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2-22 09:24:06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西安工程大學專業,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院校推薦】
西安交通大學
西安交通大學是教育部直屬重點大學,其前身是1896年創建于上海的南洋公學,1921年改稱交通大學,是國內建立最早的高等學府之一。2000年由西安醫科大學、陜西財經學院與原西安交通大學組建成新的西安交通大學。西安交通大學是一所以理工專業為特色的綜合類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工商管理三大專業是行業第一。其電氣工程、機械工程、生物醫學工程、力學、數學、電子科學與技術等專業也是邁入全國前十,這些專業為同類型高校相關專業和本校的專業建設與改革起到示范帶動作用。
西北工業大學
人們提起西安,總會被她悠久的歷史所吸引。西安,古稱“長安”“京兆”。是舉世聞名的世界四大古都之一,是中國歷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影響力最大的都城,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中華民族的搖籃、中華文化的杰出代表?!扒刂葑怨诺弁醵肌报D―幾千年積淀下來的王者之氣帶來的憧憬與威嚴感是中國甚至世界的大都市都罕有比肩的。6000年建城史,1200年王城史,13朝古都……西安就像一位睿智的老者,既有著陜北漢子般的豪邁情懷,也有江南儒士的溫文儒雅。
西安的傍晚,太陽西沉,華燈初上,當城市的車流織成一片光錦時,漫步在小寨,抑或鐘樓,看著四周商賈林立,人群絡繹不絕,是否會讓你想到千年前大唐盛世“夜市千燈照碧云,高樓紅袖客紛紛”的繁華呢?千年的規劃讓西安的街道方如棋盤,四方通達,就算跨越了大半個西安城都不會迷路。同時,這里的每一條街道都有它的“功能”:鼓樓后面的回民街是回民聚居地,青石板路與仿明清的古建筑讓你感覺踏入了歷史的長卷,而你又是否知道,漢朝時這里是“絲綢之路”的起點:回民街的賈三包子、鏡糕、羊肉泡可以說是陜西最正宗的,你大可以在這里找一個店鋪坐下。就著這里的歷史韻味,大快朵頤:而從鐘樓南行,至南門東拐,一座雕花的牌坊傲然佇立在你眼前。上書“碑林藏國寶,書院育人杰”十個蒼勁的大字,這就是書院門。書院門得名于關中書院,曾是東林黨“聯鑣會講”之所……
西安是座歷史之城,但并不迂腐?!氨苯涢_,南曲江”成為西安經濟文化新中心,這兩地有產業園、世紀金花、賽高街區、國展中心、大雁塔、大唐芙蓉園、曲江海洋世界、大唐不夜城等經濟文化區,將歷史與現代完美融合起來。
西安高校:春風得意馬蹄疾
在這座曾擁有中國乃至世界最高教學水平的教學機構――長安太學的城市里,教育文化如源頭活水延綿不息,流過漢唐風韻、民國遺風后在這個世紀大放異彩。西安高校林立,名校眾多,這里的學習,是高手的較量,快樂卻不失競爭力。
西北第一高校――西安交通大學
由原西安醫科大學、原陜西財經學院與原西安交通大學組建的西交大,是教育部直屬綜合性全國重點大學。國家“211工程”“985工程”重點建設大學。西交大是一所綜合類大學,但以理工見長。管理科學與工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工商管理三大專業是行業第一,畢業生都深受500強企業的青睞。而其電氣工程、機械工程、生物醫學工程、力學、數學、電子科學與技術等專業也是邁入全國前十,每年為全國輸送了大批優秀學子。
西交大優秀,不僅在于學校本身,也在于西交大的學子。逛過交大BBS“思源星空”的同學都感嘆論壇太過冷清,而版主就會笑著調侃,因為交大學子都學習去了啊。為占一座在圖書館門口排隊都不新鮮了,網上盛傳一張圖片,片中眾多交大學子在校邊肯德基24小時營業廳里徹夜復習。學校為學生配備了高端個性化圖書館――用iPad裝配的圖書館,讓大家隨時享受高科技帶來的閱讀:就是一位普通的門衛會為每一個同學檢查自行車,為每一個沒氣的自行車打足氣。交大興慶校區與長慶公園連成一片綠海,在鋼筋混凝土建筑中為學生留下一片致學的象牙塔,走在其中,你終會明白,西交大無微不至的關懷。
交通業的泰斗――長安大學
坐落于古城西安的長安大學是“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由教育部、交通部、國土資源部與陜西省四方共建,在全國影響力不斷擴大。說到長安大學,不得不說說她的歷史。2000年。號稱“一?五?七”的三所部屬高校,西安公路交通大學、西安工程學院、西安建筑工程學院合并組建長安大學,原西安公路交通大學是公路交通領域實力最強高校,號稱亞洲唯一。公路交通行業“黃埔軍?!保憾靼补こ虒W院是全國五大地質學院之一,全球五大地質構造學說理論誕生于此:西北建筑工程學院則是建設部直屬七大建工學院之一,是西北地區建工人才的搖籃。合并后的長安大學,公路、交通、汽車、工程機械、土木、地質測量等相關專業都是強勢專業。
60年風雨崢嶸路讓長安大學歷久彌新。古城之南、渭水之濱,留下了每一位長大學子的夢想與努力。長大的學子是中國的鋪路人,杭州灣大橋、秦嶺終南山隧道、青藏公路無不沁有長大人的心血,他們讓天塹變通途,讓出行變樂趣。而求學長大,創新成了基調。“十一五”期間,學校共承擔陜西科技項目1300余項,其中陜西省“13115”重大創新科技項目、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省科技攻關項目等120余項,為陜西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長大學子也不甘落后,每年都有300余項專利出自長大學子之手。
國防七子之一――西北工業大學
“國防七子”是人們送給工業和信息化部直屬的七所高校的別稱,中國西部僅此一所,從此處也能看出西工大的實力。西工大是“211工程”“985工程”重點建設高校。西工大“三航”(航空、航天、航海)實力強勁,為全國“三航”項目提供了大量人才。“殲-10”戰機總設計師楊偉、總工程師薛熾壽、試飛總師周自全都畢業于此。同時,西工大的材料、力學、機械制造等專業排名全國前五,材料專業還下設陜西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旨在培養實踐與理論相結合的全方位人才,讓畢業生成為軍工企業的寵兒。
西工大擁有可以媲美浙江大學紫金港校區的長安校區,依山傍水,環境美不勝收,是名副其實的“山水園林型”校園。走在小路上,自由呼吸著新鮮的空氣,讓學習多了一份別樣的快樂。西工大不僅美在校園,更美在實力,我國第一架無人機,第一艘宇宙飛船,第一艘水下智能航行器等無不浸透著西工大人的心血與汗水。西工大還擁有亞洲唯一的試飛員學院。全國最大的無人機研究基地??梢哉f,西工大與中國航天事業結下了時代情緣。西安聚集了中國航天1/3以上的力量,而其中的主力就是西工大。西工大的實力,滲透在國防科技的各個地方,為國防作出了巨大貢獻。
西安大學之母――西北大學
把這個名字送給西北大學絕不為過,從陜西大學堂到國立西北大學,歷史上的國立西北大學是全國一流的大學??梢枣敲酪跃煷髮W堂為前身的北京大學。西北大學雖上承一脈,但向下卻是“枝繁葉茂”,國立西北大學中的許多院系分出經過幾次大的專業調整成為今天西工大、西外、陜西財經(并入交大)、西北農林等大學的源頭?,F在的西大是“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也因其燦爛的歷史被人們譽為“最值得尊敬的大學”之一。
一位西大的畢業生說:“西北大學為他的人生留下了兩個鮮明的意象,一個是太白校區北校門外綿延而過的古城墻,一個是逸夫圖書館前繁花盛開的玉蘭道?!蔽鞔竺?,甚至連校區的名字都很美――太白、長安、桃園,宛如天宮放在西安的幾顆明珠,古樸而自然。歷史給了西大濃厚的知識積淀。她的圖書館藏書規模和質量號稱西北首席,并藏有大量珍本、善本,為愛書的同學留一方墨香天地。同時西大被外界稱為“經濟學家的搖籃”“作家的搖籃”。經濟學大師遍布全國,甚至于中國四大頂尖經濟學研究機構領軍人物:北京大學――張維迎,清華大學――魏杰,國研中心――劉世錦,中國社科院――鄒東濤均為西大經濟管理學院畢業生,被稱為經濟學著名的“西大現象”。而西北大學考古學與北京大學并稱雙璧。依托于古都西安,更是如魚得水,考古科研能力居全國前列。同時,西大的中文也是西北大學優勢學科之一,這個培養出遲子建、賈平凹、雷抒何西來等近代文學大家的專業,依舊以飽滿的熱情為全國培養著中文英才。
