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2-21 09:54:37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篇創新創業教育研究3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創新創業教育是以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創新思維、創造能力或創新性人格等創新素質以及創新人才為目的的教育活動。
一、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的獨特性
目前,國內普通本科院校在原有創業教育模式的基礎上,參考借鑒國外創業教育的情況,結合院校自己的學科專業優勢,逐步建立起了比較適合普通本科院校的創新創業教育(以下文章中簡稱為“雙創教育”)模式。在普通本科院校雙創教育培養體系中,包括培養方案、課程體系、教學方法和管理制度,也逐漸成型趨于完善,其重點在于培養學生的創業意識、創業素質、創業技能。學校雙創教育的實施重點大多數放在開展創業培訓、參加創業大賽、提供創業平臺、孵化創業項目等實踐活動方面。與普通本科院校相比,高職院校在人才培養目標、專業教學模式、學生就業面向等各個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異性,對應的,高職院校雙創教育也應該有不同于普通本科院校的適合自己的獨特模式。近幾年來,高職院校在開展雙創教育工作上大膽嘗試探索,取得比較好的成績,但很多高職院校仍然是參照普通本科院校模式,因而表現出很多的不適應,目前,對于適應高職院校的雙創教育研究甚少,而且不成熟不完善,更是缺乏比較系統的研究。
二、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雙創教育理念有誤區目前,高職院校對于雙創教育的認識理解有著很多誤區,很多老師和學生簡單地將雙創教育等同于商務實踐活動,只重視雙創教育中實際專項技能的訓練。還有些人認為雙創教育是“小老板速成教育”,目的就是要教學生成立公司或企業,使學生成為各行各業的“小老板”,雙創教育的具體成果也主要體現在學生是否成立了若干行業類型的“創業公司”。這種錯誤認識的原因在于,想當然的把提升創新、能力以及培養創業素質,粗暴簡單地等同于傳授和習得某些具體的實踐技術和知識。而在個人綜合素質中,創造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是個人核心能力的集中體現,人類創造性養成的這種獨特方式,只有通過現代科學人文知識所蘊含的文化精神潤物無聲地長時間陶冶,才有可能生成。
(二)雙創教育系統脫節雙創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政府、企業家、學校和家庭形成合力,需要把各類社會創新創業資源引入到高職院校中。目前,雙創教育系統各個環節,包括政府、高職院校、合作企業、家庭、學生缺乏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相互支撐,運轉過程沒有構成良性循環,沒有形成協同育人模式和協同效應。
(三)雙創教育體系不完善目前,大部分高職院校只是簡單的開設《大學生就業指導》《職業生涯規劃》等課程,或者簡單的參加雙創大賽,沒有形成具有高職這個層次特點的雙創教育體系,更沒有將雙創教育融入全面育人的整個體系之中,造成雙創教育處于縹緲離索的狀態,致使雙創教育陷入到了上不著天、下不著地,無法落地落實的尷尬境地中。
三、高職院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對策與建議
