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郭沫若 劇作閱讀 詩劇 歷史劇
摘要:郭沫若的《屈原》等歷史劇自問世之初便存在兩極閱讀與評價問題,左翼右翼的兩極閱讀與評價后來演變成了中國大陸與海外的內源與外源閱讀與評價問題。郭沫若劇作閱讀應該減少偽閱讀,全面深入地認識其可演性與可讀性。此外,要充分認識和肯定郭沫若戲劇創作中的文類選擇、融匯及演變問題,以開放的戲劇視野閱讀和接受郭沫若的劇作,而不是以某種特定的狹義的劇作體裁觀對郭沫若的劇作指三道四。作為現代歷史劇的開拓者,郭沫若的劇作曾被視為“骸骨”之迷戀,后來又被視為“時代的傳聲筒”,這些偏于否定性的閱讀與評價,其實正指出了郭沫若劇作的重要價值與意義,即劇作家應該如何挖掘傳統文化所蘊涵的時代精神,或者說如何通過歷史的重新書寫建構時代文化自信。
中國文學批評雜志要求:
{1}計量單位以國家法定計量單位為準。統計學符號按國家標準《統計學名詞及符號》的規定書寫。
{2}首字母縮寫字時,應在首次出現時說明,給以明確的定義。無論是中文縮略詞,還是外文縮略詞,全文應當統一。
{3}文獻說明放在文末,整篇文章順序編碼;同一文獻多次引用需并置,原著名稱只出現一次。外文參考文獻按照國際通告的著錄格式標注。
{4}來稿應提供作者真實姓名、性別、出生年月、民族、籍貫、職務、職稱和工作單位、研究方向、通訊地址、郵政編碼、電話和電子信箱等信息,并用單獨一頁紙打印,以便匿名審稿。
{5}如論文涉及的是有關基金項目的研究內容,請寫明:基金或資助機構的名稱,項目編號。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