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9-04 21:57:58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中級護士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二、互動式教學的優點
傳統的計算機教學模式很大程度上僅注重計算機理論知識的學習,學生很少有自己動手應用的機會,因此教學過程枯燥乏味,究其原因就是因為在教學過程中以教師為重心,忽視了學生的興趣。互動式教學摒棄舊教學模式的缺點,為其注入了一股鮮活的血液,使教學頓時活躍了起來。就教師來說,互動式教學強化了教師的責任感。互動式教學過程中,學生的自主性加強,不再被教師“牽著鼻子走”,積極性由此增加,成為學習的主體,而教師則變成學習的參與者和知識的傳授者。在這種情形之下,教師本身就要武裝自己的頭腦,掌握更扎實的專業知識和教學技巧,只有這樣,教師才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這在無形中就大大強化了教師的責任感。就學生而言,互動式教學不僅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且大大增強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學生不再是被教師“牽著鼻子走”的羔羊,而是在學習上真正具有主體能動性的個體。互動式教學秉承“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一原則,逐步將乏味到的計算機基礎知識和計算機基本操作轉變成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來了,學生自然而然愿意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進而促進教師與學生的雙向交流。
三、中學計算機教育的互動式培養策略
(一)秉承“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原則,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計算機互動式教學模式的核心就是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因為計算機理論知識是枯燥乏味的,既有漢字又有各種科學符號,因此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教師需要配合一定的實踐操作以便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要真正秉承這一原則就要要求教師改變傳統的以教師為核心的教育觀念,接受以學生為中心的現代化教學理念。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設計計算機教學內容,以逐步培養學生對計算機課程的興趣,進而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只有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了,學生才能真正地去學習計算機。
(二)有效合理地組織教學活動,使教學活動生動化
教學活動包括導入、過程、結束三個部分,教學導入旨在吸引學生的興趣,過程是主體部分,因為這決定了學生到底能學會什么知識,結束部分旨在鞏固知識。對于中學互動式計算機教學活動而言,多媒體環境是最好不過的了,它能夠使互動式教學模式更好的發揮作用,并適用于計算機教學的整個活動,包括導入、過程、結束三個部分。對于學生來說,在多媒體環境下學習計算機是最直觀不過的了,教師通過網絡多媒體模擬能夠讓學生實現從知識到能力的質的轉化。計算機教學不同于其它課程的教學,它需要理論與實踐齊頭并進,這樣學生才能真正學好計算機這門課程。
(三)加強學生的實踐學習
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牽強一點來說,這句話也可以用來表示理論與實踐的關系。而且計算機本身就是一門以應用能力為主的課程,它包括網頁制作、編程等等,這些都需要學生在實踐中把理論知識轉變為能力,而且只有通過操作實踐才能真正掌握理論知識。因此,在計算機教學中要加強學生的實踐訓練,教師可將課程中適合上機操作學習的知識盡量采取實踐的教學方式,比如簡單的軟件應用等。在上機操作之前,教師要先跟學生講解本次學習的目標及要求,上機過程中教師要指導學生,以便及時解決學生在實踐中遇到的問題。
中圖分類號:F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198(2013)11008601
1 信息時代
我們所處的時代正在由工業時代向信息時代逐漸過渡,那么信息時代是從什么時候出現?關于信息時代有很多種解釋,有人認為是第一個以信息交易為生的人的出現,有些人認為是第一臺現代計算機的產生,有些人認為是隨著20世紀中期個人計算機和網絡的興起。信息社會的概念是1977年美國學者提出的:以信息部門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重或信息部門勞動力占社會總勞動力的比重作為定量測算的宏觀指標。當一個國家的上述兩項指標超過50%時,則可謂進入了信息社會階段。信息時代是一個以計算機為主導的時代,它在整個生產過程中減少了對于時間和空間的附屬。在工業時代我們更多的是關注于產品的外觀造型以及功能,我們可以稱之為這是一種物質的表現,隨著我們進入到信息時代,有很多的產品的價值是通過非物質的方面來實現的,它有時候是看不見也摸不著的,我們不得不開始注意非物質的表現,于是就有了一個新名詞的出現——信息設計。這里的信息是以交互性為特點的,對于信息社會的發展,同時作為信息設計的發展的必然結果,具有新特點的“交互設計”在信息社會將成為主流設計的發展方向。
2 交互改變生活
講到交互設計要從人機交互開始說起,人機交互又被稱作HCI,它是伴隨著計算機的發展而產生的,可以說它是一個典型的跨越計算機領域和設計領域的專業。人機交互發展共分為五個階段,早期的手工業階段、作業控制語言以及交互命令語言階段、圖形用戶界面(GUI)階段、網絡用戶界面的出現、多通道多媒體的智能人機交互階段。回到交互設計,交互設計在沿襲了人機交互的原則、知識及基于計算機設計方法的理念。在《About Face 3》一書中,作者闡明了一個更為詳細的交互設計的定義:了解用戶的渴望、需求、動機以及文脈關系,理解商業、技巧以及在不同領域的機會、需求和限制,使用這些知識作為基礎來計劃設計產品的形態、內容和行為。交互設計產品的出現改變了我們原本的生活方式,蘋果一系列產品的問世,讓人們將觸摸屏技術發展到極致。當你習慣了以觸摸的方式去使用產品時,你對于任何新產品的第一反應是觸動一下它的交互屏幕,它改變了我們的行為習慣。以前對于新聞實事是通過電視機,報紙來獲得,現在我們通過觸摸小小的手機屏幕就可以得知天下發生的所有大小事,交互改變了我們的生活,讓我們的生活更加的便捷,信息更加的快捷。
3 人文關懷
人文關懷,一般認為發源于西方的人文主義傳統,其核心在于肯定人性和人的價值,它強調以人為中心來審視世界,并以理解性作為基礎。人文主義的含義在各個歷史時期有所不同,今天具體來說就是要尊重人,關心人,理解人,愛護人。科學家馬斯洛的需求層次論,提示了設計中人文關懷的實質。人類設計由簡單實用到除實用之外蘊含有各種精神文化因素的人文關懷走向正是這種需求層次逐級上升的反映。雖然人類高級的精神需求的滿足不一定全通過設計物品來實現,但作為人類生產方式的主要載體——設計物,它在滿足人類高級的精神需要,協調,平衡情感方面的作用卻是毋庸置疑的。設計于是承載了對人類精神和心靈慰藉的重任。