西北教師的搖籃――陜西師范大學
教育部直屬大學,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高校,全國六個免費師范生教育院校之一,這就是陜西師范大學,培養高等院校、中等學校師資和教育管理干部的重要基地。作為師范類院校,師范專業自然無話可說,思想政治教育專業超過北大、復旦、武大等名校位列全國三甲。同時非師范類專業也有著很強的實力,如應用心理學、漢語言文學、歷史學都是國家級特色專業,陜師大就建有漢語言文學類的基地班與歷史創新實驗班,旨在于培養專業人才。
陜師大還稱成為西安“最小資,最浪漫”的大學。師范類院校每月會給師范類學生600元的補助,有了這些補助。吃飯的問題迎刃而解,生活自然小資起來。陜師大的食堂被譽為“西安最美味高校食堂”之稱,人們甚至開玩笑說在陜師大門口開餐館就是奔著破產去的。蛋糕店的紅豆奶油、學子二層的過橋米線、園丁的面和餃子、溢香樓一層的雜糧煎餅……總有一樣能滿足你的味蕾。陜師大的浪漫,很大程度上來自他們的圖書館。步入陜師大,四周古木參天,再往前走,一座青磚方瓦、爬滿藤蔓的建筑將會填滿你的視線,古樸莊重的建筑帶著一種隱隱的威嚴感沖擊著你的視野,那就是陜師大圖書館。一位走過了60多年風雨的老者。陜師大的圖書館設計也很有特色,內部小曲回廊,讓你在山重水復以為走到盡頭的時候又會柳暗花明。發現一個新的天地。自然而然地,她也成了相遇的絕佳場所。浪漫就在相遇中緩緩流動。
我的“長大”――不想說再見 劉亞偉
經過了兩次高考,我深知一切得來太不容易。理想的城市、理想的大學、理想的專業……當我拖著行李走出西安站臺時,踏出的每一步都格外珍惜,感受著這座期盼已久的城市的脈搏與心語。
雄偉的城墻、肅穆的鐘樓、精妙的銅車馬、秀美的驪山……每到一處,每睹一物,歷史的印記都在腦海中不停翻滾,讓我感受著十三朝古都的厚重磅礴:廣場上的輪滑青年、城墻上的自行車賽、東大街嬉笑的小情侶、長椅上歇腳的爺孫倆……這一切又是這么的親切與樸實。這就是西安,一座多元、包容的城市。
中圖分類號:TD80-4;G642
一、 引言
西安科技大學采礦工程專業是國家首批國家特色專業建設點,2011年被確定為教育部卓越工程師計劃實施專業[1],是學校首批教育部卓越工程師計劃實施專業之一,培養具有良好人文素養及國際視野,掌握煤炭資源開采理論與技術以及煤礦機械和電氣等應用知識,具備較強的工程實踐能力、工程設計能力、創新綜合能力及社會適應能力(簡稱“四能”),能在煤礦設計、建設、生產和管理部門從事主要技術工作,發揮主導作用的應用型高級專門技術人才。培養卓越工程師班學生成為“四能”型人才,是采礦工程專業卓越工程師人才培養的重點,而“四能”型人才培養過程中,實踐性環節對于學生四種能力的培養尤為重要,建立良好的實踐能力培養基地成為必然[2]。
二、 實踐基地建設存在問題分析
本世紀初,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煤炭行業步入“黃金十年”發展時期,企業效益得到了大幅提升。煤炭企業數量與產能的增加,刺激了煤炭企業對人才的強烈需求,國內有采礦工程專業的高等院校,如中國礦業大學、西安科技大學、河南理工大學等的采礦專業班級設置基本在8~10個班左右。但是學生人數的大量增加、企業對效益的追求及對安全問題的擔憂,使礦山企業不愿意接收學生實習,而高等院校由于資金投入的限制,不可能獨自去建立一個類似于生產礦山的實踐基地,高等院校學生的實踐環節問題突出。以西安科技大學采礦工程專業2012級卓越工程師班(采卓12)為例,學生有11周的生產實習任務,并在企業要完成采掘機械操作與維護,采掘施工管理,煤礦災害預防與應急救援案例分析3門課程,由于煤炭生產企業在當前效益大幅滑坡的情況下對共建實習基地積極性不高,個別能提供實踐基地的企業培訓中心收費過高,學校與學生均無力承擔,同時11周的生產實習任務對任何單個煤炭企業來說都難以應付,所以采卓12班的實習遇到了很大困難。資金、實習周期長與地點難以落實成為采礦工程專業實踐基地建設的難點。如何發揮學校與企業優勢,建立相輔相成實踐能力培養基地,培養學生良好的實踐能力顯得非常必要。
三、 卓越工程師實踐基地建設經驗
西安科技大學在采礦工程專業卓越工程師人才培養基地建設方面經過近5年的探索,有一些應用實際,形成了一些初步的經驗[3]。
(1)制定完善的采礦工程專業卓越工程師人才實踐能力培養課程。
西安科技大學采礦卓越班從2012年開始招生,每級招收1個班級28人左右。按培養方案課程設置,實踐能力培養包括測量實習1周,地質實習2周,認識實習(校內)2周,企業實踐(礦山認識)2周,生產實習11周,課程設計3周,畢業實習8周,畢業設計10周,總共39周,即總計有1學年的時間作為實踐性環節。同時,有7門課程在礦業企業由具有豐富現場工作經驗的企業人員擔任,分別為礦山測量工作實務、礦山地質工作實務、采掘機械操作與維護、煤礦電氣設備使用與維護、采掘施工管理、煤礦災害預防與應急救援案例分析、礦山法規與技術政策。因此,實踐性環節帶來的教學工作任務是非常重的,但有利于學生實踐能力培養。
(2)發揮現有實驗室優勢,在學校完成部分實踐訓練。
西安科技大學采礦工程專業2012年通過中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其實驗室建設得到了長足發展,并購置了大量先進的實驗設備。該專業實驗室2013年獲批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由礦山巖石力學實驗室、相似材料模擬實驗室、礦山模型實驗室、礦山工具與設備實驗室、礦山數字化實驗室和礦山儀器儀表實驗室6個主體實驗室組成。其中礦山工具與設備實驗室布置了現場所使用的電鉆、錨桿、單體液壓支柱、軌道、礦山監測等實物設備,并接受了礦山企業捐贈的絞車、液壓支架、采煤機等,學生可完成操作、組裝拆卸設備等認識實踐訓練;礦山數字化實驗室配備有采煤機與掘進機模擬設備,學生可在學習專業課基礎上完成操作訓練,熟悉開采工藝。該實驗室同時配備有35臺電腦,學生可在模擬環境中了解煤礦開拓系統,生產、運輸、通風各系統開采過程,可在電腦上分解組裝采煤機、掘進機各構成部件,提升了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
(3)繼續發揮煤炭企業現場實踐基地作用,進一步發揮現場基地功能。
學校實驗室所起的作用畢竟與煤礦企業井下現場環境有很大差別,采礦卓越班學生人數少,可以在煤礦現場采用多種實習方式。如西安科技大學采礦卓越班實習時既可以將28人作為一個整體參加現場某一個環節的實習過程,也可將28人分組,分別在煤礦生產科、調度中心、采煤班、掘進班、運輸隊等部門參加實踐培養[4],這樣實習效果顯著的,現場實踐基地的功能也得到了良好的發揮。
(4)創新培養模式[5],促進學生實踐能力培養。
為促進卓越工程師工程實踐能力的培養,西安科技大學采礦工程專業與煤礦設計院聯系,在學生生產實習過程中抽出3個星期左右時間,讓學生在設計院接受專門的煤礦設計訓練,熟悉礦井設計的井田開拓、采盤區設計、采煤方法設計等繪圖環節,使學生的繪圖能力與空間思維能力得到顯著提升。
四、 結語
西安科技大學采礦工程專業卓越工程師人才培養基地建設已經取得了一些成功經驗,但仍需持續探索與繼續改進,真正擔負起培養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的重擔,成為能在煤礦設計、建設、生產和管理部門發揮主導作用的應用型高級專門技術人才。
參考文獻
[1]潘艷平,包秋燕,江吉彬.基于卓越工程師培養的本科實踐教學體系改革[J].實驗室科學,2011,14(6):213~215.
[2]汪泓.打造卓越工程師搖籃培養應用型創新人才[J].中國大學教學,2010(8):9~10.
