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8 10:31:30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篇物流管理專業實踐育人分析,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引言
2021年是我國“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物流業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近年來,國家大力支持物流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高質量發展。與其行業蓬勃發展形成巨大反差的是物流企業在招聘中卻難以尋覓合適的物流專業人才,究其原因主要還是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存在一定程度的脫節。2020年11月教育部發布《新文科建設宣言》,重塑了人文類學科教育發展理念,認為新文科教育最核心的要點就是“文理交叉”。物流管理專業在行業智能化發展及人才培育學科交叉的背景下,勢必要對實踐育人環節進行顛覆性改革,汲取先進實踐教學理念、實踐教學方法,從實踐教學與物流行業高質量發展對人才的需求相銜接的角度,構建創新地方院校物流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和實踐教學模式。地方農林院校受到辦學條件制約,傳統物流管理專業實踐育人環節存在與行業發展脫軌的問題。實踐育人是應用型本科院校培養人才的關鍵舉措,面對“智能物流”、“智慧供應鏈”等一系列新領域、新技術,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育的實踐育人環節急需改革。當前對物流管理專業實踐育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實踐育人人才培育模式方面。例如:產學研協同實踐育人[1-3],學徒制實踐育人[4],學科競賽實踐育人[5]等,從物流業高質量角度切入對物流管理專業實踐育人問題進行研究的很少,而實踐育人是連接課本理論教學與行業發展對人才需求的關鍵一環,從行業發展角度對物流管理專業實踐育人培育進行研究具有實際意義。
1地方農林院校物流管理專業實踐育人現狀
本文所調研的地方農林院校是一所新晉本科院校,在2013年學校升本時,物流管理專業已經有十余年的??普猩鷼v史,并在2015年招收第一屆本科生。近年來順應國家對應用型本科的要求,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育方案也在不斷更新,目前有2015版、2019版和2021版三個版本的人才培育方案,其中2015版總課時最多,根據2015年教育部關于《引導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的指導意見,在編寫2019版人才培育大綱時更加注重對理論課時的縮減和對實踐課時的增加,而2021版人才培育方案的編寫更加注重課程性質與實踐需要之間的關聯,設置的實踐課時及課程更加合理。對比分析2019年和2021版人才培育方案中實踐育人環節,具體如下。
1.1物流管理專業核心課程實踐育人現狀。2019版人才培育方案中專業核心課程共7門,主要是圍繞物流設施設備認知、物流運作過程涉及采購、倉儲、配送、運輸管理、供應鏈管理及物流信息管理,以及對物流系統進行整體規劃的相關知識內容,一共400學時,其中實踐課時占24%;2021版人才培育方案中專業核心課程共8門,與2019版差別不大,主要是去掉了物流設施設備認知,增加了《物流系統仿真》及《物流運籌學》這兩門課程,一共368學時,其中實踐課時占15%。通過對比分析可知,雖然新版大綱的核心課程門數增加,但是整體課時有所縮減,而課內實驗課時縮減幅度更大??梢?,由舊版大綱在教學使用中的實際運用情況反饋后,新版大綱在設置課內實驗學時不再一味地追求“量”,更是追求“質”,根據課程性質合理分配理論與實踐課時,達到理論教學是實踐教學的基礎,實踐教學是理論教學的鞏固這樣的教學目的。
1.2物流管理專業集中實踐育人現狀。2019版人才培育方案中集中實踐環節開設了《電子商務平臺綜合實訓》、《信息檢索與應用》、《供應鏈模擬綜合實訓》、《倉儲與配送綜合實訓》及《物流仿真實訓》一共25學分,占總學分的15%。2021版人才培育方案中集中實踐環節開設了《供應鏈模擬實訓》、《信息檢索與應用》、《專業課程設計》等一共20學分,占總學分的12.2%。對比集中實踐環節發現,新版大綱對集中實踐的安排主要強調對物流專業知識的運用能力的實踐,增設專業課程設計這一“X”實踐環節。相比較舊版大綱,新版大綱對于集中實踐環節主要是向智能物流、大數據方向引導,把握物流行業最新的實踐資訊,培育適應社會及行業發展的學生。
1.3物流管理專業其他方式實踐育人現狀。近兩年來,學校為了提升學生綜合素質,要求學生在寒暑假完成“5+X”假期社會實踐。物流管理專業教師結合專業特點,摸清所帶學生基本情況,根據學生各自特點制定“一對一”式的假期社會實踐,例如:針對家住農村的同學要求其利用假期進行農產品物流、農村物流基礎設施現狀調研;針對家住在城市的同學讓其對城市里區域菜鳥驛站基本情況進行調研等。這樣來拓展課外學習及實踐內容,讓學生形成在生活中勤思考的學習習慣。
2物流高質量發展下物流管理專業實踐育人面臨的問題