4 信息時代交互設計中更應注重人文關懷
《情感化設計》一書中提到過設計中有本能,功能和情感設計三者之分。前者是為了配合作為生物人天生所具有的生理,心理傾向,喜惡等。中間是為了符合多數人在使用時便易性,高效性等要求。后者則是滿足人在后天所養成的情感,思想傾好。設計的人性化既然是為了滿足人的各種需求,那么人在這三個方面的需求就都應予考慮。在交互設計中也需要考慮到設計的功能性,情感性與環境性三個方面的匹配。可惜是設計師往往會只注意到了功能性的存在,交互設計的人性變化為了只注重高效化,自動化。舉個例子,現在市面上有很多種的移動終端產品,這些產品標著著如何有效,如何先進,可是在用戶體驗方面優秀的產品少之甚少,一味地追求新技術,只會導致使用者覺得使用體驗不舒適從而放棄使用該產品,這正是有些數碼產品不耐久,曇花一現的根源。細節才是人性化的真正體現。首先,人性化的設計需要全面考慮到人在多方面的需求,在生理健康上和心理情感上的都要兼顧。其次,人性化的設計滿足的應該是人的正面需求,這種需求是對人類的精神物質發展,對人類的美好未來有著正面效果的需求。
在我們這個信息化飛速發展的時代,伴隨著科學技術的革新,我們始終不能丟掉以人為本的大原則,在交互設計領域我們更要注重細節的完美,交互設計其實就是研究人行為和習慣的學科,作為交互設計師我們要注重觀察和研究人的行為,時刻以人為本,尊重人,關心人,理解人和愛護人。
參考文獻
選取2014年1月-2014年8月我院收治需接受手術治療的腫瘤患者96例;將其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與對照組各48例。觀察組男25例,女23例,最大年齡81歲,最小年齡19歲,平均(42.7±5.3)歲;對照組男26例,女22例,最大年齡79歲,最小年齡18歲,平均(43.1±5.7)歲。所有研究對象均給予手術治療;且無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精神病史、凝血障礙及其他全身性疾病者。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方面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可比較。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手術室常規護理,主要包括術前準備、環境管理、儀器設備管理、手術配合及體征監測等;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手術室綜合護理。具體內容如下:
(1)術前巡視及心理干預。
術前1天,護理人員需積極進行巡視工作,掌握手術患者基本情況,并深入了解患者病情、治療情況及發展等;需嚴密觀察患者病情變化情況及各項生命體征變化情況,對其病情進行全面評估。主動與患者交流,掌握其心理特點,給予針對性的心理疏導;尤其是對存在害怕、焦慮、恐懼等心理的患者,需加強健康知識教育,為其講解手術方法、手術優勢及預后,用成功病例提高患者治愈信心,幫助患者樹立正確疾病觀。
(2)術中配合護理。
首先,護理人員應保證手術室溫濕度適宜(溫度保持在22-23℃,濕度保持在50%-60%)、光線適宜。患者進入手術室后,需用熱情的服務態度取得患者信任。麻醉期間,根據患者自述及面部表情、眼神等對患者心理狀態進行準確評估,幫助患者保持穩定的心理情緒。術后嚴密監測患者血壓、心率、呼吸、脈搏、血氧飽和度等各項生命體征變化情況,控制輸液速度,做好護理文書記錄;術中幫助患者遮擋隱私部位,緩解其心中不適感,提高護理舒適度。
(3)術后護理。
手術結束后,清理患者皮膚上的血跡等殘留物,加強保暖;在轉送患者回病房途中及進入病房后,仍需繼續觀察監測患者各項生命體征,并防止引流管脫落、扭曲,幫助患者取舒適臥位,保證引流管暢通。
1.3觀察指標
詳細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進入手術室5分鐘時的心率及血壓情況。患者圍手術期生理及心理方面均較為正常,無明顯異常情況,可視為正常;患者情緒有輕度波動,但無焦慮癥狀,可視為擔心;患者有明顯的不安、心跳加速、頭痛等表現,且缺乏自信,出現哭泣、無助、孤獨等表現,可視為焦慮;患者有心悸、肌張力增加、易激動等生理表現,且有警惕、哭泣等情感表現,可視為恐懼。
1.4統計學分析
所有研究數據均選用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表示,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用X2檢驗,P<0.05表示差異顯著且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心理應激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正常20例(41.7%),擔心11例(22.9%),焦慮16例(33.3%),恐懼1例(2.1%);對照組正常2例(4.2%),擔心14例(29.2%),焦慮24例(50.0%),恐懼8例(16.7%)。觀察組心理正常患者明顯多于對照組;擔心、焦慮及恐懼心理情緒發生率低于對照組,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患者血壓及心率比較
觀察組收縮壓為(120±9)mmH,舒張壓為(76±2)mmHg,心率為(90±6)次/min;對照組收縮壓為(148±11)mmH,舒張壓為(88±3)mmHg,心率為(115±9)次/min。觀察組血壓水平及心率等方面均優于對照組(P<0.05),有統計學意義。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迅速發展,交通業出現了日益發展的局面,出現了城鄉一體、四通八達的現代化公路網絡。在公路事業迅猛發展的同時,養護管理工作也面臨著一些不能回避的問題,如何才能實現公路跨越發展成為公路工作人員首要關心的話題。本文主要就公路養護管理問題及加強措施進行了論述。
1 公路養護中常見問題分析
由于我國公路的建設發展異常迅猛,傳統的、長期計劃經濟體制下的經驗型養護管理模式已不能適應其發展要求,目前暴露出的問題集中反映在以下幾個方面。
1.1 重建設輕養護
受不正確的政績觀的影響,“重建輕養”現象在一些地方還普遍存在。在工作中,由于公路建設周期短見效快、能在短時間內改變現有路況,同時產生經濟效益。而養護管理是項需要長期堅持的工作,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延長公路的使用壽命,不具備明顯的生產效益,所以對于資金周轉困難的單位來說,不愿意投入很大的財力、物力對所管養道路進行有效的管理和養護。導致對公路的管理和養護工作缺乏足夠的重視。另外,有的地方強調先建設后養護,結果是前修后壞,建設成果保不住;還有的地方認為,公路建設出成績,養護投入很難見到成效,對養護管理缺乏積極性。
1.2 缺乏相應的養護制度
養護定額上缺乏必要的規范制度,在我國要針對不同地域和地理環境的特點,分別的進行養護定額的確立,現在的養護定額缺乏理論依據和認定標準,彈性較大,這對養護管理資金的劃分是非常不利的,養護質量也得不到有效的提升,不能滿足公路全方位養護的客觀要求。
1.3 養護機械配套率不足,養護技術落后
機械管理不善也是養護管理中的重要問題之一,從國外引進的養護機械不少,可適合公路養護的沒有,機械的適應能力相對較差,造成養護不善,管理混亂。而且在機械性的開發上嚴重不足,好的養護機械沒有發揮最大的功效,造成機械利用率較差。大多養護作業仍采用傳統的手工作坊式生產組織,對國外已有的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只處在試驗階段,還沒有大規模推廣使用。
1.4 經費投入不足
