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扒开双腿猛进入爽爽免费,男生下面伸进女人下面的视频,美女跪下吃男人的j8视频,一本色道在线久88在线观看片

圖書館學學科體系構建分析

時間:2022-10-05 20:16:35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篇圖書館學學科體系構建分析,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圖書館學學科體系構建分析

1引言

因歷史和地理原因,以人類社會為研究對象的哲學社會科學在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之間存在明顯的文化差異,不同國家的哲學社會科學必然打上所在地域的文化烙印,形成各自的特色[1]。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提出了加快建設能夠充分體現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的重大任務[2]。作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圖書館學也面臨建設中國特色圖書館學三大體系的歷史使命。圖書館學三大體系是一個有機整體,其中圖書館學學科體系是核心,引領圖書館學學術體系與話語體建設。因此,建設中國特色圖書館學三大體系,首先要從三大體系的全局性與戰略性視角考察中國特色圖書館學學科體系的構建問題,從而為圖書館學學科話語和學術體系搭建提供載體,推動我國圖書館學學科話語與學術體系的興盛[3]?;诖耍疚囊允裁词侵袊厣珗D書館學學科體系、為什么構建以及怎么樣構建為核心問題,著重探討中國特色圖書館學學科體系的內涵、機遇、需求、基礎、方向與路徑等內容,以期為構建中國特色圖書館學學科體系提供啟示,推動我國圖書館學學科建設實現高質量發展。

2中國特色圖書館學學科體系的內涵

完善的學科體系是學科發展成熟的表征,構建完善的中國特色圖書館學學科體系對于推動中國圖書館學研究創新與學科建設具有重要意義。為理解中國特色圖書館學學科體系這一時代命題,有必要對其理論淵源和現實內涵進行深刻闡釋。

2.1中國圖書館學

19世紀后半期,西方社會科學思潮涌入,中國傳統學問受到了全面沖擊。吸收西方學科理論,改造中國傳統學問,是當時學術發展的共同趨勢。20世紀20年代,為解決中西學科之爭與古今傳承這一事關學科發展的根本問題,以梁啟超為代表的圖書館學人在引進消化西方圖書館學先進思想和總結繼承中國傳統文獻學術思想的基礎上,提出了建設中國圖書館學這一世紀命題。1926年,杜定友在《圖書館學的內容和方法》一文中指出“要養成一班高深的圖書館學者,以建設中國圖書館學”[4];1929年,金敏甫在《中國現代圖書館概況》中提出“中國圖書館學”是“適合乎中國圖書館應用之圖書館學也”[5]。事實上,這種“中國化”的自覺性認知在早期我國學者選譯西方社會學典籍時就已存在[6]??v觀中國圖書館學演化過程,現代意義上的中國圖書館學建設遵循傳統校讎學說現代化與西式圖書館學中國化這兩條路徑[7]。既吸納來自中國古代藏書、目錄、版本、校讎等思想,并從交織在傳統國學內的古代中國圖書館學思想中獨立出來的;也不斷在近代引入西方圖書館學科知識體系。中國圖書館學在古代文化傳承、近代文化思潮碰撞、中西學術知識交融與圖書館事業艱難前行中形成,是西式圖書館學的本土化與古代圖書館學的現代化的產物與結晶[8]。盡管中國圖書館學思想受到西方圖書館學思想體系的深刻影響,但兩者內核不同。中國古代圖書館學思想蘊含儒家思想與中國傳統文化,中國現代圖書館學思想則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受到各種現代哲學思想的影響,并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確立了馬克思主義在圖書館事業和圖書館學研究中的指導地位[9]。然而,雖然中國圖書館學繼承了許多傳統圖書館學的養分,但其建立主要是模仿西方,故學科體系基本框架主要以西方圖書館學理論為基礎,專業培養目標也以造就圖書館管理人員為主[10],這就造成了在學科內容體系中沒有很好地吸收本民族的學術傳統,也導致中國圖書館學內容至今呈現出淺薄化的特點[11]。

2.2中國特色圖書館學

豐富的圖書館實踐土壤生長出了眾多具有中國特色的經驗與模式,孕育出了豐富的中國經驗與中國思想,這也是中國圖書館建設獨有的優勢,理應將這一優勢發展成自身的鮮明特色。實際上,中國圖書館學人倡議建設的“中國圖書館學”也內在地要求體現中國特色。自建設中國圖書館學命題提出以來,從呼聲發展到實際行動,諸多學者在孜孜不倦地追求探索中力圖找尋中國圖書館學科的獨特發展道路,以求闡釋中國圖書館學發展經驗的本質。1998年,吳慰慈先生提出“圖書館學本土化”的呼吁,一時間引發了我國圖書館學界關于圖書館學本土化的廣泛討論,該研究開始成為圖書館學領域研究的熱點話題,并相應地產生了一批有關圖書館學中國經驗、中國特色圖書館學等方面的研究成果,這為我國圖書館學自主化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礎[12],有關中國特色圖書館學的研究也自此開始。何為中國特色?馬費成先生認為“在學科研究和實踐中做到尊重中國實際、服務中國實踐、解決中國問題、傳遞中國話語就是特色所在”“學科圍繞文化強國戰略、總體國家安全觀、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等國家戰略需求開展的研究和實踐即是學科‘特色’所在”[13]。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組成部分,中國特色圖書館學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在圖書館學學科領域具體化的呈現,也是圖書館學中國化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發展主線脈絡在新時代碰撞并創新的必然結果。中國特色圖書館學既深植于中國社會土壤,隨中國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發展而逐漸成熟,也深受我國文化傳統影響,擁有優秀歷史文化所賦予的鮮明中國特色。然而,目前中國特色圖書館學本土化、民族化的研究成果為數不少,但是中國特色不明顯,尚未觸及以中國實踐和實際為研究中心的本土化構建的方法、路徑等根本問題[14]。作為世界圖書館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圖書館學只有更多地融入本土原創元素,催生更多屬于本土領域的具有中國時代質感甚至傳世價值的獨特成果、理論與方案,才能為世界圖書館學發展作出中國的貢獻,并真正提升中國圖書館學在國際上的話語權、顯示度與影響力。

