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2-02 10:13:37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篇企業成本管理及會計核算探討,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在市場競爭不斷加劇的形勢下,企業需重新對自身的經營及管理策略進行調整,加大對成本管理的重視程度,認知到會計核算在企業發展中的重要地位,結合企業的實際情況制定成本管理措施,并對傳統會計核算方式進行創新,提升成本管理力度,并提升會計核算的有效性,才能符合市場經濟下企業發展所需,提升企業的管理水平。
一、企業成本管理現狀及改進策略
(一)成本管理現狀
1.重視程度較低
在企業中開展成本管理可有效控制不合理的資金支出,降低企業的資金風險,提升企業的管理水平。但在部分企業中,由于成本管理并不直接產生經濟效益,導致企業負責人對成本管理的重視度較低,僅依照傳統成本管理方式開展管理工作,沒有落實精細化管理。還有部分企業選擇直接照搬其他企業的成本管理模式開展管理工作,沒有結合企業實際情況進行改進及調整,導致成本管理與企業經營生產現狀不符,也給開展成本管理工作造成了一定影響[1]。
2.缺乏專業人員
企業中的成本管理較為復雜,涉及企業發展的各方面,且專業性較強,對于工作人員的要求較高。但部分企業由于對成本管理的重視度較低,在人員隊伍的組建上存在較大問題,沒有選擇專業水平較高的人員從事成本管理工作,已有的工作人員在成本管理意識及方式上也較為落后,對精細化成本管理的認知程度較低,且缺乏相關理論知識儲備以及實踐工作經驗,給開展成本管理工作造成了較大影響。并且企業對工作人員的培訓較少,也使工作人員的專業水平無法得到提升[2]。
3.缺乏健全的工作體系
成本管理與企業中的各個部門以及各個員工均有著密切的關系,在開展成本管理工作的過程中,也需打造健全的工作體系,并引導企業的所有員工均參與到成本管理中,才能使成本管理滲透到企業生產經營的全流程中,發揮成本管理的積極作用。但在當下部分企業中,由于對成本管理缺乏重視,導致開展成本管理中工作的體系不健全,部門與部門之間缺乏溝通,沒有針對資金進出開展監管,成本管理模式極為粗放,缺乏事前預警以及事中監督,導致成本管理流于形式[3]。
(二)改進措施
1.轉變傳統認知
針對企業在開展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重視程度較低的情況,需積極轉變傳統認知,樹立成本管理理念,并將成本管理落實到企業開展工作的過程中,使員工樹立成本管理及責任意識。可在企業中加大對成本管理的宣傳工作,宣導成本管理對于企業發展的積極作用,在企業中營造成本管理氛圍,提升員工對于成本管理的重視及接受度,并自覺履行成本管理的要求[4]。
2.打造專業管理人員隊伍
成本核算對于工作人員的要求較高,需積極打造專業的工作人員隊伍,提升工作人員的專業水平,保障成本管理的順利進行。在具體實施中,一方面,企業需提升崗位的薪資待遇,拓寬招聘門檻,實施準入機制,選擇專業水平較高且工作經驗豐富的員工從事成本管理工作。另一方面,由于精細化的成本管理專業性較強,針對企業中的現有員工,企業也需做好培訓及培養工作。在思想層面,需加強精細化成本管理理念的宣傳和培訓力度,轉變工作人員的思想。在技能層面上,也需定期針對員工開展培訓,提升員工對于成本管理的認知度,并促使其將成本管理的理念及內容在實際工作中運用[5]。
3.建立健全工作體系
