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扒开双腿猛进入爽爽免费,男生下面伸进女人下面的视频,美女跪下吃男人的j8视频,一本色道在线久88在线观看片

初中生記敘文模板(10篇)

時間:2022-10-03 08:13:20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初中生記敘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篇1

一、初中生記敘文常見病癥列舉

國內寫作教學流派甚多,研究成果斐然,但“寫作”因其“復雜性”,諸多研究成果到了一般語文教師手頭,好像水土不服,所能用處、所能學處,甚為有限??v使能學上幾招,卻“吃了這頓沒下頓”。筆者認為,寫作教學與閱讀教學是相通的,“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搞清楚學生“缺什么”,才能決定寫作教學的“教什么”。筆者基于所執教班級學生真實寫作現狀,對其寫作困惑(難點)進行歸類整合,擬常見病癥如下:

(一)開頭“故弄玄虛”

故弄虛玄式的開頭常有以下幾種:

1.以排比等煽情方式起頭,殊不知排比是深情蓄積體內不得不噴薄而發之勢態,不是每篇文章起頭一上來就整段排比的,這不符合寫作原理。

2.開頭既不點題,也難引出下文所記之人與所敘之事,可謂“不知所云”。

3.開頭語意啰嗦,引出正文太慢,更有甚者通篇“頭重腳輕”。

(二)正文敘述“干癟乏味”

學生習作總難把“人”記立體,難把“事”敘真切。干癟乏味的敘述癥結到底是什么?

1.難以還原情境并進行二度創作。很多學生雖是敘述自己真實發生的事,卻給讀者以胡謅之嫌??梢姡小吧睢辈灰欢苓M入“寫作”。學生必須還原當時情境,對“生活”進行再度“回憶演示”與二度“感知體驗”,才有可能進入“寫作”。

2.敘述“不起波瀾”,語言節奏疲軟無力。前后反差甚大的事件,抑或驚心動魄的事件,諸多學生敘述起來卻死氣沉沉,流于表面,缺乏生氣。

3.詞匯貧乏導致敘述力不從心。也有學生能“還原情境”,也能“觀察、體驗生活”,但仍不能敘述具體,因其能調動的詞匯量實在可憐。

(三)結尾“故作高深”

初中記敘文多一事一議,尤其應試作文欲得高分,結尾最好能由小見大、由淺入深、由事入情入理,立意深刻。這是諸多教師授予學生的精囊妙計,學生便硬著頭皮去寫,卻不知學生抽象思維力尚未成熟,并非每人都能“悟”出所謂的“深刻道理”。因此,結尾議論有深度者鳳毛麟角,大多是不痛不癢的空洞言論。議論“資歷平平”,結尾卻要“故作高深”。

二、蒙太奇在初中生記敘文中的應用

電影蒙太奇藝術可嫁接至初中生記敘文寫作,升格學生原生態寫作的對策如下:

(一)動作序列對治開頭“故弄玄虛”

電影是由動作的敘事序列組構而成。而“組成敘事文體生命整體的是動能”[1],可見,記敘文和電影同屬敘事藝術,動作是其共同支柱。而寫作素養低弱者要寫出吸人眼球的開頭,絕非易事。因此,應引導學生梳理所敘故事中的精彩對話或細節或情節,任選其一,以動作序列從首段劈頭而入。

【學生習作典型片斷】

時鐘指向下午兩點。我匆匆整理行裝,往樓下跑去。

——學生習作《心底的陽光》開頭

評點:首段在一句靜鏡頭“時鐘指向下午兩點”后,緊接著就是“我匆匆整理行裝,往樓下跑去”一連串動作鏡頭,以動作而敘事,設置懸念,激發讀者閱讀興趣,較之或排比或煽情的冗雜式開頭,文章更顯精致。

(二)蒙太奇對治敘事乏味難以成篇

中考作文字數要求不少于600字,對寫作素養薄弱者來說,常寫著寫著就“旁出枝杈”。但語文素養又非一蹴而就,如何讓學生在考場作文上揚長避短,少暴露弱點,使難以湊字成篇者也可得心應手連段成篇?

蒙太奇是分鏡頭的,取材自由廣泛,不受時空、人物限制。若以蒙太奇構思行文,則結構簡約緊湊,思路清晰,中心明確。以分鏡頭構思成文則可將600多字分為2~4個部分,除去首尾,每部分也不過150字左右。這樣,學生可省去相當一部分承上啟下的過渡句(段),可把構思與表達的時間與精力集中于若干相對獨立的片斷上,如此駕馭起來便順當多了,且能避免諸多學生專敘一事、湊足字數后卻詳略不當等問題。

1.并列蒙太奇

并列蒙太奇是把與文章中心相關的鏡頭,組合在一起,共同表現文章主題。如學生習作《咱們這一班人》敘述了班集體“運動會拼搏勇奪獎牌”、“備戰藝術晚會節目”、“勤思比拼科技小發明”三分鏡頭,各鏡頭圍繞同一主題,即表現“咱們這一班人”開拓進取、力爭上游、團結互助的精神風貌與班級風貌。

2.對比蒙太奇

對比蒙太奇是指把兩種截然不同或根本對立的事、人連接在一起,互相襯托,造成強烈對比以突出主題。如學生習作《寬容》,前文敘述因同學筆墨不小心滴沾我衣而爭吵,后不顧同學情誼大鬧矛盾;后文敘述母親搓洗被我蹂躪得污穢不堪的臟衣物,卻并未曾責備我,一如寬容地疼惜著我。此后,坦誠向同學道歉,雙方終各自寬慰和好如初。

3.遞進蒙太奇

遞進式蒙太奇指鏡頭之間構成層進關系。如學生習作《中國終于笑了》,以三個分鏡頭遞進敘述了自家交通工具從“自行車”到“摩托車”再到“汽車”的變化歷程,三個鏡頭層層推進敘述,文章以小見大,以家事喻國事,表現國家近十多年來的飛躍發展,家庭生活水平日益提升。

4.反復蒙太奇

反復蒙太奇是將具有一定寓意的鏡頭在關鍵時刻反復出現,以達成刻畫人物、深化主題等目的,也能增強敘述的層次性。如學生習作片斷:

雨,打濕著木屋每個角落;風,無孔不入,瘋狂肆虐著;雷,震耳欲聾地發飆著……

雨,下累了;風,跑不動了;雷,吼啞了嗓子……一切又恢復平靜。

雨,沒了;風,停了;雷,歇了……夜幕降臨了。

風,又開始瘋狂肆虐著;雷,正醞釀著發飆;雨,蓄勢待發……

雨,敲打著木屋每個角落;風,無孔不入,瘋狂肆虐著;雷,震耳欲聾地發飆著……

雨,下累了;風,跑不動了;雷,吼啞了嗓子;年輕人,道謝離別了……一切又恢復了平靜。

——學生習作《一個傻孩子的故事》

評點:本文敘述大山里一留守兒童內心孤寂抑郁,后因一批談笑風生的年輕旅人到來,與其侃談間,孩子慢慢走出心理陰影,變得樂觀自信。文中運用反復蒙太奇,既渲染了自然環境,又推動情節發展,烘托人物心境變化,且使文章內容飽滿層次井然。

(三)寫意蒙太奇對治結尾“故作高深”

基于諸多學生抽象思維能力有限,結尾議論升華難以深刻,流于膚淺客套的空洞語,我們認為學生可以寫意式的結尾代之。一來避免故作高深實則粗鄙的議論,二來文章留有余味引人遐想,三來寫意式的結尾較之于議論升華收尾更符合大部分初中生的想象力與思維力。

正如法國導演特呂弗所言:“要傳達暴力的感覺不一定非要拍攝某些暴力場面,真正應該拍攝的是那些能夠表現暴力的東西?!盵2]這種寫意式的蒙太奇鏡頭組合極具藝術審美性。

如豐子愷《竹影》結尾:“我回到堂前,看見中堂掛著的立軸——吳昌碩描的墨竹,似覺更有意味。那些竹葉的方向、疏密、濃淡、肥瘦,以及集合的形體,似乎都有意義,表現著一種美的姿態,一種活的神氣。”若改成,“經過父親循循善誘,我終于認識了中國畫與西洋畫的區別,且領悟了藝術來源生活卻又高于生活,只要留心,生活處處皆有藝術的影子?!陛^之原作,豈不大煞風景?

【學生習作結尾示一】

“傻孩子!來!”奶奶拿著黑乎乎的毛巾拭去他額頭沁出的汗珠……

“奶奶,明天一定是個大晴天!明要起個大早看日出!”