2.3中國特色圖書館學學科體系

學科體系是學科建設的重要內容,一個學科的學科體系會經歷理論上的體系構建和實踐上的自然形成相結合的、不斷變化與優化的過程,在學科成熟時形成多層級邏輯嚴密的知識體系。我國圖書館學界自20世紀30年代以來,形成了比較典型的二分、三分與四分體系。如果從更微觀的角度來定義,圖書館學學科體系則是由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圖書館學理論、技術方法、歷史等知識元素構成的整體[15]。就學科體系發展來看,20世紀20年代以美國圖書館學為師的中國圖書館學開始本土化,30年代形成了初具中國特色的近代圖書館學學科體系,50年代建立了以列寧圖書館學思想為指導的現代中國圖書館學學科體系,80年代以后再次形成以美國圖書館學為基礎的當代中國圖書館學學科體系[16]。當前我們所稱的“中國特色圖書館學學科體系”,是指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背景之下,融入中國特色的圖書館學學科體系,其歸根結底是建構具有本土原創特色、具有強大解釋力的、中國自主的圖書館學知識體系。新的時代背景下,中國特色圖書館學學科體系構建是黨和國家向圖書館學學科提出的重要課題,也是圖書館學科在中國行穩致遠、繼往開來的必然選擇,更是時代賦予圖書館人的重要職責與使命。為確?!爸袊厣钡暮诵捏w現,中國特色圖書館學學科體系構建應當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價值指引下,扎根中國大地,立足中國現實,關聯現實國情,融合我國特色文化與歷史環境,以服務中國圖書館實踐并著力研究解決現實問題為行動目標。

3中國特色圖書館學學科體系構建的實踐機遇與內在需求

中國特色圖書館學學科體系構建在當今社會背景下有其重要的社會價值與現實意義,既有國家戰略布局下圖書館事業高質量發展的實踐機遇,也有中國特色圖書館學學科教育發展內在需求。

3.1中國特色圖書館學學科發展的實踐機遇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以及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全局深度交融的多重社會背景下,中國特色圖書館學學科體系有其構建的特殊時代契機:國家戰略設計與政策文件安排為我國圖書館事業實踐明確了指導思想和前進方向。例如,2021年以來,《關于推動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十四五”文化和旅游發展規劃》《關于推進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的意見》《“十四五”文化發展規劃》等文件陸續發布,其中有關健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提升文化影響力、教育體系高質量發展、學習型社會建設、智慧圖書館服務體系建設等一系列部署為圖書館事業特色化發展提供了行動指南。作為中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關鍵組成,中國特色圖書館事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17],其發展需以中國特色圖書館學學科體系為專業支撐。從上述角度審視,構建中國特色圖書館學學科體系將是支持我國圖書館事業進而滿足我國科技創新、經濟與社會發展需求的重要舉措,其建設一方面應著眼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把握數字時代方位,立足國家戰略背景下圖書館事業的實踐轉向,適應數據要素化、制度體系化、治理現代化、服務品質化和業態智慧化的現實趨勢[18];另一方面應結合當今人文社會科學從高度分化走向多元融合的發展態勢,積極探索多學科視域融合下的圖書館學專業建設,如加強“圖書館與數據科學”“圖書館與計算科學”“圖書館與信息科學”等圖書館學優勢學科群建設,并及時將新型數字智能智慧技術、數字治理與安全、閱讀推廣、公共文化服務與知識服務、圖書館治理等方面納入學科發展[19], 由此以學科力量推動圖書館事業實現專業化、體系化、現代化、品質化、智慧化與高質量的發展目標。

3.2中國特色圖書館學學科發展的內在需求

從學科內部發展來看,中國特色圖書館學學科體系是學科自信的來源,有助于提升學科自我社會價值感與圖書館學學術地位,實現圖書館學學術功能的新拓展與新開創。具體體現在學科體系建設對于培養中國圖書館學學科發展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急需的專業實踐人才與學術人才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即學科體系規定著學術共同體的諸多研究領域和活動方式,支撐整個教學過程的特定內容和展開方式[20],但外國式的圖書館學教育無法培養出切合中國實際需要的圖書館人,中國圖書館員與學者得按照中國特點由中國自己培養[12]。高質量的圖書館事業發展要求學科教育的人才供給、知識創新供給高效率,這就需要改變圖書館學學科建設的結構,建立更為細致優化的多層次圖書館學教育體系,以增加學科建設供給質量和效率。因此,建立既符合世界圖書館學教育潮流又具有中國特色的圖書館學教育模式,符合中國社會發展對圖書館學教育提出的要求。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指明了中國特色教育的重要性;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推進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對提高學科教育質量予以要求;《新文科建設宣言》進一步指出“聚焦應用型文科人才培養”[21],對文科類人才的應用型發展提出期盼。在網絡化數字化成為新世紀全球圖書館和圖書館學教育發展的大趨勢下,圖書館學學科教育實踐發生了一系列變化,更加注重新技術應用以及實踐培訓與技能課程的引入,創新教學方法并強化就業支持,如引入數據科學、數字人文等課程,并相應編寫數據管理、數據挖掘等教材。面對新時代圖書館學學科教育的應用轉向,我們也應認識到當前我國圖書館學教育與專業人才培養存在滯后于國家文化事業發展、課程體系未能適應國家重大文化發展戰略需求、專業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專業認同感不足等問題[22]。面對新趨勢與既有問題,中國特色圖書館學學科體系構建應當立足圖書館學科的教育發展轉向,面向圖書館事業新業態與新學科環境,著眼現階段圖書館學教育與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課程體系、知識體系與教學體系等;學科發展應當細化圖書情報學人才培養層次,培養中國特色圖書館事業發展急需的個性化、高層次、創新型、復合型、應用型人才,如面向學科服務、數據管理服務、智慧服務、知識咨詢等需求培育學科館員、數據館員、智慧館員、數字人文與閱讀推廣館員等。

