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廣播頻率 現代信息技術 傳統媒體 聲音媒體 創收
摘要:近幾年,對某些傳統媒體而言,日子猶如當下的氣候:寒冷+霧霾。其實,冷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霧里看花,辨不清方向。與報紙、電視相比,廣播表現出了特有的韌性,以筆者所在的廣播頻率為例,2019年創收比三年前增長60%多,可見聲音媒體依然能夠增值。事實上,如果把眼光再放寬一點、放遠一些,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給音頻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古老的聲音遇上了新的青春季,已喚醒了撲面而來的"耳朵經濟"。
現代視聽雜志要求:
{1}若有基金資助或課題經費資助的論文,請注明基金項目名稱或課題項目名稱及編號。
{2}文中涉及到的外文人名、書名、專有名詞(術語)等一律翻譯成中文,可在中文后括號內標注外文。
{3}各層次的標題應簡短明確,同一層次的標題所用的詞組結構應盡可能相同,語氣應一致。
{4}常用文獻類型及其標識為:普通圖書[M]、會議錄[C]、匯編[G]、報紙[N]、期刊[J]、學位論文[D]、報告[R]、標準[S]、專利[P]、數據庫[DB]、計算機程序[CP]、電子公告[EB],標識位置緊跟文獻題名之后。
{5}論文摘要盡量寫成報道性文摘,包括目的、方法、結果、結論4方面內容,應具有獨立性與自含性,關鍵詞選擇貼近文義的規范性單詞或組合詞(3~5個)。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