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0-10 10:17:59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篇管理會計在國有企業轉型中的作用,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結合美國CMA以及我國管理會計基本指引的相關理論,可以將管理會計的概念界定為:為幫助管理層制定具有適當經濟目標的計劃,并以實現這些目標做出合理的決策為目的,運用一定的方法和技術來處理某一會計主體的歷史經濟數據和預期經濟數據的管理活動,在實踐中也被稱為內部報告會計。管理會計一般具有規劃預測、戰略及財務決策、管控以及績效考評等基本職能。2017年12月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非常明確地提出了“要加快轉型升級步伐,發揮國有企業的帶動力”的轉型要求,這一要求的提出主要是基于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逐步成熟的新環境、國際經濟環境的新變化以及經濟增速放緩的新常態。近年來我國國有企業先后經歷了供給側改革、混合所有制改革以及高質量轉型發展的轉型升級階段,這些不同的階段共同形成了我國國有企業轉型的新背景,在給國有企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的同時,也給其帶來巨大的挑戰。
二、管理會計適用的基礎理論
管理會計作為企業財務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在實務中主要適用三個基礎理論:一是交互控制理論,交互控制理論的核心觀點是其認為控制能夠作為驅動的過程,并不是簡單按照既定的目標及規則來實施一系列固定控制,這對于管理層提高對管理的持續關注度所產生效果的重視度十分必要,對于企業而言,交互控制可以加強企業內部交流、學習和溝通,最終為企業強化預算管控以及節約成本等管理目標提供有效的平臺;
二是預算管理理論,預算管理理論主要通過對資金使用效率和管理水平的提升來進行,它是決策會計到執行會計進行過渡的中介,因此在實務中是連接管理會計與業務流程端的主要工具,并對管理會計的應用提供有效途徑;三是價值鏈分析理論,價值鏈分析可以將企業的業務流程進行合理、科學的分解,然后結合價值理論對各個流程能否產生單位增加值進行判斷和評價,然后在此基礎上結合管理會計的相關分析工具對業務流程進行分析和優化,為管理會計的實施提供良好的環境。
三、國有企業在轉型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與困境分析
在國有企業轉型改革的新背景下,國有企業的運營管理環境發生了較大變化,因此其在轉型過程中也面臨著諸多問題與困境,主要表現在:
一是在國有企業轉型的新背景下,企業的轉型戰略方向難以決策。在轉型背景形成之前,部分國有企業的戰略發展方向以及運營管理模式仍以傳統產業和傳統管控模式為主,這種發展模式不僅難以有效實現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運營管理效率也難以保障,在轉型背景下,這類國有企業該如何選擇自身的轉型發展方向以及運營管理模式是較為困難的。
二是在國有企業轉型的新背景下,企業的潛在風險因素增加。在轉型背景下,國有企業的轉型發展勢在必行,但是在轉型過程中要實現高質量發展,籌資、投資等活動將會較為頻繁,在此期間,投資風險、償債風險以及流動性風險因素偏高,企業潛在的風險因素增加,這也客觀上增加了國有企業運營管理的穩定性和持續性。
三是在國有企業轉型的新背景下,企業的績效考評機制適應性不足。在轉型背景下,國有企業需要新的包括考評模式、考評指標體系等在內的制度化的績效考評機制來滿足轉型管理的需要,但是在實務中,多數國有企業的績效考評仍然以傳統的績效考評模式和指標體系為主,從而使得國有企業在轉型過程中的決策隨意性變大、資金使用效率變低、成本管控效果弱化,易出現轉型失敗或者轉型效果難達到預期等風險。
四、管理會計在國有企業轉型中的主要作用
如上文所述,在轉型背景下,國有企業在轉型決策、潛在風險因素以及績效考評適應性等方面存在問題和困境,亟需強有力的工具來強化管理,有效化解這些問題和困境,管理會計作為一種具有系統性的內部報告會計,在運營管控方面具有獨有的優勢,特別是在面對國有企業轉型背景時,它能夠從以下多個角度對國有企業的轉型提供有效保障。
(一)能夠充分發揮管理會計在規劃、決策支持方面的職能
規劃預測、決策支持是管理會計的主要職能之一。在國有企業的轉型過程中,將會面臨一系列的投資決策、項目需求資金預測、項目的本量利測算等需求,而這些需求的實現必須依靠管理會計工具來實現,在確定發展戰略時需綜合考慮企業目前的運營情況以及財務狀況,在制定投資決策時需通過投資回收期、凈現值、內含報酬率等測算評價指標來支撐,在預測項目的投資收益時需要結合本量利分析工具來對項目總體情況進行分析,只有在充分利用了管理會計工具進行規劃、預測的基礎上進行戰略明確和投資決策才是更為合理、科學的,才能為國有企業的轉型發展提供較強的支撐。