“好!奶奶陪你看!傻孩子!” ——學生習作《一個傻孩子的故事》

評點:大山里的留守兒童慢慢走出心理陰影,變得樂觀自信。文中結尾并未直抒胸臆道明文旨,而是將作品主題寄托在孩子與奶奶的一席對話中,很詩意,很唯美,給讀者很大想象空間。

【學生習作結尾示二】 每次途經這條小路,我既無奈又欣慰,因為我永遠記得故里那條青鵝卵石鋪就的石板路。

——學生習作《故鄉的味道》

評點:本文回憶童年老家那條青鵝卵石鋪就的石板路,有嬉戲打鬧的孩子,有悠閑下棋的老人,有嘮叨家常的婦人,好不熱鬧!如今空蕩蕩,只有一只小黃狗在路口徘徊。全文洋溢物是人非、懷舊追憶的情懷。這條石板路顯然已不是一般物象,具備造型意義。文章如此收尾,語簡潔但意無窮。

【學生習作結尾示三】

不是說“陽光普照”嗎?為什么陽光總照不到他們? ——學生作品《應聘》

評點:本文敘述一農民工應聘職位被周遭打扮時興的城里人所不屑,對于農民工一身的土里土氣與滿身的臭汗味,旁人中甚有鄙棄對其指指點點,更有“仁人志士”挺身對其責備謾罵。文章以此結尾,發人深省,給讀者以極大的思考空間,耐人尋味。

注釋:

篇2

現在的作文要求比較寬泛,多是文體不限,題目自擬。這就給學生的寫作提供了廣闊的自由發揮的空間。作文的題目就像一個人的眼睛,新穎別致的題目會讓讀者眼前一亮,使人一見鐘情,反映出作者的文學和思想的造詣。如何確立記敘文的題目呢?

1.形象概括意蘊。這類標題多用象征手法,符合文學的本性。著名文學作品中這樣的標題有《紅高粱》、《城堡》和《老井》等。中考的標題有《攀登》、《窗口》、《我的腳印》和《我愿做只小蜜蜂》。

2.指出作文內容,即題材范圍。如范文標題《媽媽眼里的我》、《深情厚誼》和《記一次升旗活動》等。

3.與主題有關的一事一物,或人物語言。如《______的回憶》、《書包》和《壓歲錢》等。

4.人名、地名、時間等。如《母親的愛》、《放學路上》和《我在星期天》等。

5.直接標明主題。標題是一個判斷句,有主語(可以省略)、謂語和賓語。如《做一個的______青年》。

6.設問、反問、感嘆以顯示主題傾向。如《母親真愛吃魚頭嗎?》和《讓種樹人再多些吧》。

7.提出問題,引起深思。如標題《這種做法該不該提倡》和《最美的東西是什么》。

二、精心選材立意,巧妙布局謀篇

(一)選擇較小的切入點

話題作文,寫作范圍一般都十分寬泛,但要想作文出彩,第一點要求就是善于在一個寬泛的范圍內,“擇其一點,不及其余”,也就是只定“大范圍”中的“某一方面”。給自己提供一個充分發揮、具體表現的好舞臺,這樣才能在五六百字左右的篇幅內定出立意鮮明、內容具體充實的好文章。善于“化大為小”,還要善于“以小見大”,從小的方面表現深刻的主題。

(二)材料新鮮

記敘文的選材,是寫好記敘文的重要因素。文章的材料好比建造房屋的材料,但文章對材料的要求永遠是“力求新鮮”。想想就可以知道,假如一位閱卷教師連續不斷地看到“歌頌蠟燭”的文章,他會怎么判分。所以新鮮的材料是記敘文獲得高分的基礎條件。

(三)內容真實

與“材料新鮮”一樣,內容真實是記敘文的生命保證。那些胡亂編造的所謂“感人”故事,只會讓讀者反感。有一些同學為了表明自己的“崇高”,文章始終不離“助人為樂、希望工程、捐錢救災”等,事實上,我們希望社會充滿愛,充滿關懷,可是我們不希望我們的文章里始終充滿假話、充滿謊言。牢記:只有真實的,才是動人的。我們所謂提倡的“藝術的真實”實際就是在真實生活的基礎上進行技巧性的加工,它和內容的虛假是完全不同的。

(四)構思精巧

記敘文要寫得精彩、寫得讓人難以忘記,就不得不在文章的構思上下工夫。一般說來,構思精巧的文章,一定是“以小見大”的,也一定是“選材新鮮”的。如一名學生寫作文《留下》就完全以精巧的構思取勝。全文由三個電話留言組成,記錄了非典時期一位姑娘的父母、男友、朋友的三個電話留言,字里行間滲透著濃濃的親情、愛情、友情。這樣的構思在中考作文中實屬鳳毛麟角,自然能得到閱卷老師的青睞。構思的范圍不能局限在內容或形式,文章的開頭、結尾、過渡、遣詞造句都可以納入。在作文之前,審好文題之后,構思就應該開始了。

三、運用多種技巧,力求生動感人

(一)調動多種感官,運用藝術通感

1.運用多種感官:如:一學生作文《雨讓我陶醉》:“雨落在地上,‘開’出朵朵美麗的花,美極了?!保ㄒ曈X)“噓,閉上眼睛聽那雨聲!那是天使在歌唱,那歌聲悠揚婉轉,乃至心也跟著跳躍,跟著舞動。盡情地接受雨的祝福吧!”(聽覺)“咦,一股清幽的泥土香味隨著呼吸進入身體,融化在心里,舒服極了,身體仿佛在清香里拂動,正飄向天空,遨游星河?!保ㄐ嵊X)(感覺)

2.運用藝術感官:《荷塘月色》:“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保ń栌寐犛X之感寫嗅覺)

(二)環境烘托,景物渲染

景物描寫的作用主要有:1.寫景襯托人物心情;2.寫景點明時令、地點;3.寫景表現物關系;4.寫景表現人物性格。

(三)自然真切巧抒情

篇3

1.理清記敘文的六要素

一般情況下,記敘文包括六個要素,分別是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弄清楚了這些要素,學生基本上就能掌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閱讀記敘文,把握記敘的要素,是了解全文內容的基礎和關鍵,只有把文章所寫的人物活動或事件的來龍去脈搞清楚了,才能從材料出發準確把握文章的宗旨。

2.理清記敘的順序

記敘文的順序主要有三種,分別為順敘、倒敘、插敘,其中倒敘和插敘是要學生特別注意的,有著各自不同的作用。首先來看倒敘,作者或者根據表達的需要,或者為了突出中心,或者使文章結構有些變化,使敘述有波瀾,或者為了造成懸念,常常會采用倒敘的手法。在具體的文章中,學生要根據上下文的內容分析倒敘的作用。其次,插敘,在記敘文中,插敘的方式有兩種具體的表現,一是根據某種需要,暫時中斷敘述,有關的另一件事情,其目的是為了說明某個人某一方面的特點;二是對有關事情的追溯和回憶,敘述完了,仍然按照原來的線索繼續敘述,其目的是幫助學生了解更多的資料或背景知識。

3.理出記敘的線索

記敘文不論采用哪種記敘方式,都會通過一個線索將文章的材料有機地組織起來,抓住了這個線索,就能很快理順文章內容,而且能對文章的結構有清晰的認識。記敘文的線索有很多種,或以時間的推移、空間的轉換、思想感情的發展為線索,或以某一個人、某一物品、某個具體的問題貫穿全文。線索的本質就是聯結材料的或明或暗的紐帶,其作用就是使材料統一,結構嚴謹,便于文章內容的表達。

二、引導學生分析綜合文章

1.分析記敘文的表達方式

記敘文最主要的表達方式是記敘,但不是唯一,我們通過學習教材中的記敘文會發現,它還有描寫、說明、議論、抒情等表達方式,這幾種方式基本上是穿插在記敘中,雖然不成規模,但所起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掌握各種表達方式的內涵和作用。首先是描寫,即作者在敘述的過程中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對人物、環境、事件等進行較為細致的描繪,其目的是給讀者鮮明生動的印象。其次是說明,一般是對某一物品或動物的形狀、外貌、顏色等加以解釋,可以起到補充說明的作用。再次是議論,即作者在記敘描寫的基礎上發表見解和看法,可以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最后是抒情,即作者表達自己的情感,可以讓讀者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

2.分析記敘文常用表現手法

(1)過渡。記敘文中常見的過渡方式有詞語過渡、句子過渡、段落過渡等,其目的是為了承上啟下,穿針引線。

(2)照應。記敘文中的照應大致可以分為四類,一是起始段落與文章題目的照應;二是開頭和結尾的相互照應;三是前設懸念,后有照應,層層遞進;四是文章中有相似或相近的詞語、語句,稱為復疊式照應,這類照應對突出文章中心、表明文章線索都有重要作用。

(3)懸念。在文章中設置懸念是為了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增強表達的效果。一般情況下,設置懸念后,會有照應。

(4) “抑揚”的表現手法。欲揚先抑、欲抑先揚是常見的“抑揚”手法,既可以貫穿文章的始終,也可以出現在某幾個段落,我們可以通過對文章詳略、主次的分析來把握作者想要表達的內容。另外,這種表現手法如果運用得巧妙,能夠使文章搖曳生姿、波瀾陡起。