4中國特色圖書館學學科體系構建的理論基礎與創新方向

百年來,我國圖書館學人的努力與探索為當前構建中國特色圖書館學學科體系奠定了較為豐厚的學術積淀:既有近現代中國圖書館學人關于圖書館學學科體系研究方面的學術智慧,也有新時期、新環境下當代圖書館學人對圖書館學學科體系優化設計的探索,有必要梳理這些重要成果以厘清中國特色圖書館學學科體系建設的思想根源。與此同時,中國特色圖書館學學科體系怎樣在“存古”基礎上“開新”,是構建可持續發展的中國特色圖書館學學科體系的關鍵。面向未來,我們也需要進一步明確中國特色圖書館學學科體系構建的創新方向。

4.1中國特色圖書館學學科體系構建的理論基礎

4.1.1二十世紀圖書館學研究成果中對學科體系的表述

回顧20世紀我國圖書館學研究進展,可以發現在我國圖書館學人的努力和奮斗下,學科體系建設積累了豐厚的研究成果,如極具中國特色的學科學說體系――“要素說”。中國特色的“要素說”學說體系最早可追溯到1921年劉國鈞先生主張的兒童圖書館必要的三種要素:“合法的設備、適宜的管理員和正當的書籍”[23]。此后二十年間,業界諸多專家學者對圖書館要素進行了有益思考與討論,從不同視角提出了各自的觀點與看法,在構成要素方面既有梁啟超先生提出的“兩要素”,也有楊昭之、杜定友、陶述先、陳頌之等人提出的“三要素”,還有劉國鈞先生提出的“四要素”。近代中國圖書館學學科體系可從楊昭悊提出“純正的圖書館學”和“應用的圖書館學”算起[24],隨后,經由杜定友、劉國鈞、洪有豐等人努力,逐漸確立了近代中國圖書館學的學科體系,體系多圍繞理論構建、管理經營、類型、社會價值及其與相關學科的關系等展中國特色圖書館學學科體系構建研開[25],但此時學科體系構建還不夠全面、準確與科學。直至20世紀80年代后,我國學者進一步深入推進對中國圖書館學學科體系結構的研究。李景新將圖書館學分為歷史圖書館學與系統圖書館學[26],隨后產生了由理論圖書館學和應用圖書館學構成的兩分法,代表人物有倪波、荀昌榮、郭星壽、王子舟、盛小平等,錢亞新、朱立文、劉榮析等則從普通圖書館學和專門圖書館學進行了劃分;三分法如1983年周文駿提出的將中國圖書館學學科體系結構劃分為理論、專門與應用圖書館學,黃宗中、葉鷹等都持該觀點,陳傳夫、徐鵬、馬恒通等在該分法的基礎上做了局部調整;四分法如吳慰慈等人提出的普通、專門、比較與應用圖書館學,宓浩則是將該分法中的普通圖書館學替換為理論圖書館學。盡管這些分法有所不同,但都體現了我國圖書館學向理論和應用兼容發展的趨勢[27],也說明了圖書館學知識不斷豐富對于體系拓展的要求。由中國人提出的理論與技術或原理與應用相結合的圖書館學學科體系突破了19世紀歐美以技術方法為中心的圖書館學體系框架,促進了圖書館學體系更加科學化[28]。20世紀中后期,我國圖書館學領域先后形成了以文獻為中心和以信息為中心的學科體系。1999年,徐引篪、霍國慶[29]將信息資源管理理論引入圖書館學理論研究,提出的新體系包括信息資源體系的理論、過程與研究。另外,還有諸多學者提出了以知識為中心的圖書館學學科體系,包括新的圖書館學分支學科和研究內容,或是從知識的角度重新對圖書館學學科體系進行架構[30]。20世紀我國圖書館學學者對中國圖書館學學科體系的相關表述體現了那個時代背景下學者們對圖書館學發展的思考認知,實現了體系重構。雖然這些關于學科體系的研究探索成果豐碩,但由于時代的局限,論述還存在中國特色不夠明顯的問題[31],如學科體系建設相對滯后于社會需求與時代的發展,與國家戰略發展、歷史發展路徑、人民群眾需求以及圖書館事業發展銜接不夠緊密,學科體系服務大局的能力尚顯不足。

4.1.2新環境下對中國特色圖書館學學科體系的探索

20世紀我國圖書館學人構建起了具有普遍意義的學科體系,新的時代環境下需以此為基礎,用發展的眼光合理批判并選擇性吸收,逐步提升學科體系的中國特色。21世紀以來,我國圖書館學者繼續圍繞中國特色圖書館學發展不斷探索,正朝著構建中國特色圖書館學的目標努力,并取得了一定成果,如對新環境下我國圖書館學學科建設路徑探尋[32],中國特色的圖書館學教育思想探討[33],中國特色圖書館學理論體系[34]、基礎理論體系[35]和公共圖書館治理制度體系構建,以及基于圖書館學學科分支的學科體系構建[36]等。這些融合了中國特色的相關研究,體現了我國圖書館學人對構建中國特色圖書館學學科體系的深刻關切,也為未來進一步發展提供了研究基礎,對于引導我國圖書館學特色化發展具有重要作用。但也需要清楚地認識到,新環境下中國特色圖書館學學科體系的探索尚未形成規模,且研究多是圍繞某個局部的點開展,尚缺少對中國特色圖書館學的學科體系構建進行全面系統的研究。未來中國特色圖書館學的學科體系構建,應當以守正創新為基本原則,進一步探索圖書館學學科發展基本規律,注重戰略導向,積極回應國家需求,推動學科發展與黨和國家戰略、歷史發展路徑、人民群眾需求同頻共振。

