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8 10:49:25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篇職業本科數字化物流人才研究,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0引言
2016年,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深入實施“互聯網+流通”行動計劃的意見》,提出組織開展道路貨運無車承運人試點工作;發展和改革委會同有關部門研究制定了《“互聯網+”高效物流實施意見》;2017年,國務院辦公廳出臺《關于積極推進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的指導意見》,提出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供應鏈已發展到與互聯網、物聯網深度融合的智慧供應鏈新階段。為加快供應鏈創新與應用,促進產業組織方式、商業模式和政府治理方式創新,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促進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提出加快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推動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2021年全國社會物流總額335.2萬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9.2%。物流業總收入11.9萬億元,同比增長15.1%。社會物流總費用為16.7億元,其與GDP的比率為14.6%,這一比值明顯高于歐美日等發達國家。隨著現代物聯網、人工智能、云計算、區塊鏈、流程自動RPA的出現,我國物流業開始不斷向數智化方向轉型。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智能物流行業市場需求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智慧物流市場規模超過2000億元,達到了2880億元;2017年中國智慧物流市場規模超過3000億元,達到了3495億元;預計2025年中國智慧物流市場規模將超過萬億元。隨著物流行業不斷向數字化物流發展,產業結構加速調整,就業結構發生相應變化,傳統人才培養模式已無法適應行業發展需求,高質量人才的精準供給成為剛需。為適應行業的需求,2019年國務院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提出要開展本科層次職業教育試點,其后教育部陸續公布了幾批職業教育本科試點院校名單。職業本科教育實踐破繭成蝶,駛入了發展的快車道。職業本科的人才定位是高層次技術技能型人才,即培養基礎理論扎實,實踐動手能力強的高級專門人才。2020年,上海中橋職業技術大學被列為職業本科教育試點院校,2021年現代物流管理專業作為職業本科試點專業。在數字化經濟背景下,如何培養適應行業企業需求的職業本科物流專業人才,是值得研究的課題。
1相關文獻綜述
梳理關于職業本科的文獻,在中國知網(CNKI)上搜索,以職業本科為主題的有359篇,本科層次職業教育為主題的有32篇。劉昕[1]、崔巖[2]、高軍[3]、張余和曹曄[4]提出了職業本科的發展策略;夏文彬[5]從教學內容、教學模式、教材建設、教學方法、實習實訓等方面進行產教融合、培養適合崗位需求的職業本科人才的研究;黎其健、唐臣[6]提出職業本科教育物流管理專業課程思政的建設意義;吳曉霜等[7]從加大高層次人才引進力度,奠定團隊建設的人才基礎;健全教師培養機制,提升教師團隊的整體水平;優化課程體系,改革團隊教學模式與方法;深化產教融合,提升教師科技研發能力;健全制度體系,完善教師“共同體”的工作機制這五個方面提出建設職業本科教育教學創新團隊。隨著我國建設“數字驅動、協同共享”的智慧物流新生態,物流企業在進行數字化轉型形勢下,學者們進行大量的相關研究。周旭[8]提出物流企業數字化是指基于數字化技術,例如:人工智能、云技術、區塊鏈、物聯網和流程自動化等技術建立一種新的商業模式,從而達到縮減成本、快速市場反應、有效控制風險、提升價值的效果,給物流企業帶來全新的物流服務和充滿活力的競爭力。盧志峰等[9]提出通過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區塊鏈等技術手段,深入推進航運物流企業數字化轉型,構建數字化生態鏈。面對物流企業的數字化轉型,項寅、楊傳明[10],趙如等[11]提出改革高校物流專業教學,培養智慧物流人才;王巖[12]提出物流專業基于“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下的數字化平臺構建方法。綜上,國內學者對職業本科基本的概念,培養策略,智慧物流人才培養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這些成果為本課題的提出和研究提供了理論基礎。關于職業本科數字化物流人才的培養鮮有研究,因此,本文提出基于“一二三”課堂聯動培養數字化物流人才的研究課題。
