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扒开双腿猛进入爽爽免费,男生下面伸进女人下面的视频,美女跪下吃男人的j8视频,一本色道在线久88在线观看片

大學生數學建模論文模板(10篇)

時間:2023-03-17 18:10:29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大學生數學建模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大學生數學建模論文

篇1

2.數學建模競賽有利于促進學生知識結構的完善。高校的理工科專業都開設很多基礎數學課,例如:高等數學、線性代數、概率統計、運籌學、微分方程等,目前這些課程基本上還是理論教學,主要以考試、考研為主要目標。由于缺少實際問題的應用,知識點相對分散,很多學生不知道學了有什么用,怎么用。那么如何將所學的基礎知識高效的立體組裝起來,并有針對性拓展和延伸,是一個重要的研究課題[3]。實踐表明:數學建模競賽對于促進大學生知識結構完善是一個極好的載體。例如在解決2009年賽題———眼科病床的合理安排的問題時,學生不僅要借助數理統計方法,找到醫院安排不同疾病手術時間的不合理性,還要結合運籌學給出新的病床安排方案,并結合實際情況評估新方案合理性;2014年賽題嫦娥三號軟著陸軌道設計與控制策略,參賽學生首先根據受力分析和數據,判斷出可能的變軌位置,再結合微分方程和控制論構建模型,并借助計算機軟件求解,找到較好的軌道設計方案。整個數學建模過程中,參賽學生將所學分散的數學知識點拼裝集成化,在知識體系上,數學建模實現了知識性、實踐性、創造性、綜合性、應用性為一體的過程;在知識結構上,數學建模實現了學生知識結構從單一型、集中型向復合型的轉變。

3.數學建模競賽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提高溝通能力。現代社會競爭日趨激烈,具備良好的團隊協作和溝通能力的優秀人才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青睞。數學建模競賽也需要三個隊員組成一個團隊,因為要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確定選題,分析問題、建立模型、求解模型,結果分析,單靠一個人是很難完成的,這就必須要由團隊成員之間相互尊重、相互信任、互補互助,并且發揮團隊協作精神,才能讓團隊的工作效率發揮到最大。同時,數學建模作為一種創造性腦力活動,不僅要求團隊成員之間學會傾聽別人意見,還要善于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見解,并清晰、準確地表達出來。團隊成員間良好的溝通能力,不僅可激發團隊成員的競賽熱情和動力,還可以形成更加默契、緊密的關系,從而使競賽團隊效益達到最大化。

二、依托數學建模競賽,提升大學生創新實踐能力的對策

1.以數學建模競賽為抓手,構建分層的數學建模教學體系,拓寬學生受益面。不同專業和年級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能力和培養的側重點都存在較大差異,構建數學建模層次化教學課程體系有利于增強學生學習和使用數學的興趣,讓更多的學生了解數學建模以及競賽,通過自己動手解決實際問題,更加真切感覺到數學的應用價值,切實增強數學的影響力,擴大學生的受益面。南京郵電大學、華南農業大學、重慶大學和南京理工大學等高校這些方面相關工作和經驗值得借鑒。因此,構建數學建模分層課程體系,在課程內容設置上,結合專業特色,有針對性設置教學方案和內容,逐步完善具有不同專業特色的數學建模教材,講義和數據庫、并保持定期更新,不斷深入推進創新教學理念[4];在課程時間的安排上,遵循循序漸進的基本思路,一、二年級大學生開設數學建模選修課,介紹數學建模的基本理論和一些基本建模方法,三年級、四年級和研究生階段開設創新性數學實驗課程,重點訓練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動手能力,并通過參加建模培訓、數學建模競賽以及課外科研活動,培養學生學習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課程目標的定位上,數學建模有別于其他的數學課程,集中體現在數學的應用、實踐與創新,因此,數學建模不僅是一門課程,同時也是一門集成各種技術來解決實際問題的工具[6]。

2.以數學建模競賽為載體,搭建橫縱向科技服務平臺,擴大數學建模影響力。數學建模競賽的理念是“一次參賽,終身受益”,這就要求數學建模活動要立足高遠,不斷向縱深推進與發展,將數學建模應用融入服務國計民生。因此,選擇優秀本科學生、研究生和畢業生,結合大學生創新創業計劃,科研課題以及企事業單位關注的問題等,讓他們自己動手去調查數據,查閱相關建模問題的文獻資料,建立數學模型,借助軟件進行模型求解,最后獨立撰寫出建模科技論文或決策咨詢報告。全程參與“課外實習與科技活動”的方式,不僅實現了因需施教、因材施教的目標,還搭建了連接企業和學生的橋梁,不僅讓大學生創新創業落到實處,為企事業單位提供了智力支撐,真正實現所學知識服務社會。

3.以數學建模競賽為平臺,加強教師的隊伍建設,提升教師教育教學能力。數學建模授課和指導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創新能力。教育教學能力是指教師從事教學活動、完成教學任務、指導學生學習所需要的各種能力和素質的總和。數學建模的教學與傳統數學教學相比,對教師的動手能力、教學內容駕馭能力、教學研究和創新能力等有較高的要求,因此,數學建模指導教師可以通過自主研修,網絡研修,參與集體備課、聽評課、教學研討等方式提高自身業務水平,同時積極參與賽區、全國組織的學習和培訓,加強交流,開闊視野,不斷地提高自我認知、認識水平。只有建成一支高素質、實力雄厚、結構合理、富有創新能力和協作精神的學科梯隊,數學建模整體水平才能有較大提升,才能適應數學建模發展的現實需要,切實有利于學生創新實踐能力的提高[6,7]。

三、我校數學建模教學和競賽改革的實踐

篇2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ki.kjdkz.2015.05.015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Mathematical Modeling Activities

in the Innovation Educational Background

WANG Wenfa[1], WU Zhongyuan[2], XU Chun[1]

([1] College of Mathematics and Computer Science, Yan'an University, Yan'an, Shaanxi 716000;

[2] Office of Academic Affairs, Yan'an University, Yan'an, Shaanxi 716000)

Abstract Under the innovative education based on university personnel training requirements and problems of traditional mathematics education, the importance of mathematical modeling of students' innovative ability to Yan'an University, for example, according to "sub-level, sub-module" model of teaching and organization contest guidance, teaching and assessment in accordance with academic competitions, math majors and computer majors, two contests with a thesis project and Daiso, boutique website and digital-analog Association and second class "four convergence" approach to student innovation and innovative ability, and made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in personnel training, curriculum development, team building, professional building.

Key words mathematical modeling teaching; mathematical modeling contest; innovative ability training; reform measures

高等學校的大學生是國家科技發展的主力軍,大學生的創新能力決定著國家未來的科技創新能力。數學建模課程教學與競賽的廣泛開展對高等學校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何在數學建模課程教學與實踐中,既能增強大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又能提高大學生運用數學知識和計算機技術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達到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的目的,這個問題是近年來眾多高校關注的問題。延安大學作為一所地方高校,在近幾年數學建模課程教學與實踐過程中,進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探索和改革,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

1 更新教育理念,充分認識數學建模對學生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培養的重要性

數學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它涉及的領域相當廣泛,如經濟、計算機及軟件、管理、國防等,雖然數學在高校教育教學中的地位不斷提高,人們對其認識也不斷加深。但是,人們對數學類課程、數學學科在創新型人才培養中的重要性仍認識不夠深入,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評價措施等諸多方面,仍然沿用傳統數學類課程的教學模式和思維方式,導致高校人才培養與創新教育背景下的人才培養需求完全脫節。正如著名的數學家王梓坤院士所說“今天的數學科學兼有科學和技術兩種品質,數學科學是授人以能力的技術。”面向21世紀,高等教育在高度信息化的時代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高科技技術人才,數學作為一門技術,現已成為一門普遍實施的技術,也是未來高素質人才必須具備的一門技術。因此,在數學建模課程教學與實踐過程中,必須轉變傳統數學類課程的教育教學理念,不能將其簡單地當作工具和方法,而要將其當作是一門技術,而且是一門普遍適用的高新技術,在保證打牢基礎的同時,力求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與應用能力、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真正實現培養高素質創新人才的目的。

