梯段梁的計算………………………………………………………73
第七章現澆板樓面設計……………………………………………………75
7.1計算方法…………………………………………………………75
7.2雙向板計算………………………………………………………76
第八章基礎設計………………………………………………………80
8.1荷載計算……………………………………………………80
8.2確定基礎底面積……………………………………………………81
8.3基礎結構設計……………………………………………………83
第九章電算校核分析………………………………………………………88
結語……………………………………………………………………………94
參考文獻………………………………………………………………………95
致謝……………………………………………………………………………96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建設部.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2002).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2。
2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建設部.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J50011-2001).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1。
3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建設部.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5007-2002).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2。
4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建設部.建筑結構荷載規范(GB50009-2001).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1。
5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建設部.建筑制圖標準(GB/T50104-2001).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1。
6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建設部.公共建筑設計規范.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1。
7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建設部.建筑結構制圖標準(GB/T50105-2001).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1。
8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建設部.民用建筑防火規范.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1。
9陳希哲.土力學與地基基礎.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0。
10周景星,王洪瑾.基礎工程.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6。
11莊崖屏,江見鯨.鋼筋混凝土基本構件設計.北京:地震出版社,1996。
12包世華,龍馭逑.結構力學.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13江蘇省建筑配件標準圖集.施工說明(蘇J9501)第二版.南京:江蘇省工程建設標準設計站,1995。
14趙西安.鋼筋混凝土高層建筑結構設計.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5。
本人認為,只有在建筑設計質量的優化管理上做文章,才能產出高質量的建筑設計成品。建筑設計,在某種意義上講可等同于建筑產品,它是藝術創作與科學技術的結合體。它不能用工業化、工廠化、程序化的過程進行生產,對于不同使用功能、性質的建筑從內容到外表形態是不同的。
建筑設計成果的質量評定不能用固定的標準去衡量,即使達到建筑設計規范、標準和規程,也不能稱該建筑設計就是優良品或精品。建筑設計是科學與藝術雙重創作的結合,是創作構思加科學計算合成的結果。在運行過程中設計構思組合產生出全新的東西,不可能有固定的模式可套用,建筑設計具有一定的隨機性變化。
建筑設計質量的優劣,確切地說是一個目標范圍的界定,建筑規范、規程和標準是建筑設計合格的下限。建筑設計精品是在設計運行過程中優化取舍,完善完美。因此,設計質量的優化管理是十分值得重視的。
建筑設計質量的優化管理,就在于強化、強調了設計的“全過程管理”,這是動態管理。它也打破了過去靜止的簡單化的“結果管理”淘汰制。從而避免浪費時間和造成直接經濟損失。建筑設計運行過程要自始至終,由部分到整體、由管理點到強化點,由方案到施工圖,這些工作都要進行細化、優化和篩選。它是積極主動、極具挑戰性的動態管理。
2、健全建筑設計質量優化管理的基礎——質量管理保證體系
(1)建立法人掛帥的組織機構。成立監督機構,即法人親自掛帥,專家起主導作用的全方位的有機結合體。設立質量檢查小組,每個項目均設質檢員。以專家為主導是為了掌握專業技術的高標準高質量,法人掛帥是保證質量管理體系順利運行。主要目的是使這項工作經濟化,制度化,責任化。
(2)健全可操作的規章制度。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是規章制度的制訂要結合實際情況,一定要具體化、細化、量化,特別是要具有可操作性,以保證其運用的經常性和可檢查性,以其達到預定目標。二是規章制度要量化,做到可以制成表格分門別類填寫打分。三是設計人員行為要規范,原則性要強,只有我們自己有效地規范了行為,才能使我們的服務對象滿意。四是跟蹤服務、反饋信息及時更正與處理。五是事前計劃要具體,事中控制有措施,事后總結有效果。
3、建筑設計質量優化管理的運作
建筑設計質量優化,不僅是為了設計產品合格,滿足設計規范的要求,而是為了高標準的追求。在設計優化管理運行的前后,從計劃到分工、從人員到產品,從部分到整體等都是為了篩選出最優的方法和手段,產出最佳產品。
(1)在定崗定位人員時即時挑選,既要進行優化思想教育,又要注重量才使用,使每一個設計人員都有進取精神,思想中時刻存在著爭奪市場的競爭意識。這就是人員的優化組合。
(2)確定每一個項目的優化管理。所謂管理點,就是項目中起決定作用的關鍵點。比如:項目設計的方案圖、施工圖、預算,這就是建筑設計項目宏觀中既有影響又起決定性作用的關鍵點。
(3)設計項目的優化統籌安排。設計項目的各個專業及專業內部的不同程序的交叉運行必須要進行周密地安排。只有這樣才能使各個專業及專業內部密切聯系,避免出現差錯,大大地縮短設計時間,提高工作效率。
(4)隨時制訂與研究項目的創新計劃。凡是設計項目運行過程出現新情況新問題,都應該進行分析研究。只有不斷地向較高的目標前進,優良產品才會不斷產出。
(5)提倡精品化、集成化、信息化。要創新要精品就必須掌握足夠的信息,如向國外發達國家學習,他們的設計理念和先進經驗,做到這一點也就等于找到了捷徑。
(6)提高設計人員整體水平和素質,給設計對象創造更多的學習,深造的機會,使他們在設計運行中的各個環節都能獨當一面。
(7)制定優化的最佳目標,打出最低的要求線,盡量把一些定性的要求變成定量的標準,以具有明確的可操作性。
(8)建筑設計方案的優化管理。建筑設計方案對于設計項目十分重要,建筑設計方案的確定不僅僅是為了評選好的方案,優化選取方案不是目的,重要的是在建筑設計方案運行中進行優化管理。當建筑設計方案選取后,按專業部分進行優化、細化、量化而后運行。建筑設計方案優化管理,旨在于打破舊的、固定不變的教條,采取積極地動態管理方法。
建筑設計質量的優化管理,首先在于建筑設計質量的優化,然后才是管理。建筑設計質量的優化關鍵在于建筑設計思想目標的確立,建筑設計思想的優化。
4、建筑設計運行系統與過程的優化控制
確定科學合理的設計方案,不但有利于選擇較好的施工技術,而且可以收到較好的經濟效益,只有保證取得較高的經濟效益,才能確定是較好的設計方案。這是由于建筑項目的設計方案經濟性可以決定建筑工程的經濟效益。因此,一定要重視分析和研究經濟需求狀況。一成本問題:設計方案要體現建筑的外觀、實用性與功能效果,不但如此,還需進一步重視建筑工程的預算工作,依據目標成本范圍規定,要選擇與應用科學性最強的設計方案。如,在選擇建筑外墻的裝飾材料過程中,如果建筑外墻裝飾材料的價格不同,如不同的玻璃幕墻具有不同的價格,這些材料的外觀和性能也會有較大差別,因此要做到全面研究和分析。二整體效益:也就是要重視建筑工程項目中的成本問題,但也需注意不能過于強調壓縮成本,而不顧整體效益,則不利于提高建筑工程項目的質量。這是由于如果只考慮到節約成本,不兼顧材料的質量與施工質量。如建筑樓層間的樓板厚度直接影響到樓層的穩定性與安全性,假如為了節約建設資金而減少材料的使用量,或者直接應用不合格的施工材料,都會嚴重影響建筑質量,進一步會影響到建筑的安全性.