(一)正確理解內涵,樹立科學的雙創教育思想觀念正確理解雙創教育的科學內涵、樹立科學的雙創教育思想觀念,是高職院校有效實施雙創教育的基本前提。雙創教育的概念由創業教育的概念轉變而來,是一種新的教育理念,是創新教育與創業教育的有機結合,其重點是培養大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新思維、創業意識和創業技能。雙創教育作為一種公共教育,注重培養的通用性和基礎性,雙創教育應是以培養全體學生創新意識為主旨的高層次素質教育,是當代素質教育的深化和具體化。還有雙創教育也旨在提高學生的全面綜合素質,包括優化思維方式和提升實踐能力等方面,其核心是培育創新精神和創新思維,次之是提升創業素質,而不僅僅是創業技能的教受。高職院校雙創教育旨在提高全體學生的綜合素質,包括以提升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創新思維、創業意識、創業技能為核心。教育過程應首先重在培養的是以自己崗位為依托,可實現崗位創新的“崗位創新者”、“能工巧匠”,其次是自主創業者。同時,強調要正確理解創新精神及創新思維的內涵,強調高職學生在本職工作中善于創新和發展創新思維,大力提倡崗位創新、工藝創新、流程創新及模仿改進創新等。
(二)做好系統規劃,構建全方位的雙創教育生態培養系統政府是雙創教育生態系統中的關鍵部分,是頂層設計者,同時是參與者和協助者,能夠在頂層規劃、政策制定、部門協調、資金支持、服務體系等多方面,為高職院校雙創教育孕育良好的外部環境起到重要作用。高職院校是雙創教育生態系統的核心部分,在學校、專業建設、課程教學、教師、學生等層面,從機構到人員、經費、場地、服務保障,總體設計規劃,實現各個環節協同推進。合作企業是生態系統的重要部分,他們是高職學生的最直觀的感受者、接受者、評價者,企業也擔負著不可推卸的社會責任。最終落腳點在學生,只有學生接受了創新創業觀念,并勇于去實踐創新創業,才能說雙創教育起到了實際的效果。家庭的支持是學生實踐創新創業的有力保障。在雙創教育生態培育系統中,各子系統之間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相互支撐,使之像良性的生態體系一樣的循環運轉,形成協同育人效應。
(三)融合創新創業,調整優化高職院校人才培養體系目前,很多高職院校沒有將雙創教育融入全方位教育體系中,造成雙創教育游離分裂于整個體系之外。雙創教育是以創新意識培養為主旨的系統性的教育工程,是高等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在高職院校,要融合雙創教育,調整優化高職院校人才培養體系,要從人才培養目標、教學設計、課程設置、實踐教學等方面,把雙創教育納入整個人才培養體系。同時,在雙創教育中,要有機融入專業教育和通識教育,促進三者有機融合,逐步構建面向全體學生、基于專業的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體系。
(四)培養能力為主,構建創新創業教育內容體系高職院校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核心能力,主要包括意識培養方面、能力提升方面、環境認知方面、實踐模擬等方面。筆者所在高職學校,正努力探索,面向全體學生,以培養創新創業能力為主,構建全覆蓋、分層次、模塊化的創新創業教育內容體系。在內容體系中,課程體系是實現創新教育的核心。課程體系主要是由三個階段構成,課程體系的第一個階段為基礎部分,這部分主要是普及面向全體高職學生的基礎課程,主旨在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培養創業意識及激發創新創業動力,這些課程主要是在學生大學一年級實施,課程主要是以講授課程為主。課程體系的第二個階段為提高部分,這部分主要針對于有較強的創新思維、創業意愿和有一定潛質的學生,主旨在提高高職學生的創業基本知識、技巧、技能的專門的系列專業課程,課程特點強調教學與實踐相結合,主要在學生大學二年級實施。課程體系的第三個階段為核心部分,這部分主要針對于有較強的創新思維、有較強的創業意愿和有突出潛質的學生,主旨在培養這部分學生,在創業實踐中真正亟需的各類課程,這個階段針對的一定是極少數的高職學生,整個階段要以創業項目及創業活動為契機,過程中實際上是以實踐為主,以少量的必需的知識學習為輔,有針對性地加強對學生創業過程的指導,主要在學生大學三年級實施。