2 數學建模課程教學的改革與實踐

2.1 分層次、分模塊實施數學建模課程教學和競賽指導

一是在數學建模專業課、專業選修課、公共選修課教學中按照知識點及教師研究方向,將課程內容分為兩個層次九個模塊。第一層次包括數學軟件、初等模型、優化模型、數學規劃模型、微分方程模型等五個模塊;第二層次包括離散模型、概率模型、統計回歸模型、數值計算與算法設計等四個模塊。第一層次針對公共選修課教學,第一層次+第二層次針對專業課和專業選修課教學。具體措施是:由數學建模課程教學團隊集體制定課程教學大綱和實施計劃,每位教師按照課程教學大綱和實施計劃主講自己所從事的方向模塊,在保證課程教學內容完整性和系統性的同時,根據學生知識層次,充分發揮每位教師專業優勢,有效地提升了課程教學質量;二是在大學數學課程教學中,按知識點將數學建模思想融入其中,在激發學生學習數學興趣的同時,強化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培養;三是在校內數學建模競賽中,按照“建模知識+專題講座+模擬+競賽”的模式組織校內建模競賽,主要以數學建模的基本思路、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為內容,使學生對數學建模有更加深入的感知和認識,在激發學生學習數學興趣和積極性的同時,培養學生的科研意識和創新意識;四是在全國數學建模競賽中,按照“集訓+軟件應用+舊題新做+模擬選拔+強化訓練”的模式組織全國建模競賽,主要以培養學生的洞察力、聯想力、創新能力、團隊協作精神和吃苦精神為內容,使學生的創新意識、團隊協作精神得到良好培養。

2.2 建立數學建模精品課程網站,為數學建模愛好者搭建學習交流平臺

網站將數學建模課程教學與數模競賽有機地融合,為學生全方位了解、學習和掌握數學建模的相關知識、相關技能開辟第二條通道。網站包括:課程介紹【課程描述、教學內容、教學大綱、建設規劃】、教學團隊【整體情況、課程負責人、主講教師】、教學資源【教學安排、多媒體課件、授課錄像、電子教案、課程作業、課程習題、模擬試卷、參考資源】、實驗教學【實驗任務、實驗大綱、實驗指導、課程設計、實驗作品、實驗報告】、教學研究【教學方法、教學改革、教學課題、教學論文、學生評教】、教學成果【教學成果獎、獲教學獎項、人才培養成果、教材建設】、在線學習【在線交流、在線自測】、成績考核【平時成績、作業成績、實驗成績】、下載專區【教學軟件、常用工具】、數模協會【協會簡介、協會章程、通知公告、新聞動態、競賽獲獎、優秀論文、往屆賽題、模擬賽題、校內競賽、新手入門】等,這些內容幾乎囊括了數學建模教育教學活動的所有內容,學生可以通過網絡資料學習就可以全面了解數學建模的相關知識與技能。

2.3 專業相互融合,取長補短,充分發揮學生各自專業優勢

數學與計算機科學學院現有數學與應用數學、信息與計算科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四個專業,其中兩個為數學類專業、兩個為計算機類專業。在課程教學中針對兩專業的長處和不足,按照專業結隊子、學生結隊子的模式組織教學和小組討論,強化計算機類專業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培養,強化數學類專業學生的計算機軟件應用能力培養;在競賽組隊中,每隊均配備至少1名計算機類專業學生和1名數學類專業學生。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取長補短,使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提升。

2.4 延伸數學建模競賽效能,不斷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每年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和校內數學建模競賽試題都是從實際生活中提取出的實際問題。因此,指導教師在指導學生畢業論文(設計)和大學生創新訓練項目時,從往屆賽題或模擬試題中選擇一些題目,將其進行適當的延伸作為學生畢業論文(設計)和大學生創新訓練項目選題。通過這一方式,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意識,為學生今后從事科學研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3 數學建模課程教學改革取得的成效

3.1 我校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成績居全省同類院校前列

我校參加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共獲得國家一等獎4項、國家二等獎6項、陜西省一等獎33項、二等獎71項,4次被評為優秀組織獎,1名指導教師獲陜西省數學建模競賽陜西賽區優秀指導教師,600多名學生參與大創項目,公開發表科研論文30余篇,學生的就業率和就業質量得到明顯提高。該賽事因此也成為了延安大學學科競賽品牌和亮點。

3.2 我校數學建模教育獲得多項教學成果獎、質量工程項目及教改項目

教學成果獎:“理工類大學生數學素質與創新能力培養的研究與實踐”榮獲2009年陜西省教學成果二等獎;“地方性院校開展數學建模教學的實踐與探索” 榮獲2003年延安大學教學成果一等獎;“計算機專業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實踐” 榮獲2012年延安大學教學成果一等獎;“厚基礎、重實踐、強化工程素質和創新的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榮獲2011年延安大學教學成果二等獎;“數學建模課程改革及數學建模競賽的研究與實踐”榮獲2007年延安大學教學成果二等獎。

質量工程項目:“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為2010年省級特色專業;“數學建模教學團隊”為2011年省級教學團隊;“數學建模精品課程”為2012年校級精品課程;2014年“數學建模”課程獲批為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2014年“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獲批為省級專業綜合試點項目。

教改項目:“大學生數學應用能力創新能力培養的改革與實踐”為2009年省級重點教改項目;“地方高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提升途徑的研究與實踐”為2013年省級重點;“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提升的研究與實踐”為2011年校級重點;“計算機相關專業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研究與實踐”為2013年校級重點。

3.3 依托數學建模教育平臺,推動指導教師教學科研能力和綜合素質提升

數學建模教育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同時也為指導教師的教學、科研及綜合素質的提升起到了推動作用。數學建模課程是一門面向全校理、工、經、管、教各學科專業大學生開設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基礎課程,主要以學生的洞察能力、創新能力、數學語言翻譯能力、抽象能力、文字表達能力、綜合分析能力、思辨能力、使用當代科技最新成果的能力、計算機編程能力、數學軟件應用能力、團隊協作精神和組織協調能力等綜合素質培養為目標,以數學建模課程教學、數學建模競賽、第二課堂、畢業論文(設計)、大學生創新訓練項目等為手段,通過“分層次、分模塊、四融合”的教學模式的有效實施,在提高我校學生解決在理、工、經、管、教等學科專業領域遇到的數學建模問題的能力的同時,為我校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培養做出貢獻。

基金項目:2013 “地方高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提升途徑的研究與實踐”(項目編號:13BZ37);2014年陜西本科高等學校“精品資源共享課程建設”項目“數學建模”課程建設階段性成果

篇3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5.05.015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Mathematical Modeling Activities 

in the Innovation Educational Background 

WANG Wenfa[1], WU Zhongyuan[2], XU Chun[1] 

([1] College of Mathematics and Computer Science, Yan'an University, Yan'an, Shaanxi 716000; 

[2] Office of Academic Affairs, Yan'an University, Yan'an, Shaanxi 716000) 

Abstract Under the innovative education based on university personnel training requirements and problems of traditional mathematics education, the importance of mathematical modeling of students' innovative ability to Yan'an University, for example, according to "sub-level, sub-module" model of teaching and organization contest guidance, teaching and assessment in accordance with academic competitions, math majors and computer majors, two contests with a thesis project and Daiso, boutique website and digital-analog Association and second class "four convergence" approach to student innovation and innovative ability, and made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in personnel training, curriculum development, team building, professional building. 

Key words mathematical modeling teaching; mathematical modeling contest; innovative ability training; reform measures 

高等學校的大學生是國家科技發展的主力軍,大學生的創新能力決定著國家未來的科技創新能力。數學建模課程教學與競賽的廣泛開展對高等學校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何在數學建模課程教學與實踐中,既能增強大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又能提高大學生運用數學知識和計算機技術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達到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的目的,這個問題是近年來眾多高校關注的問題。延安大學作為一所地方高校,在近幾年數學建模課程教學與實踐過程中,進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探索和改革,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 

1 更新教育理念,充分認識數學建模對學生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培養的重要性 

數學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它涉及的領域相當廣泛,如經濟、計算機及軟件、管理、國防等,雖然數學在高校教育教學中的地位不斷提高,人們對其認識也不斷加深。但是,人們對數學類課程、數學學科在創新型人才培養中的重要性仍認識不夠深入,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評價措施等諸多方面,仍然沿用傳統數學類課程的教學模式和思維方式,導致高校人才培養與創新教育背景下的人才培養需求完全脫節。正如著名的數學家王梓坤院士所說“今天的數學科學兼有科學和技術兩種品質,數學科學是授人以能力的技術。”面向21世紀,高等教育在高度信息化的時代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高科技技術人才,數學作為一門技術,現已成為一門普遍實施的技術,也是未來高素質人才必須具備的一門技術。因此,在數學建模課程教學與實踐過程中,必須轉變傳統數學類課程的教育教學理念,不能將其簡單地當作工具和方法,而要將其當作是一門技術,而且是一門普遍適用的高新技術,在保證打牢基礎的同時,力求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與應用能力、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真正實現培養高素質創新人才的目的。 