4.2中國特色圖書館學學科體系構建的創新方向

4.2.1中國特色圖書館學學科體系構建關注主題

圖書館學生存與發展的環境正在不斷變化,學科研究的新議題也層出不窮。為避免學科目標模糊與學科發展主題發散,我們應從圖書館學學科面臨的新形勢與新任務出發,以發展的眼光挑選出具有時代價值的前沿熱點問題,以敏銳的洞察力識別新生的社會現象,以寬廣的視野合理擴展圖書館學學科關注的疆域與邊界,從而明確中國特色圖書館學學科體系的基本范圍、核心目標與關鍵任務。在諸多研究領域與場景中,有兩大主題值得特別關注。一是政策文件中的中國特色圖書館學研究主題。我國已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并進入“十四五”發展新時期,許多黨和國家的政策性文件都為中國特色圖書館學學科體系的當代構建指明了方向,體現圖書館行業前瞻意識、指明圖書館事業未來發展方向的圖書館中長期戰略規劃等也有助于明晰創新方向。圖書館學學科體系建設應關注將這些文本架構中的內涵指向轉換為與中國圖書館學學科體系構建相關的真問題,并基于政策分析,結合理論研究與環境考察深入探究中國圖書館學學科發展策略。二是理論探索與實踐應用中的中國特色圖書館學研究主題。圖書館學理論前沿是學科最新進展的集中體現,蘊含著圖書館學學科發展策略,可以為學科發展指明方向,理論研究課題的不斷涌現表征著圖書館學的成長與發展;圖書館實踐是圖書館學理論產生的基礎,也是理論發展的根本動力,我國已有豐富多樣的圖書館發展實踐正有待圖書館學人從中國特色的視角切入作進一步的總結和解讀。中國特色圖書館學學科體系的構建要充分把握圖書館實踐發展的正確方向,從理論和實踐結合的角度,借助有效的研究手段拓展學科體系的研究內容,深入探索如何更好地堅持中國特色,煥發學科的創新思維與學術活力。

4.2.2中國特色圖書館學學科體系拓展的增長點

一直以來,圖書館學都是一個對新理念、新思想、新技術、新服務反應迅捷的學科。當前,信息環境的快速變化與圖書館事業的創新變革為我國圖書館學學科發展創造了許多新的知識生長點。中國特色圖書館學學科體系要保持對現實變化的敏感性,及時關注信息社會的發展需要,準確把握各類“問題域”所催生出的新的學科生長點,在此基礎上對學科體系予以科學優化和調整。也就是說,我們要積極挖掘生長點與解決難點,通過重點、難點問題的解決和突破來帶動和推進圖書館學的學科體系建設不斷走向深化[37],拓展圖書館學研究范疇,從而不斷增強我國圖書館學科的生命力。具體而言,中國特色圖書館學學科體系可能的拓展增長點包括以下幾個部分:一是開展學科內部及相鄰近學科交叉融合。“十四五”時期,在國家大力推進“新文科”建設背景之下,中國特色圖書館學學科體系架構應當順應圖書館學交叉融合趨勢,深入探索具有寬廣學科視野的中國特色圖書館學學科體系,吸收相關學科知識為圖書館學科發展助力。既要探索與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一級學科關系密切的信息學、管理學、計算機科學、心理學、社會學、傳播學等學科的融通,以開放學習的心態增強學科對話,堅守相關學科視域融合的圖書館學整體思維;也要立足于學科前沿,建立起融合諸多外部學科要素的包容性學科框架,進行圖書館學與相關學科間的交融突破研究,實現圖書館學學科格局延伸與聚勢共贏的學科外生性拓展,打造學科集群協同共育生態,推動學科協同演進。在這個過程中,要以復雜問題的關聯學科為依托,以整合研究思維為引導,科學研判與自身特色密切相關的專業的融合切入點、融合度及如何融合問題,在借鑒吸收的同時更要思考它們的學科特性、其對圖書館學學科體系的影響以及圖書館學科在交叉融合時如何掌握主動權等問題。目前,國內諸多高校的圖書館學科已融入跨學科研究視角,構建多元融合的學科體系,開設了諸如數字經濟管理、醫學信息學、服務科學與管理、文化產業管理、數字傳媒、數據科學等涉及圖情一級學科關系的交叉學科[38-39],為我國圖書館學的跨學科發展提供了有效借鑒。二是關注數智技術變革帶來的新機會??萍歼M步催生了許多新的研究對象和場域,也為圖書館學科帶來了新的學科發展機遇。為了適應信息化、數字化、網絡化、智慧化、智能化等時代發展趨勢,實現先進信息技術與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的深度融合,我國圖書館學學科發展需要思考如何與先進信息技術相適應,并不斷調整新技術發展背景下學科發展策略。例如,可以在學科體系構建時,朝知識、數據、智慧等方向拓展,通過與新環境、新范式、新技術的結合,挖掘圖書館學科發展的深度機理和關聯邏輯;在此基礎上,探索學科知識體系新特點和新規律,圍繞技術運用優化圖書館學學科體系,從而發展出本學科新的生長點,當前數據科學、數字人文等納入信息資源管理學科體系就是一個很好的示范。在圖書館學領域,數字記憶與數字人文研究等已經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研究成果,推進了中國特色圖書館學學科的創新性發展,數字人文研究已然成為新技術環境下圖書館學科發展新方向,如上海圖書館、華東師范大學圖書館、北京大學圖書館等在數字人文領域積極探索,分別成立數字人文項目的開放數據平臺、數字人文服務空間以及數字人文工作坊,中國人民大學信息資源管理學院于2022年8月新增數字人文博士學位授權點,武漢大學的文化遺產智能計算實驗室成為教育部確定的首批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實驗室,并擬開通“數字文化本碩博貫通試驗班”。三是重視知識管理與知識服務研究。目前,已有諸多學者從知識的不同角度發表論文與著作,試圖將知識論納入中國圖書館學學科體系之中,圖書館業界也越來越重視知識服務工作。中國特色圖書館學學科體系的構筑應與知識管理的理論與實踐相聯系,以充分發揮圖書館學學科對圖書館知識服務功能的學科支撐與引導,這對于提高圖書館學學術與社會地位具有中國特色圖書館學學科體系構建重要意義[40]。此外,圖書館學也應聚焦國家戰略發展之需,將自身擅長的知識創新尤其是知識創新體系建設作為學科體系研究與創建重點。四是響應公共文化事業發展戰略布局。在文化強國戰略與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構建背景之下,立足宏觀文化的整體思維,把新時代圖書館學建立在公共文化服務理論和實踐的基礎上,由單一圖書館領域向更廣泛的公共文化領域擴展,這不僅契合國家公共文化事業建設之需,也是構筑中國特色圖書館學的必由之路,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和時代特點[41]。例如,北京大學成立國家現代公共文化研究中心,鄭州大學成立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務創新研究基地,西南大學與中山大學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學科分別成立了國家公共文化研究基地和國家文化遺產與文化發展研究院。