(5)襯托。襯托是用一些別的人或事物作陪襯來突出某一人或事物的寫作手法。

3.把握關鍵詞語的深刻含義

篇4

一、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

近代學者陶行知是探討教育與生活關系的集大成者,他提出的“生活即教育”奠定了生活教育的理論基礎。“生活即教育”這一理論直接且非常鮮明地回答了教育理論與實踐中最核心的問題,即生活與教育兩者之間的關系問題。陶行知在揭示“生活即教育”內涵時,曾經這樣說道:“從定義上說,生活教育是給生活以教育,用生活來教育,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1]這句話可以解讀為兩層含義:一方面是說教育來源于生活,教育是在社會之中的,另一方面是說教育和學校要為生活p社會服務,教育要滿足人民的需要。教育的過程要與生活過程和社會過程聯系起來,“生活教育”說到底就是和實際生活相聯系。

在“生活教育”理論體系中有三點最基本的內涵,即“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薄ⅰ敖虒W做合一”?!吧罴唇逃敝傅氖墙逃荒苊撾x社會實際生活,教育要為了改造社會生活而存在,兩者密切相連,生活決定教育,只有當教育與生活相結合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如果教育本身脫離了生活,那么就稱不上是教育。教育任務是不斷提高現實生活質量,使生活不斷向前和向上發展?!吧罴唇逃笔巧罱逃碚撝械暮诵乃枷?。“社會即學?!敝傅氖菍W校必須與社會進行密切聯系,從而擴大學校對社會的影響。這個主張有兩個意思:首先,必須把社會與學校這兩者更緊密地聯系起來,把學生從學校這個相對封閉的區域中解放出來,使學校對學生教育的作用不再單一地局限在學校內;其次,要把學校辦成更加貼近社會實際情況的,從而影響社會發展?!敖虒W做合一”,實際上指的是知行合一,行,就是做,是實踐;做是第一,知才是第二。這樣就改變了舊的傳統教學中脫離生活、社會和實際的弊端,把單純以傳授知識為中心的教學轉移到培養學生生活力及創造力的軌道上,做到學以致用。

陶行知認為,教育源自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應該為這個社會生活服務,在改造社會生活中發揮最大作用。

二、社會生活與作文教學的關系

語文作為“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和“最重要的文化載體”,具有極強的社會生活性,決定了語文教學應該源自于生活,與生活同在。其中語文教學中占據“半壁江山”的寫作教學更是如此:命題、寫作、批改、講評等各個環節,這幾個環節都與生活有著密切聯系。新的《語文課程標準》就提出了相關的規定,語文教師在寫作教學中要引導和促使學生通過觀察、調查、訪談、閱讀、思考等多種與生活密切相關的途徑,運用多種方法搜集生活中的材料。學生作文離不開生活,生活越充實,作文內容越豐富?,F代著名的語文教育家葉圣陶說過,“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水,泉源豐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息”,“作文原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充實,才會表白出、發行出真實的深厚的情思”[2]。由此可,生活對于寫作的重要性,初中生記敘文寫作同樣與生活息息相關。學生有了生活,才能有所思和有所感,才能更好地寫作記敘文。

作文教學能幫助學生加深對生活的理解與感悟。學生在寫作文的時候,其實是用語音文字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和思想。在這一過程中,通過發現問題p分析問題然后解決問題培養個性且完善對社會生活的認識和理解。

三、初中記敘文寫作教學現狀

記敘文是對生活中人、事、景和物的敘述及描寫,是表現日常精彩生活的最好載體。記敘文寫作是初中作文教學和作文訓練的主要內容,是學生進行考場作文的首選文體。初中語文新課標對初中生寫作記敘文應具備的能力提出了以下要求:寫記敘文,做到內容具體;有獨立完成寫作的意識,注重寫作過程中搜集素材、構思立意、列綱起草、修改加工等環節[3]。然而,我校初中生記敘文寫作現狀令人擔憂,無論是教師的寫作教學,還是學生的作文,都存在諸多方面的問題。

寫作教學沒有系統性,記敘文教學也是如此。寫作能力的提高需要具備多方面條件,包括生活素材的積累、體驗及感悟,從文章的構思、選材、立意、布局謀篇等方面進行培養。這是需要多方面進行訓練和提升的,教學沒有可操作的、指導性強的理論和實踐指導?,F今語文教學中出現“重閱讀輕寫作”的現象。寫作教學應該是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環節,由于閱讀教學篇目很多,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及作文教學難度大,對教師素質要求高等因素造成上述情況。在作文教學中,長期以教師為主體,忽視學生個體的情感表達。在長期的教學過程中,無論是作文的命題還是講評,都是以教師為主導。學生往往把作文寫作視為任務,勉強應付,很難喚起寫作激情,導致作文質量不高,作文內容和形式都比較單一和僵化。

就學生作文而言,其中存在許多問題。按照常理,經過小學訓練,學生進入初中階段,對記敘文寫作和訓練應該駕輕就熟,然而在實際教學中,我們發現學生寫作水平令人擔憂。

第一,學生對寫作缺乏興趣,不愿寫作,記敘文寫作也是如此。一是學生視寫作為任務,而不是出自內心情感的表達。二是一些學生不知道寫什么內容,或確實不會寫,也寫不好。

第二,作文題目相對比較平淡p老套,學生所選材料范圍比較狹窄。為鼓勵同學們說真話、寫真事、抒真情,老師往往會選擇那些貼近學生生活的題材,如“那一次,我 ?搖 ?搖”;“?搖 ?搖的滋味”;“我學會了?搖 ?搖”;“我不后悔?搖 ?搖”等。按照常理,如今學生都曾感受過童年的歡樂或成長中的一些小坎坷,都經歷過一些成功的喜悅或者失敗的痛苦,都在生活中遇到一些讓人感動或讓人憤慨的人和事,雖然平凡,但是印象深刻,能夠暢所欲言……然而,一些學生所敘的事情或者胡編亂造、離奇虛假;或者是一些年舊舊事;或者套用一些范文,讓人覺得似曾相識。寫父母,就是我半夜發燒,父母送我去醫院;下雨天爸媽給我送雨傘;晚上父母為我蓋被子。寫同學,不是大雨天同學不惜自己淋雨把傘借給我,就是和同學發生一些矛盾,當自己醒悟過來想重歸于好時,發現同學已到異地求學……總之,學生不善于觀察生活、感受生活和思考生活,當然就無法把生活素材靈活運用到作文當中。

第三,作文語言不夠生動,描寫十分蒼白,缺少細致描寫。記敘文是記事和寫人的文章,通常用的是敘述型語言和描寫型語言。記敘文語言既要求文字通順、表達流暢,又要求語言具備一定的生動性和形象性。要求在敘述的基礎上,將描寫的人物和景物的存在及變化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出來,讓人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和如臨其境。但是,我們從初中生的記敘文中可以發現,不少學生無法將一些細節描寫出來。因此,刻畫的人物比較單板干癟,描寫的場景不夠生動。

第四,學生作文審題立意能力不強,立意較為膚淺。記敘文的立意是通過寫人和記事表現作者中心思想,但在實際寫作過程中同學們往往缺乏審題意識,不注意文章的立意,隨意盲目地寫作,以致偏題、離題,或者立意相對膚淺、幼稚,沒有深度。

由此看來,初中記敘文寫作現狀不容樂觀,存在諸多問題。

四、初中記敘文“生活化”寫作教學策略

生活教育理念主張教育與社會生活結合起來,與兒童生活實際結合起來。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指導初中記敘文寫作教學,首先強調生活是寫作的創作源泉,寫作教學必須立足于學生的生活體驗和生活閱歷,指導學生觀察生活、感悟生活。其次倡導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不說假話、空話及套話。記敘文教學中要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通過對初中記敘文寫作現狀的分析,發現初中生普遍對記敘文寫作不感興趣,這是制約初中生記敘文寫作能力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是教師在記敘文寫作教學中首要解決的問題。首先,教師在命題時應該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把生活作為背景進行作文命題。同時,教師應該注意到不同身心發展階段的學生對生活的感受是不同的,命題時應該注意這一點。葉圣陶先生說:“凡是賢明的國文教師,他的題目應當不超出學生的經驗范圍,他應當站在學生的立腳點上替學生設想,什么材料是學生經驗范圍內的,是學生所能寫的、所要寫的,經過選擇才定下題目來?!盵4]由此可見,教師所起的命題是要激發學生寫作欲望的。其次,積極評價,進行多樣化評價,從而激發學生寫作興趣。教師在給學生作文寫批語的時候,應該遵循一個原則――以鼓勵為主。他們一次一次地寫了那么多篇作文,總有幾篇相對而言是寫得較好的,教師應該適當地給予贊賞,多采用鼓勵性評價,讓學生得到成功的體驗。教師也可以創辦班級刊物展現班級優秀作品,甚至編寫班或個人的優秀作文集。同樣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積極地向報紙、雜志投稿。這些方式方法可以極大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第二,充實學生的生活?!缎抡n標》指出:“在寫作教學中,教師應積極鼓勵學生參與生活,體驗人生,關注社會熱點,激發寫作欲望。”充實的社會生活是記敘文寫作的源頭活水。在平時語文教學活動中,我們可以開展多種形式的語文活動。走出教室,走進校園,感受四季變化,從而感受大自然的奇妙。也可以把語文書中的一些篇目改編成課本劇,讓學生融入其中,感受人物的喜怒哀樂,從而了解內心變化。更可以從閱讀中積累生活素材,現在很多中學生的課業任務十分重,平時過著學校p家里兩點一線的生活,直接經歷的生活十分有限,此時則應該多閱讀,通過閱讀等間接方式體驗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傊?,開展多種語文活動培養學生關注社會、關注人生和體驗生活的良好習慣,從而給寫作創造更多源泉,使學生在寫作的時候有東西寫,有所發揮。