2 數學建模課程教學的改革與實踐 

2.1 分層次、分模塊實施數學建模課程教學和競賽指導 

一是在數學建模專業課、專業選修課、公共選修課教學中按照知識點及教師研究方向,將課程內容分為兩個層次九個模塊。第一層次包括數學軟件、初等模型、優化模型、數學規劃模型、微分方程模型等五個模塊;第二層次包括離散模型、概率模型、統計回歸模型、數值計算與算法設計等四個模塊。第一層次針對公共選修課教學,第一層次+第二層次針對專業課和專業選修課教學。具體措施是:由數學建模課程教學團隊集體制定課程教學大綱和實施計劃,每位教師按照課程教學大綱和實施計劃主講自己所從事的方向模塊,在保證課程教學內容完整性和系統性的同時,根據學生知識層次,充分發揮每位教師專業優勢,有效地提升了課程教學質量;二是在大學數學課程教學中,按知識點將數學建模思想融入其中,在激發學生學習數學興趣的同時,強化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培養;三是在校內數學建模競賽中,按照“建模知識+專題講座+模擬+競賽”的模式組織校內建模競賽,主要以數學建模的基本思路、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為內容,使學生對數學建模有更加深入的感知和認識,在激發學生學習數學興趣和積極性的同時,培養學生的科研意識和創新意識;四是在全國數學建模競賽中,按照“集訓+軟件應用+舊題新做+模擬選拔+強化訓練”的模式組織全國建模競賽,主要以培養學生的洞察力、聯想力、創新能力、團隊協作精神和吃苦精神為內容,使學生的創新意識、團隊協作精神得到良好培養。 2.2 建立數學建模精品課程網站,為數學建模愛好者搭建學習交流平臺 

網站將數學建模課程教學與數模競賽有機地融合,為學生全方位了解、學習和掌握數學建模的相關知識、相關技能開辟第二條通道。網站包括:課程介紹【課程描述、教學內容、教學大綱、建設規劃】、教學團隊【整體情況、課程負責人、主講教師】、教學資源【教學安排、多媒體課件、授課錄像、電子教案、課程作業、課程習題、模擬試卷、參考資源】、實驗教學【實驗任務、實驗大綱、實驗指導、課程設計、實驗作品、實驗報告】、教學研究【教學方法、教學改革、教學課題、教學論文、學生評教】、教學成果【教學成果獎、獲教學獎項、人才培養成果、教材建設】、在線學習【在線交流、在線自測】、成績考核【平時成績、作業成績、實驗成績】、下載專區【教學軟件、常用工具】、數模協會【協會簡介、協會章程、通知公告、新聞動態、競賽獲獎、優秀論文、往屆賽題、模擬賽題、校內競賽、新手入門】等,這些內容幾乎囊括了數學建模教育教學活動的所有內容,學生可以通過網絡資料學習就可以全面了解數學建模的相關知識與技能。 

2.3 專業相互融合,取長補短,充分發揮學生各自專業優勢 

數學與計算機科學學院現有數學與應用數學、信息與計算科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四個專業,其中兩個為數學類專業、兩個為計算機類專業。在課程教學中針對兩專業的長處和不足,按照專業結隊子、學生結隊子的模式組織教學和小組討論,強化計算機類專業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培養,強化數學類專業學生的計算機軟件應用能力培養;在競賽組隊中,每隊均配備至少1名計算機類專業學生和1名數學類專業學生。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取長補短,使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提升。 

2.4 延伸數學建模競賽效能,不斷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每年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和校內數學建模競賽試題都是從實際生活中提取出的實際問題。因此,指導教師在指導學生畢業論文(設計)和大學生創新訓練項目時,從往屆賽題或模擬試題中選擇一些題目,將其進行適當的延伸作為學生畢業論文(設計)和大學生創新訓練項目選題。通過這一方式,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意識,為學生今后從事科學研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3 數學建模課程教學改革取得的成效 

3.1 我校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成績居全省同類院校前列 

我校參加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共獲得國家一等獎4項、國家二等獎6項、陜西省一等獎33項、二等獎71項,4次被評為優秀組織獎,1名指導教師獲陜西省數學建模競賽陜西賽區優秀指導教師,600多名學生參與大創項目,公開發表科研論文30余篇,學生的就業率和就業質量得到明顯提高。該賽事因此也成為了延安大學學科競賽品牌和亮點。 

3.2 我校數學建模教育獲得多項教學成果獎、質量工程項目及教改項目 

教學成果獎:“理工類大學生數學素質與創新能力培養的研究與實踐”榮獲2009年陜西省教學成果二等獎;“地方性院校開展數學建模教學的實踐與探索” 榮獲2003年延安大學教學成果一等獎;“計算機專業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實踐” 榮獲2012年延安大學教學成果一等獎;“厚基礎、重實踐、強化工程素質和創新的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榮獲2011年延安大學教學成果二等獎;“數學建模課程改革及數學建模競賽的研究與實踐”榮獲2007年延安大學教學成果二等獎。 

質量工程項目:“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為2010年省級特色專業;“數學建模教學團隊”為2011年省級教學團隊;“數學建模精品課程”為2012年校級精品課程;2014年“數學建模”課程獲批為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2014年“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獲批為省級專業綜合試點項目。 

教改項目:“大學生數學應用能力創新能力培養的改革與實踐”為2009年省級重點教改項目;“地方高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提升途徑的研究與實踐”為2013年省級重點;“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提升的研究與實踐”為2011年校級重點;“計算機相關專業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研究與實踐”為2013年校級重點。 

3.3 依托數學建模教育平臺,推動指導教師教學科研能力和綜合素質提升 

數學建模教育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同時也為指導教師的教學、科研及綜合素質的提升起到了推動作用。數學建模課程是一門面向全校理、工、經、管、教各學科專業大學生開設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基礎課程,主要以學生的洞察能力、創新能力、數學語言翻譯能力、抽象能力、文字表達能力、綜合分析能力、思辨能力、使用當代科技最新成果的能力、計算機編程能力、數學軟件應用能力、團隊協作精神和組織協調能力等綜合素質培養為目標,以數學建模課程教學、數學建模競賽、第二課堂、畢業論文(設計)、大學生創新訓練項目等為手段,通過“分層次、分模塊、四融合”的教學模式的有效實施,在提高我校學生解決在理、工、經、管、教等學科專業領域遇到的數學建模問題的能力的同時,為我校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培養做出貢獻。 

基金項目:2013 “地方高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提升途徑的研究與實踐”(項目編號:13BZ37);2014年陜西本科高等學校“精品資源共享課程建設”項目“數學建模”課程建設階段性成果 

篇4

中圖分類號:G623文獻標識碼: A

1、數學建模教學工程的理論

數學建模是應用數學模型來解決各種實際問題的過程,它通過對實際問題的抽象、簡化并確定變量和參數,再利用數字、公式、圖表、符號等數學語言描述事物的內在規律,借助計算機求解數學問題,并解釋、檢驗、評價所得的解,從而確定能否將其用于解決實際問題的多次循環、不斷深化的過程。而對在校大學生系統進行數學建模思想及方法的教育過程則稱之為數學建模教學工程。建立和完善數學建模教學工程有利于學生全面素質的培養,既可以豐富、活躍大學生的課外活動,也可以為發現、培養優秀學生創造機會和條件,對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學好難度相對較大的大學數學有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

數學建模在教學工程中的實踐應用

2.1.在定積分中的應用

定積分是大學數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在理論教學和實際生活中都有所運用。比如某地方矸石不允許堆放在未征用的土地上,那么如何根據下撥經費、設計年產量和預期開采年限這三個變量確定征地與堆放矸石方案呢?首先我們分析問題的關鍵地方就是征地費與堆積矸石用電這兩方面,這時候就可以運用定積分來分析堆積矸石的電費,建立數學模型,從而合理地按照預期開采量來征地和堆放煤矸石。