作者簡介:趙道利(1973-),男,湖北洪湖人,西安理工大學水利水電學院,副教授;郭鵬程(1975-),男,陜西府谷人,西安理工大學水利水電學院,副教授。(陜西 西安 710048)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2年西安理工大學水利水電學院教學改革研究項目“水利水電類專業學生實踐能力與創新意識培養模式改革研究”的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42.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079(2013)10-0185-02
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是大學生在教師的正確指導下,利用課余時間主動開展創新學習、創新研討和創新實踐等活動。但長期以來,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存在學生參與率低、科技創新活動長效機制缺乏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西安理工大學水利水電學院在學生科技創新實踐活動中不斷總結、改進,逐步探索出了一套組織與管理方法,促進了學生科技創新活動的良性循環。
一、水利水電類專業學生科技創新活動的改革與實踐
1.制定了一套學生科技創新活動管理的規章制度
西安理工大學以先進的教育理念和管理學理論為基礎,制訂了《西安理工大學科技競賽活動的管理辦法》、《西安理工大學關于加強學生創新教育的規定》、《西安理工大學關于對“挑戰杯”、數學建模、電子設計等競賽活動指導教師的獎勵辦法》、《西安理工大學“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管理辦法》等二十余項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管理的規章制度,就學生科技創新與學科競賽的組織機構、職責、競賽等級及分類、指導教師工作量計算、學生參加科技競賽活動的獎勵辦法等都做了具體而詳盡的規定。其中,對按期完成科研立項項目的學生和獲得各級競賽獎項的學生給予創新學分及獎金獎勵,在推薦免試研究生、選調生、雙優生、學年綜合測評、評優評先等方面優先考慮,營造了濃厚的科技文化氛圍,大學生科技創新教育的長效機制基本形成。
2.發揮學生科技協會和科技小組的組織、引領作用
為了更好地組織廣大同學參加科技活動,著力培養學生的科技創新意識,提高他們的科技知識和科技創造能力,促進學院學生科技活動的蓬勃發展,西安理工大學水利水電學院于2005年4月成立了學生科技協會,該協會由科普部、競賽部和調研部等部門組成,有計劃、有重點地組織發展各類與科技制作相關的學術研究及活動,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意識,提高了學生的科技知識及對科技創新的興趣。學生科協的主要工作有:
第一,“大禹講壇”。定期聘請學科相關專家、學者或優秀學生進行報告或學術講座,以此作為豐富大學生校園文化生活,提升活動品味,開闊科技視野,不斷增強學生科技創新意識的新平臺。
第二,形成相對固定的科技活動小組,定期開展小組活動。水利水電學院學生科協經過改組,首次以學生姓名命名科技小組,引領和帶動廣大學生積極參加科技創新活動。例如:趙明倉制圖小組以CAD、3DMAX等為輔助工具,培養成員對工程圖紙的理解,該小組組長趙明倉同學在2012年全國大學生先進成圖技術與產品信息建模創新大賽中獲得了水利尺規和水利全能兩個二等獎;楊博航模小組對有航模興趣的學生進行航模知識培訓,組織他們進行航模模型制作和調試,組織參加各項航模比賽,該小組組長楊博同學在2012年全國航空航天模型錦標賽中獲得了全國二等獎等多項獎勵。
3.以科技競賽為契機,培養提高學生的科技創新能力
創新能力是在掌握了一定的理論知識的基礎上進行創新與實踐的能力素質,是將知識用于實踐的過程,而參加科技競賽能有力地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參加科技競賽,尤其是“挑戰杯”等綜合性較強的競賽,都要求參賽者的知識面寬、動手能力強,因此在準備過程中要促使學生主動去學習一些相關的先進技術和知識,同時積極主動的參加各種培訓以系統地掌握相關知識,為學生創新實踐能力的培養奠定良好的理論基礎。
西安理工大學水利水電類專業學生參加的科技競賽主要有:“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和“挑戰杯”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全國大學生水利創新設計競賽;全國大學生節能減排社會實踐和科技競賽;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全國大學生工程訓練綜合能力競賽;全國大學生先進成圖技術與產品信息建模創新大賽;學校、學院舉辦、組織的其他學術科技競賽,等等。
4.加大對學生科技活動的資助和獎勵力度,推進水利水電類專業學生科技創新活動的開展
第一,以“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挑戰杯”和其他各類競賽為契機,積極組織教師和學生進行選題與立項申報,學校進行統一評審,從中擇優資助,并加強階段性考核。
“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每年資助20項學生創新性實驗項目,每項資助0.5萬~1萬元,主要用于購買必要的實驗耗材、元器件、圖書資料以及相關調研、學術交流等。學生按計劃完成項目并經驗收合格后,可獲得2~4個創新學分。
學校要對參加“挑戰杯”、水利創新設計大賽和節能減排大賽等的申報作品提前在校內進行多次評審和改進,對創意較好并能按期完成各階段任務的作品按其等級高低進行分級資助。對前期立項資助但未按期完成作品的資助經費予以收回;對前期自籌經費項目,只要最后能達到最終資助要求,也按相應資助額度補差。這種資助方式可以確保有限經費的合理使用,而且通過多次校內公開評審和答辯,可以加深學生對作品的理解,便于學生發現作品缺陷并及時改進,提高科技作品的質量;同時,這種公開的評審和答辯可以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學生科技創新活動中來。
第二,科技作品完成后,學校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各級各類競賽,對獲得較好成績的項目進行獎勵,促進學生科技創新活動的可持續發展。
第三,為進一步加強企業與高校的合作和聯系,推動學校教育事業發展,鼓勵在校學生勤奮學習、刻苦鉆研、積極參加科技創新活動,提高創新能力,2012年起,西安理工大學與江蘇吳江經濟技術開發區簽署協議,由該單位向西安理工大學捐贈50萬元,設立“吳江經濟技術開發區創新獎學金”,創新獎學金重點資助學生開展的科技發明、制作、設計及分析等相關科技活動。該獎學金將連續5年,每年以10萬元獎勵20名在科技創新方面有突出成績的在校本科生,每人獎勵5000元人民幣。
5.以校內開放實驗室和工程訓練中心為基地,支持學生制作樣機并進行調試
全校各實驗室均向學生免費開放,提供所需要的實驗設備,做到保證使用,悉心指導。
第一,西安理工大學水利水電實驗教學中心主要有水力學、水利水電工程、水資源與農業水土工程、動力工程和水利電力自動化等實驗室,學生只要提前預約,均可在實驗室開展相應的試驗或研究工作。
第二,學校的“機械工程實驗中心”、“精密儀器實驗中心”、“‘三電’實驗教學中心”、“材料科學與工程實驗教學中心”和“現代分析測試中心”等實驗室均可面向學生開放,極大地方便了學生的科技創新活動。
第三,學校的工程訓練中心為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配備有各種原動機、傳動機構、執行機構、部分小型先進加工設備和常用工具等,學生在該中心可根據作品的設計方案,親手制作樣機,并完成測試、試驗和改進等工作;對于無法做出樣機的作品,也可以用計算機軟件等手段實現動態演示,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6.針對水利水電類專業的特點,積極開展以社會調查為主的科技創新活動
在西安理工大學水利水電類專業中,電氣、熱動專業(水動方向)的學生依托其專業,可以開展機械、電子、控制和信息技術類的科技活動,而水利水電工程和水文及水資源、農業水利工程等專業的學生由于缺乏機械、電子和控制方面的基礎,制作科技作品不是其強項,針對這種情況,學院要積極組織教師和學生針對當前水利水電行業的一些熱點問題,引導學生確定調研工作的總體方向,選準調查實踐活動的突破口,組織學生提前準備好調查提綱,明確調查目的、調查范圍、調查地點、調查對象和調查的重點,并設計統計表格或調查問卷等,學生經過充分的準備,帶著問題深入實踐,獲得相應的調查結果并有針對性地提出相應的建言,最終形成社會調查報告或學術論文,也可作為作品參加“挑戰杯”等競賽。
例如:近年西安理工大學水利水電類專業學生完成的社會調查報告類作品主要有:“西部大開發中水資源利用極限及臨界調控模型”、“長安八水及社會經濟生態環境調查報告”、“面向生態的黃河流域二次配水仿真模型研究”、“城市水問題現狀分析與節水方案研究——以西安市為例”、“渭河徑流過程變化對涇渭濕地水文的影響”和“西安市高校節水調查及對策研究”等,這些作品參加各級各類競賽均取得了較好成績。
二、結語
通過開展科技創新活動可以促進大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培養學生的科技意識和創新精神,使學生完善知識結構,提高實踐能力,縮小理論教學和社會實踐的距離。
西安理工大學水利水電類專業通過多年的實踐,已有70%的教師指導學生參加各級各類競賽,全部學生參與了各類實踐與創新活動,超過50%的學生參加了“挑戰杯”、水利創新設計大賽等科技活動,獲得了優異的成績,學生科技創新活動實現了良性循環。通過參加各類科技創新實踐活動,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明顯增強,深受用人單位的歡迎,總體評價為“基礎扎實,知識面寬,應用能力強,創新素質高”。
參考文獻:
[1]周培松,孟三愛.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的調查與思考[J].科技創業月刊,2006,(12).
[2]全洪兵,張紹榮,李彥.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的現狀與思考[J].重慶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4).
[3]蔡安江,郭師虹,阮曉光.淺談大學生科研創新能力的培養[J].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3).
