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秦嶺 大熊貓 傷害因素 分析
摘要:對1983-2017年陜西省珍稀野生動物搶救飼養研究中心搶救的76只秦嶺野生大熊貓年度數量、年齡、性別、病因、搶救成活率等進行了分析研究,結果為每隔10年左右受傷害大熊貓數量會出現一個高峰,不同季節搶救數量不同,其中春季最多,秋季最少;傷病原因主要是營養不良;救治的大熊貓約60%左右為雄性,其中成年獸中雄性占比最大(72.4%),亞成體中雌性比例較大(75.0%),搶救成活率幼仔最高,并隨年齡的增大而逐漸下降;大熊貓保護中,應加強春季食物的人工補充供應,同時在食物中添加驅蟲類藥物。
陜西林業科技雜志要求:
{1}稿件的作者必須是直接參與研究工作或對其有重要指導作用的成員(如研究生導師等)。
{2}編輯部有權出于版面需要對稿件進行必要的修改。
{3}作者須按作圖數據繪圖。曲線一般經曲線擬合并盡可能“直線化”,如通過對數、倒數等轉換,直線應根據回歸方程繪圖。
{4}注釋是對文內某一特定內容的進一步解釋或補充說明,注釋序號用帶圓圈的阿拉伯數字表示(如①、②),并按順序列于當頁地腳。
{5}各級基金項目應在文章首頁以頁下注形式標注,例如“基金項目: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 ”,注明基金項目名稱,并在圓括號內注明項目編號。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