目前,大量公路養護經費依然采用事業管理體制,依靠上級撥付,不管養護程序如何,質量好壞,錢都是那么多,調動不起職工積極性。加之于材料費上漲,職工工資及人員增加等,造成養護經費嚴重投入不足。個別地方養護單位由于歷史原因,人員包袱過重,造成養路和養人的矛盾較為突出。
1.5 養護管理人員素質低
現在我國仍處于公路的建設發展時期,大量的相關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都投入到高速公路的建設中,從而使養護管理人員中嚴重缺乏高素質的專業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
2 公路養護的重要性
公路是國民經濟建設的重要基礎設施,公路建設、養護的發展越來越重要,但由于車輛荷載的反復作用和自然因素的侵蝕破壞,近年來交通量及重型車輛顯著增長帶來的不利影響,加之過去公路建設的快速發展,使得在公路工程設計質量、施工質量等方面形成一些缺陷,導致公路在使用中期的使用功能表現較差。在交通荷載和自然環境的綜合作用下,道路路面逐漸變得凹凸不平,表面也出現了形形的破損現象。這些破損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日趨嚴重。達到一定程度后會影響汽車的行駛速度、旅行時間、行駛安全性和道路運輸費用。為了適應日益增長的社會經濟對公路行車服務質量的需要,實現公路工程的預期使用壽命和功能,就必須加強公路的養護管理。
3 加強公路養護的具體措施
3.1實現養護管理的規范化
目前公路養護管理的機構設置為省公路管理局下設線路管理處、專職養護處,并配置相應的專用養護機械,日常養護和小修保養由各管理處工程科負責,對于較大維修的工程由養護處進行集中處理。這樣,實行內部單位行政管理,養護經費包干,養護工作均可自己完成,對臨時的突發事件可以就地就近及時解決,但是在體制的發展過程當中,也同樣表現出了一定的弊端。隊伍龐大,職工積極性不高,責任心不強,生產效率低下,養護成本高,浪費嚴重,嚴重影響了養護管理的規范化,專業化、科學化的進程,同時這種封閉式的管理,也嚴重阻礙了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在養護維修管理中的應用。在公路管理中,無論是在路面檢測,還是在數據采集,計算機綜合處理等方面都缺少一套成型的、科學的、權威的并且有推廣價值的養護管理系統,一切還都處在起步階段,檢測手段的精度和效率低,費用大,數據采集和積累的不夠,所以在管理上必須要走在前面。
3.2采用機械化養護方式
現今我國的公路養護要因地制宜的實行機械化養護。在實行機械化養護過程中要組織相對專業的養護隊伍進行專業的機械化養護。走機械化養護道路,必須配備相應的專用機械,對于比較貴重的養護設備,可以采用社會雇傭的辦法解決,這樣可以減少初期的資金投入和日后的維修管理費用。瀝清路養護較多的地方要配備專業的綜合養護車、切割機、瀝青熱罐等機械,為路面的瀝青施工做好基本保障。還要采用規范的養護機械化作業程序進行路面的施工養護。提高了路面養護質量,延長了養護周期,并且降低養路工人的勞動強度。在機械化養護過程中,還要扎實地做好水泥路面瀝青灌縫等預防性養護,并使用稀漿封層設備對一些瀝青路面老化而路基較好的路段實施稀漿封層,改善路面的技術狀況,延長了公路的中修周期,降低了養護成本。
3.3 合理地使用公路養護資金
公路養護管理中資金的使用將直接決定公路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養護資金要實在的應用到生產中去,嚴格控制減少不必要資金的使用,并根據實際施工情況,控制好養護人員的數量,減少人員編制。結合養護單位的路線和人員情況可做小范圍的調整,但原則必須保證滿足養護工作的需要,部分施工單位采用了適當減少養路員,以養路工代替參加生產的方法,并制定了相應的考核措施。
3.4 做好水泥路面的預防性養護
各地方養護單位應根據季節性的特點,來進行水泥路面的預防性養護。對于路基較為穩定的路面,應加強地面接縫的養護工作,防止因雨雪造成的路基板底脫空。對于彎沉較大的路面,可以進行板底灌注來進行養護,主要是為了增強基層的剛性和強度。對原路面為泥灰結構的水泥路面,應進行乳化瀝青的板底灌注。由于水泥路面防性養護措施,有效的遏制了水泥路病害的發展,病害發展的速度大大低于去年。加強瀝青路面預防性養護,且注意瀝青路面冬雨季的養護工作。在雨季來臨前,各施工單位對瀝青路面路況進行了評定,對病害進行了全面調查,根據不同的病害,制定了不同的養護對策。對有裂縫、網裂的瀝青路面用乳化瀝青進行封油處理,對局部彎沉值較大,路基發軟的路段,在雨水來臨前進行挖補處治,防止局部路段潰爛,雨季坑槽做到“補早、補小、補好”,有效防止了坑槽擴大。雨季過后利用晴好高溫天氣重點加強路面各類病害的全面性和規范化修補。由于加強了油路面預防性養護,瀝青路面修補工程量明顯減少,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
3.5 提高養護管理者的素質
在日常工作當中,養護計劃的制定和工作任務的安排等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決策者個人的主觀因素的影響。所以有時在執行過程中難免出現一些漏洞和錯誤,這就要求管理者要有較高的綜合管理素質和果斷的決策能力。同時,要尊重客觀事實,把決策的依據建立在大量的養護實踐數據的積累和科學的分析的基礎之上,做到有章可循。
1對壓瘡的認識
壓瘡最早稱為褥瘡,來源于拉丁文“decub”,意思為“躺下”,因此容易使人誤解為壓瘡是由躺臥引起的潰瘍。
實際上,壓瘡常發生于躺臥或長期坐位(如輪椅)的病人,而并非僅由躺臥引起。引起壓瘡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是由于壓迫而造成的局部組織缺血缺氧,故稱為“壓力性潰瘍”更妥當。
壓瘡是身體局部組織受壓過久或者長期物理化學因素的刺激引起神經營養紊亂及血液循環障礙,局部組織持續缺血營養不良致使皮膚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的組織缺損和破壞。壓瘡是臨床常見的并發癥,不是原發病,它大多是因其他的原發病未經很好的護理而造成的損傷。一旦發生壓瘡,不僅給病人帶來巨大的生理心理痛苦和經濟壓力,也會增加護士的工作負擔,嚴重時可繼發感染引敗血癥而危及生命。絕大多數R瘡是能夠預防的,但并非全部。例如嚴重負氮平衡的危重病人,因營養不良,損傷后自身組織修復較困難;急性期大量腦出血的危重病人,需嚴格限制翻身,用現有的護理手段難以預防壓瘡的發生,造成難免壓瘡[2]。因此不能把所有的壓瘡都歸咎于護理的不當。危重病人的壓瘡護理質量可直接反應一個科室,一個醫院的管理水平和護理專業水平[3]。危重病人是院內發生壓瘡的高危人群。
1.1受壓對病情危重的病人需給予各種治療和儀器進行監測及治療,這些治療性管道和檢測導線可能限制病人軀體活動和變化,使病人活動能力下降,造成病人皮膚長期受壓。壓瘡不僅可由垂直壓力引起,也可由摩擦力和剪切力引起,通常是2~3種力聯合作用所致。
1.1.1垂直壓力引起壓瘡最主要的原因是局部組織受持續垂直壓力,Cinsdule提出,在9.3kPa的壓力持續2小時以上,就可能引起不可逆的細胞變化,這提示每隔一段時間就有減輕壓力的必要性[4]。
1.1.2摩擦力摩擦力作用于皮膚,易損害皮膚的角質層。
1.1.3剪切力如危重病人平臥抬高床頭時身體下滑,皮膚與床頭之間出現平行的摩擦力,加上皮膚垂直方向的重力,從而導致剪切力的產生,引起局部皮膚血液循環障礙而發生壓瘡。
1.2潮濕在潮濕的環境下病人發生壓瘡的危險會增加5倍[2]。
1.3年齡發病率與年齡呈正相關。50歲以上病人較50歲以下病人發病率高出7~8倍[5]。
1.4營養狀況血球壓積小于0.36和血紅蛋白小于120g/l是較好的化驗剪切點[6],對壓瘡的發生具有良好的篩選預測作用。