5中國特色圖書館學學科體系構建的路徑遵循

作為一門成長中的學科,圖書館學學科體系要與時俱進,不斷發展以適應環境變化。在明晰構建基礎之上,中國特色圖書館學需要進一步結合時代大勢,對接國家戰略,解決社會關切,契合事業發展,銜接舊學新知,遵循繼承性、民族性、原創性、時代性、系統性、專業性等科學理念,從學科全局全貌出發,全方位、多視野考慮其發展路徑。

5.1凝練中國特色,推進中國特色理論實踐創造性轉化

5.1.1對接國家戰略,實現圖書館學科前沿對接

為促進圖書館學科發展服務于社會發展,圖書館學在深化學科內涵的同時還需要不斷拓展學科外延,吸收一些涉及國家發展與創新層面更為廣泛的內容,將其納入圖書館學研究范圍,并逐步成為圖書館學學科體系的構成部分。因此,中國特色圖書館學學科體系建設應當緊扣國家戰略布局,把握社會變革形勢與趨勢,將各項國家戰略有機、及時地反映到學科研究進展中,為圖書館學應用實踐服務于國家重大發展戰略和社會重大需求提供強有力支撐,在總體國家戰略主導下實現更科學、準確的學科發展定位[35]。例如,在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重大戰略實施的進程中承擔起公共文化事業發展的理論支撐使命,圍繞文化強國、國家文化數字化、書香中國、創新驅動發展、數字中國、文化軟實力建設、鄉村振興、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等與圖書館事業發展密切相關的戰略需求開展相應的研究和實踐,這是圖書館學學科體系彰顯中國特色的體現。

5.1.2聚焦社會現象,科學剖析與解答時代之問

時代課題是學科體系創新的推動力。中國化的最終目標要為解決當今時代下圖書館事業發展中的現實問題服務,這就需要中國特色圖書館學學科體系根據自身實際,結合自身特色,把握時代脈搏,回應社會需求,讓進步的思想在中國的文化實踐沃土中生根發芽。因此,中國特色圖書館學學科體系的構建要密切聯系社會現實需求,深入了解思考、準確把握、善于解釋并解決中國圖書館場域中存在的各類疑難問題,尤其是社會面臨的重大課題,根據現實工作需要構建能切實指導圖書館工作實踐的學科體系,更好地支撐中國圖書館事業發展。時代課題也是理論創新的推動力,圖書館學學科體系構建還應當順應時代發展變化,在不同的發展階段根據時代條件,賦予圖書館學理論各具特色的發展要素與鮮明的時代特征,增強學科體系的時代適應性和外部適切性,作出符合時代特征的科學剖析與解答,回應社會與時代的呼喚與關切。具體來看,有諸多時代問題有待圖書館學學科直面解決。2018年以來,文旅融合這一備受關注的社會命題要求圖書館服務要與其他形態文化服務機構合作發展,充分發揮圖書館在文旅融合過程中對中華文化傳承、全民閱讀服務、高校圖書館文化素養教育、非遺保護的重要作用。2019年末爆發的新冠肺炎席卷全球,對包括圖書館在內的全國各行各業都產生了深遠影響,隨著疫情防控常態化與現代技術快速發展,突發事件越發錯綜復雜,突發事件應急管理與服務成為圖書館界新的研究領域。很多高校的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學科都將應急管理和信息管理相結合,探索應急信息管理、應急情報學的教育實踐,如中山大學、復旦大學、天津師范大學已啟動了相關領域人才培養。未來學科研究可圍繞圖書館應急管理體系與應急服務體制機制建立,應急服務提供與應急能力提升,相關信息資源建設與信息管理治理等開展。另外,隨著“數字中國”重大戰略的全面推進與“十四五”規劃綱要“加快數字社會建設步伐”的具體部署,數字化轉型成為我國社會創新發展的主要特征,諸多數字技術與應用開始在圖書館廣泛落地。在此過程中,圖書館也要直面數字化轉型帶來的機遇挑戰,抓住數字化變革的“時間窗口”,關注數字發展新生態營造、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數字技術與圖書館應用場景深度融合、數字驅動的圖書館服務新模式培育、數字資源庫群打造、數字技術標準參與制定、數據深度挖掘運用與數字網絡安全防護、全民數字素養提升等內容。