2、做好施工圖的審核
在嚴格審核施工圖過程中首先應該明確的是,設計方與施工方在明確設計圖以后,施工一方依據設計要求,制訂詳細的施工方案圖紙,而這一做法對后期施工質量具有決定性影響,一定要進行嚴格和全面的審核,保證施工圖紙具有較高水平的實用性與合理性。在審核施工圖紙過程中,要依據設計方要求進行審核,防止與最初的設計出現沖突;再有,對施工圖紙中的各項指標也需進一步進行審核,及時明確圖紙中存在的不合理之處,制訂相應的修正措施。
3、做好圖紙會審
在設計建筑工程過程中,圖紙會審就是指在實際開工建設之前,而舉行的專家會審工作,參與會審的不但應該包括單位的專業人員,而且應該包括施工部門的人員。進行圖紙會審的目的就是為了利用會審進一步提高大家的工作熱情,發揮不同方面的智慧與才智,從而進一步確定圖紙中存在的不科學之處,防止設計圖紙出現問題而對建筑工程后期的施工造成一定的影響,如,在設計消防設施過程中,假如設計的位置與建筑的整體功能不相適應,那么進行會審過程中就要發揮不同人員的優勢,從而確定最好的設計方案,對原圖紙中的消防設計方案進行必要的修改。
4、做好設計變更
根據實際情況在建設過程中要不斷修改建設設計方案,一旦出現設計方案與施工實際情況不符時,則需迅速進行設計變更工作。在實際生產建筑過程中,一定程度的存在這種情況,如,當設計出現問題,應用的設計材料與施工不符時,都要迅速進行設計變更。設計變更要通過設計部門的全面研究與分析,對變更后的設計要進行嚴格的審核,看其是否與實際施工情況相符,是否具有經濟性與實用性特點。進行設計變更首先要取得設計部門與業主的同意。而兩者通常情況下都會考慮到自身利益,意見不易達成一致。所以,對設計中存在的數額盡量保持不變,而做到這一點則需在設計前期做到設計管理工作。
二、注意事項
一是設計工作應該具有核心,不管什么設計工作都應該確定一個核心,在建筑工程設計中,這個核心就是指在設計進度、設計質量與項目造價方面都要考慮到業主的利益,而其他的專項設計都要以核心設計管理為主,不得與核心設計管理相抵觸,再有,核心設計單位也需兼顧不同設計單位之間的協調工作,協調不同專業設計單位與業主的關系,協調不同施工部門之間的關系。二是協調不同職能部門之間的關系。建筑工程在進行設計前,應該要求不同職能部門各負其責,這樣才能在工程設計過程中體現不同部門的要求,保證設計方案與物業、營運、市場銷售與工程管理等的要求相一致,最好不要出現施工過程中的設計變更,保證設計方案不斷提高質量。三對設計方案進行修改。單位不同對于設計方案的要求也會不同,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為了取得最大的經濟利益,設計單位與業主之間有時會為了自身經濟利益而出現矛盾,所以,一定要不斷強化設計管理力度:設計單位首先要設計高質量的圖紙,防止過多出現修改圖紙的現象;工程項目的總包方應該負責設計方案的深度加工,要隨時依據施工過程中出現的實際問題而選擇最為合理的解決措施,保證設計與實際施工相一致。
1存在的主要問題
(1)從技術層面來講
①機械設備陳舊,技術狀況下降。
②操作人員隊伍龐雜,素質高低不一。
③修理技術力量薄弱,維修保養困難。
④配件質量好壞不一。
(2)從管理層面來講
①對機械設備租賃的重要性認識不足。
②機械設備租賃市場不規范。
③建筑機械設備租賃專業人才十分短缺。
2產生建筑機械設備問題的多方面因素
(1)國有大中型企業購置建筑機械設備的時間,大多集中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到現在,在用的建筑機械設備大都已進入使用壽命晚期,經過10多年的使用,即使維修保養到位,其設備現狀已不具備良好狀態,為了能投入使用,企業必須花費更多的人力物力來保證其使用,從經營上來說,已是一種負擔。
(2)我國建筑業是以體力勞動為主的勞動密集型行業,工作人員素質普遍偏低。建筑機械是特種設備,其操作人員必須經過特種作業培訓才能上崗,但現在一些培訓點,為了更快讓人員投入使用,操作人員的培訓時間、強度、實踐都不夠,一些人員可能今天還在人力資源市場等待用工,而明天就成為了一名特種作業操作人員。許多操作人員僅僅只會動按鈕,而對一些基本的維修保養作業都不懂,這對設備的維護保養和作業過程中對安全事故的預防都有害無益。
(3)在90年代初期,國家對大學生畢業分配開始實行雙向選擇,在此期間,許多國有大中型建筑企業都大量引進了一批大學生,但從此后,卻很少招收中等專業人員,這批大學生現在留在建筑企業的,都已成長為管理人員,但對于進行實際操作的維修技術人員,已出現了人員斷層現象,基層大量缺少電工、機修工等維修人員,造成建筑設備維修力量薄弱,設備維修保養困難。
(4)國家實行市場經濟,建筑機械設備的維修配件也打斷了專營,進入了市場,其利弊眾說不一。但有一點,由于受經濟利益的影響,在機電配件市場上,許多魚目混珠的配件擺上柜臺,這些產品并不是不能用,只是使用壽命有限,或強度不夠,造成維修工作不力。
(5)國營企業的企業等級是以固定資產總額作為劃分的標準,造成各企業重占有、輕效益,對建筑機械設備等固定資產的投資,每個單一的企業都在進行,造成社會財富巨大浪費和資本的低效益,由于多年來的計劃經濟體制和傳統觀念的影響,現代租賃意識不足,建筑施工企業對施工機械設備這一重要生產要素的管理長期處于重用輕管、管理粗放、不重視經營成本的狀態,經濟效益和機械設備利用率較低,成本核算不清,對設備租賃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在現代租賃觀念中,追求資本價值的最大化是其核心內容,這種分岐導致我國租賃業與發達國家相比嚴重滯后。目前我國租賃業在宏觀管理上還沒有具體的部門統一地對租賃業實施有效管理,難以在政策上協調統一,無法形成一個規范的、具有規模效益的社會租賃市場,對租賃業在優化組合、合理配置社會資源的重要作用估計不足,對機械設備租賃的重要性認識不足。
(6)機械設備租賃市場不規范。我國目前尚無一部系統完備的、旨在保障租賃雙方合法權益的《租賃法》,只是在《合同法》、財政部的有關文件及專業銀行自行制定的金融租賃暫行辦法中對融資租賃有一些簡單的規定,致使租賃業近似處于一種“無法可依,無章可循”的環境之中,與發達國家比較差距明顯,嚴重制約了租賃業的發展。特別是我國加入WTO后面臨國際市場競爭的租賃業發展的需要。經營性租賃業無法可依,租賃合同沒有統一的行為準則,租賃市場就難以規范運作,租賃合同的合法權益就不能得到有效保障。在財政稅收政策上,沒有根據租賃業的經營特點,制定符合其經濟規律的財政稅收政策。由于租賃業的特點是需要大量、穩定的資金來源才能夠正常運行,而我國則長期將租賃融資視作貸款,在稅收上視同一般商業行為,因此租賃業的經營資金和正常利潤無可靠保障。企業看不到利用租賃方式進行交易的獨特優勢,因而影響了其實行租賃的積極性。近年來為適應市場競爭,建筑施工企業的管理體制進行了相應的改革,部分大中型建筑施工企業出現了內部機械設備租賃市場,但租賃市場的建設沒有放在企業經營管理的重要地位進行籌劃,基本上屬于盲目的、不規范的運作。主要表現在租賃市場規模小,服務功能單一,用于租賃的機械設備數量少,機型陳舊老化,同時由于租賃企業的資金無可靠來源,更新改造能力不強,租賃市場無法滿足施工生產的需要。這種無序的、自發的、粗放的、主要針對企業內部需要的機械設備租賃市場,是一種功能不健全、運作不規范、生命力非常脆弱的市場,雖對降低工程成本起到一定作用,但無法實現國有大中型建筑施工企業集團化規模運作和增強投標、承攬工程任務的競爭能力的目的。另外,由于一些私人公司涉足建筑機械設備租賃,其購買的設備均是新設備,并進而和生產廠家聯合起來,實施以租代買,在租賃費用上,用較低價位對原有市場進行爭奪,對國有建筑施工企業形成了較大沖擊。