2.2在微分方程中的應用

在我們生活中會經常運用到微分方程來解決實際問題,比如目前在社會上引起廣泛關注的減肥問題,如何利用數學建模思想確定合理的減肥方式呢?對于這個問題可以將減肥的兩個主要方法:控制飲食與加強體育鍛煉作為變量建立模型,運用微分方程分析不同變量對減肥效果的影響,進而對減肥者提供參考,幫助人們樹立科學的減肥理念,取得滿意的減肥效果。

2.3在概率統計中的應用

日常生活中會經常遇到概率統計問題。比如某種植物有AA、Aa、aa三種基因類型,如何使這種植物的基因實現純種化呢?可以利用全概率公式建立若用AA型基因和不同基因類型進行繁殖后第n代與第n-1代基因之間的遞推關系式,通過計算極值來預測基因分布趨勢,進而分析如何進行純種化的問題。

3.如何培養大學生數學建模能力

在大學數學教學中,幫助學生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并想方設法利用數學建模思想解決問題是非常重要的。針對不同階段,筆者認為應采取相應的教學方法來培養學生的數學建模能力。

3.1 感知學習階段

該階段主要分布在大一期間,以培養應用意識與簡單應用能力為主要目的。這期間的教學結構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學習初步階段的應用數學;對數學建模的入門學習;數學軟件的入門學習;實際應用高等數學、線性代數思想的例子或者是一些數學小實驗。與之相適應的教學方法有:(1)參與一些數學建模協會的活動;(2)參與一些數學知識應用競賽;(3)開設一些具有針對性的講座;(4)在高等數學、線性代數學習中應用相關軟件并配合實驗。

3.2 理論應用階段

該階段主要是分布在大二、大三期間,以培養按數學建模思想解決理論的、抽象的問題為主要目的。這期間的教學結構主要有:學習經濟、管理學中的數學模型,機電工程技術中的數學模型,生物、化學中的數學模型,金融學中的數學模型,物理學中的數學模型;相應的教學內容主要包括以下五個方面:(1)開設有關的數學建模課程;(2)開設群組選修課程;(3)開展校園文化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4)學生做專題報告;(5)參與MCM(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活動。

3.3 實際應用階段

該階段主要是分布在大四期間,以培養解決實用問題的綜合應用能力與研究意識為主要目的。這期間的教學結構主要有:學習數學建模特殊方法、特殊建模軟件,建立綜合解決實際問題的思維方式。相應的教學內容主要包括以下五個方面:(1)參與數學建模競賽;(2)參與C-MCM(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活動集訓;(3)完成畢業設計與畢業論文;(4)參加相關的校園文化活動(小論文、報告會、協會工作等);(5)參與相關的社會實踐活動(課題工作的參加研究、課件制作等)。

結論

數學建模在大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它既能夠培養學生的思維轉換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也能夠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在大學教學過程中,應重視對學生數學建模能力的培養,不斷引導、循序漸進,積極鼓勵學生參與數學建模實踐活動,培養國家緊缺的開拓性、創造性人才。

參考文獻:

篇5

1.數學建模簡介

1985年,數學建模競賽首先在美國舉辦,并在高等院校廣泛開設相關課程。我國在1992年成功舉辦了首屆大學生數學競賽,并從1994年起,國家教委正式將其列為全國大學生的四項競賽之一。數學建模是分為國內和國外競賽兩種,每年舉行一次。三人為一隊,成員各司其職:一個有扎實的數學功底,再者精于算法的實踐,最后一個是擁有較好的文采。數學建模是運用數學的語言和工具,對實際問題的相關信息(現象、數據等)加以翻譯、歸納的產物。數學模型經過演繹、求解和推斷,運用數學知識去分析、預測、控制,再通過翻譯和解釋,返回到實際問題中[1]。數學建模培養了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競賽期間,對指導教師的綜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數學建模科技論文撰寫對學生個人能力成長的幫助

2.1.提供給學生主動學習的空間

在當今知識經濟時代,知識的傳播和更新速度飛快,推行素質教育是根本目標,授人與魚不如授人與漁。學生掌握自學能力,能有效的彌補在課堂上學得的有限知識的不足。數學建模所涉及到的知識面廣,除問題相關領域知識外,還要求學生掌握如數理統計、最優化、圖論、微分方程、計算方法、神經網絡、層次分析法、模糊數學、數學軟件包的使用等。多元的學科領域、靈活多變的技能方法是學生從未接觸過的,并且也不可能在短時間內由老師一一的講解清楚,勢必會促使學生通過自學、探討的方式來將其研懂。給出問題,讓學生針對問題去廣泛搜集資料,并將其中與問題有關的信息加以消化,化為己用,解決問題。這樣的能力將對學生在今后的工作和科研受益匪淺[2]。

在培訓期間,大部分學生會以為老師將把數學建模比賽所涉及到的知識全部傳授給學生,學生只要在那里坐著聽老師講就能參加比賽拿到名次了。但是當得知競賽主要由學生自學完成,老師只是起引導作用時,有部分學生選擇了放棄。堅持下來的學生,他們感謝學校給與他們這樣能夠培養個人能力的機會,對他們今后受用匪淺!

2.2.體驗撰寫綜合運用知識和方法解決實際問題這一系列論文的過程

學生在撰寫數學建模科技論文的時候,不光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數學功底、有良好的計算機應用能力、還要求學生具備相關領域知識,從實際問題中提煉出關鍵信息,并運用所學知識對這些關鍵信息加以抽象、建立模型。這也是教師一直倡導學生對所學知識不光要記住,而且要會運用。千萬不要讀死書,死讀書,讀書死。

2.3.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在撰寫過程中潛移默化的培養了學生獲取新知識、新技術、新方法的能力,并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有別于其他競賽活動,數學建模競賽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將實際問題數字化的能力,學生要有良好的洞察力,具有從現象抓本質的能力。給出的實際問題,沒有唯一的解決方案,要求學生大膽假設,運用所學知識將問題由最簡單、最直接的科學方法求解出來[3]。

2.4.團隊精神的培養。

數學建模競賽是由三人組隊參加比賽的集體項目。三個人必須要配合默契,團結協作,發揮各自的優勢,深刻理解了由三人組隊的規則,充分發揮團隊精神;不能夸大個人能力,不能自大驕傲,要本著整體高于個人的原則,積極合作。競賽所提倡的團隊精神,將會培養學生尊重他人,具有合作意識,,取長補短,團結協作,患難與共的集體主義優良品格[4]。

有些隊伍在組隊前期,由于每個人的性格迥異,再加上年齡小,經常會因瑣碎小事起爭端。比如看待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不統一;生活習慣造成其他人的反感;說話處事不能圓滿表達,致使產生矛盾等。經過一年的團隊磨合,學生看問題不會從自我出發,面對問題時,會先聆聽他人的想法,然后再闡述自己的觀點;生活習慣也趨于常理化,不會特立獨行;為人處世不會有那么多棱角,會選擇以讓人能夠接受的方式表達出來。

2.5.誠信。

比賽期間,每支參賽隊伍都會以誠信為原則,絕不會去竊取他人作品,實事求是。作為學生的指導教師更是以身作則,要求學生自己獨立完成,要脫離教師的指導,并且會在全程進行監督。

3.數學建模科技論文的撰寫對我校學生的現實影響。

我校06級學生宣海,小時候因手術后遺癥不能正常行走,曾多次輟學。最終憑自己的努力圓了自己的大學夢。大二初始學校選派學生參加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大賽,大部分同學由于不能忍受比賽所帶來的諸多困難,都相繼退出了比賽,而宣海同學經歷了能力和意志力的魔鬼訓練,并被選任為所有隊伍的隊長。全國賽時限為三天三夜,宣海在此期間只睡了四個小時。經過隊伍上下齊心努力,宣海所在隊拿到了河北省一等獎,全國二等獎的優異成績。次年,宣海對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在更高的舞臺上施展自己的能力,參加了國際數學建模大賽,屬于世界最高水平的數學建模比賽。一整年沒回過家的宣海,克服了身體及家庭的種種困難,再加上四天四夜的連續作戰,獲得了國際二等獎。數學建模比賽對宣海的影像是潛移默化的,在畢業之際,多家用人單位都希望將宣海搶到手。目前宣海有了自己的家庭,生活變得越來越好。

參考文獻

[1]楊紅偉.數學建模與創新能力的培養.兵團教育學院學報,2003,3:76~77.