1.5吸煙吸煙者壓瘡的危險性顯著升高。吸煙者足跟壓瘡是非吸煙者的4倍[7],吸煙量與壓瘡的發生率及嚴重程度呈正相關。
1.6認知功能意識不清者較清醒者發生壓瘡的危險性顯著增高。
1.7藥物危重病人長期使用鎮靜劑、類固醇導致機體抵抗力及活動能力下降也是壓瘡發生的危險因素。
1.8高熱皮膚壓瘡與體溫的關系密切,根據文獻報道昏迷病人在20小時內發生壓瘡:發生壓瘡病人平均體溫大于38.5℃;未發生壓瘡病人的體溫平均小于37.5℃[8]。有研究表明:體溫上升1度,代謝率增加10%,因此體溫過高也是壓瘡發生的危險因素。
1.9體重消瘦者較肥胖者發生壓瘡的機率高[9],但肥胖的危重病人脂肪組織血液供應相對較少及活動困難,在床上翻身時易被拖拉,而導致壓瘡的發生。現已證明,壓力大小與壓力作用時間呈拋物線關系,既較大壓力產生壓瘡所需時間比較小壓力短[10]。
2危重病人壓瘡的護理
2.1正確評估危重病人
把積極評估病人情況作為預防壓瘡的關鍵步驟,要對病人發生壓瘡的危險因素作定性、定量的綜合分析,常用的有Braden壓瘡評分法,已在世界各醫療機構廣泛應用。
2.2壓力各種減壓設備的應用
2.2.1避免局部組織長期受壓和摩擦
每2h為病人翻身拍背1次,對于水腫、感覺麻木等危重病人需增加翻身次數。采取側傾30度方法預防壓瘡,當人體側臥與床成30度時,有利于人體骨突起部位壓力分散和血液流動,能降低壓瘡發生的風險[11];避免損害皮膚角質層,防止病人身體滑動。
2.2.2分隔式氣圈可以使身體局部懸空并使分隔帶處皮膚不接觸氣圈。
2.2.3電動防壓瘡氣墊床通過交替充放氣方式,不斷改變危重病人的受壓點,縮短局部受壓時間。
2.2.4防壓瘡涼液墊使用涼液墊,利用墊內液體流動,減少局部壓力,降低局部溫度,減少耗氧。傳統用于預防壓瘡的烤燈現已不主張使用,烤燈使局部皮溫升高,增加壓瘡的易發性。
2.3壓瘡重在預防對能輕微活動的危重病人,每日應進行全范圍關節運動,以維持關節的活動性和肌肉張力,促進肢體的血液循環,減少壓瘡發生。指導有效深呼吸,增加身心舒適感;指導并協助雙上肢主動旋轉、屈曲、伸展等活動;協助下肢被動活動髖、膝、踝關節作相關的屈、伸、轉等被動活動,開始動作應緩慢放松,每次二十分鐘。
2.4清潔護理保持床單的清潔、平整、干燥,每日用溫水清洗皮膚;禁用刺激性強的清潔劑。
2.5環境管理病室每日通風,減少人員流動,地面、桌面用消毒液拭擦。
2.6飲食護理營養不良使皮膚彈性降低,增加壓瘡發生的機率,延遲創面愈合及疾病的轉歸,免疫力降低等。要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調節膳食結構,加強營養支持。
2.7瘡面的處理和保護
2.7.1先檢測潰瘍的大小、部位、分期和外觀(肉芽組織,壞死痂,腐肉,滲出),再根據創面情況選用不同清創方法進行清創,用37℃的溫鹽水沖洗創面,去除壞死組織和異物,減輕感染促進愈合。
2.7.2對未破的水泡,消毒后用無菌紗布保護;較大的水泡,消毒后抽取泡內液體,再涂上藥膏,無菌紗布保護。對創面較大滲液較多者,根據紗布潮濕情況,適當增加換藥次數。
2.7.3滲出液中膿液較多的創面處理對膿液較多的創面,下墊橡皮單,用生理鹽水自上而下反復沖洗創面至清潔。沖洗比棉球擦洗要徹底,克服了用消毒棉球擦洗傷口易損傷肉芽組織,棉纖維易留于傷口內引起異物反應,影響組織愈合的缺點[12]。
2.7.4創面結痂且痂下有膿液的壓瘡護理先用生理鹽水洗凈膿液及滲出物,再用生理鹽水浸濕無菌紗布覆蓋在創面部位,使干痂軟化。從痂面的一側分次除去壞死組織,再用生理鹽水沖洗后將貝復濟均勻的噴灑在創面上,加紅外線照射15min每日2次。
2.7.5創面應用氧療用塑料袋罩住創面,固定牢靠通過一小孔向袋內輸氧,氧流量5~6L/min,每次15min,每日2次。對分泌物較多的創面,先清創再用氧療,在濕化瓶內放75%乙醇,使氧氣通過濕化瓶時帶出一部分乙醇,抑制細菌生長,減少分泌物,加快創面愈合。氧療法是利用純氧抑制創面厭氧菌的生長,提高創面組織中的供氧量,改善局部組織代謝。
2.7.6嬰兒護臀霜配合保鮮膜使用大量的研究證明,濕性環境更有利于創面上皮細胞形成,使創面不經過一般的結痂過程而自然愈合,而且愈合速度要比干性環境快10倍[13]。此方法屬于密封式創面濕潤療法的一種,在壓瘡皮膚表面外涂嬰兒護臀霜可以造成一種濕潤環境,保鮮膜包敷可以形成一個密閉環境,控制水蒸氣的蒸發,有效隔絕液體和細菌侵入,快速創造出有利于傷口愈合的濕潤環境。同時,壓瘡傷口的濕潤環境,可減少保鮮膜和創面的粘連,在更換保鮮膜時不會損傷肉芽組織和新生上皮組織,創面的疼痛會減輕[13]。
2.7.7凡士林可減少皮膚的摩擦,起保護膜的作用,對皮膚形成封閉性油墨[14],減少局部皮膚的摩擦力及擦傷的機會;避免汗、尿、便、血等與皮膚直接接觸。
2.8壓瘡的物理治療和藥物應用
2.8.1壓瘡傷口濕敷
1962年溫特博士證明了使用保濕敷料的傷口較暴露于空氣中近乎自然愈合的傷口愈合速度明顯加快[15];減少炎癥反應及痂皮形成;降低感染的危險;減輕疼痛。
2.8.2雞蛋內膜覆蓋清創后用雞蛋內膜覆蓋,將其平整緊貼于創面上,蛋膜覆蓋范圍要超出創面1厘米[5]。
2.8.3碘伏是新一代廣譜、高效、無毒的外用消毒殺菌劑,使組織脫水、促進創面干燥、擴張血管、促進血液循環、軟化和消散硬結作用[16],對粘膜無刺激,無腐蝕性,涂于局部表面可形成一層保護膜,保護創面及周圍皮膚,防止細菌直接進入創面,促進創面的愈合。
2.8.4傷口有感染時,周圍出現紅、腫、熱、痛,滲出液多,有異味,外周血白細胞升高,可做傷口細菌培養和藥敏實驗,按醫囑使用抗生素或使用含銀離子或納米銀抗菌敷料。
2.8.5胰島素聯合654-2治療壓瘡胰島素可增加葡萄糖的利用,促進蛋白質的合成,增加微血管的灌注;654-2能解除血管痙攣、有鎮痛作用;濕潤,有利于創面上皮細胞形成,促進肉芽組織生長和創面愈合。故將胰島素、654-2混合液濕敷于創面后,可以改善局部循環,促進傷口組織對葡萄糖的攝取和利用,促進蛋白質的合成,減輕疼痛,加快組織生長,縮短壓瘡愈合的時間[17]。
2.8.6胰島素聯合苯妥英鈉治療壓瘡研究發現胰島素有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樣作用,能促進成纖維細胞的生長和膠原合成[18]。苯妥英鈉能顯著增加創口局部膠原沉積和血管形成,增加創口巨噬細胞的數量和功能,有效促進肉芽組織增生,加快創口愈合。
2.8病情觀察
嚴密觀察病情變化并準確記錄,每次換藥時對傷口進行評估以制訂和修改計劃,提高護理質量。
2.9加強責任心護士應加強責任心,提高對壓瘡危害性的認識,減少由于護理工作失誤而造成壓瘡發生。有研究顯示護理工作的重點在于及時識別高危因素,準確預測危險性,以便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
2.9.1建立翻身卡壓瘡預防的重點在加強護理管理上,重視基礎護理,床頭掛翻身卡,翻身后記錄時間、及皮膚情況。
2.9.2護士長巡視病房時,觀察患者皮膚情況,檢查翻身卡填寫的準確性和措施的合理性,保證臥床患者翻身卡的使用得到落實。
2.9.3使用翻身卡,使患者及家屬了解皮膚護理的方法和重要性,對護理工作起到監督作用,使患者的護理得到全程、有效的管理。
2.10心理護理對病人同情、理解和關心,使其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告知病人減少受壓和摩擦,配合治療及護理。加強護士的心理品質修養,注意心理護理中的“負反饋”現象[19]。
3小結
危重病人的R瘡是由活動減少和功能損害引起的一個潛在的具有很大危害性的并發癥,它的形成過程迅速,治療過程卻很漫長。因此有效的護理干預,嚴格執行床頭交接班制度,徹底杜絕壓瘡的發生,減輕病人的痛苦。此外,還要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健康宣教等,幫助患者樹立信心,配合治療,早日康復,使護理質量得到保證。
參考文獻
[1]林小玲,壓瘡的預防和治療[J]全科護理,2008,6(1B):101.