第三,在課堂上開展片段寫作訓練,從而提高學生整體記敘文寫作能力。寫整篇作文十分重要,從作文審題開始,可能需要大量時間。因此可以根據具體所學課文,結合寫作訓練重點,指導學生進行片斷練習,從而提高學生寫作水平。例如,我們在初中階段學習了很多經典課文,可以當堂模仿并訓練,也可以根據作文各個環節進行片段式訓練。從作文的審題、立意、構思、選材、布局謀篇到行文等各個方面加以指導,完善記敘文寫作各個環節。

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寫作與生活有著密切關系,記敘文寫作更是如此。然而,在初中記敘文寫作教學中,教師往往忽視引導學生自覺關注社會生活,感悟社會生活。因此,同學們的記敘文寫作往往脫離生活實際。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念倡導教育和社會生活緊密結合,與兒童生活實際緊密結合,強調教育過程與生活過程要有一致性。因此,我們需要用這種生活教育理念指導初中記敘文寫作教學,從而提高學生記敘文寫作水平。

參考文獻:

[1]陶行知.陶行知文集[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81:694.

篇5

就目前初中作文教學而言,寫作教學的隨意性比較大,對于作文教學缺乏系統的教學要求和檢驗手段,使得學生對寫作的興趣大大降低,對提高寫作教學效率和質量形成了嚴重的阻礙作用。按照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建立寫作教學完善的訓練體系,保證初中寫作教學活動順利開展,提出了序列化初中寫作教學的理念。要求作文訓練的每一項內容都達到要求,有步驟、有計劃地進行訓練,明確寫作教學目標,實現對作文檢驗手段的優化,就可以不斷增強學生寫作興趣,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一、編寫具有合理序列的作文教學素材

初中生作文普遍存在缺乏真情實感、內容空洞、缺乏語言積累、作文過程存在隨意性等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對提高學生寫作水平形成了嚴重的阻礙作用,也降低了學生寫作的興趣和自信心。針對目前初中作文訓練存在作文教材缺乏連貫性和序列性的問題,要求教師必須深入發掘序列化作文訓練的內涵,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在追求共性的基礎上,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提出有效的解決措施,幫助學生解決寫作中存在的問題。同時,在編排作文訓練內容的時候確保其靈活性,充分體現出新課標和學生學習的基本需求,將素質教育理念融入序列化作文訓練中,不斷提高初中生的寫作水平。

現以蘇教版初中語文教材為例,對于初中生作文序列化訓練目標為:(七年級)能寫出500字以上的記敘文,學習審題,作文語言做到通順、簡練,初步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豐富學生寫作素材,培養學生良好的寫作習慣。(八年級)能寫出600字左右的記敘文,選材新穎、層次清晰,培養學生豐富的思維發散能力,集中講解作文基礎知識。(九年級)可以寫出內容復雜、結構嚴謹的記敘文。先將作文訓練目標序列化,然后作文教學中根據訓練目標,編寫具有合理序列的作文教學素材。以七年級作文主題“說真話,抒真情”為例,該單元教學主題為“金色年華”,主要講述童年趣事和回憶。教師在編寫作文教學素材的時候,結合作文訓練要求和目標,要求學生記敘一件童年趣事。由于寫作內容與學生實際生活緊密相關,就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寫作興趣,學生將與自己經歷有關的事件記錄下來,就能夠真正將感情融入到作文中,真正實現初中生作文序列化訓練的重要目標。

由此可見,作文素材是否符合訓練要求和目標,直接決定作文訓練目標能否實現。初中生作文序列化訓練,教師根據作文序列化訓練的要求,確定作文訓練目標,編寫具有合理序列的作文教學素材,充分發揮素材對學生重要的引導作用,激發學生寫作興趣,從而為提高學生寫作能力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聯系實際生活,建立寫作訓練序列

初中生作文普遍存在缺乏真情實感和內容空洞的問題,其主要原因在于作文內容脫離生活實際,使得學生在作文中的情感“無病”。讓學生在寫作時立足實際生活,將生活中的點滴小事用文字語言記錄下來,自然而然可以表達出真實的情感,也有利于提高學生作文寫作能力。為此,初中生作文序列化訓練中,教師需要遵循教學規律和學生的認知規律,將寫作模塊整合為綜合性寫作訓練序列,讓學生根據自己用自己的實際生活展開寫作,就可以不斷提高學生的寫作質量。

現以“觀察和描寫景物的特點”作文專題為例,教師先引導學生對記敘文類型進行剖析,便于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寫作方式。通過討論交流,教師將記敘文類型劃分為“以寫人為主的記敘文”、“以記事為主的記敘文”、“以寫景狀物為主的記敘文”等幾個序列模塊。學生結合寫作要求,就可以迅速定位作文性質和類型,即“以寫景狀物為主的記敘文”,在明確寫作主題之后,學生結合實際生活中的豐富經驗和感悟,就可以順利展開寫作活動。將實際生活中對“景物”的觀察,或者在日常生活中認真觀察景物,就可以有效簡化寫作難度,對提高學生寫作興趣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由此可見,初中生寫作出現偏離主題的主要原因是,學生對作文性質不夠了解,按照自己的理解展開作文寫作,既不利于確保作文質量,也不利于提高學生寫作能力。實現對初中作文訓練序列性的有效整合,加強寫作序列化訓練與學生實際生活的聯系,就可以有效簡化寫作難度,激發學生共鳴感,從而不斷增強初中生寫作興趣。

三、優化作文評價方式,充分體現出序列評價梯度

以往初中作文教學水平難以提高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缺乏科學、合理的作文評價方式,對學生寫作情況的評價不科學,難以對學生寫作形成正確的引導,既不利于激發學生寫作興趣,也不利于學生調整寫作中存在的問題,會對提高學生寫作水平形成阻礙作用。所以,初中生作文序列化訓練,必須實現對作文評價方式的優化,充分體現出序列評價梯度,確保評價結果的科學性和有效性。

再以“觀察和描寫景物的特點”作文專題為例,教師采用了學生初評――團隊再評――教師總結的評價方式,組織學生進行作文互評,通過互評環節學生可以從他人作文中找出自己寫作中存在的問題,借鑒優秀的寫作技巧。在教師總結環節,教師針對學生對作文的評價提出補充性意見,明確指出學生作文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改進意見,就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同時在課堂教學中,通過及時的肯定、鼓勵和表揚,就可以進一步增強學生寫作興趣和自信心,對學生積極展開寫作活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由此可見,按照新課程標準要求,對初中生作文序列化訓練中,實現對作文評價方式的優化,充分體現出序列評價梯度,確保評價結果的科學性和有效性,就可以為逐步提高學生寫作水平提供充分的保障。

【參考文獻】

[1].初中作文教學感悟[J].閱讀與鑒賞(教研版).2009(12)

[2]施學萍.初中作文教學之我見[J].寧夏教育.2009(12)

篇6

題材取向狹隘,定會產生消極影響,即不利于發展初中生的前瞻意識和競爭意識,不利于發展初中生社會價值的意識,不利于發展初中生的想象力和創造性。

因此,學生在取材方向上大部分只能向后看,只能寫以自我為主體的文章。辯證地看,有好的一面,即因為取材貼近生活,學生覺得有話可說,有部分學生也能寫出一些真情實感的文章來,能寫出以前的或當前的那個“真我”。但也有很大的消極影響。筆者認為,記敘文材料選擇方向指導要有科學性,應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1. 取材導向應利有于發展初中生的前瞻意識和競爭意識。

以作文題《 _____改變了我》(07年江蘇鹽城市)為例,這是半命題作文形式,其提示語告訴學生,生活中的任何一種遭遇都可能改變了“我”的思想、性格、甚至是命運。如果這個作文讓成年人來寫,他的生活經歷和人生閱歷可能有足夠的存量可以總結和回顧,但現在讓初中畢業生這樣一群少年來寫,有多少少年能夠認知改變了自己“思想”的經歷遭遇呢?更遑論“性格”和“命運”?