(7)設備租賃專業人才十分短缺。租賃業在我國發展雖然已有20年的歷史,但它仍然是一個新興的行業,由于市場環境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建筑施工企業的租賃市場與全國其它行業一樣,專業人才十分短缺。建筑施工企業普遍存在著人員管理水平、文化素質、技術能力不強的問題,加之從事租賃業務的人大多數未從事過租賃專業工作,缺乏專門知識和經驗,不能滿足租賃業發展的需要,急待調整人員結構,提高和充實專業人員的素質。
3解決建筑機械設備問題可采取的對策
(1)加強教育培養,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質的專業技術人員隊伍。首先要抓好管理人員的選配和培養,通過送出去培訓、在職自學、函授等形式,提高他們的素質,使之成為具有現代科學管理知識和以法管理的能力,善于在復雜條件下實施有效管理專業管理人員。其次要抓好操作人員的教育訓練,要結合本單位實際,采取集中學習與分散自學相結合、定時輔導與集中測試相結合的方式,分層次地進行政治理論學習和專業技術培訓,積極開展評先創優、崗位練兵和技術比武活動,多手段培養職工的愛崗敬業的精神,對于未按規定使用、維護設備的要進行嚴厲的處罰,同時對嚴格執行機械設備管理規程、工作認真負責、成績突出的給予獎勵。真正把機械設備管好、用好、修好,確保生產的安全、高效、低耗。最后是要抓好維修隊伍的建設,通過單位自培、引進中等專業人才等辦法,提高國營建筑企業的維修技術力量,通過較好的維護保養作業,努力提高陳舊設備的活力。
(2)立足現有條件,積極想辦法改善管理條件。近年來,客觀上由于大部分單位管理條件差,經濟緊張,不可能一下子拿出更多的經費來改善設施,這就要發揚艱苦奮斗的精神,因陋就簡,立足現有條件,挖掘潛力,千方百計搞好保障。在此情況下,要積極想辦法克服當前的困難,要精打細算,堵塞各種漏洞,做到計劃開支,制度監控,讓每一分錢都用在刀刃上,找信譽好的經銷商購買配件,形成長期伙伴關系,這樣質量價格可以得到有效保證。搞好修舊利廢,充分利用現有庫存,能用就用,該處理的就處理,變死物為活物,以彌補維修經費不足。
(3)廣泛宣傳機械設備租賃的重要作用,提高企業領導者對租賃的認識。建筑施工企業的領導者要充分認識到實行機械設備租賃是搞好建筑施工管理體制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認識到機械設備租賃既是一種商品交易方式,也是一種優化配置生產要素,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的管理方式;認識到機械設備租賃對降低經營成本、提高資金利用率和企業的綜合效益,充分利用社會經濟資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企業的領導者應從集團化運作及社會化大生產的高度把握機械設備租賃對建筑施工的深層意義,樹立“機械設備使用比占有更重要”的現代租賃經營觀念。要打破陳舊的思維方式,對機械設備租賃給予高度重視,下大力解決租賃市場運行中的具體問題,統籌安排租賃市場的建設和規范運作。
1前言
太陽對于建筑的影響體現在建筑熱環境、采光、空調采暖能耗以及建筑周圍局部微氣候等方面。在建筑的供暖、空調系統設計中,太陽輻射對供暖、空調負荷有重要的影響。因此,合理的遮陽就成為暖通空調領域節能的一個有效途徑[1]。
遮陽措施概括起來可分為三類:利用綠化的遮陽、結合建筑構件處理的遮陽、專門設置的遮陽。專門設置的遮陽又包括:水平外遮陽、垂直外遮陽、百葉內遮陽、內遮陽加鍍膜、活動百葉外遮陽等。遮陽板屬于水平外遮陽。本文以天津地區典型氣象年氣象資料為依據,對天津地區住宅建筑南向墻遮陽板的構造進行建模分析,對遮陽板在不同構型尺寸條件下所能遮擋的能耗值進行編程計算。在遮陽板寬度w、遮陽板到窗戶上沿距離d取不同值的條件下,通過遮陽板在夏季遮蔽的能量與冬季遮蔽的能量的差值Es-Ew來評價遮陽板構型尺寸的好壞。同時給出在不同d、w情況下,對應Es-Ew的曲線,以供設計時參考。
2氣象數據分析
氣象參數是影響建筑室內熱環境和供暖空調能耗的一個主要因素。本文的氣象資料取自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與美國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進行技術合作共同開發的26個中國城市的典型氣象年(TMY)逐時氣象資料。典型氣象年由12個典型氣象月組成,它們的選擇原則如下:所選月份應是其氣象參數與16年(1982-1997)平均值最為接近的月份。月與月之間的一些氣象參數應該變化平滑沒有突變。
本文所用到的天津地區典型氣象年氣象資料中,各典型氣象月所取自的年份見下表: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年份
88
87
92
85
88
82
91
87
93
88
89
90
為了對遮陽板進行能耗計算時方便,在已獲得的氣象資料數據的基礎上用MATLAB軟件對其每天的數據進行擬合,并用擬合取得的表達式的系數構成一個數據文件,從而為遮陽板的能耗分析提供數據。
3南向墻遮陽板構型設計
窗戶遮陽設計有避免日照和爭取日照兩個方面的要求。當夏季室外氣溫較高時,為防止陽光射入室內,應使窗口處于遮陽構件的陰影之中;在冬季室外氣溫較低時,應爭取陽光照射到室內,以提高室內溫度。因此適當選擇遮陽構件和遮陽尺寸,是遮陽設計的主要任務之一。太陽照射在南墻面時,高度角較高,故在南向及接近南向的窗口上,宜設置水平式遮陽板。這種遮陽能形成很大的遮陽區,在降低南墻表面溫度和防止陽光直射窗口方面能達到很好的遮陽效果。下面主要對南向墻水平遮陽板進行建模分析。
3.1數學模型的建立
南向墻遮陽板的數學模型如圖1:
圖1南向墻遮陽板的數學模型
窗口上遮陽板的寬度w與遮陽板距窗戶上沿的距離d之間關系:
在圖1中,遮陽板寬度W=ac=bd
遮陽板到窗戶下沿的距離H=d+hw
H=aa′bc=ac×secγcc′=b′c′tgh
bc=b′c′
則cc′=ac×secγ×tgh
H=W×secγ×tgh=W/(cosγ×ctgh)(3-1)
式中:hw——窗戶高度(本文主要針對住宅建筑,取1.5m)
γ——太陽方位與墻面法線的夾角
h——太陽高度角
由于現在的住宅建筑較以往更重視采光,窗戶面積即窗墻比明顯增大。在這種情況下水平遮陽板可連成一條。在單個窗戶的遮陽板設計計算時,如圖1所示只能實現半窗遮陽。如需要滿窗遮陽,還需求出水平板兩端的延伸長度。由于同層同朝向各個窗戶的遮陽板連接成一體,故在單個窗戶遮陽板長度計算時其長度認為無限長,不需要考慮端部延伸的問題。
由以上建立的數學模型可以看出,我們應該利用冬、夏兩季太陽高度角、方位角的變化,最大限度地增大夏季遮擋的太陽能量Es,減少冬季遮擋的太陽能量Ew。在Es-Ew取最大值時遮陽板的W、d即為適合天津地區住宅建筑南向墻遮陽板的最佳尺寸。
3.2具體研究方法的確定
在遮陽板的設計中,我們始終是遵循利用冬、夏季太陽高度角不同這條原則。其最理想的情況如圖2所示:
在圖中采暖季太陽高度角最高的情況下,太陽射線恰好照射到窗戶的上沿。這樣就可以在任意情況下保證采暖季的滿窗照射。同時在空調季太陽高度角最低的情況下太陽射線恰好照射到窗戶的下沿,這樣就可以在任意情況下保證空調季的滿窗遮陽。上述情況是我們在設計遮陽板尺寸時所希望達到的最佳情況。但經計算,為達到上述要求,遮陽板長度過長(約1.7米),同時導致遮陽板到窗戶上沿的距離也過長,在實際中無法實現。
由于上述情況,我們在設計遮陽板尺寸時只能盡量兼顧夏季的遮陽和冬季的日照。由于天津地區氣候的特點在近些年發生了一些變化,夏季持續高溫時間明顯增長,冬季最低溫度也有所下降,氣候類型趨近于夏熱冬冷型。本文在遮陽板寬度w、遮陽板到窗戶上沿距離d取不同值的條件下,通過遮陽板在夏季遮蔽的能量與冬季遮蔽的能量的差值Es-Ew來判斷遮陽板尺寸的好壞。同時給出由在不同d、w情況下,對應Es-Ew的曲線,以供設計時參考。