課程體系中融合公共素質、基礎技能、專項技能、創新創業、行業特色和拓展等內容于一體,運用理論學習、模擬訓練、成果評價、案例分析等各種教學實踐手段來相互配合、相互支撐。在實施過程中,可以嘗試模塊化學分制運行,即在所有模塊中主要課程按重要程度和學時情況賦予不同學分,要求各個模塊必須修習達到一定標準的規定學分,尤其是基礎部分,要要求所有學生達到一定的必須學分,提高部分可以針對部分有意愿的學生,核心部分可以遴選少部分學生。并且學生在同一模塊可以自由選擇主要課程,只要各個課程學分總和達到這個模塊規定的必修學分即可。內容體系中,支撐體系是關鍵。支撐體系包括創業孵化區建設,以及創新創業教育運行機制和管理體制。學校要為學生創業團隊提供孵化平臺,提供場地、設備、水電、物管,以及其他相應服務,同時在師資、課程、實踐指導、創業孵化、校企合作等方面建立完善的運營和管理機制。同時,課程體系中大部分實訓內容,包括創業基本技能教育、創業專題研討、創業實踐教育、創業實戰訓練等,都在企業孵化區進行,達到課程體系和支撐體系的有機結合。
(五)結合高職特點,探索創新創業教育創新高職院校在雙創教育實踐中,可以融合國家工業4.0計劃,借助先進現代技術,嘗試打造通用創新平臺。在平臺中引進3D打印、無人機、機器人、激光機等現代技術,供全體師生使用,可用于基本技能推廣使用,也可為創業孵化工具。在雙創教育中,提倡高職學生在互聯網+、5G+、AI+視域下,運用新興信息化技術進行創業實踐,包括運用遠程辦公軟件、視頻會議工具、視頻直播工具等,踐行創新精神,為創業就業打下堅實基礎。四、總結高職院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強調要正確理解創新及創新思維的內涵,要把雙創教育納入人才培養體系中,構建全方位的雙創教育生態培養系統,強調面向全體學生,以培養創新創業能力為主,搭建創新創業教育體系。
作者:吉冬梅 孫崢 單位:吉林工程職業學院
創新創業教育研究2
當前,我國高職院校畢業生的就業創業形勢并不容樂觀,一方面與高職院校擴增導致高職院校畢業生的就業壓力不斷增大有關,另一方面與高職院校就業創業教育質量不佳也有一定的關聯,其中,不容忽視的一條原因是高職院校未將就業創業教育與勞動教育進行有機融合,在就業創業教育過程中多注重理論知識教育,而忽視了學生勞動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從而導致學生的勞動能力及就業創業的實踐能力均較差,進而難以滿足企業和社會發展的要求,因此,就需要各高職院校積極探索勞動教育融合就業創業教育的實踐路徑。
一、高職院校勞動教育融合就業創業教育的重要意義
2018年在全國教育大會中提出“要在學生中弘揚勞動精神,教育引導學生崇尚勞動、尊重勞動,懂得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道理,長大后能夠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可見勞動教育是全面發展教育體系的重要部分,也是新時代黨對教育的新要求。2020年3月,印發的《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下面簡稱意見)中指出,高等學校應結合專業和學科教學,圍繞創新創業積極開展專業服務、實習實訓、社會實踐、勤工助學等,以不斷增強學生誠實勞動意識和促進其積累豐富的職業經驗,才能促進其具備到艱苦行業或地區工作的奮斗精神,從而才能促進其樹立正確擇業觀,并且在勞動實踐過程中也能有效提高其就業創業能力。可見,勞動教育與高職院校就業創業教育具有密切的關聯,只有高效融合勞動教育,才能全面提升高職院校就業創業教育質量,兩種教育融合的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有助于提高大學生的就業創業能力,在就業創業教育中融合勞動教育,能有效轉變學生對勞動的認識偏見,并促進其更好地體會勞動潛在的魅力,從而能積極地參與到勞動活動中,進而能為其后續良好的就業創業提供良好的實踐基礎。其次,將勞動教育融合就業創業教育即要求高職院校在就業創業教育過程對學生滲透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勞模精神等勞動觀念教育以及開展各種類型的勞動教育活動,這樣不僅能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還能促進其對各種類型的勞動環境具有全面的了解,從而能促進其對各類勞動環境中的就業內容具有全面、立體的認識,從而有助于端正其就業態度。