我國20世紀末開始試辦獨立學院,它是依靠社會力量舉辦高等教育的新事物,作為一種新興的高等教育模式,到現今已成為我國高等教育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種辦學形式。這種模式是社會資金資源與公辦高等學校的無形資產品牌結合的產物,在提高本科教育資源的增量下,特別是在發展優質本科教育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根據調查顯示,經教育部批準或確認的獨立學院全國共有322所,陜西省就占有12所:西安交通大學城市學院、西北工業大學明德學院、西安建筑科技大學華清學院、西安財經學院行知學院、西北大學現代學院、西安科技大學高新學院、陜西科技大學鎬京學院、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長安學院等。
獨立學院經過五年的過渡期,那么過渡期是如何度過的?我們通過調查陜西省的12所獨立學院,研究和分析這些獨立學院在過渡期的具體策略和方針。
一、陜西省獨立學院成立概況
西安交大城市學院、西北大學現代學院、西安建筑科技大學華清學院、西安財經學院行知學院、陜西科技大學鎬京學院、西安工業學院北方信息工程學院、延安大學西安創新學院。經教育部批準成立的這7所成為陜西省首批獨立學院,2004年面向陜西省招生5700名,已列入2004年陜西省普通高等院校第三批本科統一招生計劃。2006年長安大學興華學院和西安理工大學高科學院成為陜西省獨立學院。
二、獨立學院的辦學特色
西北工業大學明德學院:學院依托西北工業大學雄厚的綜合辦學優勢,根據社會發展需求以及現代科技發展趨勢設置專業,突出電子信息、先進制造、人文藝術和現代經濟與管理等學科專業特色,在專業建設方面已逐步形成品牌和特色。學院適時調整、優化課程結構和充實教學內容;重視實踐性教學環節和質量,確保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
陜西科技大學鎬京學院:鎬京學院將“簡約高效,追求卓越”確立為立校之本,強校之策,建立了完善的課堂教學,科學實驗和社會實踐相結合的教學體系。把教育目標、人才培養、治校傳統和理性精神凝聚成合力,把建立學院先進大學文化放在首位?,F設有經濟管理系、信息工程系、服裝工程系、生命科學系、基礎部五個系部。
西安科技大學高新學院:西安科技大學高新學院充分發揮西安科技大學的優質教育教學資源,突出“產、學、研”相結合的辦學特色,已成為一所特色鮮明、管理規范的普通本科獨立學院。學院發揮其在能源地礦及相關領域學科優勢,面向高新技術和新興產業人才需求,開放辦學,突出產學研相結合的辦學特色。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華清學院:西安建筑科技大學華清學院是一所以土木建筑類學科為特色,以工程技術、經濟管理類學科為主體,兼有藝術等學科的教學型本科院校。學院秉承“以生為本、和諧發展,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教育理念,堅持“高起點、嚴要求、懂理論、強實踐”的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目標。
西北大學現代學院:學院確立了“為國家和社會培養社會精英和適用人才”的人才目標。第一步成為陜立學院的領先學院,該目標已實現。第二步成為國內一流的品牌型大學,現正在開始努力。第三步成為世界一流的品牌型大學。
西安交通大學城市學院:學院按照“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辦學理念,貫徹拓寬知識、強化實踐、增強能力、提高素質的人才培養指導思想,堅持實踐訓練四年連續不斷線、素質教育貫穿培養全過程,以培養基礎好、技能強、素質高的可持續發展應用型人才為目標。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長安學院:學院依托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優良的辦學傳統,面向中西部地區社會經濟發展需要,面向“IT”行業、面向企業生產應用第一線,突出電子信息專業特色,突出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特點、突出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培養模式,面向“IT”行業,面向企業生產應用第一線,培養高素質、能力強的 “一流工程師和管理者”。
西安工業大學北方信息工程學院:學院在繼承母體學校優良傳統基礎上,銳意改革和創新,逐步形成了“注重工程實踐,突出信息技術”的鮮明辦學特色,成為一所受到考生廣泛關注和企事業單位青睞的,培養應用人才的本科教學型大學。
長安大學興華學院:學院以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為己任,秉承“以人為本,質量立校,專家治校,人才興校,品牌強?!钡霓k學理念,嚴謹治學,嚴肅治教,嚴格治校,積極推進教學質量保證體系建設,優化人才培養模式,完善人才培養方案,強化學生創新精神,辦學水平不斷提高。
西安理工大學高科學院:學院積極探索并努力實踐復合型、應用型、創新型高素質的人才培養模式和“卓越工程師”人才培養方法,培養綜合素質全面發展的具有很強的競爭能力和對崗位的適應能力的應用型高級人才。
延安大學西安創新學院:延安大學西安創新學院充分發揮體制優勢,大力開展師資隊伍建設和辦學條件改善工作;狠抓制度建設,科學管理,規范辦學;堅持以學生為本,因材施教,科學育人。著眼于人才市場需求,優化專業結構,深化教學改革,突出技能訓練。堅持“質量立校、特色取勝”的辦學理念,致力于培養適應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西安財經學院行知學院:學院按照“培養應用型創新人才,建設教學型大學”的辦學宗旨,堅持“面向社會需求,服務經濟發展,學以致用為本,不斷開拓進取”的辦學定位,秉承“行知合一,開放辦學”的辦學理念和“樂于奉獻,勇于創造,手腦相長,行知合一”的行知精神,圍繞國家尤其是陜西省區域經濟發展的需要,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中心,突出辦學特色,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
三、師資力量
西北工業大學明德學院:學院現有專職專任教師519人,其中,正高級職稱62人,副高級職稱103人,教育部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6人,國家級教學名師4人,陜西省教學名師10人。
陜西科技大學鎬京學院:學院構建了一支以陜西科技大學著名教授、教學名師、教學標兵為核心,自己培養的中、青年教師為主體的“學有專長、經驗豐富”的專任教師隊伍?,F有專任教師369人,其中著名專家教授56人,副教授77人。學院采取三項措施:一是千方百計吸引陜科大優秀教師到鎬京學院把關任教。二是加強內部管理和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并完善激勵機制。三是高度重視青年教師的選拔、培養、使用和提拔。
西安科技大學高新學院:學院現有專任教師500余名,其中副教授以上職稱占教師人數40%,碩士以上學歷教師占教師總數90%,形成一支以西安科技大學優秀教師和學校專職教師為骨干,企業“雙師型”教師為輔助的高素質教師隊伍。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華清學院:學院專職教師近700人,具有高級職稱的教師占教師總人數的60%。學院積極推進學科建設,面向社會需要開展科研工作,現有省級重點精品課程1門,省部級科研21項,省級教改課題12項,主(副)編教材16本,出版學術專著15部,省級以上科研獲獎22項。
西北大學現代學院:學院聘請西北大學相關院系負責人或骨干教授擔任學院的專業學科帶頭人,學院的主干課程也主要由西北大學教師任教。任課教師以西北大學教師為主體,來自重點一本大學的教師占80%以上,高級職稱高于50%。學院實行有組織上晚自習制度,輔導員跟班聽課制度。學院主張師道尊嚴,對新任課教師進行院領導約談,對教師實行坐班管理,開展學生評教活動。
西安交通大學城市學院:學院現有教師近600名,45%具有高級技術職稱;80%具有碩士以上學歷;享有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7人,省級教學名師4人,院級教學名師2人,教育部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3人,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獲得者7人,國家級精品課程負責人3人,省級精品課程負責人1人,外籍教師5人,雙師素質教師15人。學院的招生生源充足,錄取的學生中相當大一部分在二本線以上,招生質量位居陜西省獨立學院第一,處于全國同類院校前列;近三年就業率均達到95%以上。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長安學院:現有教職工2860人,專任教師1536人。
西安工業大學北方信息工程學院:學院現有專任教師530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90余人,占教師總數的36%,95%的教師具有博士、碩士研究生以上學歷;40%的授課教師來自西安工大,滿足了教育教學和人才培養的需要。
長安大學興華學院:學院是批準授予學士學位的單位,15個專業具有學士學位授予權。學院領導、教學負責人、任課教師等主要從長安大學選聘。
西安理工大學高科學院:學院共享理工大學優質教學資源,一大批理工大學著名博士生導師、教授、博士擔任各學科和專業的建設負責人,一線教學高級以上職稱教師占70%以上。