[2]劉紅,付小悅。壓瘡危險因素評估及預防研究進展[J]中國護理管理,2007,7(2):50-51.
[3]黃春菊,韓蓮英,謝帆英.循證護理在危重病人中的應用[J],家庭護士,2007,5(12C):68-69,
[4]陸微,溫濱,謝暉,等.臨床壓瘡護理預防及基礎循證研究[].國際護理學雜志,2006,25(4):247-249.
[5]周蕭.淺談壓瘡護理[J]當代醫學2008,8(147):134.
[6]董文軍.壓瘡護理的新進展[J]甘肅中醫,2007,20(4):124.
[7]彭翠蘭,劉梅.臨床壓瘡患者原因及對策[J]當代醫學,2009,15(3)121.
[8]李莉.重型顱腦損傷伴神經性高熱患者預防壓瘡的探討[J]中國實用醫學,2009,4(2)81-82.
[9]廖林英,韋素惠.壓瘡危險因素預測管理的研究進展[J]護理實踐與研究,2009,6(5):96.
[10]GebhardtKS.Pressureulcerresearch:Wheredowegofromhere.[J].BrJNurs,2004.13(19):14-18.
[11]王冷.壓瘡的管理(二)[J],中國護理管理,2006,6(1):63.
[12]張小冬,陳愛萍.褥瘡的預防與進展[J],中國全科醫學,2006,9(11):920-922.
[13]游兆媛,樊楊.濕性愈合療法治療潰瘍期壓瘡的臨床應用[J]護理研究,2006,20(3)下旬版:819.
[14]羅廣珍,秦春華等.凡士林預防壓瘡體會[J]中華臨床醫學研究雜志,2006,12(8):1069.
[15]MouesCM,vandenBemdGJ,HeuleF,paringconventionalgauzetherapytovacuum-assistedclosurewoundtherapy.JPlastReconstrAesthetSurg,2007,60:672-681.
[16]王新紅,楊麗霞.碘伏在壓瘡護理中的應用[J]醫學創新研究,2008,5(32)120.
一、我國公路養護管理存在的問題
由于我國公路的建設發展異常迅猛,傳統的、長期計劃經濟體制下的經驗型養護管理模式已不能適應其發展要求,目前暴露出的問題集中反映在以下幾個方面。
1. 重建設輕養護
受不正確的政績觀的影響,“重建輕養”現象在一些地方還普遍存在。在工作中,由于公路建設周期短見效快、能在短時間內改變現有路況,同時產生經濟效益。而養護管理是項需要長期堅持的工作,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延長公路的使用壽命,不具備明顯的生產效益,所以對于資金周轉困難的單位來說,不愿意投入很大的財力、物力對所管養道路進行有效的管理和養護。導致對公路的管理和養護工作缺乏足夠的重視。另外,有的地方強調先建設后養護,結果是前修后壞,建設成果保不住;還有的地方認為,公路建設出成績,養護投入很難見到成效,對養護管理缺乏積極性。
2. 缺乏相應的養護制度
養護定額上缺乏必要的規范制度,在我國要針對不同地域和地理環境的特點,分別的進行養護定額的確立,現在的養護定額缺乏理論依據和認定標準,彈性較大,這對養護管理資金的劃分是非常不利的,養護質量也得不到有效的提升,不能滿足公路全方位養護的客觀要求。
3. 養護機械配套率不足,養護技術落后
機械管理不善也是養護管理中的重要問題之一,從國外引進的養護機械不少,可適合公路養護的沒有,機械的適應能力相對較差,造成養護不善,管理混亂。而且在機械性的開發上嚴重不足,好的養護機械沒有發揮最大的功效,造成機械利用率較差。大多養護作業仍采用傳統的手工作坊式生產組織,對國外已有的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只處在試驗階段,還沒有大規模推廣使用。
4. 經費投入不足
目前,大量公路養護經費依然采用事業管理體制,依靠上級撥付,不管養護程序如何,質量好壞,錢都是那么多,調動不起職工積極性。加之于材料費上漲,職工工資及人員增加等,造成養護經費嚴重投入不足。個別地方養護單位由于歷史原因,人員包袱過重,造成養路和養人的矛盾較為突出。
二、公路養護管理的具體措施
1.建立路況調查分析制度
為及時了解掌握國省干線公路及其設施使用情況,走出“損壞、發現、修復”的被動養護怪圈,我們除加大日常巡視檢查工作以外,每月組織一次路況調查分析活動。該項工作以路面路基排水、接縫損壞狀況、路面破損狀況、橋涵構造物技術狀況、路面行車質量等為主要內容。我們按月匯總路況調查資料,分季度分析評定,逐年分類歸檔,從而建立了以橋梁檢測、維護與路面板塊分塊調查、維護為重點的系統完整的內業檔案資料。據此制定和安排年、季、月養護工程實施計劃,力求對路面狀況的退化情況早發現、早處治,以確保養護管理工作的時效性與針對性。
2 .堅持不懈地做好路基路面排水工作
在對公路使用狀況造成嚴重影響的諸多自然因素中,水是第一位的,這已是不爭的事實。水又分為地表水和地下水。對公路造成的危害主要表現為:侵蝕路基使路基沉陷、變形、滑塌;侵入路面基層使基層強度降低或使基層與面層之間出現空隙而喪失支撐作用;在路面上長期反復的水濕磨耗作用加快了路面材料的磨損、老化速度。
3.不斷加強日常維修保養工作
受風、雨、雪、車輛交通以及路面本身破損等諸方面因素的影響,路面經常出現多種雜物。這些雜物如不及時清除,一方面影響道路觀感,嚴重的還會影響行車安全;另一方面也直接影響道路管養效果。所有這些,都需要我們不斷加強日常維修保養工作。為此,我們適時引進了快速修補劑、冷補材料等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重視和加強了施工質量監理、合同管理和安全管理等工作,使公路的日常維修保養工作基本實現了全面、及時、高效、低成本的預期目標,路容路貌得到改觀。
4.對公路養護體制改革進一步進行深化。
計劃經濟條件下的機制的改變是實現深化公路養護體制改革的前提,即對權力和責任相對應的公路養護管理機制進行建立。在公路建設管理上,各省交通主管部門對國省道的規劃進行負責;地市縣級交通主管部門對各地公路規劃建設管理進行負責。在公路資金上, 交通部統一對交通規費的使用、車購稅的支出進行安排,用于全國國道主干線建設;省公路管理機構對養路費、交通建設基金、路橋使用費等提出計劃,并由各省交通主管部門審查批準后進行執行; 各縣交通主管部門把各類農機養路費安排用于調劑縣鄉公路養護和改造的資金缺口。
5.引進高效率、高質量的養護設備。
確保公路實現良好、安全運輸的大趨勢就是養護機械化。隨著我國公路運輸事業的快速發展, 公路通車數量也不斷地在增加,對于現在工程技術規范的要求機械化難以實現, 公路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無法得到充分的發揮 此時必須引進較先進較科學的養護設備,使得公路養護的速度和質量都能夠不斷地加快。對于基層的公路養護段,可以引進一些小型的養護機械, 其具有成本低、效率高、質量高的優勢,例如小型掃路機、小型鏟雪車、小型壓路機等等。作業轉場時, 工具車可由人工進行搬運,不需要用專門的配備吊車。除此之外, 養護檔案應該在公路養護段中建立,實現施工的電子化, 并且使病害路段能夠擁有自己的電子病歷、以及各種資料,從而使得養護成本得以減少。高等級的公路養護肯定在各方面的要求會更高。此時就需要引進國外較先進的技術和加工設備,從而使得養護機械的制造技術得以提高,并且能夠使公路的使用壽命得以延長。