2職業本科數字化物流人才的需求分析
隨著物流企業數字化改革的推進,物流業的快速發展急需物流管理人才的支撐。但物流管理專業目前普遍存在一些問題,如:專業定位不明確、教學內容滯后、實踐教學與企業實際脫節等。為適應上海市“五個中心”、“四大品牌”、“四大功能”戰略實施,深化職業教育本科改革試點,將物流管理專業建設成為長三角乃至全國一流的、特色鮮明、具有引領作用和示范功能的職業本科專業,2021年7月到10月開展了職業本科數字化物流人才的需求調研。本次調研采取問卷調查、座談會、個別面談、電話訪談等方式進行,調研對象有企業和兄弟院校,調研企業以上海地區為主,輻射上海周邊;調研院校為上海同類院校。通過回收問卷,處理數據并進行分析,得到以下結論:
(1)高素質技能型管理人才需求缺口大。雖然我國2000多所開設物流專業的院校為社會培養了大量的物流人才,但物流人才的需求仍有大量的缺口,尤其技能型的管理人才需求量大。
(2)物流企業數字化轉型背景下,急需大量數字化物流人才。智慧物流是我國現代物流發展的必然趨勢,以物聯網、云計算等先進物流技術為標志的智慧物流將廣泛應用于物流活動的各個環節,可以在信息處理、資源共享、成本控制等多個方面達到標準化、信息化、智能化。為了更好地培養數字物流專業人才,各大院校要研究行業企業的需求,制定出適合我國現代物流發展的數字化物流人才培養模式,有針對性的培養熟悉物聯網、云計算等先進物流技術的高端物流人才,為我國數字化物流的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人才力量。因此,在物流管理職業本科專業建設過程中,應該關注以下問題:
(1)準確定位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培養目標的設置要符合學校堅持“做人,止于至善;做事,敬業樂群;做學,鍥而不舍”的校訓,培養掌握專業知識和先進技術,具有創新發展思想的技術技能型人才,把學校建成一所有規模、有特色、高水平的技術技能型職業大學的辦學定位;符合本專業人才培養特色:以“數字化物流”方向引領專業內涵特色化發展,探索構建了國內領先的數字化物流課程教學和人才培養體系,致力于培養適應行業需求的數字化物流運營管理人才,要符合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
(2)職業本科數字化物流人才培養課程體系的設置應偏重實踐教學,并體現物聯網、云計算等先進物流技術考慮數字化物流對人才的需求,物流管理職業本科課程體系的設置應注重倉儲、配送等物流操作的實踐環節的教學,增加實踐教學比重,完善校內外實驗實訓室。產教融合,盡量使培養出來的學生在企業中能充分發揮作用。并加入《物流信息與物聯網技術》、《大數據分析》、《智能設施設備應用》、《物流技術仿真》等課程。
(3)在培養文化道德素質時貫穿勞動教育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在培養學生專業技能的同時,高度重視學生的勞動教育,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創造能力、就業能力和創業能力。
(4)職業本科物流管理人才突出現代性和創新性未來物流產業的發展趨勢是高端物流、智慧物流、低碳物流、綠色物流。必須用現代信息技術對傳統的物流管理專業進行改造,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必須反映現代最新科研成果,融入現代科學技術元素,將人工智能、大數據、互聯網、云計算等現代信息技術融入專業教學體系之中。創新是一個民族的不竭動力源泉,當代經濟社會飛速發展,科技變革日新月異,物流專業人才的變革思維、創新意識、創新能力至關重要。因此,職業本科物流管理人才的培養,要突出創新教育。
3“一二三”課堂聯動培養職業本科數字化物流人才
3.1“一二三”課堂的界定
