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美好生活 倫理實體 情理主義
摘要:“美好生活”的倫理真義是人以主體性精神自由的姿態超越物欲和主觀任意性的束縛以達到有限與無限的統一。其倫理表達便是個體向倫理實體的回歸。倫理實體之于人類文明的意義主要表現為,它既是規約自然情欲的最強動力,也是對人的“類本性”的最好表達,而作為人與人之間的“精神聯結”,其聯結動力源于情感與理性的共同作用。然而,現代社會中理性獨大的文明憂患之一就是人的自然情欲無限膨脹、情感的倫理合同功能遭到弱化,以致于現代人對倫理實體的“精神家園感”遭到消解。如何超越理性獨大的文明困境為現代人構建美好生活?儒家以“情”為主、情理合一的情理主義道德哲學形態為我們構建美好生活提供了重要的傳統資源。
石家莊學院學報雜志要求:
{1}作者簡介(出生年份、性別、學歷、所屬單位、職務職稱、當前研究課題及研究方向等)以及詳細通訊方式(包括郵政編碼、通訊地址及聯系電話、傳真電話及E-mail)。
{2}所有稿件請投編輯部,勿寄個人。
{3}稿件標題一般不超過20個字,最多20字。在標題能恰當表達意義的情況下,盡量不采用副標題。
{4}參考文獻:列出作者親自閱讀過的、公開發表的文獻。
{5}關鍵詞每篇文章可選用3~5個能反映文章主題概念的詞、詞組或術語。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