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云雨區效應
摘要:基于2017年第9號臺風“納沙”和第10號臺風“海棠”登陸前后福州降水同位素數據,結合相關氣象資料,分析了分別來源于西太平洋和中國南海的雙臺風期間福州降水中δ18O值的變化特征及影響因素。雙臺風期間,δ18O值變化范圍為-2.6‰~-17.0‰,振幅達14.4‰。2個不同水汽來源的臺風影響期間,福州降水δ18O的變化均呈現出3個階段的變化特征,近似“幾”字形。2個臺風的前端和尾端降水δ18O值相對偏正,平均值為-6.9‰~-8.9‰,接近福州夏季降水δ18O平均值,受蒸發效應影響顯著;而中端降水δ18O值極端偏負,平均值分別為-13.4‰和-12.4‰,遠低于福州夏季降水δ18O平均值。研究發現,臺風中端降水δ18O值的極端偏負與水汽來源、水汽通道及降水量的變化關系較小,主要受“云雨區效應”的影響。
亞熱帶資源與環境學報雜志要求:
{1}來稿一般包括以下內容:標題、作者、摘要、關鍵詞及以上各項相應的英文翻譯、正文、注釋、參考文獻。
{2}文書文獻、檔案史料類投稿,建議采用word 文檔,并附分辨率較高的照片或掃描件,以便核對。
{3}文中使用的圖片(包括作者自造圖片及自造字等)、圖表等務必準確、清晰。
{4}引征應能體現所援用文獻、資料等的信息特點,能(1)與其他文獻、資料等相區別;(2)能說明該文獻、資料等的相關來源,方便讀者查找。
{5}論文為科研課題、項目成果的,需注明課題、項目名稱,并在同括號內填寫課題或項目編號,如為多項課題、項目成果應依次列卅,以分號分隔。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