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椎體成形術 骨折 壓縮性 骨質疏松性骨折
摘要:背景:經皮椎體后凸成形術(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在治療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性骨折(osteop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中能夠取得非常滿意的臨床療效。目的:比較分析PKP骨水泥的兩種分布形態的臨床療效。方法:回顧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5年8月行PKP治療的OVCF患者120例。根據患者術后脊柱正側位X線片中骨水泥分布形態,將納入的120例患者分成A組(灌注的骨水泥在強化椎體中相互連通)79例,女51例,男28例;B組(灌注的骨水泥在強化椎體中相互分離)41例,女28例,男13例。術前、術后2 d及末次隨訪時采用疼痛視覺模擬量表評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礙指數問卷表(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傷椎前緣高度的恢復和局部后凸角(Cobb角)等評估臨床療效。采用SPSS 13.0統計分析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結果:兩組患者術后2 d和末次隨訪時的VAS評分、ODI評分、傷椎前緣相對高度和后凸角較術前有統計學差異(P〈0.05);A組和B組術后2 d的VAS評分有統計學差異(P〈0.05)。結論:相互連通和相互分離的骨水泥分布均可以實現迅速緩解胸/腰背部疼痛、恢復脊柱的生物力學穩定性、改善患者生活質量等滿意的臨床療效,而相互連通的骨水泥分布具有更好的術后短期止痛效果。
中國骨與關節外科雜志要求:
{1}本刊采用頁下注釋。正文中注號用阿拉伯數字加圓圈標注于相關句子的右上角,通常應在相關標點之外。
{2}所投稿件須保證文章版權的獨立性,無抄襲、署名排序無爭議、文責自負,勿一稿多投。
{3}文題須簡明扼要,確切反映文章內容,盡量不用副標題。
{4}中文摘要(200字以內)與英文摘要應反映文章的主要內容,簡要闡明研究的目的、方法、結果和結論。
{5}基金項目:名稱及編號;作者簡介:第一作者姓名(出生年— )、性別、職稱或學位、主要從事專業及郵箱等,在首頁以頁下注形式寫明。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