延安大學西安創新學院:現有教職工480多人,其中教授24人,副教授66人,博士、碩士259人。已建成并投入使用5個基礎教學實驗室,8個專業基礎與專業實驗室,共43個實驗分室和11個實習實訓基地。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價值3100萬元。圖書館藏書約28萬冊,校園網與延安大學聯網使用,實現了電子圖書資源共享,可以為師生提供較為豐富的網絡信息服務和數據資源。
西安財經學院行知學院:現有專任教師455人,其中具有副高級以上職稱的146人,并聘請了西安財經學院、陜西師范大學18名教授作為專業帶頭人。
四、在校學生人數
西安工業大學北方信息工程學院現有在校生人數9629人;長安學院興華學院現有在校學生6000人左右;西北工業大學明德學院在校生規模1.1萬余人;延安大學西安創新學院在校生8300余人;西安財經學院行知學院現有在校生8651人;西安科技大學高新學院在校學生近1.5萬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學華清學院現有全日制在校生近11000余人;西安交通大學城市學院目前有全日制本科學生11677名;陜西科技大學鎬京學院在校生約16000人左右;西安理工大學高科學院現有學生1萬余人。
五、生存狀態及策略
與母校合辦的獨立學院有:西北大學現代學院、西安財經學院行知學院、陜西科技大學鎬京學院、西安工業大學北方信息工程學院、延安大學西安創新學院、西安科技大學高新學院、長安大學興華學院、西安理工大學高科學院。
升為二級本科獨立學院的有:西安交通大學城市學院、西安建筑科技大學華清學院、西北工業大學明德學院。
撤銷的獨立學院有: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長安學院。
獨立學院經過五年的過渡期,迎來了十年的發展時期,根據學院辦學規模和教育資源的實際情況,在五到十年內逐步完善獨立學院的建設發展策略。
1、特色策略
現代高等教育的發展日益進入深刻的、更加激烈的競爭時代,如果一個獨立學院把所有的專業都辦成特色專業,這是不可能的,但如果集中力量根據自己的層次辦出屬于自己的特色,這是絕對可以的。獨立學院要發揮自己的母體學校資源和投資的優勢,在專業選擇上和高等學校一二本區分開,去除一些傳統的、萬金油的專業,選擇一些屬于自己特色的專業,在辦學理念上堅信獨立學院要走一條實踐應用能力的道路。
2、創新策略
隨著獨立學院的不斷發展,創新策略的意義不斷地凸現出重要的作用。思維上的創新是獨立學院通往新教育的一種新型發展模式,學院的建設需要創新,這是學院發展的不竭動力。另外,創新并不是指空想,而是應當根據學院具體情況,從實際出發突出培養應用型能力的人才,增加舉辦校園的創新型活動,讓學生真實的參加到活動中,運用自己的知識和能力去完成活動任務。在學院的管理工作上創新策略需要獨立學院轉變原有的工作思路、調整組織結構、改革教學的形式和內容。同時,也要展開教學活動的創新思維培養,在教學環節的設計上加入創新思維訓練,培養學生對學院的認同感和凝聚力,以便提高學生的創新性和能動性。
3、全球化策略
在全球化的驅使下,獨立學院已經意識到與國際教育活動接軌的重要性,這對獨立學院未來的發展有著不可估量的前景?,F在獨立學院與其他國家的教育機構建立了教育教學之間的交流合作等,包括學生的交流、教師的交流、教學方式的交流,學生的交換給他們提供學習和體驗不同國家的文化、課程的機會,而且也鍛煉他們獨立生活的能力,從而擴大學生的視野和就業范圍,更重要的是讓他們獲得人生經歷的一筆財富。教師之間的交流,無論是國內的教師出去還是國外的教師進來,這種方式都是一種互惠互利的效果,教師把自己的人生經歷,對事物的觀點和看法分享給更多地人,而且教師們也可以學習和了解不同國家在教育方面的不同,從而提高教師隊伍的素質和質量,幫助教學方式和方法的調整和改變,例如,教學形式上國內一直都遵循的是講臺形式,而且國外有些國家會采用圓桌的方式教授課程,雖然根據我們中國的國情做到圓桌授課還需一些時間,但是我們可以發現圓桌授課的重點是教師可以充分的了解每位學生的想法和觀點,那么國內的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也可以用其他的形式體現出對學生的重視,采用分小組先討論,之后各派一名代表闡述小組的觀點,這種教學方式既了解到學生們的觀點,又可以增進他們的交流合作,同時,教師的交流不僅幫助教學方式的改變,而且也豐富授課的內容,在課堂上出現的形象更加生動,不再是紙上談兵的傳授知識。
與全球教育活動接軌的方式,不僅可以提升獨立學院的競爭優勢,完善學院在全球化影響下的教育教學質量,而且也通過互動的活動方式,讓世界感受和了解獨立學院的教育發展模式,在引進國際先進的教育教學方式的前提下,增強獨立學院的開放意識,建立一種契合國際視野的教學理念,在學院的建設和教育上追隨全球化的腳步,不斷向前發展進步。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令(第26號).獨立學院設置與管理辦法.
以3100811001號碼為例,3為本科生,10為入學年份,08為學院代號,11為專業代號,001為專業內學生編號。
西安理工大學簡稱西安理工,坐落于古都西安,建于1949年5月1日,其前身是北京機械學院和陜西工業大學于1972年合并組建的陜西機械學院,1994年1月經教育部批準更名為西安理工大學。學校是國家“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重點建設大學,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高校,陜西省高水平大學重點建設院校之一,是24所中國研究生院院長聯席會擴大高校之一。
(來源:文章屋網 )
關鍵詞:城市規劃專業;教學模式;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TU984;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2909(2012)04-0041-04
隨著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的進一步推進、關中—天水經濟區的建立、西咸新區的成立,未來陜西必將成為西部開發的重點之一,其發展需要大量的城鄉規劃人才。西安工業大學作為陜西省的普通高校,應在區域社會經濟發展及高層次應用型人才資源開發中發揮積極作用。如何增強學生的規劃實踐能力及社會適應能力,充分結合省域及地域特征,形成自身的專業特色,是該校城市規劃專業本科教育必須探索和解決的問題。
一、專業發展現狀
(一)國內發展現狀
中國自1956年第一次出現城市規劃專業,發展至今已有50多年的歷史,期間歷經各種變故,但自1978年恢復城市規劃專業至今,亦有30年的歷史[1]。在這期間,開辦城市規劃專業的學校由最初的30余所發展到今天的180余所,取得了巨大的成績[2]。在這180余所院校中,主要分三大類別,以工科建筑學專業為主建立城市規劃專業的院校(代表院校清華大學、同濟大學等);以文科地理學專業為主建立城市規劃專業的院校(代表院校北京大學、南京大學等);以及包括以林業、農業風景園林專業為主建立城市規劃專業的院校(代表院校北京林業大學、南京林業大學等)[3]。由于各個院校的專業背景、辦學時間、辦學特色不同,因此各院校應結合各自實際,創立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學體制和專業培養模式。
(二)專業發展現狀與不足
西安工業大學是一所省屬普通二類本科院校,其城市規劃專業產生于建筑工程學院,是典型的依附于土木工程而建立的城市規劃專業。該專業自2002年創辦至今已有8年歷史,共培養4屆250多位畢業生,為區域經濟發展作出了一定的成績[4]。2009年基于專業發展及與國內絕大多數院校接軌的考慮,學制由4年制改為5年。在取得長足發展和進步的過程中,也出現了如下不足。
1.教學環節有待加強
西安工業大學城市規劃專業雖然起步較晚,但經過近10年的辦學發展,已由最初的1個班、2~3名專職教師,發展成為如今2個班、10余名專業教師及數名兼職教師的規模。在發展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在教學過程中也暴露出如下不足:(1)從觀念層面看,還停留在“重理論、輕實踐”的理念中,難以適應當前社會對于學校、專業的定位。(2)從師資隊伍看,由于對教師隊伍學歷的高要求,使得現有師資隊伍多偏重于理論型,大都缺少工程實踐經驗,特別是缺少在規劃設計及相關領域一線的工作經驗。為此,雖然課堂理論教學水平不斷提高,但學生缺乏對專業實踐的認識,學生所學知識與社會脫節,在求職中社會認可度也受到限制。
2.教學體系不夠完善
西安工業大學城市規劃專業在2009年由4年制改為5年制,教學要求、教學體系等隨之發生了重大變化,然而與國內開設此專業的老牌院校(此處指建筑老八校建筑老八校指在建筑學及規劃學教學、科研等方面突出的八所院校,它們是最早開辦與建筑有關專業的學校,也是最早畢業后有建筑學學士、碩士專業學位授予權以及建筑學一級學科博士點的學校,分別是:清華大學、同濟大學、東南大學、天津大學、哈爾濱建筑大學、華南理工大學、重慶建筑大學、西安建筑科技大學。)相比,該校城市規劃專業教學體系仍處在探索階段。在教學目標、教學理念、教學方法、實踐教學地位、課程設置等方面都需要有更加完善的體制作保證。例如:在實踐教學環節,為保證高年級學生頗有成效地在設計單位完成一年的實習,就必須要求課程設置更加緊湊、教學環節更加靈活、教學監控更加嚴格,這樣才能使高年級學生從容應對找工作、實習、考研等帶來的壓力,使學生能夠從中受益。
3.實踐教學急需提高
實踐環節是城市規劃專業發展的核心,是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關鍵。實踐教學的質量如何成為城市規劃專業教學的關鍵。目前該校實踐教學從內容到時間安排與同類院校相比差別不大,如實習類課程包括土木工程認知實習1周、工程測量實習1周、城市參觀實習2周、城市規劃師業務實踐4周、畢業實習14周;課程設計類包括場地設計課程設計、城市市政工程系統規劃課程設計、居住區規劃課程設計、城市中心區規劃課程設計、城鄉總體規劃課程設計各1周;實驗類包括模型設計32學時、城市規劃快速設計64學時等。
雖然實踐環節并不少,但是真正走出課堂;參與社會的機會甚少。這導致學生作規劃設計之前缺乏系統的社會調查,設計思路和設計理念難免主觀臆斷,缺乏實用性和客觀性,學生進入社會后無法快速融入實際設計項目,實現
