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物候變化 氣候變化 植物種 文獻集成 區域差異
摘要:物候變化不僅是植物響應氣候變化的生態信號,也是預測未來氣候變化對植被影響的科學基礎。本研究梳理了知網(CNKI)、維普(VIP)、Web of Sciences(WoS)等數字與館藏文獻庫中關于氣候變化對中國植物物候影響的文獻,提取有效物候變化信息記錄,利用整合分析與統計學方法,總結了過去65年中國植物物候的變化特征。結果表明:共檢索到220種木本植物和65種草本植物、來自297個觀測點的3 413條有效物候變化信息,涵蓋中國的大部分植被區域,但以東部和北方地區的觀測點最為集中。物候變化信息揭示,物候期在物種間和區域間的變化趨勢與變化幅度存在差異。木本植物在主要植被區的物候變化趨勢較一致,但變化幅度因植被區而異,而草本植物的物候變化趨勢差異較大。相同植被區不同物種類型間物候變化趨勢不一致,園林植物、果樹與自然木本植物,以及農作物與自然草本植物之間的物候期變化差異性大。木本植物春/夏季物候期(展葉始期、開花始期)有87.4%的記錄呈現提前趨勢,所有植被區平均提前2.786 d/10a;秋季物候期(葉始變色期、葉全變色期)有71.5%記錄呈推遲趨勢,平均推遲1.903 d/10a;而57.7%的生長季物候記錄呈延長趨勢,平均延長2.120 d/10a。草本植物開花期和成熟期的提前趨勢強烈,平均提前3.383 d/10a和1.570 d/10a,其他物候期如播種期、返青期、枯黃期和生育期的提前/縮短與推后/延長趨勢并存。中國植被物候期空間差異顯著,尤其是木本植物,展葉始期和開花始期從西南向東北提前趨勢增強,而葉始變色期和葉全變色期推遲趨勢從西北向東南減弱,大部分地區生長季延長,但也有少部分地區縮短。
亞熱帶資源與環境學報雜志要求:
{1}來稿一般包括以下內容:標題、作者、摘要、關鍵詞及以上各項相應的英文翻譯、正文、注釋、參考文獻。
{2}文書文獻、檔案史料類投稿,建議采用word 文檔,并附分辨率較高的照片或掃描件,以便核對。
{3}文中使用的圖片(包括作者自造圖片及自造字等)、圖表等務必準確、清晰。
{4}引征應能體現所援用文獻、資料等的信息特點,能(1)與其他文獻、資料等相區別;(2)能說明該文獻、資料等的相關來源,方便讀者查找。
{5}論文為科研課題、項目成果的,需注明課題、項目名稱,并在同括號內填寫課題或項目編號,如為多項課題、項目成果應依次列卅,以分號分隔。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