通過分析可知,遮陽板所遮蔽的太陽能量是水平面上太陽直射輻射強度、日期和時間的函數。
3.3計算結果及分析
為形象起見,本文只給出由具體計算結果生成的數據圖(圖3、圖4)。
圖3遮陽板在夏、冬季遮蔽的太陽輻射能量差(三維)
圖4遮陽板在夏、冬季遮蔽的太陽輻射能量差(二維放大)
經計算證明,要達到上述這種最佳的遮陽效果,遮陽板的長度至少要在1.7米以上,而且遮陽板到窗戶上沿的距離也在1米以上。一般住宅建筑的層高在3米以下,而且新建房型多采用1.8米的大窗,再加上一些戶型將空調架設置在南向,因此給遮陽板的可調節空間很小。另外,從建筑美學的角度來看,遮陽板的寬度也不宜過長。
從圖中可以看出,d在取0.5m以上的情況下,遮陽板遮蔽的能量曲線趨于平緩。其總的變化趨勢是w、d的值越大,遮陽效果越好。但遮陽板的寬度一般不宜過長,一般小于1米。從圖中曲線可以看出,每條曲線取最大值時,d、w的值比較接近。這樣在w不超過1米的前提下,可同時保證d值不大于1米。這樣的距離對于住宅建筑是可行的。
4結論
通過以上分析計算,可以得到如下結論:
1外遮陽相對于內遮陽來講,能夠更為有效的遮蔽太陽輻射能量。外遮陽裝置本身吸收的太陽輻射熱量大部分以對流散熱的方式排入室外,從而有效地避免了內遮陽的這一缺陷。
2對于南向或接近南向的窗口上,由于太陽照射時的高度角較高,宜設置水平式遮陽板遮陽。這種遮陽能形成很大的遮陽區,在降低南墻表面溫度和防止陽光直射窗口方面能達到很好的遮陽效果。
3遮陽板作為南向或接近南向窗口上的遮陽設備,綜合考慮建筑節能、建筑物美觀、遮陽板自身材料及住宅建筑的層高等多種因素,其寬度w宜取在0.6~1.0m之間,遮陽板距窗戶上沿距離d相應取0.5~0.9m之間,全年遮陽節能為80~110MJ/m2。
總之,遮陽板是一種簡單可行的建筑節能方式,不同地區在不同的氣象條件下,遮陽板的適用尺寸和節能情況有待于進一步的研究。
參考文獻
當前企業實行的建筑工程質量評價方式主要有:由政府負責單位開展工程項目質量審查評定;由設計單位自行開展內部設計質量審查;由業主單位開展設計質量審查評定。根據不同角度分析可以發現,不同的設計質量評價方式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建筑工程設計評價質量,但這些方式也存在部分缺陷性問題,具體表現有:
(1)有限性,其主要體現在評價時點及評價主體兩方面;在多種評價方式中,通常會存在兩個評價主體,且多由專業技術人員組成,缺少相關利益主體,其評價結果難以反映出不同主體的目標需求和建議,評價形成的影響效果非常有限;同時部分評價是在階段成果形成后進行的,而有的甚至是在工程竣工后進行的,設計的評價與控制力度明顯不足,這就容易造成工程設計質量的評價作用難以發揮,工程整體質量難以保證;
(2)非常規性,因部分企業對于工程設計質量評價缺乏基本認識,且管理制度上存在缺陷,造成質量評價工作的隨意性較高,設計單位內部評定缺少一定的常規性,且通常采用三級審查方式難以保證設計質量。
1.2優化設計管理意識不足
(1)業主因專業知識制約,很難從優化角度對設計方案提出疑義或可行性建議;部分業主經濟實力較高,項目工程追求新穎,未考慮優化要求;
(2)設計單位選擇不佳,部分項目設計雖通過招投標,但方案概算相對粗略,細化水平較低,難以開展綜合評定;
(3)未深刻認識設計對工程投資的重要性,僅關注工程招投標環節,忽視設計方案優化對工程造價的節省;
(4)部分業主對于工程應具備的功能要求和設施配置不明確,且存在較大的隨意性。
2建筑設計管理問題的解決對策
2.1完善設計界面管理協調機制
相關設計單位應不斷完善設計界面管理協調機制,構建設計界面風險防范體系,以不斷提升界面管理質量。具體采取的措施包括:
(1)業主控制的設計協調過程應建立高效的決策系統,不斷改善機電設備招投標管理水平,以克服土建、設備設計與施工中存在的施工設計遲緩、設備安裝圖滯后難題;
(2)做好合同界面管理,確定各專業系統設計單位為界面實施工作的執行主體,各專業系統的設計單位應在設備、技術、人員和組織上提供基本界面管理條件;
(3)總體設計單位應重點開展技術管理,明確施工圖設計及初步設計階段、招投標階段的工作要點,招投標文件中明確的條框應由投標單位嚴格執行;
(4)應加快建立界面管理機構,由業主開展直接領導管理,并編制工程、設計界面的具體管理辦法與程序,促進界面管理的規范化、制度化、科學化發展;
(5)加快設計界面管理的信息化發展,通過設計界面管理機構建立本機構的數據管理系統及系統管理軟件,以利用結構完成對界面數據的訪問,采用直觀圖方式反映不同界面的樹狀層次結構。
2.2加強建筑設計質量控制
(1)根據建筑工程項目具體要求及相關勘查數據資料進行深化研究分析,并以此為主要依據進行設計方案大綱制定;通常情況下設計大綱可由項目主管工程師安排各專業工程師調查資料分析為前提,進行綜合討論編制;隨后將編好的大綱交由業主進行審核,最后按照審核通過的大綱開展具體方案設計;
(2)設計方案前期審查;對設計方案的前期審查主要是核查項目總體設計方案,通過與設計要求大綱的比較分析檢查設計方案是否符合工程標準、概算設計是否在允許范圍以內;
(3)核查施工圖:施工圖審核檢查是工程設計階段質量控制的重要關鍵點,在具體審核中應加強使用功能及質量要求的標準檢查,具體審查的內容應包含給排水施工圖、建筑施工圖、暖通空調系統施工圖、電氣安裝施工圖、結構施工圖等;
(4)做好設計項目施工及竣工后的反饋:項目主管應安排各專業負責人參與技術交底工作,對技術交底過程提供意見和建議;對于施工會審過程中存在的疑問及修改意見等應組織設計人員進行核查,并考慮相應修復或補救措施,以確保工程質量;在工程竣工時,專業設計人員應共同參與質量驗收。
2.3做好設計成本與進度控制
在項目投資決策完成后,項目投資控制的核心在于設計。設計概算便是只在項目獲得可行性研究審核后,進入規劃設計階段時開展的概括性初始預算。其是一種綜合考慮項目運行可能形成的成本費用及投資方投入資金量而具體編制的預算。通常項目前期設計階段的工程造價要占到項目總投資成本的75%左右。所以設計概算是施工圖預算的造價上限,施工圖預算應控制在設計概算的前期工程造價范圍內。工程設計管理中需對項目進度控制的要求有:對主設計單位同分包設計單位間的關系,主設計與特殊專業設計、裝修設計等領域的關系進行協調,調整施工圖進度以保證其符合材料、招投標、設備采購、施工進度等標準;對審計進度計劃及出圖計劃進行核查,并監督執行,防止出現因設計單位進度延遲而導致施工單位需求索賠的問題;進行設計階段進度計劃編制并控制其具體執行;對設計單位提供的設計進度計劃進行核查,并對進度計劃值與實際值進行比較分析,制定各階段進度控制報告及報表;制定設計階段進度控制總結報表。
2.4實行系統化管理
采用由美國系統工程學專家霍爾提出的設計管理三維系統結構,從時間、組織、知識三方面開展建筑設計管理,克服管理中存在的集成問題。設計管路可具體分為設計準備、方案設計、擴初設計、施工圖設計及施工配合等階段過程,不同階段按照先后順序組成了設計管理的整體過程,不同過程間相互影響、相互關聯。加強不同階段關鍵節點和設計任務管理的基本質量目標、概預算成本目標的控制,是確保工程最終目標有效完成的基本手段。
關鍵詞:建筑計算機輔助設計暖通空調集成化建筑系統產品數據交換標準
Abstract
Beinganactivetopicinthefieldofcomputeraidedbuildingdesign,IBDS(IntegratedBuildingDesignSystem)hasmadegreatprogressandattractedmoreandmoreattentionofacademicandindustrialcirclestheseyears.ThispaperintroducesthebackgroundandtheconceptofIBDS,discussesandreviewsitsrelatedtechnologyanddevelopment.