快速對接。
與其它新辦城市規劃專業院校一樣,雖然實踐性教學環節已經得到大家一致認可,并在教學的安排中占有相當大的比重,然而學生的實踐能力仍是最薄弱的環節[5]。
二、教學模式探索
(一)加強實踐型師資隊伍建設
目前,我國本科高校中有1047所開設了工科專業,占本科高??倲档?1.5%;高校共開設14085個工科本科專業,占全國所有本科專業總數的32%;高等工程教育本科在校生人數達到452.3萬人,占高校本科以上在校生規模的32%。中國培養的工程技術人員的總量雖位居世界前列,但合格的工程人才在世界的排名并不靠前。世界經濟論壇《2012-2013年度全球競爭力報告》顯示,美國81%的工程專業畢業生能夠立刻勝任工作,而中國只有10%。這說明我們高等教育存在與社會需求相脫節、學生實踐能力薄弱等問題。為推動采礦工程專業本科教育改革,建設更為合理的采礦工程專業教育體系,采礦工程專業認證于2007年開始試點,目前已有中南大學、東北大學、湖南科技大學、和北京科技大學等15所高等院校的采礦工程專業進行了專業認證。
一、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內涵
根據《全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專家委員會章程》,我國開展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目標是:構建我國工程教育的質量監控體系;建立與注冊工程師制度相銜接的工程教育專業認證體系;促進我國工程教育的國際互認,提升國際競爭力。1989年,由來自美國、加拿大、英國、愛爾蘭、澳大利亞和新西蘭6個國家的民間工程專業團體簽署了《華盛頓協議》,該協議主要針對國際上本科工程學歷(一般為四年)資格互認,確認由簽約成員認證的工程學歷基本相同,并建議畢業于任一簽約成員認證的課程的人員均應被其他簽約國(地區)視為已獲得從事初級工程工作的學術資格。目前,這已成為國際工程師互認體系中最具權威性、國際化程度較高、體系較為完整的協議,為工程教育提供了一個國際化的標準,給各高校的人才培養定位、課程體系設置提供了參考。截至2014年,已有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俄羅斯、韓國、日本等15個正式成員和德國、印度、中國等6個預備成員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標準》,是我國現行的最權威的工程教育本科專業認證標準,該標準由通用標準和專業補充標準組成。其中通用標準包括學生、培養目標、畢業要求、持續改進、課程體系、師資隊伍、支持條件七項內容。從整體來看,我國的認證標準體系與美國相近,都是由基礎標準和專業具體標準構成。
二、我國采礦工程專業認證的必要性
采礦工程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工程學科,以礦業工程為主,集地面、地下建筑、爆破工程、礦業技術經濟于一體,屬于多學科、寬口徑工程專業。中國加入《華盛頓協議》,意味著我國工程教育認證體系和認證結果將得到《華盛頓協議》簽約國家和地區的認可,對將來學生走向世界提供國際質量標準的通行證。這對于采礦工程專業的發展來說,是一個挑戰,也是一個契機。與全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接軌來建設采礦工程專業,可以更加明晰采礦工程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教育基本標準和改進發展方向。更加規范了在校學生實現對知識、技能等需求提供保障的措施,為即將畢業的學生就業并獲得職業資格提供了前提。通過全方位的專業認證建設,可以更加明確和細化人才培養目標、優化課程體系、整合教學資源、提升教師工程教育素質,促進采礦工程專業的良性發展并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所以,從自身發展需要、專業競爭力需要以及保證和提高工程教育質量等幾方面考慮,采礦工程專業實施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是迫切需要的。
三、專業認證背景下的采礦工程專業教學改革
采礦工程專業認證的關鍵問題是確定專業培養目標、課程設置及教學內容符合專業規范和專業認證標準。根據我國采礦工程專業規范和2015版專業認證標準要求,以西安科技大學采礦工程專業以例,在專業認證背景下,可在以下方面進行一系列教學改革。
(一)整體設計培養計劃
專業規范是指高等學校在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研究與實踐的基礎上,對專業知識、課程體系、實踐教學環節以及相應的參考指標進行整體設計,并對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培養規格、教育內容、教學要求、教學條件、質量標準等給出定性描述和量化規定。專業認證更加注重的是其所培養學生具備的科學素養和從業能力。采礦工程專業是一門工程應用型很強的專業,需要從社會發展的人才需求變化、地域特色、學校對人才培養的理念以及學生的發展潛質等方面對人才培養目標進行定位。圍繞培養綜合型環境工程人才,以行業發展需求為動力,以工程專業認證標準為依據,建立具有比較優勢的采礦工程專業的有機整體。西安科技大學吸取認證專家的建議,從內部挖掘缺陷,進行培養目標、課程體系等方面的深度改革,順利通過認證,便是一個很好的案例。陜西、甘肅、寧夏、青海等西部省份是我國未來發展的能源基地。因此探索培養能直接參與西部以至全國礦業工程的采礦工程專業人才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西安科技大學的采礦工程專業設置在能源學院,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強大的教育科研平臺,因此,能夠在加強煤炭地下開采教學研究的基礎上,通過知識擴展,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培養出具備固體礦床開采基本理論和方法,能在礦山開采(含地下開采和露天開采)、巖石工程、地下工程等領域從事規劃設計、建設施工、生產管理、安全監察和科學研究等工作的高級復合型工程技術人才,滿足社會對采礦專業人才的需求。
(二)優化課程體系
為了滿足預期畢業生的能力,課程設置要服務于專業培養目標,要能保證畢業生獲得進入該專業領域從事職業工作的技能。采礦工程專業的課程體系首先要包括數學與自然科學類課程、工程基礎類課程、專業基礎類課程和專業類課程這四類認證標準里要求的基本內容,還應在此基礎上精心挑選增設采礦新技術等課程,凸顯學校的辦學特色。另外,為了促進企業需求與學生培養之間的聯系,在確定課程體系設置時邀請了企業或行業相關專家參與,充分了解用人單位對人才能力的需求傾向,并根據西安科技大學的辦學特色,科學合理地設置課程體系。修訂后的課程體系由四大模塊組成,包括通識課程、基礎課程、專業及專業基礎課程和實踐教學環節。通識課程和基礎課程按一般工科要求設置,使學生主要獲得基本能力;專業及專業基礎課程是采礦工程專業的主干課程,培養其核心能力和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實踐教學環節使學生能夠將所學的各種理論進行有機整合,合理運用到實踐中,提高其工程實踐能力。
(三)強化實踐教學
實踐教學是理論聯系實際、培養學生在掌握科學方法的基礎上提高動手能力的重要環節,工程教育認證把對實踐教學環節的考查放在突出位置,明確提出要設置完善的實踐教學體系,對培養學生的工程應用能力要求高。采礦工程是一個工程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在專業培養計劃中要始終將本科生工程實踐能力的培養貫穿于本科教育的全過程。首先,整合學科優勢,形成多層次的工程實踐和創新能力培養平臺。西安科技大學的采礦工程專業建有國家級“采礦工程實驗教學中心”,有省級教學團隊,這些都為專業人才的特色培養提供支撐平臺。專業實驗室向各年級學生開放,鼓勵學生參加開展課外科技活動和“挑戰杯”等科技競賽活動,安排學生利用課外時間直接參加教師科研項目的部分工作,以增強科研意識和能力。其次,開展校企合作。在保障和加強現有實習基地建設加強投入的基礎上,通過校企合作、產學研教育,拓展社會資源,為學生提供參與工程實踐的機會,并將一些課程的教學帶到實踐基地進行,強化了教學與實踐的結合。
(四)提升教師專業素養
專業教師隊伍的建設是保證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教師的工程實踐能力強,才能提高對學生工程現場實習環節的指導水平。以專業認證為導向的采礦工程專業教學改革,必須提高教師的科研及工程實踐能力,從而帶動教學水平的提高。西安科技大學采礦工程系通過畢業生調查回訪和企業座談,及時反饋礦山企業對工程師培養的要求,引導其專業改革與發展方向,同時,鼓勵并支持專業教師與企業多聯系,通過掛職鍛煉,合作科研等方式,增加專業教師工程實踐鍛煉和培訓的經驗,使教師切實體驗企業的生產運作與對人才能力方面的需求,使其能夠在教學過程中將大量工程類意識、思維和工程技術方法滲透到課程中,將大量的工程類科研成果作為教學案例融入課堂,增強了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的訓練。
四、結語
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開展對采礦工程專業的發展是機遇也是挑戰,也是全面提升采礦工程專業工程教育水平的一次契機,只有深切領會以學生為中心、以輸出為導向的認證理念,切實加大投入、優化課程體系、提升教學方法、提高教師教學水平,才能使我國的采礦工程專業真正與世界工程教育接軌。
參考文獻:
[1]支希哲,韓阿偉.高等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高校科技,2015,(4):44-47.
[2]張學洪,張軍,曾鴻鵠.工程教育認證制度背景下的環境工程專業本科教學改革啟示[J].中國大學教學,2011(6):37-39.