針對在開展成本管理中存在的工作體系不健全的情況,也需做好改進工作。首先,可實施全面的成本管理,將成本管理滲透到企業采購以及經營的過程中,做好生產成本的管理以及經營成本的管理,詳細內容如圖1所示。針對企業中已有的成本管理體系,也需結合企業的實際情況進行全面分析,并依照精細化的成本管理進行改進,使其可保障成本管理的順利進行。由于精細化成本管理需要企業全體員工以及所有部門的共同參與,還需在健全工作體系的過程中完善溝通及協調機制,并細化責任及流程。針對生產、經營過程中涉及的流程,需明確工作職責、工作標準,避免出現由于責任劃分不明導致工作效率下降的情況。對于成本核算方式,也需及時進行優化,使其更符合社會及企業發展所需。可借鑒其他企業的成功經驗,并結合企業自身的實際情況,對成本核算方式進行調整。可利用大數據技術將自身在成本管理中的數據與同行業企業進行對比,找出自身的不足之處,還可在開展成本管理的過程中利用作業成本法、目標成本法及管理會計的方式提升成本核算效率,實現企業中產品結構的優化,滿足市場發展所需,提升企業的經濟效益[6]。在開展成本管理中,需重視預算管理的重要性。預算管理水平對于成本管理起到重要作用,企業可對上年度的成本管理成果進行分析,結合分析結果制定下一年的成本預算管理內容,將上一年度不合理的成本支出剔除。企業還需鼓勵員工參與到預算管理中,并做好預算的執行工作。為提升預算管理的科學性及有效性,企業還需對預算執行成果進行考核,可結合不同部門員工的工作內容,有針對性地制定考核標準,并將考核結果與員工的薪資福利待遇關聯。對于考核結果,也需開展評價。針對考核中表現較好的員工,可在薪資提升及職位晉升中予以傾斜;針對結果較差的員工,也需對問題出現的原因進行分析,并協助員工予以糾正,以此樹立員工的成本管理意識,提升其在工作中的自我約束力。
二、企業會計核算現狀及會計核算的創新路徑
(一)會計核算現狀
1.對新制度的認知度較低
為促進社會的不斷發展,我國出臺了新政府會計制度,旨在提升會計工作質量,保障會計核算工作的順利開展。由于新政府會計制度相較于舊制度有了較大變化,對于企業來說,也需全面了解新政府會計制度的變化,對自身的會計核算工作進行優化,提升會計信息質量。但在部分企業中,由于其工作重心在提升企業的經濟效益上,對會計核算的重要性存在認知偏差,開展會計核算依舊沿用傳統的工作理念,對于新政府的會計制度接受度較低,導致會計信息無法真實反映企業的發展狀況,會計信息質量較低,無法為開展預算提供可靠依據,限制了企業的進一步發展[7]。
2.管理機制不健全
在開展會計核算的過程中,由于其中的內容較多,需健全管理機制才能保障會計核算的順利進行。但從當下企業開展會計核算的現狀看,部分企業并沒有結合企業的實際情況構建完整且科學的管理機制,并且管理機制與企業中的其他部門工作存在較大脫節。在監管機制上也不完善,缺乏內部控制以及監督機制,沒有結合新政府會計制度的要求及我國相關法律法規對會計核算機制進行更新,使企業的會計核算工作無法滿足企業發展所需,增加了企業出現財務風險的概率。
3.核算方式落后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在開展會計核算的過程中電算化的普及率較高,對于提升會計核算的工作質量及工作效率均可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但在應用電算化的過程中,需構建完整的平臺,將企業中各個部門的工作內容納入平臺管理中,提升核算的全面性。但部分企業在構建管理平臺時,沒有做好各部門工作的整合,財務核算系統的獨立性極強,無法滲透到企業開展工作的過程中,信息的共享力度不足,導致會計信息的質量較低。并且在智能化的促進下,開展會計核算也需及時引入智能化,降低誤差的出現概率。但部分企業由于受到傳統觀念以及經濟發展水平的影響,在智能化程度上較低,影響了會計信息質量的提升[8]。
(二)創新路徑
1.全面掌握新準則內容
在企業發展過程中,真實完善的財務數據信息可為企業制定決策提供可靠依據。針對企業在開展會計核算中存在的對新政府會計制度認知程度較低的情況,需積極轉變傳統落后的思想觀念,結合政策要求及行業標準,在立足于企業實際發展現狀的前提下,選擇適合自身發展的核算制度,提升核算的科學性及規范性。可組織企業中的相關人員學習新政府會計制度的內容及我國的相關法律法規,樹立員工的會計核算意識,對具體科目的核算方法及核算流程進行制定,還需結合新政府會計制度的要求,對企業中所應用的核算制度及科目進行更新。利用全新的核算制度及核算方法開展工作,提升會計信息的完整性及真實性[9]。
2.健全管理機制
