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陶弘景 梁武帝
摘要:《周氏冥通記》是陶弘景弟子周子良與真靈交流溝通的記録文本,經陶弘景仿照《真誥》體例整理注釋而成,書前有陶弘景撰寫的《周子良傳》,以及陶弘景進呈本書啓事和梁武帝詔答。因爲《周氏冥通記》建立在'超驗'的通靈事件基礎上,研究者立場直接影響研究結論,論文以陶弘景僞造《周氏冥通記》作爲'預設前提',并以此爲出發點討論文本內容和主旨。研究認爲,《周氏冥通記》是以梁武帝爲唯一讀者對象的'定向'創作,旨在向梁武帝陳述一些不方便直接言説的信息;陶弘景利用周子良生前發生的'宗教體驗',以及最終之死亡結局,精心設計情節,安排橋段,把擬傳遞的信息嵌合在文本中。除了借真靈之口,塑造'德操淵深,世無其比'的陶弘景個人形象外,更主要的是對某些宗教問題宣明立場。一者是關於素食,陶弘景在書中表態説,肉食'理乖慈育之氣,涉乎仁心',因此'必宜斷之以成性',這其實是對梁武帝要求僧尼素食的《斷酒肉文》之回應。一者是爲上清派偶景術辯護,認爲天地萬物'莫不皆須匹偶共相映協',自有其存在的理由,即所謂'既已久表昔記,於今差非嫌惑'。一者是對梁武帝購買許長史故宅爲陶弘景修建朱陽館,在修建、搬遷過程中的某些不愉快事件辯護。若進一步探究陶弘景宗教信仰之改變,天監初尚著《難沈鎮軍均聖論》堅決排佛,至天監十五年則在茅山'建菩提白塔,以均明法教',周子良通靈事件正發生在陶弘景對佛教由抵觸轉向屈從的重要時期。陶弘景向梁武帝進呈《周氏冥通記》,還希望梁武帝認可'降授'的真實性、合法性。降授是上清派立教根基,所以梁武帝敕書回答'真言顯然,符驗前《誥》',對陶弘景而言,就算達到了製作《周氏冥通記》的目的。
文史雜志要求:
{1}正文的標題層次用阿拉伯數字編號,不同層次的數字之間用下圓點“.”相隔,如“l”,“2.1”,“3.1.2”,并一律左頂格。
{2}來稿文責自負,編輯部有權作技術性和文字性修改;投出稿件3個月未收到錄用通知時,作者可另行處理。
{3}來稿題目要明確簡短,含義貼切,一般不超過20字,中英文含義一致。
{4}參考文獻:列出作者親自閱讀過的、公開發表的文獻。
{5}引文標注采用腳注形式,用阿拉伯圈碼(①②③……)統一編碼,編碼置于引文右上角,每頁重新編碼。請注意核對引文,確保出處無誤。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