一場大刀闊斧的人才培養改革之路就此拉開序幕——
以“實踐育人”為核心,按照本科生理論教學進程及學生能力培養的階段性特點,建立起了分層次、多模塊的綜合工程訓練體系
“改革的關鍵是解決學用脫節問題”。西安理工大學主管教學與實驗室工作副校長劉軍說,“作為校級工程實踐平臺,工訓中心在培養學生實踐動手能力上具有先天優勢,如何更好地發揮這種優勢,是我們首先要考慮的?!?/p>
為此,學校成立了由各學科帶頭人組成的工訓中心專家指導組,為工訓中心的改革發展“把脈”,“如今,專家組已經成為工訓中心獨具特色的一種指導模式。”專家組組長、工訓中心主任李言教授說,“在最初討論工訓中心改革方案時,專家們常常是從早上8點一直爭論到深夜。”經歷過這場頭腦風暴后,專家們逐漸達成共識,工訓中心具體的改革思路逐漸明晰,“作為工科大學生理論學習、工程素質培養之間的紐帶,工程訓練中心也是大學生大學學習和走上工作崗位之間的橋梁,因此,營造一個真實的工程背景,建立先進的現代大工程訓練平臺,讓學生在真實環境中進行工程訓練的同時,培養他們的工程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就成為了工訓中心改革最初的構想。”李言說。
按照這一思路,學校建立起了龐大而豐富的工程認知區,其中包括有西北最大的科學原理演示區;工程機械模型、電力生產模型,展示祖國地理形貌和重大工程的沙盤模型區;180余幅反映主要工程領域發展歷史和科技成果的認知展示區,和大量可查閱各種工程原理的導學和自主學習系統。
建立初步的工程意識、感受工程環境只是工訓中心作為學校人才培養基地建設邁出的第一步?!白鳛樾<墝嵺`平臺,工訓中心還必須在培養學生實踐動手能力上發揮更大的作用。”劉軍這樣告訴記者。
在隨后幾年的改革實踐中,工訓中心緊緊抓住“實踐育人”這一核心理念,按照本科生理論教學進程及學生能力培養的階段性特點,一步步建立起了一個分層次、多模塊的綜合工程訓練體系。
教學體系的第一層次是基礎工程訓練課程群,這是在傳統金工實習所包含的機加工、熱加工、電工電子技術基礎上又融入了數控加工、特種加工、PLC等現代工程技術,面向全校學生,無論文、理、工、管、藝等各學科,按照專業所屬不同,在訓練內容和訓練強度上加以區分,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基本工程素質,拓寬工程視野。“許多學生也正是在這一層次的基礎訓練中逐漸認識了解了工訓中心,進而喜歡上這里?!惫び栔行某崭敝魅螐垥詴熃淌诟嬖V記者。
工程技術綜合實踐課構成了工訓中心實踐教學體系的第二層次?!斑@是工訓中心全新獨立設置的一門綜合實踐課,也是工訓中心教學體系的核心,它以工程項目實施為教學內容,倡導互動式、探究式教學方法?!睆垥詴煾嬖V記者,工程技術綜合實踐課采取項目式教學,以項目實施為主線,學生為主體,教師為引導,通過真實的工程實踐,通過團隊合作讓學生完成一個項目,在培養學生初步的工程綜合應用能力基礎上,實現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電氣專業大二學生郝旭偉正在上工程技術綜合實踐課,上課之初,老師將全班30個同學分成了10個小組,然后每個小組都從老師那里領到了一個不同的題目,超聲波測距儀、濕度監測器、數字語音溫度計、簡易機器人等等,各不相同?!斑@每一個題目就代表一個項目,每一組同學要通過設計、畫電路圖、購買元器件、安裝、集成、調試等一系列程序,將這樣一個概念性的東西變成實物,而這整個過程就是我們這門課的學習過程?!笔谡n教師黃軍勤告訴記者,通過這樣一門實踐課,不僅能夠幫助同學們把之前學過的知識串起來,讓同學們學會解決問題的方法,而且對于之后即將深入學習的專業課也是非常有好處的。
已經上過這門課的電氣專業學生劉璞告訴記者,雖然這門課和以往的其他課程學習方式都不一樣,過程更復雜、更麻煩、也更辛苦,但通過這門課的學習,他不僅看到了課本里不曾有的鮮活的結構,課堂上不曾聽過的工程用語,更讓他對今后的學習充滿了興趣,有了明確的學習目標。而一位兩年前上過綜合實踐課的學生在撰寫的課程總結上這樣寫道:過去的十幾周時間將是我在西安理工大學最美好的回憶,留給我的也將是四年中最有價值的財富!
工程技術綜合實踐課和傳統課程的另一個不同在授課教師上。張曉暉告訴記者,因為綜合實踐課采取的項目式教學是讓同學全程參與到一件產品的全部制作流程中,期間包含的所有技術內容是一個專業老師所無法完成的。因此,綜合實踐課的老師是一個教師指導組,由機、電兩個專業方向的老師和兩到三名一線技術工人組成,兩個專業老師負責課程前期項目實施過程中產品的方案設計等工作,技術工人則負責項目完成階段產品的加工和裝配程序?!巴ㄟ^這一門課的學習,學生體驗的是一個完整的工程實踐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既當工程師,又當工人,既學習本專業知識,又涉獵其他專業領域,學科交叉、學科融合在這門課中實現了有機的統一??梢哉f,通過這門課的學習,學生對企業生產的流程有了一個相對完整的了解。”張曉暉說。從2006年開始工程技術綜合實踐課的試點取得良好反響后,工訓中心于2008年將工程技術綜合實踐課作為校級選修課面向全校機電類專業學生全面開放,每年上課學生近1200人。
在工程技術綜合實踐課日趨成熟的基礎上,工訓中心于2011年開始試點專業技術特色課程,形成了工訓中心實踐教學體系的第三層次,特色課是在工程技術綜合實踐課的基礎上,針對當代先進工程應用技術的某一方向,融入教師最新的科研及教學改革成果,通過啟發式、討論式、交互式相結合的互動式實踐教學方法,幫助學生掌握工程技術內涵,從而培養學生的專業特長。
目前,工訓中心已先后試點開出了10門面向本科生的專業技術特色課程群,一些已經上過綜合實踐課程的學生感到意猶未盡,對特色課程也表現出了濃厚興趣?!痘赪ince的嵌入式系統設計與實現》特色課試點時,主講教師劉青原計劃招收20人而且課程沒有學分,但卻報名了100多人,最后只選了30人,但上課時來了40多人,因為教室里實驗裝置有限,有的學生寧可站著也要旁聽。
“如果說,綜合實踐課針對的還是比例較大的一部分學生群體的話,那么特色課面向的就是學生中對某一專業技術感興趣的專門人才。”張曉暉告訴記者,從覆蓋全體學生的基礎工程訓練,到對機電類學生開設綜合工程實踐課,再到對學有余力的拔尖學生開展特色課程教學,三層次的實踐教學體系恰好構成了一個金字塔,形成了工訓中心頗具特色的綜合工程訓練體系。
“師資隊伍是培養人才的關鍵,考慮到工訓中心教學的特殊性,學校實事求是,力排眾議,從企業引進高水平技術人員充實到教學一線,為工訓中心乃至學校的人才培養改革提供堅實保障”
梁茂2008年從西北工業大學集成電路專業碩士畢業后,先后在中興、華為等國內大型通訊企業工作四年多,去年底在一家知名職業網站上看到西安理工大學工程訓練中心的招聘信息,“我在職業網站上看到高校的招聘信息,這還是第一次?!绷好嬖V記者,因為知道高校門檻很高,起初他以為是學校下屬的校辦企業在招聘,抱著試試看的態度遞交了簡歷,卻沒想到在400多人的競爭中脫穎而出,最終圓了自己成為一名大學老師的夢。
西安理工大學工訓中心從2010年開始在職業網站上招聘信息,它有一套完整的人才招聘考核程序,除了審查應聘者的簡歷、進行面試之外,還要對應聘者進行筆試,筆試內容則是讓應聘者對一個實際工程項目進行設計?!翱疾榻Y果往往是博士考不過碩士,應屆生考不過有工作經驗的?!睆垥詴熣f。
“師資隊伍是培養人才的關鍵。要培養合格的工程師,首先必須把培養工程師的人建設好?!蔽靼怖砉ご髮W校長劉丁告訴記者,考慮到工訓中心教學的特殊性,學校在人員編制十分緊缺的情況下,力排眾議,實事求是,從生產一線大膽引進了一批思想素質高、業務能力強、實踐經驗豐富的高水平技術人員充實到工訓中心教學一線,建成了一支“特殊”的實踐教學隊伍,為工訓中心乃至學校的人才培養改革探索之路提供了堅實的保障。
據了解,近年來,工訓中心先后引進教師15人,其中90%都具有企業工作背景。
“從企業引進的教師都曾經在真實的工程環境中工作過,他們有一定的工程實踐經驗,在指導學生動手實踐時具有明顯的優勢。”張曉暉告訴記者,工訓中心的教學與傳統意義上的課堂教學不同,“老師不再是來了上課,上完課就走的模式,老師也不再是教學的主體,轉而是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為中心,”張曉暉說,工訓中心的教學無論是基礎工程訓練還是綜合實踐課、特色課程,每一層次的課程都始終強調一種互動式、啟發式和探究式的教學,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成為教學的主體,而老師就是發揮一種輔助和引導的作用,幫助學生,為他們答疑解惑。“特別是在綜合實踐課和特色課中,因為采取的是以項目為驅動的教學方式,不同的學生不同的項目,每一個項目實施過程中可能面臨不同的問題,匯集到老師這里,就有可能是幾十上百個問題。如果沒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就很有可能在實際教學中無法勝任工作?!睆垥詴熣f。
