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大口黑鱸 生長性狀 分子標記 優勢基因型 聚合
摘要:為了解與大口黑鱸(Micropterus salmoides)生長性狀相關分子標記優勢基因型的聚合效果,研究選擇先前已獲得的13個與生長性狀相關的分子標記,位于PCK1、HSBP1、FOXO3b、MYH、HSC70-1、CTSB、HBP、POU1F1、PACAP、IGF-I、ghrelin、ApoproteinA1和MSTN基因上。在40尾親本群體中對各標記的基因型進行檢測,選擇可聚合優勢基因型最多的2對親本分別構建家系。在9月齡時,從2個家系子代中分別采集305尾和266尾個體進行生長性狀測量和各標記的基因型分析。家系1子代個體中含生長相關優勢基因型的數量為0—6個,對應的個體數依次為8、26、75、74、76、35和11,對應的平均體質量依次為185.03、196.46、198.73、212.59、222.66、235.54和261.27 g。家系2子代個體中含生長相關優勢基因型的數量為1—6個,對應的平均體質量依次為184.43、213.17、243.77、249.98、252.11和266.00 g。個體中生長相關優勢基因型聚合數量多少與生長性狀呈正相關,提示通過對生長相關優勢基因型進行聚合可獲得生長性狀優良的大口黑鱸,為大口黑鱸分子標記輔助育種的應用提供科學依據。
水生生物學報雜志要求:
{1}姓名在標題下按序排列,多作者署名時須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收到錄稿通知后不再改動。
{2}本刊強調研究成果的原創性和學術價值,其中,只限專業領域通用詞匯的表述部分,不能存在完整句子的復制現象,核心觀點嚴禁有任何重復(含自引)。
{3}來稿請附中、英文的題目,其中,中文題目不超過20字,題目要能概括文章主旨,且須簡明、具體、確切,必要時可加副標題。
{4}參考文獻著錄項目按照GB7714-87要求格式編排順序。
{5}正文前應有200字左右中文摘要(說明文章的主要內容、研究目的、采用方法和主要結論等)。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