篇6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6-0016-02

一、軍校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選拔與培訓面臨的主要問題

1.學員報名參賽還存在很大的盲目性

數學建模競賽的目的在于激勵學員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提高學員建立數學模型和運用計算機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能力。軍校和地方高校一樣,鼓勵學員踴躍參加課外科技活動,以開拓知識面,培養創新精神。隨著畢業生分配制度的改革與學員綜合評分掛鉤,競賽類得分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學員的最終排名,部分學員并不是出于興趣愛好而是為了提高綜合成績報名參賽,違背了組織數模競賽的初衷。

2.學員掌握的數學建模知識還不夠系統和全面

目前我校學員除了一、二年級開設的《高等數學》和《工程數學》數學類基礎課程以外,數學建模知識的學習主要依賴公共選修課程《數學模型》,數學建模強調的是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幾門課程所掌握的數學知識用來參加數學建模競賽遠遠不夠。為了實現將數學建模相關知識向實際應用能力的轉化,我們前兩年曾申請了公選課《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創新與實踐》和《國際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創新與實踐》,但是經常會由于學員報名人數不足20人,導致課程無法開設。[1]出現了學員報名參賽非常踴躍,但是自愿參加賽前培訓的學員確寥寥無幾的巨大的矛盾。

3.數學建模競賽賽前培訓和指導的針對性不強

目前我校數學建模競賽的參賽者大多數是二、三年級的學生,主要依賴公共選修課進行賽前的培訓,雖然學員已經學習完大學數學基礎課程《高等數學》和《工程數學》,但由于學習過程中仍然沿襲了中學的應試型學習模式,靈活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實踐機會很少,很多剛接觸數學建模的學員都會遇到看著題目不知如何下手,在做的過程中發現不了適用的算法,不會使用相關軟件等問題。因此,在培訓過程中,一方面對參賽學員進行大量基本算法的知識補充和數學軟件應用能力提升的訓練;另一方面,針對往年賽題和具體案例進行有針對性的強化訓練,并進行一些模擬訓練和賽前選拔。希望通過數學建模培訓,將介紹若干數學方法(如數值計算、優化和統計等)及相應的軟件有機結合起來,能方便地完成模型的求解,從而借助于計算機和數學軟件補充模型求解的空白。[2]目前,受到學時的限制和學員實際有效利用的時間不足等客觀條件的限制,數學建模競賽的培訓和選拔還不夠系統化和制度化。

4.賽后總結與賽題研究還不夠深入

對于參賽學員、指導教師和競賽組織者來說,數學建模競賽的結束并不意味著數學建模競賽工作的終結。數學建模競賽真正的收獲并不完全在于獲不獲獎,而在于通過競賽期間的培訓、競賽是否考驗、鍛煉了自己的能力,善于總結才能往更高境界前進。歷年數學建模的競賽賽題都是專家在相關領域長期研究的科研成果或時下熱點課題,是我們進行科學研究的很好素材,如果能夠以這些問題的研究為著眼點,進行深入研究,將會為我們下一步的科學研究打開突破口。

二、我校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選拔與培訓的主要做法

1.在數學類課程教學中突顯數學建模理念的教學

任何一個數學問題的解決,都是按照一定的思維對策進行思維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既運用到抽象、歸納、類比、演繹等邏輯思維形式,又運用到直覺、靈感、聯想、猜想等非邏輯思維形式來探索問題的解決方法。高等數學、工程數學等數學類基礎課所涉及問題的解決方法有許多都是經典方法,要求學員必須針對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找出研究對象的存在方式或運動規律,建立相應的數學模型,從而找到解決具體問題的方法。也就是說,解決具體問題的數學過程,是數學建模的過程,同時也是創新性思維的過程。[3]例如,微分方程的教學過程中必須讓學員理解學習解微分方程就是為了解決實際問題。雖然運用微分方程建立數學模型沒有通用的規則方法,但是微分方程概念的建立由實際引入,微分方程的求解可解決很多的實際問題,在教學中本著由淺入深的原則,多舉實例,比如常見的傳染病模型、人口數量模型等。由此可以推廣到依照物理、生物、化學、經濟學、工程學等眾多學科領域中的理論或經驗得出的規律和定理建立起的微分方程,讓學員了解到在科學的發展過程中,數學起到了多么重要的作用,培養和激發學員的數學建模意識和創新能力。

2.組織訓練有素的隊員參賽

以西北地區、全軍數學建競賽為契機,給學員一個考驗自己臨場應變能力(獨立查找文獻、編制程序、論文寫作等等)、組織能力(如何分工合作,適當時候如何互相妥協、互相支持鼓勵)的機會。在這個過程中,培養參賽隊員的創新精神尤為重要,鼓勵隊員積極動手,不拘束于傳統模式,敢想敢做。結合西北地區和全軍數學建模競賽的結果,以及學員在前兩個培訓階段的表現,確定全國數學建模競賽的參賽隊伍。國際建模競賽因為要考慮學員的英文寫作能力,通過校內模擬競賽并結合前三個培訓階段的表現來確定人選。這樣做不僅全面地培養了學員的數學建模能力和素質,還將這幾類競賽有機地聯系成一個整體,盡可能將有創新能力、綜合素質全面和真正喜歡數學建模的參賽隊吸納進來。

3.建立合理的淘汰機制

數學建模競賽隊員選拔是讓所有數學建模教練感到非常棘手的問題。很多學校是通過校內競賽的方式來選拔,由于學員參賽經驗不足和教師批改的隨機性,不能保證將所有有能力和有潛力的學生都選中,也不可能做到絕對公平。為了盡量把數學建模能力強、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較高的學員吸納進來,我們建立了“初選-競賽淘汰-培訓再淘汰”的多重淘汰機制,不但給教師多一些了解學員的機會,教練在與學員的教學過程中,對每位學員的實際情況,可以做到心中有數,便于有針對性地開展培訓和參賽,為數學建模競賽活動的良性循環打下良好的基礎。

4.充分發揮數學建模俱樂部的作用

為了更好地開展數學建模競賽,擴大數學建模活動在學員中的影響力,進一步培養學員數學建模和定量化思維的意識。從前年開始,我室的教員建立了數學建模俱樂部,學校也加大了對俱樂部的組織、引導力度。通過定期舉行一些數學建模模擬競賽,邀請西北工業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國防科技大學等知名高校的專家教授和學生組織學術講座和建模競賽方面的交流活動,“請進來,走出去”讓學員對數學建模有更深入的了解與認識,增加他們對數學建模的興趣,開闊視野和思路,使數學建模俱樂部成為數學建模競賽選拔隊員的一個重要基地。

5.注重賽后總結與研究

在參加完比賽之后,參賽隊員、教練員都各自忙自己的事去了,學員們也期盼著成績的公布,獲獎則高興,否則就不高興,這實際上是一種很消極的態度。善于總結才能往更(下轉126頁)(上接16頁)高境界前進,通過賽后教師、學員在一起切磋、討論可以對數學教學改革方面提出意見建議,使數學建模活動的研究更加完善,更加系統,為下一步的科學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礎。一方面,我室教員根據大學數學課程特點開展實踐教學研究,以數學建模活動為牽引,推進資源素材建設,修訂了《數學模型》教材,細致剖析歷年數學學科競賽賽題,編寫了一系列輔導教材;另一方面,結合競賽所涉及的問題和方向開展學術研究,為青年教員開闊了思路和拓寬了視野,調動了參與科學研究的積極性,近兩年來申請和參與軍隊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學校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學校教育教學理論研究項目4項,學校青年基金項目2項,學校軍管文項目3項,發表多篇教學研究和學術論文,其中sci檢索2篇,國際期刊和中文核心期刊十余篇。

三、結語

目前,我校組織本科生的數學建模競賽活動已經涉及西北地區、全軍、全國和國際四個層次,所有層次的比賽都已取得過最高獎項,2016年首次捧得了“軍事運籌杯”,這是軍事建模競賽的最高榮譽。指導教員以競賽賽題為著眼點,先后發表競賽指導論文和相關科學研究論文十余篇,編寫數學建模系列指導教材《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優秀論文解析與點評》、《國際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創新與實踐》、《軍隊院校軍事建模競賽賽題解析與點評》、《數學模型講義》,其中《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優秀論文解析與點評》已經公開出版,得到了廣大高校相關教師和學生的一致好評。教研室的指導教員作為西北地區、全軍和全國數模競賽專家組成員,為全軍和全國數模競賽命制賽題,為提高學校知名度、推動數學教學改革和提高學員的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作出了巨大貢獻。

參考文獻 

[1]陳春梅,敬斌,郝琳.數學建模思想在高等數學課程教學中的應用.軍事院校工科數學教學研究,2015(1):180-182. 