Keywords:buildingCADHVACIBDSSTEP
1前言
隨著計算機輔助設計技術的發展普及,近年來,國內外在計算機建筑設計包括模擬計算、圖紙繪制和資料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和開發有了較大進展,同時也暴露出一系列問題。由于社會發展對建筑設計的效率和質量要求的不斷提高,近十年來逐漸提出(集成化建筑設計系統)(IBDS)的概念,世界各國相應投入大量人力和財力從事此方面的研究開發工作,并開始產生一些中應用于實踐的成果。本文綜述IBDS的研究和發展狀況。
2提出IBDS的背景
集成化建筑設計系統的由來出于如下四方面原因:
2.1模擬分析軟件的可應用性
從70年代初起,采用模擬分析方法計算建筑物結構負荷、預測建筑物熱環境特性、分析供熱空調系統工作狀態等方面的研究開發工作已廣泛開展,到目前似乎已相當成熟。但這些模擬分析方法在實際設計中應用的卻很少。據近年在北美、西歐[1~3]的調查,建筑設計中使用計算機做計算的在50%以上,但所用軟件多數是根據設計手冊上的比較粗略的算法編制而成的,其功能僅代替手算,在一定程序上提高了設計效率,但并不能提高設計質量。在設計中真正使用模擬分析軟件的不足20%。對一些設計公司的調查表明,雖然他們購買了一些大型模擬分析軟件,但往往不是為了在設計中使用,而是為了向客戶顯示實力,爭取市場。
20多年來模擬分析方法的研究與相應軟件的開發表明,模擬分析軟件的應用對建筑設計是很重要的[4],它們可以準確預測系統特性,從而提高系統性能,降低運行能耗。但是為什么很難付諸實際應用?調查結果表明,除商業性原因外,尚有如下技術原因:
①使用困難。為做一次模擬分析,需準備和輸入大量的數,這是一件枯燥而耗時的工作。在設計過程中要分析不同的問題,往往需要使用不同軟件,這些軟件間盡管所需要的數據有許多是相同的,但所要求的格式不同,又要重復輸入。為了得到一點結果,人要圍著機器轉,設計人員不到萬不得已時,不會這樣做。
②結果不可信。曾請三十余名自認為有模擬分析經驗的工程師對同一建筑用同一程序做能耗分析,所得結果的最大與最小差別竟在一倍以上[5],類似的實驗曾做過多次,結果均是同樣的現象發生[6]。由此使人產生懷疑,甚至得出悲觀的想法[7]。究其原因,發現模擬分析是一完整過程,要獲得正確的答案,不僅與所用軟件有關,還與使用軟件的全過程有重要關系[8]。一座建筑物很復雜,只能選其一部分并在簡化后做模擬分析,而不同的選擇與不同的簡化,結果就會相差很大。模擬軟件一般都要求輸入許多設計人員很難確定的系數,如房間換氣次數、窗簾遮陽系數、室內發熱量等,這些系數的取值很不同,導致結果偏差很大。再就是初始條件和邊界條件的選取也存在很大影響。面對一個軟件,設計人員很難對這些選擇做出正確的決策,而不同的決策又有結果大相徑庭。由此,當模擬計算結果與經驗估計出的結果或手冊法結果相差懸殊時,該信哪一個?設計人員最終又選擇了經驗數據或手冊法。當計算模型越復雜時,要求輸入的數據就越多,輸入數據的不確定度也就越大,從而導致結果的不確定度越大。
③特殊問題不能解。當被分析系統復雜或特殊時,由于計算軟件的通用性不夠,往往又不能分析計算。例如采用蓄冷水池的空調系統或蓄冰系統,一般常見的分析軟件就無能為力。即使簡單地對系統做模擬分析,要根據軟件中所確定的設備模型形式去輸入設備性能參數,如果設備廠家提供的性能參數的形式與軟件中的設備模型不同,用戶就無所適從。
結果是:"憑經驗能估計出的結果,計算機大概也能算出,可是還要輸入大量數據,結果也不一定比估出的可靠。碰見新東西估算不了,計算機也算不了。這樣,要計算機何用?"這大概是模擬分析技術不能在建筑設計中廣泛應用的主要原因。
2.2CAD技術的迫切要求
盡管模擬分析技術遲遲不能廣泛應用,計算機輔助設計(CAD)技術卻后來居上,在近十年內飛速發展起來。目前在歐美發達國家,建筑、空調系統設計使用計算機繪圖已在70%以上。據報導國內設計院中計算機繪圖也占到50%以上。這是由于CAD技術順乎潮流,提高勞動生產率,直接產生經濟效益。
然而,隨之而來的問題就是:如何將計算機繪圖與計算機分析計算相結合?CAD應用是利用計算機輔助完成包括資料檢索(查樣本、手冊、工程圖紙等)、設計計算、圖紙繪制等在內的設計全過程,而不是僅作為一個繪圖工具。
計算機圖形輸入與處理技術很快就使人們認識到,它不應僅是為了繪圖而輸入圖形,而是用戶向計算機輸入所要研究的系統的最理想的手段。根據所輸入的圖形獲取系統信息,從而進行分析計算,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上述數據輸入困難,準備數據工作量大的問題。目前已有很成功的軟件用于建筑學設計中,代替以往的建筑模型,通過CAD技術可以從各個角度向人們顯示建筑物的外部及內部的視覺形象。結構設計亦已可以從圖形輸入開始,直接進行各種力學計算。國內近幾年已開發出供暖設計CAD軟件,可直接在建筑圖的基礎上索取建筑物信息,做簡單的供暖負荷計算,然后自動完成熱水供暖設計計算,并得到管網設計圖紙及材料表,這些都是極好的嘗試。CAD技術的推廣,使設計部門已在很大程度上具備了必要的硬件和軟件條件。隨之而來的最迫切的問題就是:如何充分利用這些硬件和軟件資源,如何充分利用已通過CAD輸入到計算機中的設計圖形信息,與現有的模擬分析技術相結合,真正解決建筑設計中的問題,提高設計質量呢?
2.3信息處理技術發展的需要
計算機技術發展的重要之一就是信息處理技術。這主要表現在兩方面:一是數據存儲技術,二是數據傳輸技術
近十年來,數據存儲媒介從幾百kB的軟盤,發展到目前已初露頭角的存儲量為上千MB,而大小相當于一張普通軟盤的光盤。目前已有操作讀光盤,每張成本(不包括信息價值)僅一兩美元,便可儲存泰晤士報全年幾萬個版面的全部內容。預計在本世紀內可讀寫光盤也將以很低價格出現。這樣,大量的產品樣本、設計手冊、設計規范等資料,就應該以光盤或其他電子方式儲存,并以各種極方便的方式檢索、查詢。
但是,這些以電子形式儲存的資料和信息不應僅像書本手冊那樣供查詢用。我們在設計、繪圖、計算中使用這些樣本、手冊中的數字和規則的真正的意義在于,這些存儲的信息能夠被計算機"理解"和直接使用。例如,做一臺表冷器的選擇計算時,如果計算機能從光盤上檢索到有關表冷器的資料,直接取出有關數據,而不是由使用者讀出再重新輸入,計算機就有可能對儲存于光盤內所有有關的表冷器做一遍分析計算,找到最適宜的型號。這樣,將使設計與模擬分析過程產生質的飛躍。但是,怎樣才能使所存儲的信息被計算機"理解"和真正使用?如果僅是以書本上的形式儲存,計算機就不可能理解。必須采用一種數據結構去存儲這些信息,信息的產生來源于各處,例如各設備廠家或標準制定單位。產生出的數據庫也要被各種計算機分析軟件查找和使用。信息被利用的次數越多,花費同樣成本輸入此信息所產生的效益就越高,因此制定標準的通用數據結構就成為非常重要的事。
數據傳輸技術的飛速發展所提出的也是數據標準化問題。目前世界各國都積極開展信息高速通訊基礎的開發與建設。美國近年要在全國實現"信息高速公路",這類系統的建成將使全球范圍內任兩點間的信息查詢與傳輸如同打電話一樣方便。這樣,將來的設計圖紙、技術要求、設備性能等技術文件將以EDI(電子數據交換)的方式傳輸,則這些信息被計算機接收后,能否被"理解"和直接使用也成為重要問題。可見,問題的關鍵仍在于數據結構標準化。
2.4CIM哲理
CIM的概念最初是由美國的JosephHarrington在1974年提出,1981年開始被廣泛接受,并被認為是信息時代的工廠自動化模式。但從當今的應用情況看,CIM遠遠超出機器制造業的范圍,它是一種組織、管理生產的哲理、思想和方法。CIM是一種綜合自動化系統,它在新的管理模式與制造工藝的指導下,綜合應用系統技術、信息技術、自動化技術,通過計算機及其支撐軟件,把孤立的、局部的自動化技術,子系統及企業員工,靈活而有機地綜合起來,構成一個完整的系統,對生產過程的物質流、管理過程的信息流、決策過程的決策流進行有效的管理與控制,以適應新的競爭模式下的市場對生產過程提出的高質量、高速度和高靈活性的要求。
設計院可以看成生產思想產品(各種設計文件和圖紙)的部件,一個設計項目相當于一項訂貨,設計過程(加工過程)是由許多不同專業的人經過若干設計階段通力合作完成的,需要各專業按計劃有條不紊地互提資料,互相會簽,最后由成品檔案室驗收、歸檔,并向甲方提交全套設計文件和圖紙。其間各專業內部尚需分工和遵循嚴格的質量保證程序。建筑的招標、設計、施工、高度和運行管理的整個生命周期,完全可以借鑒CIM的思想方法,采用CIM的核心技術--集成技術,把建筑、結構、設備(暖通空調和給排水)、電氣、室內設計和概預算等專業,集成于統一的計算機平臺,充分共享有關數據和資源,解決建設各專業之間存在的"錯、漏、碰、缺"等問題,真正實現建筑設計整個過程的全計算機化(無紙設計)。
