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蛋白丟失性腸病 小腸淋巴管擴張 膳食療法 兒童
摘要:蛋白丟失性腸病或稱蛋白丟失性胃腸病是指各種原因所致的血清蛋白質從胃腸道過量丟失的一組疾病。發病機制主要包括黏膜糜爛滲出、通透性增加及腸淋巴管阻塞。臨床表現隨基礎疾病不同而有很大差異,常見的有慢性腹瀉、水腫、營養不良等。實驗室檢查以血清白蛋白、球蛋白均減低為主要特征。24 hα1抗胰蛋白酶清除率升高或淋巴核素腸蛋白示蹤顯像可作為腸道蛋白丟失的依據。治療包括膳食療法及針對基礎疾病的治療。
中國實用兒科雜志要求:
{1}正文應層次分明,在層次標碼后,應擬定標題。盡量減少層次,不得多于3 層,采用1,1.1,1.1.1 方式。層次的數字序號頂格寫,序號后要空一個漢字。
{2}為提升學術品格及貫徹學術標準,公正、嚴謹地對待每一篇來稿,本刊實行三審終審制。對于重要的或有爭議的稿件,編輯委員會將在與編輯部之外的專門研究人員協商討論后,最終決定是否錄用,但只以文章質量為依據。
{3}參考文獻:本刊參考文獻附于文末,執行國家標準《信息與文獻參考文獻著錄規則》GB7714—2015的規定,序號用數字加方括號表示,如[1]、[2]...。
{4}英文摘要必須與中文摘要一一相對應,準確譯出。一般使用第三人稱和被動式。
{5}論文如系資助項目,在文末說明。多個資助來源的,只選一項。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