篇7

隨著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和計算機的日益普及,數學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和深入,數學科學的地位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它正在從國民經濟和科技的后臺走到了前沿。

把數學與客觀問題聯系起來的紐帶,首先是數學建模。應用數學去解決各類實際問題,首先是建立數學模型。數學建模是聯系數學與實際問題的橋梁,是數學在各個領域廣泛應用的媒介,是數學科學技術轉化的主要途徑,數學建模在科學技術發展中的重要作用越來越受到數學界和工程界的普遍重視,它已成為現代科技工作者必備的重要能力之一。

一、 以競賽推進數學建模課程化

數學建模作為一門嶄新的課程在20世紀80年代進入我國高校,蕭樹鐵先生1983年在清華大學首次為本科生講授數學模型課程,他是我國高校開設數學模型課程的創始人,1987年由姜啟源教授編寫了我國第一本數學建模教材。在八十年代后期開設數學建模選修課或必修課只是少數老牌大學。但自1992年由中國工業與應用數學學會舉辦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 94年起由國家教委高教司和中國工業與應用數學學會共同舉辦)以來,隨著參加競賽高校的學生增加,各高校相繼開設了數學建模課程。2008 年全國有31個省/市/自治區(包括香港)1023所院校、12846個隊(其中甲組10384隊、乙組2462隊)、3萬8千多名來自各個專業的大學生參加競賽。目前,在本科院校根據自己學校特點基本上開設數學課程。

我校從95年開始開設數學建模選修課,到97年學校決定在原有的基礎上,從97級學生開始,在部分專業開設數學建模必修課,并同時對其他專業開設數學建模選修課。最初開設選修課是因為參加數學建模競賽的需要,選修的學生數較少,而且必須是往年成績較優的學生才允許選修。我們通過以競賽為平臺, 加強引導與指導, 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而且通過數學建模競賽,促進了我校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的創新,參加過訓練和競賽的學生們普遍感到,以往學多門課程的知識不如參加一次競賽集訓學得全面和扎實。因為數學建模競賽需要全面掌握本領域相關知識, 在深入理解、領會前人智能精髓的基礎上, 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觀點。只有善于進行創造性地學習和運用知識, 善于對已知知識進行融會貫通, 注意知識積累的同時更注重對知識的處理和運用, 才能取得成功。隨著數學建模競賽在我校影響的增加,同時參加競賽過的學生能力的提高,要求選修數學建模課程的學生逐年增加?,使得開設數學建模必修課有了一定的群眾基礎,同時開設數學建模課程的目的也轉向了競賽與普及相結合,以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作為一個重要目標。目前,已在自動化、信息管理、統計、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計算機、軟件、通信等專業的學生開設不同層次的數學建模必修課與限選課,同時仍然在全校開設不同層次的數學建模選修課。對于不同層次,理論教學學時分別為34、50、66學時,并輔以上機實踐訓練,每年從當初幾十名學生到目前每年近2000名學生修讀此課。為了進一步提高實踐動手能力,在軟件工程、網絡工程、信息與計算科學、應用數學專業開設數學建模課程設計,取得了比較明顯的效果。

為了讓信息與計算科學、應用數學專業的學生能更好的應用計算機工具和數學軟件來解決各種實際問題,從2001年開始我們開設了數學實驗課作為數學建模課程的補充和完善,并且目前面向全校開設數學實驗選修課。為了進一步推廣和普及數學建模,讓更多的學生了解和參與數學建模,在原開設多種課程基礎上,在學校以及教務部門的支持下,課程組于2000年起結合課程教學安排,在每年五月底舉辦全校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該項活動得到了全校學生的積極響應,2009年有152個組,456人參賽。我校數學建模教學已經形成了多個品種、多種層次、多種方式的教學格局。

二、數學建模促進大學生能力的培養

數學建模活動包括數學建模課程、數學建模競賽和數學實驗課程等方面。建模活動本身就是一項創造性的思維活動,它既具有一定的理論性又具有較大的實踐性;既要求思維的數量,還要求思維的深刻性和靈活性。著名數學家丁石孫副委員長對數學建模活動給予了很高的評價,他說:“我們教了幾十年的數學,曾經花了很多力氣想使大家能夠認識到數學的重要性,但是我們沒有找到一個合適的方法,數學建模活動是一個很好的方法,使很多的學生包括他們的朋友都能夠認識到數學的真正用處”。李大潛院士也曾說過:“數學建模活動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并必將不斷發展、日臻完善”。很多高校從當初為了競賽的需要,但隨著對數學建模對學生能力培養的認識,數學教學改革的深入發展,許多普通高校都在積極思考,大膽探索,取得了許多可喜的成果。特別是對數學教學改革以數學建模為突破口,在教學體系、方法和內容上都進行了實質性的改革,已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如改革教學內容,教學與計算機結合,實行研討式教學等,這也為數學建模網絡教學奠定了很好的基礎。我校從1997年開始,我校將數學建模的教育從面向少數優秀學生轉變為面向更多的普遍學生。越來越多的學生從數學建模的學習中獲得了進步,使數學建模教學在大學生素質培養中日益發揮著巨大的作用。

1.促進大學生邏輯思維能力與抽象思維能力的提高。建模是從實際問題到數學問題,從數學問題到數學解,從數學解到實際問題的解決,這一過程提高了大學生邏輯思維能力與抽象思維能力。

2. 促進大學生的適應能力增強的。通過數學建模的學習及競賽訓練,他們不僅受到了現代數學思維及方法的熏陶,更重要的是對于不同的實際問題,如何進行分析、推理、概括以及利用數學方法與計算機知識,還有各方面的知識綜合起來解決它。因此,他們具有較高的素質,無論到什么行業,都能很快適應需要。

3. 促進學生自學能力。由于數學模型實際問題的廣泛性,大學生在建模實踐中要用到的很多知識是學生以前沒有學過的,而且也沒有時間再由老師作詳細講解來補課,只能由教師講一講主要的思想方法,同學們通過自學及相互討論來進一步掌握。這就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分析綜合能力。他們走上工作崗位之后正是靠這種能力來不斷擴充和更新自己的知識。

4. 促進大學生相互協作能力。在數學建模學習過程中,有大量的數學模型不是單靠數學知識就能解決的,它需要跨學科、跨專業的知識綜合在一起才能解決,當今科學的發展也使得一個人再也沒有足夠精力去通曉每一門學科,這就需要具有不同知識結構的人經常在一起相互討論,從中受到啟發。數學建模集訓、競賽提供了這一場所。三位同學在學習、集訓、競賽過程是彼此磋商、團結合作、互相交流思想、共同解決問題,使得知識結構互為補充,取長補短。這種能力、素質的培養對他們的科學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5. 促進大學生分析、綜合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培養。這是由數學建模的任務,目的所決定的。建模過程大體都要經過分析與綜合、抽象與概括、比較與類比、系統化與具體化的階段,其中分析與綜合是基礎,抽象與概括是關鍵。而從數學解答與模型檢驗而言,要求大學生所學的數學知識與計算機知識還有其它方面知識綜合起來,動手去解決, 根據計算結果作出合理的解釋。通過實踐,明白學以致用,提高了分析、綜合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6. 促進大學生的創造能力的提高。在數學建模實踐中,大多問題沒有現成的答案、沒有現成的模式,要靠充分發揮自己(和隊友)的創造性去解決。而面對一大堆資料、計算機軟件等,如何用于解決問題,也要充分發揮自己的創造性。數學建模對大學生的創造性的培養是很有好處的。

三、開設數學建模課程取得的效應

數學建模活動十分有利于達到培養高素質創新人才的育人目標。我校開設的數學建模課程,在師資水平、普及程度、特色內容建設、校內競賽以及全國競賽等幾個方面,在國內同類院校中處于領先地位,特別是每年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中,我校都取得了良好的成績,而且在全國也有一定的影響,得到全國競賽組委會專家的充分肯定。

在教學團隊建設方面取得明顯成效。從最初的4名教師,逐步擴大到涉及運籌與優化、微分方程、概率論與數理統計、計算科學、最優控制、計算機應用等在數學建模中常用的學科方向的十多名教師,不僅解決了課程教學的需要,也促進了教師教學科研水平的提高。