6.進一步拓寬渠道籌集資金。
有效的資金保障是公路養護管理的關鍵環節。養護資金是公路養護管理工作一直以來比較突出的一個問題。從歷年的實際情況來看,每年的養護經費都在不斷地增加,但是還是不能滿足公路養護管理的所有要求, 反而養護費短缺的問題還越來越嚴重。近些年上級公路主管部門對此問題也在不斷地研究,并也提出了一些措施,但是用固定的資金投入整體公路的養護管理是不現實的。公路養護管理中資金問題的解決,除了使養護成本降低、消耗降低以外,還應該使籌資渠道進行進一步的拓寬,使融資方式進一步的擴大。具體來說,要積極組織施工隊伍參與對外承攬工程,對每年高昂的養護資金缺口用賺取的工程資金進行彌補。在加大投入的同時,還要以“以人為本、以車為本” 的養護服務理念為基礎對職工進行教育,努力打造公路養護品牌, 實現品牌效益。對公路養護質量的逐年提高,可以通過養護投入的增加和養護管理的加強來進行,從而全面提升了道路通行能力,也促進了區域經濟的發展。
三、結語
關鍵詞:急診護理 臨床帶教 問題 措施
從醫院的實際工作情況看,臨床護理教學是護理專業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過程,臨床帶教質量好壞對于護士人員的培養有著決定性作用,并影響了我國護理教育水平的提高。急診室在護士實習計劃里是涉及到最多的科室,也是實習的必經環節,在醫院里屬于跨科室的、綜合性較強的臨床科室。經過一段時間的急診實習,既能讓學生體驗理論知識,也能感悟到實踐帶來的教育價值。
1急診室帶教面臨的問題
1.1興趣不強護理臨床實習本是一項十分有趣的活動,實習生在學習過程中應該顯現出活躍的一面。而現實臨床實習情況確是整個急診室氣氛十分沉悶,學生與教師之間缺少互動,整個實習環節都是教師在“主導”,這與護士帶教教學要求明顯不符。護理教育中的這些障礙直接造成了教學工作無法正常開展,不利于護理人才的培養。
1.2主動不夠經濟的發展使得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很多家庭都是獨生子女,這些優越的條件助長了學生“崇尚自我”的心理,導致了奉獻精神和合作精神缺失。對于護理學專業知識的學習常常抱著無所謂的心態,在學習中沒有養成足夠的責任心,其社會競爭意識薄弱,學習缺少必須的主動性。很多學生對臨床護理工作都是被動地接受教師傳授的知識,學生僅能理解表面意思,而不知其所以然。
1.3溝通不多大部分帶教者在教育學生時,沒有對學生掌握護理學專業知識的能力給予重視,使得臨床實習教學過程中出現了不同的阻礙。特別是教師與學生之間沒有太多的互動,整個臨床實習基本上都是教師一個人的“獨角戲”。從教學調查結果看,部分學生表示老師在言語溝通能力上的缺失造成了學生與教師溝通的減少,實習指導工作沒有得到學生的認可。“言傳身教”中只是身教是不行的,言談則能在言語上引導學生去認識知識。新時期的教學理念中強調了學生與教師之間的溝通增加,維持良好的師生關系,彼此之間互相促進學習,為今后的教學、實習創造條件。
2正確處理帶教問題的措施
2.1帶動實習熱情面對學生參與實習積極性不強這一現象,教師則需要對自己的教學工作進行反思,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方法來帶動學生的熱情。急癥室護理帶教時,教師可結合示范演示、啟發討論、知識問答等不同的方式開展教學,為學生獲取知識創造不同的渠道。也可以結合多媒體設施開展教學工作,這樣則能對學生的學習興致產生刺激,讓學生集中注意力完成自己的臨床實踐工作。對于急救方面的實習,教師需利用情景模擬教學,如心肺復蘇術等,安排學生根據現場模擬情況來參與實習演練,增強自己的實戰經驗。在情景演練中護士實習生能夠體會到救護的難點與重點,自己總結積累各個方面的知識內容。
0引言
深基坑支護工程是近20年來隨著城市高層建筑的發展而形成的一門新興技術,其理論還有待于不斷完善。如何選取一種在經濟、技術上都合理的支護類型,必須充分考慮施工現場的環境、工程地質條件以及具體的工程要求。
1深基坑支護工程的監理
1.1設計方案及其審查基坑工程主要包括基坑支護體系設計與施工和土方開挖,是一項綜合性很強的系統工程。它要求巖土工程和結構工程技術人員密切配合。基坑支護體系是臨時結構,在地下工程施工完成后就不再需要。而深基坑設計方案合理與否,直接影響著深基坑支護工程的成敗。成功的工程設計方案應該是合理安全,科學實用的。在進入施工現場時,監理人員應對施工方案進行審查,深入了解設計方案,發現問題及時與設計人員溝交流,使得各個程序順暢有效的進行,從而可以真正地保障工程的質量。
1.2分包單位的選擇由于深基坑支護工程具有的專業性和特殊性,一般來說,總包單位選定具有實力和能力資質都合格的專業隊伍,組織隊伍進行分包施工。監理單位應嚴格執行職責,協助業主審查總包單位選定的施工單位,同時防止施工過程中再次出現轉包,嚴格保證工程質量。
1.3施工組織設計的審定建筑施工單位應該認真編制施工組織設計方案,但是現在的建筑單位往往是套用別的工地的現成的施工組織設計,然后再做一些小的改動。雖有些是自己編寫,又大多質量低劣,失去了指導意義。所以,這就要求監理人員對施工單位提交的施工組織設計進行嚴格審核,提出修改意見,嚴格確保工程質量,經過監理總監審批合格后施工方才可以動工。
1.4施工過程控制在此階段,監理人員要遵循監理規劃,需要根據地質勘探資料和當地條件,結合本地施工的情況,對于工程的關鍵項目,要求施工單位制定專項施工方案。監理機構對此進行審核,通過后方可施工。這個階段是項目的關鍵階段,特別要注意突發事件的應對,最好是提前制訂好預防措施。
1.4.1深基坑支護工程的施工深基坑支護工程的施工是集挖土、擋土、圍護、防水等多項目結合的系統工程,任何項目的出錯都很有可能會導致工程整體的失敗。所以,這就要求我們監理單位在項目實施過程中盡職盡責,敦促施工單位按照規程和預先設定好的施工技術規范組織施工,盡量將工程的每個環節都納于監控之下,確保不出事故,順利按期完成工程。
1.4.2深基坑周圍土體止水效果的控制在地下水位較高的地區,地下水對深基坑工程的施工帶來了相當大的危害。施工單位應該從防水、降水和排水三方面來制訂止水方案,根據掌握的地質資料,駛入了解周圍環境的實際情況,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措施。不能一味簡單地靠抽水來達到止水目的。止水帷幕是高水位地區深基坑支護工程中常用的止水措施,其常用的施工方法主要有高壓噴射注漿法、漿噴深層攪拌法、粉噴深層攪拌法和壓力注漿法等。使用這種方法難度較大,技術復雜,所以一定要對以下幾個方面嚴加注意:
①保證樁體質量,注意水泥漿的攙加量,保證樁體攪拌均勻,②保證樁的搭接長度和密實度,杜絕出現空洞、蜂窩及樁頭開叉的現象。③不能隨意在基坑支護結構上開口以便運土,否則會破壞止水帷幕,造成地下水的滲入等問題。