數字經濟時代,新興信息技術的發展給物流行業帶來巨大的機遇,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也隨之發生變化。物流行業在這種情況下也在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革,作為服務行業,物流業的健康有序發展影響著生產流通的效率,物流業的高質量發展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基礎。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在行業的發展變革中面臨很多問題,主要有如下幾個方面:
2.1物流專業培養的人才動手能力弱,與物流崗位要求從業人員實踐能力強不匹配。信息化經濟時代,物流行業逐漸步入智能化,物流行業崗位需求發生很大變化,對物流專業人才實際能力要求較高。而傳統物流專業人才培養中依然保留著打包、分揀、出入庫等基礎操作環節物流實踐教學,這部分崗位在未來將會被機器取代,而智慧物流時代對物流管理人才的數據分析能力、資源整合能力的要求較高,這些類似交叉學科的實踐教育在當前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中較少涉及,造成了實踐育人環節培養的人才無法適應當前社會、行業對物流專業人才的需求。
2.2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滯后,不能適應物流行業發展需要。物流行業是我國基礎性服務業,是國民經濟發展的利潤源泉之一。物流行業朝著智慧化、信息化發展,對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要求也在不斷的提高。由于高校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都是提前制定,因此在制定的時候不能完全正確預見行業未來對專業實踐能力的需求,造成人才培養方案滯后于行業實際發展。
2.3地方農林院校人才培養目標設定高,實際人才培養效果一般。高校在申請專業時,要闡明自身的特色,經過嚴格的人才方案論證,才能得到開設專業批準。地方農林院校在開設物流管理專業時雖然經過了嚴格的人才論證,像開設的物流管理專業涉及農產品物流方向雖然獨具特色,但難以尋求同類型專業的過往經驗,只能在專業發展實踐中探索一條適合自身發展的途徑。通過對地方農林院校物流管理專業學生進行調研發現,學生的實踐能力仍然有所欠缺,人才培養方案中的實踐目標設定稍高,急需加強涉農物流管理專業在實踐育人方面的舉措。
2.4地方農林院校專業師資隊伍專業背景不強,繼續教育有待加強。地方農林院校所處地理位置等客觀因素,導致難以招到合適的人才。根據調查地方農林院校物流管理專業教師受教育背景大多是管理類一級學科,與物流管理相近專業,雖然在傳授理論知識時沒有壓力,但由于大多數教師本碩專業是物流相近專業,以至于物流管理專業教師隊伍在實踐教學方面缺乏專業性,無法有效完成實踐教學目標。
3物流轉型背景下地方農林院校物流管理專業實踐育人主要措施
物流業高質量發展使其對行業人員自身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實踐教育環節是高等學校培育與行業發展接軌人才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對應用型本科教育的要求是培育滿足我國經濟發展的高層次應用型專業人才。對于應用型本科教育該如何展開,國家也給出了相關標準,主要是培育學生自我學習的意識及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達到提升學生知識能力和職業素養的目標。調研發現當前地方農林院校受到多方面條件的限制,在開展物流管理專業實踐時教學模式相對陳舊,主要是依托現有的實驗環境,編輯實驗項目展開實驗教學,所以實踐項目的操作較為單一,形式比較流程化,數字化程度不高,與當前物流智慧化、信息化發展趨勢不符。同時,由于疫情和地域等因素限制,校外實訓基地在專業課實驗教學中發揮的作用有一定的局限性?;诖?,提出如下舉措:
3.1教師主動學習智慧物流技術,更新實踐教學理念。高校教師承擔著重要的傳輸知識和文化的重任,其自身教育理念是否與時俱進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效果。物流管理專業教師也應該認知到物流行業的變化給自身帶來的影響,過去在學生階段所學的知識已經落后,需要不斷補充新的知識,學習新的教學技能,更新自身教學理念。通過調研發現,當前地方農林院校物流管理專業教師能夠熟練運用信息化平臺展開“線上+線下”互動式教學,但對虛擬仿真軟件和平臺的接觸還有待進一步提升,目前開展實驗式教學較頻繁,但開展情境式教學較少,教師應該向著多元化實踐教學方式改進,不斷提升自身實踐教學水平。物流管理專業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它綜合運用到管理學、系統工程、經濟學等學科知識,致使物流管理專業實踐課程多學科之間相互聯系,具備多元化知識特征,因此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應突出這種多專業融合的特質,培育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不斷開發學生的創造性和系統性思維,提高學生綜合實踐能力、實踐水平和創新創業能力。利用虛擬仿真平臺學習智慧物流的實踐教學理念,圍繞專業辦學定位及人才培養目標,系統性地完善課程體系、課程設置、優化整合課程內容,并對教師進行培訓、及時調整教學要求,研究和構建與智慧物流實踐教學體系相銜接的合理框架。
