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五四傳統 文學主體論 主體間性 審美意識形態論 調適理論
摘要:中國改革開放40年的文論歷史,始終在進行文學的啟蒙。文學啟蒙的重要維度依然是文學的主體性問題,這是遙望曾間斷的五四文學傳統、重拾文學革命尚未完成的任務所做的努力。文學主體論是在"文學是人學"-"文學主體論"-"文學主體間性"的邏輯構架中確立和進展的。這一歷史邏輯中有兩個最主要的理論取向:一是文學的主體間性;二是審美反映論或審美意識形態論。主體論在接受反映論和意識形態論的思想背景中建構著主體間性文論;反映論和意識形態論文論在吸收主體論文論主張中形成了審美反映論和審美意識形態論;審美反映論與審美意識形態論的創新點在于"審美"概念的介入,承認文學的審美屬性并在文論中概念化,給新時期中國文論注入了活力,也更接近文學藝術的真理。改革開放40年文論史給當下和未來提供的啟示主要有三:一是理性和歷史地守望主體論;二是將文論作為整個社會文化有機體的一部分;三是調適理論成果在歷史本體的邏輯中具有現實合理性。
文藝理論研究雜志要求:
(1)來稿應有創新點和較高的學術價值。論點明確、內容充實、論證嚴謹、層次清楚、數據可靠、圖表清晰、文字簡潔流暢。
(2)文章標題:應簡明、具體、確切,能概括文章要旨,一般不超過20個漢字,必要時可加副標題。
(3)參考文獻是作者寫作論文時所參考或引用的文獻,按其在正文中出現的先后次序列在正文之后,并在正文對應處右上角用阿拉伯數字標注“[序號]”(上標形式)。
(4)所有文稿均需在摘要下標引關鍵詞,關鍵詞數目一般為3-5個,中間用分號“;”分隔。
(5)來稿需署作者真實姓名,并提供作者簡介、工作單位、通信地址、郵編、電話號碼、電子郵件地址等詳細信息。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