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規范性 唯物論 自然主義 分析形而上學
摘要:如何從自然主義或唯物論的角度刻畫規范性,是當代哲學的許多領域都共同關心的議題。徐英瑾提出,唯物論所需要的規范性理論,就是將其刻畫為“功能實現的完成度”。這樣既肯定了規范性是自然律和因果性存在的邏輯衍生物,同時又保證其相對獨立性。然而,對規范性的功能主義解釋將不可避免地深陷于“結構”與“行動”的不平衡關系,在呈現人類的理性能動性方面有所缺漏。一種更為優越的規范性理論,將不能僅僅奠基于一般的唯物論視角,而須以歷史唯物論的眼光處理個體與整體、結構與行動之間的張力關系。
哲學分析雜志要求:
{1}注釋是對論文中特定名詞或新名詞的注解。注釋可用頁末注或篇末注中的一種。選擇頁末注的應在注釋與正文之間加細線分隔,線的長度不應超過紙張的三分之一寬度。
{2}來稿選題新穎,內容充實,觀點明確,論證嚴謹。
{3}摘要直接概括論文的學術觀點和結論,一般不超過300字。
{4}每篇文章都需要有投稿作者和通訊作者,可以由同一人擔任。如果是學生,通訊作者應該是指導教師。
{5}論文受任何一種基金項目資助,請注明項目來源及編號。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