可能因為命題者在命題時希望學生有話可寫,所以往往要求學生回溯往事??僧a生的不利影響是:當我們頻頻要求學生追憶過去、回憶往事,并從往事中反思自己的得失時,學生的前瞻意識和競爭意識也逐漸淡化。人生什么時候會常?;貞浲?或山窮水盡,因無法直面現實而不斷追憶,在沉湎于回憶中麻痹自己;或已“遲暮”,人生有許多得失可以回顧總結以利后人。而處于這個階段的人,向前看的意識的是不那么強烈的。

當我們強迫我們的學生一次又一次地回到幼兒園或小學時代,我們的學生在潛意識里就不會成熟或干脆拒絕成熟,或最多假裝成熟。在學生的作文里,有太多的“自己打碎了花瓶卻賴在小貓或弟弟妹妹身上”“去買東西營業員多找錢要不要還而進行心靈斗爭”“夏天釣魚不幸掉進水里有幸被救”等等虛而假的材料。假如我們學生只會沾沾自喜于這些空洞虛擬的往事,這是何等可怕的事!

2. 取材導向應有利于發展初中生的社會價值的意識。

先講一個事例,據中央電視臺2010年1月14日播報了一則新聞《學生作業救了老師女兒》。說美國德克薩斯州有一個女教師,給學生布置了一份家庭作業,主題是“疾病會影響人體的哪些器官” 的特征報告。一個叫約翰的學生完成的報告題目為《糖尿病病癥的報告》。老師看了這份報告后,不禁后背發涼,因為報告中所提到的癥狀在自己女兒身上也有表現。于是把女兒送往醫院檢查,女兒被確診為早期糖尿病。正是約翰的作業救了老師的女兒。

約翰的報告是有社會價值的。王充說文章“為世用者百篇無害;不為用著,一章無補”,寫作必須是有社會價值的?,F階段,據筆者的觀察和了解,初中生記敘文在取材上,一般不太注重社會價值,更不能從社會文化積累和人的發展的層面來認識寫作的功能。

長時間以來,我們老師一直注重于要求學生寫一些身邊的所見所聞所感的“小我”類文章。學生的習作中有太多的“我哭了”“我笑了”“我茫然了”“我苦”“我痛”……,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陷入了以“我”為中心的圓圈,學生僅有一點點的感情體驗,因一次次的觸摸而被無限夸大,越發的多愁善感,越發脆弱。習慣于這類選材取向的學生,難以站在民族的、人類的、自然的角度去感悟人生,他們無法滿懷激情地去抒寫對人類對自然的終極關懷。

當學生習慣于關注“家事”,而忽視了“國事、天下事”,忽視了作文的社會功能性,那么到頭來,他對自己作文的認識肯定是茫然的。如果問一個初中生,為什么寫作文?寫給誰看?為什么寫?他可能一臉困惑茫然,或干脆回答“還不是為了考試唄”。只為了應試功能而忽略了作文的社會價值功能,至少從寫作角度來說,是不利于發展學生的社會價值的意識的。

3. 取材導向應有利于發展初中生的想象力和創造性。

當我們自覺或不自覺地傾向于要求學生寫真人真事的記敘文時,對學生智力的開發就側重于聯想能力的開發而疏于想象能力的挖掘。

篇7

一、寫作材料范圍窄,陳舊。

在選擇寫作材料時,很多學生寫小學、初中的學習生活,一般都是寫自己和同學,自己和老師之間的事情,要不就是寫父母之間的內容,材料內容的范圍跳不出學校和家庭。當然,我們說這些內容可以寫,但不能總寫這些吧。

材料陳舊表現在寫自己和同學不是友誼就是矛盾,寫自己和老師一定是師愛,寫父母一定是父愛母愛。

實際上我們的視角可以大一點遠一點。寫家鄉的經濟建設、民風民俗、軼聞趣事、謳歌生命、為環境保護做出的努力、科技發展帶來的變化、惠民政策對農民生活的影響,甚至是陌生人人格魅力的發現。因為這是五彩紛呈的世界,精彩的地方有很多。

二、事件描述空洞不具體。

許多學生在介紹事件時用轉述的口吻,沒有直接引用人物的語言。對事件的經過只用一兩句話就寫完了,像流水賬,沒有特寫鏡頭。這樣讀起來平淡無味,難以在讀者頭腦中形成印象。不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事件的波瀾也難以呈現在讀者面前。

怎樣把事件寫的具體呢?可以交代事情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及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可以簡單的勾勒人物的外貌,寫出富有個性的能體現人物性格特征的語言,這是需要直接寫出人物的語言而不用轉述的口氣。還可以寫人物的神態、動作、心理等。當然為了事件的逼真效果,適當的環境烘托也是必不可少的。

總之,展現人物的精神世界,把事件描繪得逼真形象,都是服務于習作主旨的,否則就失去了意義。

三、詳略關系處理不當。

主要體現在對人物、事件寫的不詳,而大量篇幅對人物、事件進行議論評價。如一學生在以《流淌在逝去歲月的溫馨里》為題作文時,對“逝去的歲月”只用五六十字進行描述,而對怎樣的“溫馨”卻用了三百字左右。

這樣的習作不僅內容空洞,而且容易沖淡文體,到底是記敘文呢還是議論文?易寫成四不像,還會造成文章條理不清,主旨不鮮明。在詳略關系的處理上,我們一般是與主旨聯系緊密的詳寫,有聯系但不緊密的略寫,沒有聯系的堅決不寫。

四、把自己美化的不夠。

在記敘文中一般都有一個“我”存在,在描述事件時,字里行間里有意無意都流露出“我”的性格特征,人格修養。

而有些中學生寫得很隨意,把自己身上的缺點無意中呈現在習作的語言上。例如,在以《遙望星空》為題寫作時,一學生在習作的開頭寫道:“傍晚,天氣悶熱,我喝醉了酒在河邊散步,抬頭仰望星空……”還有一學生在一次寫作中寫道:“看到他那望我的眼神,我真的想跑過去揍他一頓,把他打死……”。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寫作要感情真摯,力求表達自己的真切體驗。不可否認,我們每個人都不是完美的,除非寫作需要,一般我們都淡化自身的不足。出現在讀者面前的“我”應是趨于完美的,有人格魅力的,是讀者心目中正面的典范,給讀者以積極健康的影響。所以,在記敘文中對“我”宜盡量的美化,不出現一些對自己有負面影響的語言,但亦不能太夸張,那樣也會失去一種本真的美。

五、結尾有說教味。

篇8

初中是學生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迅速提高的時期,在此階段,學生能對社會產生更加全面的認知,是從幼稚逐漸走向成熟的關鍵時期。在語文教學中,通過對學生記敘文寫作的訓練,能夠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同時能夠使學生學會觀察生活,從現實生活中得到啟發,從而建立起健康的心靈和完整的人格,成長為全面發展的學生。但是,就目前的初中記敘文寫作教學看,一些學生對寫作的興趣不足、熱情不高,同時由于缺乏積累,常常會出現寫作文時無話可說的情況,這些情況都不利于初中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師需以學生為主導,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改進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在寫作上的積極性,進而掌握正確的寫作方法,為今后的語文學習打下堅實基礎。

一、初中語文記敘文寫作存在的問題

1.學生不夠重視,缺乏興趣。大部分學生在記敘文寫作上感到困難,歸根結底在于其對寫作沒有興趣,因此在面對作文任務時有抵觸情緒。同時,有的學生認為作文寫作只需湊滿字數即可,對寫作不夠重視,時常出現雖然能完成作文但質量不高的情況。除此之外,當前學生的學業負擔較重,業余活動時間少,缺乏觀察生活的時間,因此,在面對記敘文寫作的時候,容易產生畏懼心理。例如,教師在布置了關于假期生活的記敘文寫作任務后,許多學生在素材選擇上就開始犯難,目前多數中學生的假期被各類補習、培訓占用,真正能夠自由活動的時間極少,即使有少數學生擁有自己的假期,也被大量電子產品、游戲充斥,沒有豐富的經歷,無法描繪出獨特的假期生活,當學生遇到寫作困難時,對寫作的興趣便逐漸降低,導致在寫作中出現更多問題。2.學生積累不夠,語言匱乏。寫作是最能體現一個人積累多少的方式,只有擁有豐富的積累和經歷,才能在寫作時有話可說,避免出現語言匱乏的狀況。但是,當前中學生的文學積累不夠,除了學業負擔較重,課余時間太少之外,學生對閱讀缺乏興趣也是重要原因。當前有大量現代化方式供學生娛樂放松,熱愛閱讀的學生已經越來越少,同時,由于市場中圖書質量參差不齊,學生難以甄別書籍的好壞優劣,因此容易被質量不佳的圖書誤導。另外,教師在教授寫作時通常會教給學生幾種寫作框架和技巧,這樣學生容易產生依賴心理,形成思維定式,從而局限視野,難以在寫作上有所創新,久而久之便會使學生忽視對生活的觀察,在寫作中常常無話可說。3.作文題材失真,聯系生活較少。真實是寫作的靈魂,只有描繪親身經歷過的事情,才能流露出真情實感,使文章更具力量。生活是寫作的源泉,但是,目前許多學生的生活經歷過少,導致在寫作中出現邏輯混亂、文不對題的情況,同時,由于生活經歷不足,學生在寫作中也會產生胡編亂造的現象,缺乏自身的見解及看法,導致寫作題材失真。有的學生即使能夠將自身的經歷描寫出來,但由于聯系生活較少,因此使得作文過于單一,沒有獨特性和創新性。另外,由于學生在平時沒有養成閱讀的習慣,積累的詞語和句子較少,因此在創作的過程中感到尤為困難。