在課程設置研究方面。根據我們這樣一類學校的實際情況,我們在不同專業的學生中開設了多種不同課時不同程度要求的數學建模課,滿足了各種不同程度不同水平的學生的需要。并在個別專業開設數學實驗必修課,同時面向全體開設了數學實驗選修課,把數學理論教學與數學軟件以及計算機實現進行了很好的結合,進一步豐富了數學建模教學的內涵。以及在幾個不同專業中開設了數學建模課程設計環節,有效地解決了大量一般學生如何加強數學實踐動手能力培養的問題。

在加強教學內容與方法的研究與實踐方面,并取得明顯成效。除了選用合適的優秀教材作為參考資料,更是投入精力編寫了適合我校的教學用書(即將在高教出版社出版)以及學生自主學習材料。數學建模教學的目的是能夠讓學生知道到什么地方找什么工具來解決什么樣的問題,我們堅持努力把研究式討論式的教學方法應用到數學建模教學中去。2000年開始,每年結合春季的數學建模教學工作,在五月底進行校內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該項活動推廣普及了數學建模教學,使更多學生的研究能力和實踐動手能力得到了鍛煉,同時也有力促進了數學建模競賽活動在地方性普通院校中的開展,促進了競賽水平的提高。

在教學改革方面。將數學建模思想融入到其他工科數學課程中去,并且在教學中注意強調討論式教學以及學生的自主學習。

在同類院校樹范性方面。2003年,該課程被確定為浙江省首批省級精品課程。通過幾年的建設,已初步建成較有特色的課程資源。充分提升了網絡工具的輻射作用,一方面加強了我校數學建模教學和競賽工作,以及數學建模課外活動的開展,另一方面對其他同類高校能起到較好輻射作用。另外,我校數學建模課程教師曾多次作為講課教師參加浙江省數學建模教練培訓工作,多次應邀到兄弟院校講課,也曾有多所院校到我校參觀調研。

通過幾年努力,完成數學建模教改研究項目《數學建模提高大學生綜合知識能力的探索與實踐》、《在工科院校中開設數學建模必修課和選修課的實踐》與《以學科競賽促進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四維互動”模式研究與實踐》,三項成果皆獲得浙江省教學成果二等獎。組織學生數學建模課外活動的開展,申報“新苗人才計劃”、“創新杯”并取得成功。自1995 年組織學生參加全國大學生建模競賽以來,共獲全國一等獎25項,全國二等獎41項,浙江省獎一等獎42項,二等獎48項,三等獎41項。2006年至今共獲國際一等獎8項,國際二等獎14項。取得了省參賽高校與全國高校中的優異成績。

通過參加數學建模活動,很多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科研能力得到了顯著提高,在畢業設計、實習和研究生階段的學習中表現出了明顯的優勢,得到用人單位和研究生導師的普遍認可。從2001年至今獲得“計算機世界獎學金”十幾位學生中,清一色在數學建模競賽中取得優異成績。而且隨著數學建模活動的不斷深入開展,各級領導和各行業的用人單位逐漸對數學建模在實際中的應用和人才培養中的地位和作用都有了新的認識。目前,數學建模活動在我校的開展,得到了越來越多同學的歡迎。數學建模活動不斷走向深入,由階段性轉向日常教學活動。在教學方面,由初期的只在優秀學生與部分專業學生開設選修課,發展形成了多個品種、多種層次、教學格局;在競賽方面,由初期的只參加全國競賽,發展到既參加全國競賽,又將參加國際競賽,同時每年舉辦校內競賽;在撰寫論文方面,由初期的只研究如何撰寫競賽論文,發展到現在與教師做課題與一般學術論文寫作,參加新苗人才計劃與創新杯等。

篇8

[1]魏連秋,張義紅.數學建模競賽對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影響[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2009,11(8):7780.

[2]姜啟源等.數學模型[M].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李大潛.數學建模與素質教育[J].中國大學數學,2004,(10):4143.

[4]張克新.依托數學建模競賽,促進數學教學改革[J].黃岡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13(3):4850.

參考文獻:

[1]李家才.論大學生創新素質的培養[J].教育創新,24(9).

[2]岳曉東.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之我見[J].高等教育研究,24(1).

[3]葉取源.創新人才培養體系的構建與實踐[J].中國高教研究,22(9).

[4]李玉華.大學生素質論[M].西安: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2OO1.

參考文獻:

[1]朱路芳.發揮科研在培養創新人才中的作用[J].國家高級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0.

[2]劉娟.高校應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J].彭城職業大學學報,2001.

[3]寧永錄.加強創新能力培養,造就跨世紀優秀人才[J].西安航空技術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1.

[4]張國才.團隊建設建與領導[M].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05.

參考文獻:

[1]文思隆著.合唱、指揮及中外合唱作品精選.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篇9

中圖分類號:G642.0?搖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34-0223-02

一、課程概況

數學建模課程是數學類專業的一門重要專業基礎課,也是面向全校學生開設的一門重要選修課。作為大學數學課程的后繼課程,本課程是培養學生應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工程和科技中的實際問題,其教學重點是培養學生用數學的思維、數學的觀點、數學的語言描述實際問題,利用各種計算手段解決問題,開闊學生數學應用視野,激發學生數學學習興趣。在以石油和石化為特色,工科專業為主的西安石油大學,本課程建設依托石油石化企業實際工程背景,不斷創新教學方法,積極開展數學建模競賽活動,并以競賽帶動教學和培訓,學生受益面逐年擴大。經過多年努力,本課程已建設成為有影響力的校級精品課程,本項目獲學校2012年教學成果一等獎。

二、教學團隊建設

師資隊伍建設是精品課程建設的首要任務與核心內容,在課程建設期間,通過穩定充實、培養提高,努力造就一支教學思想先進,學術水平高,年齡和知識結構合理,具有改革、創新和奉獻精神的高素質教學團隊。

本課程形成了相對穩定的教學、科研梯隊,有7名教師長期堅持從事本課程建設與教學改革,其中教授兩人,其他五位主講教師科研成果突出并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認真敬業,深受學生歡迎,指導學生參加數學建模學習與競賽,曾多次獲國家、省級獎。教學團隊堅持每周開展課程討論,定期舉辦學術報告,每年參加國家、省數學建模教學研討會,支持和鼓勵青年教師到重點院校進修,加強學術交流。近年來,共計發表學術論文45篇,出版教材5部,承擔科研項目13項,獲校教學成果獎2項,3人獲教學課堂優秀獎。

三、教學內容和方法改革

我校數學建模課程經過多年課程建設,克服了傳統大學數學教學中重理論推導、輕應用、強化習題訓練、應試教學方法等缺點,在教學內容和方法上不斷改革創新,已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主要表現在:(1)模塊式、案例式教學。本課程涉及到諸多數學領域,使得課程教學的組織及實施都具有相當的難度,學生接受起來較困難。因此,我們采用模塊式教學,將課程所涉及的主要內容按數學方法分為九個模塊,使模塊之間相對獨立,根據學生基礎和專業選擇講授,使學生易于接受。在教學方法上,采用案例式教學,直接由實際案例出發,在解決這個具體問題中再引出、介紹相應的數學方法和理論。這一教學方法有的放矢,針對性強,通過具體、個別的問題引入整體、一般性規律,比較符合人們的認識過程,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易于被學生接受,同時由于每一案例具有相對的獨立性和完整性,并無邏輯與次序上的關聯,便于靈活選取,有利于安排教學。(2)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式教學。本課程教學目的就是教授學生利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及相關專業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教學中一直堅持“實踐—理論—實踐”這一過程,從實踐中尋找問題,以理論方法解決問題,再回到實踐中檢驗問題結論。我們經常與石工專業教師聯系,讓他們提供相關油藏描述、鉆井振動、油氣滲流等方面的實際問題,數模教師和學生一起研討,將提供的問題轉化為數學建模問題,然后在教師指導下,學生完成問題解決的全過程,最后將解決結果反饋給專業教師,等待評價,并進行反復修改,直至滿意為止。(3)建模實踐與計算機應用軟件相結合式教學。本課程會涉及到眾多的模型求解、計算問題,這不是傳統的計算工具能夠實現的,必需借助計算機及其相關數學軟件。實際上,數學建模就是計算機科學應用到各學科、各種實際問題的最直接的課程,學生在這里可以將數學、各專業課程、計算機有機地結合起來。我們開展了計算機應用及相關數學軟件使用的教學,學習了MATLAB、LINDO等計算軟件,學生對模型的求解、計算能力大大提高,為解決實際問題提供了可依賴的結果。(4)作業與科技論文寫作相結合式教學。數學建模課程作業是解決實際問題的大作業,結果不是簡單的數值結果,要求學生按科技論文格式反映問題解決的全過程,為建模競賽論文寫作和畢業論文寫作打下基礎。