1.4.3深基坑支護的信息化管理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計算機和網絡已經應用到經濟生活的各個領域,建筑行業也不例外。在進行深基坑支護工程時,同樣需要我們利用現代化的信息技術,以提高工程效率。基坑支護結構的信息化管理主要手段是安排專業施工監測人員對基坑現場及周圍建筑物進行監測,將基坑開挖期間監測到的基坑支護結構或巖土變位的情況數據化,比照勘察、設計的預期性狀,及時對施工中可能出現的險情進行預報,超過預警值時可及時采取有效的應對措施排除危害,確保工程安全。
深基坑支護結構工程監測的內容主要安排以下幾項:
①支護結構頂部水平位移;②支護結構沉降和裂縫;③臨近建筑物、道路的沉降、傾斜和裂縫;
觀測結果要真實反映所測因素影響的動態趨勢,結合相關的誘發條件和結合基坑支護結構的穩定性計算,排除險情。開挖較深的基坑,還應測試支撐的內應力,當應力達設計值90%時(或支撐變形達10mm時),要及時采取防范措施。
1.4.4突發事件的解決建筑行業的施工參與人員多、技術復雜、工程周期長,從工程開始施工到完成,會發生很多不可預料的問題,這要求我們的監理人員要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遇事不可慌亂,然后需要對可能要出現的問題心里有數,事先要做準備,免得事到臨頭,手足無措。一般情況下的突發事件有:
①基坑內管涌、流砂;②基坑支護局部出現成因不明的裂縫、沉降;③氣象異常,出現連續多日的狂風暴雨;④相鄰工地的施工影響如降水、打樁、開挖土方;⑤地下障礙物妨礙基坑支護結構或止水帷幕的施工。超級秘書網
2幾點體會
2.1基坑支護施工是個隱蔽工程。對施工過程的每一個環節、每一個工序均要嚴格把關;對重要工序、關鍵工序要設立停止點,要進行監理旁站。
2.2在施工過程中,隨著地質條件的變化及某些情況的改變,往往要涉及到增減工程量。此時監理要及時地與設計、建設單位取得聯系,按照設計變更文件,認真地核實工程量,如實地做好簽證。
英語和漢語在詞的結構與句子的結構方面均有差異,對中西文化差異必須正確理解,對譯時增詞或減詞主要是出于意義、語法和修辭的需要。但增詞或減詞時,必須權衡語氣的輕重,分清意思的主次,考慮修辭效果。做到“加詞不加意,減詞不減色。”具體地說,英漢互譯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
一、增加“范疇詞”
漢語中,有些抽象性的名詞往往帶有“范疇詞”,其作用就像英語的動詞或形容詞加上后綴而形成抽象名詞一樣。因此,在英譯漢過程中,有時英語的抽象名詞要譯為抽象名詞加范疇詞。例如:①We have winked at these irregu-larities too long, from now on they will have to stop“irregulari-ties”是一個抽象名詞(不法),我們在翻譯的時候不能只譯為“不法”,而需加上范疇詞“活動”二字。可譯為:我們對這些不法活動寬容太多了,從現在起再也不能這樣下去了。②It called for creation of a defense corps to take charge of anti-subversion in peace time “anti-subversion”是“反顛覆”,譯語說“負責反顛覆”不符合漢語的語言習慣,因此我們在翻譯時應在“反顛覆”后加上范疇詞“工作”,即:我們主張成立一個防務軍團來負責時的反顛覆工作。
二、增加具體化詞語
英語的抽象名詞漢譯時,除了可增加范疇詞外,還可增加其它具體化的詞語。例如:①She takes her misfortunes toheart too much.“misfortunes”是“不幸”,我們在譯時加上“事件”二字,把譯語具體化。譯為:她對她所遭遇的一些不幸事件看得太重了。②A successful scientist applies persis-tent and lo~jcal thought to the observations he makes.“obser-vations”是“觀察”,在翻譯中必須加上具體化詞語“事情”。即:凡是有成就的科學家總是對觀察的事情進行持續不斷的和合乎邏輯的思考。
三、英譯漢時,增加原文省略而譯文不能省略的詞
在英語中,為了避免重復,常用幾個分句合用同一個謂語動詞,即第一個分句為完整句,而第二個、第三個分句的謂語動詞可以省略;有時為了避免重復,甚至省略整個句子。對英語讀者,這樣的句子沒有任何理解上的困難,但是漢語讀者則會對此很不習慣。因此,這類省略句在漢譯時須加上原文省略的詞,以便于漢語的表達和漢語讀者的理解。例如:①We wont retreat.we never have and never will.翻譯時在“never have”和“never will”后加上“后退”。即:我們不后退,我們從來沒有后退過,我們將來也一不會后退。②He majors in English and I,in French,翻譯時我們在以后加上“主修”一詞。即:他主修英語,我主修法語。從以上各例可見,漢語譯文中主要是重復了原文中省略的部分,這是因為漢語中比較講究句子的平衡、氣勢和韻律,經常要使用排比、重復、對仗等修辭手法。
四、增加解釋性增詞
由于英語和漢語分別屬于兩種不同的語系,英語中一些帶有濃厚民族色彩的詞匯,英語讀者很熟悉,而漢語讀者則無法理解其含義。同樣,漢語中一些帶民族色彩的詞匯,漢語讀者很熟悉,但英語讀者則很難理解。鑒于此,在英漢互譯時,必須增加一些詞的解釋,點出其含義。例如:To write another book on the same topic means to carrycoals to Newcastle如果我們只把此句譯為“再寫一本有關這一問題的書,可謂運煤到紐卡索。”對于這樣的翻譯,我們漢語讀者根本不會理是,我們知道紐卡索是英國的煤都,把煤運到那里自然是白費力氣,多此一舉。因此,我們在譯此句時加上解釋性的詞語,譯為:“再寫一本有關這一問題的書,可謂運煤到紐卡索,多此一舉。”
五、根據句子的結構需要增加或減去某些詞語
通過英漢語言的對比可見,英語中代詞、連詞、介詞用得多;漢語中則較少用這些詞。漢語中常有無主句出現,英語中絕大多數的句子都必須有主語。這些特點在翻譯中就造成了增詞或減詞的必要。
(1)漢語無主句的英譯。英語中,除了祈使句等少量句型省略主語外,絕大多數句子必須有主語,因此漢語的無主句譯成英語時,必須補上主語。例如:①怕要下雨了。Im afraid it is going to rain②活到老,學到老。We live and leam.反過來從英語譯成漢語有時可省去主語。例如:①If you know the frequency.you can find the wave length.知道頻率,就可求出波長。②Looking at him,one found it hard to believe that he was fifty,看他外表,很難相信他已有五十多。
(2)代詞的增減。英語中代詞用得較漢語廣,漢譯時,許多代詞都可省略。例如:①He was so apt to get angry,you could never tell Why.他很容易發火,很難說為什么。②She laid her handlightiy on his arm as if to thank him for it. 她把手輕輕地放在他的胳膊上,好像是表示感謝:
(3)連詞的增減。英語句子的結構原則是形合,而漢語句子的結構原則是意合。所以英語中連詞用得較多。無論是并列句或是復合句,分句之間一般多用連詞來結合:而在漢語中,多數情況是靠語序來表達詞與詞,句與句的關系。因此在翻譯中也出現詞的增減情況。例如:并列句。①Some students like mathematics,but.others hate it.有的學生喜歡數學,有的不喜歡。②,Wise man love truth,whereas fools shun it智者愛好真理,愚者躲避真理。復合句。①Never get on or off the bus, before it comes to stand-still,車未停穩,請勿上下。②If winter comes,can spring befar behind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
(4)介詞的增減。英語的介詞有兩大類,一類是本身有意義的,一類是本身無意義的,只起到表明詞與詞的關系的作用。①表示時間的介詞在漢譯時大多可省略。例如:He worked in the daytime,and at night he went to night school.他白天上班,晚上去夜校。②表示地點的介詞漢譯時也往往省略。例如:Smoking is prohibited in public places公共場所不許吸煙。
以上幾種方法是英漢互譯過程中詞的增減方法,我們在翻譯中應注意使用,只有這樣,才能使所譯出的句子不會顯得死板生澀。由于對語言文化背景知識缺乏了解。翻譯過程中產生的中西文化碰撞,使學生在翻譯訓練中遇到了不同程度的文化障礙。只有充分了解語言背后的文化背景,才能真正理解隱含在文本背后的文化內涵,進而也才能更加深入地了解文本語言所要傳達的真正意義。學生在翻譯過程中常常會遇到對語句意思的理解出現偏差的問題。產生這種理解偏差的原因在于學生對一些習慣性的英語表達缺乏了解。翻譯教學 是大學英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應予以充分的重視。我們在解決上述問題的同時,應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英語翻譯教學工作,相信中國未來的翻譯人才會逐漸增多,從而早日告別目前高端翻譯人才短缺的狀態。
參考文獻:
中圖分類號:TU997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橋梁是公路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重要的基礎性設施的作用,對于保障我國各種物流資源全方位的流通有著不可小覷的作用。作為重要的基礎設施建設工程的公路橋梁項目,必須堅決進行很好的保養,維修工作,努力提高公路橋梁養護水平和公共服務能力,確保公路橋梁更好的為國計民生服務。
一、當前我國公路橋梁養護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目前,我國的公路橋梁養護管理工作現狀并不容樂觀,很多公路橋梁養護管理單位普遍存在著重建不重養的錯誤思想,從而導致了很多公路橋梁問題突出,加大了交通運輸的安全隱患。具體來說,公路橋梁的養護管理工作問題主要表現為:(1)目前的公路橋梁養護管理的骨干型的人員隊伍素質不夠高,很多情況下養護部門的業務過于繁雜,人員過于混亂,使得養護管理人員無法實現專業化的高品質服務,這與我國公路橋梁養護管理中的體制落后,不能與時展相并軌有著很大的關系,從而造成了養護管理工作不能真正發揮好的作用;(2)即使有些有著所謂的專職公路橋梁養護管理機構,但是,這些養護管理機構還缺乏較為全面周到的管理制度,或者已經有了相關的規章制度,但是在執行的過程中卻不夠到位,使得公路橋梁養護管理工作顯得無章可循或者有章不依的尷尬局面;(3)目前的公路養護管理人員普遍素質不夠過關,往往理論不夠清晰,抑或是實踐能力不夠,很多養護管理人員只是臨時湊數的,沒有真正接受過嚴格的養護專業訓練和培訓工作。此外,公路橋梁養護人員的收入不夠高,使得該領域無法留住真正有才能的養護人才,這就造成了較為嚴重的資源空缺問題,當然包括了人力資源,經費空缺等問題。
二、強化我國公路橋梁養護管理工作的應對措施
筆者作為一名工程師,非常清楚的知道,公路橋梁的建設必然具有一定的使用壽命,不是一勞永逸的項目工程。公路橋梁受到自然環境和各種非自然因素的影響頗多,尤其是受到很多意想不到的人為破壞的滋擾,使得公路橋梁的使用壽命又會大打折扣,而且公路橋梁的有些破壞是不可逆的,這是非常嚴重的問題,將會成為我國道路交通運輸業中的瓶頸所在。意識到我們必須盡快改變目前的公路橋梁養護管理工作現狀,加大對于公路橋梁這樣一些涉及到國計民生的基礎性設施的養護管理工作,否則,一旦養護不過關,造成了嚴重的安全事故,將是深遠的負面影響。那么,到底我們該如何采取措施來積極應對各種公路橋梁養護管理工作中的問題呢?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重點加強:
(1)公路橋梁是有機組合在一起的基礎性設施,橋梁往往是公路進行排水的重要構造物之一,因而,為了達到順利為基本交通服務的公共目的,我們就應該在進行公路橋梁的設計過程中就努力的滿足各種公路橋梁設計的規范和要求,使得公路橋梁具有足夠的強度、剛度、穩定性和耐久性。在具體施工過程中,要使用有資質、能力強、信譽好、素質高的專業的公路橋梁施工隊伍,并在順利建設完之后,要真正做到經常檢查、定期檢查和特殊檢查,盡力把各種安全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盡量經常保持橋頭與路面銜接處平整、順適,確保橋梁各部完好,并定期對公路橋梁進行清理,努力保持公路橋梁的暢通;
(2)根據公路橋梁的相關規定,我們在對公路橋梁的養護管理工作當中,就要堅持檢查頻率不低于一個月一次的維修保養頻率,具體的保養工作包含了日常巡視和定期檢查等日常工作。在公路橋梁的養護管理中,還要遵循一定的原則和要求,就是要努力保持公路橋梁的整體清潔,努力做好公路橋梁的技術保養,一旦發現缺損,都要及時采取相應的保養修護措施來盡力保好公路橋梁的技術狀況,從而使得公路橋梁能夠順利符合各種等級要求,為公路交通的順利運行提供良好的交通安全保障。
(3)由于公路橋梁的養護管理工作既然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而,我們必須投入必要的資金來確保公路橋梁的養護管理工作。然而,我們的公路橋梁管理中的普遍現象卻是重建設,輕養護。為了使得公路橋梁能夠順利發揮服務交通的功能,我們必須首先在思想上重視對于公路橋梁的養護管理工作,及時維修保護好公路橋梁,并在養護資金上要給予大量的投入,切實扭轉那種只重建、不重養的錯誤觀念,從而做好各級公路橋梁的養護管理工作,切實達到公路橋梁的經濟適用,安全順利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