(二)精益管理理念能夠幫助國有企業強化管控,有效降低運營管理風險
管理會計理念之所以被稱為內部報告會計,主要得益于其在企業運營管理中的精益管理理念。精益管理與粗放管理是相對的,一直以來,部分國有企業受自身國有企業身份等因素的局限,在運營管理過程中較為粗放,但是在轉型過程中,傳統的粗放管理已經與當前的市場環境以及內部管理需求出現了諸多的不適應性,而管理會計中的精益管理理念可以通過對財務管理制度流程以及管理方法進行精細化的設計來進一步增強國有企業資金的優化配置,通過全面預算管理來強化對企業生產經營的全過程動態化管控監督,通過目標成本法、作用成本法等先進的成本管控方法強化成本控制,找出企業在成本費用支出中的非必要作業流程以及存在的問題,制定針對性較強的管控措施,科學有效地降低產品成本水平,從而有效提升國有企業在轉型過程中以及轉型后的綜合競爭力,有效化解各種潛在風險因素。(三)能夠為國有企業提供客觀完善的績效考評機制在管理會計理論中,績效考評是管理會計工具體系中的一項重要組成內容。國有企業在轉型過程中,由于生產經營環境的變化以及業務流程、組織架構等均會發生一定的變化,因此之前制定的績效考評指標體系以及考評制度等將會因這些變化而產生不適應性,此時國有企業只有結合轉型的具體情況以及管理會計工具體系重新構建新的績效考評機制,才能充分發揮管理會計在國有企業轉型過程中的客觀評價作用,為國有企業的轉型發展獎懲提供有效的參考信息。
五、國有企業在轉型過程中對管理會計應用存在的常見問題分析
雖然管理會計能夠在國有企業轉型發展過程中能夠發揮多方面的積極作用,但是在實際實施過程中,仍然存在不少問題,主要表現在:
一是從技術視角來看,管理會計在實施過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兩方面的問題:一方面管理會計應用過程中采用的分析模型都是以一系列的假設為前提的,國有企業在轉型發展過程中面臨的情況十分復雜,在實際中很難完全滿足這些嚴謹的假設條件,從而給管理會計的應用造成了一定的局限作用;另一方面則是當前國有企業在管理會計應用方面的信息化條件有待優化,主要是因為管理會計軟件開發技術較為滯后,同時缺乏統一的規劃和設計,管理會計在應用實務中易出現財務與業務之間存在數據壁壘的現象,信息孤島較為明顯,難以實現信息共享,管理會計在應用過程中無法及時、準確地從業務端獲取所需基礎數據信息。
二是從應用制度視角來看,管理會計在國有企業轉型中的應用主要存在的問題是對管理會計的應用缺乏應有的體系性,總體的應用制度不夠健全,主要是因為管理會計實務中包含了預算、成本、資金以及績效考評等多方面的內容,而這些內容之間是具有較高的關聯性和相互促進作用的,國有企業在轉型發展過程中對于管理會計的應用經常會存在僅僅從自身的部分管理需求出發來選擇性使用一些管理會計工具的現象,這種做法割裂了管理會計理論體系中不同內容之間的相輔相成作用,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對弱化了管理會計的分析作用及決策支持作用。三是從管理會計工具應用視角來看,國有企業在轉型過程中對管理會計工具的應用主要存在的不足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對于本量利分析工具的應用在對混合成本、變動成本以及固定成本進行分解和區分時,往往存在與企業的實際生產經營結合不足的現象,簡單按照理論進行硬性劃分,使得分析結果與實際出現較大偏差,無法給管理層提供客觀有效的數據分析結果,并且在利用本量利分析工具進行分析時多數缺乏利潤與變動成本、固定成本之間的敏感性分析,無法精準分析出影響利潤的關鍵成本因素;另一方面是在利用績效考評工具進行績效考評時存在未采用合理科學的績效考評方法、未結合國有企業轉型發展的實際管控需求設計定性定量相結合的績效考評指標體系等問題,弱化了績效考評在國有企業轉型發展過程中的監督、強化職能。
六、管理會計在國有企業轉型中的應用途徑探討
結合國有企業在轉型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困境、管理會計在國有企業轉型過程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國有企業在轉型過程中對管理會計應用存在的常見問題分析,綜合管理會計的相關理論,建議國有企業在轉型過程中通過如下途徑來強化管理會計的應用。
(一)對國有企業管理會計應用的制度進行完善
國有企業在轉型過程中,要想充分發揮管理會計的職能作用,首先要對制度機制進行完善才能為其應用創造良好環境,具體可從兩方面采取對策:一方面是要結合管理會計工具建立責任會計、成本管控、全面預算管理、決策以及績效考核等相關的制度,為管理會計的有效應用實施提供一個有據可依的制度基礎;另一方面則是要注重全過程受控體系制度的建立,即在利用管理會計進行管控的過程中要注重事前、事中、事后的全過程監督控制制度來確保管理會計在實施過程中能夠更為規范化、程序化和制度化,從而從橫向和縱向實現管理會計應用制度的系統性和完整性。