二、初中語文記敘文寫作教學策略

1.巧妙設置情節,激發學生興趣。初中生脫離了小學生的幼稚,逐漸樹立世界觀和價值觀,因此對生活中的人和事都能產生獨到的見解,倘若教師能夠加以正確引導,便能幫助學生更加全面地體會生活,對其未來的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因此,教師在記敘文寫作教學中,需要從學生的整體特征及具體情況入手,巧妙設置情節,激發學生對記敘文寫作的興趣,同時使學生學會更好地利用素材。例如,教師在講解關于父愛寫作的課程時,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展示一些體現父愛的圖片、視頻等,著重體現父親的愛都是隱藏在生活中的一點一滴之中的,這樣能夠帶給學生更多啟發,從而使學生回憶起自己的父親是怎樣表達父愛的,或者在今后的生活中,學生可以做到更細致地觀察,從細微之處感受父親的關愛。這樣的教學方式能夠為學生設置與寫作題材十分貼切的情節,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感受寫作的重點。同時,當課堂不再是以知識灌輸為主時,學生能夠從學習中感受到更多樂趣,從而提高寫作興趣,變被動為主動,真正實現寓教于樂。2.培養學生閱讀習慣,增加積累。如果說作文是一座房子的話,那么學生的積累就是組成這座房子的磚塊。倘若學生擁有豐富的積累,在寫作過程中便能做到行云流水、一氣呵成,同時能將作文這座房子蓋得高大結實。由此可見,學生保持積累的習慣十分重要。積累的來源有很多,對于初中生來說,閱讀是其中較為簡單并十分有效的一種方式。目前,許多學生沒有閱讀習慣,有的學校也沒有設置專門的閱讀課,這些情況都不利于學生通過閱讀增加積累。首先,教師需向學生強調閱讀的重要性,使學生樹立正確的閱讀意識;其次,教師需鼓勵學生多讀書、讀好書,除了在自己的興趣范圍內選擇自己喜愛的書籍之外,也應當嘗試涉獵其他領域,以增加自己的積累,同時擴大自身的知識面;最后,教師需通過一些活動鞏固學生的積累,例如舉辦讀書交流會、在班級內辦圖書角等,讓學生相互交流讀書心得,并互相推薦、分享好的書籍,使更多的人都能享受閱讀的樂趣,在閱讀中積累寫作素材。3.聯系生活,培養學生對生活的觀察能力。記敘文歸根結底是對生活的記錄,因此,在記敘文的寫作中,聯系生活必不可少。但是,當前的學生對生活的觀察仍然較少,除了沒有足夠的業余時間之外,學生自身的興趣不足也是重要原因之一。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學生在課余時間放松的方式已經逐漸電子化,導致對現實生活的忽視。因此,教師在教學中,需要多聯系現實生活,注重培養學生對生活的觀察能力,促使其在日常生活中能得到更多啟迪、感悟。教師可以利用假期時間,帶領學生走進社會生活中,體會不同角色的生活情況,同時,可鼓勵學生養成記日記的好習慣,將自己一天的所見所聞記錄下來,并寫出從中獲得的感悟,久而久之,學生便能逐漸提升在生活中的觀察能力,甚至能對一件事從不同角度發表不同看法,這樣能夠幫助學生在記敘文寫作中將記敘內容描繪得更完整,使自己的作品更能吸引讀者。

三、結語

初中語文教師需要重視記敘文寫作的教學,采取科學策略,促使學生掌握正確的寫作方法,并能夠在寫作中收獲知識,感受記敘文寫作的樂趣,用寫作記錄生活、豐富生活,并以此激發學生的創造性,達到教學目的。

參考文獻:

[1]梁云堂,常剛.初中語文寫作教學體系構建策略[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4,12:23-25.

[2]鄭小玲.新課程背景下初中記敘文寫作教學[J].求知導刊,2015,14:19-20.

[3]李文明.以情趣為教學策略提升初中語文教學效率[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22:69-70.

篇9

從作文教學實際來看,作文教學與閱讀教學相剝離,與學生作文成長的實際相脫節。盡管蘇教版初中語文教材每個單元后都有一個寫作訓練要求,但那樣的訓練要求似乎只是重視與每個單元的閱讀教學相對應,而并沒有充分考慮到寫作的主體——學生。何況,其中有些訓練還只是片段訓練,從訓練次數上來說,每學期也只有六次。從學生作文成長的規律看,寫作能力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賴于豐富的作文實踐,在適度的鞏固強化中循序漸進地提升。筆者以蘇教版七年級教材為例,第一學期的六次訓練要求分別是“有感而發”、“說真話、抒真情”、“從生活中找‘米’”、“觀察和描寫景物的特點”、“簡單地說明小制作”、“想象”;第二學期的六次訓練要求是“觀察人物特點,寫出人物個性”、“記事寫人線索清楚”、“觀察和描寫事物的特點”、“抓住特點介紹動物”、“寫消息”、“自由作文”。如果不認真鉆研教材,不認真研究學生,只是不顧實際地照搬照用,一是有支離破碎之感,且有淺嘗輒止的嫌疑,二是不利于學生作文能力的提高。因此,筆者認為,初中作文教學必須從學生的實際需要出發,從學生個體寫作狀況出發,認真梳理本學段作文訓練目標,科學整合教材資源,根據初中生作文成長的一般規律,有針對性地進行訓練,才能有效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

二、“初中生作文成長周期”的概念分析

隨著學生年齡特征、認知水平、思維水平、表達能力的發展,以及有效的作文指導與訓練,其寫作能力會表現出進一步鞏固、強化、拓展、提升的階段性和規律性過程。這種寫作能力的鏈接和上升,我們稱之為學生作文能力的周期性成長。

以初中生為例,在初中階段,學生的思維、表達能力由幼稚漸趨成熟。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寫作能力的各個方面(比如對一種文體或一種表達方式的把握)也有一個由低到高的漸進提升的過程。這個階段,學生作文成長周期表現出如下特點:一是差異性,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特的個體,不同學生的作文成長也表現出鮮明的個性特征,學生在不同階段、不同年級的作文成長也表現出明顯的差別。二是順序性,無論是學生個體還是群體,作文成長過程都是緩慢的漸進的,與學生的閱讀與閱歷表現出驚人的契合。三是螺旋性,我們把學生的作文能力從某個低點上升某個相對的高點視為一個相對穩定的周期,無論是某個周期內能力的成長,還是不同周期的能力鏈接,始終呈現出“螺旋式”上升的特點。四是遷移性,不同的作文能力之間具有遷移性,不同周期的作文能力之間也具有一定的遷移性。五是整體性,學生作文成長過程是一個系統工程,是知識水平、閱讀能力、寫作技巧、情感態度等整體提高的過程。

筆者認為,在研究初中生作文成長過程中,要重點關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既重視方法的研究,也重視對“人”的研究,作文成長周期不以學段、年級或年齡作為劃分依據,而以學生寫作能力為主要標準。二是關注學生個性心理特征,針對學生的興趣需要、生活特點、年齡特征,培養良好的寫作心理。三是關注學生作文基礎,注意分層教學,因材施教。四是關注學生的作文興趣與習慣,通過立體的個性化的寫作訓練與熏陶,培養學生良好的作文習慣。

三、基于“初中生作文成長周期”的教學策略

(一)梳理教學重點,精練訓練目標

1.抓好一條經線——以記敘文為主的寫作訓練

《語文課程標準》對七至九年級的寫作是這樣描述的:“寫記敘文,做到內容具體;寫簡單的說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寫簡單的議論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據;根據生活需要,寫日常應用文?!辈浑y看出,記敘文寫作是初中作文教學的重點。從各地中考命題情況來說,記敘文占了極大的比重。因此,在七至九年級,要把記敘文的訓練作為一條主線。七年級側重訓練寫人敘事的記敘文,要求從生活中選擇材料,能將一件事情記敘清楚,能通過詳略得當的幾件事寫人。八年級側重訓練寫生動的記敘文,能寫好細節,有一定感悟。九年級側重訓練寫厚重的記敘文,能進行生動的細節描寫,能寫出人物、事情的厚度,有較為深刻的思考,文章主題深刻。而對于說明文可以在七年級學習了說明文單元后,指導學生寫簡單的說明文;八年級學習了生動說明后,指導學生寫生動的說明文。九年級上學期可以指導學生寫簡單的議論文。