5.1.3關注實踐進展,契合圖書館事業發展需求

實踐是學科體系創新的起點和動力源,中國圖書館事業的實踐發展為中國特色圖書館學學科體系構建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知識。“十四五”時期,專業化發展、高質量發展、智慧化轉型成為全國圖書館事業發展的新目標。專業化方面,從歷史的視角看,由于圖書館事業獨特的專業性質、對社會的貢獻及其所代表的價值觀,圖書館及圖書館員的工作一直具有獨特性和重要性。在新時代,圖書館要不斷結合新的時代背景反思自身對于社會的獨特貢獻,審視自身是否具備了實現這一獨特貢獻的專業技能,可以圍繞圖書館機構專業化、職能專業化、業務專業化與職業專業化以及專業化標準研究等方面開展。體系化建設方面,在國家大力推行鄉村振興、“書香中國”等戰略下,為推動圖書館事業的全面均衡發展,提高公共文化服務的覆蓋面與實效性,促進各級公共圖書館的數字化與社會化建設,總分館服務體系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參與數字化標準體系、國家公共治理體系、終身教育體系等體系化建設依然是圖書館事業發展的重要內容。此外,在國家構建“智慧社會”的戰略部署下,圖書館智慧化轉型建設需求日益高漲,確定了圖書館事業發展的歷史新方位,空間再造、全域服務、文旅融合、提升治理能力,智慧應用、古籍保護與傳承利用,圖書館總分館制與法人治理結構改革等成為圖書館事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路徑[42]。這些實踐為中國特色圖書館學科體系建設提供了寶貴的本土材料,是我國圖書館學彰顯中國特色的現實切入點。我國圖書館學人要準確把握當前我國圖書館事業發展的階段特征,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從中國圖書館事業發展的現實情況出發,切中現實問題,把中國特色的圖書館學學科體系建設同具體實踐相結合,從中挖掘所需的研究素材,在總結中國圖書館學實踐經驗基礎上豐富中國特色圖書館學學科體系,并在回答圖書館實踐提出的新課題中不斷強化圖書館學學科體系的中國特色。

5.2銜接舊學新知,推動中國特色傳承與先進成果引進

5.2.1繼承歷史遺產,推動優秀傳統創新性轉化

任何一門學科的發展都不能拋棄其歷史積淀,唯有深刻理解學科發展歷史,中國圖書館學學科體系建設才能看得遠、走得遠,才能更好地明確問題所在并探明當前任務與未來方向。我國在圖書館學學科體系研究方面的學術智慧與豐厚積淀,是今天我們探索中國圖書館學學科體系重要的精神財富[43],也是中國特色圖書館學學科體系構建的堅實基礎[44]。一方面,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時代背景下,我們應重新審視傳統圖書館學的學術價值,弘揚和發揮其中的優秀成果,繼承以往學科體系的合理因素,以保持中國圖書館學的固有特色,激發中國特色圖書館學學科發展的內生動力,使其能為現實所用、為發展所用;另一方面,我們要把圖書館學的傳統學術思想和知識時代的社會發展建立起內在聯系。在遵循民族性、繼承性與創新性相結合的原則下,通過貫通歷史傳統、現實需求與未來趨向之間的內在聯系,深化對學科發展前景的思辨,并秉承學科體系構建的科學性與抽象性,使其具備面向未來動態發展的能力,從而真正建立起根植于中國社會這一特殊土壤中、具有中國特色的圖書館學學科體系。

5.2.2保持開放自信,做好先進成果引進與吸收

文明是包容的,人類文明因包容才有交流互鑒的動力[45]。中國特色的圖書館學學科體系并非要閉門造車,而是要在符合中國實際的基礎上承擔起為世界服務的特殊使命,實現中國圖書館學積極融入世界文化交流共同體并逐步轉變為世界圖書館學的發展目標。這就要求我們推進中國圖書館學的民族性與世界性融為一體,建設本土化與國際化并重的圖書館學學科體系[46]。強調中國特色與關注世界話語是緊密相關的互補關系,在學科體系構建中如何將中國特色的理論、實踐與西方先進的科學理論融為一體,將內在審視與外在反思相結合是當前中國特色圖書館學學科體系構建需要重點思考與解決的問題。具體來看,我們應以開放的胸懷和自信的心態,將本土情懷與世界眼光相融合,在思維轉換、以我為中國特色圖書館學學科體系構建主、他為我用、緊密結合中做好統一,關注世界圖書館同行學科話語最新訊息及進展研究,鑒別、分析國外圖書館學學科研究的理論和方法等;在借鑒和融合西方圖書館學學術思想以及其他學科思想的基礎上,結合中國實際,用中國式、民族化的思維去解釋中國圖書館現象,用世界的眼光來分析中國圖書館問題,使中國特色圖書館學學科體系的構建既符合世界潮流,又具有中國的“魂”和“體”,做到突出中國特色的同時又能與國際圖書館學有效接軌。例如,云南大學檔案與信息管理系趙益民的團隊設立的“海外益周”公眾號,以每周一期的頻率引介全球圖情前沿資訊,介紹海外行業動態、實踐前沿、學科發展與思想創新便是很好的行動闡釋。

