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天然氣勘探領域 成藏地質條件 中新元古界 下古生界 鄂爾多斯盆地
摘要:基于野外露頭調查、鉆井及地震資料解釋,并借鑒大量前人研究成果,從華北克拉通裂解演化、祁連秦嶺洋盆開合演化角度出發,對鄂爾多斯盆地古老海相烴源巖特征、有利儲集相帶、油氣運移方向及成藏規律進行了研究。主要取得以下4點認識:①受深水陸棚-海灣控制,鄂爾多斯盆地及周緣發育中新元古界、下寒武統底部和中上奧陶統3套烴源巖;②受濱岸環境、古隆起及臺地邊緣控制,區內發育中新元古界下寒武統濱淺海石英砂巖、中上寒武統奧陶系風化殼與白云石化儲集層及奧陶系“L”形臺緣礁灘體4類儲集層系;③研究區成藏組合變化較大,臺內以“上生下儲”為主,“自生自儲”次之;臺緣帶既有“上生下儲”,也有“自生自儲”。此外,在深大斷裂與長城系古裂陷槽溝通的情況下,臺內與臺緣還可能存在“下生上儲”組合;④研究區存在慶陽古隆起前石炭紀風化殼、盆地西南緣“L”形臺緣帶、盆地中東部奧陶系鹽下組合及中新元古界寒武系4個勘探領域,其中前石炭紀風化殼、“L”形臺緣相帶是較為現實的接替領域,奧陶系鹽下組合及盆地深層中新元古界寒武系等領域具有一定潛力,值得探索。
石油勘探與開發雜志要求:
{1}來稿請注明作者真實姓名、通信地址及郵政編碼、聯系電話等,以便聯系。
{2}本刊一律不退稿,請自留底稿。切勿一稿多投。
{3}圖、表要能適應數字網絡環境的識別、傳輸、顯示,完整清晰、有自明性,要求黑白圖表,應標明圖序、表序,以阿拉伯數字連續標號;圖題居中置于圖下方,表題居中置于表上方。
{4}正文要求觀點明確、立論新穎、論據可靠、語言規范通達,且未在國內外公開發表過。
{5}論文如為基金資助項目的成果,請注明基金及項目名稱,本刊將優先錄用。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