進一步細化訓練目標和過程。比如訓練寫敘事的記敘文,可以從有條理地寫清楚一件事情,到有詳有略地寫一件事情,還可根據選材,從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等角度進行訓練。再如訓練寫人的記敘文,可以指導學生由寫親人開始,再到寫身邊的人,如老師、同學等,再到平寫平時生活中能夠接觸到的人,如食堂工人、清潔工、交警……這樣系統有序地分類推進訓練,有助于促進學生作文水平循序漸進地提高。

2.抓好兩條緯線——單元(主題)寫作和專題訓練

在明晰七到九年級的寫作訓練方案后,要充分發揮語文教材的作用,將閱讀教學、文體訓練、單元(主題)寫作、專題訓練進行有機整合。在運用教材中單元寫作材料時可以打亂它原有的順序為我所用,有計劃形成某一類作文的系列訓練。

同時,要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進行作文技法的專題訓練,教師在新接班時,應對學生的作文進行專題調查,了解學生作文的優缺點,根據學生的作文能力進行合理歸類,整體構思和分類設計作文專題訓練的方案;同時,還要根據學生的個體特點,制定相宜的閱讀和作文提升計劃。如可分步驟進行審題訓練、謀篇訓練、描寫訓練、詳略訓練、升華訓練等;從描寫角度來看還可進行人物描寫、場面描寫、景物描寫等的專題訓練。

3.寫好兩類小文章——片段練習與應用文寫作

片段訓練內容廣泛、反饋迅速、操作靈活,對于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有很大的幫助。例如,在初一起始年級,學生練習寫人的記敘文時,不妨輔之以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神態和心理為專題的片斷訓練。到了初三再回歸記敘文的寫作訓練時,可以提出更高的要求,指導學生以側面描寫、氣氛渲染、場景烘托為專題的片段訓練。為了訓練學生觀察和描寫的能力,語文教師必須做一個有心人,既要有較為詳細的計劃和相應的訓練步驟,又要善于抓住生活的細節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春桃夏荷、秋菊冬梅;春燕夏蟬、秋雁冬雀;晨霧暮靄、風雨雷電;春耕夏種、秋收冬藏……大自然的一切,都可以成為寫作對象。

應用文寫作被不少老師忽略,這主要是因為中考很少考到,即使訓練也是浮光掠影、蜻蜓點水,這對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是十分不利的。應用文的訓練,教者要做到心中有“譜”,靈活安排。比如班委會要開展活動,布置學生擬一則通知;班級開展愛心捐助,要求學生寫一份倡議書;哪位同學遺失了物品,起草一則尋物啟事,等等。

(二)拓寬訓練途徑,重視作文實踐

1.自由作文

定期抽出一定的時間讓學生自由練習,給學生最少的限制,最大的自由,讓學生有真正的表達自我的機會。寫作內容不作要求,大到國家大事,小到路邊新聞,讀了一本書,看了一部電視劇,碰到一個陌生人,想起過去的事,幻想未來的情況,只要是有感而發,都可以寫;文體不設限制,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意的表達;作文批改方式上也給予學生自由,可采取老師批閱、組內互評、交換修改、流改、集體修改等方法,同時,留充裕的時間讓學生整理、回味。這種自由作文,體現人性回歸,學生不把寫作看成是高不可攀,而是我手寫我心的自由表達,就必然能夠“在寫作實踐中學會寫作”。

2.情境作文

通過情境的設置,讓學生身臨其境,加深學生對事物的感知,增強情感體驗,激發寫作欲望。作文情境給學生提供了多向思維、多角度思維的契機,為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應變能力設置了一個啟迪心智的溫床。在實踐過程中,我們逐步完善了情境作文教學法,根據初中學生的心理特征和認知規律,并從古典文學理論“意境說”中汲取營養,逐步探索出一條“創設(情境)——體驗——想象——描繪(情境)”的情境作文教學的路子,不少老師運用情境作文教學法進行公開教學獲得一致好評,情境作文已成為學生喜愛的一種作文教學方法。

3.對話作文

傳統的作文教學一直以教師為閱讀對象,閱讀對象的單一、無變化,使學生作文流失了生命營養和人文價值?!皩υ捵魑摹笔且云降葘υ挼睦砟顬榛A,關注學生作文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主要從作文功能入手,激發學生表達的需求與熱情,提升學生的表達能力。如我們利用“父親節”、“母親節”、“教師節”等節日,要求學生與父母與老師與同學與朋友進行作文對話,回憶生活的點點滴滴,表達自己的真實情感,父母、老師、同學、朋友閱讀作文后及時作出回應。這樣的作文因為有了明確的閱讀和交流對象,學生的作文積極性大大提高,作文往往能發揮出較高水平。

4.達標作文

篇10

記敘文是初中生寫作訓練中極為重要的一種文體,記敘文寫作是初中生必備的語文能力之一。記敘文寫作貼近生活、素材豐富,但是記敘文寫作也存在許多問題和難點。如果把初中三年視為三個不同的寫作訓練階段,從布局謀篇的角度看,這三個階段的記敘文寫作中都分別存在著一些的通?。浩吣昙墝W生的記敘文寫作,不懂得選取作文的角度,以致千人一面,內容松散,詳略不當。八年級學生的記敘文寫作,其問題主要是平鋪直敘,表達方式單一,不懂得利用人物細節的描寫和環境描寫進行渲染烘托,缺乏“動情點”和感染力,難以撥動讀者的心弦。九年級學生的記敘文寫作,主要問題是立意平淡,思想缺乏深度和高度卻喜歡 “就事論事”、“指點江山”,無法讓讀者產生讀后有所回味的感覺。

究其原因,主要是初中生還沒有掌握一定的布局謀篇的寫作方法,導致作文時隨意性大。而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就是對學生進行一定的寫作方法的指導。

寫作方法包羅萬象,關鍵是要有針對性——要針對學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的問題進行指導,要有階段性,即要循序漸進地、有層次地進行指導,而不能忽略學生的學情、教材的編排和寫作的規律,不能泛泛指導。這樣的寫作方法的指導才能使學生的作文不斷升格。

我們應該要做好以下四個方面的寫作方法的指導,就可實現記敘文寫作的四步進階。

一、精選角度構思文章

七年級的學生作文存在一個嚴重的問題,就是選材單一,雷同現象多發。如對《珍藏 》這樣一道半命題作文,全班大部分學生的題目不是“珍藏母愛(父愛)”,就是“珍藏友情”,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學生的寫作視角單一,思維不開闊,不懂得從多個角度去審視生活。我們應該幫助學生打開思維的大門,訓練他們思維的廣闊性,學會“多角度地觀察生活,發現生活的豐富多彩”,引領學生獲得對生活、事物較全面的認知,幫助學生打開寫作的源頭活水,有意識地從多角度、多方面、多層次地分析主題、挖掘素材,運用全方位的視角去審視一個敘事主題,從日常生活中發現鮮活的寫作素材,學會探尋寫作之源。讓人物形象鮮明,讓小事“出彩”。

1、巧選角度塑造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寫人,學生往往只懂得直接通過寫人物的言行舉動來展現,但我們要讓學生認識到:寫人,除了寫人物的言行舉動之外,還可以通過寫人物最突出的、給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一點,如背影、手、頭發、眼神、微笑、印痕等來表現,也可以通過人物的身邊之物——衣服鞋帽、包、手表、手機等來表現。

經過點撥,有位學生在習作中寫道媽媽左手的大拇指很是扁平難看,從而引起對往事的回憶:媽媽的手因大風刮動家門的同時,把媽媽的拇指也夾傷了,但媽媽依然像往常一樣,如約地在周三的晚上做了湯送到學校來看望我,唯一不同的是,這次只是爸爸一個人來的。周五回到家,發現媽媽的拇指用創口貼包扎著,還在給我做晚飯。詢問后才得知她的手受了傷,但卻不告訴我,是想讓我在學校安心。而我從這件事里終于領會到母親無言的愛。

2、繪制思維導圖,選擇最佳寫作角度。

思維導圖,又叫心智圖,是表達發散性思維有效的圖形思維工具。思維導圖運用圖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級主題的關系用相互隸屬與相關的層級圖表現出來,協助人們在科學與藝術、邏輯與想象之間平衡發展。具有人類思維的強大功能。近年來,思維導圖被廣泛運用到各學科的教學中,包括作文教學。

在下筆寫作之前,繪制思維導圖選材、構思作文,能夠幫助學生打破原有的思維定勢,去開掘學生的寫作源泉,引來學生的思維活水,把思維引向開闊。它的靈活性和獨特性,引導學生運用多向思維,從多角度、多層次、多元化、多形式地思考問題,打破常規,變換思維,創新選材立意的方法,架起一座座溝通生活與作文的橋梁,開拓寫作思路,激發寫作興趣。學生通過繪制思維導圖,能尋求到更多更新的寫作素材和寫作角度,便能達到多中選優、多中選新的效果,從而選取最佳的寫作角度,寫出具有獨特體驗和感悟的文章。

