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棉花 脫葉劑 脫葉吐絮規律 視覺癥狀 影響因素
摘要:【目的】分析機采棉脫葉和吐絮視覺癥狀和影響因素,研究不同脫葉劑在棉田的脫葉催熟規律,為脫葉劑在新疆早熟棉區的推廣和應用提供科學依據。【方法】設置不同脫葉劑處理,在每個處理內外行選擇長勢均勻的棉株進行掛牌調查,分析取樣葉和棉鈴。【結果】葉片脫落的先后順序是上層先掉小葉、新葉,后掉大葉、老葉、主莖葉,間隔3~5 d;中下層先掉主莖葉、大葉、老葉,后掉其他葉,間隔3~5 d;整體棉株主莖葉、鈴對位葉先脫落,其他葉片,如鈴上位葉、鈴下位葉后脫落,間隔3~5 d。棉鈴吐絮順序是自下而上,內行快于外行1~2 d。葉片脫落過程中葉片顏色由綠色4~5 d后變成褐紅色再過3~4 d后變成黃色,形態上由正常4~5 d后形成斑點,4~5 d后斑點連片,再過4~5 d后整葉老化干枯。離層在噴藥后3~5 d先從下部裂開,再過3~5 d后斷裂,形成完整離層。葉片脫落和棉鈴吐絮順序受到棉花品種(生育期121~125 d)、配置(66 cm+10 cm或76 cm+76 cm)、施藥時間(9月5~15日)、藥劑濃度(225~525 mL/hm 2)、藥劑種類、溫度(日均溫>18℃,最低溫度>12℃)、雨、風(>3級)、草害、病蟲害、支撐點(>1)及外界碰撞等內外因素的影響。【結論】噴藥后3~5 d開始出現脫葉和吐絮加快癥狀,20 d后脫葉基本穩定,脫葉率83%~99%以上,吐絮率增加到81%以上。
新疆農業科學雜志要求:
{1}如為基金項目,注明論文產出的資助背景,并注明其項目編號。
{2}文稿要求觀點新穎獨到,具有學術參考價值或實務指導意義。
{3}修回稿的撤稿須提出申請,如該文主要內容在他刊發表,本刊將通知作者所在單位,按一稿兩投處理,且兩年內將不再接受第一作者和責任作者的文章。
{4}注釋用于對文章正文作補充論說的文字,采用頁下注,注號用①②③;參考文獻用于說明引文出處,采用文末注,用[1][2][3]順序標注。
{5}正文:文章論點明確,內容充實,文字簡練。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