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郭沫若 魯迅 魯歌
摘要:1946年出版的《魯迅書簡》中收錄了魯迅致姚克信,該信提到,敬隱漁說他將羅曼·羅蘭評《阿Q正傳》的信寄給創造社后“永無下落”。1947年,許壽裳發表《亡友魯迅印象記》說創造社“把這封信抹煞”了。郭沫若隨即寫了《一封信的問題》,認為不可能存在“把這封信抹煞”的情況。魯歌根據新時期披露的“敬隱漁信”和魯迅日記認為:“郭沫若的辯駁與說法則基本上是不妥當的”。事實上,郭沫若當時不可能看見這些材料。我們只能說郭沫若的辯解受到資料的限制,不能說郭沫若的辯駁不妥當。魯歌等人之所以誤判,是因為“魯迅研究專家”的身份蒙蔽了他們的眼睛。通過逐段駁斥魯歌《關于羅曼·羅蘭評〈阿Q正傳〉的一封信》,可以在分析中明了事實真相;以此為例,說明了前見對學術研究的負面影響。
中國文學批評雜志要求:
{1}計量單位以國家法定計量單位為準。統計學符號按國家標準《統計學名詞及符號》的規定書寫。
{2}首字母縮寫字時,應在首次出現時說明,給以明確的定義。無論是中文縮略詞,還是外文縮略詞,全文應當統一。
{3}文獻說明放在文末,整篇文章順序編碼;同一文獻多次引用需并置,原著名稱只出現一次。外文參考文獻按照國際通告的著錄格式標注。
{4}來稿應提供作者真實姓名、性別、出生年月、民族、籍貫、職務、職稱和工作單位、研究方向、通訊地址、郵政編碼、電話和電子信箱等信息,并用單獨一頁紙打印,以便匿名審稿。
{5}如論文涉及的是有關基金項目的研究內容,請寫明:基金或資助機構的名稱,項目編號。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