二、高職院校勞動教育融合就業創業教育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對勞動教育融合就業創業教育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思想決定行為,只有高職院校領導和教師認識到勞動教育融合就業創業教育的重要性,才能促進其積極地將兩種教育進行有機融合和探索兩者融合的實踐路徑。然而,當前不少高職院校領導和教師并未認清這兩種教育融合的重要性,未采取有效措施推動兩種教育有機融合,也未構建兩種教育融合的支持和保障體制,從而導致兩種教育融合無高效開展或在融合過程中出現一系列的問題。
(二)缺乏完備的勞動教育與就業創業教育融合課程體系課程體系是高職院校實施就業創業教育、勞動教育的重要載體,然而,從當前高職院校構建的教育課程體系來看,不少高職院校均缺乏完備的勞動教育與就業創業教育融合課程體系,具體表現為就業創業教育教學和勞動教學之間的課程安排存在脫節,從而導致就業創業教育、勞動教育兩者之間存在嚴重的脫節現象,如不少高職院校在就業創業教育過程中未給學生提供正確的勞動觀念教育和引導其就業創業過程中開展勞動實踐,且不少高職院校在就業創業教育過程中多注重對學生灌輸就業創業相關的理論知識,不能圍繞勞動教育的這一實踐性特點對其進行實踐教學,這樣的教育模式必然難以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勞動教育與就業創業教育融合實施過程不夠細化在學習了教育講話和意見要求后,也有部分高職院校已經開展了勞動教育與就業創業教育融合,但是,受教育融合工作經驗不足、缺乏有效技術指引等因素的影響,這些高職院校的勞動教育與就業創業教育融合實施過程不夠細化,如融合教育過程中,未根據兩種教育的實際特點構建完善的融合教育目標,也未將兩者形成良好的統籌協調,從而導致兩者融合實施過程不夠細化,缺乏完善的目標導向,從而導致勞動教育在就業創業教育中過于空泛化的存在,進而導致學生在就業創業實踐過程中不能深入、全面地了解個人的勞動意義。
(四)勞動教育與就業創業教育融合教育師資力量不足要實現勞動教育與就業創業教育融合教育,還需要充足的師資力量支持,然而,當前不少高職院校勞動教育與就業創業教育融合教育師資力量均不足,從而難以有序和高效地開展勞動教育融合就業創業教育,進而會影響兩種教育融合質量。
三、高職院校勞動教育融合就業創業教育的實踐路徑
(一)強化對勞動教育融合就業創業教育重要性的認識高職院校領導層應全面學習教育講話和意見要求,強化自身對勞動教育融合就業創業教育重要性的認識,認清在就業創業教育中融合勞動教育,對提高學生的就業創業能力和幫助其樹立正確的勞動就業觀念等均有重要的意義,只有這樣,才能促進其在全校范圍內大力倡導勞動教育融合就業創業教育,并為勞動教育融合就業創業教育提供相應的政策、資金支持。
(二)不斷完善勞動教育與就業創業教育融合課程體系機制建設為落實意見中提出的圍繞創新創業積極開展勞動教育要求,各高職院校需不斷完善勞動教育與就業創業教育融合課程體系機制建設,首先,在就業創業教育課程體系機制建設過程中,應將勞動教育相關理念和知識納入到課程體系機制中,讓學生深刻地認識到勞動不僅與其自身的生活、學習及以后的就業創業等具有密切的聯系,同時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壓舉措和實現中國夢的重要條件,只有這樣,才能全面提升學生的勞動意識和將勞動情懷深入內心,從而才能為了自身以后良好的就業創業以及為了國家的良好發展而不斷努力學習,不斷提高自身各方面的技能和素養,進而能夠成為一名優秀的高職院校畢業生。