3IBDS的概念
如上所述,設計院目前面臨著擁有先進的計算機硬件和軟件技術與實際上不能充分利用這些技術來產生效益的矛盾。問題主要在于各種應用軟件的分散性,數據不通用,難以互換,以及對各種計算分析過程沒有或無法自動給出正確的指導。為了解決這一問題,與飛速發展的計算機技術適應,集成化建筑設計系統IBDS的概念應運而生,并且在近十年內迅速發展。IBDS的核心就是將以往分散的各功能軟件如繪圖用CAD、計算模擬程序、數據庫管理等結合在一起。通過通用的數據結構和數據轉換工具,使這些功能軟件能互用各自的各種資源,全面地完成設計、分析、計算任務。
IBDS應該提供建筑設計各專業工程師從方案選擇、初步設計、分析計算到施工圖繪制的全過程。人們希望有了設計人員的知識、經驗及設想后,通過IBDS用計算機進行分析、計算、比較、判斷等,不僅將方案形象地表現出來,而且將量化的結果輸出,工程師再依據它去修改方案,重新設計。因此,IBDS必須采用開放性的體系結構,把設計院的"人和資料"集成在一起,具體表現在:
不同專業的數據模型的集成
建立各專業通用的標準化的中央建筑數據庫。該數據庫把建筑設計涉及的建筑、結構、設備、電氣、室內設計和概預算等專業所用的數據模型統一起來,集成在一起,保證各專業所用建筑信息的一致性。建筑師畫的建筑各層平面圖、剖面圖、立面圖等,可以作為建筑底圖,傳給其它專業。其它專業的工程師可以在該建筑底圖的基礎上,對有關信息進行修改、重新定義以及添加專業的特定數據,然后進行各專業的有關設計計算。例如,設備專業工程師可以計算建筑物的空調供暖負荷,在建筑底圖上布置空調供暖管道,進行水力、熱力計算分析等;結構專業工程師可以進行各種受力構件的設計計算分析。一旦建筑師改變建筑物的平面、空間布置,會直接反映在各專業的建筑底圖上,從而避免其它專業的"冤枉"勞動。
不同設計階段所使用的模擬軟件的集成
建筑設計在不同階段需要用到性質不同,細致程度不同的模擬軟件,IBDS應充分考慮建筑設計在方案選擇、初步設計和施工圖設計等不同階段使用不同模擬軟件對輸入數據模型要求的一致性和相關性,盡量保證前一階段的計算結果和數據可應用于后續階段的設計計算,減少數據的重復輸入和不一致性。
設計資源的集成
把建筑設計有關的設計手冊、標準法規、工程圖紙、設備產品手冊等數據和資料以數據庫、知識庫等方式集成存儲在計算機網絡上,以便設計人員查詢和使用。
可見,集成化的中央建筑數據庫IDM是IBDS的核心。IBDS的體系結構如下圖所示。各專業CAD系統通過IDM進行數據集成和通訊。
HBDS的體系結構示意圖
IBDS的特點除了集成化、標準化和網絡化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特點:智能化,即采用KBS(基于知識的系統)來組織和指導建筑設計過程中模擬軟件的使用全過程,這樣才能正確發揮計算工具的功能。1989年國外一些學者開始提出PAM(PerformanceAssessmentMethod)的概念[9]。PAM是解決模擬軟件"結果不可信"問題的一個重要途徑。PAM指出,要保證用程序做模擬分析能給出正確結果,必須正確指導和嚴格管理模擬分析這一全過程。這包括:
對所分析的對象進行正確的簡化。例如,從多層多房間的建筑中取出有代表性的一部分做分析計算,復雜水網的簡化;
對每個物理過程選取正確的物理模型來近似。例如一空調設備,采用動態模型還是靜態模型?集總參數還是分布參數?是否考慮墻內表面長波輻射?對流換熱系數取常數還是作為溫度及風速的函數?透過窗的太陽輻射在各內表面的分析:
一些不確定的輸入參數的選取,如房間換氣次數,人員設備必熱量,氣象參數的確定,窗的開閉,遮陽等;
系統控制的確定。例如應按照房間為定溫去計算熱量還是計算定熱量下的溫度或其它某處控制下的溫度和熱量變化?如何考慮空調系統的控制和人的操作調整?
模擬計算過程的控制。例如初始影響的消除,計算時間步長,邊界輸入參數的離散方法,總的模擬計算段的長度與時間的確定等;
輸出結果的處理。如何根據模擬計算結果對所研究的問題作出結論。
以上諸條的正確條件并非固定,而是與所研究的對象的性質及所要解決的問題有關。例如為計算冬季供暖負荷,可以用穩定的KFΔt模型,而要計算夏季空調負荷,就要使用動態模型。再例如驗證建筑物表面結露的可能性時,需考慮全部外墻的傳熱;而論證是否要裝社會空調,夏季房間是否過熱則需取可能是最熱的一間或幾間朝西或朝南的房間進行計算。目前可以列舉出十幾種不同的對建筑和空調系統進行模擬分析的目的,對于每一目的,上述各問題的恰當選擇都可能不同。
所有這些問題,落實為具體的模擬計算過程,就成為如下四個問題:
①模擬計算程序的選取
②實際建筑和空調系統的再加工(簡化)
③輸入數據的確定和輸入文件的生成
④模擬計算結果的后處理
國際能源組織(IEA)組織十余個國家合作,就各種不同的目的和使用不同程序如何進行上述第②③④步工作進行了研究,形成了一大批PAM手冊。實驗結果表明,讓程序使用者按照這些手冊去一步步做,可顯著提高模擬計算工作的正確性和結果的可信賴性[10]。
將這類手冊轉換為計算機可以理解的形式作為知識庫存儲于集成化環境中,再開發出可按照這些知識自動進行數據分析加工的專家系統,就可以使這一使用過程自動完成,只要使用者提出要解決的問題,專家系統即可能選取適宜的程序,生成相應的數據文件,運行模擬分析程序,最終向使用者顯示由結果分析得出的結論。
與傳統的CAD軟件相比,IBDS不再是以計算程序為中心,使用者圍繞著計算程序準備數據,運行程序,檢查結果。集成化環境使使用者成為中心,將各種繪圖、計算、數據資料準備好,隨時供使用者在設計分析中使用。使用者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分析和創造能力,利用CAD系統去設計、分析各種系統,而將一切重復和瑣碎的工作交給計算機去完成。集成化設計環境的指導思想就是,使用者應是計算機的主人,而不是奴隸;計算機的應用應最大范圍地開發人的創造力,為人提供進行創造性思維的場所,而不是把人變為機械式工具。
4實施IBDS技術
4.1革新CIM(集成)技術
正象計算機集成制造系統CIMS一樣,集成也是IBDS的信心技術。IBDS系統采用STEP標準化的建筑數據庫,把建筑設計各專業的數據模型集成起來,把設計的不同階段集成起來,把各種設計用的模擬軟件集成起來,把各種信息資源集成起來。總之,IBDS依賴集成技術把建筑設計院的兩大法寶"人和資料"有機地統一起來,保證設計過程中信息共享和傳輸的計算機化。
4.2STEP(產品數據交換標準)技術
STEP(StandardfortheExchangeofProductModelData)是國際標準化組織ISOTC184正在制訂的標準ISOCD10303。STEP采用一種中性文件機制,是CAD/CAM數據交換的標準[11]。它規定了產品設計、開發、制造以至于產品全部生命周期中,包括產品形狀,解析模型、材料加工方法、組裝分解順序、管理數據等方面的必要信息定義和數據交換的外部描述。現在普遍認為STEP將成為全世界公認的唯一CAD數據交換標準。
STEP包括兩部分內容,一是數據模型的定義,它采用EXPRESS數據定義語言來寫成。這種語言可以準確定義所描述對象的數據模型,小到單個簡單的汽車零件,大到一檔復雜的建筑物。STEP的另一部分就是具體的數據文件的表述方式,它是由任意詞條構成,每一條的形成都遵守數據模型中的定義。這樣,只要理解了數據模型,就能讀懂根據此數據模型按照STEP方式寫出的任何數據文件。如果制定出統一的數據模型,使大家都按照這一模型去描繪所研究的對象,所生成的數據文件就很容易交換,通過一些轉換工具可以很容易地將其轉換為各種軟件內部特定的數據文件。
由于STEP在描述數據模型和易于交換數據方面的突出優點,它很快被工業界和標準化組織采用,作為定義數據標準的工具和交換數據的方法。集成化的建筑工程數據庫應該采用STEP技術,把各專業的圖紙、數據庫、產品設備等標準化,以便不同CAD系統之間、不同專業之間、不同模擬軟件之間、設計院與甲方和廠家之間,能夠自由而方便地相互傳遞和交換信息。
STEP標準化是IBDS集成化的前提和保證,它可以避免CAD計算分析軟件開發方面的大量重復性勞動,與此數據標準兼容的軟件均可以交換使用,從而使各部門有可能分工協作,共同開發我國的集成化環境。IBDS的每一塊功能軟件均可以獨立在市場上出售,被其它符合此標準的軟件所使用,這將使軟件研制開發者直接受益。
4.3AI(人工智能)技術
目前的CAD系統已能較成功地應用于繪圖和設計計算,但用于方案設計的卻很少。其實方案設計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投標的快速反應能力。IBDS系統采用AI技術,把工程師的設計經驗、規則、思維活動等模糊、隨機、不完備的知識,通過一定的結構來組織和表達,讓計算機能夠理解、推理和判斷,輔助工程師進行方案選擇。AI技術中比較成熟的是專家系統,特別是DSS(決策支持系統)。可見IBDS的智能性體現在各專業設計型專家系統應用的好壞。
