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李國文 去政治化 詩學 意識形態 批評譯學
摘要:《冬天里的春天》是我國當代作家李國文1981年發表的長篇小說,一年之后獲得第一屆茅盾文學獎。2018年,英國ACA出版有限公司推出了劉全福教授翻譯的這部小說的英譯本。小說原文發表于改革開放之初,時隔36年之后,在中國社會發生重大變革的今天,小說中的某些政治詞匯和話語,即使漢語讀者看來也有政治口號之嫌,顯得有些時過境遷,這在一定程度上沖淡了小說的藝術感染力。那么譯者是如何翻譯這部小說中的政治詞匯和政治話語的?譯者的譯文風格如何?在對原文和譯文進行比較的基礎上,筆者發現譯文中有兩個明顯的個性化變通策略,即去政治化傾向和詩學取向。筆者嘗試借用批評譯學的研究思路,結合出版社選材傾向、譯者的文學翻譯認知、審美取向、翻譯理念和翻譯目的等因素,嘗試從意識形態角度對翻譯現象進行分析和解釋。
外語研究雜志要求:
{1}英文摘要必須與中文摘要一一相對應,準確譯出。一般使用第三人稱和被動式。
{2}內容要求觀點鮮明、新穎,論據充分、有力,結論正確,具有原創性,反對抄襲、偽造或一稿多投。
{3}稿件中圖、表必須簡明扼要,標注清楚;每篇稿件中的圖件(含照片)不超過8幅。文、圖、表要匹配得當。
{4}正文引文超過100字的,應另起一段、不加引號、中文全角狀態下整體縮后兩格并變換字體為楷體。
{5}如果是基金項目,注明基金項目名稱和編號。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