蘇巖2007年從一家大型國企高級工程師崗位上進入工訓中心做起了一名普通教師。因為在企業工作多年,當她再回來給學生上課時,用她的話說,“講課更直接,能明確地告訴學生該學什么,怎么學?!彼f,工作以后才發現學校里學到的知識不能包打天下,很多知識在實際工作中都用不上,她認為大學的學習應該是一種基礎性學習,應該學習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帶著這樣的想法,她在給學生上綜合實踐課時,能夠非常有重點地指導學生在完成一個項目時該如何設計,如何實現,引導他們邊做邊學,邊學邊問,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注重挖掘他們的潛力,而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也在這一過程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激發,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2011年,她在綜合實踐課上指導學生制作“搜救機器人”,課程結束后,學生們意猶未盡,在原有基礎上不斷改進,增加功能,并參加學校科技競賽,最終獲得了特等獎。
在工訓中心,教師、工程師并不能涵蓋這里的所有工作,一線技術工人也是這個機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張曉暉告訴記者,工訓中心旨在為學生提供一個真實的工程環境,這里和企業一樣,既要有研究人員設計、畫圖,也需要有一線技術工人把設計變為現實。為此,近年來,工訓中心先后從法士特等國內大型企業中引進了十余名一線技術工人,他們技術全面,技藝精湛,在指導學生進行基礎工程訓練和綜合實踐課程時發揮著重要而不可替代的作用。
沈厚平2006年大專畢業,上學期間他曾獲得全國數控比賽優秀獎,畢業后即被一家新加坡企業招至麾下,因為不習慣國外的環境,2007年,他又來到法士特公司做技術工人,月薪3000多。但不滿足企業技術工人單一的工作內容,三個月后他跳槽進入到了西安理工大學工程訓練中心?!霸谶@里,第一個月發給我的工資只有300?!鄙蚝衿矫鎸τ浾咛寡跃薮蟮氖杖肼洳钭屗麆偟焦び栔行臅r承受著很大的壓力,但他也表示經過了不同的工作單位后,他更喜歡這里的工作環境。從小喜歡機械的他在工訓中心里接觸到了各種各樣的機器設備,很快他便成為了一個技術全面的一線工人,他驕傲地告訴記者,“加工設備目前沒有我不會用的?!焙脤W的他不僅在自己擅長的機械加工上成為了一名技術能手,而且因為和中心里不同的老師接觸,使他在電子設計、圖像處理、動畫制作、軟件設計與分析等多個領域都有所涉獵。在他參加的學生工程技術綜合實踐課教師指導組中,他已經不只承擔指導學生項目產品的加工流程,而且參與到了項目產品的設計流程。2009年,他和其他幾位老師共同指導學生參加全國大學生工程訓練綜合能力競賽獲得二等獎,2012 年,沈厚平拿到了全組最高的課時津貼。
“客觀地講,學校收入不高,中心里也依然存在著事業編制、人事、流動編制等多種身份管理,但我們在課時津貼的發放上,始終堅持一視同仁,按勞分配,多勞多得?!睆垥詴煾嬖V記者。事實上,學校給予工訓中心的政策傾斜不只在人才引進上,在職稱評聘中,學校也充分考慮到了工訓中心教師工作的特殊性,對于指導學生進行工程實踐取得成果也給予認可。“這對于中心人員在職稱晉升上是非常有利的?!睆垥詴熣f。
“應該說,在現有的事業單位人事政策下,國家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還沒有完全就位的情況下,學校給予了工訓中心最大的政策空間,目的就是希望真正發揮工訓中心的作用,使這里成為學校人才培養最重要的實踐教學基地?!蔽靼怖砉ご髮W校長劉丁說,“盡管工訓中心的老師在申請自然基金、SCI等方面,與其他院系教師相比不具有優勢,但卻絲毫不影響他們在學校人才培養工作中的重要性,應該說,他們在實踐教學一線為學校人才培養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以學生為主,把舞臺交給學生,在這里,師生關系“無縫對接”,教與學實現了真正的良性互動
劉康樂是西安理工大學電子專業的大二學生,每天除了上課、吃飯、睡覺之外,其余的時間他都喜歡待在學校的工程訓練中心。按他的話說,在工訓中心里,有項目的時候就做項目,沒項目的時候就“瞎搗鼓”。
和劉康樂一個項目組的劉倩是自動化專業的學生,她比劉康樂接觸工訓中心的時間更早。剛上大一時間不長,她就迷上了這里。對她而言,工訓中心是一個有著巨大吸引力的地方,這里資源豐富,神奇而充滿樂趣。那些只在課本上見過的專業儀器設備,她在這里第一次見到并逐漸熟練掌握;也是在這里,她的專業學習興趣和信心被大大地激發了。
和劉康樂、劉倩一樣把工訓中心當作“家”的還有很多。梅屹峰是物理專業的大三學生,大一時學習不好、學習興趣不高的他在一次偶然的機會見到了工訓中心的科學原理演示實驗室后,便被這里先進的實驗儀器演示出的神奇的物理現象深深吸引,從此,他成了工訓中心里的“??汀保熬拖癖淮艌鑫艘粯?,每天一下課就到工訓中心里來了?!痹诿芬俜蹇磥?,在工訓中心的幾年里,他清楚地感覺到了一個自己能力爬升的過程,如今的他,不僅獲得了學??萍脊澮坏泉劦榷囗棯剟?,而且已經在準備考研究生了。
“作為一所以工為主,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大學,工程訓練中心的重要性堪比一所高校的圖書館?!蔽靼怖砉ご髮W校長劉丁這樣說,“工訓中心既是學校人才培養的基地,更要成為讓學生施展才華、發揮創造力的大舞臺。”
張曉暉告訴記者,作為校級實踐平臺,工訓中心對學生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全面開放。首先是建成了近5000平方米的學生自主工作區,為學生提供各類機械、電子類工具、儀器等,并實行學生助管員制度,從研究生和本科生中聘請了一批學生助管員,進行培訓后參與這一區域的管理,保證了工訓中心對學生的全時段開放。其次,對于中心其他實驗室,“考慮到有些大型儀器設備的安全性和操作規范性,由老師負責管理,學生如果有使用需要,可向中心申請,由老師指導使用?!睆垥詴熣f,在西安理工大學工訓中心里,不存在一臺設備買回來閑置的情況,無論是再昂貴的設備,都會鼓勵學生使用,利用率均能達到100%。劉倩告訴記者,工訓中心新近購置的快速成型機和3D打印機都是價值上百萬的設備,而她和項目組的其他同學已經都用了好多次了。
以學生為主,把舞臺交給學生,在西安理工大學工程訓練中心里還體現在老師和學生的關系上。張曉暉告訴記者,工訓中心的教學體系特別是第二層次的工程技術綜合實踐課,就是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自主設計、自主實踐,老師的作用只在于引導和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實踐的創新性。因此,這里的教室沒有了講臺,老師和學生融為一體,上課也不再是老師和學生唯一聯系的紐帶,周末、晚上,學生隨時有問題,隨時找老師,有時老師帶著學生一起做項目,不分白天黑夜,有時在工訓中心,有時就在自己的宿舍。張曉暉笑稱工訓中心里的師生關系是真正的“無縫對接”,他說,“在工訓中心里,學生喜歡學,老師愿意教,教與學實現了真正良性的互動?!?/p>
在采訪中,說起工訓中心里的老師,學生的感激與尊敬之情溢于言表。劉倩說,她在這里遇到了最值得自己尊敬的老師。梅屹峰更是用“純粹”來形容他在工訓中心里感受的一切,他說,“在這里,我感受到了一種最純粹的教育、最純粹的愛的奉獻?!?/p>
學生們在收獲巨大的同時,老師們卻承受著不同于以往的壓力。徐瑾2009年從武漢一所理工科院校調入西安理工大學工訓中心工作,承擔工程技術綜合實踐課和特色課的教學,之前從事理論課教學的她明顯地感受到了在工訓中心上課的不容易。她說,“在這里當老師,你不能只是一本書,得是辭海,不能捧著幾十年不變的講義,不顧學生感受地照本宣科。你得不停地學習,不停地增加知識儲備,拓寬知識面,才能在學生遇到問題時對他們有所幫助,也才能真正勝任這份工作?!?/p>
據統計,近年來,學校學生參與各類科技競賽80%都依托工程訓練中心完成,由工程訓練中心老師直接指導參加各級各類科技創新競賽學生超過6000人次,獲獎近千人次。
在西安理工大學工訓中心有一個面積約2000平米的成果展示區,這里展示了近600件學生作品。有深井取物機、自動送餐車、滅火小車,還有智能坐姿提醒器、聲光水位報警器、有害氣體泄漏報警器、雙線多路病房呼叫器等等,看著眼前各種各樣新穎獨特的學生作品,記者也忍不住為學生們的創新意識和動手能力贊嘆不已。“這些都是學生在綜合實踐課結束后的項目成果?!睆垥詴熜老驳馗嬖V記者,“這里也是工訓中心接待參觀來訪時最受關注的地方。”
據了解,西安理工大學工訓中心自成立以來,已先后接待了包括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大連理工大學、日本大學等在內的國內外150余所高校前來參觀交流;工程技術綜合實踐課程改革成果被中國計量學院等7所高校借鑒與推廣;自行開發的工程技術認知訓練素材被西南石油大學等4所高校使用;參與了西安科技大學等6所高校的工程訓練中心建設規劃與評審;為西安交通大學工程坊、西安建筑科技大學、西安石油大學等高校工程訓練中心培訓師資27人;還受邀在教育部金工課程教學指導委員會擴大會議上作了題為“西安理工大學工程訓練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專題報告。
為了方便考生及時查詢,
復試分數線
在滿足學校劃定的總分及單科復試線的要求下,各專業需同時滿足以下條件者進入復試:
(一)學術型
管理科學與工程:總分≥370,且單科(滿分100)≥60分,單科(滿分150)≥90分;
企業管理、技術經濟及管理:前三科(政治、英語、數學)總分≥275分;
會計學:前三科(政治、英語、數學)總分≥290分;
(二)專業學位型
工業工程碩士:前三科(政治、英語、數學)總分≥22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