二、詳略得當選取材料

中學作文評分標準里面往往有“中心明確,內容具體”的要求,實際就是要求作文要做到詳略得當。是的,作文只有詳略得當,才能做到重點突出。但執教多年,發現七年級的學生作文最大缺點就是詳略不當。他們的作文往往是事件各個階段平均用墨,眉毛胡子一把抓,敘述流水賬,把需要詳寫的內容淹沒在整篇文章之中,文章沒有主次之分,導致中心思想被淡化。因此,指導學生根據文章中心確定詳略,恰當選取、處理材料,就成為初中作文教學的一個重點。那么如何指導學生逐漸學會詳略得當選取材料呢?我主要從兩方面進行指導。

1、從文本中找規律,從優秀的范文中學招式。

課文中有許多詳略得當的例子,七年級教材中的《第一次真好》、《走一步,再走一步》、《木蘭詩》、《最后一課》等都是詳略得當的典型。在分析這些典型課例時,可以引導學生一起體會文章是如何剪裁材料的,為什么要這樣剪裁?在指導寫作時回顧它們的妙處,讓學生實實在在明白其中的規律。

再者,就是利用學生的優秀范文作為學習的例子,讓同學們賞析、點評。這些來自身邊同學的范文,更具有親近感、真實感,也更能激起他們的學習、超越的欲望。能起到不錯的指導效果。

2、擬寫作文提綱,確定寫作的中心和主次。

學生寫作文通常有一個壞毛病,那就是寫作前沒有明確的思路,想到什么寫什么,其結果就是作文中常常出現層次混亂 、詳略失當的現象。鑒于此,可以指導學生從七年級起就擬寫作文提綱。

思維導圖幫助學生選擇最佳的寫作角度,下一步還需要通過草擬提綱,指導他們圍繞中心選擇幾個能比較充分地表現文章中心的材料——具體的事件、細節,然后根據材料的主次來安排層次,并在大層次下擬編小層次:先寫什么、后寫什么、詳寫什么、略寫什么。實踐表明,好的提綱,能使學生的寫作思路清晰而有條不紊,從而使學生比較正確地解決“怎樣寫”的關鍵問題。

三、細膩描寫渲染烘托

八年級學生的記敘文寫作,其問題主要是平鋪直敘,使文章顯得單調,缺乏“動情點”和感染力。

為了讓描寫生動形象,許多老師都會對學生進行描寫方法的指導,但往往都會有同樣的感受,那就是在指導學生進行描寫的片段訓練時,學生都寫得不錯,效果明顯,但一旦進行全篇習作的訓練時,學生就把所教的方法都忘了,并不懂得實際的應用。教學實踐告訴我們,指導學生進行細節描寫的修改,不失為一條可行的路徑。方法包括:先由老師讀范文、老師評點,然后同一作文學習小組的同學互相評改,指出對方需要修改的錯處,然后學生再各自對自己的習作進行修改。

1、刻畫人物細節,為文章添神韻。

學生在長期的互評、修改的過程中,逐漸認識到人物細節描寫的注意點:細節要有深刻意義,庸俗無意義的不能寫;必須典型真實,有廣泛的代表性;語言要精煉,要抓住最傳神的點去描寫,細節描寫不等于啰嗦。從而也漸漸懂得用特寫鏡頭細致而凝煉,準確而生動地展示人物的外貌、動作、情態、心理和語言等細小情節,使人物性格鮮明,使內容具體真實,情節富有感染力,讓文章倍添神韻。

2、點綴景物描寫,為文章添情韻。

長期堅持指導學生進行景物描寫的修改,我們不難發現學生的作文在悄悄發生著變化。他們有時用景物描寫開篇,真實而生動的景物描寫能讓讀者身臨其境,很快融入文章情境;如《感動》一文的開頭寫道:“清晨,縷縷和煦的陽光穿梭于綠葉間,流淌在湖面上,把天地間一切空虛盈滿,一切黑暗拂去,不知不覺間,便溫暖了我的心?!庇袝r在文中借景抒情,通過對景物有意識的點染摹寫,渲染或鋪墊主人公的心情或者思想,婉轉含蓄且余味雋永,情感深沉,如一位學生在《柳》一文中寫道:“雨漸漸停了,風兒也去無蹤了,薄霧也消散了。柳像是剛剛梳洗了一番,清新而亮麗,鮮妍明媚得如同豆蔻少女朝氣蓬勃的臉龐。水滴還停留在葉尖,然后歡快地滴入池中。那相互纏綿的柳葉娟然如拭,乖巧地垂在水面上,好像在自憐自愛,低垂眼眸對著鏡子孤芳自賞?!庇械纳踔烈跃盀榫€,用景物描寫來表示時間的流逝, 將不同階段的事件剪裁組合,渾然天成。

四、議論抒情提升立意

隨著學生年齡特征、認知水平、思維水平、表達能力的發展,以及作文訓練的不斷深入和學生寫作能力的漸進提升,要求九年級的學生應該能寫出一些有一定的思想、有一定的深度的文章。然而,客觀事實卻恰恰相反,九年級學生的記敘文寫作,主要問題卻是立意平淡,思想缺乏深度和高度。

然而,要想議論抒情深刻、有深度和高度,還得要依靠“文外功”。陸游有詩云:“汝果欲學詩,工夫在詩外?!睂W詩是這樣,學寫文章也是這樣。知識積累是“文外功”最根本的一個因素,也是學生提升作文立意的源頭活水。而知識積累主要靠讀書。

1、經典閱讀豐富學生精神世界,提升學生立意能力。

九年級的學生,應該引導他們由讀故事性、虛構性作品轉而讀反映社會、人生的寫實性作品,如《林清玄散文集》、《劉墉精品書坊——花季卷》等作品;由消遣性、娛樂性作品轉而讀知識性、哲理性的作品,如于丹的《感悟》、《于丹趣品人生》、《守望的距離—周國平散文集》、《周國平人文演講錄》等作品;由一般性作品轉而讀經典名著。

經典閱讀能滋養學生的思想、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而深刻的思想和豐富的精神財富能幫助學生在習作立意時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達到另立一面的效果。面對《咀嚼_______》這一半命題作文,有學生寫的是《咀嚼快樂的思想》,這一立意來源于林清玄的作品。文章利用日常生活小事——母親送我上學時一路遭遇紅燈,而我和母親則持不同的心態去看待這一遭遇,從而悟出人應該用快樂的思想主宰自己的生活。這樣的立意,使文章有深度,思想深刻有哲理,在初中學生中是比較難得的。

2、針對性閱讀積累快速深化學生習作立意。

除了推薦讀物之外,我還常常要求學生做一些針對性的閱讀積累。即在進行寫作訓練之前,布置學生利用周末時間查找與文題有關的資料,資料可以是名人名言,也可以是美文佳句等,并把資料摘錄到讀書筆記本中。寫作時,指導學生可以把摘錄的句子適當地用到文中進行議論抒情,特別是用在文章的開頭或結尾處。

這樣的開頭或結尾往往能立竿見影地使立意達到深入一層的效果。一位學生在《咀嚼幸福的味道》一文的結尾寫道:“生活本就不是一場悲劇,它亦喜亦悲,就如同黑加侖子一樣,即使是再酸澀的果實,也有屬于自身的糖分,就如同我們的生活一般,再苦的日子,我們也能從中咀嚼出許多美好,當我們細嚼慢咽后,便能驚喜地說道:‘這就是幸福的味道’!”

葉圣陶說:“不在全盤授予,而在相機誘導,必令學生運其才智,勤其練習,領悟之源廣開,能塾之功彌深。”對學生進行記敘文寫作方法的指導,需要長時間的連續性的、漸進性的、針對性的指導。以上所述就是從構思、選材、細節描寫和立意四個方面對學生習作進行階段性的、循序漸進的指導,引領學生逐漸領悟寫作規律,并在實際的習作訓練中不斷改進,從而不斷升格自己的作文水平。

參考文獻:

[1] 馬蘇云,淺議語文作文教學,[J],中國校外教育,2010.3

[2] 劉勝利,作文本不難,師者善導之,[J],華章,2010.13

[3] 王標,初中語文實施難點與教學對策,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 ,2006年

[4]《創造性思維在作文訓練中的運用》(碩士學位論文), 南昌江西師范大學, 2006年。

主站蜘蛛池模板: 陇川县| 南昌县| 漳平市| 屏东市| 驻马店市| 舒城县| 紫阳县| 大足县| 连山| 略阳县| 建水县| 富顺县| 衡山县| 石棉县| 昌乐县| 徐汇区| 阳泉市| 崇左市| 惠安县| 宁武县| 同德县| 博罗县| 全椒县| 昌江| 邵武市| 兴仁县| 梓潼县| 金昌市| 河池市| 鄂伦春自治旗| 汽车| 屏山县| 松原市| 琼中| 茶陵县| 繁峙县| 镇江市| 宁陕县| 湾仔区| 礼泉县| 桦甸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