吳寶善[13]、蘆群和鄭亞娟[14]都對第一課堂、第二課堂、第三課堂進行了界定,第一課堂主要指的是學校課堂知識的教授,主要講述職業本科物流管理專業所要學習的理論知識,為第二課堂和第三課堂的開展提供理論和方法上的指導;第二課堂是根據第一課堂中的理論教學內容開展多種多樣化的活動,比如勞動教育、德育活動、各類社團活動、學生科研活動、各類比賽、各類講座、創新創業等,在此過程中,豐富學生的學校生活,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實現素質培養目標;第三課堂是直接參加企業實踐,利用暑期、每學期末的兩周實訓,以及大四的九周頂崗實習、畢業實習到企業去參加實踐活動,檢查自己所學的知識,鍛煉專業技能。職業本科更加注重職業技能方面的教育,因此,實踐占據著重要的地位,“一二三”課堂聯動培養職業技能人才,既讓學生掌握第一課堂中的理論基礎知識,又能激發學生的創新性思維,提高專業技能和實踐能力,達到職業本科的教育目的。
3.2“一二三”課堂聯動培養職業本科數字化物流人才的實施路徑
職業本科是全新的辦學理念,在物流人才的培養上要區別于現有的高職,又要不同于普通本科,要實現“寬基礎、強技能、重應用、創新性、復合型”。基礎理論知識要達到普通本科的水平,為今后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職業技能要高于現有三年制高職,更要高于現有的普通本科;重點在數字化物流技術應用上實現革命性突破,適應職業轉化和職業遷移的需要,必須加強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培養,使之成為高技能、技術應用型專門人才。因此,要實現“一二三”課堂的聯動,把第一課堂中的物流知識,滲透到第二、第三課堂,并提供相應的條件、制度,保證“一二三”課堂更好的融合。如圖1所示:“一二三”課堂聯動的具體措施如下:
(1)做好第一課堂的建設
①邀請行業企業專家進校園,和專業骨干教師,共同探討,設置適應數字經濟發展的課程體系。職業本科本著“本科學歷教育+物流職業技能培養”的教育理念,要畢業證和行業證書相結合,行業證書有“1+X”證書,比如物流管理職業技能等級證書、電子商務數據分析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民航貨物運輸職業技能證書、快遞運營職業技能證書。針對上述證書,學校加入了《大數據分析》以及《快遞運營實務》課程。根據上文的人才需求分析,數字化經濟時代,物流企業面臨智能化、信息化、數字化的全新轉型升級,需要大量的創新型、發展型和復合型的數字化物流人才。因此,針對物流智能設備的運營維護,加入了《智能物流設施與設備》這門課程;針對智慧倉儲與配送,在以往課程的基礎上進行改進,進行《智慧倉儲管理》、《智慧物流配送》、《智慧供應鏈管理》課程的學習;針對數字化物流信息,加入了《物流信息與物聯網技術》、《Python語言程序設計》課程。
②教師與時俱進,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利用數字化教學手段。數字經濟時代,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加強數字化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將教師講學生聽的傳統教學模式,向互動多邊交流的教學模式過渡,提倡教師使用討論法、演示法、翻轉課堂、情景教學等多種方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自覺學習的能力及探究精神。在教學的同時,建設和豐富教學資源庫,校企合作開發適合行業企業需求的教材,進行《智慧供應鏈》、《數據分析》、《智慧物流倉儲》精品課程的建設。鞏固現有線上教學成果,實現線上與線下、課內與課外深度融合、相互促進、相得益彰。
③推進“校企合作”,共同建設數字化物流實訓室。職業本科要求實踐課時不低于50%,因此第一課堂的開展,離不開數字化物流實訓室的建設,推進校企合作,參照數字化物流職業崗位標準,建設模擬性、生產性、開放性的“教、學、做”一體化的校內實踐基地,包括現代智慧物流實訓中心、國際物流實訓中心和“校中企”智慧物流實踐基地。其中智慧現代物流實訓中心和國際物流實訓中心結合核心課程和智慧物流崗位技能進行模擬實訓;“校中企”智慧物流實踐基地將企業引入學校,校企共同合作,在校內打造真實職場環境,鍛造學生踏實肯干、誠實守信、敬業愛崗的職業素養和職業道德,提升學生崗位技能和就業競爭力。同時,智慧校內實踐基地將成為學校對外技術交流和社會服務的平臺,發揮基地資源的效益,實現與其他高校、科研院所、企業等資源的共享;充分利用基地現有的人才、技術、設備,為企業新員工崗前培訓與技能考核提供服務,助力行業產業升級。