5.3遵循科學理念,引領中國特色學科體系的合理構建

5.3.1秉承問題意識,抓牢學科體系創新突破口

問題導向是學科創新的源泉,是構建學科體系的基礎與基本要素,也是學科研究取得突破與進展的關鍵點。往往是問題先出現,再通過學科體系表現[47],聚焦“中國問題”便會體現中國特色。因此,中國特色圖書館學學科體系構建有賴于對中國圖書館主問題域以及具體問題的研究,圖書館學研究中新思想、理論與觀點的提出也都應基于圖書館事業發展現實問題[48]。我們要以問題為主導,關注圖書館實踐活動中出現的尚待解決的問題或矛盾,通過中國獨特的文化形式和思維方式對圖書館事業發展中出現的問題作出中國化表達,提升用中國圖書館學理論解決中國圖書館學問題的自覺自信。進一步地,我們要透過問題本身探索問題本質,以問題研究與解決帶來學科新構建。只有在深刻認識清楚核心本質問題后,才能更好地把握圖書館事業發展規律,逐步完善圖書館學學科體系,這也是建立中國特色圖書館學學科體系的基礎性工作。從支撐圖書館實踐來看,學科發展有必要關注圖書館實踐所面臨的區域、城鄉、群體等發展不平衡與不充分問題,諸如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建設、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創建、城鄉圖書館服務體系與圖書館服務區域一體化發展等是緩解發展不平衡問題的重要路徑。另外,將主題圖書館、家庭圖書館、鄰里圖書館、特色閱讀空間等納入圖書館體系體現出“因地制宜、因城制宜、因館制宜”的特色,如嘉定市“我嘉書房”社會主體運營合作聯盟與杭州圖書館貫徹開放融合思維建設主題分館,廣州市黃埔區總分館建設融合街鎮文化特色實行“一館一策”等成為避免同質化、彰顯區域特色的圖書館發展模式。圖書館學科要關注這些實踐中突出的問題并加以解決,以充分體現中國圖書館學學科體系“以人為中心”的特色。在諸多實踐問題中,有關圖書館社會化與專業化的辯證關系值得特別關注。如果一味發展圖書館的社會功能,或者盲目拓展圖書館非專業化業務,會致使圖書館開始淡化專業性,甚至走向專業化的反面。因此,關注圖書館專業化與社會化面臨的困境是圖書館學學科支持圖書館事業高質量發展的有效著力點。圖書館學科應當在秉承包容創新理念基礎之上,關注圖書館服務社會化外包、專業資格認證等問題,聚焦專業思維、專業人才、專業知識與專業路徑,推動文化共同體與文化生態圈建立,推動圖書館事業的可持續與穩定發展。

5.3.2緊跟動態發展,提高學科體系前瞻與預見

圖書館學發展的時代特性決定了中國特色圖書館學學科體系應當具有一定的動態發展性、超前性與預見性,以實現對圖書館實踐的理論引領。例如,智慧圖書館剛提出來時是一種理念,現已轉化為具體的行業實踐,相關研究主要包括智慧圖書館建設的頂層設計與標準研制、系統開發與支撐平臺建設、智慧空間布局與應用場景打造、沉浸式智慧服務供給、全流程智慧化管理、智慧圖書館評價體系與人才培養體系等。具體實踐層面,國家圖書館提出“全國智慧圖書館體系”建設的總體思路和架構,上海圖書館新館開發了FOLIO系統,蘇州第二圖書館以集約化立體書架開展服務,深圳圖書館推動平臺化、數據化和智慧化轉型升級,上海交通大學、南京大學與復旦大學圖書館等高校圖書館也在積極開展智慧化相關的實踐探索,智慧圖書館已從研究前沿演變為研究熱點。又如,伴隨著開放科學實踐項目的開展與開放獲取、開放數據、開放出版、開放學術服務平臺、開放學術交流頻繁出現在圖書館的視野中,開放科學目前已經從一種理念迅速發展成為波及全球的開放實踐。作為開放科學和開放創新的普及實踐基地,圖書館積極參與其中,通過開放存取資源建設、學術交流平臺建立維護、基于科研流程的知識服務提供等有效促進知識傳播和科研創新。而在內容開放日益成為時代主旋律的環境下,與開放科學密切相關的數據治理將是圖書館事業發展的新機遇,數據資源建設、數據監管、數據政策與規劃、數據戰略制定、數據服務提供、數據安全等成為圖書館學研究的重要領域。另外,在技術進步的驅動下,元宇宙的概念被提出并迅速成為圖情學界關注的焦點,學界與業界開始思考元宇宙與圖書館事業結合可能帶來的嶄新圖景。未來,圖書館事業發展與圖書館學研究要關注基礎設施建設與核心技術研發,虛擬場館打造、虛擬平臺搭建、虛擬場景布置、虛擬服務探索、虛擬數字人應用等內容來參與元宇宙建設的社會實踐。實踐的快速變化表明,我們要用發展的眼光與前瞻性的視角審視新世紀社會對圖書館的需求,借助敏銳的洞察力觀察、解讀與引領時代,結合時代性明確自身定位并把握學科體系特點。在立足當前社會需求的同時還應當指向未來的社會需求,預判并規劃未來發展方向,預測并梳理學科發展趨勢,為學科發展注入新能量[49]。只有這樣,才能占據學科發展先機,有效開拓新的學科研究領域,探索未來學科棲息地,做到全面反映和概括圖書館學學科研究內容,構建既穩定又靈活的中國特色圖書館學學科體系。

5.3.3堅持系統原則,凝聚學科知識展示學科全貌

學科體系在三大體系中的核心地位決定了建立科學的中國特色圖書館學學科體系不僅要動態發展反映圖書館學發展態勢,還應既看局部又看全局,堅持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遵循戰略性思維和學科整體發展的思路,從系統視角集聚圖書館學各個分支學科和領域的研究力量,明晰其相互依存、制約與相互影響關系,多維度、多視角、全方位地為中國特色圖書館學學科體系搭建奠定基礎,在全面客觀分析的基礎上,努力揭示我國圖書館學學科發展的大邏輯與大趨勢,著力構建內外完備、邏輯一致、結構完整、特色鮮明的有機整體,充分展示學科全貌[50]。使圖書館學學科體系實現格局全面性與結構合理性,推動圖書館學學科體系實現長遠發展。與時俱進的圖書館學學科理論、技術與方法能開闊中國圖書館學研究視野。因此,除了從宏觀視角關注學科體系整體層面的系統性搭建之外,還應當從微觀視角出發,致力于圖書館學學科理論、技術、方法等系統性增長的實現。例如,可以在分析學科體系整體結構和功能基礎上,研究系統、要素、環境三者的相互關系和變動規律,結合學科理論、技術、方法進行整合與總結創新;關注圖書館學思想理論演化與方法變革,創新學科內部的學術思想理論與技術方法并適當外引其他學科的學術思想理論與技術方法[51];在遵循邏輯性、可檢驗、可量化準則基礎上,通過分析與綜合、定性與定量、宏觀與微觀屬性互證的雙證法與和模本法對技術、方法等進行有效論證,逐漸形成圖書館學學科理論、技術、方法在圖書館學中的應用全景格局[52-53]。