其次,各高職院校還需將勞動教育與就業創業教育融合到專業課程教學體系中,結合學生所學專業特點和社會對該專業人才的要求等,合理進行專業課程設置,重點在專業課程設置過程中增設一些有助于學生進行就業創業和勞動實踐的內容或活動,這樣不僅能激發學生對專業課程學習的興趣,還能全面提高其就業創業和勞動實踐能力,一方面能促進其切實感受勞動的不易,另一方面還能促進其在勞動和就業創業實踐過程中獲取良好的經驗,從而能為其后續成功就業創業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全面細化勞動教育與就業創業教育融合實施過程勞動教育與就業創業教育融合是一項復雜繁瑣的工作,需要多個部門有機協調才能做好該項工作,因此,就需要各高職院校有效統籌各個部門,并制定完善的勞動教育與就業創業教育融合方案,在融合方案中全面細化勞動教育與就業創業教育融合實施過程,這樣不僅能促進相關教育工作者根據融合方案制定的流程規范開展勞動教育與就業創業教育融合工作,還能促進相關教育主體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從而能最大限度地發揮相關教育主體協同育人的作用。
(四)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為促進勞動教育融合就業創業教育工作有序開展,各高職院校還需不斷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首先,要積極引入對勞動教育、就業創業教育兩種教育都熟悉的教師加入到雙師型教師隊伍,以便其能有效融合兩種教育,培育出兼具良好勞動意識、能力及就業創業能力的人才,其次,高職院校還需加強對雙師型教師的培訓工作,以不斷提高雙師型教師的專業技能,為促進雙師型教師能夠培養出大批適應現代社會和企業要求的人才,高職院校還需引導和鼓勵教師深入到企業工作,以全面了解企業對人才的需求及熟悉企業就業、創業工作流程等,從而能將這些知識和技能傳授給學生。另外,高職院校也可以積極邀請或聘請具有創業經驗的創業者、企業優秀人才、勞模等來校任教,對學生進行思想建設,培養學生的勞動意識,這些不僅能促進就業創業教育與勞動教育進行有機融合,才能充分發揮勞動教育在就業創業指導中的榜樣引領作用,從而能幫助學生獲得豐富的社會實踐經驗、勞動經驗和就業創業相關知識及經驗等,進而能促進其以后走上社會獲得良好的發展。
(五)大力培育學生創新精神和激發其勞動創新力不少大學生在就業創業過程中均存在強烈的自我意識,均渴望能快速實現自我價值,這種意識會導致其在就業創業過程中存在一定的浮躁心理,因此,就需要高職院校在就業創業過程中有機融合勞動教育,引導學生熱愛勞動,不斷進行勞動實踐,在勞動實踐過程中不僅能促進其感受就業和創業的不易,從而能促進其明確地規劃自身的就業和創業計劃及目標,并根據就業和創業計劃及目標不斷努力,同時在勞動實踐過程中還能促進其逐漸展露自身的創新精神,從而能用勞動換取就業創業的成功。四、結語高職院校勞動教育融合就業創業教育不僅能豐富高職院校就業創業教育內容,同時還能更新高職院校就業創業教育模式,從而有助于幫助高職院校培養出具備良好勞動意識、能力及具有一定就業創業能力的人才,但是,當前不少高職院校勞動教育融合就業創業教育現狀并不容樂觀,存在較多的問題,如高職院校領導和教師對勞動教育融合就業創業教育的重要性認識不足、缺乏完備的勞動教育與就業創業教育融合課程體系、勞動教育與就業創業教育融合實施過程不夠細化以及勞動教育與就業創業教育融合教育師資力量不足等,因此,就需要各高職院校積極探索勞動教育融合就業創業教育的實踐路徑,如強化對勞動教育融合就業創業教育重要性的認識、不斷完善勞動教育與就業創業教育融合課程體系機制建設、全面細化勞動教育與就業創業教育融合實施過程、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大力培育學生創新精神和激發其勞動創新力,只有這樣,才能促進兩種教育有機融合,從而也能有效提升高職院校就業創業教育質量。
作者:朱震宇 單位:南京鐵道職業技術學院
創新創業教育研究3
引言
現今,眾創空間的發展普及,為創新型創業人才的孵化提供幫助。高職院校創新創業人才的教育培養,也應圍繞對眾創空間創業生態系統建設,做好多個方面的教育發展布局,確保高職院校創業教育工作的推進,能始終走在時代發展的前列,進一步為后續階段高職院校創業人才教育培養做好充足的教育準備。
