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熒光 熒光素血管造影術 視網膜疾病 脈絡膜疾病 色素上皮
摘要:目的觀察中心性漿液性脈絡膜視網膜病變(CSC)患者熒光滲漏點區域的眼底自身熒光(FAF)改變特點。方法采用海德堡視網膜血管造影儀對CSC患者67例67只眼行熒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檢查。其中,年齡≤45歲者47只眼,〉45歲者20只眼;急性CSC患者25只眼,慢性或復發性CSC患者42只眼。使用488nm波長激光采集FAF圖像,觀察熒光滲漏點區域的FAF改變特點。結果67只眼中,FFA熒光滲漏點位置FAF無異常者35只眼,占52.2%;FAF呈點狀弱熒光者16只眼,占23.9%;FAF呈小片狀弱熒光或斑駁熒光者10只眼,占14.9%;FAF呈強熒光者6只眼,占9.0%。年齡≤45歲的47只眼中,FFA熒光滲漏點區域FAF無異常者26只眼,占55.3%;FAF呈點狀弱熒光者11只眼,占23.4%;FAF呈小片狀弱熒光或斑駁熒光者7只眼,占14.9%。FAF呈稍強熒光者3只眼,占6.3%。〉45歲的20只眼中,FFA熒光滲漏點位置FAF無異常者9只眼,占45.0%;FAF呈點狀弱熒光者5只眼,占25.0%;FAF呈片狀弱熒光或斑駁熒光者3只眼,占15.0%,FAF呈強熒光者3只眼,占15.0%。急性CSC25只眼中,FFA熒光滲漏點位置FAF無異常改變者20只眼,占80.0%;FAF呈點狀弱熒光者4只眼,占16.0%;FAF呈小片狀弱熒光或斑駁熒光者1只眼,占4.0%。慢性或復發性CSC42只眼中,FFA熒光滲漏點區域無異常改變者15只眼,占35.7%;FAF呈點狀弱熒光者12只眼,占28.6%;FAF呈小片狀弱熒光或斑駁熒光者9只眼,占21.4%;FAF呈強熒光者6只眼,占14.3%。結論不同年齡和病程的CSC患者FFA熒光滲漏點位置具有特征性的FAF改變。
中華眼底病雜志要求:
{1}作者信息請在文末附言:姓名、性別、民族、工作單位、職務/職稱、通訊地址、郵政郵編、聯系電話、E-maiI地址。
{2}本刊保留依著作權法獲享的所有權利。未經本刊書面許可,任何機構和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對本刊進行翻印、網絡轉載或其他形式的傳播,違者將依法究責。
{3}文章標題字符要求在20字以內。
{4}參考文獻限于作者親自閱讀、本文明確引用、公開發表或有案可查。參考文獻全部列于文后,按正文首次引用的先后次序編號,并在正文引用處右上角注明參考文獻序號。
{5}摘要:論著類文章應附300字左右摘要,英文摘要必須與中文標題與摘要內容相對應。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