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草菇 培養料 揮發性風味成分 相對氣味活度值 主成分分析
摘要:采用頂空固相微萃取(head 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和氣相色譜質譜(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er,GC-MS)技術分析稻草、廢棉、棉籽殼、金針菇(Flammulina velutiper)菌渣、刺芹側耳(Pleurotus eryngii)菌渣5種不同培養料栽培的草菇(Volvariella volvacea)子實體揮發性風味成分,利用相對氣味活度值(relative odor activity value,ROAV)評價揮發性風味成分對草菇子實體總體風味的貢獻,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明確了對不同培養料栽培的草菇香氣影響較大的揮發性香味成分,通過綜合評價指數(general evaluation indexes, GEI)對不同培養料栽培的草菇子實體香氣進行評價,采用感官評定法驗證分析草菇揮發性風味成分評價模型的準確性。結果表明:不同培養料栽培的草菇子實體中共檢測出38種揮發性化合物,其中共有的化合物為26種,主要是芳香族和烯烴類、醛類化合物,其次是醇類化合物、酮類化合物。通過對主要揮發性風味物質的主成分分析發現,異戊醛、己醛、1-辛烯-3-醇、甲硫醇、2-戊基呋喃、二甲基硫醚對草菇子實體香氣影響較大。GEI評價結果表明不同培養料栽培的草菇子實體香氣差異顯著,用刺芹側耳菌渣栽培的草菇香氣品質最優,金針菇菌渣栽培的草菇香氣品質最差,感官評定結果與構建的揮發性風味成分評價模型結果一致。
食用菌學報雜志要求:
{1}優秀稿件將提交參加我部論文評優活動,并頒發獲獎證書。需要獲獎證書的作者請在稿件上注明,或主動與我們聯系。
{2}稿件請勿一稿多投。來稿時請留底稿,無論刊登與否,恕不退稿。3個月內未收到編輯部處理意見,作者可以改投他刊,但須告知本刊編輯部。
{3}標題應簡明扼要,重點突出。中文標題一般不超過20個漢字,并須附上英文標題。
{4}引用全部以參考文獻形式呈現,置于正文之后。格式必須符合《信息與文獻參考文獻著錄規則》(2015年)要求。無須提供注釋(包括文中注釋與腳注)、電子資源類型參考文獻。
{5}請務必在稿件中附上作者姓名、單位、通訊地址、聯系電話及電子信箱,請勿一稿多投。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