一、高職院校眾創空間創業生態系統建設優勢
高職院校相比于普通高校,雖然在教育資源及教育師資力量等方面處于劣勢,但由于高職院校職業人才教育培養模式相對特殊,使高職院校在眾創空間的創業生態系統建設方面具有諸多優勢,提升高職院校大學生創業型人才培養的有效性,使高職院校創業生態系統的建設,能為高職院校職業人才培養提供多方面的教育支持。
(一)高職院校學生創業實踐能力較強高職院校學生普遍具有豐富的社會實踐閱歷,對于創業發展的認識也較為深刻。從教育特征來看,高職院校學生就業方向主要基于專業特點進行選擇。通過眾創空間創業生態系統的建設,可以將高職院校大學生專業優勢轉化為創業發展的動力,使其能在創業發展方向,更好地對相關知識內容進行接觸。換言之,高職院校可以在參與創業教育的過程中,將自身社會實踐閱歷與創業知識進行融合,使其具備更強的創業發展潛力。因此,高職院校眾創空間創業生態系統建設,實際上是為職業人才就業發展開辟新的路徑,使其能在崗位創新與創業發展方向,具有一定的先發優勢。正因如此,高職院校眾創空間創業生態系統建設,充分企業高職院校創業人才的培養需求,也進一步為高職院校大學生實現創業發展理想提供幫助,有效實現高校創業教育發展多元化對接,強化高職院校對創業人才的培養能力。
(二)高職院校學生創業教育周期較短近年來,創新創業教育理念逐步在高職院校開展普及。推動創業教育發展,成為高職院校職業人才培養的重要一環。高職院校由于對創業教育的接觸相對較早,促使部分教師積累豐富創業教育經驗。加之高職院校大學生教育周期較短,能基于產教融合的教育理念,為學生做好短時間的創業教育培訓,強化大學生創業實踐能力。除此之外,高職院校創業教育將為眾創空間創業生態系統建設提供教育幫助,改變高職院校早期階段創業教育孤軍奮戰的基本局面,使高職院校能借助眾創空間的創業教育培養,為高職院校職業人才培養營造良好環境。因此,高職院校在眾創空間創業生態系統建設方面具有較為明顯的優勢,其教育資源、人力資源及物力資源等,均可面向眾創空間創業生態系統建設進行傾斜,充分強化高職院校創業教育服務與教育合作水平,為未來階段高職院校創業教育的長足開展夯實基礎。
二、高職院校眾創空間創業生態系統建設所需注意的問題
高職院校眾創空間創業生態系統建設,對于加強高職院校創業教育具有一定的幫助。這其中,高職院校必須基于自身教育需求,做好對資源整合與教育責任明確兩個方面問題的探究。進一步確保高職院校眾創空間創業生態系統建設,能滿足高職院校創業教育發展的多方面需求。
(一)創業生態系統建設的社會資源、商業資源及教育資源的整合傳統模式的高職院校創業教育,主要是以豐富大學生創業知識積累及培養創業意識作為核心內容。眾創空間創業生態系統建設視角下的創業教育工作,則要從搭建良好創業平臺及加強對大學生創業扶持等層面,做好科學合理的教育規劃。其中,針對社會資源、商業資源及教育資源進行整合,則是眾創空間創業生態系統建設的關鍵。社會資源是指創業發展的人脈資源及民間資本。通過建立創業發展互助渠道,幫助大學生建立多個不同創業發展人脈圈,使大學生能基于拉近人脈關系,更好為未來創業發展提供幫助。商業資源,則是以商業資本、市場資本及商業運作為基礎的創業扶持。圍繞為大學生提供經濟資源與市場資源的幫助,使大學生能盡快地在創業發展方面融入新的市場環境,緩解大學生創業發展的經濟壓力,幫助大學生構建多元化發展創業發展環境。教育資源,則是在高職院校現有創業教育的基礎上,將MBA與EMBA等課程,融入高職院校創業教育體系,使高職院校具備更強的教育創業能力,為高職院校創業教育的高質量開展提供有力的教育支撐。
(二)眾創空間創業生態系統建設中創業教育責任的明確眾創空間創業生態系統建設,為高職院校學生獲取創業資源與創業知識提供平臺。然而,高職院校創業教育發展,應將自身教育責任與對眾創空間創業生態建設中教育平臺的運用需求進行明確,保證高職院校眾創空間創業生態系統的建設,能在有序的環境下有計劃地開展大學生創業培訓。但部分高職院校在眾創空間創業生態系統的建設方面,未能根據自身需求做好對教育責任的明確,相關教育策略及教育方案的制定,也不符合眾創空間創業生態系統建設的基本需求。最終,使高職院校眾創空間創業生態系統的建設,未能發揮實際的教育引導作用,讓創業生態系統的建設流于形式。另外,部分高職院校對于眾創空間創業生態系統的過度依賴,促使部分高校喪失教育主導權,降低高職院校創業教育總體水平。針對以上問題,高職院校應圍繞眾創空間創業生態系統建設發展需求,在充分做好資源整合的基礎上,明確當前階段高職院校創業教育定位,加強高職院校創業教育實際針對性,通過搭建創業交流平臺及完善教育協同體系等途徑,為新時期高職院校眾創空間創業生態系統建設與創業教育發展提供保障。
