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郭沫若 學術研究范式 文學觀念
摘要:郭沫若是20世紀中國有著重要影響卻飽受爭議的知識分子。郭沫若需要反思,但很多反思建立在不實之詞的基礎上。現選擇了有關郭沫若的婚戀情況、郭沫若對沈從文的批評、十七年期間的表現、《李白與杜甫》的創作動機等流言,逐一分析這些流言的產生、傳播,并通過可靠的文獻史料揭示真相。這些流言的產生與20世紀80年代以來學術研究范式及文學觀念的轉變有關,借助“反思郭沫若”的思潮廣泛傳播,對建立在“流言”基礎上的“反思郭沫若”進行反思,也是省思當前盛行的一些有關學術和文學的觀念結構的內在需要。
中國文學批評雜志要求:
{1}計量單位以國家法定計量單位為準。統計學符號按國家標準《統計學名詞及符號》的規定書寫。
{2}首字母縮寫字時,應在首次出現時說明,給以明確的定義。無論是中文縮略詞,還是外文縮略詞,全文應當統一。
{3}文獻說明放在文末,整篇文章順序編碼;同一文獻多次引用需并置,原著名稱只出現一次。外文參考文獻按照國際通告的著錄格式標注。
{4}來稿應提供作者真實姓名、性別、出生年月、民族、籍貫、職務、職稱和工作單位、研究方向、通訊地址、郵政編碼、電話和電子信箱等信息,并用單獨一頁紙打印,以便匿名審稿。
{5}如論文涉及的是有關基金項目的研究內容,請寫明:基金或資助機構的名稱,項目編號。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