(二)在國有企業內部搭建管理會計應用的信息化平臺,為管理會計在國有企業轉型中的應用創造一個良好的信息化環境
近年來隨著大數據技術以及信息共享技術的快速發展,“互聯網+管理會計”將會成為一種新型的管理會計應用模式。在此建議國有企業在轉型過程中將管理會計與信息化結合起來,在企業內部搭建一個基于“互聯網+”的管理會計框架體系,
一是利用大數據技術從會計賬簿中快速收集管理會計工具所需要的相關基礎會計信息,然后進行自動化的數據模型分析,大幅提升管理會計提供決策支持的效率和質量,充分發揮其在規劃預測以及決策支持方面的職能;二是考慮管理會計在實務中囊括了預算、資金、成本以及績效四個關鍵領域內容的實際,并且這四方面的內容是具有內在相互促進作用的,因此建議國有企業在搭建管理會計框架時要充分考慮這種內在聯系性,仔細梳理自身在管理會計應用中存在的薄弱環節和內容,結合信息化平臺予以健全和完善,從而全面提升管理會計在國有企業轉型中應用的全面性。
(三)利用投資決策工具為投資決策提供有效支撐,減少投資風險
國有企業在轉型過程中投資活動一般較為頻繁,因此潛在的投資風險因素較多,而利用管理會計中的投資決策工具來為投資決策提供支撐則可以有效控制風險,提高收益率,實現成功轉型。具體來說在實際工作中建議國有企業在進行投資決策時要綜合使用內含報酬率法、凈現值法等項目投資決策的主要方法,并輔以價值指標比較以及可接受標準進行決策,然后對接受的方案進行敏感性分析,提升投資決策的科學性和合理性,減少投資風險。
(四)利用資本結構決策工具來控制轉型過程中的負債規模
最優資本結構理論是管理會計工具中控制負債規模最為常用的方法之一,在最優資本結構下不僅資金使用成本最低,并且因為總體負債規模以及長
短期負債結構比較為合理,企業能夠保持較高的償債能力和流動性,所以面臨的潛在風險也是處于低位的。因此建議國有企業在轉型過程中要充分利用最優資本結構模型來控制總體的負債規模以及長短期負債結構比來有效化解潛在的籌資風險因素。
(五)利用全面預算管理提高國有企業轉型中的成本控制,提高盈利能力
全面預算管理是管理會計工具體系的核心,由于它是融合了業務端與財務端的一種綜合性的工具,因此常被用來進行成本控制。在實務中,建議國有企業在搭建了管理會計應用信息化平臺的基礎上,以全面預算管理所制定的成本控制目標為抓手,實時動態監督企業在運營管理過程中的成本費用支出情況并與控制目標進行對比,及時發現偏差及其形成原因,然后采取糾偏措施,強化成本控制水平,改善企業的盈利能力,同時要將價值鏈理念與全面預算管理進行有機結合,考慮將企業內部的縱向價值鏈移植于全面預算管理工具,將國有企業上下游企業供需關系也納入全面預算管理體系,實現預算主體的突破,從而將國有企業轉型在自身縱向價值鏈上實現效益最大化。
(六)建立科學的績效考評工具體系,提高績效考評的客觀性和公平性
在管理會計理論中,績效考評工具較為多樣,但是在國有企業運營管理過程中,EVA價值評價體系和平衡積分卡多維度績效評價是最為適宜的,主要是因為EVA價值評價體系是通過找準影響價值的關鍵驅動因素來設計財務指標并向管理層和操作層進行逐級分解,評價指標體系更具有針對性和靶向性,而平衡計分卡多維度績效評價則融合了定性定量、財務和非財務、長期和短期四個特性及四個維度的內容,能夠對企業戰略目標的實現提供較強的導向性。
七、結語
本文以國有企業轉型為背景,以管理會計工具為研究對象,結合國有企業在轉型過程中面臨的問題和困境、管理會計在國企轉型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其在應用管理會計過程中存在的三方面問題,分別從信息化環境的創建、利用投資決策工具減少投資風險、利用最優資本結構理論控制負債規模、利用全面預算管理提高成本控制以及建立科學的績效考評工具體系等角度提出了管理會計在國有企業轉型中的應用途徑,希望能夠對國有企業強化管控,降低風險,順利實現轉型提供新的思路。
參考文獻:
[1]李亞楠.國企改革中管理會計的作用探討[J].財會學習,2019(01):91-92.
[2]馬線粉.國企轉型升級中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的融合研究[J].財會學習,2019(08):113+115.
[3]王麗娟.國企轉型升級中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的融合發展研究[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8(07):105-106.
[4]李聰聰.管理會計工具在HK集團公司的應用研究[D].哈爾濱工業大學,2019.
[5]張金昌,馬萌.管理會計:研究熱點、存在問題及前景展望[J].會計之友,2016(12):24-28.
[6]張文武.管理會計工具在企業成本費用管理中的運用[D].上海交通大學,2015.
作者:舒婧敏 單位:江西中煤建設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