4.4計算機網絡技術
IBDS的實施應以計算機網絡為物質基礎,特別是基于光纖和衛星的全球范圍的快速ISDN網絡。通過計算機網絡可以共享建筑設計的有關數據庫、知識庫等軟件資源和打印機、繪圖儀等硬件資源,傳輸有關設計資料和文檔,允許位于不同地點的設計工程師同時參與一個建筑的設計。同時還可使設備生產廠家能將產品信息直接提供給CAD系統。
4.5HCI(人機交互)技術
HCI技術在計算機的應用發展中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人擅長于用形象思維、回憶聯想、發明和創造等對客觀世界中的不確定、不完備甚至矛盾的事物和知識進行推理、分析、判斷和理解。計算機則擅長于確定性、重復性、機械性的數據處理。在IBDS中,應充分發揮人和計算機的各自優點,把繁瑣和費時的數值性的設計計算交給計算機完成,讓工程師有充分的時間做方案選擇等關鍵的決策工作。友好的用戶界面和人機交互方式才能讓建筑設計工程師喜歡IBDS,在實際設計中自覺使用它。
4.6計算可視化技術
可視化技術從80年展起來,已被廣泛應用于CFD等科學計算領域。科學計算的核心問題是計算模型,包括其理論框架、基本概念、幾何描述、計算方法和過程等。在建筑設計過程中需要做許多計算,如何采用圖形、圖象、動畫等方式,在計算開始時準備數據,計算過程中以某種直觀形象的方式表現,計算完成后以容易理解和使用的形式表達結果,等等,都是視算一體化要解決的問題。眼睛是人類接受信息的最佳器官,只有把各種模擬軟件的使用過程可視化,讓用戶用眼睛去看、理解和判斷,而不是"兩眼一摸黑"地撞運氣,才能反模擬軟件用對、用好,真正發揮它們的用處。
4.7分布式數據庫(知識庫)技術
分布式的數據庫采用計算機網絡上的不同計算機存儲建筑設計有關的設計手冊、標準法規、工程圖紙、設備產品手冊等數據和資料、使設計院、管理單位、廠家、甲方等建筑業有關單位的人員可以共享信息,提高信息利用的效率。
4.8OO(面向對象)技術
OO技術是現代軟件工程技術的關鍵所在,它可以使對現實世界的描述更接近客觀自然,是IBDS系統的保證之一。OO中的抽象、封裝、繼承等機制可對復雜系統進行簡化、分解和解耦,有助于復雜系統的描述。OO已被廣泛地應用于上述的MIS、HCI、CIM、可視化、數據庫、AI等領域。以OO為基礎的C++語言是開發IBDS的良好工具。
4.9多媒體技術
多媒體技術就是用圖形、圖象、動畫、聲音、文字等人類容易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存儲各種信息。多媒體技術在IBDS中的應用將是必不可少的。
4.10協同工程技術
協同工程是一種系統化的方法,用來支持建筑設計的集成化的協同作業,也就是不同專業或同專業的不同工程師同時進行設計。如建筑底圖由不同的建筑師分工畫不同的部分,在計算機里實際是在同一圖形上加工,完成后的圖紙傳送設備、結構、電氣等專業這樣不僅可以避免工程師重畫圖紙,而且當某一工程師改變圖紙時,能自動及時反映到其它專業的系統圖上,從而解決不同專業之間的"打架"問題,方便互提資料、會簽等。
除以上討論的幾種技術外,還有許多現代科學技術可應用IBDS中,如MIS(管理信息系統)技術、TQC(全面質量控制)技術[12]等。合理運用所有這些技術才能充分發揮IBDS的功能保證IBDS成功。
5IBDS的現狀和展望
IBDS的概念是在約10年前提出的[13],而真正開始組織開發則是最近6~8年間的事。但IBDS的發展卻異常引人注目,1991年6月在美國召開了第一屆集成化建筑環境會議,即有近300篇論文,幾百人參加(包括韓國、臺灣的學者)。迄今已召開了四屆會議,有關的研究討論越來越深入[14~17]。1988年美國能源部投資3000萬美元開始AEDOT系統的開發,目前已研制出示范系統,并開始進一步向實用性發展。歐洲十來個國家的有關研究單位聯合開發COMBINE系統。該項目歷時五年,投資已超過1000萬歐洲貨幣單位,在1995年6月已完成概念研究和原型示范系統。1990年EIAAnnex21SubtaskD"DesignSupportEnvironment"開始,加拿大、德國、英國、瑞士等國專家就集成化建筑設計環境的開發狀況做調查和分析。開始于1995年9月的IEAAnnex30"BringingsimulationtoApplication"又是一個新的國際合作項目,它的目的也是研究如何把模擬軟件通過IBDS應用于實際建筑設計工程中。到目前為止,IBDS還處在研究和開發階段,世界上還沒有一個供實用的IBDS。
我國建筑設計應用CAD從80年代中期開始,真正進入實用階段是1991年年底之后。在全國大約9000家從事建筑設計的單位中,甲級院都裝備比較好的CAD系統,并且近年來微機數量增加很快(1992年增加8000臺,1993年增加31000臺)。在具備計算機硬件的同時,國內一些公司和研究單位推出實用性的建筑、結構、給排水、暖通空調、電氣和工程概預算的CAD軟件。但是,目前設計單位中不同的專業應用計算機技術水平差別較大[18],而且大部分CAD軟件只是用計算機代替圖板和丁字尺繪圖,沒有把繪圖和計算集成到一起。在數值計算中應用較多的是結構設計。可喜的是,最近國內一些研究單位開始IBDS的研究探討[18]。與國外的開發研究狀況相比,我們認為國內此領域的工作尚需在長遠規劃和相互協作等方面得到重視和加強。
計算機集成化制造系統CIMS是國家863重大項目,十幾個單位聯合攻關。IBDS在國外與CIMS的重要性相當,它可以解決建筑規劃、設計、施工、調試及運行中的一系列問題,從而提高設計與施工質量、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因此,是否應該將IBDS作為重點目標,做好長遠規劃,一步步為之努力,而不僅是在目前的CAD系統的基礎上添添改改,滿足當前的市場需求。80年代初各部門即研究開發暖通空調模擬軟件,十多年后,除個別軟件廣泛使用外,大多數使用者卻轉向國外一些著名的模擬計算軟件。如果我們按照目前的狀況發展,會不會十年后發生類似的現象,即國外成套的成熟的集成化環境進入我國而將我們的取而代之?現在可能是需要整體考慮、長遠規劃的時候了。
IBDS涉及范圍廣,工程浩大,很難由一個單位獨立完成,必須聯合協作。在市場經濟體制下,又無國家財政支持,如何進行聯合協作?又如何能與國外競爭?聯合與協作不是分工編軟件,而是通過不斷交流,進行概念研究和標準制定,這方面的工作量遠比具體編程大,必須通過合作交流來完成,而合作的結果會使參加各方均受益。能否在國家的支持下,由學會組織,有關設計和研究單位合作,在聯合開發我國的IBDS呢?
IBDS是一個完美的計算機輔助建筑設計系統,雖然它的實施尚有一段不短的路要走,但是它的哲理、思想和方法無疑是正確而深刻的。IBDS的實施將大大提高建筑設計的水平,推動建筑業的發展,并且創造一種嶄新的設計文化。
6參考文獻
1DSeth.AmarketsurveyofenergyanalysisprogramsinNorthAmerica.IntbuildingPerformanceSimulationAssociation,USA.
2SMacmilan,DBloomfield.EnvironmentalPerformanceModelling-USAinPractice.ProceedingsofCIBSENationalConference,May1993.
3Theimpactofthermalmodellinginpractice.AreporttotheBuildingResearchEstablishmentofUK,May1992.
4CHo.Whyismodellingimportant?BEPACSeminar:ModellingBuildingEnvironments.BuildingResearchEstablishmentofUK,1993.
5EJAllen,DBloomfield.Improvingconfidenceinthermalcalculationprocedures.ProceedingsofCLIMA2000,Copenhagen,1985.
6LJones.Theanalysisasafactorinthepredictionofenergyconsumption.Proceedingsof2ndIntsymposiumonenergyconservationinthebuildingenvironment,Copenhagen,1979.