④推進職業本科數字化物流教學創新團隊的建設。為了更好地開展第一課堂的教學活動,離不開專業的教學創新團隊,教學創新團隊是一個專業生存發展的靈魂,是培養數字化物流人才的關鍵。因此,應加強數字化物流教學創新團隊的建設。一要在現有的師資隊伍中,重點培養現有的專業帶頭人,定期選派專業帶頭人赴國內外職業教育發達的地區考察交流與培訓,到合作企業調研學習,把握行業發展新動向,掌握高職教育新理念、新方法,提升專業建設水平。二要加強骨干教師的培養力度,定期選派骨干教師到省內外考察交流學習、國內相關院校進修學習;到企業掛職鍛煉,參與企業實際工作,了解行業發展的趨勢,把握數字化物流崗位(崗位群)的現狀與未來發展趨勢。三要培養現有的青年教師。采取以老帶新方式,由專業帶頭人、骨干教師指導青年教師的教學基本功、教學方法、課程建設,提高教師的專業教學水平;通過參加教師崗前培訓與各類師資培訓,請教育名家講課(講座)輔導,提升青年教師教育理論水平和教學科研能力。四要建設穩定的兼職教師隊伍。從行業企業聘請專家、技術骨干擔任兼職教師,建立15人左右穩定的兼職教師隊伍,兼職教師承擔的專業課學時比例達到20%以上。
(2)鞏固第一課堂的教學成果,以“物流節”為基礎,開展豐富的第二課堂
校園“物流節”以現代物流專業為依托,以“創新創業、成長成才”為宗旨,推出一系列的活動,直接指向促進學生“在學習中進步、在活動中成長、在服務中發展”的目標訴求,基于各類課堂,著眼于提高學生的創新創業素質,著力挖掘學科教師、專業社團、學生骨干的潛力,整合社會資源,積極營造學術氛圍,豐富學生校園生活,最大限度實現高校校園文化活動的育人功能。
①建立各類學生社團,積極營造學習氛圍。為參加各類的比賽,比如“互聯網+”創業大賽、“挑戰杯”大賽、“智慧供應鏈”比賽、“ERP”大賽成立了各種社團,在每年新生入學教育時,積極推進社團的講解工作,面向新生宣傳組織優勢與創新創業成果,參觀學院學科競賽“榮譽墻”。鼓勵新生積極加入各類社團,在努力學習第一課堂的基礎上,積極參加社團的活動,鞏固第一課堂的知識,學校在每年的“物流節”都會開展各類比賽,鼓勵學生積極的參與。
②開展學術科研。在校園“物流節”期間,邀請行業企業家,進入校園進行學術講座。在競賽活動的基礎上,各社團骨干成員通過創新基地,積極申報各類創新創業活動。黨團組織通過選擇部分優秀學術科研學生,深入班級,開展交流活動。③踐行社會服務。組織學生社會實踐小分隊,奔赴農村社區,在農村數字化物流網絡的構建、農村物流電子商務平臺的打造、農村數字化物流服務環節的規范方面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貢獻力量。
(3)做好第三課堂,培養數字化物流技能型人才物流管理職業本科教育要理論實踐兩手抓,通過拓寬理論知識,讓學生有扎實的理論基礎、涉及更廣闊的知識領域,從而擁有更強的崗位適應能力,讓學生從傳統的升學導向向就業導向轉變,從學科本位向職業能力本位轉變。因此,實踐能力的鍛煉要貫穿整個四年的培養。通過校企融合,建立校外實訓基地,每學期末的兩周實訓環節,帶領學生去校企合作基地參觀實習,形成“知識教學-實踐-再教學-再實踐”的過程,讓第一課堂的教學成果在實踐中得到檢驗;利用大四上學期的九周頂崗實習,大四下學期的畢業實習,讓學生到企業去,體驗企業的運作,履行數字化物流崗位的職責,在實踐中鍛煉自己的職業能力,找準自己的職業定位,為走向工作崗位打下堅實的基礎。
4結束語
隨著現代物聯網、人工智能、云計算、區塊鏈、流程自動RPA的出現,我國物流業開始不斷向數智化方向轉型。未來必須用現代信息技術對傳統的物流管理專業進行改造,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必須反映現代最新科研成果,融入現代科學技術的元素,將人工智能、大數據、互聯網、云計算等現代信息技術融入專業教學體系之中。職業本科的人才定位是高層次技術技能型人才,即培養基礎理論扎實,實踐動手能力強的高級專門人才。本文基于職業本科數字化物流人才的需求調研,利用“一二三”課堂的聯動,提出職業本科數字化物流人才的培養策略,為職業本科數字化物流人才的培養提供一定的參考。
參考文獻:
[1]劉昕.基于職業技能競賽的職業本科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J].經貿人才,2022(2):67-69.
[2]崔巖.類型定位視域下職業本科教育辦學特色創建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2(4):28-32.
[3]高軍.職業教育高端發展背景下職業本科人才培養研究[J].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2(2):1-5.
[4]張余,曹曄.“雙高計劃”學校舉辦職業本科教育的策略研究[J].職業技術教育,2022(43):14-18.
[5]夏文彬.產教融合背景下職業本科院校國際貿易實務課程建設[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22(2):153-157.
作者:遠亞麗 單位:上海中僑職業技術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