針對企業在開展會計核算工作中存在的管理機制不健全情況,也需做好優化創新工作,發揮制度的保障作用,提升會計核算工作的效率。由于會計核算的內容較多,企業需完善責任機制,細化管理內容,保證工作落實到人。還需對考核機制及激勵機制進行完善,針對在開展會計核算中工作效率較高且學習新政府會計制度較為主動的會計人員及時進行激勵,激發其工作動力。針對在開展會計核算中存在的監督管理機制不完善的情況,也需打造健全的內部控制及監管機制,可依照我國現行的《會計法》以及新政府會計制度的要求,立足行業要求及自身性質,構建與企業發展相符的監管機制以及內部控制機制。對于企業中的負責人,需牽頭學習相關法律法規及新政府會計制度的內容,并對企業中的崗位職責和工作流程進行梳理,做好各個部門監督管理的執行工作。還可在企業中實施崗位分離制度,例如針對重大的經濟事項及會計事項,需實施授權制,在資產管理上,也需實施資產保管以及資產登記的分離制,在財務付款及財務記賬上,也需落實分離機制。并完善企業中的風險管控機制,對會計核算工作進行規范,在開展工作的過程中一旦發現風險,需及時進行處理。在企業內部還需實施審計機制,做好企業財務狀況的整理及對于財務機制的落實工作,對于財務預算的編制及執行均需加大監管力度,保證會計核算的順利進行[10]。
3.創新核算方式
為提升會計核算的工作質量及效率,在立足于電算化的基礎之上,還需對企業的財務系統進行優化,做好與各個部門之間的信息共享,保證各部門均參與到會計核算的過程中,實現信息的及時更新,提升信息的時效性。在科學技術不斷發展的背景下,還需將大數據及云計算技術等納入會計信息系統中,提升數據信息的分析處理能力,更好地為開展工作提供會計數據支持。對于有條件的企業,更可與軟件開發公司合作,共同開發適合企業發展的會計核算系統,提升系統的適用性,提升企業的財務管理水平。
三、結語
在企業中做好成本管理及會計核算可使企業的經濟效益提升,降低財務風險的出現概率。但由于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企業在開展成本管理的過程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重視程度不足,缺乏專業人員以及工作體系不完善等,需提升對于成本管理的重視程度,打造專業人員隊伍,并結合企業實際情況完善工作體系,提升成本管理效率。針對企業在會計核算中存在的問題,也需加深對新準則內容的了解,健全會計核算管理機制,并創新核算方式,發揮會計核算的優勢,實現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陸盛菊.制造業企業會計核算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措施探討[J].企業改革與管理,2022(12):136-138.
[2]滕飛.紀錄片制作企業會計核算現狀及精細化管控對策研究——以A企業為例[J].商訊,2022(15):55-58.
[3]費亞芳.大數據背景下農業企業成本管理現存問題與對策[J].南方農機,2022,53(11):184-186+194.
[4]武藝.動態戰略成本管理在企業成本管理中的應用研究——以A企業為例[J].財富生活,2022(06):79-81.
[5]高玉寶.新收入準則后建筑施工企業會計核算的變化與影響研究[J].財經界,2022(09):107-109.
[6]錢忱.“互聯網+”背景下小微企業會計核算規范問題研究[J].普洱學院學報,2022,38(01):13-15.
[7]姜天琪,馬曉曦.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企業會計核算的常見問題及對策研究[J].投資與創業,2022,33(02):91-93.
[8]翟小娥.淺析新收入準則的變化及其對商業企業會計核算的影響[J].當代會計,2021(24):154-156.
[9]李欲晨.企業成本管理和內部控制中存在的問題及優化策略探討[J].企業改革與管理,2021(22):141-142.
[10]張津銘.“互聯網+”背景下農業企業會計核算存在的問題與規范舉措探究[J].山西農經,2021(17):128-129.
作者:孫黎麗 單位:志丹縣經濟發展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