三、高職院校眾創空間創業生態系統的建設
高職院校眾創空間創業生態系統的建設,需要從平臺搭建、制度優化及體系改革等多個方面做好布局,通過加強創業交流及開拓學生創業視野,使高職院校學生具備更為優秀的創業素養。以此,基于高職院校眾創空間創業生態系統的建設,為高職院校創業人才培養創造良好機遇。
(一)建立多元化創業發展交流平臺建立多元化創業交流平臺,是高職院校眾創空間創業生態建設的關鍵。在眾創空間發展的初期階段,數據共享及信息共享理念尚未全面普及,商業合作受限于商業保密性原則,對于部分數據信息共享具有排斥性。隨著新時期眾創空間發展進入新時代,基于資源共享、協同互助及建立良好創業交流圈等,加強創業發展的協作能力,則成為高職院校眾創空間創業生態系統建設的重中之重。因此,建立多元化創業發展交流平臺,并非單一的加強高職院校學生創業知識的積累,而是從更高維度推動教育發展融合,使高職院校眾創空間創業生態系統的建設,能與高職院校創業教育發展形成緊密銜接,最大限度發揮眾創空間創業教育優勢,使高職院校能運用眾創空間的創業生態系統建設,始終保持創業教育的前瞻性。
(二)完善高職院校創業教育協同體系完善創業教育協同體系的目的,是針對高職院校眾創空間創業生態系統建設中創業教育責任不明確問題予以解決。通過建立完善學生創業教育考核與評價機制,有的放矢地推進高職院校創業教育工作,讓高職院校的創業教育,能成為高職院校眾創空間創業生態系統建設的重要輔助工具。例如,高職院校可以設立創業教育考核分級制度。不同等級的學生在眾創空間平臺所學內容應有所差異。對于未能通過基礎考核的學生,則應由高職院校開展創業教育的二次實踐。在學生通過相關教育考核之后,方能參與眾創空間的創業教育學習。這一方式不僅提升高職院校眾創空間創業生態系統建設視角下的教育針對性,同時,為高職院校更好明確自身創業教育責任指明方向,解決高職院校創業教育責任不明確問題。
(三)提供高職院校大學生創業資金支持提供創業資金支持,是高職院校眾創空間創業生態系統建設的重點之一,也是加強社會資源及商業資源整合能力的關鍵。眾創空間對于創新創業視角下的人才孵化有著迫切需求,高職院校基于眾創空間推動創業生態系統建設,要圍繞眾創空間的基本特點,做好對商業資源、經濟資源的科學調配,幫助大學生解決創業發展面臨資金問題,使高職院校眾創空間的創業生態系統建設,能參與大學生創業學習及創業發展扶持的全過程。為此,高職院校應在充分了解不同專業大學生創業發展需求及創業理念的同時,結合眾創空間的建設方向,對扶持資金的運用與創業資金的控制做好規劃。既要保證高職院校眾創空間創業生態系統建設,能為大學生創業發展提供必要的資金幫助,同時,也要避免不必要的資金流失問題。
(四)積極開展高職院校大學生創業培訓傳統高職院校創業教育,對于學生創業學習能力的要求相對較低。眾創空間由于具備極強的人才孵化專業性,其對專業人才孵化與培訓,則提出更為嚴格的要求。所以,針對高職院校大學生創業教育培訓,不應采取常規模式的培訓方案,要基于眾創空間教育平臺的基本要求,制定相關教育培訓規范。對此,高職院校可以采取雙師教育聯動的模式,開展線上、線下雙向的創業教育互動,利用高職院校創業教育進行教育對接,幫助大學生搭建穩固的眾創空間創業學習平臺,使大學生能根據眾創空間教育節奏及學習要求,逐步在創業知識學習方面進行自我提升。通過對混合式教育模式及雙師教育模式的運用,高職院校能在充分掌握學生學習節奏及學習不足的基礎上,為眾創空間創業人才培養提供協助。以此,有效實現高職院校創業培訓的雙向互補。
四、基于高職院校眾創空間創業生態系統建設的策略
高職院校眾創空間生態系統的建設,不僅要做好平臺搭建與制度優化,同時,也要緊跟時代發展布局,做好對部分教育策略的運用,科學做好對眾創空間教育資源的運用,確保高職院校眾創空間創業生態系統建設,能為高職院校創業教育提供多種支持。