四、建模競賽與精品課程建設結合

我們以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作為平臺,以數學建模活動作為推動力,以培養學生創新為目標,精品課程建設期間開展了大量工作:(1)積極開設數學建模全校公選課,增加開課頻率,將每年開設增加為每學期開設,學生選修熱情高,每班由50多人擴大到100多人,學生受益面不斷擴大,近年來,累計選修學生2000多人,為競賽學生選拔打下良好基礎。(2)在全校范圍內成立大學生數學建模協會,定期舉辦講座活動,開展學生討論,舉辦校內競賽,發行數模協報,進行校際交流,成為學校有影響的社團。(3)建立數學建模實驗室,提供數學實驗和軟件培訓學習的良好場所,讓學生通過結合使用計算機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來學習數學或應用數學,實驗室向競賽學生全面開放。(4)開辟了“數學建模課程網站”,將課程內容、培訓內容、競賽指導等搬到網上,使廣大學生共享教學資源,及時與教師交流和溝通,定期公布一些有實際背景的數學建模問題,提供給學生進行研究。(5)堅持暑假集中培訓,利用暑假有利時間,對參賽學生集中培訓三周,內容包括論文選讀,模擬競賽,上機訓練等。(6)積極組織參加每年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參賽組隊規模逐年擴大,形成了“授課—培訓—校競賽—選拔—全國競賽”的參賽模式。作為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陜西省賽區的最早參賽院校,成功地參與、組織了歷屆競賽、評閱、學術交流等活動,教學和競賽取得了顯著成績,在全省同類院校中位于前列。近五年來,有1人獲得全國優秀指導教師,4人獲省優秀指導教師,組委會兩次獲得省優秀組織工作獎,學生獲全國一等獎2項,全國二等獎4項。

五、教學效果

本課程建設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主要表現在:(1)學生普遍喜歡這門課。選修人數逐年增加,學生評教結果均為滿意。(2)培養了學生的科學創新精神。參加課程的同學都能完成從實際問題到建立模型、求解,尤其是進行數值處理用計算機得到實驗結果的全過程,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選擇性。(3)通過教學、培訓、參賽,為信息與計算科學及數學與應用數學兩專業學生提供了初步的科研訓練機會,為畢業設計(論文)提供了大批素材,兩個專業畢業生累計有45名學生選題為數學建模方向。(4)培養了一批表現出色的學生,大大超出教師預期的水平。有些數學實驗報告觀點獨特,有一定的創見;有些課程大作業表現出學生使用計算機編程和作圖解決問題的特別能力;有些課程論文反映學生能查閱資料進行自學,對問題的發展作更深入的討論。這些都體現了學生的創造精神和應用能力。(5)將數學建模的思想融入大學數學基礎課教學中。如導數用于解決物理上的運動問題、經濟上的邊際問題;積分估算礦物儲量,交通流量量等;微分方程推導牛頓第二定律、物體冷卻定律、放射性物質衰變規律、溶液稀釋規律等。學生不但可以學會如何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反過來還能加深對抽象數學概念以及數學思想的理解。開設線性代數實驗,有效使用數學軟件,實現復雜計算與圖形演示,促進了數學基礎課程教學質量的提高。

總之,通過幾年的教學建設與實踐,數學建模的教學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激發了工科學生數學應用興趣,提升了學生的數學素養和創新實踐能力,為工科院校數學類基礎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進行了有益嘗試。

參考文獻:

[1]姜啟源.數學模型(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蒲俊,張朝倫,李順初.探索數學建模教學改革?搖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J].中國大學教學,2011,(12).

篇10

中圖分類號:G640文獻標識碼:A

0引言

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起源于美國,1985年,數學建模競賽走向國際化。我國于1989年開始開展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1994年起由我國教育部高教司和中國工業與應用數學學會共同主辦我國自己的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CUMCM),每年一次,并成為國家教育部規定的面向全國所有高校的四大學科競賽之一。

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的目的在于“激勵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提高學生建立數學模型和運用計算機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能力,鼓勵廣大學生踴躍參加課外科技活動,開拓知識面,培養創造精神及合作意識,推動大學數學教學體系、教學內容和方法的改革。”

我校(陜西服裝工程學院)于2014年起組隊參加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兩年間獲得陜西賽區一等獎兩項,二等獎三項。回顧過去幾年的工作,我校雖然在數學建模競賽中積累了一些經驗和體會,取得了一些成績,但總體上來說,我校的數學建模競賽的整體水平與國內一些高校的建模水平還相差甚遠。本項目結合我校近三年來數學建模競賽的管理模式,通過借鑒區內外其他高校一些好的做法,提出一套大學生數學建模團隊的管理模式。

1建模學生的管理

建模學生的管理主要包括學生思想認識和能力培養兩方面的管理。

1.1學生思想的管理

學生思想的管理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1)對每年參加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以及獲獎的學生,在校報上提出表揚,并在全校師生大會上為獲獎學生頒發證書以及物質獎勵。這樣便可提升數學建模在學生思想上的地位。

(2)組織專題講座,請學有專長的教師普及數學建模知識,讓學生從思想上初步了解數學建模和數學建模競賽,激發學生興趣。

(3)在暑期舉辦建模培訓班前,與學生簽訂培訓協議。從思想上約束學生,從而保證培訓質量。

1.2學生能力培養的管理

學生能力的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兩個方面:

(1)在全校理工科學生中開設數學建模及相關選修課程,學習基礎知識。

(2)在學校建立建模實驗室,成立校級建模團隊,借助實驗室這一平臺讓老師和學生平時在一起探討相關問題,并可以將好的成果公開發表,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和應用能力。

暑期開設校級建模培訓班,為九月份的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做準備,從基礎知識、相關軟件、典型例題的講解,到寫作方面的指導,最后以模擬數學競賽的形式,讓學生組隊完成模擬競賽題。通過這三個層次的培養管理,提升學生個人與團隊協作能力。

2建模教師的管理

教師的管理主要包括心理和能力兩個方面:

(1)通過教師座談會或集體獎勵機制,讓建模指導教師意識到指導教師之間不應該是完全獨立的,不僅僅是為教師個人的榮譽,更是為學生和學校的榮譽。

(2)定期參加數學建模的指導教師培訓會或研討會,提高自身水平。借助學校自己的建模實驗室這一平臺,通過指導學生,和學生一起探討并發表有價值的科研論文。

(3)建模競賽結束后,指導組的幾位老師舉行座談會,探討本次競賽題是否有可以延伸或推廣的可能性,如果可以,將指導的論進一步研究,并進行發表。

3建模實驗室的管理

對建模實驗室的管理主要包括兩個方面:

(1)借助校內建模實驗室,在學校建立自己的建模團隊(類似于大學社團),由教師和學生共同管理實驗室的設施。

(2)實驗室經費可分為兩部分,一部分來直接源于學校資助,另一部分通過學生和老師參加建模競賽獲獎或而獲得,并且經費由建模負責人管理。

4結論

本文提出一套大學生數學建模的管理模式,主要通過結合陜西服裝工程學院數學建模的現狀以及參加陜西省建模指導教師培訓班,與同行的學習、交流,從學生、教師以及建模實驗室三方面的管理進行了研究。希望能為各位同行提供參考。

基金項目:本文受陜西服裝工程學院教學管理研究基金項目(2016G001),陜西省教學改革項目(15BY132)資助。

參考文獻 

[1] 李大潛.中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泾川县| 蛟河市| 河曲县| 洛隆县| 上犹县| 恭城| 仲巴县| 英德市| 利津县| 青铜峡市| 明光市| 全州县| 和硕县| 长乐市| 阳曲县| 曲沃县| 长兴县| 苍梧县| 沙雅县| 中西区| 崇左市| 铜川市| 昌平区| 涞水县| 通河县| 灵璧县| 湘乡市| 咸宁市| 鹤峰县| 江都市| 长春市| 神池县| 游戏| 科尔| 海晏县| 陇南市| 家居| 陇西县| 嘉鱼县| 阿鲁科尔沁旗| 焉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