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柴胡疏肝散有效部位 功能性消化不良 胃腸動力 胃促生長素 胃動素
摘要:目的:探究以傳統中醫古方-"柴胡疏肝散"為基礎,通過現代工藝得到的柴胡、白芍、枳殼、香附、延胡索、甘草6味中藥有效部位提取物配伍組方改善大鼠肝郁氣滯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的機制。方法:Wistar大鼠96只,雌雄各半,隨機分為空白組、模型組、嗎丁啉27 mg/kg組、柴胡疏肝散有效部位189、378、756 mg/kg組,采用慢性夾尾應激結合飲食失節的方法建立FD大鼠模型,采用定量方法觀察測定FD大鼠胃排空率、小腸推進率、胃殘留率。采用酶聯免疫分析方法(ELISA)測定血清中胃促生長素(Ghrelin)、胃動素(MTL)及血管活性腸肽(VIP)。并應用蛋白印跡法檢測大鼠胃組織緊密連接蛋白(ZO-2)、Yes-associated protein (YAP)、降鈣素基因相關肽(CGRP)蛋白表達。結果:與空白組比較,模型組大鼠胃排空率和小腸推進率、Ghrelin、MTL水平明顯降低,VIP含量明顯升高,ZO-2蛋白明顯下調,YAP、CGRP蛋白明顯上調。與模型組比較,柴胡疏肝散有效部位各劑量組胃排空率、小腸推進率明顯提高,Ghrelin、MTL分泌明顯增加,而血清VIP含量明顯降低,ZO-2蛋白水平顯著上調,YAP、GCRP水平則顯著下調。結論:柴胡疏肝散有效部位組方能夠有效改善大鼠肝郁氣滯型功能性消化不良,調節腸胃激素分泌以及相關蛋白表達。
中藥藥理與臨床雜志要求:
{1}通訊作者應由全體署名作者在投稿前自行確定,按照國際慣例,未標注通訊作者的論文第一作者即為通訊作者。
{2}請勿一稿多投,來稿文責自負,編輯部有權進行修改。
{3}各層次標題一律采用阿拉伯數字分層次連續編碼,一級標題使用1,2,3……;二級標題使用1.1,1.2,1.3……;三級標題使用1.1.1,1.1.2,1.1.3,……。
{4}文獻引用不需要另加腳注,所引文獻列在文末參考文獻中即可。請確認包括腳注在內的每一個引用均有對應的參考文獻。
{5}論文摘要:以提供文獻內容梗概為目的,不加評論和補充解釋,簡明、確切地記述文章重要內容。摘要中盡量避免使用“本文”“作者”等字眼。務求簡練,一般不宜超過250字。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