(一)強化高職院校眾創空間創業生態系統建設視角下教師隊伍建設教師隊伍建設,是創業教育發展的關鍵,也是提升眾創空間教育視角下,創業教育適應能力的有效路徑。傳統模式的高校創業教育,雖然基于創業發展框架,深化創業教育與各個學科的教育合作,但部分學科教師由于對創業教育涉足尚淺,無法有效為創業教育的推進提供支持。高職院校眾創空間創業生態系統的建設,則要求各個學科教師,均能對創業教育內容有效了解。從而,基于對課程思政教育模式的運用及借鑒,建立多元化創業教育發展體系,使眾創空間的創業教育,能與高職院校大學生所學專業學科內容進行關聯,最大限度實現高職院校創業教育多位一體協同推進,彌補傳統教育下高職院校創業教育不足,解決高職院校創業教育滲透能力不足的問題。以便,在將眾創空間作為創業教育的基礎平臺的同時,充分發揮眾創空間的創業教育優勢,為未來階段高職院校更好運用眾創空間開展更深層次創業教育布局做好鋪墊。
(二)積極推動高校眾創空間創業生態系統建設背景下創業教育成果與創業科技成果轉化將高校學術資源及科研力量,應用于對眾創空間創業教育的扶持,有助于加強對創業教育成果與創業科技成果的轉化能力。新時期市場經濟發展環境的變化,加劇企業發展競爭。科技成果的轉化,則恰恰是高職院校大學生立足于市場的關鍵。因此,加強創業科技成果的轉化,并非單一通過眾創空間實現教育資源的交換,而是為未來大學生創業發展,提供多方面的創業保障,使大學生能運用科技成果轉化優勢,更好在市場中保持發展的先驅優勢。創業教育成果的轉化,則是圍繞加強對高職院校大學生創業教育實訓,為大學生積累創業發展經驗,使大學生能運用專業知識,更好在未來創業發展過程中保持創業前瞻性。換言之,教育成果的轉化,是將高職院校大學生專業技能與創業知識進行融合,提升大學生創業發展的市場生存能力,為高職院校創業教育的穩步推進開辟新的教學路徑。
(三)豐富高職院校眾創空間創業生態系統的教育功能眾創空間在推動產業協同發展的基礎上,實現創業人才孵化與科技創業發展的多元化融合,為高職院校創業教育的推進提供諸多保障。然而,從新時期教育發展及創業發展需求來看,社會環境、經濟環境及市場環境等變化,對于高職院校創業教育的推進具有較為直接的影響。高職院校創業教育不應一味地遵循守舊思想,要在現有的教育基礎上尋求新突破。所以,高職院校眾創空間創業生態系統的建設,要致力于對系統功能的進一步完善,將更多的教育功能融入眾創空間的教育平臺,使高職院校眾創空間創業生態系統的建設,能以立足當前、著眼未來的中心思想,更好提升其教育適應能力及教育競爭力,提升高職院校創業教育的現代化、信息化及科學化水平,使高職院校創業教育工作的推進,可以更好融入新時代的教育發展。從而,有效實現高職院校對眾創空間教育資源的科學運用,使高職院校眾創空間創業生態系統建設可以持續為創業人才培養提供支持。結語綜上所述,高職院校眾創空間創業生態系統建設,進一步為高職院校創業人才培養提供幫助。新時期高職院校創業教育發展,要基于眾創空間平臺的運用,加強對相關教育資源的獲取,并在充分借鑒眾創空間創業人才孵化模式的基礎上,建立更為完善的職業人才創業教育體系,保證高職院校創業人才的教育培養,能與時代發展充分接軌,為后續階段高職院校推進高水平的創業教育工作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張德虎.“雙創”背景下高職院校眾創空間創業生態系統構建研究[J].高等職業教育(天津職業大學學報),2019(3):74-78.
[2]張崴,李航,陳奡冊,盧湖川,楊雪巖.基于“三創融合”的高校眾創空間建設模式探索與實踐[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18(20):72-75,92.
[3]吳東領,吳俊嬌.面向創客教育的河北高職生互聯網+眾創空間生態系統構建與研究[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21(6):147-148.
[4]石明虹,毛海霞,王前鋒.眾創空間科技創業創新功能網絡的影響因素分析[J].上海工程技術大學學報,2021(2):192-196.
作者:曹玉敏 單位:江西財經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