7RHByrd.Thelimitationsofcomputermodelsintendedtoaidenergyefficientdesignofbuildings.ProceedingsofBEPAC,York,1994.
8AWijsman.Buildingthermalperformanceprograms:InfluenceoftheuseofaPAMProceedingsofBEPAC,York,1994.
9DBloomfield.Theworkofinternationalenergyagencyannex21oncalculationofenergyandenvironmentalperformanceinbuildings.ProceedingofBEPAC,York,1994.
10BWarren,JWiltshire.ApplicationofsimulationprogramstotheassessmentofoverheatingriskinbuildingsandtheworkofIEAannex21.ProceedingsofBuildingSimulation''''91,Nice,1991.
11中國標準化與信息分類編碼研究所。STEP標準化情況,CIMS標準化研究動態第9期。
12DBartholomew.QualityAssurance.BEPACSeminar:ModellingBuildingEnvironments.BuildingResearchEstablishmentofUK,1993.
pilationofprojectfocusingondesignsupportenvironment.IEAAnnex21subtaskDreport.
14PCWalraven.Integratedcomputeraideddesignsolutionsforbuildingmanagement,maintenanceandmodernisationofbuildings.ProceedingsofCIBSENationalConference,May1993.
15CRobin,JBrauandJRoux.Integrationofexpertknowledgeandsimulationtoolthethermaldesignofbuildingsandenergysystems.EnergyandBuildings,1993,20.
建筑設計管理是對建筑設計工作中的財務管理以及計劃、技術、組織等的統稱,加強建筑設計的管理可以更好的完成建筑設計工作,保障建筑的功能、壽命等各個方面合乎建筑要求,便于對建筑造價以及使用、維修費用的控制。
一、建筑設計管理的內容
建筑設計管理主要內容包括明確建筑設計工作的目標和方向,合理安排建筑設計進度,做好建筑設計各方面的協調工作,利用各種技術和手段來保障設計的質量和進度,以達到較好的經濟效益。建筑設計計劃有設計的任務和目標、措施等文字說明,也包括質量、產值、勞務、財務指標等各項計劃指標,還包括各種設計項目的設計項目表等。
二、建筑設計管理的作用
建筑設計管理可以有效保障建筑設計的質量,建筑設計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項目的投資。工程項目的整個建設過程主要包括工程項目的決策、設計和實施三個階段,影響項目投資的因素主要在于項目決策和項目設計兩個階段,當項目決策一旦確定后,項目投資的關鍵就在于項目設計,由此可見建筑設計對項目投資有著極大的影響,建筑設計管理可以有效的控制項目投資。有關研究結果表明,建筑設計費用在建筑工程的整體費用中不足1%,而這不足1%的費用卻對項目投資起著超過75%的影響作用,加強建筑設計管理可以用較小的資源來起到極大的作用。首先,建筑工程中由于設計不同而選用不同的建筑方案和建筑材料差距極大,例如不同的建筑層高和層數、不同的建筑結構形式、不同的建筑基礎類型以及不同立面形式等等可以造成投資的極大區別,據可靠數據統計,在建筑功能確定的前提下,能夠科學、合理利用現有技術和資源的建筑設計可以把工程造價降低5個百分點,甚至可以達到20個百分點;其次,需要重視的是建筑設計的質量還在間接的影響著項目投資,在造成眾多工程質量事故的原因中,建筑設計的不合格、不合理的足占到40個百分點,是產生工程質量事故的禍首,有的建筑設計沒有協調好各專業設計致使建筑施工中停工、返工的情況十分多見,有的建筑設計沒有重視建筑功能的優化設計導致建筑功能的不實用和不合理,更有的建筑設計存在著極大的安全隱患和質量缺陷,導致建筑質量難以保證,甚至造成了巨大的生命財產損失;最后,建筑設計影響建筑經常性費用,建筑設計除了制約著建筑項目建設階段的投資,還對建筑長久使用中的費用有著影響,理論上來講對建筑建設的一次性投資越大,建筑使用中的各項費用就會相應減少,科學的建筑設計可以有效的優化兩者間的關系,在控制一次性投資的同時,也讓暖通、清潔等使用費用處在合理的范圍。
三、建筑設計目前存在的問題
雖然隨著近年來建筑企業間的競爭日益激烈,我國建筑設計的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還不能夠滿足當前建筑工程的需求,綜合來看我國建筑設計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存在著問題:
1.缺乏足夠力度的政府監督
長期以來,形成了一種設計對業主負責,設計質量由設計單位自行把關的觀念,主管部門對設計成果缺乏必要的考核與評價,有的僅靠圖紙會審來發現一些簡單問題,只有等出現了大的技術問題才來追究責任,而方案的經濟性則問及更少。另外,對設計市場管理不夠,越級、無證、掛靠設計時有發生,從而導致設計質量下降,加之由于設計工作的特殊性,不同的項目有各自的特點,所以針對不同項目優化設計的成果缺乏明確的定性考核指標。
2.缺乏建筑設計的優化意識
目前,業主往往把投資的控制重心放在施工環節上,而對設計環節重視不夠。其原因:一是對設計對投資影響的重要性認識不夠,只看到搞施工招標,投標價要低于標底價、施工單位要讓利等,殊不知設計方案的優化會帶來更大的節約;二是無法很好地選擇設計單位,因為在設計前業主不知道誰能優化到什么程度。有些項目設計雖通過招投標,但此時方案不細,概算粗略,很難來綜合評定;三是業主由于專業知識上的限制,對設計方案難以從優化擾的角度提出要求或疑議;四是有些業主經濟實力雄厚,項目建設趕時髦,求新穎,根本不提優化要求;五是有些業主自身對工程應具備的功能要求及應達到的目標不明確,隨意性大,要求出圖時間緊,又壓低設計收費,從而也影響了優化設計的開展。
3.缺乏必要的競爭壓力
由于目前的設計經營往往憑的是關系,缺乏公平競爭,所以設計單位的重心不在技術水平的提高上,設計只要保證不出大的質量問題,方案的好壞、造價的高低,關系不大,使優化設計失去壓力。由于現在的設計收費是按面積或按造價的比例計取,幾乎跟投資的節約和設計質量的優劣無關,導致對設計方案不認真進行經濟分析,而是追求高標準,或為保險起見,隨意加大安全系數,造成投資浪費。設計單位或是單單追求建筑功能的高標準,或是僅僅追求高安全系數,使得整體的設計質量難以保障。
4.沒有完善的機制
優化設計的運行需有良好的機制作為保證。而目前的狀況,一是缺乏公平的設計市場競爭機制,設計招標未能得到推廣和深化,地方、行業、部門保護嚴重;二是價格機制扭曲,優化不能優價;三是法律法規機制薄弱。
四、加強建筑設計管理的相應措施
針對建筑設計存在的諸多問題,我們需要采取相應措施來加強建筑設計管理,提高建筑設計的質量:
1.政府相關部門要加強對設計優化的監控
相關部門需要采取強制手段來保障建筑設計的優化,建筑設計必須經過嚴格、全面的審查才可以投入實施,我國現有的建筑設計審查規定對設計的經濟性和合理性還不夠重視,需要進行完善和補充;另外要對設計市場進行嚴格的管理,建立完善的設計資質體系和設計投標制度,政府相關部門需要充分利用自身職能,對建筑設計的相關標準和規范進行總結和推廣,通過合理的建筑設計指標來規范設計的優化工作。
2.推廣設計監理
優化設計工作的推行,僅靠政府監控還不能滿足社會發展的要求,設計監理已成為形勢所迫,業主所需。通過設計監理可打破設計單位自己控制自己的單一局面。因此,主管部門應在搞好政府監理的同時,一方面應盡快建立設計監理單位資質的審批條件,加強設計監理人才的培訓考核和注冊,制定設計監理工作的責職、收費標準等;另一方面通過行政手段來保證設計監理的廣度,為設計監理的社會化的提供條件。
3.建立合理的設計競爭機制
設計市場的不公平競爭現象必須予以控制,要加大設計招標的推廣。雖然我國法規已經有所要求,但實際上很少被采用,而且即便采用設計招標的方式,現有的招標體系也不夠完善。因而需要大力支持設計招標機構的建立,各級政府也需要采取措施保證招標方式的采用,要保證投標單位擁有足夠的資質和信譽,相關部門要通過評標機構采用科學的評標方法來保障公平競爭。
4.注意技術和經濟的協調
設計的優化是在技術和經濟間找到較合理的平衡點,不能單方面的注重投資效益或重視技術而忽略另一方面,要以提高建筑項目的綜合效益為目的。
結語
綜上所述,建筑設計管理需要國家完善相關的法規、制度和標準、指標,加強監控的力度,保障設計市場的公平競爭,加大設計招標的推廣,以切實提高建筑項目的綜合效益。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