5.3.4凝聚學人力量,彰顯中國人文與專業精神

中國特色圖書館學學科體系構建須以科學理念為引領,在努力探索和自覺遵循中國圖書館學學科建設客觀規律中,凝聚學人力量,發揚專業精神,有條不紊、循序漸進地推動有針對性、多層次、動態系統、布局合理的中國特色圖書館學學科體系的構建。我國圖書館學人是有夢想、有追求、有恒心、有情懷的一個群體,其精髓與靈魂在于豐富的人文情懷與飽滿的專業精神。例如,以中國人民大學信息資源管理學院閆慧等為首的青年學者組建起來的圖情檔39青年學者沙龍已連續舉辦多屆,發揮著搭建青年學者交流平臺、促成青年學者深層次合作的重要作用。當前,中國圖書館學人要深刻認識到學科共同體對于學科、社會與國家文化進步的重要性,應以孜孜不倦的學術風氣、勇于擔當的學術勇氣、敢于作為的學術精神責無旁貸地承擔起新時代賦予我們構建中國特色圖書館學學科體系的歷史任務,展現出中國圖書館學人的中華民族風貌,做好中國特色圖書館學學科體系的建設者。這就要求中國圖書館學人堅守圖書館學學科本質,深化學科發展規律,增強理論自覺,強化研究意識,打開研究格局,以較強的行動力與實干精神,高度的使命感與責任心,凝聚學科建設力量,積極探索圖書館學學科發展的中國道路,在圖書館管理與服務的實踐中尋找研究方向和研究問題,為中國特色圖書館學學科體系的構建積極貢獻力量。

6結語

隨著中國圖書館事業邁入“十四五”發展新征程,中國圖書館學學科體系如何進一步突顯中國特色并為推進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發展貢獻智慧,是當前乃至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里圖書館學人需要深入思考的重要問題。為促進對中國特色圖書館學學科體系的全面認知,本研究論述了中國特色圖書館學學科體系的基本內涵、構建的機遇與需求、構建的基礎與方向,以及具體的構建路徑,以期在新的時代條件下推動中國特色圖書館學實現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助力我國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圖書館學學科體系。中國特色圖書館學學科體系建設并不會一蹴而就,需要我們在批判的眼光與思維中不斷完善,持續推動我國圖書館學科發展與圖書館事業發展行穩致遠,這有待圖書館學界同仁的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石英.打造中國特色與普遍意義兼具的學科體系關鍵在于堅定文化自信[EB/OL].[2022-06-10](ShiYing.TheKeytoBuildingaDisciplineSystemwithChineseCharacteristicsandUniversalSignificanceIstoStrengthenCulturalConfidence[EB/OL].[2022-06-10].http://news.cssn.cn/zx/bwyc/202205/t20220506_5406992.shtml)

[2]習近平.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6-05-19(2).(XiJinping.SpeechattheSymposiumontheWorkof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s[N].People'sDaily,2016-05-19(2).)

[3]王丹.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學科的守正與出新――“2019全國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學術期刊高峰論壇”會議綜述[J].圖書與情報,2020(3):134-139.(WangDan.TheInheritanceandInnovationofLibrary,InformationandArchivesManagement—ASummaryofSummitForumof2019NationalForumonLibrary,InformationandArchivesManagementAcademicJournals[J].Library&Information,2020(3):134-139.)

[4]杜定友.圖書館學的內容和方法[J].教育雜志,1926(9):1-15.(DuDingyou.TheContentandMethodsofLibrarianship[J].JournalofEducation,1926(9):1-15.)

[5]金敏甫.中國現代圖書館概況[M].廣州:廣州圖書館協會,1929.(JinMinfu.AnOverviewofModernChineseLibraries[M].Guangzhou:GuangzhouLibraryAssociation,1929.)

[6]趙萬里.加快構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學[EB/OL].[2022-05-10].(ZhaoWanli.AcceleratingtheConstructionofSociologywithChineseCharacteristicsintheNewEra[EB/OL].[2022-05-10].

[7]易凌,龔蛟騰.近代“中國的圖書館學”學科體系之應然研究[J].圖書館論壇,2019,39(9):19-29.(YiLing,GongJiaoteng.ARationalResearchontheDisciplinarySystemofModern"ChineseLibraryScience"[J].LibraryTribune,2019,39(9):19-29.)

[8]龔蛟騰,易凌.圖書館學基礎理論課程思政建設研究[J].圖書館學研究,2021(22):16-24.(GongJiaoteng,YiLing.AResearchontheIdeologicalandPoliticalConstructionofBasicTheoryCurriculumSystemofLibraryScience[J].ResearchonLibraryScience,2021(22):16-24.)

[9]柯平.中國圖書館學思想體系:抽象、內核與價值[J].中國圖書館學報,2021,47(6):4-17.(KePing.IdeologicalSystemofLibraryScienceinChina:Abstraction,CoreandValue[J].JournalofLibraryScienceinChina,2021,47(6):4-17.)

[10]王余光.“中國圖書館學史研究”引言[J].圖書館建設,2019(2):32-34.(WangYuguang.Introductionto"ResearchontheHistoryofChineseLibrarianship"[J].LibraryDevelopment,2019(2):32-34.)

主站蜘蛛池模板: 屏南县| 双辽市| 峨眉山市| 彰化县| 忻城县| 广灵县| 龙山县| 西藏| 胶州市| 师宗县| 饶阳县| 黄冈市| 城固县| 关岭| 满洲里市| 福海县| 定襄县| 石台县| 宜阳县| 石渠县| 和政县| 南投市| 宁蒗| 酒泉市| 格尔木市| 察雅县| 商洛市| 都江堰市| 三亚市| 上思县| 铜梁县| 武宣县| 广昌县| 池州市| 淮滨县| 闻喜县| 镇江市| 湖口县| 彝良县| 古田县| 手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