3.2結合具體課程,改進實踐教學方法。地方農林院校物流管理專業課程主要分為專業基礎課、專業核心課、專業任選課和專業限選課,針對不同的課程性質和課程特點,應該采取不同的實踐教學方法,達到較好的實踐教學效果。常見的實踐教學方法主要有案例分析法、講述法、驗證法等,這些傳統的實踐教學方法主要還是以教師講解、學生聽課為主。結合當前的OBE教學理念,實踐課堂應該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實踐教學中來。例如:可以運用翻轉課堂進行物流專業基礎課程和實踐課程教學,提升學生的自學能力。而在物流專業核心課程的實踐教學中,可以將學生分組進入智慧物流實驗室,進行倉儲中出入庫、打包分揀等基本操作比賽,設置比賽獎勵,進行情境式教學,也能夠讓學生通過親自操作與實踐,體會到行業從業人員的不容易,領會到作為物流人肩上的責任,激發學生對物流行業的從業興趣。還可以運用互聯網平臺提供的慕課、微課視頻來彌補實際中無法去實踐的實踐環節,提升學生對物流實踐教學的重視程度,提升實踐教學效果。
3.3考慮專業發展前景,設計合理的實踐教學活動。結合物流管理專業的實際情況,將實踐教學過程劃為課程實驗教學、集中實驗環節、企業實習三個方面。課程實驗教學主要由任課教師自主決定如何展開課程實驗,可以在校內智慧物流實驗室展開,也可以自行聯系進行校外實驗,合理規劃好實驗方案,提前報備學院審批。集中實驗環節主要是依托實訓室,運用虛擬仿真實驗平臺,集中一段時間展開專業集中實訓,綜合提升學生的實踐水平。企業實習是帶領學生參觀物流企業,或與企業達成一致開展實習工作。
3.4加強校企合作,提升校外實踐教學水平。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物流行業是緊跟經濟最新發展潮流的行業。應加強與物流企業的合作,參觀物流企業云平臺建設,提升師生與時俱進的思想,大力推進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建設。在進行校企合作時,要充分進行產教融合,將行業最先進的技術融入到實踐教學設計中,加強對智慧物流的認知。同時,展開跨學科專業實踐共同探索,加強與涉農企業的合作,探討鄉村振興背景下農產品物流在智慧農業實現方面的功能及作業,高質量完成校外實踐教學,為區域經濟發展培養綜合能力強的對口人才。3.5提升物流管理專業教師信息化素養,培育“雙師型”教師。優秀的師資是實現良好的實踐教學效果的前提,地方農林院校在進行新教師招聘時應該優先考慮具有物流企業工作經歷或在實踐動手能力較強的教師,這樣保證新進教師的實踐水平。原本的師資隊伍應利用假期去物流企業掛職鍛煉,多參加各類物流實踐培訓,以及帶領學生參加各類物流行業的仿真比賽,提升自身解決物流實際問題的能力,多閱讀智慧物流相關文獻資料及政策咨詢,先學習再教學,先實踐再傳授,形成“雙師型”師資隊伍。
4總結
物流管理專業是一門實踐與理論結合較為緊密的專業。實踐教學主要是在課堂理論授課結束之后,為了鞏固及加深學生對所學理論知識的理解,打造實踐教學課堂讓學生運用理論知識解決物流行業中遇到的問題,提升學生的實操能力,并讓學生驗證所學理論,在實踐中不斷提升自己對物流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實踐教學環節雖然所占的課時比例不高,但卻是提升學生實踐能力的重要手段。地方農林院校作為應用型本科院校,尤其要重視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育。在教學中采用“理論+實踐”的方式來進行授課是一種常見的教學方法,這種方法能夠很好地將理論與實踐進行結合,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理論去解決實際生活中遇到的物流相關問題,形成自己的認知,以此達到當前教育改革中提出的新目標,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當前高校在提升物流管理專業學生實際能力主要是通過校內、網絡平臺及校外三種方式進行,學校內部一般都是建立物流管理智慧物流實訓室,承擔專業課程實驗及課程實訓,打造沙盤模擬物流企業操作場景,一方面增長了學生的知識,另一方面加強學生對物流流程的理解,不斷提升學生的實訓技能。受到經費限制,部分無法引入實訓室的場景,就聯系網絡平臺進行虛擬仿真實訓,例如百蝶集團打造的倉儲及物流配送中心選址在線實訓平臺就能很好地彌補物流系統分析與設計方面校內實訓的不足。除此之外,校外實訓也是很好的一部分,這就要求學校要與物流企業保持良好的溝通,建立合作,讓學生能夠真實地感受物流企業運作,增加其對未來職業的憧憬。大學生實踐能力的提升并非朝夕之間,是一個持續不斷提升的過程。地方農林院校在進行物流管理專業實踐改革之后,應該不斷總結及思考如何整合資源進行實踐能力提升及實踐成果推廣,最終形成既具有自身特色又能供同類型專業借鑒的提升實踐育人效果的方法。
參考文獻:
[1]李政.高職院校校企協同育人的探索與實踐———以廣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物流管理專業為例[J].中國市場,2021(22):139-140,196.
[2]王建,李曉萍.新文科建設背景下物流管理專業產學研協同育人機制探索與實踐———以江蘇科技大學為例[J].物流技術,2021,40(6):148-151.
[3]張波.基于協同育人獨立院校培養模式創新與實踐———以寧夏大學新華學院物流管理專業為例[J].課程教育研究,2017(43):209-210.
[4]李政.現代學徒制下物流管理專業校企協同育人實踐研究[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21(1):116-118.
[5]邱建偉,王興中,趙昱.物流學科競賽與實驗實踐教學協同育人探討———以桂林理工大學為例[J].高教論壇,2019(12):47-50.
作者:張妍 單位:信陽農林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